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轶杰;李艾恩;李凯新;黄振河;蔡育欣
目的:分析成都地区慢性荨麻疹的常见过敏原及其性别、年龄分布。方法采用变应原点刺液(商品名:阿罗格)对859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实施13种吸入物及15种食物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皮试阳性率高的前5位变应原依次是:粉尘螨、屋尘螨、蟑螂、小虾和蟹肉。其中粉尘螨阳性率高,为58.7%,屋尘螨次之,为55.1%。不同性别变应原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女两组吸入组变应原阳性率明显高于食物组。儿童、青中年人群变应原阳性率更高。结论粉尘螨、屋尘螨、蟑螂、小虾和蟹肉等是成都地区慢性荨麻疹的主要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可以明确过敏原,对于慢性荨麻疹的个体化治疗及健康教育起重要作用,并为该地区慢性病管理提供合理数据。
作者:宋黎;叶俊儒;陆茂;唐懿;刘彦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研究他莫昔芬(TAM)对胃癌细胞雌激素受体α、β(ERα和ERβ)的表达情况及对胃癌细胞增殖和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9(PI9)表达的影响。方法对前期筛选出的ERα表达阳性胃癌细胞株MNK45、SGC7901(PI9表达阳性)和ERβ表达阳性胃癌细胞株BGC823(PI9表达阴性),采用免疫荧光化学法检测 TAM 对ERα和ERβ表达的影响,CCK8法检测 TAM 干预后胃癌细胞株的增殖情况,逆转录PCR观察TAM干预后PI9表达的变化。结果 ERα表达于MNK45和SGC7901细胞核上, ERβ表达于BGC823细胞核上,经TAM 干预后 ERα和 ERβ表达均无明显改变;TAM 在0.1~100.0μmol/L 时可明显抑制SGC7901、MNK45的细胞增殖,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BGC823和MNK28的细胞增殖无明显剂量依赖关系;TAM干预后SGC7901的PI9 mRNA的相对灰度值为(0.402±0.020),MNK45的PI9 mRNA的相对灰度值为(0.359±0.048),较阴性对照组灰度值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M 对ERα和PI9阳性表达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强于PI9阴性表达细胞,并呈较好的剂量依赖性;TAM 对胃癌的生长抑制作用可能与改善PI9介导的免疫耐受有关。
作者:陈海霞;周业江;王璐璐;李华;熊玉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比较空心钉张力带与克氏针张力带治疗老年性髌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浙江省台州市中医院骨伤科收治的老年性髌骨骨折患者共1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克氏针组和空心钉组,每组70例。克氏针组患者给予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空心钉组患者给予空心钉张力带内固定。随访1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空心钉组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43.1±39.4)mL,克氏针组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39.0±30.2)mL,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19,P>0.05)。空心钉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为(0.66±0.12)h,克氏针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为(0.62±0.09)h,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21,P>0.05)。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随访,空心钉组患者治疗优良率95.71%,克氏针组患者治疗优良率82.86%,空心钉组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克氏针组(χ2=8.708,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明显感染,切口未发生不愈合或延期愈合等情况,其中克氏针组中2例患者出现松动,1例患者接受二次手术治疗。结论空心钉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治疗效果优于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且不会对患者造成更大的损伤,安全性更好。
作者:颜峰;喻灿明;郑安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作为体内的一组信号分子,胆酸在诱导细胞死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它们的经典作用则是参与脂质的消化与吸收。在肝硬化研究中第一次证明胆酸能够诱导细胞死亡。进一步的研究证明胆酸能够激活细胞死亡受体 Fas和 TRAIL‐R2并且启动半胱天冬酶依赖的细胞凋亡。自噬发现后,人们同样发现胆酸对自噬有影响。细胞凋亡与坏死是两种较为常见的细胞死亡形式,在内环境的发展与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由于凋亡体的形成导致其对全身炎性反应的激活影响较小。坏死是形态学上表现为细胞器肿胀、细胞体积增大、浆膜破坏以及细胞内容物的丢失。由于细胞碎片的增加导致很强的炎症效应,从而诱导难治性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多器官功能衰竭(M O F )[1]。因为死亡受体能够触发细胞程序性坏死,而细胞内信号分子具有调控作用[2],所以胆酸在程序性坏死中的作用值得研究。
