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心刚;张萱
目的 了解南川地区儿童哮喘变应原种类及发病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标准化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及问卷调查方法,对220例儿童哮喘进行研究.结果 螨检出率高,其次为蟑螂,第三位为动物毛发;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同居人口、同居人中吸烟状况、冬季取暖方式、宠物接触史、空调使用情况、棉枕、棉被使用情况、哮喘病史与南川地区儿童哮喘存在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冬季取暖方式、宠物接触史、空调使用情况、棉枕、棉被使用情况与南川地区儿童哮喘存在相关性.结论 螨是南川地区儿童哮喘的主要变应原,冬季取暖方式、宠物接触史、空调使用情况、棉枕、棉被使用情况是南川地区儿童哮喘的发病危险因素.
作者:夏琴;李仕群;王波;马臣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继发于结缔组织疾病(CTD)血小板减少症(TP)序贯维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16例继发于CTD的重症TP患者,给予利妥昔单抗100 mg静脉滴注,每周1次,连用4周;动态观察血常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治疗前、后CD3+、CD19+CD20+淋巴细胞数,免疫比浊法定量检测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G、lgM、IgA)水平.治疗有效患者序贯给予每6个月静脉滴注利妥昔单抗100 mg行维持治疗,通过长期随访评价维持治疗有效性.结果 治疗后7例(43.75%)达完全缓解(CR),4例(25.00%)达有效(R),总有效率为68.75%,5例(31.25%)无效(NR).患者利妥昔单抗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及CD3+淋巴细胞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D19+ CD20+淋巴细胞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并达到清除水平.11例治疗有效患者接受了维持治疗,CR的7例患者均未复发,4例R患者中有2例在维持治疗期间获得CR,1例维持R,1例复发.4例发生轻度输液反应,1例发生肺炎,抗感染治疗后治愈.结论 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继发于CTD的TP安全有效,而对治疗有效的患者序贯维持治疗能有效减少复发.
作者:王吉刚;周凡;刘彦琴;刘景华;白颖;徐宪平;董援利;孟广晗;佟丹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随着人类平均寿命延长和全球人口老龄化,老年痴呆已成为各国重要的健康问题.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老年痴呆症的主要病因和临床类型,其病因多样、发病机制复杂.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与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的研究较多,结果显示CSVD可导致患者慢性或隐匿进展的认知、人格、情感及行为障碍,是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CD的主要原因,也是36%~67%的VaD患者的病因.同时,CSVD与AD的相关性研究也逐年增多,揭示其与AD的发病密切相关,本文就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柯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IL-33基因多态性与糖代谢异常(IGR)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08~2010年就诊于武汉市协和医院、同济医院、武钢医院心血管内科的IGR患者165例(IGR组),选取上述医院同一时期糖代谢正常的非冠心痛患者258例(对照组).采用Sequenom MassArray和Taqman基因分型技术,从HaPMaP挑选了IL-33的3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rs10975520、rs1929992、rs11792633),分析其在IGR组和对照组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以及与IGR人群的相关性.结果 rs1929992的基因型AA、GG、GA在IGR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0.182、0.333、0.485和0.194、0.353、0.453;rs10975520的基因型GG、CC、GC的分布频率分别为0.200、0.285、0.515和0.221、0.333、0.446;rs11792633的基因型CC、TT、TC的分布频率分别为0.182、0.327、0.491和0.194、0.349、0.45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的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中的分布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校正年龄、性别、吸烟和饮酒、体质量指数(BMI)、三酰甘油(TG)等危险因素后显示,rs1929992、rs10975520、rs11792633与IGR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IL-33的基因多态性可能与汉族人群IGR无关.
作者:戴文琴;杨进华;文强;吴芳琴;程龙献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攻癌逐瘀散外敷治疗静脉炎的有效性.方法 根据美国静脉输液协会(INS)静脉炎分级标准,将本科384例静脉炎患者分为观察组252例,对照组132例.观察组采用攻癌逐瘀散外敷治疗;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外敷治疗.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为36.51%,有效率为63.49%,无效率为0;对照组显效率为32.58%,有效率为55.30%,无效率为12.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攻癌逐瘀散外敷治疗静脉炎的方法明显优于50%硫酸镁.
