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瘫患儿巨细胞病毒感染与听力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陈振辉;李霞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 脑性瘫痪, 听力障碍
摘要:目的:探讨脑瘫患儿中巨细胞病毒(CM V )感染与听力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以该科2012年6月至2013年1月住院的524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脑瘫患儿中CM V感染与听力障碍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组524例脑瘫患儿中有241例存在听力障碍。CM V感染患儿有90例,其中有78例合并听力障碍。统计学分析CM V感染与听力障碍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χ2=72.374,P=0.00)。结论巨细胞病毒感染有可能导致小儿出现听力障碍,早期诊断与治疗可明显改善脑瘫患儿预后。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骨形态发生蛋白在胶原诱导关节炎小鼠模型中的表达

    目的:建立DBA/1J小鼠胶原诱导关节炎(CIA小鼠)模型,初步研究CIA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及病变关节组织中BM Ps的表达水平。方法利用牛Ⅱ型胶原诱导DBA/1J小鼠发生关节炎病理改变;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及关节组织BM Ps的mRNA的表达水平,利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关节组织中BM P9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成功建立了CIA小鼠模型,检测发现BMP4 mRNA和BMP9 mRNA在发病的CIA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及病变关节组织中表达明显下调(P<0.05),荧光免疫技术显示BMP9蛋白在CIA小鼠病变关节组织中表达明显下调(P=0.002)。结论在基因水平BMP4、9在CIA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及病变组织中表达明显下调,蛋白水平BM P9在CIA小鼠病变组织中表达明显下调。

    作者:刘强;张莹莹;焦志军;顾金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基于 PI3K/A kt信号转导通路探讨电针足三里、曲池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观察电针干预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应用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抑制剂LY294002,深入探讨电针的神经保护作用与 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Zealonga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缺血再灌注模型。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SC)组、模型(IC)组、电针(EA)组、电针+溶剂(DMSO)组,电针+抑制剂(LY294002)组,每组各12只。术后24 h开始电针治疗30 min ,1次/天,治疗3 d。采用Zealonga 5分评价方法观察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程度;氯化三苯四唑(TTC)法脑组织染色计算脑梗死体积;TUNEL法观察皮质区缺血周围神经细胞凋亡的情况;应用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中PI3K、Akt、p‐Akt、bad、p‐bad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神经功能评分、TTC染色显示EA组与DMSO组的神经功能恢复及脑缺血改善明显优于IC组和LY294002组(P<0.05);EA组与DMSO组凋亡阳性细胞数少于IC组和LY2940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 IC组及 LY294002组比较,EA组与DMSO组提高了PI3K、p‐Akt及p‐bad的蛋白表达(P<0.05)。结论 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参与了电针足三里穴、曲池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李秀坤;黄英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不同受精方式及精子来源对剩余胚胎发育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受精方式及ICSI中不同来源精子对胚胎继续发育能力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该中心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2697例患者剩余胚胎的囊胚率,按不同受精方式分为体外受精(IVF)胚胎组和显微受精(ICSI)胚胎组,其中ICSI胚胎组又根据精子来源不同再分为精液精子组胚胎和附睾精子组,序贯培养后比较不同受精方式及不同来源精子对剩余胚胎的囊胚形成率及优质囊胚率的影响。结果2697例患者共培养胚胎8426枚,其中 IV F组7048枚囊胚形成率53.18%,ICSI组1378枚囊胚形成率49.27%,IVF组囊胚形成率和优质囊胚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与常规IVF组相比补救受精组剩余胚胎的囊胚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ICSI组与PESA组的剩余胚胎囊胚形成率和优质囊胚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受精方式及ICSI精子来源的囊胚率之间差异不明显。

