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锦辉
目的 探讨妊娠期淋病治疗对妊娠结局影响分析.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5年6月该院妊娠期淋病患者55例,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妊娠组与终止妊娠组,妊娠组33例患者治疗后继续妊娠,终止妊娠组22例终止妊娠,选择同期55例正常分娩孕妇作为对照组.对比妊娠组及终止妊娠组患者治愈率,对比妊娠组及对照组孕妇妊娠结局.结果 妊娠组与终止妊娠组治疗6个月后全部治愈,治疗后1周、6个月治愈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组治疗后3个月复发率为21.21%,略高于终止妊娠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组与对照组均无新生儿淋病、新生儿淋菌性咽炎发生,两组早产、新生儿窒息、低体质量儿、新生儿感染、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9.09%,对照组为7.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早期、中期淋病患者经过规范抗菌药物治疗可安全分娩,对妊娠结局无明显影响.
作者:章晓阳;江建雄;金如钧;孙丽萍;徐红儿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青蒿琥酯干预下表达Foxp3的调节性T细胞在大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脾淋巴细胞及滑膜中表达及意义.方法 建立大鼠CIA模型,分为对照组、CIA模型组、CIA模型+不同浓度青蒿琥酯组、CIA模型+甲氨蝶呤(MTX)组、CIA模型+硫酸羟氯喹组、CIA模型+甲基泼尼松龙组.流式检测脾淋巴细胞中Foxp3表达,免疫组化检测Foxp3在大鼠踝关节滑膜细胞中表达.结果 CIA模型+20 mg· kg-1·d-1青蒿琥酯组中Foxp3在脾淋巴细胞及滑膜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他浓度青蒿琥酯组、CIA模型+硫酸羟氯喹组(P<0.05),与CIA模型+甲基泼尼松龙组在脾淋巴细胞表达中有差异(P<0.05),与CIA模型+甲氨蝶呤组无差异(P>0.05).结论 青蒿琥酯可上调T淋巴细胞及滑膜中Foxp3的表达,且与剂量呈正相关,当剂量在20 mg· kg-1·d-1时效果明显.
作者:洪学志;刘佳;庄辰晨;林东;朱梦雅;莫汉有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 调查重庆市大足区高血压患者健康相关行为及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方法 通过分层抽样在大足区的所有高血压免费检测点(区、镇、村)获取3个检测点,在各检测点随机抽取确诊的高血压患者200例,共600例,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有效问卷554份,问卷回收率92.33%.87.00%的患者进行了药物治疗,服药后血压控制率为85.48%.在诊断为高血压后,22.74%的人未控制摄盐量,20.94%的人会偶尔或经常饮酒.高血压患者对于高血压的概念及特征、易患因素、危害、防治等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63.54%、56.68%、60.65%和70.22%.结论 大足区高血压患者对健康相关知识掌握较差,高血压健康相关行为较差.
作者:犹忆;胡承菊;谢玲;李小莉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宫颈癌周围神经侵犯(PNI)对预后的影响及其在维吾尔族和汉族间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2014年413例宫颈癌(Ⅰb~Ⅱb期)根治术术后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维吾尔族患者198例,汉族患者215例.研究宫颈癌PNI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宫颈癌预后的意义.结果 宫颈癌PNI的患者共有33例,其与淋巴结转移,肿块大于或等于4 cm,宫旁侵犯及脉管癌栓均相关(P<0.05).PNI阳性组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76.7%,明显低于阴性组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PNI阳性组与阴性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70.6%和7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3).维吾尔族患者中PNI阳性亚组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明显低于PNI阴性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Cox多因素分析显示,PNI不是影响宫颈癌术后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 宫颈癌PNI降低患者5年无复发生存率,且在维吾尔族患者中显著,但其不能作为判断宫颈癌预后的独立指标.
作者:田男;候友翔;古丽娜·库尔班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静脉注射人血免疫球蛋白(IVIG)对手足口病(HFMD)合并急性弛缓性瘫痪(AFP)患儿的保护作用及免疫学机制.方法 受试者分为HFMD合并AFP免疫球蛋白治疗前组(治疗前组),免疫球蛋白治疗组(IVIG组),无免疫球蛋白治疗组(无IVIG组)和健康对照组(对照组),各30例.采用手法肌力评定法(MMT)检测患儿肌力,采用生物素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血清抗神经节苷脂M1(GM1)抗体、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 IVIG组较治疗前组和无IVIG组的肌力恢复明显.同时,抗GM1抗体、IL-6、IL-8、TNF-α在3组HFMD合并AFP患儿中均较对照组高,而IVIG组抗GM1抗体、IL 6、IL-8、TNF-α较治疗前组和无IVIG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IG对HFMD合并AFP患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拮抗高水平抗GM1抗体、IL-6、IL-8、TNF-α等细胞因子,实现免疫调节作用.