作者:王维;张仲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正畸牙周联合治疗对中重度牙周炎患者骨钙素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30例中重度牙周炎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牙周健康的需作正畸治疗患者30例为对照组.统计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BI)、牙周袋探诊深度(PD)及骨钙素水平.结果 牙周治疗前观察组PD、BI、PLI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正畸治疗前及正畸治疗后1、2个月PD、BI、PLI均较牙周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不同时间点骨钙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加力后1d骨钙素水平达峰值,以后开始回落.结论 正畸牙周联合治疗可以有效改善中重度牙周炎患者的牙周状况,检测患者龈沟液中的骨钙素水平可能反映出牙周炎患者的牙周炎症反应及牙槽骨改建过程.
作者:张澜;杨璞;付雅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Th17细胞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病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 收集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21例(CHB组)、HBV相关性肝硬化患者36例(LC组)及健康对照者20例(HC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频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浆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肝组织中IL-17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肝脏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和分布.结果 LC和CHB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h17细胞频率、血浆IL-17水平均明显高于HC组(P<0.01),且外周血中Th17频率与对应血浆IL-17水平呈正相关(r=0.430、0.660,P=0.009、0.001);LC组患者肝组织中IL-17 mRNA水平、α-SMA表达量均明显高于HC组(P<0.01),且α-SMA的表达与肝脏炎症程度(r=0.602,P=0.014)和纤维化分期(r=0.506,P=0.045)呈正相关.结论 Th17细胞可能参与了HBV相关性肝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陈梅;郭晓云;姜海行;王家旭;卢东红;岑瑜;陶霖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抑郁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depression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相关[1],各种认知症状(如羞耻、内疚)不良情绪状态与CHD的发展、治疗效果、预后有着密切关系.研究表明,抑郁症的躯体症状(如疲劳、睡眠问题)与AMI患者的不良心脏预后相关[2].
作者:马静;王保海;吴平平;郑川燕;裴双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45年前,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率先开展本科科研教育,成功培养了一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18年前,清华大学开启“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拉开了中国本科科研教育的序幕[1].当今是创新与发展的时代,中国正在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完善相关培养体系,也让人们意识到医学院校本科阶段科研教育的重要性,不仅可提高学生个人素质,还将推进中国医学科研事业发展.
作者:李敏超;杜先智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晚期癌症患者家庭主要照顾者(PFCs)的压力负荷程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522例晚期癌症患者及PFCs采用人口学问卷调查一般信息,改良的巴氏指数评定量表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照顾者反应评估量表(CRA)中文修订版调查PFCs的压力负荷,并分析PFCs的压力负荷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PFCs照顾负荷由高到低依次为自尊维度、经济负荷、健康与时间负荷及缺乏家庭支持.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治疗方式和生活自理能力,PFCs与患者的关系、持续照顾时间,以及PFCs家庭收入和文化程度等为PFCs照顾负荷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晚期住院癌症患者的PFCs压力负荷及影响因素值得关注,需要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以缓解PFCs压力负荷,提高晚期癌症患者及PFCs生存质量.