    作者:李楠;唐永梅;梁明明;韦立红;唐妮;韦继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40岁以上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江津区40岁以上社区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以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重庆市江津区40岁以上社区人群通过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肺功能检测,分析COPD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结果江津区40岁以上社区人群资料完整共选入828例,男348例,女480例。COPD患者共102例,患病率12.3%。其中男性患病率16.1%,女性患病率9.6%,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12,P=0.005)。吸烟者患病率(17.9%)显著高于不吸烟人群(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98,P=0.008)。有儿童期肺部感染史人群患病率(17.5%)显著高于无儿童期肺部感染史人群(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91,P=0.002)。随年龄增加,COPD患病率增加,而与BMI、文化程度、6个月以上燃煤史无关。结论江津区40岁以上社区人群COPD患病率为12.3%,年龄是COPD患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性别、吸烟及儿童期肺部感染史也是COPD患病的可能危险因素。

    作者:李娟;刘翩;黎晓强;王开金;董一山;黎联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大鼠伏核微量注射天麻素对神经病理性痛镇痛作用的研究

    目的:构建神经病理性痛动物模型,研究伏核注射天麻素对神经病理性痛的镇痛作用。方法实验采用左侧坐骨神经干部分结扎致神经损伤制作神经痛动物模型,观察伏核注射天麻素对伤害性热刺激和压力刺激诱发的大鼠后爪缩爪潜伏期的影响。结果左侧坐骨神经干部分结扎,引起双侧后爪缩爪潜伏期缩短,尤以10 d后左侧明显(热板测试:t左=7.35,P<0.01;t右=3.24,P<0.05。Randall Selitto测试:t左=5.05,P<0.01;t右=3.32,P<0.05)。神经病理性痛大鼠伏核注射40μg/μL和20μg/μL天麻素引起双侧后爪缩爪潜伏期延长,但注射10μg/μL的天麻素没有显著性影响。结论天麻素在大鼠伏核对神经病理性痛具有镇痛作用。

    作者:赵敏;李崇阳;李新海;钱冉;李杨;杨扬;徐世莲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T2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多层螺旋CT术前TNM分期价值

    目的:探讨T2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多层螺旋CT(MSCT)在T2期胃癌术前TNM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单因素分析93例T2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行MSCT术前TNM分期,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浅肌层癌(T2a)和深肌层癌(T2b)两组患者在临床病理特征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对T2期胃癌T分期准确率为91.40%(85/93);N分期准确率为66.67%(62/93),其中对pN0、pN1、pN2和pN3期判断的准确率分别为68.18%(30/44)、65.00%(26/40)、60.00%(3/5)和75.00%(3/4);TNM分期的准确率为67.74%(63/93),其中Ⅰ、Ⅱ、Ⅲ和Ⅳ期分期准确率分别为68.18%(30/44)、64.10%(25/39)、60.00%(3/5)和100%(5/5)。结论T2a和T2b患者在临床病理特征上没有显著差异。MSCT动态增强扫描对T2期胃癌术前TNM分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郭辰;任刚;蔡嵘;戚庭月;赵建溪;陈健;李华莉;贺文广;李文华;汪登斌;吴湘如;张文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尿路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尿路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及耐药特点。方法对2011~2012年尿路感染患者尿培养中分离到的细菌进行培养鉴定和药敏实验,并对产ESBLs耐药表型的菌株用双纸片法进行确证。结果1189株尿路感染菌株中分离到大肠埃希菌547株(46.0%),肺炎克雷伯菌81株(6.8%),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检出率为64.4%和64.2%。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均对头孢替坦、亚胺培南、美洛培南敏感率较高(均超过90%),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呋喃妥因、头孢比肟和阿米卡星敏感率(分别为14.9%、41.7%、77.1%)显著低于产ESBLs大肠埃希菌(77.3%、66.8%、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肠埃希菌是尿路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检出率均较高且具多重耐药特征。

    作者:高玉红;毛晓琴;平竹仙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剖腹产术后母乳喂养侧卧位与坐位两种体位的对比分析

