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家琦;付文广;雷正明;陈跃;蔡亮;李秋;蒋禹
目的 探讨半乳糖凝集素3 (galectin-3)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评估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近期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取CHF住院患者共110例,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Ⅱ~Ⅳ级,检测血清galectin-3、hs-CRP、动态心电图.出院后电话随访90 d,记录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因心力衰竭加重再入院或死亡.结果 galectin-3、hs-CRP水平均随心功能分级增高而升高(P<0.05);不同病因CHF患者间galectin-3、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MACE组血清galectin-3、hs-CRP水平高于未发生MACE组[(20.0±4.43)ng/mL vs.(17.5±3.47) ng/mL,P<0.05;(3.38±1.47)mg/L vs.(2.55±1.09) mg/L];ROC曲线显示galectin-3、hs-CRP预测MACE发生的佳阈值点分别为22.885 ng/mL及4.150mg/L,以阈值点为界,galectin-3增高组恶性心律失常及MACE发生率更高(分别为78.60% vs.9.90%及85.71% vs.18.68%,P<0.05),hs-CRP增高组恶性心律失常及MACE发生率亦更高(分别为70.60% vs.9.10%及76.47% vs.18.18%,P<0.05).结论 galectin-3、hs-CRP与CHF严重程度相关,galectin-3、hs-CRP水平增高的患者近期预后差.
作者:罗立;黄怡;翦林昊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罗甸县结核病防治工作重点干预措施实施效果.方法 通过论证和研讨,结合《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制定一系列针对性极强的干预措施,并加以实施.结果 罗甸县肺结核患者转诊到位率从2012年86.0% (296/344)提高到2014年上半年的97.1%(165/170),总体到位率从2012年62.7%(358/571)提高到2014年上半年的82.0%(191/233).因症就诊是患者的主要来源(57.1%),转诊(37.1%)和追踪(6.3%)是重要补充.新涂阳肺结核患者发现任务完成率2013年(181.7%)和2014年上半年(143.9%)较2012年(129.4%)有较大提高.新涂阳肺结核患者治愈率从2012年84.0%(121/144)提高到2014年上半年的88.0%(81/92).结论 罗甸县结核病重点干预措施效果显著,但仍存在一定风险,需长期观察.
作者:陈玮;尹秋莲;雷世光;李杨;宋群峰;袁薇;陈慧娟;杨敬源;杜雯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青蒿琥酯干预下表达Foxp3的调节性T细胞在大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脾淋巴细胞及滑膜中表达及意义.方法 建立大鼠CIA模型,分为对照组、CIA模型组、CIA模型+不同浓度青蒿琥酯组、CIA模型+甲氨蝶呤(MTX)组、CIA模型+硫酸羟氯喹组、CIA模型+甲基泼尼松龙组.流式检测脾淋巴细胞中Foxp3表达,免疫组化检测Foxp3在大鼠踝关节滑膜细胞中表达.结果 CIA模型+20 mg· kg-1·d-1青蒿琥酯组中Foxp3在脾淋巴细胞及滑膜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他浓度青蒿琥酯组、CIA模型+硫酸羟氯喹组(P<0.05),与CIA模型+甲基泼尼松龙组在脾淋巴细胞表达中有差异(P<0.05),与CIA模型+甲氨蝶呤组无差异(P>0.05).结论 青蒿琥酯可上调T淋巴细胞及滑膜中Foxp3的表达,且与剂量呈正相关,当剂量在20 mg· kg-1·d-1时效果明显.
作者:洪学志;刘佳;庄辰晨;林东;朱梦雅;莫汉有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酶切富集联合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REDE-DHPLC)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REDE-DHPLC法对该院收治的403例NSCLC患者血浆EGFR 19和21外显子突变状态进行检测,分析突变与基线资料的相关性.其中115例患者同时采用ARMS法对肿瘤组织样本进行突变检测,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的一致性.结果 403例患者血浆样本总突变率为26.3%(106/403).女性、不吸烟、腺癌及晚期(Ⅲb~Ⅳ)患者血浆EGFR突变率分别显著高于男性、吸烟、非腺癌及早期患者(P<0.05).多变量Logistic分析显示性别、吸烟史及组织类型是血浆EGFR突变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115例配对样本中,以组织样本为标准,REDE-DHPLC法检测血浆EGFR突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9.0%、97.3%、93.5%、84.5%,两种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κ=0.702).结论 性别、吸烟史及组织类型是NSCLC患者血浆EGFR突变的独立预测因素,REDE-DHPLC法检测血浆EGFR突变敏感度及特异度较高.
