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钠肽与脑出血部位、出血量及脑出血后低钠血症的相关性研究

洪浩敏;陈松深;邱浩强;金钦华

关键词:脑出血, 脑利纳肽, 出血部位, 出血量, 低钠血症, 相关性
摘要:目的:探究脑钠肽(BNP)和脑出血部位、出血量及脑出血后低钠血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6月接受治疗的脑出血病患89例,并记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在普宁华侨医院进行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分组对比不同出血量组、不同脑出血部位血浆BNP水平,并分析与低钠血症的关系。结果出血量越高、脑出血部位丘脑基底节区的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更高,并且出现低钠血症的比例越高(P<0.05)。而低钠血症患者血浆BNP水平高于非低钠血症患者,预后深度昏迷患者比例更大,好转出院比例更小(P<0.05)。结论脑出血后病患血浆BNP水平会明显升高,并且与出血量、出血部位存在较大关系。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SPAT教学模式在病理学教学改革中的探究

    病理学的教学目前仍然是以教师讲授为主体,学生很少参与其中,被动接受病理知识,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不能很好地建立临床病理思维,进入临床实践后无法将其所学病理学知识同临床实践相结合,甚至读不懂病理报告,导致不能及时、正确、合理地安排治疗。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笔者经过长期病理学教学实践经验总结,以参与式设计理论[1]和教学设计理论[2]为理论依据,吸取多学科教学改革经验[3‐7],以问题式学习(PBL )教学模式为基础,针对医学教育特点创建了SPAT教学模式。SPAT即以学生为主体(student),参与式教学(participation),自主学习(au‐tonomous learning),团队协作(team),取其每个关键词的第一个大写字母,将其概括为SPAT 教学模式。在SPAT 教学模式中将重点由“教”向“学”转化,变被动为主动,以“学生主体参与,自主学习,团队协作”为主旨。现将研究报道如下。

    作者:倪琦;张锡流;林化;欧海玲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中国大陆地区新生儿院内感染病原体分布的系统评价

    目的:采用循证分析的方法系统评价我国大陆地区新生儿院内感染病原体分布情况,为临床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提供更好的科学依据。方法全面系统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 )、维普(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及PubMed。对文献进行筛选,使用Excel软件提取数据,运用Comprehensive Meta Analysis软件进行率的合并计算,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选择合适模型。结果研究共纳入68篇合格文献,新生儿院内感染常见病原体为葡萄球菌属[32%(95%C I:27%~37%)]、沙门菌属[32%(95% C I:0%~68%)]。亚组分析显示:三级和二级及以下等级医院新生儿院内感染常见病原体均为葡萄球菌;专科医院常见病原体为葡萄球菌属,综合性医院常见病原体为沙门菌属;东部地区医院常见病原体为沙门菌属,中部和西部地区医院常见病原体均为葡萄球菌属;1985~1999年常见病原体为葡萄球菌属,2000~2012年常见病原体为病毒。结论新生儿院内感染常见病原体为葡萄球菌属。

    作者:黄娅铃;曾子耘;徐萱;李迎丽;邱景富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1328例成人声嘶患者纤维喉镜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成人声嘶患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1328例成人声嘶患者纤维喉镜检查结果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成人声嘶患者中女772例(58.1%),男556例(41.9%),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发病率较高的前3种职业分别为营销人员439例(33.1%),教师208例(15.7%),干部206例(15.5%)。前6种病因是分别是声带小结390例(29.4%),慢性喉炎272例(20.5%),声带息肉263例(19.8%),声带麻痹76例(5.7%),喉外(创)伤63例(4.1%),喉癌55例(3.8%)。结论成年人声嘶的患者性别比例女性明显高于男性,用嗓较多的职业患者比例高,声嘶原因以声带小结、慢性喉炎和声带息肉为常见,然而纤维喉镜检查是早期诊断声嘶的重要方法。

