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立;黄怡;翦林昊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s)中环氧合酶2(COX2)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基因的蛋白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两步法检测GISTs病例肿瘤组织中COX2及NF-κB的蛋白表达情况,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115例GISTs中:男61例,女54例,年龄19~80岁,中位年龄55岁,发病高峰年龄56~59岁.肿瘤位于胃75例、肠31例和胃肠外9例;发生于胃者多见,占65.2%,其次为肠(占27.0%).梭形细胞为主型95例(82.6%)、上皮样细胞为主型10例(8.7%)和混合细胞型10例(8.7%).板低危险度组22例、低危险度组33例、中危险度组18例及高危险度组42例.COX2蛋白阳性表达93例,阳性表达率为80.9%;NF-κB蛋白阳性表达94例,阳性表达率为81.7%.COX2蛋白及NF-κB蛋白表达情况在不同危险度分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危险度组中阳性表达率高,而在不同性别、年龄、发生部位、组织学类型及是否转移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9例患者获访,随访率51.3%;其中COX2蛋白强阳性表达(+++)29例,9例转移,1例死亡;NF-κB蛋白强阳性表达(+++)32例,其中10例转移,1例死亡.结论 GISTs中COX2及NF-κB在的表达与危险度分级相关,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李小红;成元华;郭立新 刊期: 2016年第13期
胰岛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胰腺肿瘤,发病率为1/250 000~1/125 000,并且常发生于老年人群.对于已明确的胰岛细胞瘤患者,临床上通常采用外科手术的方法行瘤体摘除术,从而达到使血清胰岛素水平恢复正常.然而胰岛索瘤诊断的主要困难是定位诊断,尤其是外科术中超声对肿瘤的定位判断和手术方式的选择非常重要,如果术中没有发现肿瘤的话手术只能放弃,而患者只能进行药物控制胰岛素分泌来缓解病情.因此作者报道了在定位诊断上不十分明确,终通过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而非手术治疗的胰岛细胞瘤1例.
作者:王波;龙敏;刘东方;程伟;冉海峰;杨刚毅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游泳运动与药物综合治疗大鼠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AP)的病理学改变及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12)、CAP模型对照组(n=12)、运动治疗组(n=12)、药物治疗组(n=12)及运动与药物综合治疗组(n=12).采用消痔灵制备CAP大鼠模型.药物治疗组及综合治疗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治疗;运动治疗组及综合治疗组采用每天1次,每周6d,持续3周的游泳运动;空白对照组、CAP模型对照组及运动治疗组给予无菌生理盐水灌胃.分别于第4、8、11、14、18、22天取各组大鼠前列腺,计算前列腺指数并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CAP各治疗组大鼠前列腺指数小于模型对照组(P<0.05),综合治疗组前列腺指数小于药物治疗组及运动治疗组(P<0.05).在治疗过程的4~22 d,CAP模型对照组大鼠前列腺组织可见明显的慢性炎症病理学改变;运动治疗组、药物治疗组及综合治疗组大鼠前列腺慢性炎症改变均有不同程度减轻,其中,综合治疗组缓解程度较明显.结论 游泳运动有利于前列腺组织炎性病理学损害的缓解,能够辅助大鼠CAP的治疗,与药物并用综合治疗大鼠CAP的病理学改变更加明显.
作者:孙海波;汪敏;李章春;秦萍;周丽琴;张玉娟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青蒿琥酯干预下表达Foxp3的调节性T细胞在大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脾淋巴细胞及滑膜中表达及意义.方法 建立大鼠CIA模型,分为对照组、CIA模型组、CIA模型+不同浓度青蒿琥酯组、CIA模型+甲氨蝶呤(MTX)组、CIA模型+硫酸羟氯喹组、CIA模型+甲基泼尼松龙组.流式检测脾淋巴细胞中Foxp3表达,免疫组化检测Foxp3在大鼠踝关节滑膜细胞中表达.结果 CIA模型+20 mg· kg-1·d-1青蒿琥酯组中Foxp3在脾淋巴细胞及滑膜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他浓度青蒿琥酯组、CIA模型+硫酸羟氯喹组(P<0.05),与CIA模型+甲基泼尼松龙组在脾淋巴细胞表达中有差异(P<0.05),与CIA模型+甲氨蝶呤组无差异(P>0.05).结论 青蒿琥酯可上调T淋巴细胞及滑膜中Foxp3的表达,且与剂量呈正相关,当剂量在20 mg· kg-1·d-1时效果明显.
