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

丁佳慧;王中林

关键词:血流动力学, 血管,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 监测方法, 综述
摘要:自1988年,Shoemaker首先提出围术期理想循环状态的概念以来,目标导向治疗(goal-directed fluid therapy,GDFT)的理念后随即被引入到许多围术期液体管理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中.尽管有证据表明[1],GDFT在维持有效血容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等方面有较大的贡献,但有效、合适的监测方法方面尚未达成共识.因此,越来越多的液体管理监测技术相继涌现,从有创到微创再到无创,人们尝试着用更准确、更无创、更便捷、成本更低的监测技术来指导液体治疗.本文从以上3个方面对国内外新监测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为临床上合理选择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提供参考.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重庆市6~18岁儿童高血压现状分析

    目的 探究重庆市6~18岁儿童高血压流行病学情况及其与儿童超质量、肥胖的关系.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方式抽取重庆市6所普通中小学7 781名6~18岁在校儿童,行身高、体质量测量,计算BMI,并进行4个时点血压测量.结果 儿童高血压总体患病率为6.0%,男性患病率6.7%,女性患病率5.3%,且随年龄增长呈增加趋势.超质量、肥胖儿童血压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儿童血压水平,肥胖儿童血压水平亦高于超质量儿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儿童中肥胖检出率为25.8%、超质量检出率为20.2%;血压正常儿童中肥胖、超质量的检出率仅为7.3%、13.8%.结论 重庆市6~l8岁儿童高血压患病率较十年前明显升高,其中超质量、肥胖是儿童高血压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张肖笑;熊丰;朱岷;罗雁红;王付丽;曾燕;张亚妮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门诊机会筛查患者HPV感染现状分析

    目的 了解门诊机会筛查患者的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现状,为重庆地区宫颈癌一级预防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采集2013年9月至2015年6月14 149名在该院机会筛查女性的HPV感染及亚型分布结果.结果 HPV总体感染率为32.67%,其中高危型感染率为27.95%;排在前5位的亚型依次为52、16、58、56、81型;多重感染以二重感染为主;各年龄段HPV感染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35~<45岁为多发.结论 重庆地区HPV感染型别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感染率与年龄有关,积极推行全面的健康教育和健全的宫颈癌筛查措施是降低宫颈癌发生率和病死率的关键环节.

    作者:肖琳琳;孙江川;常淑芳;张潇元;周宗明;刘宇皎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重庆地区汉族妊娠晚期女性血浆D-二聚体参考区间的建立

    目的 建立重庆地区汉族妊娠晚期女性血浆D-二聚体参考区间.方法 连续纳入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行产前检查的健康单胎孕妇430名(孕周大于或等于35周),对照组为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非孕女性90名,均按30岁分段.采集枸橼酸钠抗凝静脉血2.7 mL,分离血浆检测D-二聚体水平.结果 观察组及对照组内不同年龄段女性血浆D-二聚体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该地区汉族妊娠晚期女性血浆D-二聚体参考区间为0~≤2.031 mg/L.结论 重庆地区汉族妊娠晚期女性血浆D-二聚体水平参考区间为0~≤2.031 mg/L.

    作者:刘定华;周子滟;刘欢;封雪;薛建江;余雪梅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呋塞米联合小剂量多巴胺治疗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Meta分析

    目的 采用Meta分析评价呋塞米联合小剂量多巴胺与单用呋塞米治疗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OVID、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5年1月;手工检索相关杂志纸质版.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7篇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用呋塞米组比较,联合治疗组在全因死亡率、心力衰竭再住院率、尿量、血清肌酐变化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清钾及肾功能恶化方面,联合治疗组与单用呋塞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呋塞米联合小剂量多巴胺治疗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并不优于单用呋塞米.

