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发展趋势研究

赵颖;姚斌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适应
摘要:目的 以20世纪80年代末、以20世纪90年代初和1995年后出生为划分标准,探讨不同年龄段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发展趋势.方法 在西安某高校2006-2015年新生心理测评数据中,随机选取3个年龄段各300份数据(共900份),运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心理适应量表上存在性别、家庭结构和生源地的差异;1995年后出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心理适应水平要优于20世纪80年代末和20世纪90年代初的学生.结论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适应水平呈现上升的趋势.但仍需针对大学生存在性心理障碍的情况开展性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继续加强新生适应性教育及活动开展,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关于中美医学院校医德教育访谈研究结果的认识与思考

    目的 了解中美两国高等医学院校医德教育的异同,把握各自优势和劣势,分析美国高等医学院校医德教育对我国的启示和借鉴.方法 采用定性研究方法中的个别访谈法,实行半开放性访谈.结果 我国在医学生医德教育培养方面可以适当调整课程设置,充实医德教育内容,增加医德实践教育,丰富教学手段和考核形式多样化.结论 中关两国均重视加强医学职业精神教育、医德培养和医患关系教育,但中关两国在历史、文化、宗教、道德等诸多方面均有显著不同,其医疗体制、医学生教育及医德教育也存在较大差异.访谈形成的意见和建议在一定层面上,能够对我国的医德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作者:孙莹炜;胡正娟;刘芳;李义庭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肿瘤外科医生共情能力调查与启示

    目的 调查辽宁省沈阳市三级甲等医院肿瘤外科医生共情能力的现状,分析不同人口社会学因素对医生共情能力的影响.方法 运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对沈阳市6家三级甲等医院肿瘤外科医生的共情能力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肿瘤外科医生共情能力评分为(42.12±11.19)分,各条目均分为(1.91±0.51)分.不同性别、不同学历、不同职称、不同用工形式的医生共情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婚姻状况、工作年限、具体科室及是否独生子女的医生共情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瘤外科医生的共情能力相对较低,其共情能力受性别、学历、职称、用工形式影响,医院管理者应重视医生共情能力的提升,开展有针对性地培训,提升医生的人文胜任力,为患者提供更有温度的诊疗服务,终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作者:侯东泽;颜登高;杨柠溪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实习护生职业道德教育:现代医学模式兴起的时代呼唤

    论述了现代医学模式兴起的缘由,从四个方面具体分析了现代医学模式下加强实习护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下优化实习护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路径:科学制定带教老师遴选标准,健全带教老师工作考核奖惩制度;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护生临床实习全过程,培养其良好的职业道德精神;培养实习护生“三个意识”和“一个理念”,促使其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作者:鲍中义;吴榜静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基于人本导向的医德考评体系构建

    通过介绍医德考评体系的构建原由,概括了医德考评主体全员化、内容一体化、程序标准化、指标数字化、考核常态化、结果公开化、运用刚性化、管理信息化的具体做法,总结了基于人本导向医德考评体系在医院管理和医德建设的作用和意义:抓住敏感问题,明确行为边界;抓住核心问题,规范医疗行为;抓住发展问题,提升学术水平;抓住思想问题,培养人文精神.

    作者:施小红;寿清和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医学定向生医德教育的困境与对策探讨

    论述了医学定向生的培养工作要从定向生的特点出发,不仅要加强全科医学知识的培养,更要加强医德教育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医学定向生在教育主体、教育客体以及教育过程方面存在的困境,提出了解决对策:提高认识,完善课程体系,强化师资队伍;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作者:滕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职业获益感与离职意愿对护士生活质量影响的路径分析

    目的 利用结构方程构建临床一线护士的职业获益感、离职意愿与生活质量关系模型,对三者关系进行研究,为提高护士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一般资料问卷、职业获益感量表、离职意愿量表及SF-36量表对965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职业获益感得分为(135.79±18.82)分,离职意愿得分为(13.48±4.11)分,生活质量得分为(532.91 ±141.75)分.职业获益感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离职意愿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职业获益感与离职意愿对护士生活质量有直接的显著影响,职业获益感对离职意愿有直接的负性影响,并通过离职意愿的中介效应间接影响护士生活质量.结论 护士的生活质量有待提高,职业获益感与离职意愿对生活质量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作者:杨军;李红;张爱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发展趋势研究

