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代印;何云锋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氢饱和生理盐水(HRS)对牛磺胆酸钠诱导的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肺损伤(APALI)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54只健康SD雄性大鼠分成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SAP+ NS组)和 HRS处理组(S A P+ H RS组),各组再按时间点每个亚组分成6、12、24 h 3个亚组,每个时间点处死6只大鼠。收集血清、肺组织及胰腺组织。检测血清TNF‐α、IL‐1β水平;肺组织湿干质量比;测定肺组织中 TNF‐α、IL‐1βmRNA的表达;并对胰腺组织、肺组织损伤进行病理学评价。结果(1)SAP+ NS组和SAP+ HRS组血清中 TNF‐α、IL‐1β水平、胰腺和肺组织病理评分、肺组织 TNF‐α、IL‐1βmRNA的表达,肺组织湿干质量比在6、12、24 h各个时间点均高于Sham组(P<0.05)。(2)SAP+ HRS组与SAP+ NS组比较,SAP+ HRS组血清TNF‐α水平、肺组织TNF‐αmRNA的表达、肺组织湿干质量比在各个时间点均低于SAP+ NS组(均P<0.05)。血清IL‐1β水平、胰腺和肺组织病理评分、肺组织中IL‐1βmRNA表达在6 h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12、24 h时SAP+ HRS组低于SAP+NS组(均 P<0.05)。结论 HRS可能是通过其选择性抗氧化作用抑制了氧化应激损伤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来实现对APALI的保护。
作者:杨培;冷波;李波;曾新桃;罗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以树突状细胞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 )为效应细胞的生物免疫疗法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接受DC‐CIK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其中10例为完全缓解(CR)和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组(CR/VEPR组),8例为部分缓解(PR)和疾病进展(PD)组(PR/PD组)。比较DC‐CIK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应。结果 DC‐CIK治疗后CR/VGPR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免疫不全麻痹程度较PR/PD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 DC‐CIK免疫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有一定临床意义。
作者:易雪;关军;赵霞;周英;刘小红;余丹;邹亮;张婷 刊期: 2016年第12期
作者:《重庆医学》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评价国产纳米活性炭混悬液在肺癌病灶切除术中淋巴示踪作用。方法将65例肺癌患者分成两组,术中注射纳米活性炭混悬液的32例作为试验组,另33例为对照组。试验组开胸后在肿瘤周围注射国产纳米活性炭混悬液,比较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转移度、淋巴结的黑染及转移情况。同时观察试验组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每例患者清扫淋巴结数(32.91±4.15)枚明显高于对照组(29.42±4.78)枚( P<0.05)。试验组淋巴结黑染度81.2%。黑染淋巴结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28.4%)明显高于未黑染淋巴结(11.3%),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中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21.4%),同时并未延长手术时间及增加术后不良反应。结论肺癌病灶周围注射纳米活性炭对肺癌病灶切除术中转移淋巴结的清除,尤其是微转移淋巴结的清除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愚;段林灿;张勇;钱可宝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疼痛已被护理人员作为除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以外的“第五个生命体征”来评估与处理[1]。然而目前的医学教育中,护士在校学习阶段对疼痛知识的学习几乎为零,在职期间疼痛管理知识相关培训又少之又少[2‐4]。手术相关科室护士是否采取术后疼痛管理循证实践(evidence‐based pain management practice ,EBPM P)关乎患者的术后恢复和疼痛管理整体质量[5‐6]。本次研究将探讨手术相关科室护士对 EBPM P的现状,并研究其影响因素,为手术相关科室护士进行更为有效的术后疼痛管理、提高手术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手术患者满意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王依贵;方利;龚敏;陶春花;李帆;胡娅琴;杨贵军;高明华;夏莘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步行运动训练对左心室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患者心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142例HFPEF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分为两组;对照组70例,只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但无运动处方;运动组72例,按设定的运动处方进行康复训练。经过24周的随访,比较两组6 min步行试验距离、血浆N末端前脑钠肽(NT‐proBNP)和左心室舒张功能等指标变化。结果运动组与运动训练前及对照组比较6 min步行试验距离、静息心率显著增加、NT‐proBNP显著降低(P<0.01)。结论按运动处方进行步行训练能显著改善HFPEF患者的运动耐力。