    母乳营养丰富,是婴儿适宜的食物,可为婴儿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保证婴儿的生长发育[1]。第55届世界卫生大会提出“纯母乳喂养至6个月,之后适当添加辅助食品,并继续母乳喂养至2年或更长的时间”,这决议已被视为全球婴幼儿喂养的黄金标准[2]。母乳中含有来自母体的活性抗体和免疫物质,能增强新生儿抵抗疾病的能力。母乳喂养有效降低新生儿患过敏性疾病的概率。纯母乳喂养3~4个月可减少临床哮喘,特应性皮炎和湿疹的发生。在低风险人群中能降低27%的发病率[3]。母乳喂养有助于产妇促进产后子宫复旧,减少产后出血,降低产妇患乳腺癌及卵巢癌的风险[4]。但剖宫产术后产妇由于手术切口疼痛、活动不便,缺乏母乳喂养信心等给母乳喂养带来了困难。调查显示,剖宫产产妇纯母乳喂养率明显低于阴道分娩产妇[5]。为提高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成功率,减轻产妇痛苦,本研究对剖宫产术后产妇母乳喂养侧卧位与坐位两种哺乳体位对母乳喂养的影响进行了对照观察,发现侧卧位哺乳优于传统坐位哺乳的体位,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可;邹丹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红细胞分布宽度对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 )与老年脓毒症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11月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医院IC U收治的符合脓毒症诊断标准的老年患者204例,入院后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符合脓毒症诊断后12 h内的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血常规、D‐二聚体、N氨基末端脑钠肽(NT‐proBNP)指标,24 h内差指标进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根据30 d转归分为死亡组及存活组。比较两组间一般资料、各项检验指标及APACHE Ⅱ评分。使用Cox生存分析模型确定脓毒症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独立危险因素对脓毒症预后的预测价值。按照4分法分将 RDW 为 Q1组(RDW<12.24%)、Q2组(12.24%≤ RDW<13.27%)、Q3组(13.27%≤RDW<14.30%)、Q4组(RDW ≥14.30%),并绘制 Kaplan‐M eier生存曲线。结果(1)两组间的PCT、RDW、D‐二聚体、NT‐proBNP指标及APACHE Ⅱ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Cox生存分析结果显示,RDW及APACHE Ⅱ评分是脓毒症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3)RDW及APACHE Ⅱ评分的曲线下面积相似分别为0.69、0.71,佳截断值分别为14.18、19.50;(4)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随着 RDW 指标升高,平均生存时间呈下降趋势(χ2=22.84,P<0.01)。结论 RDW水平与老年脓毒症患者疾病危重程度相关,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沈侃;邱泽亮;许东伟;雷振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192例0~3个月先天性肠无神经节细胞症婴儿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钙视网膜蛋白在3个月内婴儿先天性肠无神经节细胞症(HD)的临床诊断价值;对采用经肛门直肠结肠斜形切除吻合术治疗3个月内婴儿HD进行随访及疗效评价。方法2008年1月至2014年10月该院确诊并行了经肛门直肠结肠切除斜形吻合术或肠造瘘术治疗3个月内婴儿HD 192例,收集其病案资料,并行根治术中期随访,评价其肛直肠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192例 HD患儿中,139例行经肛门直肠结肠切除斜形吻合术,53例行肠造瘘术。术前诊断依据典型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包括钡剂灌肠、直肠肛管测压和直肠吸引活检钙视网膜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率分别为80.1%、92.1%、97.9%。66例(60.5%)获中期随访,小肠结肠炎2例(3.0%),污粪2例(3.0%),无便秘复发、大小便失禁、肛门狭窄,男性患儿均有阴茎勃起现象,生长发育与正常婴幼儿相当。门诊随访25例,生化检查均在正常范围,15例钡剂灌肠检查显示肠道形态恢复良好;直肠肛管测压11例,10例(90.9%)肛门松弛反射恢复正常,1例未见松弛反射。结论钙视网膜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可作为3月内婴儿 HD术前诊断的金标准;经肛门直肠结肠斜形切除吻合术设计符合生理,并发症少,中期疗效满意,适合0~3个月小婴儿根治术。

