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辉;于少泓;孙钰;薛冰
对于作为舶来学科的“医学伦理学”,如何用其教育学生、指导实践?一直以来国内学术界和医学界并没有很好地处理“舶来性”与“本土化”之间的关系.致使部分医学伦理工作者全盘吸收西方医学伦理思想,将西方医学伦理原则尊奉为医学伦理学界的“道德圣经”;进而推崇西方国家所极力宣扬的价值观念,而放弃了国人所应有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作者:常运立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在药物研发的不同研究阶段面临的医学伦理学问题不同.在药物临床前试验阶段,实验动物是不可缺少的,医学动物伦理委员会需要审批和监管实验过程中动物使用是否坚持动物保护原则、动物福利原则和伦理原则.在药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后,药物的受试者为人,医学伦理委员会要充分考虑到试验过程中特殊药物、特殊人群及疾病等因素产生的伦理学问题,制定详细且切实可行的条款,从而保障试验的科学性及受试者的权益,促进新药研发并与国际标准接轨.
作者:刘水冰;刘雷;王东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以20世纪80年代末、以20世纪90年代初和1995年后出生为划分标准,探讨不同年龄段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发展趋势.方法 在西安某高校2006-2015年新生心理测评数据中,随机选取3个年龄段各300份数据(共900份),运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心理适应量表上存在性别、家庭结构和生源地的差异;1995年后出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心理适应水平要优于20世纪80年代末和20世纪90年代初的学生.结论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适应水平呈现上升的趋势.但仍需针对大学生存在性心理障碍的情况开展性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继续加强新生适应性教育及活动开展,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作者:赵颖;姚斌 刊期: 2017年第04期
我国出生缺陷情况十分严峻,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从关怀伦理学视角,强调理解、关怀,对出生缺陷预防中的伦理困境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符合伦理准则的预防对策,旨在加强出生缺陷预防工作的实践效果,真正关心育龄女性身心健康,促进社会发展.
作者:孙宏亮;唐沛妍;姜兰姝;宫福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潍坊市老年人生命质量和社会支持状况,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欧洲五维度健康量表(EQ-5D)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潍坊市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潍坊市老年人EQ-5D指数均值为(0.78±0.12)分,EQ-VAS均值为(76.42±14.67)分,各维度存在问题比例较高.潍坊市老年人社会支持状况总体良好,但是在客观支持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老年人生命质量与社会支持存在相关性(r =0.260,P<0.05).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主观支持和客观支持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增加对老年人的关心和照顾,提高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水平,以提升老年人的生命质量.
作者:徐淑涛;张建华;郑文贵;赵姗;张翔翔;李江菲;张寒;戴萌娜;周珊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和谐医患关系的建构,需要有健全的医疗体制为基础,同时也与医患双方的素质密不可分.对医者而言,如下“四心”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平等心”,即在内心把医患交往看作是一种平等的选择与被选择、提供服务和接受服务的关系;二是责任心,即能够正确认识医者权利和义务之间的辩证关系,主动担负起自己本应担负的对患者的义务;三是“仁爱心”,即富有对患者慈悲或同情的情感;四是“敬畏心”,即能尊敬自己的患者,同时对所要治疗的疾病怀有一种因“自知其无知”而具有的“畏惧”和谨慎.
作者:曾小五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潍坊市居民的社会支持状况和心理健康状况,分析社会支持对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为改善居民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凯斯勒心理疾患量表对6174名潍坊市居民进行调查,采用x2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潍坊市0.3%的居民社会支持水平较低,93%的居民心理健康状况较好;相关分析中,性别、年龄、社会支持水平和社会支持的3个维度分别与心理健康具有相关性;多因素分析中,在心理健康“良好”模型和“一般”模型中,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与心理健康均呈正相关关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潍坊市居民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社会支持水平对心理健康状况具有增益作用,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对心理健康状况的作用程度不同.
作者:李江菲;张翔翔;赵珊;朱志强;鞠磊;卢月;郑文贵 刊期: 2017年第04期
通过介绍医德考评体系的构建原由,概括了医德考评主体全员化、内容一体化、程序标准化、指标数字化、考核常态化、结果公开化、运用刚性化、管理信息化的具体做法,总结了基于人本导向医德考评体系在医院管理和医德建设的作用和意义:抓住敏感问题,明确行为边界;抓住核心问题,规范医疗行为;抓住发展问题,提升学术水平;抓住思想问题,培养人文精神.
作者:施小红;寿清和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潍坊市居民对心理卫生服务的认知情况及满意度,为进一步开展心理卫生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潍坊市随机抽取的6174名居民进行认知度调查,并对553名接受过心理卫生服务的居民进行满意度评价.结果 居民对心理卫生服务的认知不科学,对社区心理卫生服务的提供情况不了解.接受过心理卫生服务的居民在知情同意和患者隐私保护方面的满意度较高,对诊疗环境和检查项目的收费方面满意度较低.结论 要进一步完善专业心理卫生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居民对心理卫生服务的认知度和满意度.
作者:张翔翔;朱志强;李江菲;赵珊;徐淑涛;郑文贵 刊期: 2017年第04期
校园暴力是一个全球共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频发的校园暴力行为使校园安全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不仅严重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首先叙述了关于校园暴力的概念,其次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关于校园暴力的研究进展,再次对于校园暴力的新趋势进行了阐述,后对校园暴力的防治策略进行了比较,以期对促进我国的学术研究及校园暴力有效治理提供新的视角.
