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血管球瘤3例临床病理分析

周梦云;林军

关键词:胃, 血管球瘤, 病理学, 临床, 免疫组织化学
摘要:目的:探讨胃血管球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分析3例手术局部切除胃血管球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学特点及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患者中2名男性,1名女性,术前有胃部不适或隐痛症状。肿块位于胃窦部黏膜下层或肌层。镜下表现为小而圆形细胞围绕扩张的血管呈结节状、巢团状排列。免疫组织化学 vimen-tin 和 SMA 均为弥散阳性,h-caldesmon 及 calponin 均为部分阳性。结论胃血管球瘤比较少见,临床容易误诊,免疫组织化学有助于确诊。绝大多数呈良性经过,局部手术完整切除是其有效的治疗方法。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212例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以期提高结直肠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该院行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的212例Ⅰ~Ⅲ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选择对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可能产生影响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T 分期、大体类型、合并梗阻或穿孔、术后淋巴血管侵犯与术后局部复发有关(P <0.05);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T 分期、分化程度、合并梗阻或穿孔、术后淋巴血管侵犯与术后远处转移有关(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是影响结直肠癌术后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复发的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是影响结直肠癌术后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姚雨君;周航;刘霄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基层助产士岗位能力培训模式的探索

    助产士工作的专业性强,直接关系到母婴生命安全[1]。目前,我国助产士人员紧缺[2],特别是基层助产士[3],有的区县级医院甚至没有专门助产士。为满足我国基层助产工作的需要,多数助产士为其他专业转岗而来,专业性不强。因此急需在短时间内培训出专业性强,能胜任助产工作的基层助产士。而资料显示,大多数培训是对本院新进助产士培训,没有统一的模式、统一的规范[4]。本院举办过两期“重庆市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统筹城乡发展与改革二期项目助产士培训项目”,探索基层助产士岗位能力培训模式,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邓小凤;何东平;吴至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剪切力促侧支动脉重塑研究进展

    冠心病治疗措施包括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药物治疗等。对于稳定型冠心病患者, PCI 可减轻缺血症状但未能延长生存;CABG 可改善多支血管病变伴左室功能降低冠心病患者心肌灌注、延长患者生存,但有较大手术风险;以他汀类药物为基础的药物治疗仅适度减轻斑块负荷、防止冠脉内形成血栓,尚不能逆转居高不下的冠心病病死率和病残率。鉴于 PCI 、CABG 的潜在风险和现有药物的局限性,探索心肌内侧支动脉新生的方法成为新的研究方向。

    作者:杨文慧(综述);郭涛;杨莉(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储血设备温度监控方法比较

    目的:通过对储血设备的温度采取不同的监控方法,了解不同方法的优势和不足及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储血设备的温度实施有效的监测和记录的重要性。方法采用不同分区布控的方法,比较温度计与储血设备自带温控显示温度、以及制冷设备中央温度管理系统的温度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进行分析。结果温度计与储血设备自带温控显示温度、温度计与储血设备中央温度管理系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储血设备自带温控显示温度与储血设备中央温度管理系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储血设备人工温度计监测温度、储血设备自带温控显示温度和储血设备中央温度管理系统在温度监控环节和过程中各有特点和优势,在实际工作中应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将自动监控设备和手工记录相结合,以进一步确保血液质量。

    作者:邱本慧;杨冬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不同级别脑胶质瘤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细胞水平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不同级别脑胶质瘤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 T 淋巴细胞免疫细胞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该院收治的80例颅脑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胶质瘤57例,其他肿瘤23例;胶质瘤按照 WHO 分级标准分为低级别组19例和高级别组38例,另选择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健康人群50例作为对照组。抽取对照组、其他颅脑肿瘤组和胶质瘤组术前1 d 、术后1周静脉血,检测外周血 T 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并分析不同级别脑胶质瘤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对照组外周血 CD3+、CD4+、CD4+/CD8+显著高于其他颅脑肿瘤组和胶质瘤组,CD8+显著低于其他颅脑肿瘤组和胶质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颅内肿瘤组比较,胶质瘤组外周血 CD3+、CD4+、CD4+/CD8+显著降低,CD8+显著升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前、后低级别组 CD3+、CD4+/CD8+均显著高于高级别组,CD8+显著低于高级别组(P<0.05);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 CD3+、CD4+/CD8+升高,CD8+显著降低(P<0.05)。低级别组中位生存期31个月,高级别组中位生存期13个月,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1组中位生存期为34个月,CD4+/CD8+<1组中位生存期为17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胶质瘤患者免疫功能受到抑制,肿瘤恶性程度越高,免疫抑制作用越明显;T 淋巴亚群水平检测可以作为脑胶质瘤恶性程度及预后的评价指标之一。

