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肇雄;尹梅
目的 为切实改善医师职业精神状况,以提升医疗行业形象、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为目标,对国内的医师职业精神评价指标进行初步探索.方法 随机抽取来自上海8家三级甲等医院的一般医师240名、患者240名、卓越医师专家35名,采用自设问卷调研的形式,运用算术平均值法、加权平均值法及卡方检验来分析各组对医师职业精神各评价要素的认同程度.结果 专家组对利他精神、奉献精神两个要素的认同度明显高于医师组(P<0.01);患者组比医师群体(含专家组)对同理心要素有更高的认同度(P<0.01);医师群体(含专家组)对道德品质特征族中的九项要素认同度高于患者组.结论 在医师职业精神评价指标的构建过程中,应同国际标准接轨,提升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应充分考虑中国特色,确保评价指标体系的可行性;应重视医患间对医师职业精神认知的差异.
作者:徐秀;袁蕙芸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通过对医学职业精神和医院文化的论述,说明了医学职业精神是医院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指出随着我国医改的逐步推进,医疗市场开放程度的逐渐提高,医院面临着医疗水平、服务质量、设施、价格等各方面的市场竞争.针对此,医院的管理模式和服务功能也要随时变革与拓展,客观上就要求医院的文化建设与时俱进,在发的过程中把医学职业精神融入到医院文化创新与建设中,并以凝聚力为指标对建设效果进行评价.
作者:胡书孝;储婷;张丝雨;刘庆;贾心怡;李万鑫;张静;杨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婚前性行为的现状及存在的对心理、生理的一些负面问题,从规范伦理学的角度对大学生性行为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要从社会、学校、家庭三个方面开展大学生性教育,以使大学生建立正确的性观念.
作者:刘瑜;俞璐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医患关系协调办公室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的积极作用,提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对策.方法 对西安市某三甲医院2012年和2014年院方共接待的投诉例数及投诉原因进行归纳总结、分析,比较2012年和2014年投诉例数的变化,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在服务规范上的投诉明显减少,而医疗水平方面的投诉无显著变化.2014年投诉总数较2012年明显下降.并且门诊管辖科室投诉比例明显下降,而病房各科室投诉例数无明显下降.结论 医患关系协调办公室的成立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张瑛;王小梅;李伟;白莉平;高稳侠;王知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无痛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将190例自愿选择小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循证组各95例,分别使用常规心理护理和循证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血压、心率、完成检查时间、检查后患者清醒时间及所用麻药总量各项指标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的心理反应明显重于循证组,循证组各项临床指标均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且P<0.叭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循证护理能显著缓解无痛双气囊小肠镜检查患者的焦虑、恐惧程度,缩短检查时间,其效果优于常规护理方法.
作者:李雪荣;杨会;王秀莹;王丽娜;宋亚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转型期的医患关系,合理界定医患关系中的利益相关者,并探讨各利益相关者的行为及其影响,终确立了以利益融合为导向,以患者利益为中心的新型医患关系.
作者:黄如意;程乐森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简述了患者隐私的相关概念,分析了生殖医学活动中的隐私泄露风险,包括诊疗过程中的隐私泄露和科研活动中的隐私泄露,提出了在生殖医学实践中,应加强医务工作者的隐私保护意识,规范患者病历尤其是试管婴儿档案的管理,跟进科研实践中的样品取材管理,规避各个环节可能存在的隐私泄露风险.
作者:张怡;杨菁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前我国儿童药物临床试验的开展存在儿科试验机构缺乏,研究者缺少专业性培训,试验方案不符合儿童受试者安全保障的要求,知情同意流于形式,不良反应的隐瞒不报以及伦理审查趋于形式化等安全隐患.因此必须大力扶持儿童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加强研究者的专业培训和伦理素质,试验方案应当针对儿童受试者的安全保障进行特殊设计,采取措施保障儿童及其法定监护人知情同意的实现,完善不良事件的监测和汇报程序,强化对儿童药物临床试验的伦理审查以及建立和完善相关立法,从而保证儿童受试者得到较全面的安全保障.
作者:谢兰珍;古津贤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通过对当前我国医患沟通教育存在的四大瓶颈即胜任医患沟通教学的师资及团队严重稀缺,医患沟通教学硬件及机制等环境局限,适应不同层次的医患沟通教育的教材缺乏,医患沟通技能研究匮乏进行分析.并从国家、医学高校、教师三个层面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与对策.
作者:田冬霞;刘俊荣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我国的医学伦理学教学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课时安排不充分、教学内容单调、考核方式简单、学校不够重视、教学没有贯穿医学教育全过程等问题.在此背景下,高等医学院校积极进行了改革探索,并引进了如案例分析法、PBL教学法、床旁教学法、情景模拟法、与法制教育结合等方式.为了更好地提高医学伦理学的教学效果,建议医学院校和医学伦理学教师进一步调整教学安排,丰富教学方法和内容,完善考核方式,加强继续教育.
