学术投稿

我国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位珍珍;张淑萍;段红梅

关键词:医患关系, 医患矛盾, 医疗纠纷, 卫生改革, 医院管理
摘要:基于万方数据库对研究医患关系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并对文献中涉及的医疗纠纷、医患矛盾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造成医患关系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来自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社会环境以及媒体等多重原因.对此提出了改善医患关系的对策:政府加大投入、优化配置,医院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医务人员修养、设置处理医患纠纷的专职部门,媒体要发挥正面引导作用.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外药物临床试验中安慰剂对照的知情同意书差异研究

    目的 研究中外药物临床试验中安慰剂对照的知情同意书中相关要素告知的差异.方法 结合国内外相关指南和原则设计审查内容,采取两个研究员独立、交叉方法,对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伦理委员会2009-2015年受理的中外药物临床试验类研究的知情同意书各内容的告知进行审查,使用四格表x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收集的194份知情同意书中筛选出安慰剂对照共113份(中国56份);中国临床试验安慰剂对照知情同意书在安慰剂相关告知的可替代治疗(45.9% vs16.7%,P=0.000)、安慰剂介绍(37.0% vs15.3%,P =0.001)等4项内容的缺失明显多于国外,具有统计学差异;在一般告知中伦理委员的联系方式(55.7% vs30.6%,P=0.001)的缺失多于国外.结论 目前中国药物临床试验中安慰剂对照的知情同意书内容缺失情况严重,中外关于研究背景、补偿与赔偿的告知仍需进一步完善.

    作者:陈瑞芳;陆瑶;温改艳;徐娜娜;阳国平;黄志军;项玉霞;李莹;袁洪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医患纠纷现状对医学生心理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通过阐述我国医患纠纷的现状、新特点及对医学生的心理影响,从改革医学教育,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减少对医学生的负面影响等方面出发给出如下建议:调整专业教育学习,加强医患沟通技巧,培养医学生伦理素养,重视医事法制教育与建设,加强医学生持续性职前教育,培养医学生的综合能力.

    作者:刘琼瑶;王艳;周小花;李楚娇;张良燕;罗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医疗体制改革背景下基层医务人员情绪劳动的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基层医务人员情绪劳动现状,为医院管理者制定管理政策及体系的改革提供参考意见.方法 以承德市所有基层医疗机构在职的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383名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承德市基层医务人员情绪劳动的3个维度水平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深层扮演(11.67±2.19)、情绪表达要求(14.72±2.67)、表层扮演(26.29±5.19),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医务人员情绪劳动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务人员在表层扮演和深层扮演方面均受职称、学历、年龄、工龄的影响,而且这几方面的影响均是男性高于女性,在编的医务人员高于不在编的医务人员.结论 情绪劳动三个维度的得分均数均超过3.5分,其中深层扮演表现程度高.此外,根据情绪劳动得分情况,年龄小于30岁的,工龄低于10年的,尤其是不在编的医务人员是今后情绪劳动的重点干预对象.

    作者:刘卫云;刘彩双;赵立波;程志国;于海红;马秀芬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临床科研行为的信息伦理学思考

    通过对信息伦理学的分析介绍,并结合其在医学临床科研中的指导意义从医疗信息利用、临床科研实施以及成果信息推广三个维度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的发展思路:重视信息伦理学素养养成对医学人才的意义,重视信息伦理学在医学范畴的制度规范,积极完善科研成果管理.

    作者:鲁立;闻浩;陈琳;杨国斌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医师职业精神评价指标初探——以上海市8所三级甲等医院为例

    目的 为切实改善医师职业精神状况,以提升医疗行业形象、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为目标,对国内的医师职业精神评价指标进行初步探索.方法 随机抽取来自上海8家三级甲等医院的一般医师240名、患者240名、卓越医师专家35名,采用自设问卷调研的形式,运用算术平均值法、加权平均值法及卡方检验来分析各组对医师职业精神各评价要素的认同程度.结果 专家组对利他精神、奉献精神两个要素的认同度明显高于医师组(P<0.01);患者组比医师群体(含专家组)对同理心要素有更高的认同度(P<0.01);医师群体(含专家组)对道德品质特征族中的九项要素认同度高于患者组.结论 在医师职业精神评价指标的构建过程中,应同国际标准接轨,提升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应充分考虑中国特色,确保评价指标体系的可行性;应重视医患间对医师职业精神认知的差异.

