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进;刘月平;李云涛;吴雅轩;耿翠芝
目的:观察和分析17个STR基因位点在广西地区亲子鉴定案件中的突变特点。方法1786例“不排除”亲子关系的亲子鉴定案例中,三联体1430例,二联体356例,父母民族为汉族的有1001例,壮族2102例,其他民族113例。通过Chel-ex-100法提取DNA ,采用Power Plex?18D System试剂盒进行17个STR基因位点检测,筛查出含STR基因位点突变的案例,统计各STR基因位点突变的特异性、父源和母源特异性及突变率,分析突变的特点。结果17个被检测的STR基因位点中有16个位点观察到突变,共观察到75次突变,其中一步突变73次(97.34%),二步突变1次(1.33%),三步突变1次(1.33%),T POX点位未观察到突变。突变率为0.0311%~0.4042%,平均突变率约0.1458%。父系来源突变与母系来源突变的比例约5.4: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汉族和壮族的突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R基因位点突变是亲子鉴定中较为常见的现象,应不断积累STR基因位点突变数据,选择其符合广西人群的遗传特点,及具有高鉴别能力的STR基因位点的遗传标记,以保证鉴定结果的准确可靠。
作者:何保仁;申卫东;刘学军;周燕;莫秋红;吴国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陈伯钧教授为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广东省中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从事临床工作25年,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随师学习,获益匪浅,现就其运用中医药治疗CHF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唐咏;陈伯钧;曾靖;赵帅;刘炜枫;张烈元;黄钜明;蔡海荣;黄永莲;陈冬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系统评价乳铁蛋白(LTF)基因rs1126478多态性与龋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of science ,Embase ,EBSCO ,Springerlink ,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 ),收集发表的有关LTF基因rs1126478多态性与龋病发病风险的文献,以 OR及其95% CI为效应指标,运用RevMan 5.2及Stata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进行偏倚评估及敏感性分析。结果共纳入5个病例对照研究,累积病例720例,对照412例,M eta分析结果显示,4种模型中LTF基因rs1126478多态性与龋病发病风险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GG+ AG vs .AA :P=0.75,OR=0.93,95% CI=0.59~1.46;G vs .A :P=0.88,OR=0.97,95% CI=0.68~1.38;GG vs .AA :P=0.84,OR=1.07,95% CI =0.57~1.99;GG vs .AG+ AA :P=0.52,OR=1.12,95% CI =0.79~1.58),按人种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Caucasian及Asian人群中LTF基因rs1126478多态性与龋病发病风险相关性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铁蛋白基因rs1126478多态性可能与龋病易感性无关。
作者:周政;刘高成;杨泽辉;李琦;徐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17染色体异倍体(多体、单体)对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的影响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1~12月,同时采用免疫组化(IHC)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 HER-2表达状态的乳腺浸润癌病例,共352例。根据17号染色体多体、单体及HER-2的表达情况分组,对各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7号染色体多体、单体与 H ER-2蛋白表达无相关性( P>0.05);17号染色体多体与 H ER-2基因扩增呈负相关( r=—0.162,P=0.001);17号染色体单体与 HER-2基因扩增呈正相关(r=0.282,P=0.000)。17号染色体多体组与HER-2阴性组比较,组织学分级,脉管瘤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7号染色体多体组与 HER-2阳性组比较,组织学分级,脉管瘤栓,Ki-67表达, ER、PR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7号染色体单体组与HER-2阴性组比较,PR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7号染色体单体组与 HER-2阳性组比较,肿瘤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7号染色体多体组与17号染色体单体组比较,脉管瘤栓,PR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7号染色体多体、单体与HER-2的蛋白表达无相关性,而与H ER-2基因扩增有相关性。17号染色体多体组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点,可能提示乳腺癌的预后。
作者:张文进;刘月平;李云涛;吴雅轩;耿翠芝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医患关系的好坏对患者疾病的转归及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医患关系现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社会关注的热点。目前,我国的社会发展正处于全面转型时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医患关系及影响因素有其时代的特点,许多学者已对国内某些省会、直辖市等经济、文化较发达的城市,进行了医患关系现况及影响因素的调查[1-3]。本研究将对承德市进行调查,试图弄清承德市医患关系的现况及影响因素,为整体医患关系的改进提供基础资料。