    作者:张晓莉;张伶俐;谭建国;曾兴敏;姚田庆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宫颈上皮内瘤变L EEP术后残留或复发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术后病变残留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12年9月在该院经病理组织学诊断为CIN并行LEEP术的515例患者,追踪观察其术后随访情况,探讨术后病变残留或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1)515例患者在经过至少2年的随访检查后发现有26例残留或复发,残留率为0.97%,复发率为4.08%。(2)残留或复发后整体病变程度有所减轻,但术前病变程度越高复发病变程度越重,呈正相关( r=0.3540,P<0.05)。(3)年龄、是否吸烟、术前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负荷量、术后同一型别 HPV是否持续感染、颈管是否累及、病变象限累及数目、术后TCT异常在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IN LEEP术后病变残留与复发受多因素影响,治疗方案应个性化。

    作者:龙馨;杨君;秦婷婷;周德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正丁酸钠对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株ACC-2侵袭、迁移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正丁酸钠对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株ACC‐2侵袭、迁移的影响与其作用机制。方法噻唑蓝(M T T )法探索正丁酸钠作用ACC‐2细胞的佳浓度,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正丁酸钠对 ACC‐2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 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 PCR(RT‐PCR)分别检测5组浓度药物作用后ACC‐2细胞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TLR4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0.625、1.250、2.500、5.000、10.000 mmol/L 5组浓度的正丁酸钠均能抑制ACC‐2细胞增殖(P<0.05)且呈明显浓度依赖性;5组浓度正丁酸钠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00、5.000、10.000 mmol/L浓度正丁酸钠可以抑制ACC‐2细胞的迁移能力(P<0.05),同时降低ACC‐2细胞 HMGB1、TLR4的mRNA及蛋白表达(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TLR4蛋白表达的降低与 HMGB1的抑制呈正相关(r=0.810,P<0.05)。结论正丁酸钠能够抑制ACC‐2细胞增殖,浓度较高时可以抑制ACC‐2细胞的迁移能力,同时降低HMGB1、TLR4的mRNA与蛋白表达,提示NaB对ACC‐2迁移能力抑制可能通过下调 HMGB1、TLR4的mRNA及蛋白表达来实现。

    作者:王越;吴娟娟;刘昕;李亦婕;王雨;魏丹;宋琦;李萍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及治疗进展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 ,OSAHS)患儿因为睡眠时上气道阻塞引起通气换气功能障碍,引起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导致大脑皮层兴奋性改变,夜间反复觉醒[1],常常有打鼾、张口呼吸、呼吸暂停、多动、多汗、睡觉姿势异常、注意力不集中、易激惹等表现。随着OSA HS发病率上升,医疗水平和保健意识的提高,人们已经意识到OSA HS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打鼾问题,而且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发育进程。虽然OSA HS对儿童的危害较大,但其发病率并不明确,国内外文献报道发病率差异很大,大约在1.0%~5.7%,2~8岁是发病的高峰[2‐3]。

    作者:刘萌雅(综述);姚红兵(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超声引导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复发转移及局部晚期乳腺癌的研究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在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复发、转移及晚期乳腺癌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复发、转移及晚期乳腺癌患者在超声引导穿刺植入125 I放射性粒子治疗后随访资料。结果乳腺癌4例,乳腺癌术后复发13例,乳腺癌术后锁骨上淋巴结转移6例,放射性粒子均成功植入预定部位,23例肿瘤组织均明显缩小或消失。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局部控制时间为16~36个月,中位局部控制时间为19个月,6个月、1年、2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3.9%、47.8%、34.8%。结论超声引导能实时观察粒子植入,是指导粒子安全、合理植入浅表组织恶性肿瘤的关键。

    作者:丁战玲;于滢华;杨伟萍;韦长元;覃庆洪;李红学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脑瘫患儿巨细胞病毒感染与听力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中巨细胞病毒(CM V )感染与听力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以该科2012年6月至2013年1月住院的524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脑瘫患儿中CM V感染与听力障碍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组524例脑瘫患儿中有241例存在听力障碍。CM V感染患儿有90例,其中有78例合并听力障碍。统计学分析CM V感染与听力障碍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χ2=72.374,P=0.00)。结论巨细胞病毒感染有可能导致小儿出现听力障碍,早期诊断与治疗可明显改善脑瘫患儿预后。