作者:阙丹;肖何;陈川;蓝美玲;李建;黄环;赵莲花;肖华亮;王阁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手术方法对不同部位、不同原因引起的严重气管狭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13例气管狭窄患者例行手术治疗情况.结果 13例患者完成狭窄段气管切除及重建,术后无复发.1例非特异性炎症狭窄患者3个月后再次狭窄,行永久气管造口.其余病例患者恢复良好.结论 气管狭窄段切除、端端吻合重建结合合适的麻醉及手术方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气管狭窄治疗措施.
作者:宋永祥;徐刚;梁贵友;刘达兴;李剑;陈成;瞿文栋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基层医疗机构远程部署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应用需求,在不同医院间的异构PACS中实现远程放射影像诊断.方法 通过业务流程集成、数据集成、界面集成的方式进行系统间的对接.结果 建成一套异构模式的远程PACS,梳理出影像和报告信息的传输和交换流程,并解决基层医疗机构患者资料不全和建设网络带宽的问题.结论 异构模式的远程PACS建设,对于患者、基层医疗机构都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亮;曾勇明;胡磊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两种显色培养基在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致病菌种快速鉴定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以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安图显色培养基和VITEK 2酵母菌鉴定卡对来自VVC患者的致病假丝酵母菌进行菌种分析,终鉴定结果以VITEK系统为准.结果 两种显色培养基对243株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致病菌株的鉴定准确率分别为94.7%和95.1%.其中,白假丝酵母菌的鉴定准确率高,为99.5%和98.6%,非白假丝酵母菌以光滑假丝酵母菌鉴定准确率高,克柔假丝酵母菌鉴定准确率低;白假丝酵母菌显色鉴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在98.0%以上,非白假丝酵母菌鉴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相对较低.结论 两种显色培养基均适合于临床VVC致病菌种的快速鉴别,但安图显色培养基更具临床推广价值;对非白假丝酵母菌致病患者,建议行VITEK鉴定以更好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祁文瑾;李赛男;陈卓;许妙玲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芹菜素对体外培养的人舌癌Tca8113细胞增殖及凋亡的作用.方法 不同浓度(20、40、80、160μmol/L)芹菜素处理舌癌Tca8113细胞,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Annexin V-FITC/PI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率;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B淋巴细胞癌-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的mRNA表达变化.结果 芹菜素各组细胞增殖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芹菜素对Tca8113细胞增殖的抑制效果呈一定程度的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随着浓度提高和作用时间延长,抑制效果更明显(P<0.05).对照组及不同浓度芹菜素组(除20 μmol/L)组间两两比较,药物浓度越高,细胞凋亡率越显著(P<0.05).除20 μmol/L外芹菜素各浓度组组人舌鳞癌细胞连续培养48 h后,Bcl-2 mRNA的表达水平随着浓度降低,而Bax mRNA表达水平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芹菜素对人舌癌Tca8113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并诱导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Bcl-2 mRNA表达、促进BaxmRNA表达有关.
作者:李英;朴虎雄;玄云泽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3种化疗方案治疗低危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入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初治低危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87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3组,即5-氟尿嘧啶(5-FU)组、甲氧蝶呤(MTX)组、足叶乙甙(VP-16)+MTX+放绒菌素-D(Art-D)组(EMA组),统计治疗疗程、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转阴率、治愈率及化疗不良反应,并进行比较.结果 5-Fu组治愈率为51.85%,MTX组为61.50%,EAM组为85.7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3组完成治疗的患者中,HCG转阴的疗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不良反应5-Fu组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MA联合化疗方案治愈率高,疗程时间短,化疗不良反应轻,患者依从性高,推荐EMA联合方案用于低危滋养细胞肿瘤化疗.