    作者:王爱华;廖荣宏;王静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床旁高流量持续血液净化治疗脓毒性休克48例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床旁高流量持续血液净化治疗脓毒性休克毒热内盛证的疗效,以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符合条件病例共96例,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醒脑静组,两组均48例.除了基础对症治疗,常规治疗组给予床旁高流量持续血液净化(CBP)治疗;醒脑静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周.比较两组的中医主要症状评分、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和Marshall评分;检测两组血清TNF-α和NSE水平检测.结果 醒脑静组治疗后中医主要症状评分高热、烦躁、神昏、恶心呕吐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醒脑静组脑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83.33%,常规治疗组为60.42%,醒脑静组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后3d和1周,醒脑静组APACHEⅡ和Marshall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期常规治疗组(P<0.01);治疗后,醒脑静组TNF-α和NSE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西医常规基础治疗上,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床旁高流量CBP治疗脓毒性休克毒热内盛证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抑制患者血清TNF-α和NSE水平可能与上述治疗效果密切相关.

    作者:戴喜明;高青豹;胡清甫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疼痛患者JCI标准管理模型的初步研究及应用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疼痛日益受到重视.国际医学界已将其列为人类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4个生命体征后的第5生命体征[1].疼痛虽早就列为第5生命体征,但目前将疼痛纳入日常监测的医院不多,真正在临床上对疼痛患者进行动态连续性的评估甚少[2].

    作者:马又嘉;袁顺琼;甘秀妮;盛孝敏;郭进军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术前风险因素对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手术方式选择的评估价值

    目的 探讨术前风险因素(PRS)对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手术方式选择的评估价值.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该院244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生理能力与手术侵袭度评分系统(E-PASS)计算PRS,分析PRS与不同术式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风险的关系.结果 膀胱全切原位膀胱术患者PRS评分为0.342±0.209,PRS≥0.23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明显升高(P=0.002);膀胱全切回肠输出道术患者PRS评分为0.401±0.224,PRS≥0.48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明显升高(P=0.050);膀胱全切输尿管皮肤造口术患者PRS评分为0.556±0.308,PRS≥0.60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明显升高(P=0.009).结论 PRS低于0.23分建议选择膀胱全切原位膀胱术;PRS 0.23~<0.48建议选择膀胱全切回肠输出道术;PRS0.48~0.59分建议选择膀胱全切输尿管皮肤造口术.

    作者:顾洪;陈刚;张尧;何云锋;吴小候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肺碰撞瘤1例

    碰撞瘤属于临床罕见病,是指两种成分独立起源的原发性肿瘤相互碰撞或相互浸润,可发生在食管胃交界处,肝脏胆管、口腔、肺、子宫颈、直肠肛门交界处和膀胱处[1].临床工作中常因对该病的认识不足而出现误诊、漏诊.现将本院肺碰撞瘤1例报道如下.

    作者:李书清;卢温民;李冰;王珏;杜丽欣;杨再利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血管性认知损害及海马体积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与海马体积及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纳入脑梗死患者194例,所入选患者均测定血浆Hcy浓度,用脑磁共振三维测量方法测量海马体积,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进行认知测定,根据血浆Hcy水平分为正常Hcy组(血浆Hcy<15 μmol/L,49例);Hcy轻度升高组(血浆Hcy 16~30μmol/L,78例);Hcy中重度升高组(血浆Hcy 31~100μmol/L,52例);Hcy重度升高组(Hcy> 100μmol/L,15例).结果 血浆Hcy不同水平组间认知功能MoCA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Hcy不同水平组间左、右侧海马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Hcy水平与认知功能MoCA总分呈负相关(r=-0.504,P<0.05),血浆Hcy水平与左、右侧海马体积均呈负相关(r=-0.472,P<0.05;r=-0.647,P<0.05).左、右侧海马体积均与认知功能MoCA总分呈正相关(r=0.569,P<0.05;r=0.671,P<0.05).结论 高Hcy血症可能与脑梗死患者的海马体积缩小及认知损害相关.

    作者:庄爱霞;曾庆宏;张毅;金刚;温江涛;姜建东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控制血清尿酸水平预防脑梗死复发的前瞻性研究

    目的 探讨控制患者血清尿酸(UA)水平对脑梗死复发的预防作用.方法 272例UA水平大于356.9 μmol/L(男)或大于297.4μmol/L(女)患者分为干预组(n=136)与对照组(n=136),干预组通过饮食调整及药物治疗控制UA水平维持在356.9 μmol/L(男)或297.4 μmol/L(女)以下;对照组不干预UA水平.对比两组患者半年、1、2年脑梗死复发率.结果 干预组6个月内有102例符合随访条件,血清UA水平控制在356.9 μmol/L(男)或297.4 μmol/L(女)以下,复发率(5.9%)与对照组(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有98例完成1年随访,对照组随访120例,干预组1年复发率10.2%,较对照组(17.5%)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年复发率干预组(17.4%)显著低于对照组(30.2%,P<0.05).结论 控制UA水平有助于预防远期脑梗死复发.