作者:邓本敏;饶洪英;汪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经腹腹腔镜解剖性肾上腺切除术(ATLA)与经腹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TLA)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4年2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肾上腺疾病患者309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TLA组(n=163)和TLA组(n=146).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确定肿瘤位置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309例患者中共301例(97.41%)手术成功,8例(ATLA组2例,TLA组6例)中转开放手术.ATLA组与TLA组确定肿瘤位置时间分别为(21.63±6.35)、(31.36±7.81) min,手术时间分别为(31.93±8.23)、(50.60±10.33)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5.91±15.37)、(45.82±21,60)mL,术后平均住院日分别为(4.03±0.82)、(6.23±1.11)d,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3% (2/163)、4.11%(6/14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8.77%、95.8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TLA组肾静脉损伤、膈肌损伤各1例(0.61%);TLA组膈肌损伤4例(2.74%),结肠和肾静脉损伤各1例(0.68%).结论 ATLA确定肿瘤位置及手术的时间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吕文伟;霍庆祥;魏澎涛;张寒;孙建涛;韩兴涛;马魏魏;马潞林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气胸与体质量指数(BMI)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11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诊断为原发性气胸患者135例(气胸组)与同期健康体检者135例(对照组),比较两组对象的身高、体质量及BMI.结果 气胸组平均身高、体质量、BMI分别为(173.71±6.13)cm、(62.53±8.97)kg、(20.21±3.12)kg/m2,对照组分别为(168.53±6.32)cm、(69.31±10.74)kg、(24.53±3.69)kg/m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BMI(BMI<18.5 kg/m2)发生气胸的风险是非低BMI(BMI≥18.5 kg/m2)的3.12倍(OR:3.12,95%CI:1.79~5.42).结论 原发性气胸与BMI密切相关,低BMI是原发性气胸的危险因素.
作者:谭军涛;张剑锋;杨阳;袁育林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医护一体化快速康复理念的实施对结直肠癌围术期的影响.方法 选取80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分别采用医护一体化快速康复理念(观察组)和传统方法进行医疗护理(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患者胃肠减压时间为(10.72±4.04)h、首次排气时间为(27.51±9.43)h、进食时间为(27.84±3.94)h、住院时间为(8.77±1.76)d、住院费用为(4.17±0.41)万元,明显短于对照组的(58.50±8.32)h、(49.63±13.84)h、(98.40±12.71)h、(13.10±1.52)d、(5.56±0.32)万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为7.50%(3/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医护一体化快速康复理念应用于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中,能加速患者术后康复进程,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平均住院日及住院费用,并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作者:李光焰;杜娟;刘宝华;童卫东;曾登芬;毕玉田;程晓斌;周林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海南地区黎族人群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PvuⅡ位点的多态性及其对血脂及载脂蛋白的影响.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694例样本(观察组:黎族302例,对照组:汉族392例),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血脂水平,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LDLR基因PvuⅡ多态性.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LDLR基因PvuⅡ3种基因型P1P1、P1P2、P2P2频率(66.89%vs.76.53%、27.81%vs.20.41%、5.30%vs.3.0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等位基因P2频率19.20%显著高于对照组13.26% (P<0.01).观察组脂蛋白(a)[Lp(a)]、载脂蛋白B(apo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I(apoAI)水平和apoAI/apoB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对象LDLR基因PvuⅡ各基因型与临床血脂水平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apoAI、apoB、Lp(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海南黎族人群LDLR基因存在PvuⅡ多态性,LDLR基因PvuⅡ多态性与血脂各项指标水平无相关性,P2等位基因不影响血脂代谢.