作者:李霞;王建霞;李昭昭;夏鸣;王新玲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非阿片药物复合推管内麻醉在大肠癌手术中使用的可能性.方法 将75例各类(腔镜和开腹)大肠癌手术的患者分为阿片药物麻醉(A组)、阿片药物复合椎管内麻醉(H组)、非阿片药物复合椎管内麻醉(F组)3组.记录不同阶段的熵指数、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患者术前和术后各时间点疼痛的VAS评分、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采用ELISA测试血清干扰素-γ(INF-γ)及白细胞介素(IL)-6、IL-10的水平.结果 3组患者麻醉时的熵指数、HR及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与A、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组患者的VAS评分显著低于A组(P<0.05),但H、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3d后,H、F组患者的IFN-γ水平高于A组(P<0.05),但H、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1d后,A组患者的IL-6水平高于H、F组(P<0.05),但H、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完毕时,A组患者的IL-10水平明显高于H、F组(P<0.05),但H、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样本分析结果,非阿片药物复合椎管内麻醉对大肠癌手术患者可能有更好的保护作用,对患者的术后恢复有更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王先锋;刘绍正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复合七氟醚经鼻滴入舒芬太尼在婴儿肛周脓肿挂线术的适宜剂量.方法 选择择期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肛周脓肿挂线术的婴儿90例,ASA分级Ⅰ级,性别不限,年龄30~90 d,体质量3.5~6.5 kg,将婴儿随机分为3组(n=30):舒芬太尼0.4 μg/kg(S1组)、0.6 μg/kg(S2组)、0.8 μg/kg(S3组).6%七氟醚麻醉诱导,意识消失后,调至4.5%,将舒芬太尼稀释至0.4 mL,分别滴入鼻腔内,6 min后开始手术.记录术中婴儿体动反应、心血管反应、呼吸暂停、苏醒时间、醒后哭闹例数.结果 3组婴儿体动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1组比较,S2组和S3组术中心血管反应、醒后哭闹减少(P<0.05),苏醒时间延长(P<0.05);S2组和S3组术中心血管反应、醒后哭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2组比较,S3组苏醒时间延长(P<0.05);与S3组比较,S1组和S2组呼吸暂停减少(P<0.05),S1组和S2组呼吸暂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吸入4.5%七氟醚时经鼻滴入0.6μg/kg舒芬太尼用于30~90 d婴儿行肛周脓肿挂线术效果好.
作者:侯明时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自体血加曲安奈德、白细胞介素-2(IL-2)、利多卡因局部封闭注射联合斑秃丸治疗斑秃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62例采用自体血(2 mL)加曲安奈德(第1~4周剂量递减,分别为25、20、15、10 mg)、IL-2(20万单位)、2%利多卡因(2mL)组成“混合液”皮损处局部封闭注射,每周1次,共4周;对照1组53例采用自体血(2 mL)加IL-2(20万单位)、2%利多卡因(2mL)组成“混合液”皮损处局部封闭注射,每周1次,共4周;对照2组51例采用自体血(2 mL)加2%利多卡因(2 mL)组成“混合液”皮损处局部封闭注射,每周1次,共4周.3组患者均同时给予斑秃丸早、中、晚各20粒(10 g)口服,以4周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为54.84%,总有效率为93.55%,对照1组痊愈率为35.85%,总有效率为73.58%,对照2组痊愈率为27.45%,总有效率为54.90%.治疗组和对照1组痊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17,P=0.042;x2=8.626,P=0.003);治疗组和对照2组痊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90,P=0.003;χ2 =22.98,P=0.000);对照1组和对照2组痊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46,P=0.358),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58,P=0.047).结论 自体血加曲安奈德、IL-2、利多卡因局部封闭注射联合斑秃丸治疗斑秃疗效满意,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王爱东;王绍娴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 构建Tmub1基因的过表达慢病毒载体(LV-Tmub1),为研究Tmub1蛋白在肝细胞增殖过程中的作用提供实验材料.方法 化学合成Tmub1基因序列,用BamHI/AgeI酶切化学合成含有目的基因的质粒及GV287载体,PCR产物连接入线性化表达的载体.PCR鉴定引物,再对PCR鉴定阳性的克隆进行DNA测序和比对分析.使用构建的LV-Tmnb1,转染293T细胞,荧光法检测构建的慢病毒滴度.结果 成功构建了LV-Tmub1,并获得相应的病毒,病毒滴度为2×108 TU/mL.结论 LV-Tmub1为进一步研究Tmub1蛋白在肝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提供了实验基础.
