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分类培养模式下完善研究生导师制的探讨

吴婧;李情;尹定洪

关键词:
摘要:通过对我国导师负责制的发展和现状分析,以本校现有的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指导模式为基础,探索不同类型导师制的责权构成,完善制度保障体系,包括导师选聘办法、分类考核评价制度、导师激励与问责制、导师权利制度保障等.以期为提升导师指导水平,深化研究生教育制度改革,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1我国导师负责制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我国的研究生教育经历了单一导师制、一主多辅导师制、双导师制的发展历程:1912年和1913年,北大沿袭着单一导师制,清华沿用一主多辅的模式.20世纪40年代后期,导师制由单一导师制逐步向一主多辅过渡.1953年,高等教育部正式确立了研究生导师制,颁布了《高等学校培养研究生暂行办法(草案)》.80年代,中国研究生教育培养实行将单一导师制和一主多辅紧密结合的导师制.2010年来,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研究生教育结构实行战略性调整,国家大力发展专业学位教育,建立校内外双导师制,共同承担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复合七氟醚经鼻滴入舒芬太尼在婴儿肛周脓肿挂线术的适宜剂量

    目的 探讨复合七氟醚经鼻滴入舒芬太尼在婴儿肛周脓肿挂线术的适宜剂量.方法 选择择期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肛周脓肿挂线术的婴儿90例,ASA分级Ⅰ级,性别不限,年龄30~90 d,体质量3.5~6.5 kg,将婴儿随机分为3组(n=30):舒芬太尼0.4 μg/kg(S1组)、0.6 μg/kg(S2组)、0.8 μg/kg(S3组).6%七氟醚麻醉诱导,意识消失后,调至4.5%,将舒芬太尼稀释至0.4 mL,分别滴入鼻腔内,6 min后开始手术.记录术中婴儿体动反应、心血管反应、呼吸暂停、苏醒时间、醒后哭闹例数.结果 3组婴儿体动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1组比较,S2组和S3组术中心血管反应、醒后哭闹减少(P<0.05),苏醒时间延长(P<0.05);S2组和S3组术中心血管反应、醒后哭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2组比较,S3组苏醒时间延长(P<0.05);与S3组比较,S1组和S2组呼吸暂停减少(P<0.05),S1组和S2组呼吸暂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吸入4.5%七氟醚时经鼻滴入0.6μg/kg舒芬太尼用于30~90 d婴儿行肛周脓肿挂线术效果好.

    作者:侯明时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18F-FDG PET/CT对腹部增强CT术前评估肝癌远处转移的价值

    目的 探讨18 F-FDG PET/CT对腹部增强CT术前评估肝癌远处转移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3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终病理或随访结果为准,探讨18 F-FDG PET/CT对腹部增强CT术前评估肝癌远处转移方面的增益价值.结果 增强CT结合18F-FDG PET/CT诊断肝癌远处转移的灵敏度、特异疫和准确度分别为83.3%(20/24)、100%(39/39)、93.7%(59/63),显著优于增强CT的41.7%(10/24)、100%(39/39)、77,8%(4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8,P=0.003;χ2=6.48,P=0.011).53倒腹部增强CT未检出远处转移,经18 F-FDGPET/CT检查发现10例存在远处转移(4例骨转移,3例肺转移,1例肾上腺转移,1例网膜转移,1例肺转移同时伴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增强CT检出远处转移的10例患者,结合18 F-FDG PET/CT后,发现1倒转移灶超出增强CT检出范围(多处骨转移及左侧肾上腺转移灶).结论 18F-FDG PET/CT术前评估肝癌远处转移及转移范围具有独特价值,肝癌患者术前应考虑”F-FDG PET/CT检查以准确评价肿瘤分期,指导治疗.

