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加用通痹止痛汤内服的中西医结合治疗AGA 64例临床观察

傅霞;柴克霞;苏娟;陆阿莉

关键词: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通痹止痛汤, 秋水仙碱, 塞来昔布, 中西医结合疗法
摘要:目的 观察通痹止痛汤联合秋水仙碱加塞来昔布的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GA)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5例AGA患者分为对照组(n=61)和观察组(n=64).对照组采用秋水仙碱片加塞来昔布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痹止痛汤内服,疗程均为14 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进行评价,记录两组患者疼痛缓解时间,检测治疗前、后血尿酸(UA)、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关节疼痛、压痛、红肿、活动障碍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医生整体评价和患者整体评价高于对照组(P<0.05),疼痛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ESR、UA、CRP、IL-1和TNF-α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在减轻AGA疼痛,改善症状、减轻炎症反应、降低UA等方面均具有更明显的优势,能更有效、更快控制AGA的发作.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医务人员患者安全行为量表的建立和测试

    目的 制订医务人员患者安全行为量表并进行心理学测试.方法 在安全行为理论、患者安全目标等基础上建立条目库,由专家小组进行内容效度评价后建立初量表;对369名医务人员进行正式调查,再对量表进行信效度检验,包括Pearson相关分析、Cronbach'sα、因子分析法等.结果 统计学测试显示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0.84~0.92)、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α 0.65~0.85)、结构效度(因子载荷大于0.40)、可接受度(有效回收率77.52%).结论 患者安全行为量表有科学性、适用性,可以用于安全行为测量.

    作者:唐萍;肖明朝;任洪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联合检测FHIT、Ki-67及PCNA在皮质醇增多症肾上腺皮质不同病变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皮质醇增多症肾上腺皮质不同病变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Ki-67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水平及其在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9例皮质醇增多症肾上腺皮质病变(腺癌14例、腺瘤26例、皮质增生9例)患者FHIT、Ki-67及PCNA的表达.结果 FHIT在肾上腺皮质增生表达高,腺瘤次之,腺癌低(分别为100.00%、96.15%、42.86%);Ki-67与PCNA在肾上腺皮质腺癌的表达高,腺瘤次之,皮质增生低(分别为85.71%、7.69%、0和100.00%、96.15%、77.78%).FHIT、Ki-67及PCNA在皮质醇增多症肾上腺皮质病变中的表达两两相关,其中FHIT与Ki-67表达呈负相关(r=-0.718,P=0.00),FHIT与PCNA表达呈负相关(r=-0.449,P=0.001),Ki-67与PCNA表达呈正相关(r=0.387,P=0.006).联合检测FHIT、Ki67及PCNA结果显示,腺癌表现为FHIT阴性或弱阳性、Ki-67强阳性、PCNA强阳性;腺瘤表现为FHIT阳性、Ki-67阳性、PCNA阳性;皮质增生表现为FHIT强阳性、Ki-67阴性、PCNA阴性.结论 联合检测FHIT、Ki-67及PCNA对肾上腺皮质腺癌、腺瘤及增生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冼晶;梁秀就;黄高明;李励;蔡劲薇;黄松;卢德成;罗佐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pcDNA3.1/mB7-H4-Fc在小鼠体内表达的实验性研究

    目的 获得重组pcDNA3.1/mB7-H4-Fc在肝内的高效稳定表达.方法 采用流体动力法将表达mB7-H4-hIg融合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输注小鼠体内,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和实时定量PCR(RT-PCR)的方法,定量检测pcDNA3.1/mB7-H4-Fc在小鼠体的内表达.结果 经尾静脉注射的pcDNA3.1/mB7-H4-Fc能在肝组织中稳定表达,在48 h时间点分泌的量达到高,大量约120 ng/mL.结论 成功将pcDNA 3.1/mB7-H4-Fc表达载体导入了小鼠肝脏,并获得了pcDNA3.1/mB7-H4-Fc在肝内的高效稳定表达.