作者:李宛卫(综述);胡章雪(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化学药物治疗后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特点,探究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的恶性血液病化学药物治疗后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相关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恶性血液病化学药物治疗后粒细胞缺乏症并发医院感染常见的部位是上呼吸道,占22.7%,其次是肺和口腔,分别占20.4%、18.5%。急性白血病并发粒细胞缺乏症的发生率高,占67.0%,其次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慢性白血病,分别占24.5%、14.7%。白细胞总数在0~0.5×109/L组的粒细胞缺乏症患者的医院感染例次、粒细胞缺乏症持续时间、感染例次率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平均发生感染时间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临床送检标本626份,分离病原体136株,分离率21.7%,其中革兰阴性菌71株(52.2%),革兰阳性菌35株(25.7%),真菌23株(16.9%)。患者的住院时间、接受放射及化学药物治疗、激素及免疫治疗、白细胞缺乏程度和持续时间、是否合并糖尿病等因子是恶性血液病化学药物治疗后粒细胞缺乏症并发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恶性血液病化学药物治疗后粒细胞缺乏症患者是并发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应针对各种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降低恶性血液病化学药物治疗后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作者:敬雪明;李铃;敬雨佳;李芸;梅小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临床带教是医学教育的必经历程,培养医学生成为临床医生依靠临床带教,临床带教是把书本知识理论转变为临床实际工作的过程,是培养临床医生工作能力的必然途径[1]。目前,我国临床医学课程因专业条款的不同划分越来越细化,虽然这种划分使得教师对这一部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有更详细的阐述,专科医学生能够更深入的掌握这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但疾病本身不是单纯发生在一个组织和器官,单从某一器官出发去治疗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临床医学生,往往会成为“医匠型”医生,“只见病症,不见疾病,或只见疾病,不见人”,只会唯器官看病,唯症状看病,不能从整体上把握疾病,在疾病的整体把握中容易顾此失彼。整合医学(holistic integrated medicine)是有机整合医学各领域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经验,从个体差异出发,依据人文、社会、地理情况的变化,及时修正与更新,是在不断完善,适合疾病治疗、符合人体健康的医学新体系[2‐3]。
作者:杨镇洲;蓝保华;何昊;张志敏;李钱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对3例既往多重PCR基因检测阴性的杜氏肌营养不良(DMD)家系进一步进行基因诊断及家系成员遗传指导。方法收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和基因组DNA ,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MLPA)或第2代高通量测序对DNA样本进行DMD基因突变检测。结果家系1检测到3名男性Exon 7缺失,2名女性杂合子携带者。家系2先证者chrX‐32486626的Exon 23发现c .3127C> T ,其母chrX‐32486626存在c .3127C> T杂合突变,患儿母亲目前孕中胎儿系女孩。家系3先证者chrX‐32509581的Exon 20发现c .2411G>A ,其母chrX‐32509581存在c .2411G> A的杂合突变。结论 MLPA或联合第2代高通量测序能够有效基因确诊DMD患者及其家系成员,为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提供依据。
作者:陈远春;代英;钟敏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血细胞抗体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5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7例,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18例)及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CD3+ CD4+、CD3+ CD8+、CD4+/CD8+、CD3-CD19+、CD3-CD16+ CD56+)及血细胞抗体(抗血小板抗体、抗红细胞抗体及抗粒细胞抗体)。结果再生障碍性贫血组患者CD4+ T 淋巴細胞百分比、CD4/CD8比值,CD56+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血细胞抗体(血小板抗体、红细胞抗体、粒细胞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同时血细胞膜上抗体阳性率高,提示体液免疫也存在异常。
作者:高泽莉;汪宏云;叶梅;李莉;周丽;郭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大鼠气道上皮(RTE)细胞与热处理光滑念珠菌孵育后Dectin‐1、IL‐6和TNF‐α的表达及意义。方法以体外培养的RT E细胞与热处理光滑念珠菌孵育后分别于2、4、6 h观察RT E细胞形态变化,以未与光滑念珠菌孵育的RT E细胞为对照组。用Western blot法检测Dectin‐1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 PCR检测IL‐6和 TNF‐α 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上清液IL‐6和TNF‐α的分泌。结果随着孵育时间的延长,RTE细胞破坏逐渐加重及Dectin‐1、IL‐6和TNF‐α的表达呈进行性增高。孵育2 h组与对照组比较、孵育4 h组与孵育2 h组比较、孵育6 h组与孵育4 h组比较,Dectin‐1、IL‐6和T N F‐α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E细胞具有天然免疫功能,其Dectin‐1参与了对热处理光滑念珠菌的识别,并激活IL‐6和T N F‐α的分泌,介导炎性反应。IL‐6起负性调节作用。
作者:张雪;骆雪萍;白剑;王玉春;吴呈霖;赵莹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罗哌卡因在学龄前儿童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急诊手外伤缝合术学龄前儿童40例,在全身麻醉复合臂丛神经阻滞下进行,根据罗哌卡因的不同使用量分为 A组(1 mg/kg ,n=20)和B组(2 mg/kg , n=20),比较每组患儿切皮时体动反应、是否行伤口局部加注利多卡因、丙泊酚用量、手术时间、术后患儿苏醒时间。结果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体动反应例数和加注利多卡因例数均为8例,与B组(2例)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罗哌卡因用量A组显著小于B组[(14.5±5.5)mg vs .(31.6±7.2)mg ,P<0.01],丙泊酚用量A组显著大于B组用量[(75.6±15.2)mg vs .(32.7±8.6)mg ,P<0.01],苏醒时间A组显著大于B组[(11.2±3.3)min vs .(5.9±2.3)min ,P<0.01]。结论臂丛神经阻滞罗哌卡因2 mg/kg临床效果优于1 mg/kg。