    作者:李洪;金先庆;李晓庆;向丽;刘伟;候金凤;金鑫;王海涛;童科融;刘洪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1328例成人声嘶患者纤维喉镜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成人声嘶患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1328例成人声嘶患者纤维喉镜检查结果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成人声嘶患者中女772例(58.1%),男556例(41.9%),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发病率较高的前3种职业分别为营销人员439例(33.1%),教师208例(15.7%),干部206例(15.5%)。前6种病因是分别是声带小结390例(29.4%),慢性喉炎272例(20.5%),声带息肉263例(19.8%),声带麻痹76例(5.7%),喉外(创)伤63例(4.1%),喉癌55例(3.8%)。结论成年人声嘶的患者性别比例女性明显高于男性,用嗓较多的职业患者比例高,声嘶原因以声带小结、慢性喉炎和声带息肉为常见,然而纤维喉镜检查是早期诊断声嘶的重要方法。

    作者:张晓莉;张伶俐;谭建国;曾兴敏;姚田庆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2例甲状旁腺癌的诊治分析

    甲状旁腺癌(parathyroid carcinoma ,PTC )是一种临床上较为罕见的恶性内分泌肿瘤。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容易发生误诊。本文通过回顾分析本院收治的2例PTC ,结合复习国内外文献资料,对PTC的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进行分析讨论,旨在提高医务人员对该疾病的了解和认识。

    作者:朱朝勇;曹淑琴;李良才;王兴英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AIDR3D重建算法超低剂量640层CT结肠成像息肉检出能力的实验研究

    目的:实验研究三维自适应迭代剂量降低(AIDR3D)重建算法超低剂量640层CT结肠成像的息肉检出能力。方法制作10段猪结肠息肉模型,每段模型上有30枚1~15 mm模拟息肉。所有模型用640层CT机扫描,球管电压120 kVp ,电流剂量分别为10、20、30、40、50 mAs。滤波反投影(FBP)和AIDR3D算法重建后获得CT结肠成像的图像。两位不知道扫描电流剂量及重建算法的影像科医生独立分析图像。每位影像科医生的息肉检出信心分5个等级,用Kappa分析评价2位影像科医生息肉检出信心的一致性。根据剂量长度乘积计算辐射剂量。统计分析5种扫描电流剂量、2种重建算法的图像检出息肉的敏感性。结果两位影像科医生对3000枚息肉检出信心一致性好(κ=0.740)。20 mAs扫描并AIDR3D重建对1~<6、6~<11、11~15 mm息肉检出敏感性与50 mAs扫描并FBP重建相同,均达100%;有效辐射剂量1.62 mSv较50 mAs扫描并FBP重建的4.04 mSv降低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 mAs扫描并AIDR3D重建对1~<6 mm息肉检出敏感性77%低于50 mAs扫描并FBP重建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6~<11 mm息肉检出敏感性98%也低于50 mAs扫描并FBP重建的100%。结论超低剂量20 mAs扫描并AIDR3D重建640层CT结肠成像息肉检出能力能够与标准低剂量50 mAs扫描并FBP重建媲美,检出敏感性达100%;而且有效辐射剂量降低60.0%,只有1.62 mSv。

    作者:沈合松;梁丹;罗明月;段侪杰;Wenli Cai;邱建平;李文儒;朱冬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钙化性纳米微粒致大鼠肾结石模型的构建