    作者:徐春华;刘越;肖利民;邓圣泽;郭昌贵;曾而明;洪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器官系统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随着医学科学向整体化、综合化及多元化方向发展,传统医学教育模式已难以适应现代医学发展需求,深化医学教育改革,已成为当今医学院校的首要任务。纵观世界范围内课程改革,大致有4种趋势:(1)沿用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模式,在课程数量、学时、理论与实践比例等方面进行优化;(2)实施器官系统为基础的课程模式;(3)实施问题为基础的课程体系;(4)以临床表现为基础的课程模式。我国医学教育课程改革起步较晚,普遍采用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我国临床医学教育的主流。国内许多医学院校虽然也在实施器官系统课程改革,但主要是基础医学课程按器官系统整合或临床医学课程按器官系统整合。而把基础与临床课程进行整合在专科临床医学专业还没有实施过。

    作者:凌斌;何坪;唐全;杨海英;谭丽;邓宇;邓世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阴式子宫瘢痕妊娠切除疗效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对阴式子宫瘢痕妊娠切除术与子宫动脉栓塞介入配合清宫术对于剖宫产疤痕部位妊娠(CSP)的治疗效果及相关因素进行比较分析。方法比较阴式子宫瘢痕妊娠切除术患者(治疗组)与子宫动脉栓塞配合清宫术患者(对照组)的术后阴道流血量、术后疤痕持续妊娠率及平均住院时间,并对孕周、剖宫产次数、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值、B 超提示的包块大小及是否为活胎这5个因素与手术治疗成功与否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术后阴道流血量为(85.38±13.27)mL ,术后疤痕持续妊娠率为2.56%,平均住院时间为(5.13±0.77)d ,与对照组的(163.11±34.87)mL 、11.90%、(8.12±1.88)d 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 HCG 值、B 超包块大小及活胎与手术治疗成功与否有关(P<0.05),而剖宫产次数和孕周与手术治疗成功与否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阴式子宫瘢痕妊娠切除术出血量少且住院时间短;可有效降低血 HCG 值较高,活胎且包块体积较大的患者术后持续疤痕妊娠发生率。

    作者:蒋志峰;胡晓霞;赵仁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医务人员在整合医疗中的作用方式及因素分析

    综合以往不同研究者关于“整合医疗”的研究概念[1-6],本研究提出的“整合医疗”:是通过不同层级的医疗机构之间的技术、功能和服务等各种形式的有效联结,使得各级医疗机构相互之间建立起连接、联合和合作的关系。通过双向转诊制度的有效建立,实现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之间的病源合理、有序的流动,以达到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相互协作,实现卫生服务体系资源整合及协调发展,能够向居民提连续性、整合性的卫生保健服务,使其达到佳的健康状态。

    作者:刘丹;黄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经三角肌胸大肌间隙与经三角肌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经三角肌胸大肌间隙与经三角肌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5月至2013年5月收集的53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其中经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结合普通解剖钢板(经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组)24例,经三角肌入路结合锁定钢板(经三角肌入路组)29例。对切口长度、术后疼痛评分、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关节功能评价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6.3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72 h 平均疼痛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1个月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肩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组出现切口延迟愈合2例,螺钉松动3例,肱骨头内翻4例,肱骨头坏死2例,并发症发生率45.8%;经三角肌入路组出现螺钉切割2例,肱骨头内翻2例,并发症发生率13.8%;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三角肌入路结合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创伤小,疼痛轻,术后并发症少,近期临床疗效好于经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结合普通解剖钢板。