作者:洪学志;刘佳;庄辰晨;林东;朱梦雅;莫汉有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 评价术前同步推量调强放射治疗(SIB-IMRT)技术应用于四肢软组织肉瘤(STS)外科边界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SIB-IMRT技术应用于32例局部晚期肢体STS患者的外科边界中.处方剂量:计划靶区(PTV) DT 42.0~45.0 Gy(15f,3周)全程同步推量外科边界靶区(GTVs) DT 45.0~52.5 Gy(15 f,3周),5~7野;放疗结束后3~6周手术.测量SIB-IM-RT前、后肢体周径及肿瘤大小;根据CTCAE4.0标准评价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情况.结果 SIB-IMRT前、后患肢肢体周径分别为(52.84±18.84)、(50.53±18.56)cm,周径平均缩小(2.31±1.98)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B-IMRT反应率为81.3%(26/32),SIB-IMRT后部分缓解(PR)14例,病灶稳定(SD)18例;随访12~36个月,4例肺转移,5例死亡,4例复发,无复发中位生存时间为15个月;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l级26例,2级4例,3级2例.结论 SIB-IMRT技术应用于局部晚期的四肢STS外科边界近期疗效确切,可缩短放疗疗程,患者耐受性较好.
作者:周洋;周宁;谢鹏鸣;许素玲;白靖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EETT)对轻、中型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意义.方法 本组观察、整理、分析1999年10月至2013年8月,重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门诊及住院诊断为轻、中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300例.男112例,女188例;年龄15~55岁,平均32岁;病程15~45 d.300例患者均行EETT检测.结果 本组300例轻、中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中有146例次平静心电图示偶发室性早搏和(或)房性早搏,182例次平静心电图示ST段水平型压低0.05~0.07 mm.仅32例X线胸片示可疑心脏增大.本组300例患者EETT均为阳性.结论 EETT可成为轻、中型病毒性心肌炎新的诊断方法之一.
作者:李琦晖;李凡;夏玲;刘东;李祥嫒;易颖颍;李增高 刊期: 2016年第13期
肛瘘是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破溃后形成的慢性异常窦道,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复杂性肛瘘侵犯大部分肛门括约肌,具有瘘管走形复杂、复发率高、肛门功能部分损失等特点,至今仍然是外科治疗的难题之一.复杂性肛瘘的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传统切割挂线操作简单、出血量少,但伤口愈合时间长、存在肛门失禁及钥匙孔畸形等风险;保留括约肌术治疗复杂性肛瘘能大限度维护括约肌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因而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就常见的保留括约肌术式作一综述.1松弛挂线术松弛挂线术又称保留括约肌挂线术、非勒割性挂线术,其方法主要是在挂线之后,不勒断患者的括约肌,使挂线起到引流作用,待患者创面新鲜之后再抽出挂线[1].松弛挂线术不损伤肛门括约肌,将肛瘘外口和瘘管同时处理,降低肛瘘内口的压力,从而促进瘘管的闭合.
作者:王垒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复合七氟醚经鼻滴入舒芬太尼在婴儿肛周脓肿挂线术的适宜剂量.方法 选择择期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肛周脓肿挂线术的婴儿90例,ASA分级Ⅰ级,性别不限,年龄30~90 d,体质量3.5~6.5 kg,将婴儿随机分为3组(n=30):舒芬太尼0.4 μg/kg(S1组)、0.6 μg/kg(S2组)、0.8 μg/kg(S3组).6%七氟醚麻醉诱导,意识消失后,调至4.5%,将舒芬太尼稀释至0.4 mL,分别滴入鼻腔内,6 min后开始手术.记录术中婴儿体动反应、心血管反应、呼吸暂停、苏醒时间、醒后哭闹例数.结果 3组婴儿体动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1组比较,S2组和S3组术中心血管反应、醒后哭闹减少(P<0.05),苏醒时间延长(P<0.05);S2组和S3组术中心血管反应、醒后哭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2组比较,S3组苏醒时间延长(P<0.05);与S3组比较,S1组和S2组呼吸暂停减少(P<0.05),S1组和S2组呼吸暂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吸入4.5%七氟醚时经鼻滴入0.6μg/kg舒芬太尼用于30~90 d婴儿行肛周脓肿挂线术效果好.