作者:马梅;王小琴;惠沼沼;张月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健康科普产业化是健康科普事业发展的一种必要选择.然而,在健康科普产业化的过程中,平衡营利性与公益性之间的矛盾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从理论上分析,健康科普的公益性“目的”可以通过产业化的营利性“手段”得以实现,从而破解健康科普的公益性与科普产业化的营利性之间的伦理难题.在政策实践中,政府应该是健康科普的责任主体,健康科普的实施者可以是有关营利性的组织机构.政府可以通过向有关组织机构购买健康科普推动健康科普的产业化.
作者:吴一波;曹永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日趋成熟以及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冠脉介入治疗不足和治疗过度两个极端已趋于平衡.然而不平衡的问题在一些区域仍有一定存在,甚至在同一所医院也同时存在.在新医改医联体建设的背景下,通过加强医学伦理引导、遵循优化原则,发挥新医改医联体建设的积极作用,以期实现科学合理应用介入治疗,更好地造福患者,提高医疗质量.
作者:丁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论述了医学定向生的培养工作要从定向生的特点出发,不仅要加强全科医学知识的培养,更要加强医德教育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医学定向生在教育主体、教育客体以及教育过程方面存在的困境,提出了解决对策:提高认识,完善课程体系,强化师资队伍;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作者:滕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对比国内外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分析了我国医学人文素质缺失的原因,通过借鉴国外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实践经验,提出了针对我国医科院校改革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即:革新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理念,创新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模式,增加人文素质课程体系设置,加强医学人文素质执业技能培训,建立考核评价导向效应体系,积极探索现代医学专业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新模式,重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系统化体系.
作者:任天波;张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调查某县级医院患者的医患认知状况来反思基层医学人才的培养.方法 运用SPSS17.0软件,通过秩和检验、描述性分析对陕西省某县级医院180名患者的问卷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年龄、职业、学历的患者对当前医患关系的评价无统计学意义(P>0.05).82.2%的患者认为医患关系和谐或较和谐.患者虽对医生的信任度不高,但存在一定的认同感,对医生的专业技能、沟通能力和职业素养提出了期望和要求.结论 地方医学院校应结合患者的反馈意见,思考医学教育理念,在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中积极发挥医校协同模式和加强医学生的见习、实习管理,与之并重的还需培养学生服务基层的责任感和职业精神.
作者:王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医学临床实习生的同情情感、责任情感、理性情感等医德情感内容,建立学生医德情感教育体系.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临床实习前对实习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307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02份,实习8个月后,再次通过问卷调查验证教育效果,对两次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提出改善临床医学实习生医学情感教育的有效方式,加强了实习生的同情情感、责任情感、理性情感等医德情感教育质量.结论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可以加强实习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实习生对医德知识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实习生将医德情感转化为医德行为和医德习惯,从而构建了医德情感教育模式,提高了医德素质教育水平.
作者:付辉;于少泓;孙钰;薛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人文关怀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的应用管理效果.方法 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2014年9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51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采用人文关怀护理;对照组26例,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移植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的不良心理状态发生率为16%,对照组的不良心理状态发生率为53%,两组之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2%,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6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后可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心理状态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提高优质护理满意度,对促进护患关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作者:孙春红;崔咪咪;祁仕环;王娇;董欢欢;李蓓;王晓宁;郭彩利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中美两国高等医学院校医德教育的异同,把握各自优势和劣势,分析美国高等医学院校医德教育对我国的启示和借鉴.方法 采用定性研究方法中的个别访谈法,实行半开放性访谈.结果 我国在医学生医德教育培养方面可以适当调整课程设置,充实医德教育内容,增加医德实践教育,丰富教学手段和考核形式多样化.结论 中关两国均重视加强医学职业精神教育、医德培养和医患关系教育,但中关两国在历史、文化、宗教、道德等诸多方面均有显著不同,其医疗体制、医学生教育及医德教育也存在较大差异.访谈形成的意见和建议在一定层面上,能够对我国的医德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作者:孙莹炜;胡正娟;刘芳;李义庭 刊期: 2017年第04期
首先概述了精准医学的概念和意义以及美国和中国的精准医学研究计划,然后讨论了精准医学提出的伦理和管理方面的挑战.这些挑战主要表现在精准医学研究计划的成本-效果比评价,精准医学研究中有利的风险-受益比,研究参与者有效的知情同意,如何保证对精确化预防、诊断和治疗方法研究方案独立的伦理审查,对个人数据的隐私保护和数据共享以及研究成果的公平可及等方面.
作者:邱仁宗;翟晓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2016年,时值英国《医学伦理学》杂志创办30周年、纳菲尔德生命伦理学委员会(Naffield Council on Bioethics)成立25周年.为此,纳菲尔德委员会组织了一场题为“生命伦理学正在进步吗?”的专题讨论,邀请来自不同地区的国际知名生命伦理学家对生命伦理学的发展进行回顾,围绕生命伦理学是否已经取得进展、进展体现在哪些方面、对世界的影响是什么等问题各抒己见,使人们对生命伦理学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2018年,作为中国唯一专注于生命伦理学的大型刊物《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将迎来创刊30周年,在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上,对中国医学伦理学的学科发展进行反思,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作者:谢广宽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