    作者:肖欢;潘卫民;王超群;陈鸿颜;徐军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IL-3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糖代谢异常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IL-33基因多态性与糖代谢异常(IGR)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08~2010年就诊于武汉市协和医院、同济医院、武钢医院心血管内科的IGR患者165例(IGR组),选取上述医院同一时期糖代谢正常的非冠心痛患者258例(对照组).采用Sequenom MassArray和Taqman基因分型技术,从HaPMaP挑选了IL-33的3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rs10975520、rs1929992、rs11792633),分析其在IGR组和对照组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以及与IGR人群的相关性.结果 rs1929992的基因型AA、GG、GA在IGR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0.182、0.333、0.485和0.194、0.353、0.453;rs10975520的基因型GG、CC、GC的分布频率分别为0.200、0.285、0.515和0.221、0.333、0.446;rs11792633的基因型CC、TT、TC的分布频率分别为0.182、0.327、0.491和0.194、0.349、0.45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的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中的分布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校正年龄、性别、吸烟和饮酒、体质量指数(BMI)、三酰甘油(TG)等危险因素后显示,rs1929992、rs10975520、rs11792633与IGR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IL-33的基因多态性可能与汉族人群IGR无关.

    作者:戴文琴;杨进华;文强;吴芳琴;程龙献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各种宫内发育迟缓动物模型的比较

    宫内发育迟缓(in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IUGR)是指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在同龄儿正常体质量的第10百分位数以下或低于平均值的2个标准差[1],是胚胎在母体的子宫内由于各种不利因素而导致发育不良终出现低出生体质量的现象.因此,IUGR都是以新生儿低出生体质量的方式表现出来[2].据统计,IUGR的发生率会随着气候条件、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不同而改变,世界范围的整体发生率为2.75%~15.53%,在中国,IUGR的平均发生率大约为6.39%.

    作者:段畅;王曜晖;高静;侯拉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延续性心理护理对AMI恢复期抑郁症相关的认知及躯体症状改变的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抑郁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depression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相关[1],各种认知症状(如羞耻、内疚)不良情绪状态与CHD的发展、治疗效果、预后有着密切关系.研究表明,抑郁症的躯体症状(如疲劳、睡眠问题)与AMI患者的不良心脏预后相关[2].

    作者:马静;王保海;吴平平;郑川燕;裴双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血清及全血胆碱酯酶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血清及全血胆碱酯酶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该院收治的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79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40例健康老年体检者作为对照组.79例患者均使用复能剂治疗,维持生命体征平稳.抽取患者入院8h以内及第2、3、4、5、6、7、8天和出院前1d同时段的外周血检测血清丁酰胆碱酯酶(BuChE)和全血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力,同时进行中毒指数评估.结果 对照组的BuChE活性明显高于轻、中、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F=249.41,P<0.01).轻、中度有机磷中毒患者入院第5天,中毒指数、血清BuChE、全血AChE活力3项指标改善明显,相关性分析显示中毒指数和全血AChE呈负相关(r=-0.95、-0.89,P<0.01);中毒指数和血清BuChE呈负相关(r=-0.92、-0.90,P<0.01);血清BuChE和全血AChE呈正相关(r=0.87、0.91,P<0.01).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入院后第8天,3项指标改善明显,相关性分析显示中毒指数和全血AChE呈负相关(r=-0.91,P<0.01);与血清BuChE呈负相关(r=-0.91,P<0.01);血清BuChE和全血AChE呈正相关(r=0.88,P<0.01).结论 血清BuChE活性可作为早期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诊断的敏感指标,治疗后患者血清BuChE活力的恢复和临床症状密切相关.

    作者:高茹春;赵建娅;潘爱群;李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低表达miRNA-21对人肺癌H358细胞增殖及凋亡作用的研究

    目的 探讨微RNA(miRNA)-21对人肺癌H358细胞体外增殖及诱导凋亡方面的作用.方法 采用体外转染法将miRNA-21抑制剂瞬时转染H358细胞48 h后,应用定量real-time PCR特异探针法检测H358细胞中miRNA-21的表达水平,应用MTT法检测H358细胞的生长情况,荧光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分析H358细胞凋亡情况,并用Western blot检测H358细胞中抑癌基因PTEN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miRNA-21抑制剂转染组H358细胞的miRNA-2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细胞生长明显受到抑制(P<0.05),且通过PTEN靶蛋白诱导细胞凋亡(P<0.05).结论 低表达miRNA-21可以抑制人肺癌H358细胞的体外增殖,诱导细胞凋亡,为肺癌生物治疗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作者:黄军霞;李颖;钭建波;涂应锋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攻癌逐瘀散外敷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攻癌逐瘀散外敷治疗静脉炎的有效性.方法 根据美国静脉输液协会(INS)静脉炎分级标准,将本科384例静脉炎患者分为观察组252例,对照组132例.观察组采用攻癌逐瘀散外敷治疗;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外敷治疗.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为36.51%,有效率为63.49%,无效率为0;对照组显效率为32.58%,有效率为55.30%,无效率为12.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攻癌逐瘀散外敷治疗静脉炎的方法明显优于50%硫酸镁.

