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门诊医生接诊态度评价量表的开发

潘子奇;谢铮;郭娜;郑棒

关键词:门诊医生, 接诊态度, 评价量表, 医患沟通, 医患关系
摘要:研究使用文献法和德尔菲法开发量表条目,并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克朗巴赫系数、相关系数法等方法评价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进行修订,形成终版量表。《门诊医生接诊态度量表》包含19个条目,沟通技巧、尊重、关心、责任感四个维度。该量表条目间一致性高,量表维度设置合理,总分较好地反映了医生接诊态度,可以作为研究医生态度的测量工具。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论知情同意原则在医患沟通中的应用

    通过对临床实践中的知情同意与医患沟通之间关系认识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探讨,从伦理学角度出发分析了在医患沟通中贯彻知情同意原则的必要性,提出了在知情同意原则下完善医患沟通的具体方法:以知情同意指导医患沟通,以有效沟通方式实现知情同意。强化知情同意原则的积极作用,提出了在知情同意原则下完善医患沟通的具体建议。

    作者:康鹤;孙福川;尹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关于医院检验科实验室信息系统的伦理学思考

    从六个方面阐述了实验室信息系统( LIS )存在的问题,包括LIS安全和功能扩展、患者的隐私保护、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数据真实性和准确性以及自动核准风险。从伦理学角度分析了其整改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以下应对策略:加强系统和数据的安全管理;保障特殊检查项目的机密性,保护患者隐私;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根据医院实际工作量和财力确定LIS的功能模块;定期核对检验数据,避免职业性伤害;持续改进自动核准规则的严谨性。

    作者:沈丹;孙莉;刘海菊;范久波;李智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基于案例探讨临床抉择中的伦理问题

    通过梳理临床实践中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就多因素影响医患关系的伦理问题及新技术临床应用的伦理难题进行了辨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供临床医务人员、医院伦理委员会及卫生决策部门参考。

    作者:李红英;梁立智;徐溢涛;眭文洁;何琪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临床护士与进修医生间的医护关系探讨

    探讨临床护士与进修医生之间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进修医生工作性质和内容的特殊性、角色差异、缺乏交流和理解、制度不健全。提出要针对其特殊性,确定好各自的角色和位置,提高自身素质,加强沟通交流以及完善医护管理体制的措施,从而建立和谐良好的新型医护关系,营造和谐的医院人际关系,提高医疗和服务质量,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

    作者:张萍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广东某高等医学院校医患沟通课程改革满意度调查与分析

    目的:为了解医患沟通课程开设的必要性、教学内容及环节的合理性、课程的实用性及学生对此课程的满意度。方法采用自编问卷对某医科大学3个年级89位医学生实施调查。结果74.2%的学生认为学习这门课程收获大或收获较大,63%的学生喜欢视频观察讨论法与角色扮演法二者相结合,61.8%学生不同意增加学时,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安排较为合理但教学考核是难点。结论基于课程整合的视角,革新教学方法,注重教学开放性,加强实践教学,完善教学评估是增强医患沟通教学实效性的关键。

    作者:田冬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医学生道德想象力的课堂培育--以医学伦理学教学为例

    首先介绍了医学伦理学视域中的道德想象力,其次阐释了医学生的道德想象力的具体内涵:道德敏感性、视角转换能力、情境认知与超越能力和道德反思与评价能力,后分析了基于叙事法的医学生道德想象力的课堂培育,其中再叙事是培育医学生道德想象力的主要教学方法。

    作者:李德玲;卢景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政策环境对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转变的作用研究--基于北京市怀柔区的调研

    政策环境对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的转变有着重要作用。人民公社时期“政社合一”管理体制的资源支持,“三级所有,队为基础”集体经济体制下工分制的运作为赤脚医生兴起与发展奠定了政策环境基础。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村民自治”政策环境改变了人民公社时期管理、经济体制和政治文化,推动了赤脚医生向乡村医生的转变。

    作者:董屹;吕兆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2013版《赫尔辛基宣言》的修订及其意义的分析研究