    目的:建立钙化性纳米微粒(CNPs)致大鼠肾结石模型。方法利用临床手术所得肾结石标本分离和培养出CNPs。SD雄性大鼠40只分为CNPs诱石组(A组,鼠尾静脉注射CNPs)、CNPs+肾石通组(B组,鼠尾静脉注射CNPs+肾石通溶液灌胃+生理盐水腹腔注射)、CNPs+硝酸镓组(C组,鼠尾静脉注射CNPs+硝酸镓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灌胃)、空白对照组(D组,鼠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灌胃和腹腔注射),每组10只。8周后处死大鼠,镜下观察肾脏组织的病理改变及晶体分布并计数。结果 A、B、C组大鼠肾脏肾小管内产生钙盐结晶,Von kossa染色阳性,主要分布在远曲小管和近曲小管,D组大鼠肾组织内未见钙盐结晶,4组间成石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镜下观察A、B、C组肾组织明显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肾间质可见炎性细胞浸润灶(主要为淋巴细胞),D组肾组织未见病理性改变。各组大鼠尿C a2+、尿肌酐水平实验结束前1 d (T2)高于注射CNPs后4周(T1)(P<0.01);与D组T2尿Ca2+和血肌酐水平相比,A、B、C组均增高(P<0.05),与A组 T2尿Ca2+相比,B、C组有降低趋势(P<0.05);各组之间T2血Ca2+水平、T2尿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NPs能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促使肾小管内钙盐晶体的形成。

    作者:粟宏伟;王杰;朱永生;邓青富;裴利军;王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静脉留置针肝素钠封管与生理盐水封管效果比较的Meta分析

    静脉留置针又称外周静脉短套管针,因其拥有减少血管穿刺次数、价格便宜、安全迅速、易于操作、便于固定、减少护士工作量、减轻因钢针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痛苦等优点,能有效地保证输液、输血等抢救的需要,使得临床应用不断扩大[1]。如何保持血管通路的通畅,保障治疗顺利完成,其重要环节体现为封管。目前静脉留置针封管主要采用两种方法:肝素和生理盐水[2]。肝素是一种抗凝剂,可以减少封管的发生概率和缩短封管发生的时间,但也可能会引起哮喘、荨麻疹、结膜炎和发热等不良反应[3]。生理盐水能维持细胞外液容量和渗透压,与体内钠水平衡及血液循环密切相关,其优点是封管不受病种限制,尤其适用于有出血倾向、凝血机制障碍和肝肾功能不全等不宜应用肝素钠的患者[4]。随着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广泛的应用,在封管液的选择方面,究竟用哪一种更合适,越来越受到医务工作者的重视。本研究旨在对肝素钠和生理盐水在静脉留置针封管临床应用后相关因素进行系统评价,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作者:兰大华;张曦;孙爱华;曾东风;贾春燕;彭欣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PTEN蛋白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相关性的 Meta分析

    目的:评价PTEN蛋白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联性。方法通过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及万方数据库检索所有已发表的关于乳腺癌患者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的相关性研究。应用RevMan 5.2软件进行分析,计算表达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CI),并对研究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和偏倚评估。结果共28篇研究文献(3172例患者)纳入Meta分析。PTE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的雌激素受体(OR=3.16,95%CI:2.01~4.97,P<0.01)、孕激素受体(OR=2.27,95% CI:1.70~3.04,P<0.01)、淋巴转移(OR=0.36,95% CI:0.27~0.49, P<0.01)、临床分期(OR=2.59,95% CI:2.04~3.30,P<0.01)和组织学分级(OR=2.19,95% CI:1.74~2.75,P<0.01)均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PTEN异常表达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进展、浸润及预后中起重要作用,是乳腺癌早期诊断和内分泌治疗中较有价值的分子标志物。

    作者:方程;龙行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超声引导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复发转移及局部晚期乳腺癌的研究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在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复发、转移及晚期乳腺癌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复发、转移及晚期乳腺癌患者在超声引导穿刺植入125 I放射性粒子治疗后随访资料。结果乳腺癌4例,乳腺癌术后复发13例,乳腺癌术后锁骨上淋巴结转移6例,放射性粒子均成功植入预定部位,23例肿瘤组织均明显缩小或消失。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局部控制时间为16~36个月,中位局部控制时间为19个月,6个月、1年、2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3.9%、47.8%、34.8%。结论超声引导能实时观察粒子植入,是指导粒子安全、合理植入浅表组织恶性肿瘤的关键。