    作者:王维;张仲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STAT3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转录活化因子3 (STAT3)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将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18只分为3组(n=6):假手术组(S组),只分离左冠状动脉,不结扎;缺血/再灌注组(I/R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20 min;缺血/再灌注+STAT3抑制剂Stattic组(ST组),于再灌注前10 min经尾静脉注射STAT3特异性抑制剂Stattic 500μg/kg.再灌注结束时,取缺血区心肌标本,采用红四唑(TTC)染色检测心肌梗死面积;采用原位末端缺口标记法(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采用Western-blot检测磷酸化STAT3(p-STAT3)、Fas蛋白表达;采用RT-PCR检测p-STAT3、Fas的mRNA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Caspase-3)表达.结果 与S组相比,I/R组心肌梗死面积、心肌细胞凋亡指数、p-STAT3和Fas的蛋白及其mRNA表达、Caspase-3表达水平均增高(P<0.05);与I/R组比较,ST组心肌梗死面积、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升高(P<0.05),p-STAT3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下调,Fas蛋白及mRNA表达、Caspase-3表达水平增加(P<0.05).结论 STAT3可能通过调控Fas系统,从而有效的抑制Caspase-3凋亡系统对心肌细胞及箕其他组织的损伤.

    作者:许先成;柯昌斌;吴艳琼;孙艳玲;王贤裕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早期久坐帕金森病患者骨密度和维生素D状态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 评价帕金森病(PD)早期久坐人群骨密度和维生素D状况及相关的临床变量.方法 对133例PD患者(Hoehn-Yahr1-2.5级,平均年龄63.7岁,其中男性占63%)使用双能X线吸收法进行骨密度测量,计算T值和Z值.使用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影响骨密度的变量,使用线性回归探讨25-OH-维生素D状态与PD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PD患者中骨质疏松症(10.53%)和骨丢失(42.10%)较为常见.髋骨的平均Z值为0.23,腰椎的平均Z值为0.72.女性、低体质量、低25-OH-维生素D与髋骨和腰椎的骨密度显著相关.PD患者较之对照组合有较低25-OH-维生素D血清水平.结论 早期久坐PD患者容易出现骨密度异常,且普遍出现维生素D缺乏;有必要对其进行骨质密度和维生素D相关筛查.

    作者:潘丽雅;翁保慧;邓珊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南川地区儿童哮喘发病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南川地区儿童哮喘变应原种类及发病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标准化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及问卷调查方法,对220例儿童哮喘进行研究.结果 螨检出率高,其次为蟑螂,第三位为动物毛发;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同居人口、同居人中吸烟状况、冬季取暖方式、宠物接触史、空调使用情况、棉枕、棉被使用情况、哮喘病史与南川地区儿童哮喘存在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冬季取暖方式、宠物接触史、空调使用情况、棉枕、棉被使用情况与南川地区儿童哮喘存在相关性.结论 螨是南川地区儿童哮喘的主要变应原,冬季取暖方式、宠物接触史、空调使用情况、棉枕、棉被使用情况是南川地区儿童哮喘的发病危险因素.

    作者:夏琴;李仕群;王波;马臣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品管圈在计划性剖宫产护理路径中的应用

    一群工作相似者组成一个品管圈,选取需要改善的质量主题,全体圈员在品质循环管理(plan-do-check-act,PDCA)的基础上使用头脑风暴,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及计划,按期整改完成任务,因此,将品管圈运用于医疗护理行业既能培养员工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节省医院成本,更可提升医护质量[12].临床护理路径是护患双方依据特定的计划表,共同主动参与治疗与护理的临床工作模式[3].为提高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实施患者对计划性剖宫产健康教育知识技能的掌握度及护患双方的满意率,本院产科将PDCA运用于临床护理路径,作者将本院2013年7~12月收治的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实施患者158例,对比常规护理路径,成立运行品管圈实施优化护理路径,使护患双方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世琼;吴庆蓉;程浩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继发于CTD的TP序贯维持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继发于结缔组织疾病(CTD)血小板减少症(TP)序贯维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16例继发于CTD的重症TP患者,给予利妥昔单抗100 mg静脉滴注,每周1次,连用4周;动态观察血常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治疗前、后CD3+、CD19+CD20+淋巴细胞数,免疫比浊法定量检测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G、lgM、IgA)水平.治疗有效患者序贯给予每6个月静脉滴注利妥昔单抗100 mg行维持治疗,通过长期随访评价维持治疗有效性.结果 治疗后7例(43.75%)达完全缓解(CR),4例(25.00%)达有效(R),总有效率为68.75%,5例(31.25%)无效(NR).患者利妥昔单抗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及CD3+淋巴细胞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D19+ CD20+淋巴细胞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并达到清除水平.11例治疗有效患者接受了维持治疗,CR的7例患者均未复发,4例R患者中有2例在维持治疗期间获得CR,1例维持R,1例复发.4例发生轻度输液反应,1例发生肺炎,抗感染治疗后治愈.结论 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继发于CTD的TP安全有效,而对治疗有效的患者序贯维持治疗能有效减少复发.