    2013年新修订的《赫尔辛基宣言》对宣言的结构进行了调整,在内容上对部分条款进行了增删和修改,并在细节上对部分用词进行了修改。新版《赫尔辛基宣言》的修订改进了宣言的架构,完善了宣言的内容,加强了对受试者的保护,提高了对研究者的要求,并明确了国家、研究机构、申办方的义务。这对我国的启示有:不断修订涉及人体临床试验的相关法规,切实保护受试者权益;提出国家对受试者保护的义务,探索建立国家临床试验赔偿体系;明确伦理委员会职责和定位,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伦理审查主体。

    作者:王頔;杨竟;陈仲林;丁艳;江一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论和谐医德观的价值追求

    医德观念的发展与创新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医患关系,建设良好医德医风的先导。适应当前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新医改实施的新要求,提出了“和谐医德观”的新概念及其基本内容,重点论述了和谐医德观的价值追求,即健康价值、医学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的价值目标,病人利益至上的价值主导以及其价值追求的根本标准。

    作者:徐玉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黄帝内经》中的医德教育思想

    《黄帝内经》,缘起于德,在传道授业方面,其倡导医者应匪人勿教,择人而授,高风亮节,开放不狭隘;在职业追求方面,其倡导医者应博采勤求,深得医道,志于上工,为天下师;在职业操守方面,其倡导医者应珍视生命,以不病调病,一丝不苟,大医风范;在职业信仰方面,其倡导医者应法于往古,验于来今,坚信科学,反对迷信;《黄帝内经》倡导医术要精湛、医德要高尚的职业理念,影响深远,成为后世医德思想生发的渊源,对当今高素质中医药专业人才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曹变玲;李亚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药理学实验教学中加强实验动物伦理学教育的思考

    指出了实验动物伦理学教育在药理学教学及实验中的重要性,有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研素质、促进医药研究与生命伦理观的良性互动的作用;阐述了实验动物伦理学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动物福利、“3R”原则、AAALAC认证,并分析了实验动物福利的立法状况;引发了关于我校药理学实验教学中动物伦理学教育的问题与思考:将实验动物伦理教育融入实验教学过程应成为药理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既能够增强医药相关专业学生的伦理意识,更好的了解和尊重生命,也有助于促进医药研究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马雪;张慧楠;贾敏;周颖;罗晓星;孟静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医学遗传伦理学的困惑及案例教学中的对策

    案例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但遗传伦理案例的复杂性与“悖理”性自然会引发医学伦理观念上的碰撞与困惑。如何对典型的遗传伦理案例做出以恰如其分地解释,引导学生确立科学的医学伦理观,使其在未来的医务生涯中面对医学伦理困惑时能够做出正确选择,是当前医学遗传学课堂教学一项重要课题。

    作者:杨利丽;刘红英;王刚;沈浩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进修护士短期规范化培训教育内容及学习方式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进修护士短期规范化培训教育内容及学习方式,为提高短期进修护士培训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4年3~6月间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短期进修的114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由一般资料、培训需求内容、需求方法三部分组成。利用SPSS19.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82.7%的进修护士认为岗前培训非常必要。岗前培训前三位的需求内容为:职业防护(82.7%)、医护患沟通技巧(80.0%)和感染预防控制(78.2%);进修期间培训需求前三位依次为:专科危重病人的抢救与配合(88.2%)、护理不良事件临床应用及处理(79.1%)、护患有效沟通(79.1%)。需求内容得分在不同学历和职称的进修护士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培训方法选择的前三项依次为:实践操作(89.10%)、专题讲座(74.5%)、案例分析与讨论(67.30%)。结论应根据短期进修护士规范化培训内容和学习方式的需求,考虑其学历、职称等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培训计划,提高短期培训效果。

    作者:辛爱利;韦欢欢;雷春梅;辛霞;张银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阶梯式培训考核在提高年轻护士人文素养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阶梯式培训考核在提高年轻护士伦理人文素养中的效果。方法2013年起在新护士入院后三年内,通过先简单后复杂、先规范化常规后专科特色的模拟、案例操作的阶梯式培训考核方法,比较以前护理人员的人文素养考核、考核优秀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新的培训考核方法让年轻护士在临床操作考核中显著提高了护理人员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考核优秀率31.25%,高于前一年考核的优秀率19.82%,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在患者对护理人员满意度调查比较中,具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新的培训考核方法,显著提高了年轻护士的自身素质和医德修养,在临床实际操作中能更好的注重人文关怀,做好护患沟通,提高了护士在临床工作中的判断能力、急救能力、交流能力、灵活应变能力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对年轻护士在实际工作中处理好医患关系、医际关系、提高临床实践工作能力和病人的综合满意度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徐满琴;陈菊娣;居朝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某院儿科临床试验伦理审查的调研及建议