    作者:陈振辉;李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2例甲状旁腺癌的诊治分析

    甲状旁腺癌(parathyroid carcinoma ,PTC )是一种临床上较为罕见的恶性内分泌肿瘤。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容易发生误诊。本文通过回顾分析本院收治的2例PTC ,结合复习国内外文献资料,对PTC的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进行分析讨论,旨在提高医务人员对该疾病的了解和认识。

    作者:朱朝勇;曹淑琴;李良才;王兴英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雌二醇通过BDNF促进端脑神经细胞增殖与分化

    目的:探讨雌二醇(E2)在神经组织中的作用机制,分析E2对神经细胞增殖及神经元分化的影响,以及其是否由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介导。方法离体条件下培养动物端脑神经组织,设置各实验组,分别以 E2、E2受体抑制剂、BDNF、BDNF抗体或以上试剂联合处理,之后进行相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不同处理条件下神经细胞的增殖、神经元分化情况;在此基础上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E2能否调节BDNF基因的表达。结果 E2和BDNF均能促进新生神经细胞的产生,增加Hu+神经元数目,E2受体抑制剂及BDNF抗体则有相反作用;并且E2的作用效果能被BDNF抗体消减,而E2受体抑制剂不能影响BDNF正常发挥作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结果显示,E2能显著上调BDNF mRNA的表达,而E2受体抑制剂能抑制BD‐NF mRNA表达。结论体外培养条件下,E2对神经组织内细胞增殖、神经元分化的促进作用可由BDNF介导。

    作者:陈琼;林丽英;唐晓华;郭旭光;夏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MicroRNA-145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MicroRNA‐145(miR‐145)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标本70例,其中初治组46例、缓解组24例,非血液肿瘤性疾病14例作为对照组。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miR‐145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miR‐145在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骨髓中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缓解组及对照组(P<0.01);其中9例经化疗后缓解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miR‐145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miR‐145表达水平与初诊时原始细胞百分数及外周血白细胞数均无相关性(P=0.456、0.394)。结论 miR‐145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表达下调,提示miR‐145的表达与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存在显著的关系。

    作者:朱荷艳;李慧慧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皮质酮对大鼠股骨头微环境11β-H SD1表达及骨重建影响的初步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内源性糖皮质激素对大鼠股骨头微环境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1β‐HSD1)表达的影响,并结合股骨头病理变化探讨相应的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分成对照组、1月组、3月组(每组20只)。后两组分别于腹腔内注射醋酸皮质酮(8 mg/kg ),2次/周,各干预1个月及3个月。此后取股骨头标本免疫组织化学,实时定量PCR方法进行11β‐HSD1含量测定,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股骨头组织学表现。结果免疫组织化学,实时定量 PCR方法检测出1月组及3月组11β‐HSD1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HE染色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月组出现骨髓腔脂肪细胞比例升高(P<0.05),3月组出现软骨下骨小梁密度降低(P<0.05)。结论增加皮质酮可促进大鼠股骨头微环境11β‐HSD1表达和出现软骨下骨小梁密度降低。

    作者:赵佳;魏波;刘军;梁荣班;黄涛;谢锋伟;黄先进;冯德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美托洛尔对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取健康3~4个月雄性C57BL/6小鼠32只,分为4组(n=8),即对照组、美托洛尔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美托洛尔+缺血再灌注组(美托洛尔+I/R组)。检测各组小鼠心肌损伤情况、心肌细胞凋亡率、细胞色素c(Cyt C)的释放、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活性及钙蛋白酶(calpain)活性。结果与I/R组相比,美托洛尔预处理后,显著减少了心肌梗死区与缺血危险区域的比率(P<0.05),而心肌缺血危险区域与左心室的比率并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相比,I/R组心肌细胞凋亡率、心肌组织Cyt C的释放、Caspase‐3活性及calpain活性均明显增高( P<0.01),美托洛尔预处理能抑制I/R损伤引起的上述变化。结论美托洛尔可能通过抑制心肌细胞内calpain的活化,从而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终减轻心肌的I/R损伤。