    作者:邓家琦;付文广;雷正明;陈跃;蔡亮;李秋;蒋禹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非阿片药物复合推管内麻醉在大肠癌手术中使用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 分析非阿片药物复合推管内麻醉在大肠癌手术中使用的可能性.方法 将75例各类(腔镜和开腹)大肠癌手术的患者分为阿片药物麻醉(A组)、阿片药物复合椎管内麻醉(H组)、非阿片药物复合椎管内麻醉(F组)3组.记录不同阶段的熵指数、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患者术前和术后各时间点疼痛的VAS评分、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采用ELISA测试血清干扰素-γ(INF-γ)及白细胞介素(IL)-6、IL-10的水平.结果 3组患者麻醉时的熵指数、HR及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与A、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组患者的VAS评分显著低于A组(P<0.05),但H、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3d后,H、F组患者的IFN-γ水平高于A组(P<0.05),但H、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1d后,A组患者的IL-6水平高于H、F组(P<0.05),但H、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完毕时,A组患者的IL-10水平明显高于H、F组(P<0.05),但H、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样本分析结果,非阿片药物复合椎管内麻醉对大肠癌手术患者可能有更好的保护作用,对患者的术后恢复有更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王先锋;刘绍正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维生素D3水平及总抗氧化能力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维生素D3(VitD3)水平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8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选择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比较两组VitD3、TAOC水平.然后分别按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狭窄程度进行分组,比较不同颈动脉IMT、不同颈动脉狭窄程度之间VitD3、TAOC水平,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VitD3与TAOC水平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颈动脉粥样硬化组患者VitD3、TAOC水平显著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分组后,随着颈动脉IMT增厚及狭窄程度的加重,VitD3、TAOC水平显著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VitD3与TAOC水平呈正相关(r=0.586,P<0.05).结论 VitD3、TAOC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呈正相关,与健康人群相比,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VitD3、TAOC水平显著降低,且随着颈动脉IMT增厚及狭窄程度加重而明显下降.

    作者:肖玉鹏;杨季萍;胡桑;陈金灶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可吸收性止血绫在鼻内镜术后填塞中的疗效研究

    目的 对不伴鼻中隔偏曲的慢性鼻-鼻窦炎(CRS)患者行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术后填塞材料进行研究.方法 将在重庆市合川区人民医院行鼻内镜下治疗不伴鼻中隔偏曲CRS患者172例分为两组,观察组术后用可吸收性止血绫填塞,对照组术后用PVF膨胀海绵填塞.结果 观察组中重度疼痛发生率为37.8%,低于对照组的7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中度以上出血发生率为30.0%,低于对照组的8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病情未控制发生率为11.0%,对照组为12.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吸收性止血绫价格适中,止血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性价比高,是不伴鼻中隔偏曲慢性鼻窦炎患者术后的理想填塞材料.

    作者:王智勇;邓安春;苏述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胃肠道间质瘤中环氧合酶2及NF-κB的表达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s)中环氧合酶2(COX2)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基因的蛋白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两步法检测GISTs病例肿瘤组织中COX2及NF-κB的蛋白表达情况,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115例GISTs中:男61例,女54例,年龄19~80岁,中位年龄55岁,发病高峰年龄56~59岁.肿瘤位于胃75例、肠31例和胃肠外9例;发生于胃者多见,占65.2%,其次为肠(占27.0%).梭形细胞为主型95例(82.6%)、上皮样细胞为主型10例(8.7%)和混合细胞型10例(8.7%).板低危险度组22例、低危险度组33例、中危险度组18例及高危险度组42例.COX2蛋白阳性表达93例,阳性表达率为80.9%;NF-κB蛋白阳性表达94例,阳性表达率为81.7%.COX2蛋白及NF-κB蛋白表达情况在不同危险度分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危险度组中阳性表达率高,而在不同性别、年龄、发生部位、组织学类型及是否转移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9例患者获访,随访率51.3%;其中COX2蛋白强阳性表达(+++)29例,9例转移,1例死亡;NF-κB蛋白强阳性表达(+++)32例,其中10例转移,1例死亡.结论 GISTs中COX2及NF-κB在的表达与危险度分级相关,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李小红;成元华;郭立新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新医改前后四川省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分析

    目的 探讨四川省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现状,为进一步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 运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分析评价2008年和2013年四川省卫生资源的公平性.结果 卫生资源按人口配置的公平性很好,按地理配置高度不公平,人口分布的公平性优于地理分布的公平性;区域间差异是影响卫生资源配置不公平的主要因素;护士配置公平性低于医生的公平性.结论 优化卫生投入结构,调整卫生资源存量;完善区域卫生规划,注重卫生资源配置的地理公平性;加快卫生人才队伍的建设步伐,优化医护结构.