作者:徐涛;司琪;王庚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锯叶棕果实提取物联合坦索罗新治疗ⅢB型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将80例ⅢB型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A、B、C、D组,每组20例。A组口服锯叶棕果实提取物联合坦索罗新,B组口服锯叶棕果实提取物,C组口服坦索罗新,D组无任何处理,随访观察,均连续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NIH‐CPSI)评分。结果 A、B、C组治疗前、后 IH‐CPS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治疗前、后 IH‐CPS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治疗后IH‐CPSI评分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的NIH‐CPSI评分分别与B、C、D组NIH‐CPS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治疗后 NIH‐CPS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锯叶棕果实提取物、坦索罗新及锯叶棕果实提取物联合坦索罗辛均能有效改善ⅢB型前列腺炎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锯叶棕果实提取物联合坦索罗辛治疗效果更佳。
作者:熊伟;殷祥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影响喉癌及下咽癌术后肺炎的相关因素,以指导临床术后肺炎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收集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于该院行手术治疗的87例喉癌及下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后是否并发肺炎分为肺炎组和无肺炎组。分别将患者年龄、吸烟、手术方式及手术前、后电解质和血清蛋白等38个相关因素行多因素分析。差异性观察项目进一步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87例喉癌及下咽癌患者术后并发肺炎20例,并发率23.0%。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术后清蛋白、术后血红蛋白、术后血氯、术后拔除气管套管时间是术后并发肺炎的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患者年龄、术后清蛋白及延迟拔除气管套管与术后并发肺炎关系密切(OR=1.065、0.825、0.127,P<0.05)。结论喉癌及下咽癌术后并发肺炎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患者年龄、术后清蛋白及拔除气管套管时间是重要影响因素,加强围术期管理是避免术后并发肺炎的有效措施。
作者:苏家坤;赵峰;魏小林;苏纪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评估术前清晨血清皮质醇正常的垂体腺瘤患者围术期不常规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替代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66例术前皮质醇正常的垂体腺瘤且围术期无常规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观察及对比术前及术后1、3、7 d清晨8:00血清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变化,并统计围术期相关并发症。结果术后1 d的皮质醇和ACTH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7 d恢复至术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3例患者术后皮质醇水平低于正常值,其中,1例合并低钠血症,但均未出现精神差等与皮质醇低下相关的临床表现。结论术前正常皮质醇垂体腺瘤患者,术后皮质醇能满足围术期自身的需要,在密切监测患者皮质醇水平及皮质醇低下相关临床表现的前提下,围术期不常规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替代治疗是安全的。
作者:张彪;阿库布千;钟传洪;陈礼刚;夏祥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地佐辛复合地塞米松对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在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下行前臂手术患者100例,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0例,其中试验组应用0.67%利多卡因+0.5%罗哌卡因+地塞米松10mg+地佐辛0.1mg/kg,对照组应用0.67%利多卡因+0.5%罗哌卡因,药液均是30mL。记录两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全时间、麻醉持续时间,比较术后8、12、24、48h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头晕、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麻醉持续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8、12、24、48h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地塞米松能够增强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效果,延长术后镇痛时间,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周兴;何军民;胡忠义;雷亨发;田大斌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测定肺结核患者生命质量并评价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已研制好的肺结核患者生命质量量表(QLICD‐PT )分别对肺结核患者治疗前、治疗2个月、完成疗程时的生命质量进行测定,并对其生命质量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除了治疗2个月与完成疗程的生理功能领域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领域得分及总得分不同治疗时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肺结核患者生命质量的因素为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结论通过治疗后,肺结核患者的生命质量得到了提高,其生命质量与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有关。