    作者:徐秀;袁蕙芸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伦理学思考

    从伦理学的视角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社会支持提出了几个问题:学校社会支持与大学生个体意愿的冲突,学校、家庭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责任方面的冲突,专业性社会支持与非专业性社会支持在适用层面的冲突等.在对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坚定伦理责任意识,高校、家庭、同辈携手共建一个支持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讲究科学精神,专业性和非专业性社会支持各司其职,共同促进;尊重学生意愿,个性化和普遍化社会支持双管齐下.

    作者:陈素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医学伦理学教学路径的探讨

    我国的医学伦理学教学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课时安排不充分、教学内容单调、考核方式简单、学校不够重视、教学没有贯穿医学教育全过程等问题.在此背景下,高等医学院校积极进行了改革探索,并引进了如案例分析法、PBL教学法、床旁教学法、情景模拟法、与法制教育结合等方式.为了更好地提高医学伦理学的教学效果,建议医学院校和医学伦理学教师进一步调整教学安排,丰富教学方法和内容,完善考核方式,加强继续教育.

    作者:魏恒顺;李燕姿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基于一线护士伦理学认知现状引发的伦理养成模式的思考

    目的 了解护理人员伦理认知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护理人员伦理道德素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伦理认知问卷,对某三级甲等医院在岗的220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数据正态化后运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护理人员伦理认知的影响因素,运用非参数检验方法分析在该因素下的差异性.结果 护理人员伦理认知总体水平较高;不同科室的疾病特征不同,护理人员的伦理认知情况不同;护理人员的职称越高,伦理认知程度越好.结论 建立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伦理教育、建立有特色的伦理行为规范、全面提高对护理伦理的重视程度的伦理养成模式.

    作者:张敏;郭建玉;关淑芬;梁玉清;凌岩;杨淑梅;郑春丽;王秀清;马燃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新农合单病种定额付费中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支付方式作为医疗服务交易市场中重要的制度安排之一,在医疗服务市场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镇安县为研究对象,利用利益相关者理论,从主要利益相关者、关键利益相关者和权威利益相关者三个视角深入分析新农合单病种定额付费涉及的各方利益,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作者:薛秦香;苏敏;石福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卫生类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探索和实践——以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开发的《健康人文》课程为例

    以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开发的《健康人文》课程为例,从健康服务业的兴起、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学校办学定位等方面阐述了课程开发的背景,从培养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出发阐述了课程开发的目的,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考核的实施方面阐述了课程开发的经过,以探索卫生类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创新路子.

    作者:汪文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关于福利院在孤残患儿治疗与监护中的思考

    针对福利院在残障患儿治疗、监护过程中暴露的问题,提出福利院监护人要加强医学知识学习,时刻保持关爱之心,把如何保障孤残儿童权益作为首要考虑的问题;立法部门应尽快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福利院监护人有法可依,这样做,既有利于保障残障儿童的合法权益,又能使福利院监护人更好地开展工作,避免涉事方陷入法律纠纷与伦理困境.

    作者:邵飞;吴小燕;张纵;马文娟;李强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浅谈细菌性阴道病诊疗中的伦理问题及应对策略

    细菌性阴道病诊疗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主要有:模糊诊断,医患之间有效沟通不足;过度诠释危害,检查方法选择不尽合理;高端用药,经济效益压力下对患者的诊疗方案选择不合理;患者知情远远不够等.针对以上问题,要强化医务人员信息平等意识,提升专业素养与尊重患者隐私的意识;严格掌握患者所患疾病的诊疗范围及治疗适应症,避免选择不经济的诊疗方案;构建完善的知情同意及监督约束机制,保障患者的相应权益.

