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煜;史婷婷
当前我国肿瘤专业医学生存在沟通意识不强,沟通水平不足,沟通不够自信等问题。而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是正确实施诊疗工作的必要前提,是减少医患纠纷的有效途径,也是适应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需求。基于此,提出提高医患沟通能力的有效途径:设立医患沟通课程及肿瘤科室实习前培训课程,建立“用心倾听+专业疏导”模式,带教老师积极引导,学会“换位思考”,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
作者:姚煜;史婷婷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回顾调查了某院临床试验机构伦理委员会2008年至2013年审查的儿科临床试验的15个项目的方案和知情同意书,分别对风险级别、方案设计依据、风险小化措施,知情同意书告知要素、语言等方面进行了考察,找出方案和知情同意书存在的不足,并给予适当的建议。
作者:段茹;陈岚;贺晴;张志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黄帝内经》,缘起于德,在传道授业方面,其倡导医者应匪人勿教,择人而授,高风亮节,开放不狭隘;在职业追求方面,其倡导医者应博采勤求,深得医道,志于上工,为天下师;在职业操守方面,其倡导医者应珍视生命,以不病调病,一丝不苟,大医风范;在职业信仰方面,其倡导医者应法于往古,验于来今,坚信科学,反对迷信;《黄帝内经》倡导医术要精湛、医德要高尚的职业理念,影响深远,成为后世医德思想生发的渊源,对当今高素质中医药专业人才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曹变玲;李亚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对陕西省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激励机制满意度的现状调查,找到影响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的主要激励因子。方法选择陕西省陕南、关中、陕北地区医疗机构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统计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和Krukal-Wallis检验。结果影响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的主要激励公因子有培训和发展、薪酬待遇与保障水平、管理方式和团队合作、工作条件与工作环境,并且不同属性的医务人员对激励满意度存在差异。结论要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就必须结合陕西各地区的具体情况,建立适合的激励机制。
作者:李秀芹;秋增超;罗桂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通过对临床实践中的知情同意与医患沟通之间关系认识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探讨,从伦理学角度出发分析了在医患沟通中贯彻知情同意原则的必要性,提出了在知情同意原则下完善医患沟通的具体方法:以知情同意指导医患沟通,以有效沟通方式实现知情同意。强化知情同意原则的积极作用,提出了在知情同意原则下完善医患沟通的具体建议。
作者:康鹤;孙福川;尹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2013年新修订的《赫尔辛基宣言》对宣言的结构进行了调整,在内容上对部分条款进行了增删和修改,并在细节上对部分用词进行了修改。新版《赫尔辛基宣言》的修订改进了宣言的架构,完善了宣言的内容,加强了对受试者的保护,提高了对研究者的要求,并明确了国家、研究机构、申办方的义务。这对我国的启示有:不断修订涉及人体临床试验的相关法规,切实保护受试者权益;提出国家对受试者保护的义务,探索建立国家临床试验赔偿体系;明确伦理委员会职责和定位,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伦理审查主体。
作者:王頔;杨竟;陈仲林;丁艳;江一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现今部分医务人员职业道德修养不甚理想,存在责任感缺失、职业技能与岗位不匹配、职业信念不坚定等问题,而外在环境的影响与内在修养的弱化为两大原因。因此,应通过优化外部环境,完善宣教体制,加强医务人员内心修为,提升医务人员价值观来促进医务人员职业人格的养成,终促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医疗领域的有力践行。
作者:李慧 刊期: 2015年第04期
通过分析医院精神及其伦理涵义得出:医院精神不仅是医院全体人员的精神支柱和活力源泉,也是医院各级各类人员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道德品质、心理趋向、文化定势以及意志统一和行为准则的集中表现。医院精神的培育和弘扬应以党组织为核心领导,彰显鲜明而深刻的医学伦理原则和规范。并阐述了在孕育、传承和创新医院精神的实践中,医院党委发挥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取得的成效,对其进行伦理分析,旨在对当前医院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借鉴。
作者:花蕾;王蕾;王香平;吴宇彤;张卓然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医德观念的发展与创新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医患关系,建设良好医德医风的先导。适应当前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新医改实施的新要求,提出了“和谐医德观”的新概念及其基本内容,重点论述了和谐医德观的价值追求,即健康价值、医学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的价值目标,病人利益至上的价值主导以及其价值追求的根本标准。
作者:徐玉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医学教育国际化的趋势,社会对涉外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英语教学尤其是医患沟通英语教学已成为这一专业的重点教学内容。医患沟通学是研究医务工作者与患者之间如何互相理解、信任并合作共同战胜疾病的一门学科,而ESP教学理念强调以能力为导向,与职业相结合,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把英语教学作为手段与工具来学习运用,把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践表明,以ESP教学理念为指导,对提升医学生医患沟通英语表达能力具有显著的成效。