    回顾调查了某院临床试验机构伦理委员会2008年至2013年审查的儿科临床试验的15个项目的方案和知情同意书,分别对风险级别、方案设计依据、风险小化措施,知情同意书告知要素、语言等方面进行了考察,找出方案和知情同意书存在的不足,并给予适当的建议。

    作者:段茹;陈岚;贺晴;张志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论人文关怀在白血病患儿长期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通过了解白血病患儿及其家长在治疗及康复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为临床医护人员对患儿和家长实行人文关怀措施提供借鉴。方法通过访谈形式,先后访问了20例白血病患儿及其父母,将获得的资料分析整理,提出问题,并进行一对一的个体化干预。结果白血病患儿治疗时间长,化疗药物副作用大,带给家长和患儿的痛苦也较大,容易引起患儿和家长的负面情绪,不同程度的存在心理问题,进行适时的心理干预和人文关怀对其疾病的康复有积极作用。结论针对白血病患儿不同治疗时期的心理特点,患儿家长的心理需求,提出对白血病患儿及家长的人文关怀主要包括:优先稳定家长情绪;个性化满足不同年龄段患儿的心理诉求;提高医疗技术,开展无痛治疗;加强医患之间的信息沟通,提供必要的社会支持,共同提升患儿的生命质量。

    作者:王玲;肖延风;李金娜;杨长虹;王莉;辛芳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ESP理论指导下提升医学生医患沟通英语表达能力的途径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医学教育国际化的趋势,社会对涉外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英语教学尤其是医患沟通英语教学已成为这一专业的重点教学内容。医患沟通学是研究医务工作者与患者之间如何互相理解、信任并合作共同战胜疾病的一门学科,而ESP教学理念强调以能力为导向,与职业相结合,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把英语教学作为手段与工具来学习运用,把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践表明,以ESP教学理念为指导,对提升医学生医患沟通英语表达能力具有显著的成效。

    作者:刘瑛;张淑玲;朱莉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关于潍坊市中医院托管基层医院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目的:为了全面提高临床护理质量,调查住院患者的满意度,并对满意度低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法,对潍坊市中医院托管的4家基层医院的住院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通过问卷分析,了解到住院患者对基层医院托管后总体满意度提高,但对护理技术操作、生活护理方面满意度较低。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护理技术操作和健康教育是影响患者满意度的主要因素。结论护理管理者应重视影响患者满意度的因素,并且采取相对应的整改措施,不断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进一步完善托管医院的改革。

    作者:张欢;杨会香;徐金辉;衣晓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人本主义在脊髓损伤患者护理管理中的有效性分析

    目的:探讨人本主义理念在脊髓损伤患者护理管理中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脊髓损伤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比两组护理效果。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将人本主义护理管理理念贯穿于常规护理管理中。结果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抑郁水平低于对照组。结论在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管理中应用人本主义护理理念效果良好,不仅提高了护理效果,而且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促进了患者的心理适应性。

    作者:吕惠茹;郭晓英;李珂;陈静;袁翠翠;贺西京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关于新医疗环境下临床实习生职业胜任力的培养研究

    职业胜任力是医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必备能力要求:有利于提高临床实习生的就业竞争力,有利于提高实习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有利于塑造医学院校“综合素质教育”新形象。针对当前临床实习生职业胜任力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认为在新医疗环境下临床实习生职业胜任力的培养应从以下主要内容入手:培养其坚守仁心、医德自律的能力,医学知识循证与实践的能力,医护合作、医患沟通的能力。通过以下途径来培养临床实习医生的职业胜任力:完善职业胜任力教育内容及相关课程;举办职业胜任力培训及模拟竞赛;强化临床实习生自觉学习和自我提高的能力;构建临床实习生职业胜任力评估机制。

    作者:朱宏晋;徐玉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