    作者:王吉刚;周凡;刘彦琴;刘景华;白颖;徐宪平;董援利;孟广晗;佟丹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Nampt在肾病炎症-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2013世界糖尿病大会报告称,目前全球约有3.82亿糖尿病患者,按照既往糖尿病发病规律,其中约有30%的糖尿病患者可能并发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bropathy,DN),其中很大一部分患者终将发展为终末阶段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ESRD的病理特点是肾脏的进行性纤维化,迄今发病机制不清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因此,揭示DN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和寻找治疗靶点成为预防和治疗DN的重点.病理研究发现,在肾脏前纤维化过程中,组织内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及众多细胞因子、化学因子、趋化因子相互作用,使肾脏内损伤部位的上皮细胞逐渐向间充质样细胞转变,成纤维细胞聚集,并在细胞外产生大量基质性物质,使组织在修复过程中引起肾脏纤维化失控,持续纤维化过程导致正常组织结构和功能丧失[1].

    作者:陈叶;王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讲座是临床课程和实习的有益补充

    目前,国内的医学教育模式及流程大同小异,由医学基础课程、临床课程和临床实践三部分组成.这种模式有利于医学生完整系统地掌握医学知识,但其接触临床的时间较晚,不利于其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1].学生在校期间所获知识的基础性、单一性、典型性、稳定性与临床实践中的多样性、复杂性、综合性、多变性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矛盾[2].如何帮助实习生解决上述矛盾,取得较好的实习效果呢?

    作者:袁心刚;张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改良VSD在糖尿病足感染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改良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对糖尿病足感染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手足外科住院的糖尿病足感染患者58例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在常规清创后,实施VSD封闭负压引流;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改良VSD,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58例糖尿病足感染创面均完全愈合,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引流管堵塞率分别为32.14%和3.33%;创面细菌感染率分别为21.43%和6.67%;负压敷料更换平均次数分别为4.50次和2.10次,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改良VSD治疗糖尿病足,效果满意,值得临床借鉴和应用.

    作者:刘岩;卢思英;耿艳侠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脑小血管疾病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研究

    随着人类平均寿命延长和全球人口老龄化,老年痴呆已成为各国重要的健康问题.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老年痴呆症的主要病因和临床类型,其病因多样、发病机制复杂.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与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的研究较多,结果显示CSVD可导致患者慢性或隐匿进展的认知、人格、情感及行为障碍,是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CD的主要原因,也是36%~67%的VaD患者的病因.同时,CSVD与AD的相关性研究也逐年增多,揭示其与AD的发病密切相关,本文就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柯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正常妊娠妇女临产及顺产后24h血常规检测参考区间相关研究

    目的 检测正常妊娠妇女顺产后24 h血常规指标,并探讨其正常值参考区间.方法 分别对妊娠妇女临产、顺产后24 h内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中性粒细胞(NE)和血细胞比容(HCT)进行测定及统计分析.结果 正常妊娠妇女顺产后24 h与临产比较,RBC、Hb、PLT及HCT均明显降低,WBC和NE则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血常规检测结果可为临床应用的参考依据,用于评估正常妊娠妇女的血象感染诊断,从而指导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

    作者:邓青春;潘英连;常青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地佐辛超前应用对瑞芬太尼复合全身麻醉患者术后躁动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地佐辛超前应用对瑞芬太尼复合全身麻醉(简称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在该院妇科行择期手术的子宫肌瘤患者92例,将其分为地佐辛组和对照组各46例,地佐辛组患者在手术全麻诱导前即静脉给予地佐辛,比较两组患者拔管后30 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视觉疼痛评分(VAS)情况,并记录两组患者苏醒后60min内躁动发生频率和程度,对患者术后发生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情况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地佐辛组患者苏醒后躁动发生率为8.70%,低于对照组的43.48% (P<0.05);地佐辛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2%,低于对照组的13.04%(P<0.05).结论 超前应用地佐辛可有效减少瑞芬太尼复合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

    作者:丁翠青;刘志永 刊期: 2016年第05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