作者:刘瑛;张淑玲;朱莉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进修护士短期规范化培训教育内容及学习方式,为提高短期进修护士培训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4年3~6月间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短期进修的114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由一般资料、培训需求内容、需求方法三部分组成。利用SPSS19.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82.7%的进修护士认为岗前培训非常必要。岗前培训前三位的需求内容为:职业防护(82.7%)、医护患沟通技巧(80.0%)和感染预防控制(78.2%);进修期间培训需求前三位依次为:专科危重病人的抢救与配合(88.2%)、护理不良事件临床应用及处理(79.1%)、护患有效沟通(79.1%)。需求内容得分在不同学历和职称的进修护士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培训方法选择的前三项依次为:实践操作(89.10%)、专题讲座(74.5%)、案例分析与讨论(67.30%)。结论应根据短期进修护士规范化培训内容和学习方式的需求,考虑其学历、职称等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培训计划,提高短期培训效果。
作者:辛爱利;韦欢欢;雷春梅;辛霞;张银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为了全面提高临床护理质量,调查住院患者的满意度,并对满意度低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法,对潍坊市中医院托管的4家基层医院的住院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通过问卷分析,了解到住院患者对基层医院托管后总体满意度提高,但对护理技术操作、生活护理方面满意度较低。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护理技术操作和健康教育是影响患者满意度的主要因素。结论护理管理者应重视影响患者满意度的因素,并且采取相对应的整改措施,不断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进一步完善托管医院的改革。
作者:张欢;杨会香;徐金辉;衣晓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介绍了人本主义疗法的概念及其内涵、在外科学方面的应用、精神本质及与生命伦理学的对接;分析了围手术期的患者需要人本主义疗法,主要包括技术、伦理、心理、实践等层面的需求;讨论了人本主义疗法在临床中的践行,包括践行的条件、人员、措施及遇到的问题。
作者:遇时;尹梅;邰升;岳玺中;王彧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从患者的视角来了解医患沟通现状以及患者对医患沟通内容的需求。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利用描述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在患者对医患沟通重要性的认知方面,有560人认为医患沟通很重要;患者对医患沟通作用的认知表现在多方面,但大部分人(382人)认为医患沟通可以增加医患之间的信任;在患者对医患沟通的需求方面,582人非常希望了解自己的病情、诊断治疗方案及费用;医患沟通现状不容乐观。结论建立医患沟通平台并对医务人员定期进行培训,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减少医患纠纷。
作者:陈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通过对医生群体的问卷调查,了解医生上网习惯情况、医生与患者的网络交流沟通情况、网络环境对医生实际诊疗的影响、网络环境下新闻媒体对医生的影响以及医生群体关于网络发展对医患关系影响的综合看法。指出了目前网络环境给医患关系带来的影响:互联网成为一些医生知识信息更新与积累的源地,网络成为一些医生与患者交流互动的重要平台,医生需要应对日益增多的“网络型”患者,医生对媒体负面报道的反应性出现转变。
作者:戴菲菲;杨国斌;刘玉秀;魏强;易学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前对于医学生医师职业精神的培养和测评已成为国内外医学院校医学教育当中的热点问题,但是对于低年级医学生职业精神评测的研究较少。介绍了责任指数的基本概念并通过介绍国外医学院校应用责任指数对于在校医学生医师职业精神的评测,分析该方法的优劣。认为责任指数是基于具体行为的评测、其结果更加真实准确,是适用于低年级医学生的医师职业精神评测系统,与其他评测系统相比,责任指数更注重预先的指导和规范。但责任指数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责任指数评估过程中须面对一些伦理挑战,且评测框架设计缺乏整体性。
作者:陈恺;李瑞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为了解医患沟通课程开设的必要性、教学内容及环节的合理性、课程的实用性及学生对此课程的满意度。方法采用自编问卷对某医科大学3个年级89位医学生实施调查。结果74.2%的学生认为学习这门课程收获大或收获较大,63%的学生喜欢视频观察讨论法与角色扮演法二者相结合,61.8%学生不同意增加学时,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安排较为合理但教学考核是难点。结论基于课程整合的视角,革新教学方法,注重教学开放性,加强实践教学,完善教学评估是增强医患沟通教学实效性的关键。
作者:田冬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我国对于医学临床试验研究受试者的保护仍存在研究者和受试者认知有偏差、知情同意落实难、后续跟踪审查乏力等问题。基于美国经验和国内某医院的探索,提出完善我国受试者保护的建议:建立多部门协作的受试者保护体系;提高受试者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伦理委员应实地考察、保证审查质量;建立强制保险制度;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救济制度。
作者:江学维;曹江;王冬;白楠;王瑾;王睿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从医患双方的视角出发对山东省12所医院的1080名医护人员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医患信任极其发展趋势的评价是具有相关性的,医患双方均注重了政府和社会的影响因素。在医患信任的构建中,医患双方均重视的是加强医务人员的医德建设、继续深化医疗体制的改革以及发挥政府的监管职能。
作者:陈士福;尹瑞法;魏凌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阶梯式培训考核在提高年轻护士伦理人文素养中的效果。方法2013年起在新护士入院后三年内,通过先简单后复杂、先规范化常规后专科特色的模拟、案例操作的阶梯式培训考核方法,比较以前护理人员的人文素养考核、考核优秀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新的培训考核方法让年轻护士在临床操作考核中显著提高了护理人员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考核优秀率31.25%,高于前一年考核的优秀率19.82%,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在患者对护理人员满意度调查比较中,具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新的培训考核方法,显著提高了年轻护士的自身素质和医德修养,在临床实际操作中能更好的注重人文关怀,做好护患沟通,提高了护士在临床工作中的判断能力、急救能力、交流能力、灵活应变能力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对年轻护士在实际工作中处理好医患关系、医际关系、提高临床实践工作能力和病人的综合满意度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徐满琴;陈菊娣;居朝霞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