作者:戴玫;付珞;赵新;王超;蒋晖;王引利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同步放化疗后营养风险增加的相关因素。方法前瞻性纳入同步放化疗食管癌患者68例,采用患者自评‐主观全面评定量表(PG‐SGA)进行营养风险评分。所有患者接受早期营养教育并对重度营养不良者进行短期营养支持,于放疗结束再次营养评估。根据入院时PG‐SGA评分将患者分为轻中度营养不良组[PG‐SGA(B)组]和重度营养不良组[PG‐SGA(C)组]。收集放化疗前后的体质量、清蛋白(Alb)、血红蛋白(Hb)、白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客观营养指标。结果 PG‐SGA(B)组24例,PG‐SGA(C)组44例;两组性别、年龄和民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疗前两组Hb和Al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疗后 PG‐SGA(B)组 Hb(χ2=2.710;P=0.009)和 Alb(χ2=3.743;P=0.000)均高于PG‐SGA(C)组。两组体质量指数(BMI)在放化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量下降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7)。放化疗后PG‐SGA评分与放化疗前后 Hb、Alb、BMI参数的变化及体质量下降百分比呈正相关(rs=0.240、0.249、0.282、0.447,P<0.05)。结论较差的营养不良认知,放化疗前后Hb、Alb、BMI参数的变化及体质量下降百分比是食管癌放化疗后营养风险增加的因素。
作者:刘晓梅;张瑾熔;阿衣古丽·哈热;帕丽达·阿皮孜阿吉;卢喜;伊斯刊达尔·阿布力米提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亚砷酸钠抑制肝癌(HCC)细胞增殖是否与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蛋白表达有关。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免疫荧光、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荧光定量PCR检测HCC组织PML蛋白及基因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显示随机选择15例高分化、中度分化和低分化HCC组织和细胞均不同程度表达PML蛋白。Western blot 分析发现24例HCC组织、HuH7、HepG2、Hep3B、SMMC‐7721和 L02细胞均表达 PML 蛋白。免疫荧光提示 HuH7、HepG2、Hep3B、SMMC‐7721细胞核均有PML蛋白颗粒,其中 HuH7和 Hep3B细胞表达PML蛋白较 HepG2、SMMC‐7721细胞多。24例 HCC组织, Hep3B、HepG2、SMCC‐7721和HuH7细胞都表达PML基因。亚砷酸钠不仅可下调HuH7和原代 HCC细胞表达PML蛋白,而且亚砷酸钠抑制HuH7,HepG2,Hep3B和SMMC‐7721细胞生长,随着暴露时间延长亚砷酸钠对HCC细胞抑制作用增强。结论HCC 组织和细胞系普遍表达PML 基因和蛋白,PML 蛋白可能是砷剂直接靶向作用的分子基础。
作者:王伟;杨俊涛;刘宏鸣;袁涛;刘孟刚;金世龙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公共卫生硕士(master of public health ,MPH)有卫生行业的MBA之称,是国际公认的公共卫生领域的主流学位。M PH 教育早起源于美国,旨在为公共卫生部门和政府有关部门,包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社区卫生机构、检疫机构、医疗服务部门、咨询部门和国际卫生组织等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的高层次公共卫生专门人才。
作者:李迎丽;王鹏;邱景富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随着医学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问题式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 ,PBL )的教学方法在医学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PBL教学方法在各医学院校得到了积极的推广和应用,对教师的相关培训和继续教育也在快速地进行中。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中心部分教师在经过PBL教学方法的系统培训和继续教育后,结合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特点,将PBL教学方法使用于儿童呼吸内科的教学中,将传统讲授式(lecture‐based learning ,LBL )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式教学,逐步转变为以学生和问题为中心的 PBL 教学[1‐3],通过对病史总结和归纳、特定病例分析成绩、临床实践能力考核、理论考核成绩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发现PBL教学方法较传统LBL教学方法有一定的优势,尤其是学生学习主动性有明显提高。
作者:田代印;何云锋 刊期: 2016年第12期