    作者:韩冠生;朱勋兵;李振伟;聂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胃血管球瘤3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胃血管球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分析3例手术局部切除胃血管球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学特点及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患者中2名男性,1名女性,术前有胃部不适或隐痛症状。肿块位于胃窦部黏膜下层或肌层。镜下表现为小而圆形细胞围绕扩张的血管呈结节状、巢团状排列。免疫组织化学 vimen-tin 和 SMA 均为弥散阳性,h-caldesmon 及 calponin 均为部分阳性。结论胃血管球瘤比较少见,临床容易误诊,免疫组织化学有助于确诊。绝大多数呈良性经过,局部手术完整切除是其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周梦云;林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TRC051384对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 HSP70的特异性诱导剂 TRC051384对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88只 C57BL/6小鼠分为4组:假手术组,单纯缺血再灌注损伤组(模型组),缺血再灌注+ TRC051384低剂量组(低剂量治疗组,10 mg/kg),缺血再灌注+ TRC051384高剂量组(高剂量治疗组,40 mg/kg)。模型制作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法,于结扎前10 min腹腔注射 TRC051384,缺血再灌注120 min 后取标本,Western blot 检测 IκB 、p65和 cleaved-caspase-3蛋白的表达;ELISA 法检测心肌组织中炎性因子 TNF-α、IL-1β和 IL-6的表达,Evans 蓝和 TTC 法检测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面积。结果与横型组相比,高剂量治疗组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缺血和梗死面积明显减少,TRC051384治疗可以显著抑制 IκB 的降解和 p65的核内转移(P<0.05),降低 TNF-α、IL-1β和 IL-6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 TRC051384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以发挥保护作用,有可能应用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

    作者:陈豫贤;张秋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PBL 结合 SimM an 综合模拟人在困难气道实践课程中的应用

    PBL 结合 SimMan 综合模拟人在困难气道实践课程中的应用困难气道相关知识一直是临床麻醉学教学的难题。它作为临床麻醉学中气道管理部分的难点与重点,一直以来是作为大课讲授。然而,学生在理论课和前期实践课时虽均已学习了困难气道处理的理论知识和教学模型的气管插管操作,但存在重操作轻理论及理论与实践割裂的现象。同时,由于现有的教学模型仅作为插管模具,缺乏整体的困难气道教具,所以关于困难气道诊断及处理的临床思维培养难以完成。湖北医药学院在困难气道相关知识的教学中,提出以 PBL 教学模式结合SimMan 综合模拟人(以下简称模拟人)的教学方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总结分析如下,以期不断提高麻醉学的教学质量。

    作者:罗向红;毛山;龚小芳;唐核心;李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贵州省血液中心病毒核酸检测应用分析

    目的:尝试评价贵阳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开展血液病毒核酸检测(NAT )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方法应用 Grifols Procleix Tigris 全自动 NAT 和 Procleix Ulitrio Assay HBV 、HCV 、HIV NAT 联检试剂,对72967例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做HBV 、HCV 、HIV 联检,并对联检阳性标本做鉴别试验;同时对同批标本采用 ELISA 双试剂平行检测。结果 NAT 阳性检出率为0.63%(462/72967),ELISA 检测阴性标本的 NAT 阳性检出率0.16%(119/72624);单项核酸阳性标本的鉴别试验阳性率为24.3%(29/119)。结论贵阳地区核酸检测合格血液中存在的输血传播疾病风险主要是输血感染 HBV ,NAT 用于血液筛查能进一步降低输血传播疾病风险。