作者:侯明时 刊期: 2016年第13期
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PBL)是以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为目标,以学生为教学过程主体,通过教和学的深度互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热情的新型临床教学模式[1-2].在外科教研室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了以PBL为基础[3-4],以儿童普外科急腹症标准化临床病例为对象,对临床实习医师实施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以重庆医科大学2008级临床医学七年制儿科方向的60名实习医生为研究对象,根据末尾学号分为试验组(单数学号)和对照组(双数学号),每组各30名.学生分批次进入轮转,每次6~8名,共9批次,每组临床教学均由具有高级职称的9名临床医师担任.两组实习医师在年龄、性别、基础阶段学习成绩分布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吴春;王佚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自体血加曲安奈德、白细胞介素-2(IL-2)、利多卡因局部封闭注射联合斑秃丸治疗斑秃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62例采用自体血(2 mL)加曲安奈德(第1~4周剂量递减,分别为25、20、15、10 mg)、IL-2(20万单位)、2%利多卡因(2mL)组成“混合液”皮损处局部封闭注射,每周1次,共4周;对照1组53例采用自体血(2 mL)加IL-2(20万单位)、2%利多卡因(2mL)组成“混合液”皮损处局部封闭注射,每周1次,共4周;对照2组51例采用自体血(2 mL)加2%利多卡因(2 mL)组成“混合液”皮损处局部封闭注射,每周1次,共4周.3组患者均同时给予斑秃丸早、中、晚各20粒(10 g)口服,以4周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为54.84%,总有效率为93.55%,对照1组痊愈率为35.85%,总有效率为73.58%,对照2组痊愈率为27.45%,总有效率为54.90%.治疗组和对照1组痊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17,P=0.042;x2=8.626,P=0.003);治疗组和对照2组痊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90,P=0.003;χ2 =22.98,P=0.000);对照1组和对照2组痊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46,P=0.358),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58,P=0.047).结论 自体血加曲安奈德、IL-2、利多卡因局部封闭注射联合斑秃丸治疗斑秃疗效满意,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王爱东;王绍娴 刊期: 2016年第13期
化疗是当今临床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1].抗肿瘤药物被临床广泛应用,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但临床使用的抗肿瘤药物大多为细胞毒剂,使用过程中它会对护士产生职业性损伤,其毒性、致畸性、致突性和致癌性均已被证实[2].化疗药物防护安全问题日益成为职业安全的重要课题,临床护士是肿瘤化疗的主要执行者,需要正确进行化疗药物防护,避免化疗药物对自身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林峰[3]认为无论医院硬件设施如何合理先进,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才是远离化疗药物毒害有效的方法.因此,具有良好的化疗职业防护态度是护士必备的素质[4].在我国低年资护士(指参加护理工作5年以下的护士)已经成为护理工作的主力军,是临床一线的主要工作者[5].其进入临床工作时间相对较短,处于所学理论转化为临床实践的关键时刻,工作经验相对不足,独特的特点决定了工作态度、行为等可能有别于其他护士,了解低年资护士对肿瘤化疗防护所持的态度很关键,决定着是否采取规范正确的防护行为.目前,针对综合医院低年资护士化疗职业防护态度的研究尚少见.本研究旨在了解综合医院接触化疗药物的低年资护士化疗职业防护态度及影响因素,为提高综合医院低年资护士化疗职业防护水平提供依据.
作者:孙晓敏;张银萍;韦欢欢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丘脑是否参与以外界物体为中心(allocentric)和以观察者为中心(egocentric)坐标系之间的信息整合.方法 分别以5名健康人及2例左侧丘脑腹后核(VP)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在物体位置辨别任务中的手动反应时间,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试验结果提示当视觉刺激出现在屏幕右侧(egocentric方向为右)时,egocentric和allocentic不兼容时的手动反应时间明显缩短:allocentric方向为左时,不兼容与兼容条件下手动反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屏幕右侧egocentric和allocentic不兼容时的手动反应时间较两者兼容的手动反应时间增加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对侧两者不兼容的手动反应时间相比,则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侧丘脑腹后核参与了对侧egocen-tric和allocentic信息不兼容条件下的空间信息整合,延长了手动反应时间.