作者:魏恒顺;李燕姿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当前医学生存在独立意识较强,但自我行动能力相对不足;在人际关系方面独立性较强,但在人与物关系方面独立性较弱;医学生的人格独立性与人格依赖性,在部分群体中的极化现象明显等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提出以下建议:医学教育要重视医学生独立人格培养,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和实践水平;教育医学生发挥自己的意识能动性,自觉应对不良观念对自身精神世界的侵袭;在社会转型期,要特别重视对部分医学生群体及特殊个体的思想教育和有效引导.
作者:王世涛;陈士福;陈玉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以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开发的《健康人文》课程为例,从健康服务业的兴起、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学校办学定位等方面阐述了课程开发的背景,从培养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出发阐述了课程开发的目的,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考核的实施方面阐述了课程开发的经过,以探索卫生类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创新路子.
作者:汪文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对基础医学教学中的医德培养的价值及其五个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具体分析了其实施方法:改变教育思想是先决条件,收集、整理医德教育素材,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学校和医院相互配合,联合开展医德培养活动.
作者:高岚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简述了优质护理服务的背景,重点论述了在心血管内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对策:增强优质服务意识,规范护理行为习惯;满足患者的身心需要,贴心服务;基础护理服务体现人文关怀,做到细致入微;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服务,做好生活护理及掌握必要的沟通技巧,做好心理护理.
作者:李赞;吕燕;张联合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首先,介绍了我国临床研究伦理审查体系建设的现状及我国伦理委员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其次,简述了以瑞典和英国为代表的欧盟国家的临床研究伦理审查体系设置;后,分享了四川中医药区域伦理审查委员会在建设中的经验和探索,以期促进我国伦理审查体系建设,保护临床研究受试者的安全与权益,为临床研究提供借鉴.
作者:王艳桥;何燕;罗晓琼;马喜桃;张妮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中外药物临床试验中安慰剂对照的知情同意书中相关要素告知的差异.方法 结合国内外相关指南和原则设计审查内容,采取两个研究员独立、交叉方法,对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伦理委员会2009-2015年受理的中外药物临床试验类研究的知情同意书各内容的告知进行审查,使用四格表x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收集的194份知情同意书中筛选出安慰剂对照共113份(中国56份);中国临床试验安慰剂对照知情同意书在安慰剂相关告知的可替代治疗(45.9% vs16.7%,P=0.000)、安慰剂介绍(37.0% vs15.3%,P =0.001)等4项内容的缺失明显多于国外,具有统计学差异;在一般告知中伦理委员的联系方式(55.7% vs30.6%,P=0.001)的缺失多于国外.结论 目前中国药物临床试验中安慰剂对照的知情同意书内容缺失情况严重,中外关于研究背景、补偿与赔偿的告知仍需进一步完善.
作者:陈瑞芳;陆瑶;温改艳;徐娜娜;阳国平;黄志军;项玉霞;李莹;袁洪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通过对信息伦理学的分析介绍,并结合其在医学临床科研中的指导意义从医疗信息利用、临床科研实施以及成果信息推广三个维度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的发展思路:重视信息伦理学素养养成对医学人才的意义,重视信息伦理学在医学范畴的制度规范,积极完善科研成果管理.
作者:鲁立;闻浩;陈琳;杨国斌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基于万方数据库对研究医患关系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并对文献中涉及的医疗纠纷、医患矛盾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造成医患关系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来自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社会环境以及媒体等多重原因.对此提出了改善医患关系的对策:政府加大投入、优化配置,医院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医务人员修养、设置处理医患纠纷的专职部门,媒体要发挥正面引导作用.
作者:位珍珍;张淑萍;段红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以跨学科研究为视角,借鉴精益化管理在其他行业的成功案例,探讨标准化及其精益化管理模式在临床研究伦理审查质量管理建设中的必要性和若干现实问题,以此优化临床研究伦理审查品质.
作者:田晓山;黄志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标准化术前访视及心理干预对择期手术患者焦虑及术后依从性、满意度的影响,为术前标准化访视的推广提供依据.方法 将160名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标准化访视组,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及术前准备,标准化访视组患者在常规术前准备的基础上于术前1天进行标准化术前访视,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焦虑、术后依从性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基线数据可比,标准化访视组患者术前焦虑及血压、心率的波动低于对照组(P<0.05),经标准化组访视的患者术后对治疗的依从性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标准化术前访视及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利于患者康复,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李燕姿;梅娜;高明芳;陈亚玲;韦延强;侯娟茹;杨林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