作者:王永峰;张荣;武莉莉;郑秀芹;雷慧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在位内膜腺上皮细胞中骨桥蛋白(OPN)对核因子κB(NF-κB)p65表达的影响及其与细胞侵袭的关系。方法原代分离培养12例EMS患者在位内膜原代腺上皮细胞。采用OPN siRNA干扰细胞24 h后收集,Western blot、RT-PCR方法分别检测干预前、后细胞中OPN、NF-κBp65蛋白及其mRNA表达情况;Transwell试验检测干预前、后细胞侵袭性的变化。采用相同剂量的无RNA酶水干预EMS患者在位内膜腺上皮细胞作为未干预组。结果与干预前比较,OPN siRNA干扰后细胞中OPN蛋白、mRNA的表达明显下降(t1=7.92,t2=9.87,P<0.05);与未干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PN siRNA干扰后细胞中NF-κBp65蛋白及mRNA的表达明显减弱(t1=—2.13,t2=— 8 .61,P<0.05),与未干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PN siRNA干扰后原代腺上皮细胞的侵袭性明显降低(t=2.38,P<0.05),与未干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O PN、N F-κBp65在 EM S患者在位内膜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呈明显的正相关( r=0.87)。结论 OPN siRNA沉默EMS患者腺上皮细胞中的OPN后OPN、NF-κBp65的表达及细胞的侵袭性均明显降低,且二者呈明显正相关,揭示二者极有可能在异位细胞的侵袭中发挥同步协调作用。
作者:白治苗;卢玉凤;杨眉;李望舒;哈春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系统分析和评价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程度。方法电子检索已发表的国内外关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相关文献,采用RevM an5.1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于无法合并的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对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肺动脉血栓栓塞发生率3个指标进行Meta分析,各指标 RR值及95% CI分别为:2.00(1.71,2.33)、2.31(1.84,2.90)、2.25(2.23,2.28)。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程度高于非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作者:杜文婷;娄小平;郑晓;赵贝贝;申红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小儿咯血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为儿科医生的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9年4月至2014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以咯血为主诉住院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纤维支气管镜下表现、治疗方法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2例咯血患儿中,男55例,女47例,年龄(7.05±1.02)岁,少量咯血87例(85.3%),中量咯血10例(9.8%),大量咯血5例(4.9%)。102例患儿中88例找到了比较确切的病因,其中以下呼吸道感染为常见,前3位病因分别是:肺炎、肺结核和支气管炎,非感染性病因中以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IP H )常见,少见的还有结缔组织疾病、肺血管畸形、气道异物等,85例患儿胸部C T提示有不同程度的病变。35例完成纤维支气管镜检查,3例因肉芽增生导致气道狭窄的患儿予以冷冻治疗后缓解,5例镜下见活动性出血,予以局部止血治疗后出血停止,10例疑诊肺结核而痰菌阴性患儿中有8例经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找到抗酸杆菌。小儿咯血治疗以内科对因及对症为主,多数患儿咯血呈自限性或经治疗后咯血很快停止。结论胸部CT可为咯血病因诊断提供重要依据,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咯血诊断及治疗均有重要价值。小儿咯血治疗以对因及对症为主,多数预后良好。
作者:严曼榕;符州;田代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评价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联合自体游离皮片植皮对于糖尿病足感染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糖尿病足感染需要植皮患者87例,其中对照组患者42例,试验组患者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非VSD治疗,即药物治疗、换药及外科清创;试验组患者在清创的基础上采取VSD治疗。两组患者均待感染创面有肉芽覆盖时,采用邮票状植皮或打包法植皮。比较两组的创面治愈率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平均住院费用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对照组与试验组比较,创面愈合时间(48.4±5.2) dvs.(22.5±5.1)d,平均住院时间(40.2±5.2)dvs.(22.8±4.2)d、平均住院费用(33652.8±211.4)元 vs.(24633.1±142.3)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SD联合游离皮片植皮是治疗糖尿病足感染创面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耿艳侠;卢思英;刘岩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变异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及其对动态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来该院就诊的代谢综合征患者167例,健康体检者216例,均进行血压、动态血压、生化指标、胰岛素检查。