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关于患者视角下的医患沟通需求及现状调查

陈军

关键词:患者视角, 医患沟通, 需求, 现状调查
摘要:目的:从患者的视角来了解医患沟通现状以及患者对医患沟通内容的需求。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利用描述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在患者对医患沟通重要性的认知方面,有560人认为医患沟通很重要;患者对医患沟通作用的认知表现在多方面,但大部分人(382人)认为医患沟通可以增加医患之间的信任;在患者对医患沟通的需求方面,582人非常希望了解自己的病情、诊断治疗方案及费用;医患沟通现状不容乐观。结论建立医患沟通平台并对医务人员定期进行培训,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减少医患纠纷。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基因诊断的伦理问题及对策探讨

    分子诊断尤其是基因诊断是近年来随着生命科学研究的不断发展而应用于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新技术,主要包括产前基因诊断、儿童基因诊断及成人基因诊断。从医学实践方面阐述了分子诊断领域的医学伦理学问题以及如何正确的开展分子诊断方面的医疗实践工作,旨在指导所有的医学工作者在分子诊断领域形成正确的伦理观。

    作者:熊汉真;陈辉;张金山;江庆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门诊医生接诊态度评价量表的开发

    研究使用文献法和德尔菲法开发量表条目,并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克朗巴赫系数、相关系数法等方法评价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进行修订,形成终版量表。《门诊医生接诊态度量表》包含19个条目,沟通技巧、尊重、关心、责任感四个维度。该量表条目间一致性高,量表维度设置合理,总分较好地反映了医生接诊态度,可以作为研究医生态度的测量工具。

    作者:潘子奇;谢铮;郭娜;郑棒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党组织在弘扬医院精神中的实践与思考

    通过分析医院精神及其伦理涵义得出:医院精神不仅是医院全体人员的精神支柱和活力源泉,也是医院各级各类人员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道德品质、心理趋向、文化定势以及意志统一和行为准则的集中表现。医院精神的培育和弘扬应以党组织为核心领导,彰显鲜明而深刻的医学伦理原则和规范。并阐述了在孕育、传承和创新医院精神的实践中,医院党委发挥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取得的成效,对其进行伦理分析,旨在对当前医院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借鉴。

    作者:花蕾;王蕾;王香平;吴宇彤;张卓然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论知情同意原则在医患沟通中的应用

    通过对临床实践中的知情同意与医患沟通之间关系认识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探讨,从伦理学角度出发分析了在医患沟通中贯彻知情同意原则的必要性,提出了在知情同意原则下完善医患沟通的具体方法:以知情同意指导医患沟通,以有效沟通方式实现知情同意。强化知情同意原则的积极作用,提出了在知情同意原则下完善医患沟通的具体建议。

    作者:康鹤;孙福川;尹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论提高肿瘤专业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重要性及其有效途径

    当前我国肿瘤专业医学生存在沟通意识不强,沟通水平不足,沟通不够自信等问题。而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是正确实施诊疗工作的必要前提,是减少医患纠纷的有效途径,也是适应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需求。基于此,提出提高医患沟通能力的有效途径:设立医患沟通课程及肿瘤科室实习前培训课程,建立“用心倾听+专业疏导”模式,带教老师积极引导,学会“换位思考”,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

    作者:姚煜;史婷婷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论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素质建设的积极意义

    从儒家思想文化与当代现实结合的角度论述了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素质要求,提出了辅导员应具有“仁爱”之心、应做到“师以身为正”“君子不器”“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应具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境界,以努力提升辅导员的职业道德素质的思考和建议。

    作者:陈永华;王明旭;李新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关于新医疗环境下临床实习生职业胜任力的培养研究