腹腔镜手术在发达国家已成为常见的手术方式之一,其技术可行性与重复性已经得到证实,但是它的安全性尚存在一定的争议。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切口小、出血少、伤口感染及粘连减少、住院时间缩短等优点。但腹腔镜手术在一定程度上易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液高凝状态及全身细胞因子反应等改变,随着腹腔镜手术的广泛开展,腹腔镜术后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us embolism ,VTE)的报道也较前增多,而VTE可能引起肺栓塞导致高致残率及高致死率,本文主要探讨腹腔镜手术与VTE发病率及相关预防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璜(综述);吕富荣;陈虹(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 )作为一种慢性、多系统性、侵袭性、进行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程长,难治愈,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减少患者预期寿命。目前临床上常用治疗RA的药物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和传统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iseose‐modifying anti‐rhumatic drugs ,DMARDs)、生物制剂等,但这些药物的应用均存在各种问题,如不能迅速控制患者病情进展、药物近远期毒副作用大或疗效不确切、价格昂贵等[1‐2]。近的一些研究发现,R A相关信号通路在RA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Wnt信号通路可能发挥关键作用。因此,该通道的研究已成为近的一个热点[3‐5]。本文主要总结近年来Wnt信号通路抑制因子在RA发病机制中所起作用的相关研究,并简要分析该信号通路抑制因子相关药物的应用前景。
作者:陶蓓(综述);何成松(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小干扰RNAs(siRNA)干扰泛素特异性蛋白酶7(USP7)在喉癌细胞中的表达,来探讨 USP7对喉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自行设计并使用高效siRNA在喉癌HEP2细胞株特异性干扰USP7表达,然后利用CCK‐8法、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和流式细胞术观察USP7干扰后对喉癌细胞增殖、迁移能力和凋亡的影响。结果自行设计的siRNA可高效抑制喉癌 HEP2细胞USP7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抑制喉癌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促进喉癌细胞的凋亡。结论 siRNA‐USP7可以显著抑制喉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并促进凋亡,提示USP7可能是晚期喉癌治疗的一个重要靶标。
作者:周芨;邓世山;严达忠;刘海 刊期: 2016年第12期
肺癌是目前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我国工业化速度的加快和吸烟率的增加,肺癌的发病率迅猛增长,已成为我国城市人口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的第1位。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占75%~80%,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为进展期[1],确诊时分期为Ⅳ期者约为30%~40%,且非Ⅳ期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会出现远处转移演变成Ⅳ期,自然生存期仅3个月左右[2]。
作者:姜力豪(综述);欧阳举(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在癌症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大约有70%的患者需要放射治疗,然而肿瘤细胞的辐射抗拒特性是肿瘤放射治疗失败的根源。影响肿瘤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因素有很多,归结起来有3个方面:(1)肿瘤细胞的外环境和肿瘤组织基质因素;(2)在细胞层次上的因素;(3)肿瘤细胞内分子或基因改变因素。目前,放射肿瘤学已经面临了一个新概念的出现,即免疫系统能够调节放射治疗中的抗肿瘤效应。以下就机体免疫系统在放射治疗中的作用及肿瘤细胞产生辐射抗拒特性的机制,和目前白细胞介素‐12(IL‐12)在放射治疗中的意义作一综述。
作者:尹姣姣(综述);潘耀柱;白海(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2期
近年,全球的合成毒品滥用人群增长数量惊人,中国情况亦然,尤以近五年更为明显。吸毒人群由单一的社会闲散人员、性工作者、男男同性恋者向白领阶层、演艺明星、高文化程度人群发展,并日趋低龄化。据公安部禁毒局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4月底,全国登记在册的滥用合成毒品的吸毒者已达117万人[1]。由于合成毒品有产生性冲动的特性,滥用者有出现高危性行为可能[2]。这更增加了艾滋病(AIDS)传播作为主要性传播途径的危险性。据中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数据显示,2013年1~9月我国新增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 IV )感染者近9成通过性传播。国外流行病学研究表明,64%的 HIV感染者使用过非法药物[3]。为此,本文对合成毒品滥用及高危性行为现象与 A ID S传播的相关影响作一综述性讨论。