    作者:钟江;郑祥顺;周晓泉;刘玉姣;杨和明;陈曦;邓双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HIV 感染者/AIDS 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 HIV 感染者/AIDS 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订相应的干预措施和治疗方法提供参考。方法于2014年12月至2015年3月对随州地区的 HIV 感染者/AIDS 患者进行调查,使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及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量表进行匿名调查,并采用描述性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243例HIV 感染者/AIDS 患者,其中106例符合创伤后应激障碍阳性诊断标准,阳性率为43.62%,男女阳性率分别为37.88%和50.45%;在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三大特征性症状中,以再体验症状阳性率高(78.60%),其次为高度警觉症状(64.20%),而回避与情感麻木的阳性率低(57.20%)。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女性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易感性高于男性(OR =1.960,95% CI :1.025~3.747),经历过歧视或不公平待遇者更容易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OR =2.967,95% CI :1.498~5.876),而创伤后应激障碍阳性率随紧张恐惧发生频率的增加而增大(偶尔有:OR =2.074,95% CI :1.008~4.265;经常有:OR =6.690,95% CI :2.708~16.531)。结论 HIV 感染者/AIDS 患者的创伤后应激障碍阳性率较高,特别是女性、有紧张恐惧情绪以及经历过歧视或不公平待遇者的发生风险更大。

    作者:张璇;王棠;刘漫;陈雪梅;石修业;金晓舟;李十月;燕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TACE联合HIFU治疗老年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经动脉化学治疗栓塞术(TACE)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对比单一 TACE 治疗老年(年龄大于或等于60岁)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72例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 TACE 联合 HIFU 治疗组(联合组,n=36)与 TACE 治疗组(TACE 组:n=36),比较两组治疗后肿瘤缩小情况,甲胎蛋白(AFP)水平及肝功能变化,中位生存时间,1、2、3年生存率等指标。结果联合组较 TACE 组肿瘤缩小更明显(P<0.05),术后AFP 值减小更多(P<0.05);联合组及 TACE 组中位生存时间,1、2、3年生存率分别为:(32.0±6.9)个月、83.1%、57.3%、42.6%和(21.0±6.3)个月、62.9%、41.4%、22.3%,联合组中位生存时间及各对应时间点生存率较 TACE 组高(P<0.05);两组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TACE 联合 HIFU 治疗老年原发性肝癌是安全、有效的,较单一 TACE 治疗更能使老年肝癌患者获益。

    作者:龚文;李文仿;冉立峰;朱辉;李生伟;龚建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Th1/Th2失衡的研究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的 Th1/Th2是否存在失衡状况。方法收集 SLE 患者(SLE 组)、SLE 合并冠心病患者(合并组)及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外周血,real-time PCR 法检测外周血 Th1/Th2细胞转录因子 T-bet/GATA-3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 Th1/Th2细胞内 IFN-γ及 IL-4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外周血清中 IFN-γ及 IL-4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SLE 组患者外周血 Th1细胞转录因子 T-bet 表达水平、CD4+ T 细胞内 IFN-γ分泌水平及血清 IFN-γ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合并组患者外周血 Th1细胞转录因子 T-bet 表达水平、CD4+ T 细胞内 IFN-γ分泌水平及血清 IFN-γ水平均明显高于 SLE 组患者及对照组(P<0.05);合并组患者外周血 Th2细胞转录因子 GATA-3表达水平、CD4+ T 细胞胞内 IL-4分泌水平及血清 IL-4水平均明显低于 SLE 组患者及对照组( P <0.05)。结论 SLE合并冠心病患者存在 Th1优势活化的 Th1/Th2失衡状态,这种失衡状态可能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赵珊;俞娟;张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网络考试系统的满意度调查和系统功能评价

    近年来,迅速发展的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对人们的学习、工作乃至生活有着广泛影响,并在教育领域引起了重大的变革;充分利用计算机及网络资源,实现组卷、考试、阅卷及信息反馈自动化,网络考试已成为现实[1-2]。在四川大学考试改革的号召下,依托华西临床医学院的网络题库与考试系统,在现代教育测量学的指导下,利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及信息数据处理技术,儿科学考试正逐步实现课程考核的规范化和科学化[3]。作为网络考试系统的终端,本研究通过网络考试系统的应用和对师生满意度的调查,初步探索该技术在儿科学考试改革中的应用情况。