    职业胜任力是医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必备能力要求:有利于提高临床实习生的就业竞争力,有利于提高实习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有利于塑造医学院校“综合素质教育”新形象。针对当前临床实习生职业胜任力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认为在新医疗环境下临床实习生职业胜任力的培养应从以下主要内容入手:培养其坚守仁心、医德自律的能力,医学知识循证与实践的能力,医护合作、医患沟通的能力。通过以下途径来培养临床实习医生的职业胜任力:完善职业胜任力教育内容及相关课程;举办职业胜任力培训及模拟竞赛;强化临床实习生自觉学习和自我提高的能力;构建临床实习生职业胜任力评估机制。

    作者:朱宏晋;徐玉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医学生生命责任感的培育研究

    从健康意识和生命责任方面阐述当代部分医学生生命责任感缺失的现状,并从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家庭影响及其自身因素四个方面剖析医学生生命责任感缺失的根源,进而以此为依据提出相应的有效对策:学校应创新课程、注重临床实习、加强教师素质建设、深化生命价值教育;政府应加强行政干预;网络、媒体等应充分发挥正确导向功能;要发挥家庭环境的熏陶作用并改变家庭教育理念;要提高自我意识能力、进行自我挫折教育和情感教育。

    作者:孔令杉;王彩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论美国伦理审查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论述了美国伦理审查制度的溯源、发展史,提出了美国伦理审查制度对我国的启示,主要有:完善伦理审查规范的顶层设计,提升规范位阶;完善教育培训制度,加强信息交流渠道建设;建立标准操作规程,健全监管体系;完善持续性审查制度,制定具体执行规范。

    作者:于丹丹;徐源;张雪;孙福川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护理伦理原则的实践

    在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以尊重、公正、不伤害、有利的伦理原则为孕产妇提供护理服务,尊重患者的知情选择权,维护患者的自主权,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和保护孕产妇的隐私,做好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保护新生儿不被母婴传播所伤害,尊重并保护产妇作为母亲的权利,大限度地确保母婴安全。

    作者:蒋凤菊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某三甲医院621例医疗纠纷因素构成演变及对策探讨

    目的:对2000-2013年间发生的621例医疗纠纷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纠纷发生因素并进行分析,促进医患和谐。方法在2000-2013年发生的621例医疗纠纷中,按个案属性进行归类整理,分两个年度区间对比分析。结果经对621例纠纷属性分析,发现疾病并发症引起纠纷案例居首,经济原因、医疗缺陷次之。结论两个年度区间对比分析显示:加强医院科学管理、创新服务模式、将医疗核心制度落到实处是有效减少医疗纠纷的重要措施。

    作者:何俊清;尹宁;陈微微;陈宏刚;蔡恒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进修护士短期规范化培训教育内容及学习方式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进修护士短期规范化培训教育内容及学习方式,为提高短期进修护士培训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4年3~6月间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短期进修的114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由一般资料、培训需求内容、需求方法三部分组成。利用SPSS19.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82.7%的进修护士认为岗前培训非常必要。岗前培训前三位的需求内容为:职业防护(82.7%)、医护患沟通技巧(80.0%)和感染预防控制(78.2%);进修期间培训需求前三位依次为:专科危重病人的抢救与配合(88.2%)、护理不良事件临床应用及处理(79.1%)、护患有效沟通(79.1%)。需求内容得分在不同学历和职称的进修护士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培训方法选择的前三项依次为:实践操作(89.10%)、专题讲座(74.5%)、案例分析与讨论(67.30%)。结论应根据短期进修护士规范化培训内容和学习方式的需求,考虑其学历、职称等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培训计划,提高短期培训效果。

    作者:辛爱利;韦欢欢;雷春梅;辛霞;张银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基于案例分析生殖医学伦理委员会在供精人工授精技术实施中的指导功能

    通过对所选案例的分析讨论,提出了目前在临床实践中常常遇到的关于供精人工授精技术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伦理问题,并针对这一现状讨论研究了生殖医学伦理委员会在供精人工授精技术实施中的指导功能:一是为需求者提供相关性伦理咨询,二是对辅助生殖技术及相关性研究开展全程监督和指导。

