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红岩;刘景景;左志超;张宏伟;王庆志;岳修勤
贵州省黔西南州是一喀斯特地貌地区[1],受地理环境所影响,相对较落后。本地区采煤、采矿、交通事故等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因而突发外伤患者较多。由于经历突发性事件后大多患者不仅仅身体受到伤害[2],同时还出现恐惧、焦虑、被害妄想等伴随心理问题。文献报道[3-4],对突发群体性暴力事件中重症患者进行早期心理干预,能增加患者的医疗依从性、降低意外脱管、坠床等事件的发生,并能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笔者收集了就诊黔西南州人民医院的不同突发事件外伤后医治并进行早期心理干预患者资料,归纳报道如下,目的在于加强对突发群体外伤后患者进行早期心理干预,促进患者身心康复、社会稳定、和谐。
作者:胡安华;王琴;曾宪春;刘艳;潘文秀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经眶上外侧入路治疗鞍区肿瘤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该院神经外科2012年4月至2014年12月手术治疗的29例鞍区肿瘤患者的临床及手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入路分为眶上组16例和对照组13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眶上组共有14例患者进行了全切手术,全切率87.50%,对照组的11例患者进行手术全切,全切率为84.62%,但两种入路方式对患者鞍区肿瘤的全切率影响不明显(P>0.05)。眶上组的手术时间(187.5±33.9)min 、术中出血量(180.2±38.5)mL 、住院时间(8.3±2.5)d 均显著的低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249.1±46.3)min 、术中出血量(269.5±45.8)mL 、住院时间(10.4±2.8)d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眶上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均为100%;眶上组次日视力显著改善的有13例(81.25%),对照组视力显著改善的有11例(84.6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7,P>0.05)。眶上组的术后并发症率31.25%低于对照组的38.2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眶上外侧入路治疗鞍区肿瘤与单侧冠状入口经额入路治疗效果相当,但是可以显著的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及住院时间,同时不会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代永庆;钱亦华;申向竹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孤立性肺结节(SPN)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与鉴别 SPN 良恶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明确病理诊断的典型的 SPN 患者146例,按 SPN 直径分为3组,其中直径小于或等于0.8 cm 16例、>0.8~1.5 cm 41例、>1.5~3.0 cm 89例。搜集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资料,分析其与 SPN 良恶性的关系。结果全组146例均获病理学诊断,术后病理良性病变52例(35.6%),恶性病变94例(64.4%)。随 SPN 直径的增大,恶性比率有明显增高趋势。患者有吸烟史及临床症状在良恶性病变中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SPN 界限是否清楚、有无分叶、毛刺、胸膜凹陷征及血管集束征在良恶性病变中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N 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性表现对其良恶性的判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积极干预 SPN 对提高肺癌生存率意义重大。
作者:陈金亮;吕学东;吴丹丹;邢媛媛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富氢水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以150~180 g SD 大鼠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C 组)、NAFLD 组(M 组)、非酒精性脂肪肝+富氢水组[(M + H2)组]、富氢水组(H2组),每组12只;C 组和 H2组常规饲养,M 组和(M + H2)组以高脂饲料+土霉素(10 mg/100 g 剂量注射20 mg/mL ,每5天1次)暴露建立大鼠NAFLD 模型;连续暴露8周后各组随机选取4只,HE 染色检测肝脏组织病理特征,观察到脂肪空泡为模型建立成功;采用生化方法检测各组大鼠外周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丙二醛(MDA )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第9周起,各组常规饲养,前两组注射生理盐水(每只4 mL /d),后两组注射富氢水(每只4 mL /d),连续腹腔注射24 d 后,观察各组肝脏组织病理特征,并检测大鼠外周血 ALT 、MDA 水平及 SOD 活性。结果各组暴露8周后,HE 染色显示:M 组和(M + H2)组肝脏组织均有大小不等的脂肪空泡,C 组和 H2组肝脏组织细胞形态正常,无脂肪空泡;血液检测显示:与 C 组相比,M 组和(M + H2)组 ALT 、MDA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SOD 活性显著降低(P<0.05)。连续注射生理盐水或富氢水24 d 后,HE 染色显示:(M + H2)组大鼠肝脏组织仅极少部分有脂肪空泡,多数肝细胞形态正常,无明显损伤;M 组大鼠肝脏组织一半以上区域有脂肪浸润现象,并有脂肪滴出现,肝细胞受损明显;血液检测显示:与 M 组比较,(M + H2)组大鼠肝脏中 ALT 、MDA 水平降低(P<0.05),SOD 活性增高(P<0.05);但与 C 组相比,(M + H2)组大鼠肝脏中 ALT 、MDA 水平增高(P<0.05),SOD 活性降低(P<0.05)。结论成功建立大鼠 NAFLD 模型,富氢水处理对大鼠 NAFLD 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富氢水抗氧化作用有关。