作者:李红梅;肖农;陈玉霞;刘袆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罗甸县结核病防治工作重点干预措施实施效果.方法 通过论证和研讨,结合《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制定一系列针对性极强的干预措施,并加以实施.结果 罗甸县肺结核患者转诊到位率从2012年86.0% (296/344)提高到2014年上半年的97.1%(165/170),总体到位率从2012年62.7%(358/571)提高到2014年上半年的82.0%(191/233).因症就诊是患者的主要来源(57.1%),转诊(37.1%)和追踪(6.3%)是重要补充.新涂阳肺结核患者发现任务完成率2013年(181.7%)和2014年上半年(143.9%)较2012年(129.4%)有较大提高.新涂阳肺结核患者治愈率从2012年84.0%(121/144)提高到2014年上半年的88.0%(81/92).结论 罗甸县结核病重点干预措施效果显著,但仍存在一定风险,需长期观察.
作者:陈玮;尹秋莲;雷世光;李杨;宋群峰;袁薇;陈慧娟;杨敬源;杜雯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结直肠癌是常诊断的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欧洲据第2位,在美国据第3位[1].在未来20年中发展中国家结直肠癌发生率预期逐渐升高,原因与西化的生活方式、缺少检查等有关.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变,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呈上升趋势.研究表明,结直肠癌是多种癌基因突变或抑癌基因失活累积导致基因组不稳定的结果[2],目前基因组不稳定主要有以DNA微卫星重复序列长度改变为特征的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和整个或部分染色体变异为特征的染色体不稳定(chromo-some instability,CIN)两种途径.结直肠癌遗传学研究显示约15%的原发性结直肠癌系MSI所致,其中约20%(总体结直肠癌的2%~4%)是林奇综合征(Lynch syndrome),这意味每35例结直肠癌患者中就有1例林奇综合征患者.在大部分林奇综合征和大约15%散发性结直肠的发病机制中MSI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3].因此,对MSI的深入研究有助于从分子遗传学角度认识结直肠癌.通过回顾相关文献,本文对其分子机制、检测适应证及方法、在结直肠癌的分类,以及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作者:李悠然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维生素D3(VitD3)水平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8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选择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比较两组VitD3、TAOC水平.然后分别按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狭窄程度进行分组,比较不同颈动脉IMT、不同颈动脉狭窄程度之间VitD3、TAOC水平,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VitD3与TAOC水平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颈动脉粥样硬化组患者VitD3、TAOC水平显著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分组后,随着颈动脉IMT增厚及狭窄程度的加重,VitD3、TAOC水平显著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VitD3与TAOC水平呈正相关(r=0.586,P<0.05).结论 VitD3、TAOC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呈正相关,与健康人群相比,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VitD3、TAOC水平显著降低,且随着颈动脉IMT增厚及狭窄程度加重而明显下降.
作者:肖玉鹏;杨季萍;胡桑;陈金灶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应用鼻窦内窥镜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4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98例慢性鼻窦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应用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对照组使用传统经鼻外径路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恢复时间,是否复发且记录治疗过程中是否出现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9%,对照组总有效率77.5%,观察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2.04%(1/49),对照组复发率为22.45%(11/49).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2.4% (P<0.05).结论 应用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疗效显著.
作者:柴龙;李军;杜波;兰友兴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半乳糖凝集素3 (galectin-3)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评估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近期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取CHF住院患者共110例,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Ⅱ~Ⅳ级,检测血清galectin-3、hs-CRP、动态心电图.出院后电话随访90 d,记录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因心力衰竭加重再入院或死亡.结果 galectin-3、hs-CRP水平均随心功能分级增高而升高(P<0.05);不同病因CHF患者间galectin-3、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MACE组血清galectin-3、hs-CRP水平高于未发生MACE组[(20.0±4.43)ng/mL vs.(17.5±3.47) ng/mL,P<0.05;(3.38±1.47)mg/L vs.(2.55±1.09) mg/L];ROC曲线显示galectin-3、hs-CRP预测MACE发生的佳阈值点分别为22.885 ng/mL及4.150mg/L,以阈值点为界,galectin-3增高组恶性心律失常及MACE发生率更高(分别为78.60% vs.9.90%及85.71% vs.18.68%,P<0.05),hs-CRP增高组恶性心律失常及MACE发生率亦更高(分别为70.60% vs.9.10%及76.47% vs.18.18%,P<0.05).结论 galectin-3、hs-CRP与CHF严重程度相关,galectin-3、hs-CRP水平增高的患者近期预后差.