    目的 以20世纪80年代末、以20世纪90年代初和1995年后出生为划分标准,探讨不同年龄段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发展趋势.方法 在西安某高校2006-2015年新生心理测评数据中,随机选取3个年龄段各300份数据(共900份),运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心理适应量表上存在性别、家庭结构和生源地的差异;1995年后出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心理适应水平要优于20世纪80年代末和20世纪90年代初的学生.结论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适应水平呈现上升的趋势.但仍需针对大学生存在性心理障碍的情况开展性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继续加强新生适应性教育及活动开展,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作者:赵颖;姚斌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从陕西省某县级医院患者医患关系认知现状反思基层医学人才的培养

    目的 通过调查某县级医院患者的医患认知状况来反思基层医学人才的培养.方法 运用SPSS17.0软件,通过秩和检验、描述性分析对陕西省某县级医院180名患者的问卷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年龄、职业、学历的患者对当前医患关系的评价无统计学意义(P>0.05).82.2%的患者认为医患关系和谐或较和谐.患者虽对医生的信任度不高,但存在一定的认同感,对医生的专业技能、沟通能力和职业素养提出了期望和要求.结论 地方医学院校应结合患者的反馈意见,思考医学教育理念,在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中积极发挥医校协同模式和加强医学生的见习、实习管理,与之并重的还需培养学生服务基层的责任感和职业精神.

    作者:王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药物在临床前及临床试验研究中的伦理问题综述

    在药物研发的不同研究阶段面临的医学伦理学问题不同.在药物临床前试验阶段,实验动物是不可缺少的,医学动物伦理委员会需要审批和监管实验过程中动物使用是否坚持动物保护原则、动物福利原则和伦理原则.在药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后,药物的受试者为人,医学伦理委员会要充分考虑到试验过程中特殊药物、特殊人群及疾病等因素产生的伦理学问题,制定详细且切实可行的条款,从而保障试验的科学性及受试者的权益,促进新药研发并与国际标准接轨.

    作者:刘水冰;刘雷;王东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医学伦理呼唤文化自信

    对于作为舶来学科的“医学伦理学”,如何用其教育学生、指导实践?一直以来国内学术界和医学界并没有很好地处理“舶来性”与“本土化”之间的关系.致使部分医学伦理工作者全盘吸收西方医学伦理思想,将西方医学伦理原则尊奉为医学伦理学界的“道德圣经”;进而推崇西方国家所极力宣扬的价值观念,而放弃了国人所应有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作者:常运立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构建医学临床实习生医德情感教育模式的调查与实践

    目的 分析医学临床实习生的同情情感、责任情感、理性情感等医德情感内容,建立学生医德情感教育体系.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临床实习前对实习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307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02份,实习8个月后,再次通过问卷调查验证教育效果,对两次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提出改善临床医学实习生医学情感教育的有效方式,加强了实习生的同情情感、责任情感、理性情感等医德情感教育质量.结论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可以加强实习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实习生对医德知识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实习生将医德情感转化为医德行为和医德习惯,从而构建了医德情感教育模式,提高了医德素质教育水平.

    作者:付辉;于少泓;孙钰;薛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潍坊市居民心理卫生服务认知及满意度分析

    目的 了解潍坊市居民对心理卫生服务的认知情况及满意度,为进一步开展心理卫生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潍坊市随机抽取的6174名居民进行认知度调查,并对553名接受过心理卫生服务的居民进行满意度评价.结果 居民对心理卫生服务的认知不科学,对社区心理卫生服务的提供情况不了解.接受过心理卫生服务的居民在知情同意和患者隐私保护方面的满意度较高,对诊疗环境和检查项目的收费方面满意度较低.结论 要进一步完善专业心理卫生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居民对心理卫生服务的认知度和满意度.