作者:陈留萍;许琳;万崇华;杨铮;许传志;李晓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评价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膝关节交叉韧带囊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该科采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的膝关节交叉韧带囊肿患者23例,比较患者术前、术后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评价手术治疗疗效并评估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同时记录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患者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与术前相比明显提高,VSA评分与术前相比明显降低(P<0.01),手术优良率100%。随访期间未见复发和其他严重并发症,患者治疗满意度95.7%(22/23)。结论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膝关节交叉韧带囊肿创伤小,安全性高,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关节功能。
作者:唐飞;肖超;陈荣富;沈洪林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重庆市卫生资源配置的基本状况,探索卫生资源配置对医患关系的具体影响。方法收集重庆市卫生统计年鉴,对重庆市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进行分析与评价,采用DEA模型对重庆市卫生资源配置的效率进行分析与评价,同时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样本医院、医生和患者进行现场调查,之后进行描述性分析和统计分析。结果重庆市卫生资源总量不足,卫生资源配置地域上基本处于不公平状态。重庆市卫生资源效率的评价,代入DEA模型中,其中7个区县有效,5个弱有效,26个非DEA有效。被调查的8家医院,医疗纠纷发生频率都呈上升趋势,医患关系对医方影响更大,医患关系依旧紧张。结论重庆市卫生资源总量较少,优质卫生资源稀缺,卫生资源配置不均衡且配置效率不高是导致医患关系紧张、医患矛盾集中的重要原因。
作者:高雪;蒲川;钟晓妮;冯磊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子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1],目前,宫颈癌根治术为治疗宫颈癌首选的方法[2],由于其手术范围大,术后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膀胱功能障碍,导致排尿困难、尿潴留等情况的发生,术后需要留置尿管[3]。留置尿管一方面解决尿潴留的问题,同时长时间留置尿管会出现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4]、置管相关并发症(尿管牵拉、引流不畅、漏尿、尿管滑脱等),以及固定胶布反复脱落等问题[5],因此众多学者对如何克服长期留置尿管的缺点进行研究,本文采用自制蝶形固定贴联合改良病员裤明显改善了宫颈癌术后留置尿管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洪蕊;吴晓;茆婷婷;陈其群;钱学蕙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生理性深层海水(PDSW)联合热疗对肝细胞癌的体外抑瘤作用。方法将取自我国海南省海域的深层海水进行制备,制成PDSW,检测所含有的部分元素。体外培养的正常肝细胞和人肝癌QGY‐7703细胞被随机分为PDSW组和生理盐水组,PDSW组加入PDSW,生理盐水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24h后,每天分别接受40℃热疗6h和43℃热疗1h,在热疗后的24、48、72h,用MTT法检测热疗结合PDSW对正常肝细胞及人肝癌QGY‐7703细胞的抑制率。同时检测PDSW及生理盐水在40℃6h连续10d状态下对人肝癌QGY‐7703细胞克隆形成率的影响。结果MTT检测结果显示肿瘤抑制率在两组均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PDSW组的肿瘤抑制率明显较生理盐水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SW组对正常肝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此外,PDSW组的肿瘤细胞克隆形成率较生理盐水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SW能够提高正常肝细胞对热的耐受性。当联合热疗时,可明显抑制人肝癌QGY‐7703细胞生长。
作者:代佑果;李为明;唐辉蓉;姚乾;崔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水平段(M1段)分叉动脉瘤的发生与分叉角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铜仁市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经三维CT血管成像(3D‐CTA)诊断并经手术或三维数学血管造影证实的单侧大脑中动脉(双干型)分叉动脉瘤患者24例,在图像后处理工作站上使用三维角度测量工具在容积再现(图像上分别测量患侧与健侧M1段分叉角,分别记为γ1和γ2,使用SPSS20.0进行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γ1平均值为(129.48±22.38)°,γ2平均值为(111.33±20.90)°;γ1-γ2=(18.15±3.10)°,经配对t检验,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8,P=0.009)。结论较大的分叉角易患分叉动脉瘤,是评估分叉动脉瘤形成风险的客观指标。
作者:刘元早;王霖 刊期: 201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