    作者:闫绍颖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当前医学生的人格独立状况调查——基于某医学院校的问卷分析

    当前医学生存在独立意识较强,但自我行动能力相对不足;在人际关系方面独立性较强,但在人与物关系方面独立性较弱;医学生的人格独立性与人格依赖性,在部分群体中的极化现象明显等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提出以下建议:医学教育要重视医学生独立人格培养,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和实践水平;教育医学生发挥自己的意识能动性,自觉应对不良观念对自身精神世界的侵袭;在社会转型期,要特别重视对部分医学生群体及特殊个体的思想教育和有效引导.

    作者:王世涛;陈士福;陈玉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思维导图在《护理伦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思维导图在《护理伦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为护理教育改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整群选取某护理学院2011级280名护理本科生为实验组,采用思维导图教学法;选取2010级285名护理本科生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护理伦理学》结课考试成绩分别为(84.37±3.47)分和(80.59 ±5.51)分,两组学生考试成绩比较有差异(t=8.19,P<0.05).实验组82.86%的学生认为思维导图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结论 思维导图在《护理伦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增加了学生对护理伦理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作者:王庆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男性护理执业人员的职业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

    通过对来自哈尔滨、杭州和沧州3地的20名男性护理执业人员进行职业发展困境的调查.困境主要来自于社会传统观念造成的生活和工作压力;护理职业自身社会地位与工作环境现状;男护士缺乏自身职业规划.要解决男护士所面临的职业发展困境,需要社会传统观念的改变和对护理职业认知的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要进行科学的分工定位;适当提高护理人员福利待遇;护理教育要更加侧重专业认知和职业风险评估.

    作者:徐肇雄;尹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集体无意识与护理伦理准则的关系探讨

    分析了集体无意识及其在临床护理中的表现,主要有:技术主体化趋势使护理责任意识模糊、护患关系物化中的护理伦理准则淡漠和复杂社会因素下的护理人文关怀缺乏,提出要从以下几方面践行护理伦理原则,培养正性集体无意识氛围;坚持尊重原则,认清护理道德本质;坚持同情原则,培养临床护理共情;坚持责任原则,强化护理胜任能力.

    作者:白延丽;齐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医患关系协调办公室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的积极作用

    目的 总结医患关系协调办公室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的积极作用,提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对策.方法 对西安市某三甲医院2012年和2014年院方共接待的投诉例数及投诉原因进行归纳总结、分析,比较2012年和2014年投诉例数的变化,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在服务规范上的投诉明显减少,而医疗水平方面的投诉无显著变化.2014年投诉总数较2012年明显下降.并且门诊管辖科室投诉比例明显下降,而病房各科室投诉例数无明显下降.结论 医患关系协调办公室的成立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张瑛;王小梅;李伟;白莉平;高稳侠;王知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论医患沟通能力建设对科室学科建设的作用

    论述了医患沟通的形式,即预见性沟通、适时沟通、补救性沟通,并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规范医患沟通行为对促进学科建设具有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医患沟通能力建设对科室学科建设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邱华;谭华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用精益化管理模式优化临床研究伦理审查品质

    以跨学科研究为视角,借鉴精益化管理在其他行业的成功案例,探讨标准化及其精益化管理模式在临床研究伦理审查质量管理建设中的必要性和若干现实问题,以此优化临床研究伦理审查品质.

    作者:田晓山;黄志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关于组织文化特征与医院短期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分析组织文化特征与医院短期发展的相关关系,并对促进医院发展提出建议.方法 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法.结果 组织文化特征的四个特质分别与总诊疗人次增减呈正相关关系,一致性、适应性与平均每一诊疗人次药费比重增减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加强学术文化建设,加强伦理文化建设,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加强环境文化建设,加强品牌文化建设,加强文化宣传工作.

    作者:廖绮霞;赖永洪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