    作者:李强;陈海燕;胡厚祥;徐继前;谭春燕;徐磊;张双;王欢;张荣驿;岳荣川;罗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宜昌市职业人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流行病学调查及其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研究

    目的:调查研究宜昌市职业人群中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病率及其与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对本市职业人群NAFLD患病规律进行分析。方法抽样调查宜昌市城区15个单位职业人群共6450人(男3284人,女3166人),年龄20~70岁,对其进行体格和肝区超声检查,并抽取空腹血进行葡萄糖、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CRP等检测,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宜昌市职业人群NAFLD的患病率为21.71%,男性为28.68%,女性为14.47%(P<0.01)。60岁以前各年龄段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女性患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60岁后达31.31%。NAFLD组中,MS相关组分中患病率高的为肥胖(69.98%)、高TG血症(61.10%)。结论宜昌市职业人群中60以下男性、60岁以上女性为NAFLD患病高风险人群,该群体应作为定期监测、预防和干预的重点。MS人群中NAFLD患病率显著增高,其重要相关因素为肥胖、高TG血症。

    作者:罗春华;李国静;周军;景正莲;李雪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去势大鼠髁突软骨雌激素受体及Ⅱ型胶原表达的研究

    目的:观察去势大鼠髁突软骨组织学变化,并检测雌激素受体(ER)和Ⅱ型胶原(ColⅡ)的表达,分析去势后髁突软骨生长代谢的变化,探讨雌激素缺乏与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OA)的关系。方法 HE染色观察大鼠去势后不同时期髁突软骨组织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去势大鼠髁突软骨ER及ColⅡ表达,并运用图像分析仪测量并计算其平均阳性染色面积百分比。结果雌激素缺乏导致髁突软骨退行性改变。去势后大鼠ER和ColⅡ的表达受到抑制,且随作用时间的延长,其作用增强。结论雌激素缺乏或低下导致大鼠髁突软骨病损。低浓度雌激素降低或抑制ER表达,髁突软骨胶原表达与雌激素相关。

    作者:张跃蓉;白建新;刘忠林;范迪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冰片灌胃或滴鼻给药对氯胺酮-咪达唑仑麻醉大鼠苏醒和认知功能的对比研究

    目的:考察并比较冰片灌胃或滴鼻给药对氯胺酮‐咪达唑仑麻醉大鼠苏醒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受训大鼠按逃避潜伏期分为6个组:对照组,模型组,冰片灌胃低剂量组(1.0 m L/100 g ),冰片灌胃高剂量组(2.0 m L/100 g ),冰片滴鼻低剂量组(0.1 mL/100 g),冰片滴鼻高剂量组(0.2 mL/100 g),每组16只。实验前20 min给药。除对照组,其余大鼠均给予全身麻醉。记录大鼠的翻正反射恢复时间、血气、逃避潜伏期和空间探索能力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PaCO2和P(A‐a)DO2升高,pH和PaO2降低,潜伏逃避时间延长,平台穿越次数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冰片灌胃或滴鼻组全身麻醉后翻正反射恢复时间均有减少、血气有改善,潜伏逃避时间缩短(P<0.05),平台穿越次数增多(P<0.05);冰片灌胃高、低剂量组内的翻正反射恢复时间、血气和平台区穿越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冰片灌胃低剂量比较,冰片灌胃高剂量的逃避潜伏期较短(P<0.05);与冰片灌胃组比较,冰片滴鼻组全身麻醉后翻正反射恢复时间明显减少、血气明显改善,潜伏逃避时间明显缩短,平台区穿越次数增多(P<0.05);与冰片滴鼻低剂量比较,冰片滴鼻高剂量的全身麻醉后翻正反射恢复时间明显减少、血气明显改善,逃避潜伏期较短(P<0.05)。结论冰片可通过滴鼻途径改善血气达到缩短麻醉大鼠翻正反射恢复时间并改善认知功能。

    作者:钱丽萍;翟青新;余飞;王玉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气管插管核查表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临床观察

    目的:把控气管插管操作环节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439例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仅观察组应用气管插管操作核查表监督气管插管操作各环节,比较两组VAP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VAP的发生率为26.2%,对照组VAP的发生率为4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8,P<0.01)。结论应用气管插管操作核查表可以从源头上降低VAP发生率。