作者:向静(综述);石芸(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IC U革兰阴性(G-)菌引起的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以进行风险评估并指导用药。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ICU诊断为G-菌血流感染的住院患者,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G -菌引起的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IC U发生血流感染172例次,其中G-菌引起者93例次。G-菌血流感染致病菌有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鲍氏醋酸钙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除大肠埃希菌主要来自于社区感染外,其他细菌均主要来自于医院感染。为区别于其他病原菌血流感染,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CU G-菌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有:血清降钙素原(PCT)≥10.0 ng/mL(OR=60.52,P=0.001)、之前接受碳青霉烯类及三代头孢治疗(OR=16.09,P=0.03)、患病前住院天数小于2周(OR=13.79,P=0.03)、有消化系统基础疾病(OR=12.94,P=0.01)。结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IC U科G -菌血流感染以多重耐药菌为主,血清PC T≥10.0 ng/m L、之前接受碳青霉烯类及三代头孢治疗、患病前住院天数小于2周、有消化系统基础疾病是影响其发生、诊断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韩静静;邓艳萍;高鑫;吕丽琼;徐亚青;成于珈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在瘢痕子宫合并前壁胎盘完全性胎盘前置妊娠中期行引产中的作用。方法将该院收治的56例瘢痕子宫合并前壁胎盘完全性胎盘前置妊娠中期引产的孕妇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孕妇行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常规药物引产,观察组孕妇行常规药物联合UAE引产。评价2组孕妇的引产效果,并观察 UAE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孕妇的引产成功率及阴道大出血、胎盘粘连、剖宫取胎术、子宫切除术、急诊UAE的发生率依次为82.14%、17.86%、10.71%、17.86%、0、0,对照组依次为50.00%、50.00%、28.57%、28.57%、10.71%、10.7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孕妇的平均产前出血量、产时产后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UAE术后,孕妇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针对瘢痕子宫合并前壁胎盘完全性胎盘前置妊娠中期的引产,在常规药物引产的基础上预防性应用UAE可有效预防阴道大出血,提高引产成功率,降低剖宫取胎及子宫切除率。
作者:杨红英;蔡群;唐超;肖昆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型与术后膝关节功能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20例,根据X线片、CT及三维重建进行Schatzker分型,分为6组,对各组术后膝关节功能进行随访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Kruskal‐Wallis检验,6组膝关节功能评价优良等级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两两比较,1、2组分别与4、5、6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型与术后膝关节功能密切相关,Ⅳ、Ⅴ、Ⅵ型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较差。
作者:李煜;刘玉民;张宁;尚红涛;武密山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血浆Klotho蛋白、成纤维生长因子23(FGF23)与老年高血压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年龄大于60岁高血压病患者180例作为研究组,按血压水平不同分为高血压1级组(60例),高血压2级组(60例),高血压3级组(60例),另选年龄、男女比例大致一致、无高血压病老年人6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ELISA检测血浆Klotho、FGF23蛋白水平,应用生化自动分析仪检测血脂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其相关性。结果高血压1、2、3级组血浆Klotho低于对照组,FGF23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BMI高于对照组(P<0.05)。随血压水平升高,血浆Klotho蛋白水平逐渐降低,而FGF23蛋白水平逐渐升高。Klotho与FGF23之间有负相关性(r=-0.282,P=0.001),Klotho、FGF23与BMI无明显相关性(r=-0.063,-0.098,P>0.05)。结论血浆Klotho蛋白、FGF23蛋白水平与血压水平有明显相关性,可能共同参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
作者:裴文楠;李宝善;蒋宜;唐渝平;李婷;周敏;柴李殷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