    作者:张瑞华;何思长;赵大仁;孙渤星;刘志会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免疫球蛋白对HFMD合并AFP患儿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目的 研究静脉注射人血免疫球蛋白(IVIG)对手足口病(HFMD)合并急性弛缓性瘫痪(AFP)患儿的保护作用及免疫学机制.方法 受试者分为HFMD合并AFP免疫球蛋白治疗前组(治疗前组),免疫球蛋白治疗组(IVIG组),无免疫球蛋白治疗组(无IVIG组)和健康对照组(对照组),各30例.采用手法肌力评定法(MMT)检测患儿肌力,采用生物素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血清抗神经节苷脂M1(GM1)抗体、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 IVIG组较治疗前组和无IVIG组的肌力恢复明显.同时,抗GM1抗体、IL-6、IL-8、TNF-α在3组HFMD合并AFP患儿中均较对照组高,而IVIG组抗GM1抗体、IL 6、IL-8、TNF-α较治疗前组和无IVIG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IG对HFMD合并AFP患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拮抗高水平抗GM1抗体、IL-6、IL-8、TNF-α等细胞因子,实现免疫调节作用.

    作者:李红梅;肖农;陈玉霞;刘袆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大鼠Tmub1基因过表达慢病毒载体的构建

    目的 构建Tmub1基因的过表达慢病毒载体(LV-Tmub1),为研究Tmub1蛋白在肝细胞增殖过程中的作用提供实验材料.方法 化学合成Tmub1基因序列,用BamHI/AgeI酶切化学合成含有目的基因的质粒及GV287载体,PCR产物连接入线性化表达的载体.PCR鉴定引物,再对PCR鉴定阳性的克隆进行DNA测序和比对分析.使用构建的LV-Tmnb1,转染293T细胞,荧光法检测构建的慢病毒滴度.结果 成功构建了LV-Tmub1,并获得相应的病毒,病毒滴度为2×108 TU/mL.结论 LV-Tmub1为进一步研究Tmub1蛋白在肝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提供了实验基础.

    作者:赵晓彪;李光耀;刘孟刚;范霞;陈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miR-137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南方人群精神分裂症的关联性研究

    目的 采用中国南方汉族人群样本对miR-137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 收集94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分裂症组)及938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外周血液,采用SnaPshot技术对rs1625579位点进行基因分型,比较该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精神分裂症组和对照组,以及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变量分组中的差异.结果 在精神分裂症组和对照组中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6,P=0.035),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3,P=0.028).按性别分组后,女性精神分裂患者和对照组之间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8,P=0.047),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57,P=0.047).结论 研究结果证实了miR-137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性,同时发现了miR-137在精神分裂症发病调控过程中的性别特异性.

    作者:罗旭东;符家武;梁爱萍;殷静雯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487例儿童性早熟病因分析

    目的 通过对487例儿童性早熟患者的病因分析,对儿童性早熟的临床特征进行总结.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5年3月在该院内分泌专科,诊断并建立档案的性早熟儿童487例的临床资料,男42例,女445例;年龄7个月至10岁,其中6~8岁169例占34.7%;120例来自农村,367例来自城市;315例为汉族,172例为少数民族.结果 女童性早熟的发病率高于男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真性性早熟132例,其中女童110例,特发性98例;假性性早熟88例,其中女童68例,误服避孕药者52例;部分性性早熟267例,全为女童,常食补品或反季水果75例,常接触成人书籍或电视20例,光污染24例,不明原因140例.结论 性早熟病因复杂多样,患儿身心健康深受影响,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刘毓;江超;杨莹;陆艳;王彦德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3种化疗方案在低危滋养细胞肿瘤化疗中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3种化疗方案治疗低危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入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初治低危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87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3组,即5-氟尿嘧啶(5-FU)组、甲氧蝶呤(MTX)组、足叶乙甙(VP-16)+MTX+放绒菌素-D(Art-D)组(EMA组),统计治疗疗程、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转阴率、治愈率及化疗不良反应,并进行比较.结果 5-Fu组治愈率为51.85%,MTX组为61.50%,EAM组为85.7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3组完成治疗的患者中,HCG转阴的疗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不良反应5-Fu组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MA联合化疗方案治愈率高,疗程时间短,化疗不良反应轻,患者依从性高,推荐EMA联合方案用于低危滋养细胞肿瘤化疗.