    作者:曾彬;吴倩;邓秀云;梁萍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血栓弹力图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出血风险的预测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 EG )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出血风险的评估及诊断价值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127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数据统计(共272组有效统计数据),将所有数据按临床有无出血分组(出血组、无出血组),比较两组T EG的4项指标[反应时间(R)、血凝块形成时间(K)、α角、大振幅(MA)]和血小板(PLT)计数。对PLT<30×109个/L者,按有无出血分组(有出血组、无出血组)并比较T EG的4项指标。通过ROC曲线,比较T EG不同指标与PL T计数评估出血风险的准确性与特异性。结果所有272组数据比较,出血组K值、R值大于无出血组,α角、M A值、PL T 计数小于无出血组( P<0.05);PL T<30×109个/L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出血组K值大于无出血组,α角、M A小于无出血组( P<0.05),两组R值、PL T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T计数、MA值、α角诊断出血的ROC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5(分别为0.750、0.740、0.653)。结论 TEG能够预测急性白血病出血风险,有较好的临床实用性。

    作者:赵梅;陈姝;娄世锋;邓建川;周慷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龙葵碱联合VEGF抗体对人结肠癌鸡胚移植模型血管生成的影响

    目的:建立人结肠癌鸡胚移植模型,探讨龙葵碱、VEGF抗体及两者联合对人结肠癌细胞诱导肿瘤血管生成及肿瘤增殖的影响。方法将人结肠癌H T‐29细胞鸡胚移植模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加入龙葵碱、V EG F抗体和龙葵碱+VEGF抗体混合液,对照组加入磷酸盐缓冲液(PBS)液。通过立体显微镜照相、IPP 6.0图像分析软件分析图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34抗原和ki‐67抗原,观察龙葵碱、VEGF抗体和龙葵碱联合VEGF抗体对肿瘤血管生成及肿瘤增殖的影响。结果肿瘤血管面积、CD34抗原和ki‐67抗原表达:龙葵碱+VEGF抗体组明显优于单药VEGF抗体组和龙葵碱组,VEGF抗体组优于龙葵碱组,3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龙葵碱、VEGF抗体及两者联合时均能抑制人结肠癌 HT‐29细胞系诱导的肿瘤血管生成及肿瘤增殖,为抗肿瘤血管生成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作者:杨雪峰;邓冬雪;张桃;宁伟伟;郑兴斌;谢铭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钙化性纳米微粒致大鼠肾结石模型的构建

    目的:建立钙化性纳米微粒(CNPs)致大鼠肾结石模型。方法利用临床手术所得肾结石标本分离和培养出CNPs。SD雄性大鼠40只分为CNPs诱石组(A组,鼠尾静脉注射CNPs)、CNPs+肾石通组(B组,鼠尾静脉注射CNPs+肾石通溶液灌胃+生理盐水腹腔注射)、CNPs+硝酸镓组(C组,鼠尾静脉注射CNPs+硝酸镓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灌胃)、空白对照组(D组,鼠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灌胃和腹腔注射),每组10只。8周后处死大鼠,镜下观察肾脏组织的病理改变及晶体分布并计数。结果 A、B、C组大鼠肾脏肾小管内产生钙盐结晶,Von kossa染色阳性,主要分布在远曲小管和近曲小管,D组大鼠肾组织内未见钙盐结晶,4组间成石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镜下观察A、B、C组肾组织明显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肾间质可见炎性细胞浸润灶(主要为淋巴细胞),D组肾组织未见病理性改变。各组大鼠尿C a2+、尿肌酐水平实验结束前1 d (T2)高于注射CNPs后4周(T1)(P<0.01);与D组T2尿Ca2+和血肌酐水平相比,A、B、C组均增高(P<0.05),与A组 T2尿Ca2+相比,B、C组有降低趋势(P<0.05);各组之间T2血Ca2+水平、T2尿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NPs能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促使肾小管内钙盐晶体的形成。

    作者:粟宏伟;王杰;朱永生;邓青富;裴利军;王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