作者:罗显云;孙民增;陈林;张云波;褚丽秀;王天松;蔡望伟;姚震;刘月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CD).IB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还未完全明确,近年研究发现IBD患者存在血栓栓塞风险,IBD炎症反应的存在导致凝血物质及凝血过程异常,同时凝血级联反应促进炎症反应形成恶性循环.此外,几乎所有用于治疗IBD的药物均可影响患者的凝血功能.在2014年加拿大IBD与静脉血栓防治共识意见中提出:IBD住院患者如果没有合并活动性出血或非大量出血推荐予以抗凝治疗[1].本文就IBD血液高凝状态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郭易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ARFI)在鉴别肝血管瘤与肝内小转移癌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ARFI对29个肝血管瘤及26个肝转移癌(直径小于或等于3 cm,肝内病灶小于或等于2个)进行声触诊组织成像(VTI)及声触诊组织定量(VTQ)检测,获取VTI弹性图和病灶及背景肝组织的剪切波速度(SWV)值,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VTI弹性图中,26个肝转移癌病灶边界清晰度优于常规超声13个(50.00%),肝血管瘤为5个(1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肝转移癌组病灶范围大于常规超声18个(69.23%),肝血管瘤组7个(24.14%),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1个(80.77%)肝转移癌呈灰黑色,8个(27.59%)肝血管瘤呈灰黑色;肝转移癌SWV[(2.83±1.20)m/s]明显高于血管瘤SWV[(1.49±0.41)m/s],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管瘤组的肝组织SWV与肝转移癌组肝组织SW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结论 ARFI有望成为一种新的鉴别肝血管瘤与肝转移癌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作者:类婷婷;唐国璋;李春梅;杜丽珍;李岩松;李睿;韩彤亮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莱姆病(lyme disease)是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由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引起,通过蜱叮咬感染.莱姆关节炎在中晚期莱姆病中发生率高,危害较大.莱姆病广泛分布于7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约有30万人感染及发病[1-4].莱姆病高发于美国东北部、中西部偏北地区,北欧及东亚部分地区同属高危地区[5].1986年由艾承绪等[6]首次报道我国黑龙江省海林县人群中有莱姆病的发生.2003年由贾月萍等[7]首次在黑龙江小兴安岭林区的全沟硬蜱肠道中分离出伯氏疏螺旋体,说明小兴安岭林区为莱姆病的自然疫源地,近来一项针对小兴安岭地区人群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证明该地区存在莱姆病感染[8].目前,中国各省(除台湾外)均有莱姆病病例存在.由于对人身健康危害较严重,莱姆病已成为全球性卫生问题.因此,开展对菜姆病的研究及防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9].
作者:王艳红;冯时;梁张;崔宇晖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改良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对糖尿病足感染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手足外科住院的糖尿病足感染患者58例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在常规清创后,实施VSD封闭负压引流;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改良VSD,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58例糖尿病足感染创面均完全愈合,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引流管堵塞率分别为32.14%和3.33%;创面细菌感染率分别为21.43%和6.67%;负压敷料更换平均次数分别为4.50次和2.10次,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改良VSD治疗糖尿病足,效果满意,值得临床借鉴和应用.
作者:刘岩;卢思英;耿艳侠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地佐辛超前应用对瑞芬太尼复合全身麻醉(简称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在该院妇科行择期手术的子宫肌瘤患者92例,将其分为地佐辛组和对照组各46例,地佐辛组患者在手术全麻诱导前即静脉给予地佐辛,比较两组患者拔管后30 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视觉疼痛评分(VAS)情况,并记录两组患者苏醒后60min内躁动发生频率和程度,对患者术后发生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情况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地佐辛组患者苏醒后躁动发生率为8.70%,低于对照组的43.48% (P<0.05);地佐辛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2%,低于对照组的13.04%(P<0.05).结论 超前应用地佐辛可有效减少瑞芬太尼复合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
作者:丁翠青;刘志永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评估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IVTA)及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佳矫正视力(BCVA)低于0.3 LogMAR的BRVO斑水肿患者43例(43眼),其中符合分支静脉阻塞研究(BVOS)指南的患者先行黄斑格子样光凝术,术后BCVA提高低于2行再行玻璃体腔内1 mg IVTA注入术;不符合BVOS指南的患者直接行玻璃体腔内1 mg IVTA注入术.随访时间1年,监测患者的视力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变化,用于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单纯行玻璃体腔注药者27例,视力均明显提高(P<0.05),第1月CMT明显下降,且这种改变能持续到随访周期第6个月.而后行玻璃体腔注药者16例,视力提高并不显著,CMT在随访周期6个月内有明显的下降(P<0.05).随访期间8眼(18.60%)出现了眼压高于25 mm Hg,在予以药物治疗后眼压皆恢复正常.结论 玻璃体腔内注射IVTA及联合激光治疗能明显减轻因BRVO所致的黄斑水肿,但玻璃体腔注射IVTA的作用并不持久.
作者:谯雁彬;易虹;聂昕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