作者:张景云;王跃会;李佳炜;毛捷;秦启忠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蛋白 A1(HMGA1)siRNA 对人肝星状细胞 HMGA1、α-SMA 、E-钙黏素(E-cadherin)基因的表达调控作用及增殖活性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有效的人工合成的 HMGA1 siRNA 转染人肝星状细胞 LX-2(LX-2)后沉默 HMGA1基因的表达。通过实时荧光定量 PCR(RT-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 LX-2细胞中HMGA1、α-SMA 和 E-cadherin 的 mRNA 及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 TT )法检测 LX-2细胞增殖水平。结果以HMGA1-siRNA 序列1组沉默效果好。 TGF-β1刺激组与 TGF-β1+ NC-siRNA 组之间细胞增殖水平、HMGA1、α-SMA 、E-cad-herin 的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细胞增殖水平、HMGA1、α-SMA 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5),E-cadherin 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TGF-β1+ HMGA1 siRNA 组细胞增殖水平及 HMGA1、α-SMA 的 mR-NA 及蛋白表达水平较另外3组均显著下降(P<0.05),E-cadherin 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结论靶向 HMGA1的 siRNA能够沉默 LX-2中 HMGA1的表达;抑制 TGF-β1诱导的 LX-2增殖水平,提示 HMGA1参与了 TGF-β1诱导的肝星状细胞活化。
作者:胡蕾;刘莉;张霜;杜芳腾;张吉翔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观察降钙素原(PC T )指导重症监护室(IC U )中脓毒症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符合脓毒症诊断标准的63例,分为PC T组(34例)和对照组(29例),记录患者使用抗生素时间、住IC U时间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PC T组抗生素使用时间较对照组时间明显减少(11.1±2.4)d vs.(14.3±3.1)d;抗生素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PCT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住ICU时间也明显缩短(12.2±2.7)d vs.(15.4±3.6)d。结论 PCT指导脓毒症患者抗感染治疗可以减少抗生素使用疗程、住IC U时间及相关不良反应。
作者:张德春;黄伟;何剑波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观察丙泊酚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成年雄性 SD 大鼠60只,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丙泊酚药物组,每组20只,各组又根据再灌注时间分成4个亚组。复制大鼠经典右下肢缺血再灌注模型,恢复血流灌注前5 min 用丙泊酚注射液(50 mg/kg ,腹腔注射)处理,分别于再灌注后3、6、9、12 h 进行取材,检测血清样本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因子κB(NF-κB)水平、肌肉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以及计算肌肉湿干质量比值。结果恢复灌注后各时间段内,相对于缺血再灌注组,丙泊酚处理后能降低 TNF-α、NF-κB 的表达水平( P <0.05),抑制组织MDA 水平增加(P<0.05),抑制 SOD 水平的减少(P<0.05),也明显减轻肌肉组织的水肿(P<0.05)。结论丙泊酚预处理可通过遏制炎症因子表达、减轻氧自由基损害从而对缺血再灌注肢体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李喆;卢一郡;吕立文;卢国浩;李卫;俞宁;卢俊宇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了解该院烧伤患者感染病原菌标本来源、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收集该院2011年7月至2014年6月全军烧伤中心送检的3595份标本的来源、分布和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送检标本中烧伤创面分泌物占69.49%,阳性率达到了81.51%;血液占19.55%,阳性率达到了23.90%;共检出244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G -)占58.2%,革兰阳性菌(G +)占38.69%,真菌9种76株,占3.11%,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为高,占总病原菌的22.66%;药物敏感试验显示,各检出菌有多药耐药性;G +对万古霉素敏感,G -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结论烧伤科细菌感染以 G -为主,对碳青霉烯类敏感率有下降的趋势,在检出率方面 MRSA 有增多的趋势,临床应重视根据药敏试验用药,以延缓细菌耐药率。
作者:张建伟;张荣厚;宋明辉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缺氧对 JAR 细胞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Stat3)和磷酸化 Stat3(p-Stat3)蛋白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在缺氧条件下培养 JAR 细胞,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 Stat3和 p-Stat3在缺氧前后蛋白表达的差异,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结果缺氧培养 JAR 细胞48 h 后,细胞形态发生异常改变,Stat3和 p-Stat3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细胞凋亡水平明显增加(P<0.05)。结论缺氧使 JAR 细胞 Stat3和 p-Stat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凋亡增加。
作者:杜尚珂;石瑛;岳宁;张琳琳;于海洋;贾莉婷;张展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总结体外膜肺氧合(ECMO)救治心脏术后心室电风暴(VES)患者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河南省胸科医院7例心脏术后发生 VES 并采用 ECMO 辅助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调查患者术前基本情况,临床诊断,发生 VES 的原因及 ECMO 的辅助过程,预后等。结果7例患者经治疗后,均顺利脱机,1例患者脱机后严重感染,1周后多脏器功能衰竭,自动出院;1例脱机后2 d 脑出血,自动出院;其余5例治愈出院,无并发症。5例患者经治疗后,均治愈出院,无并发症。结论 ECMO 为心脏术后 VES 患者提供了有效的循环支持,维持有效的冠脉供血,防止心肌进一步受损,维持电解质等内环境稳定,为心律恢复、针对病因及诱因治疗争取了时间。