作者:赵晓彪;李光耀;刘孟刚;范霞;陈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s)中环氧合酶2(COX2)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基因的蛋白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两步法检测GISTs病例肿瘤组织中COX2及NF-κB的蛋白表达情况,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115例GISTs中:男61例,女54例,年龄19~80岁,中位年龄55岁,发病高峰年龄56~59岁.肿瘤位于胃75例、肠31例和胃肠外9例;发生于胃者多见,占65.2%,其次为肠(占27.0%).梭形细胞为主型95例(82.6%)、上皮样细胞为主型10例(8.7%)和混合细胞型10例(8.7%).板低危险度组22例、低危险度组33例、中危险度组18例及高危险度组42例.COX2蛋白阳性表达93例,阳性表达率为80.9%;NF-κB蛋白阳性表达94例,阳性表达率为81.7%.COX2蛋白及NF-κB蛋白表达情况在不同危险度分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危险度组中阳性表达率高,而在不同性别、年龄、发生部位、组织学类型及是否转移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9例患者获访,随访率51.3%;其中COX2蛋白强阳性表达(+++)29例,9例转移,1例死亡;NF-κB蛋白强阳性表达(+++)32例,其中10例转移,1例死亡.结论 GISTs中COX2及NF-κB在的表达与危险度分级相关,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李小红;成元华;郭立新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结直肠癌是常诊断的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欧洲据第2位,在美国据第3位[1].在未来20年中发展中国家结直肠癌发生率预期逐渐升高,原因与西化的生活方式、缺少检查等有关.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变,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呈上升趋势.研究表明,结直肠癌是多种癌基因突变或抑癌基因失活累积导致基因组不稳定的结果[2],目前基因组不稳定主要有以DNA微卫星重复序列长度改变为特征的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和整个或部分染色体变异为特征的染色体不稳定(chromo-some instability,CIN)两种途径.结直肠癌遗传学研究显示约15%的原发性结直肠癌系MSI所致,其中约20%(总体结直肠癌的2%~4%)是林奇综合征(Lynch syndrome),这意味每35例结直肠癌患者中就有1例林奇综合征患者.在大部分林奇综合征和大约15%散发性结直肠的发病机制中MSI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3].因此,对MSI的深入研究有助于从分子遗传学角度认识结直肠癌.通过回顾相关文献,本文对其分子机制、检测适应证及方法、在结直肠癌的分类,以及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作者:李悠然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18 F-FDG PET/CT对腹部增强CT术前评估肝癌远处转移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3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终病理或随访结果为准,探讨18 F-FDG PET/CT对腹部增强CT术前评估肝癌远处转移方面的增益价值.结果 增强CT结合18F-FDG PET/CT诊断肝癌远处转移的灵敏度、特异疫和准确度分别为83.3%(20/24)、100%(39/39)、93.7%(59/63),显著优于增强CT的41.7%(10/24)、100%(39/39)、77,8%(4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8,P=0.003;χ2=6.48,P=0.011).53倒腹部增强CT未检出远处转移,经18 F-FDGPET/CT检查发现10例存在远处转移(4例骨转移,3例肺转移,1例肾上腺转移,1例网膜转移,1例肺转移同时伴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增强CT检出远处转移的10例患者,结合18 F-FDG PET/CT后,发现1倒转移灶超出增强CT检出范围(多处骨转移及左侧肾上腺转移灶).结论 18F-FDG PET/CT术前评估肝癌远处转移及转移范围具有独特价值,肝癌患者术前应考虑”F-FDG PET/CT检查以准确评价肿瘤分期,指导治疗.