作者:罗立;黄怡;翦林昊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两种显色培养基在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致病菌种快速鉴定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以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安图显色培养基和VITEK 2酵母菌鉴定卡对来自VVC患者的致病假丝酵母菌进行菌种分析,终鉴定结果以VITEK系统为准.结果 两种显色培养基对243株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致病菌株的鉴定准确率分别为94.7%和95.1%.其中,白假丝酵母菌的鉴定准确率高,为99.5%和98.6%,非白假丝酵母菌以光滑假丝酵母菌鉴定准确率高,克柔假丝酵母菌鉴定准确率低;白假丝酵母菌显色鉴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在98.0%以上,非白假丝酵母菌鉴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相对较低.结论 两种显色培养基均适合于临床VVC致病菌种的快速鉴别,但安图显色培养基更具临床推广价值;对非白假丝酵母菌致病患者,建议行VITEK鉴定以更好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祁文瑾;李赛男;陈卓;许妙玲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 采用中国南方汉族人群样本对miR-137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 收集94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分裂症组)及938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外周血液,采用SnaPshot技术对rs1625579位点进行基因分型,比较该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精神分裂症组和对照组,以及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变量分组中的差异.结果 在精神分裂症组和对照组中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6,P=0.035),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3,P=0.028).按性别分组后,女性精神分裂患者和对照组之间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8,P=0.047),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57,P=0.047).结论 研究结果证实了miR-137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性,同时发现了miR-137在精神分裂症发病调控过程中的性别特异性.
作者:罗旭东;符家武;梁爱萍;殷静雯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18 F-FDG PET/CT对腹部增强CT术前评估肝癌远处转移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3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终病理或随访结果为准,探讨18 F-FDG PET/CT对腹部增强CT术前评估肝癌远处转移方面的增益价值.结果 增强CT结合18F-FDG PET/CT诊断肝癌远处转移的灵敏度、特异疫和准确度分别为83.3%(20/24)、100%(39/39)、93.7%(59/63),显著优于增强CT的41.7%(10/24)、100%(39/39)、77,8%(4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8,P=0.003;χ2=6.48,P=0.011).53倒腹部增强CT未检出远处转移,经18 F-FDGPET/CT检查发现10例存在远处转移(4例骨转移,3例肺转移,1例肾上腺转移,1例网膜转移,1例肺转移同时伴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增强CT检出远处转移的10例患者,结合18 F-FDG PET/CT后,发现1倒转移灶超出增强CT检出范围(多处骨转移及左侧肾上腺转移灶).结论 18F-FDG PET/CT术前评估肝癌远处转移及转移范围具有独特价值,肝癌患者术前应考虑”F-FDG PET/CT检查以准确评价肿瘤分期,指导治疗.
作者:邓家琦;付文广;雷正明;陈跃;蔡亮;李秋;蒋禹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酶切富集联合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REDE-DHPLC)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REDE-DHPLC法对该院收治的403例NSCLC患者血浆EGFR 19和21外显子突变状态进行检测,分析突变与基线资料的相关性.其中115例患者同时采用ARMS法对肿瘤组织样本进行突变检测,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的一致性.结果 403例患者血浆样本总突变率为26.3%(106/403).女性、不吸烟、腺癌及晚期(Ⅲb~Ⅳ)患者血浆EGFR突变率分别显著高于男性、吸烟、非腺癌及早期患者(P<0.05).多变量Logistic分析显示性别、吸烟史及组织类型是血浆EGFR突变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115例配对样本中,以组织样本为标准,REDE-DHPLC法检测血浆EGFR突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9.0%、97.3%、93.5%、84.5%,两种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κ=0.702).结论 性别、吸烟史及组织类型是NSCLC患者血浆EGFR突变的独立预测因素,REDE-DHPLC法检测血浆EGFR突变敏感度及特异度较高.
作者:阙丹;肖何;陈川;蓝美玲;李建;黄环;赵莲花;肖华亮;王阁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非阿片药物复合推管内麻醉在大肠癌手术中使用的可能性.方法 将75例各类(腔镜和开腹)大肠癌手术的患者分为阿片药物麻醉(A组)、阿片药物复合椎管内麻醉(H组)、非阿片药物复合椎管内麻醉(F组)3组.记录不同阶段的熵指数、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患者术前和术后各时间点疼痛的VAS评分、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采用ELISA测试血清干扰素-γ(INF-γ)及白细胞介素(IL)-6、IL-10的水平.结果 3组患者麻醉时的熵指数、HR及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与A、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组患者的VAS评分显著低于A组(P<0.05),但H、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3d后,H、F组患者的IFN-γ水平高于A组(P<0.05),但H、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1d后,A组患者的IL-6水平高于H、F组(P<0.05),但H、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完毕时,A组患者的IL-10水平明显高于H、F组(P<0.05),但H、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样本分析结果,非阿片药物复合椎管内麻醉对大肠癌手术患者可能有更好的保护作用,对患者的术后恢复有更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王先锋;刘绍正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四川省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现状,为进一步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 运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分析评价2008年和2013年四川省卫生资源的公平性.结果 卫生资源按人口配置的公平性很好,按地理配置高度不公平,人口分布的公平性优于地理分布的公平性;区域间差异是影响卫生资源配置不公平的主要因素;护士配置公平性低于医生的公平性.结论 优化卫生投入结构,调整卫生资源存量;完善区域卫生规划,注重卫生资源配置的地理公平性;加快卫生人才队伍的建设步伐,优化医护结构.