作者:巩红岩;刘景景;左志超;张宏伟;王庆志;岳修勤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连续血液滤过(CVVH)治疗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方法将84例 ARDS 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病因治疗、机械通气支持、液体管理和炎性反应调控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 CVVH ,将对照组和观察组儿童性别、年龄、入院时危重病评分(PICS)、临床表现和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PaO2、SaO2)、氧合指数(OI = PaO2/FiO2),以及治疗过程中机械通气时间和重症监护室(ICU )住院天数及病死率等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PICS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5天观察组 PaO2、SaO2、OI 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 ICU 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CVVH 用于治疗儿童 ARDS ,能有效地减少机械通气时间,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作者:孙嵩;陈玉雯;吉训琦;廖锋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上皮间质转化(EM T )与大肠癌化疗耐药的关系。方法采用 Transwell 细胞迁移实验及 Transwell 细胞侵袭实验检测大肠癌奥沙利铂耐药细胞株 LOVO /L-OHP 与大肠癌 LOVO 亲本细胞迁移、侵袭能力,Western blot 检测 LOVO 与LOVO/L-OHP 细胞株上皮细胞标志因子 E-cadherin 和间叶细胞标志因子 Vimentin 蛋白水平以评价 EM T 发生。然后用 GSK-3β特异性抑制剂 SB415286处理 LOVO 细胞诱导 EM T ,检测各组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及 E-cadherin 和 Vimentin 蛋白表达评价表型改变,通过 M TT 法检测细胞增殖,Annexin-V /PI 双染检测细胞凋亡以评价 SB415286诱导 EM T 后对大肠癌细胞株奥沙利铂化疗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耐药细胞株 LOVO /L-OHP 形态学特点,Transwell 细胞迁移侵袭实验结果,E-cadherin 和 Vimentin蛋白表达改变证实 LOVO /L-OHP 出现了典型的 EM T 表型改变。增殖与凋亡结果提示 SB415286诱导 EM T 后大肠癌细胞株的化疗敏感性下降,导致大肠癌细胞化疗耐药。结论本研究从耐药细胞株 LOVO /L-OHP 的 EM T 发生与诱导 EM T 对大肠癌细胞表型的改变和化疗敏感性的影响两个角度证实了 EM T 与大肠癌化疗耐药间的直接关系,从而为未来干预大肠癌化疗耐药性的治疗奠定基础并提供新的研究策略。
作者:贾后军;向林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观察单独应用氨甲环酸保守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作用。方法对2014年3月至2015年8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19例慢性硬膜血肿患者,均经头颅 CT 检查确诊,给予静脉氨甲环酸(1 g/d)治疗,1周后改为口服(250 mg ,每日3次),持续1~5个月[(2.73±1.05)个月],随访6~10个月。比较患者用药前后 CT 及临床症状变化。结果治疗效果分为有效和无效。19例中有效13例(68.4%);无效6例(31.6%),其中3例(15.8%)因临床症状加重改用手术治疗,1例(5.3%)因血肿量及症状变化不大改为手术治疗,1例(5.3%)因药物不良反应停药治疗,1例(5.3%)失访。结论单独应用氨甲环酸保守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是安全有效。
作者:刘杜强;江涌;李定君;酉建;彭里磊;周杰;彭汤明;刘洛同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分析罗哌卡因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的无痛分娩效果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收集该院2013年4月至2014年8月自愿接受无痛分娩的60例产妇(观察组),对该组产妇的30例应用罗哌卡因硬膜外镇痛(罗哌卡因组),其余30例应用布比卡因硬膜外镇痛(布比卡因组),另选同期的60例不愿接受无痛分娩的产妇设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及应激反应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罗哌卡因组产妇与布比卡因组产妇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罗哌卡因组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评分为(0.16±0.07)分,布比卡因组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评分为(0.15±0.07)分,罗哌卡因组产妇与布比卡因组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布比卡因组产妇会阴侧切率显著高于罗哌卡因组(P<0.05),对照组产妇血糖、皮质醇、胰岛素/血糖比值变化程度明显大于试验组(P<0.05),且布比卡因组产妇血糖、皮质醇、胰岛素/血糖比值变化程度明显大于罗哌卡因组(P<0.05)。结论罗哌卡因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的分娩效果良好,对产妇的会阴侧切率能有效降低,减轻应激反应。
作者:宗银东;聂颖;姜义铁;李林;罗星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作者:《重庆医学》编辑部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分析血管紧张素 Ang-(1-7)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血脑屏障通透性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制备 SAH 大鼠,伊文思蓝(Evans blue)检测 Ang-(1-7)处理后 SAH 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及脑组织含水量;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与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脑组织黏连蛋白 ICAM-1、VCAM-1的表达。人工血性脑脊液(BCSF)刺激血管内皮细胞(HBMEC),检测细胞通透性及细胞增殖与凋亡情况。结果 Ang-(1-7)可降低 SAH 大鼠脑组织中 Evans blue 渗透量及脑组织含水量,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以10-5 mol/L Ang-(1-7)处理24 h 时变化为显著,SAH 大鼠脑组织中 ICAM-1、VCAM-1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同时 Ang-(1-7)作用的 BCSF 刺激的血管内皮细胞中 Evans blue 的渗透量明显减少,ICAM-1、VCAM-1的表达水平及细胞增殖活力显著增加,细胞凋亡减少。结论 Ang-(1-7)具有保护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脑屏障通透性作用。