作者:邓家琦;付文广;雷正明;陈跃;蔡亮;李秋;蒋禹 刊期: 2016年第13期
化疗是当今临床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1].抗肿瘤药物被临床广泛应用,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但临床使用的抗肿瘤药物大多为细胞毒剂,使用过程中它会对护士产生职业性损伤,其毒性、致畸性、致突性和致癌性均已被证实[2].化疗药物防护安全问题日益成为职业安全的重要课题,临床护士是肿瘤化疗的主要执行者,需要正确进行化疗药物防护,避免化疗药物对自身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林峰[3]认为无论医院硬件设施如何合理先进,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才是远离化疗药物毒害有效的方法.因此,具有良好的化疗职业防护态度是护士必备的素质[4].在我国低年资护士(指参加护理工作5年以下的护士)已经成为护理工作的主力军,是临床一线的主要工作者[5].其进入临床工作时间相对较短,处于所学理论转化为临床实践的关键时刻,工作经验相对不足,独特的特点决定了工作态度、行为等可能有别于其他护士,了解低年资护士对肿瘤化疗防护所持的态度很关键,决定着是否采取规范正确的防护行为.目前,针对综合医院低年资护士化疗职业防护态度的研究尚少见.本研究旨在了解综合医院接触化疗药物的低年资护士化疗职业防护态度及影响因素,为提高综合医院低年资护士化疗职业防护水平提供依据.
作者:孙晓敏;张银萍;韦欢欢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丘脑是否参与以外界物体为中心(allocentric)和以观察者为中心(egocentric)坐标系之间的信息整合.方法 分别以5名健康人及2例左侧丘脑腹后核(VP)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在物体位置辨别任务中的手动反应时间,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试验结果提示当视觉刺激出现在屏幕右侧(egocentric方向为右)时,egocentric和allocentic不兼容时的手动反应时间明显缩短:allocentric方向为左时,不兼容与兼容条件下手动反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屏幕右侧egocentric和allocentic不兼容时的手动反应时间较两者兼容的手动反应时间增加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对侧两者不兼容的手动反应时间相比,则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侧丘脑腹后核参与了对侧egocen-tric和allocentic信息不兼容条件下的空间信息整合,延长了手动反应时间.
作者:王静;朱磊;潘玉君 刊期: 2016年第13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妇科常见病,随着腹腔镜手术的开展,本病的发病率统计数据日益增加.其病灶较多见,主要位于卵巢,当异位组织侵及卵巢皮质,随着月经周期激素的变化反复出血而形成囊肿,即为卵巢内膜异位囊肿,因其囊内液多为巧克力样,故也称为巧克力囊肿.西医治疗本病主要包括以激素为主的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但复发率高是其治疗中的难点,严重影响了女性的健康.近年来,中医在治疗本病中日益显示了其长期疗效佳、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受孕率高等优势,且治疗方法多样化,现总结如下.1 病因病机的研究中医古籍中无“卵巢内膜异位囊肿”的病名记载,根据其主要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于“癥瘕”“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等范畴.多年来,“瘀血阻滞”被普遍认为是本病的病机关键,而不同的医家对其发病的具体认识又有所偏差.孙红等[1]认为本病的病机特点是肾虚血瘀,本虚标实,其病之根本在肾,肾虚伴随疾病发生、发展的始终,形成虚实夹杂的病机特征.张晓峰等[2]提出“瘀、湿、浊、毒互结损络”论,认为本病病位在络,瘀湿浊毒互结阻络可互为因果,恶性循环,日久络息成积,而形成卵巢巧克力囊肿.严春玲等[3]提出“火热瘀结”论,认为本病是由内生火热伤络,血溢成瘀,瘀结成癥而致.黄燕辉等[4]提出本病发病的关键在于阳虚为本,血瘀为标,认为卵巢巧克力囊肿多由阳气不足,无力推动气血运行,导致瘀血阻滞,瘀积日久而成.
作者:张利梅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鼻胆管引流术在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并发症中的意义及其引流时间.方法 回顾分析2004~2014年该院2 856例成功行ERCP患者,其中ERCP术后未安置鼻胆管引流954例为对照组,ERCP术后安置鼻胆管引流1 902例分为常规安置鼻胆管1 663例(常规组)和胰腺炎或胆管炎安置鼻胆管239例(炎症组).结果 常规组与对照组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9.18%(319例)、48.00%(458例),胰腺炎的发生率为2.76%(46例)、8.38%(80例),胆管炎的发生率分别为1.02%(17例)、4.61%(44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与炎症组白细胞计数、总胆红素基本恢复正常的引流时间分别为3、5d.结论 经内经鼻胆管引流术能有效预防ERCP术后并发症,同时推荐ERCP术后安置鼻胆管3~5 d.
作者:饶赛赛;张俊文 刊期: 2016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