作者:张瑞华;何思长;赵大仁;孙渤星;刘志会 刊期: 2016年第13期
化疗是当今临床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1].抗肿瘤药物被临床广泛应用,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但临床使用的抗肿瘤药物大多为细胞毒剂,使用过程中它会对护士产生职业性损伤,其毒性、致畸性、致突性和致癌性均已被证实[2].化疗药物防护安全问题日益成为职业安全的重要课题,临床护士是肿瘤化疗的主要执行者,需要正确进行化疗药物防护,避免化疗药物对自身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林峰[3]认为无论医院硬件设施如何合理先进,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才是远离化疗药物毒害有效的方法.因此,具有良好的化疗职业防护态度是护士必备的素质[4].在我国低年资护士(指参加护理工作5年以下的护士)已经成为护理工作的主力军,是临床一线的主要工作者[5].其进入临床工作时间相对较短,处于所学理论转化为临床实践的关键时刻,工作经验相对不足,独特的特点决定了工作态度、行为等可能有别于其他护士,了解低年资护士对肿瘤化疗防护所持的态度很关键,决定着是否采取规范正确的防护行为.目前,针对综合医院低年资护士化疗职业防护态度的研究尚少见.本研究旨在了解综合医院接触化疗药物的低年资护士化疗职业防护态度及影响因素,为提高综合医院低年资护士化疗职业防护水平提供依据.
作者:孙晓敏;张银萍;韦欢欢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父亲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是否与母亲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URSA)的发生有关.方法 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测序(PCR-测序)的方法对329对河南汉族URSA夫妇(观察组)及292对河南汉族健康夫妇(对照组)基因型进行分析.结果 无论是在对照组中还是观察组中,男、女之间的MTHFR C677T多态性位点的C和T等位基因频率和各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男女各方的MTHFR C677T多态性位点的T等位基因频率和含T的各基因型频率均显著高于相应的对照组(P<0.05),在女性中T等位基因是C等位基因发生URSA风险的2.267倍(95%CI:1.804~2.843),在男性中T等位基因是C等位基因发生URSA风险的2.239倍(95%CI:1.783~2.811).夫妻联合基因型分析中,夫妇TT/TT基因型发生URSA的风险高,是CC/CC基因型夫妇的19.909倍(95%CI:8.608~46.049).结论 父母的MTHFR 677C>T是URSA发生的独立遗传易感因素.
作者:郭谦楠;冯战启;康冰;王瑜;邢孟艳;龙建纲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尿激酶和利伐沙班或华法林治疗急性孤立小腿深静脉血栓(IDDVT)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该院收治的首次发病的急性IDDVT患者83例,患者均进行正规持续药物抗凝治疗至少3个月.其中38例进行尿激酶溶栓联合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华法林组),45例尿激酶溶栓联合口服利伐沙班进行抗凝治疗(利伐沙班组).主要随访观察指标为7、14、21、90 d后小腿深静脉的静脉血管通畅率、出血率及血栓栓塞的复发率.结果 两组患者随访3个月总治疗效果编辑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54,P>0.05);两组患者的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824,P<0.05);两组患者的静脉血栓栓塞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54,P>0.05).结论 尿激酶加利伐沙班和尿激酶加华法林治疗急性IDDVT总的治疗效果相当,但利伐沙班比华法林能够明显降低出血的风险.
作者:吴斐;王洛波;王兵;丁语;张帝;厉建林;刘俊超;李攀峰 刊期: 2016年第13期
随着气候变化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范围内防灾减灾形势日益严峻,尤其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自然生态环境脆弱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更为突出,特别是在中国[1].中国农村乡镇发生地震的概率远远高于我国大中城市,西藏、新疆、云南、宁夏、青海、甘肃等农村乡镇是我国地震灾害为严重的地区[2].以2014年8月3日发生在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里氏6.5级地震为例,此次地震共造成617人死亡,112人失踪,3 143人受伤,8.09万间房屋倒塌,22.97万人紧急转移,受灾总人数达108.84万人[3].笔者在灾后1个月抵达受灾地区发现当地绝大部分受灾地区地处偏远的农村山区,且地处震中地区的龙头山某医院遭受严重损毁而无法运行.
作者:毕瑞雪;黄文姣;宋晔;陈彦汐;吴丽娜;尹家秀;李斯俭 刊期: 2016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