以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行DNA多态性分析,电泳并测序判断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基因型。结果检测到AA、GG、AG 3种基因型。代谢综合征组携带A等位基因的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携带A等位基因发生代谢综合征和发生血压节律呈非杓型的风险分别是携带G等位基因的3.302倍( P=0.000;95% C I:2.432~4.483)和2.506倍( P=0.000;95% C I:1.566~4.008)。A A基因型患者具有较高的体质量指数、血糖、血压、空腹胰岛素水平,血脂紊乱更严重,腰围更大,胰岛素抵抗指数更高。携带 A等位基因的代谢综合征患者各项动态血压指标较高。结论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多态性A等位基因携带者发生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大,动态血压指标较高,并且更倾向于非杓型的血压节律。
作者:陈海翎;王倩;李菊芬;邓丽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通过对计算机辅助下的全膝关节置换术与传统膝关节置换术在术后1年的近期疗效对比,探讨计算机辅助下的膝关节置换术的优势。方法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将60例患者分成两组,分别进行计算机辅助下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导航组)和传统的全膝关节置换术(传统组)。并对每例患者进行术前、术后1年的KSS评分、WOMAC评分、Oxford评分、下肢全长X线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随访时间12~14个月,平均12个月,导航组的下肢机械轴为—0.033o±1.470o,传统组的下肢机械轴为0.600o±2.989o;获得3o以内的内外翻力线的比例分别为86.70%和73.30%,术后 KSS 评分两组分别为(88.80±3.71)分和(82.63±4.15)分;WOMAC评分为(23.57±3.64)分和(30.00±4.89)分、Oxford评分为(18.53±3.66)分和(21.83±3.99)分,上述4项数据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通过计算机辅助下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可获得更精确的下肢力线,且临床康复效果更具有优势。
作者:严钰皓;杨晋;彭笳宸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检查在颈部良、恶性淋巴结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12例(129枚)颈部淋巴结进行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和灰阶超声造影检查,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组,比较两组淋巴结的纵横比、髓质是否偏心或消失、回声类型、血供分布、造影增强模式及造影剂分布均匀度等超声指标。结果良性组纵横比多大于或等于2,皮质和髓质均匀对称性增大,无微小钙化,血供分布多为门型和无血流型,造影多为淋巴门和髓质先增强,呈离心性充盈;恶性组纵横比多小于2,髓质偏心或消失,部分淋巴结实质呈高回声,伴有囊性变和微小钙化,血供以混合型和边缘型血流为主,造影多呈非淋巴门和髓质先增强模式。两组间上述超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非淋巴门和髓质先增强模式诊断恶性淋巴结的灵敏度和准确率高,各项指标的阳性预测值也较高,但阴性预测值较低。结论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检查对颈部淋巴结的定性诊断具有较高实用价值;多个指标综合判断可以提高对颈部良、恶性淋巴结的鉴别能力。
作者:彭晓琼;涂波;刘丽萍;李茂萍;蒲大容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治疗对冠心病伴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将92例冠心病伴失眠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冠心病及失眠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体外反搏治疗。分别于患者入院当天及治疗后30d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两组睡眠质量进行评估。比较各时间段两组PSQI总分、各维度得分,并进行详细分析。结果在干预后30 d ,观察组 PSQI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干预前,且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体外反搏治疗能有效减轻冠心病患者失眠症状,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作者:王兆国;法宪恩;杨展;张苇;史艳萍;郑蔚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薄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后舌体缺损的效果,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48例舌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舌癌根除术后同期行薄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观察薄型股前外侧皮瓣存活情况、皮瓣供区愈合情况及受区功能恢复情况,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薄型股前外侧皮瓣成活率为93.75%,坏死率为6.35%,均为全瓣坏死,手术去除;皮瓣供区均为一度愈合;皮瓣供区术后瘢痕对患者心理创伤小、无明显并发症及愈合畸形;术后随访6个月,受区功能恢复良好,瘢痕隐蔽,皮瓣外形正常,黏膜化良好,舌体形态正常,舌体功能恢复良好。影响患者预后的术前危险因素:年龄、高血糖、血栓前状态、吸烟史;术中危险因素:血管蒂过长、吻合血管组数;术后危险因素:术后引流及甾体类激素抗炎治疗。结论薄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的疗效确切,舌体功能恢复良好,皮瓣供区感觉功能障碍发生少,手术安全性高;但需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术前评估、严密随访及及时处理。