作者:张健民;陈鹏;张凡喜;黄晓龙;周玉峰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下呼吸道病原菌的耐药性及分布情况,为临床药物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160例 AE-COPD 住院患者痰标本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160例患者痰培养阳性者共获得致病细菌株101株,对患者下呼吸道痰标本分离的病原菌用 VITEK-2 Compact 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鉴定。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101株,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真菌分别占57.43%、27.72%、14.85%;革兰阴性菌中以副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多见,分别占14.85%、12.87%、8.91%、6.93%、4.95%;革兰阳性菌以链球菌属为主占11.88%、金黄色葡萄球菌占5.94%、溶血性葡萄球菌占4.95%;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14.85%,革兰阴性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派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和替加环素、利奈唑胺敏感。结论 AE-COPD 患者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耐药率偏高,依据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监测结果指导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是治疗 AE-COPD 的重要手段。
作者:佟玉峰;刘文曲;周青青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CHD)患者血浆脂联素(APN)与 N 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老年 CHD 患者50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1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16例)、对照组(50例),测定 APN 和 NT-proBNP 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老年 CHD 组患者 APN 水平明显降低,且 SAP 、UAP 组、AMI 组3组 APN 依次降低,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 CHD 组患者 NT-proBNP 水平明显升高,且 SAP 、UAP组、AMI 组3组 NT-proBNP 依次升高,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 CHD 组患者 APN 水平与 NT-proBNP 呈负相关(r=-0.236,P<0.05)。结论 APN 和 NT-proBNP 水平检测对老年 CHD 的预防、疗效判断和预后判断均有重要价值。
作者:廖雪梅;王洪宇;钟伟;李家富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 )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47例 PHC 患者(PHC 组)及19例健康体检者健康血清中 NGAL 及 MMP9水平,并分析二者与临床病理的联系,同时使用 ROC 曲线分析二者对 PHC 的诊断价值,Kaplan-Meier 生存曲线分析不同 NGAL 、MMP9水平的生存差异。结果 PHC 组 NGAL 、MMP9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GAL 及 MMP9的水平在Ⅲ~Ⅳ期组高于Ⅰ~Ⅱ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 MMP9、NGAL 检测灵敏度分别为70.2%和83.0%。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灵敏度至94.9%。 Kaplan-Meier 生存分析发现血清 NGAL 水平高患者预后差。结论 PHC 患者血清 NGAL 及 MMP9与 PHC 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血清水平 NGAL 及 MMP9可明显提高敏感度,对 PHC 诊断及预后指标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唐成佳;余天雾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鼻喷激素联合抗生素在鼻内镜围术期的疗效观察。方法将8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A 组)和治疗者(B组)。两组患者均在全身麻醉插管下采用 Messerklinger 术式,依次开放病变鼻窦,完整切除鼻腔鼻窦息肉,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的变化,进一步总结鼻喷激素联合抗生素在鼻内镜围术期对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的影响。结果 B 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明显小于 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围术期采用鼻喷激素联合抗生素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是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围术期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刘铭芳;杨笑染;马涛;刘为民 刊期: 2016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