    作者:张翔翔;朱志强;李江菲;赵珊;徐淑涛;郑文贵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潍坊市老年人生命质量和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了解潍坊市老年人生命质量和社会支持状况,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欧洲五维度健康量表(EQ-5D)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潍坊市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潍坊市老年人EQ-5D指数均值为(0.78±0.12)分,EQ-VAS均值为(76.42±14.67)分,各维度存在问题比例较高.潍坊市老年人社会支持状况总体良好,但是在客观支持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老年人生命质量与社会支持存在相关性(r =0.260,P<0.05).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主观支持和客观支持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增加对老年人的关心和照顾,提高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水平,以提升老年人的生命质量.

    作者:徐淑涛;张建华;郑文贵;赵姗;张翔翔;李江菲;张寒;戴萌娜;周珊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潍坊市居民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状况相关性研究

    目的 了解潍坊市居民的社会支持状况和心理健康状况,分析社会支持对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为改善居民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凯斯勒心理疾患量表对6174名潍坊市居民进行调查,采用x2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潍坊市0.3%的居民社会支持水平较低,93%的居民心理健康状况较好;相关分析中,性别、年龄、社会支持水平和社会支持的3个维度分别与心理健康具有相关性;多因素分析中,在心理健康“良好”模型和“一般”模型中,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与心理健康均呈正相关关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潍坊市居民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社会支持水平对心理健康状况具有增益作用,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对心理健康状况的作用程度不同.

    作者:李江菲;张翔翔;赵珊;朱志强;鞠磊;卢月;郑文贵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医学生“软瘾”行为的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

    目的 了解目前医学生的“软瘾”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探索教育对策,为医学院校建立医学生“软瘾”的防治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780名医学生进行有关“软瘾”的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目前医学生中“软瘾”所占比例较大,这些学生会因为沉溺于某些行为而影响到学习或工作,对个人成长与自身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结论 高校应重视防治医学生软瘾行为:转变医学生社交观念,提升人际互动能力;提高自身修养,激发自我教育;注重时间管理,提高效率,克服拖延.

    作者:陈小英;俞林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关于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探究

    对比国内外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分析了我国医学人文素质缺失的原因,通过借鉴国外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实践经验,提出了针对我国医科院校改革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即:革新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理念,创新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模式,增加人文素质课程体系设置,加强医学人文素质执业技能培训,建立考核评价导向效应体系,积极探索现代医学专业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新模式,重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系统化体系.

    作者:任天波;张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精准医学:对伦理和管理的挑战

    首先概述了精准医学的概念和意义以及美国和中国的精准医学研究计划,然后讨论了精准医学提出的伦理和管理方面的挑战.这些挑战主要表现在精准医学研究计划的成本-效果比评价,精准医学研究中有利的风险-受益比,研究参与者有效的知情同意,如何保证对精确化预防、诊断和治疗方法研究方案独立的伦理审查,对个人数据的隐私保护和数据共享以及研究成果的公平可及等方面.

    作者:邱仁宗;翟晓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中国医学伦理学发展的理论困境

    医学伦理学作为正式的学科,初从西方引入,由于在学科体系上有现成的理论效仿对象——西方医学伦理学,中国医学伦理学发展迅速,但也暴露出其理论发展的困境.早在1979年,美国当代生命伦理学家恩格尔哈特首次访问中国时,曾敏锐地观察到,中国的医学伦理学缺乏对道德判断、观念和实践进行严格的概念上和分析性的哲学追究.他在旅行报告中概括道:“他们缺乏一种批评和辩论的讨论道德和社会政策的基础,缺乏一种健全的哲学传统质询种种基本的约定,也不对伦理学和科学中各色主张作出根基性证明.”

    作者:郭玉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人文关怀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人文关怀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的应用管理效果.方法 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2014年9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51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采用人文关怀护理;对照组26例,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移植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的不良心理状态发生率为16%,对照组的不良心理状态发生率为53%,两组之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2%,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6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后可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心理状态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提高优质护理满意度,对促进护患关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作者:孙春红;崔咪咪;祁仕环;王娇;董欢欢;李蓓;王晓宁;郭彩利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医学伦理学教学设计与应用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实现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有其优势,但在实践中也会遇到挑战.首先分析了运用翻转课堂进行医学伦理学教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其次从基本模式设计、学习资源设计和教学过程设计三个方面,介绍了构建医学伦理学翻转课堂教学的模式;后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医学伦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效果进行了探讨.

    作者:魏琳;韩锐;宋彬 刊期: 2017年第04期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