作者:鲍光辉;裴赛敏;刘静;张俊卿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普伐他汀对小鼠巨噬细胞极性的影响。方法对小鼠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以0μmol/L 普伐他汀钠组作为对照组,分别给予10、25、50μmol/L 的普伐他汀钠进行药物干预24 h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IL)-10、IL-12的分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膜CD16/32、CD206的表达,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干扰素调控因子5(IRF5) mRNA的表达。结果普伐他汀钠干预后的巨噬细胞,随着普伐他汀钠的浓度升高,IL-12、CD16/32的表达下降,而IL-10、CD206的表达升高,并伴有TLR4、MyD88、IRF5 mR-NA的表达下调,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普伐他汀钠促进巨噬细胞向抗炎性M2型极化,该效应可能与普伐他汀钠的抗炎作用有关。
作者:谷祥任;张雁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了解贵州省荔波县布依族、水族人群ABO血型分布及基因频率。方法分别对贵州省荔波县布依族(726人)、水族(163人)3代以内无血缘关系的个体采用玻片快速凝集法进行ABO血型检测。结果荔波县布依族、水族群体ABO血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布依族ABO血型的表型分布特征为O>B>A>AB ,基因频率均为r>q>p (r=0.6769、q=0.1767、P=0.1464),民族指数小于1(0.842);水族ABO血型的表型分布特征为O> A>B> AB ,基因频率为r> p> q(r=0.5226、q=0.1040、P=0.1647),民族指数大于1(1.529)。结论贵州省荔波县布依族、水族的ABO血型分布与贵州省其他地区同一民族群体的分布规律一致。遗传距离分析提示ABO 血型分布存地区性和民族性差异。
作者:赵孝梅;何燕;张婷;邓婕;吴昌学;禹文峰;官志忠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运用Meta分析方法,分析中国先天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以期为中国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研究和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知网、维普、万方等中文文献数据库检索2005~2015年相关文献,对文献进行筛选、信息提取、质量评价,应用Stata12.0软件进行合并分析。结果共纳入37篇文献;包括全国20省(市、区)、病例组8588例、对照组12479例;纳入21个危险因素(5个孕前因素、16个孕期因素)。结论21个危险因素包括4个孕前因素,15个孕期因素,尚不能确认危险因素2个。前3位的危险因素及其 OR值和95% C I为:孕期糖尿病5.80(2.72~12.37)、孕期接触职业危险因素5.14(3.30~8.00)、孕前孕妇高龄4.96(1.45~16.97),尚且不能认为是危险因素及其 OR值和95% CI为:孕前体质指数高1.32(0.99~1.75),孕期住所离马路近1.36(0.50~3.71)。
作者:周天津;罗亚玲;周雪晴;万素馨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采用瘦体质(LBM)对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态进行评估。方法对19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直接人体测量、生化参数的测定,计算LBM 、标准化蛋白分解代谢率(nPCR)、体质量指数。结果根据LBM 测定,在营养良好、营养不良两组间进行营养指标的比较:肌酐法LBM 两组血清清蛋白、前清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握力法LBM 两组血清蛋白、前清蛋白组、总铁结合力(tibc)、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臂肌围LBM 两组血清蛋白、前清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肌酐法LBM、握力法LBM、中臂肌围法LBM有显著相关性。LBM与血清清蛋白、前清蛋白、tibc、nPCR无相关。血清清蛋白与tibc、前清蛋白、血红蛋白有显著相关(P<0.01),与nPCR无相关。结论肌酐指数法、握力指数法与中臂肌围法计算的LBM是反映肌肉蛋白质贮存的有效方法,其中握指数法与中臂臂肌围法比肌酐指数法更优。LBM 是评价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简便方法,但还需其他反映营养状况指标的补充,如nPCR、前清蛋白、tibc、血红蛋白。
作者:周东池;潘丽华;朱栋良;金惠敏 刊期: 2016年第09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治疗自发性气胸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该院胸外科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82例自发性气胸患者资料,锁骨中线外侧第2肋间置管引流的患者列为对照组(n=112),腋前线第4、5肋间置管引流的患者列为观察组(n=70)。对比两组患者初次肺复张时间、置管疼痛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等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初次肺复张时间、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89±0.74)d、(4.09±1.24)d、(8.48±2.04)d ,均与对照组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 h VAS评分、术后12 h VAS评分、术后24 h VAS评分、曲马多平均用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57%,与对照组(34.8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68,P>0.05)。结论不同部位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可得到基本相同的引流效果,腋前线第4、5肋间置管引流易操作且损伤小,尤其适用于年轻女性及胸大肌发达患者。
作者:吴道立;褚文炎;俞达辉;袁冲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