    作者:李霞;王建霞;李昭昭;夏鸣;王新玲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鼻胆管引流术在预防ERCP术后并发症中的意义及其引流时间的研究

    目的 探讨鼻胆管引流术在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并发症中的意义及其引流时间.方法 回顾分析2004~2014年该院2 856例成功行ERCP患者,其中ERCP术后未安置鼻胆管引流954例为对照组,ERCP术后安置鼻胆管引流1 902例分为常规安置鼻胆管1 663例(常规组)和胰腺炎或胆管炎安置鼻胆管239例(炎症组).结果 常规组与对照组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9.18%(319例)、48.00%(458例),胰腺炎的发生率为2.76%(46例)、8.38%(80例),胆管炎的发生率分别为1.02%(17例)、4.61%(44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与炎症组白细胞计数、总胆红素基本恢复正常的引流时间分别为3、5d.结论 经内经鼻胆管引流术能有效预防ERCP术后并发症,同时推荐ERCP术后安置鼻胆管3~5 d.

    作者:饶赛赛;张俊文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游泳运动与药物综合治疗大鼠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病理学观察

    目的 探讨游泳运动与药物综合治疗大鼠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AP)的病理学改变及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12)、CAP模型对照组(n=12)、运动治疗组(n=12)、药物治疗组(n=12)及运动与药物综合治疗组(n=12).采用消痔灵制备CAP大鼠模型.药物治疗组及综合治疗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治疗;运动治疗组及综合治疗组采用每天1次,每周6d,持续3周的游泳运动;空白对照组、CAP模型对照组及运动治疗组给予无菌生理盐水灌胃.分别于第4、8、11、14、18、22天取各组大鼠前列腺,计算前列腺指数并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CAP各治疗组大鼠前列腺指数小于模型对照组(P<0.05),综合治疗组前列腺指数小于药物治疗组及运动治疗组(P<0.05).在治疗过程的4~22 d,CAP模型对照组大鼠前列腺组织可见明显的慢性炎症病理学改变;运动治疗组、药物治疗组及综合治疗组大鼠前列腺慢性炎症改变均有不同程度减轻,其中,综合治疗组缓解程度较明显.结论 游泳运动有利于前列腺组织炎性病理学损害的缓解,能够辅助大鼠CAP的治疗,与药物并用综合治疗大鼠CAP的病理学改变更加明显.

    作者:孙海波;汪敏;李章春;秦萍;周丽琴;张玉娟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胰岛素瘤1例短篇病例报道

    胰岛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胰腺肿瘤,发病率为1/250 000~1/125 000,并且常发生于老年人群.对于已明确的胰岛细胞瘤患者,临床上通常采用外科手术的方法行瘤体摘除术,从而达到使血清胰岛素水平恢复正常.然而胰岛索瘤诊断的主要困难是定位诊断,尤其是外科术中超声对肿瘤的定位判断和手术方式的选择非常重要,如果术中没有发现肿瘤的话手术只能放弃,而患者只能进行药物控制胰岛素分泌来缓解病情.因此作者报道了在定位诊断上不十分明确,终通过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而非手术治疗的胰岛细胞瘤1例.

    作者:王波;龙敏;刘东方;程伟;冉海峰;杨刚毅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气管狭窄的外科治疗策略探讨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手术方法对不同部位、不同原因引起的严重气管狭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13例气管狭窄患者例行手术治疗情况.结果 13例患者完成狭窄段气管切除及重建,术后无复发.1例非特异性炎症狭窄患者3个月后再次狭窄,行永久气管造口.其余病例患者恢复良好.结论 气管狭窄段切除、端端吻合重建结合合适的麻醉及手术方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气管狭窄治疗措施.