    作者:丁战玲;于滢华;杨伟萍;韦长元;覃庆洪;李红学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早期监测纤维蛋白原、FD P在四肢骨折患儿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早期监测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在四肢骨折患儿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观察组、对照组血清FIB、FDP水平。统计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和下肢静脉血栓(DVT)发生情况,比较不同骨折愈合时间患儿、有DVT患儿和无DVT患儿血清FIB、FDP水平并分析四肢骨折患儿血清FIB、FDP水平与其骨折愈合时间和DVT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术前血清FIB、FD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29.68±7.49)d。骨折愈合时间较长患儿和发生DVT患儿血清FIB、FDP水平均高于骨折愈合时间较短患儿和无DVT患儿(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四肢骨折患儿血清 FIB、FDP水平与其骨折愈合时间均呈正相关(r=0.768,0.784,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四肢骨折患儿血清FIB、FDP水平与其DVT发生率均呈正相关(r=0.792、0.785,P<0.05)。结论血清FIB、FDP水平在四肢骨折患儿中较高且与其骨折愈合时间及DVT发生率相关。

    作者:薛远亮;徐宏浩;吕浩;李国弼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谷胱甘肽对微囊藻毒素-LR所致小鼠肾脏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谷胱甘肽(GSH)对微囊藻毒素‐LR(MC‐LR)致小鼠肾脏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只健康清洁级昆明小鼠分为5组,分别为生理盐水组、GSH对照组、MC‐LR染毒组、GSH低剂量+ MC‐LR染毒组、GSH高剂量+MC‐LR染毒组,每组8只(雌雄各半),经腹腔注射染毒,每日1次,持续15 d ,取出肾脏用于病理观察及检测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和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MC‐LR染毒能引起MDA含量[(2.31±0.22)nmol/mg prot]明显升高(P=0.000),以及GSH含量[(0.68±0.02) mg/g prot]、CAT活力[(320.54±38.99)nmol/mg prot]、SOD活力[(180.93±15.30)U/mg prot]、GSH‐Px 活力[(295.11±42.40)U/mg prot]下降(P<0.05);而外源性加入GSH干预后,与MC‐LR染毒组比较,GSH高剂量+MC‐LR染毒组MDA含量[(1.94±0.12)nmol/mg prot]明显下降(P<0.05),GSH 低、高剂量+ MC‐LR染毒组 GSH 含量[(1.01±0.08)mg/g prot、(1.08±0.16)mg/g prot]、CAT活力[(383.46±21.98)nmol/mg prot、(428.50±28.61)nmol/mg prot]均明显升高(P<0.05), GSH高剂量+MC‐LR染毒组SOD活力[(222.01±11.51)U/mg prot]、GSH‐Px活力[(358.37±20.29)U/mg prot]活力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 MC‐LR可能通过促进肾脏细胞发生脂质过氧化反应而引起导致肾脏氧化损伤,而加入GSH则可能通过减少脂质过氧化物质,提高抗氧化物活力,清除氧自由基而达到一定的肾脏保护作用。

    作者:韩知峡;何梅燕;崔琰;熊伟;张青碧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美托洛尔对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取健康3~4个月雄性C57BL/6小鼠32只,分为4组(n=8),即对照组、美托洛尔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美托洛尔+缺血再灌注组(美托洛尔+I/R组)。检测各组小鼠心肌损伤情况、心肌细胞凋亡率、细胞色素c(Cyt C)的释放、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活性及钙蛋白酶(calpain)活性。结果与I/R组相比,美托洛尔预处理后,显著减少了心肌梗死区与缺血危险区域的比率(P<0.05),而心肌缺血危险区域与左心室的比率并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相比,I/R组心肌细胞凋亡率、心肌组织Cyt C的释放、Caspase‐3活性及calpain活性均明显增高( P<0.01),美托洛尔预处理能抑制I/R损伤引起的上述变化。结论美托洛尔可能通过抑制心肌细胞内calpain的活化,从而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终减轻心肌的I/R损伤。

    作者:李强;陈海燕;胡厚祥;徐继前;谭春燕;徐磊;张双;王欢;张荣驿;岳荣川;罗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