    作者:纪新博;符碧薇;顾申红;赵书章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3种入路内固定联合VSD治疗SchatzkerⅤ型、Ⅵ型骨折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方式选择及其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的差异.方法 对收治的66例SchatzkerⅤ型、Ⅵ型急诊骨折患者的临床诊治经过及术后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18例,膝前外侧切口单钢板内固定)、B组(24例,膝内外侧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C组(24例,膝内外后多切口三钢板内固定),3组患者术后均进行负压引流(VSD)治疗.结果 B组的手术时间(133.8±15.4)min、术中出血量(348.4±68.5)mL显著高于其他两组患者(P<0.05),A组的术后负重开始时间(70.0±4.2)d显著长于其他两组患者(P<0.05).B、C组术后第6、12个月及末次随访的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均显著高于A组(P<0.05).末次随访B、C组的优良率分别为87.50%、83.33%,均显著高于A组的55.56%(P<0.05).结论 膝前外侧切口单钢板内固定具有操作简单的优势,但术后膝关节的功能恢复不及膝内外侧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膝内外后多切口三钢板内固定术.

    作者:郑华;何盛江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分级护理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治疗认知度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 研究分级护理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患者治疗认知度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2月于该院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护理组(对照组,n=45)和分级护理组(观察组,n=45)45例.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治疗认知度及生存质量评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护理后3d及7d观察组的治疗认知度及生存质量评估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分级护理可有效提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患者的治疗认知度并可改善其生存质量.

    作者:麦苗;王红霞;孙广晓;黄滟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脂氧素对巨噬细胞RAW264.7的抗炎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脂氧素(LX) A4和叔丁氧羟基-苯丙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BOC-2)对LPS作用巨噬细胞RAW264.7存活的影响.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的巨噬细胞RAW264.7为研究载体,实验用不同浓度的脂多糖(LPS)在不同时间点处理细胞,观察LX A4和BOC-2对LPS作用巨噬细胞RAW264.7后的存活率.CCK-8法观察LPS对各组巨噬细胞RAW264.7的不良反应,Western blot法检测LX A4和BOC-2对LPS处理后巨噬细胞RAW264.7的Toll样受体4(TLR4)和pNF-κB p65蛋白水平,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LX A4和BOC-2对LPS处理后巨噬细胞RAW264.7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 在1 000 ng/mL浓度LPS组,作用时间6h,巨噬细胞RAW264.7内TLR4蛋白水平和pNF-κB p65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在LPS作用下,LX A4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OC-2组在LPS作用后巨噬细胞RAW264.7的存活率显著低于无LPS作用(P<0.05).在LPS作用下,LX A4组pNF-κB p65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及BOC-2组(P<0.05),BOC-2组pNF-κB p65蛋白水平高于其余各组(P<0.05).在LPS作用下,LX A4组IL-6的水平低于对照组及BOC-2组(P<0.05).结论 LX A4能够抑制LPS对巨噬细胞RAW264.7的作用及TLR4/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助减轻炎性反应.

    作者:谢大泽;黄利兴;刘东升;朱俊;谢勇;周南进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医院医疗不良事件预警信息化平台构建及运行效果分析

    当前社会医疗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医疗恶性事件增多,医疗安全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如何提高医疗质量、防范医疗风险是每个医院管理者都需要面对的问题[1].目前医疗风险防控集中于处置医疗损害和医疗纠纷,多数是被动应对的“灭火”行为,尚缺乏主动防范的预警系统研究,未建立相对完善的医疗风险监控网络.