    作者:宋永祥;徐刚;梁贵友;刘达兴;李剑;陈成;瞿文栋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罗甸县结核病防治工作重点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罗甸县结核病防治工作重点干预措施实施效果.方法 通过论证和研讨,结合《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制定一系列针对性极强的干预措施,并加以实施.结果 罗甸县肺结核患者转诊到位率从2012年86.0% (296/344)提高到2014年上半年的97.1%(165/170),总体到位率从2012年62.7%(358/571)提高到2014年上半年的82.0%(191/233).因症就诊是患者的主要来源(57.1%),转诊(37.1%)和追踪(6.3%)是重要补充.新涂阳肺结核患者发现任务完成率2013年(181.7%)和2014年上半年(143.9%)较2012年(129.4%)有较大提高.新涂阳肺结核患者治愈率从2012年84.0%(121/144)提高到2014年上半年的88.0%(81/92).结论 罗甸县结核病重点干预措施效果显著,但仍存在一定风险,需长期观察.

    作者:陈玮;尹秋莲;雷世光;李杨;宋群峰;袁薇;陈慧娟;杨敬源;杜雯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分类培养模式下完善研究生导师制的探讨

    通过对我国导师负责制的发展和现状分析,以本校现有的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指导模式为基础,探索不同类型导师制的责权构成,完善制度保障体系,包括导师选聘办法、分类考核评价制度、导师激励与问责制、导师权利制度保障等.以期为提升导师指导水平,深化研究生教育制度改革,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1我国导师负责制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我国的研究生教育经历了单一导师制、一主多辅导师制、双导师制的发展历程:1912年和1913年,北大沿袭着单一导师制,清华沿用一主多辅的模式.20世纪40年代后期,导师制由单一导师制逐步向一主多辅过渡.1953年,高等教育部正式确立了研究生导师制,颁布了《高等学校培养研究生暂行办法(草案)》.80年代,中国研究生教育培养实行将单一导师制和一主多辅紧密结合的导师制.2010年来,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研究生教育结构实行战略性调整,国家大力发展专业学位教育,建立校内外双导师制,共同承担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

    作者:吴婧;李情;尹定洪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两种显色鉴定法在阴道致病假丝酵母菌鉴定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两种显色培养基在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致病菌种快速鉴定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以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安图显色培养基和VITEK 2酵母菌鉴定卡对来自VVC患者的致病假丝酵母菌进行菌种分析,终鉴定结果以VITEK系统为准.结果 两种显色培养基对243株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致病菌株的鉴定准确率分别为94.7%和95.1%.其中,白假丝酵母菌的鉴定准确率高,为99.5%和98.6%,非白假丝酵母菌以光滑假丝酵母菌鉴定准确率高,克柔假丝酵母菌鉴定准确率低;白假丝酵母菌显色鉴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在98.0%以上,非白假丝酵母菌鉴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相对较低.结论 两种显色培养基均适合于临床VVC致病菌种的快速鉴别,但安图显色培养基更具临床推广价值;对非白假丝酵母菌致病患者,建议行VITEK鉴定以更好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祁文瑾;李赛男;陈卓;许妙玲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SIB-IMRT技术在局部晚期肢体软组织肉瘤外科边界的确定与疗效

    目的 评价术前同步推量调强放射治疗(SIB-IMRT)技术应用于四肢软组织肉瘤(STS)外科边界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SIB-IMRT技术应用于32例局部晚期肢体STS患者的外科边界中.处方剂量:计划靶区(PTV) DT 42.0~45.0 Gy(15f,3周)全程同步推量外科边界靶区(GTVs) DT 45.0~52.5 Gy(15 f,3周),5~7野;放疗结束后3~6周手术.测量SIB-IM-RT前、后肢体周径及肿瘤大小;根据CTCAE4.0标准评价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情况.结果 SIB-IMRT前、后患肢肢体周径分别为(52.84±18.84)、(50.53±18.56)cm,周径平均缩小(2.31±1.98)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B-IMRT反应率为81.3%(26/32),SIB-IMRT后部分缓解(PR)14例,病灶稳定(SD)18例;随访12~36个月,4例肺转移,5例死亡,4例复发,无复发中位生存时间为15个月;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l级26例,2级4例,3级2例.结论 SIB-IMRT技术应用于局部晚期的四肢STS外科边界近期疗效确切,可缩短放疗疗程,患者耐受性较好.

    作者:周洋;周宁;谢鹏鸣;许素玲;白靖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