作者:王静;朱磊;潘玉君 刊期: 2016年第13期
通过对我国导师负责制的发展和现状分析,以本校现有的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指导模式为基础,探索不同类型导师制的责权构成,完善制度保障体系,包括导师选聘办法、分类考核评价制度、导师激励与问责制、导师权利制度保障等.以期为提升导师指导水平,深化研究生教育制度改革,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1我国导师负责制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我国的研究生教育经历了单一导师制、一主多辅导师制、双导师制的发展历程:1912年和1913年,北大沿袭着单一导师制,清华沿用一主多辅的模式.20世纪40年代后期,导师制由单一导师制逐步向一主多辅过渡.1953年,高等教育部正式确立了研究生导师制,颁布了《高等学校培养研究生暂行办法(草案)》.80年代,中国研究生教育培养实行将单一导师制和一主多辅紧密结合的导师制.2010年来,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研究生教育结构实行战略性调整,国家大力发展专业学位教育,建立校内外双导师制,共同承担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
作者:吴婧;李情;尹定洪 刊期: 2016年第13期
趋化因子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结构相关性蛋白,它通过与靶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靶细胞的定向迁移.CXC趋化因子配体10 (chemokine ligand-10,CXCL10)又称干扰素诱导蛋白(interferon-γ-inducible protein 10,IP-10),是CXC趋化因子超家族中的一种,具有调节免疫应答、血管生成、细胞凋亡、细胞周期以及细胞增殖等作用.CXCL10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治疗疗效、预后均有相关性[1-2].研究发现CXCL10对肿瘤有抑制和促进的双重作用,其机制仍然不完全清楚.本文就CXCL10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许锦辉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 通过对487例儿童性早熟患者的病因分析,对儿童性早熟的临床特征进行总结.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5年3月在该院内分泌专科,诊断并建立档案的性早熟儿童487例的临床资料,男42例,女445例;年龄7个月至10岁,其中6~8岁169例占34.7%;120例来自农村,367例来自城市;315例为汉族,172例为少数民族.结果 女童性早熟的发病率高于男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真性性早熟132例,其中女童110例,特发性98例;假性性早熟88例,其中女童68例,误服避孕药者52例;部分性性早熟267例,全为女童,常食补品或反季水果75例,常接触成人书籍或电视20例,光污染24例,不明原因140例.结论 性早熟病因复杂多样,患儿身心健康深受影响,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刘毓;江超;杨莹;陆艳;王彦德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与自制双腔引流管微创钻孔引流加尿激酶溶解术两种治疗方式对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81例中等量HICH患者分为两组,开颅组42例,采用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引流组39例,采用自制双腔引流管颅骨钻孔引流加尿激酶溶解术治疗.结果 引流组与开颅组比较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费用低、远期疗效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随访3个月,引流组日常生活能力明显好于开颅组(P<0.05).结论 双腔引流管微创钻孔引流加尿激酶溶解术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作者:张波;温权;刘健;出良钊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基层医疗机构远程部署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应用需求,在不同医院间的异构PACS中实现远程放射影像诊断.方法 通过业务流程集成、数据集成、界面集成的方式进行系统间的对接.结果 建成一套异构模式的远程PACS,梳理出影像和报告信息的传输和交换流程,并解决基层医疗机构患者资料不全和建设网络带宽的问题.结论 异构模式的远程PACS建设,对于患者、基层医疗机构都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亮;曾勇明;胡磊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维生素D3(VitD3)水平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8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选择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比较两组VitD3、TAOC水平.然后分别按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狭窄程度进行分组,比较不同颈动脉IMT、不同颈动脉狭窄程度之间VitD3、TAOC水平,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VitD3与TAOC水平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颈动脉粥样硬化组患者VitD3、TAOC水平显著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分组后,随着颈动脉IMT增厚及狭窄程度的加重,VitD3、TAOC水平显著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VitD3与TAOC水平呈正相关(r=0.586,P<0.05).结论 VitD3、TAOC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呈正相关,与健康人群相比,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VitD3、TAOC水平显著降低,且随着颈动脉IMT增厚及狭窄程度加重而明显下降.
作者:肖玉鹏;杨季萍;胡桑;陈金灶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四川省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现状,为进一步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 运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分析评价2008年和2013年四川省卫生资源的公平性.结果 卫生资源按人口配置的公平性很好,按地理配置高度不公平,人口分布的公平性优于地理分布的公平性;区域间差异是影响卫生资源配置不公平的主要因素;护士配置公平性低于医生的公平性.结论 优化卫生投入结构,调整卫生资源存量;完善区域卫生规划,注重卫生资源配置的地理公平性;加快卫生人才队伍的建设步伐,优化医护结构.
作者:张瑞华;何思长;赵大仁;孙渤星;刘志会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罗甸县结核病防治工作重点干预措施实施效果.方法 通过论证和研讨,结合《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制定一系列针对性极强的干预措施,并加以实施.结果 罗甸县肺结核患者转诊到位率从2012年86.0% (296/344)提高到2014年上半年的97.1%(165/170),总体到位率从2012年62.7%(358/571)提高到2014年上半年的82.0%(191/233).因症就诊是患者的主要来源(57.1%),转诊(37.1%)和追踪(6.3%)是重要补充.新涂阳肺结核患者发现任务完成率2013年(181.7%)和2014年上半年(143.9%)较2012年(129.4%)有较大提高.新涂阳肺结核患者治愈率从2012年84.0%(121/144)提高到2014年上半年的88.0%(81/92).结论 罗甸县结核病重点干预措施效果显著,但仍存在一定风险,需长期观察.
作者:陈玮;尹秋莲;雷世光;李杨;宋群峰;袁薇;陈慧娟;杨敬源;杜雯 刊期: 2016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