    作者:唐其江;魏培德;许树根;孙如鹏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宫颈DNA倍体分析及TCT在宫颈病变早期筛查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DNA倍体分析和液基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病变早期筛查中的作用.方法 对13 144例患者进行DNA倍体分析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对其中554例行病理活检,以病理活检结果为标准,分析两种方法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临床意义.结果 DNA倍体分析与液基细胞学的阳性率分别为7.33%和5.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别以出现1~2个DNA倍体异常细胞及出现3个及以上DNA倍体异常细胞作为活检标准,发现宫颈病变的灵敏度为98.67%和89.36%,特异度为22.47%和58.99%,阳性预测值为72.89%和82.15%,与病理活检诊断符合率为74.19%和79.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以出现意义不明确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及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作为活检标准,发现宫颈病变的灵敏度为73.87%和62.90%,特异度为49.18%和79.92%,阳性预测值为64.87%和79.92%,与病理活检诊断符合率为63.00%和70.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9例TCT检查为ASCUS的患者中,活检宫颈病变检出率为40.37%.其中DNA倍体正常组、出现1~2个DNA倍体异常细胞组、出现3个及以上DNA倍体异常细胞组宫颈病变检出率分别为30.30%、25.00%、53.85%,前两组检出率显著低于后一组(P<0.05).结论 以出现3个以上DNA倍体异常细胞或LSIL为活检标准,对早期宫颈病变的筛查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ASCUS伴3个及以上DNA倍体异常细胞者活检更容易发现宫颈病变.

    作者:张雪梅;覃福宁;孙奇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趋化因子受体D6、DARC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

    目的 研究乳腺癌组织中趋化因子受体D6与Duffy抗原趋化因子受体(DARC)表达水平,探讨与乳腺癌临床分期及相关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乳腺癌患者癌组织标本120例,均为病理确诊,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在各标本中D6和DARC表达水平,统计分析D6、DARC蛋白表达与乳腺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D6、DARC在乳腺癌及癌旁正常乳腺中均有表达,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7%、68.3%,在乳腺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3%、65.0%.D6、DARC的表达情况与乳腺癌临床分期及是否发生腋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1).D6、DARC的表达与患者ER、PR及HER-2的表达等病理指标无关(P>0.05).结论 D6、DARC在乳腺癌发展中呈现负性调节作用,其在乳腺癌中表达的高低与HER-2、ER及PR等临床病理指标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景周宏;曹勇;熊忠讯;江歌丽;刘晓渝;曾晓华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高迁移率族蛋白A2基因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高迁移率族蛋白A2(high mobility group A2,HMGA2)基因已被公认为是一种新的癌基因,是高迁移率族(high mobility group,HMG)蛋白超家族成员之一.大量的研究发现HMGA2与肿瘤的发生、发展、预后密切相关,甚至有望成为肿瘤基因治疗的新靶点.HMGA2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正成为癌症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作者:傅孝媛;张献全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

    自1988年,Shoemaker首先提出围术期理想循环状态的概念以来,目标导向治疗(goal-directed fluid therapy,GDFT)的理念后随即被引入到许多围术期液体管理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中.尽管有证据表明[1],GDFT在维持有效血容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等方面有较大的贡献,但有效、合适的监测方法方面尚未达成共识.因此,越来越多的液体管理监测技术相继涌现,从有创到微创再到无创,人们尝试着用更准确、更无创、更便捷、成本更低的监测技术来指导液体治疗.本文从以上3个方面对国内外新监测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为临床上合理选择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提供参考.

    作者:丁佳慧;王中林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细胞凋亡基因GRIM-19研究进展

    2000年,Angell等[1]用反义RNA敲除技术从乳腺癌细胞中,在维甲酸(retinoic acid,RA)/干扰素(interferon,IFN)联合应用诱导筛选鉴定出的促细胞凋亡基因(gene associated with retinoid/ interferon induced mortality 19,GRIM-19).GRIM-19蛋白高表达可促进细胞凋亡,而低表达可能与肿瘤细胞的异常增殖有关[2].本文就GRIM-19的结构、促凋亡作用机制、组织分布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作者:赵祯;沈国华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基于问卷调查的诊断学双语教学效果分析

    双语教学是指在教材使用、课堂讲授及课程考试等教学环节中同时使用汉语和外语,并在课堂教学中以外语为主的教学活动.双语教学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级医学科学人才的重要方法之一,日益受到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重视.

    作者:刘纯伦;古赛 刊期: 2016年第14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