    作者:殷宝莉;张宇晖;张平;王雪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论人文关怀在白血病患儿长期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通过了解白血病患儿及其家长在治疗及康复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为临床医护人员对患儿和家长实行人文关怀措施提供借鉴。方法通过访谈形式,先后访问了20例白血病患儿及其父母,将获得的资料分析整理,提出问题,并进行一对一的个体化干预。结果白血病患儿治疗时间长,化疗药物副作用大,带给家长和患儿的痛苦也较大,容易引起患儿和家长的负面情绪,不同程度的存在心理问题,进行适时的心理干预和人文关怀对其疾病的康复有积极作用。结论针对白血病患儿不同治疗时期的心理特点,患儿家长的心理需求,提出对白血病患儿及家长的人文关怀主要包括:优先稳定家长情绪;个性化满足不同年龄段患儿的心理诉求;提高医疗技术,开展无痛治疗;加强医患之间的信息沟通,提供必要的社会支持,共同提升患儿的生命质量。

    作者:王玲;肖延风;李金娜;杨长虹;王莉;辛芳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2013版《赫尔辛基宣言》的修订及其意义的分析研究

    2013年新修订的《赫尔辛基宣言》对宣言的结构进行了调整,在内容上对部分条款进行了增删和修改,并在细节上对部分用词进行了修改。新版《赫尔辛基宣言》的修订改进了宣言的架构,完善了宣言的内容,加强了对受试者的保护,提高了对研究者的要求,并明确了国家、研究机构、申办方的义务。这对我国的启示有:不断修订涉及人体临床试验的相关法规,切实保护受试者权益;提出国家对受试者保护的义务,探索建立国家临床试验赔偿体系;明确伦理委员会职责和定位,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伦理审查主体。

    作者:王頔;杨竟;陈仲林;丁艳;江一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我国古代处理医患关系的优良医德传统分析

    从尊重生命,仁爱救人;技艺专精,学验俱丰;举止安和,温雅谦恭;普同一等,等心施治;清正廉洁,不贪财利五个方面出发,详细论述了我国古代处理医患关系的优良医德传统,为改善当下医患关系,重塑医务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形象提供借鉴。

    作者:陆艺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关于山东省医患信任状况的调查分析

    从医患双方的视角出发对山东省12所医院的1080名医护人员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医患信任极其发展趋势的评价是具有相关性的,医患双方均注重了政府和社会的影响因素。在医患信任的构建中,医患双方均重视的是加强医务人员的医德建设、继续深化医疗体制的改革以及发挥政府的监管职能。

    作者:陈士福;尹瑞法;魏凌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关于患者视角下的医患沟通需求及现状调查

    目的:从患者的视角来了解医患沟通现状以及患者对医患沟通内容的需求。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利用描述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在患者对医患沟通重要性的认知方面,有560人认为医患沟通很重要;患者对医患沟通作用的认知表现在多方面,但大部分人(382人)认为医患沟通可以增加医患之间的信任;在患者对医患沟通的需求方面,582人非常希望了解自己的病情、诊断治疗方案及费用;医患沟通现状不容乐观。结论建立医患沟通平台并对医务人员定期进行培训,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减少医患纠纷。

    作者:陈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大医精诚”协同生命伦理学融入医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日新月异的新兴科技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刷新了医学伦理情景,出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医学伦理盲区。搭建学术科研平台,利用新媒体力量、MOOC及“翻转课堂”,继承中国本土大医精诚的传统中医学教育,探索“包容并蓄、协同创新”的医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之路,对改善我国医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彭波;宋湛;李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医学遗传伦理学的困惑及案例教学中的对策

    案例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但遗传伦理案例的复杂性与“悖理”性自然会引发医学伦理观念上的碰撞与困惑。如何对典型的遗传伦理案例做出以恰如其分地解释,引导学生确立科学的医学伦理观,使其在未来的医务生涯中面对医学伦理困惑时能够做出正确选择,是当前医学遗传学课堂教学一项重要课题。

    作者:杨利丽;刘红英;王刚;沈浩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