    作者:高晓琳;熊英;母得志;王一斌;万朝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Breg 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1 Breg 的发现及分类1.1 Breg 的发现过程 早在20世纪50年代,有研究表明缺乏 B 细胞的小鼠会出现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症状;1974年首次证明了 B 细胞可抑制迟发型超敏反应,该实验的研究对象为豚鼠脾脏;1996年 Wolf 等[1]分别用遗传性 B 细胞缺陷的小鼠和野生型小鼠建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 ,EAE)小鼠模型,结果表明遗传性 B 细胞缺陷的小鼠体内诱导的 EAE 更易恶化,而后者部分有自愈的倾向,该研究先提出了 Breg 的存在。早在1997年,Mizoguchi 通过对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模型的研究,第一次指出 Breg 为一类具有免疫调节特性且与分泌免疫球蛋白无关联的 B 细胞亚群。5年后, Mizoguchi 在 IBD 模型中发现 CD1d 的 B 细胞亚群可分泌 IL-10,且可抑制疾病进展,同时首次开始使用 Breg 这个术语。2008年,Yanaba 等通过对 CHS(contact hypersensitivity)小鼠模型的研究,鉴定了一类 CD5+ CD1dhi 调节性 B 细胞亚群,这些 B 细胞可抑制 T 细胞的增殖及其介导的炎性反应,同时存在抗原特异性。

    作者:刘青;吕辉洋(综述);罗莉(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50例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义齿修复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磁性附着体在口腔活动义齿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于该科治疗的覆盖义齿修复患者共50例,对基牙进行预备后行磁性附着体修复,观察并记录患者咀嚼效率、满意度及修复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给予磁性附着体修复后即刻咀嚼效率0.65±0.09,较修复前(0.22±0.04)咀嚼效率明显升高(t=20.812,P<0.05),修复后1年咀嚼效率(0.71±0.13),较修复前咀嚼效率高(t=25.060,P<0.05)。修复后即刻咀嚼效率与修复后1年咀嚼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18,P>0.05)。修复后即刻满意49例,较满意1例,满意度100%,明显高于修复前(46%),χ2=31.815, P<0.05。修复后1年满意45例,较满意5例,满意度100%,明显高于修复前(χ2=31.815,P<0.05)。结论采用磁性附着体修复牙列缺失或牙列缺损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咀嚼效率,较传统活动义齿能明显缩短患者的适应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石国成;陈丽丹;黄剑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全腹膜外与经腹膜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网塞型补片修补术后复发的体会

    目的:探讨全腹膜外(TEP)与经腹(TAPP)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对网塞型补片(plug perfix mesh)修补术后复发性腹股沟疝的治疗效果。方法统计2011年3月至2013年9月由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同一手术医生收治的114例 plug perfix mesh 修补术后复发性腹股沟疝患者按随机量表随机行腹腔镜疝修补手术(TEP 或 TAPP)后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评价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所纳入病例均为发生腹股沟疝后初次手术即采用 plug perfix mesh修补术,且为术后首次复发的患者,排除合并有影响凝血功能及严重代谢疾病的手术患者。结果 TAPP 组69例,手术时间(41.04±7.43)mins ,术中出血量(13.10±4.14)mL ,术后住院时间(1.5±0.55)d ,术后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4分发生率20.29%(1 d)、8.70%(2 d)、2.90%(3 d)、1.45%(30 d),血清肿发生率18.84%(1 d)、10.14%(2 d)、7.25%(3 d)、0(30 d),尿潴留发生率14.49%(1 d);TEP 组45例,手术时间(42.93±4.99)min ,术中出血量(15.31±4.67)mL ,术后住院时间(1.3±0.8)d ,术后 VAS >4分发生率24.44%(1 d)、13.33%(2 d)、2.22%(3 d)、0(30 d),血清肿发生率26.67%(1 d)、11.11%(2 d)、6.67%(3 d)、0(30 d),尿潴留发生率22.22%(1 d);均无中转开放手术。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3±4)个月,尚无再复发病例,无严重并发症。结论(1)腹腔镜疝修补应用于 plug perfix mesh 修补术后的复发性腹股沟疝可行性高,仔细操作可以避免副损伤等严重并发症。(2)TEP 用于 plug perfix mesh 修补术后复发疝治疗,对于技术熟练的医生来讲并不比 TAPP 困难,但对于腔镜操作技巧及破损腹膜的修补有更高的要求。

    作者:费昱达;曾玉剑;孙亮;王昆华;田衍;舒若;施承民;郭姝婧;徐玉;刘童蕾;罗华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