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连续血液滤过抢救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孙嵩;陈玉雯;吉训琦;廖锋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儿童, 连续血液滤过
摘要:目的:探讨连续血液滤过(CVVH)治疗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方法将84例 ARDS 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病因治疗、机械通气支持、液体管理和炎性反应调控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 CVVH ,将对照组和观察组儿童性别、年龄、入院时危重病评分(PICS)、临床表现和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PaO2、SaO2)、氧合指数(OI = PaO2/FiO2),以及治疗过程中机械通气时间和重症监护室(ICU )住院天数及病死率等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PICS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5天观察组 PaO2、SaO2、OI 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 ICU 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CVVH 用于治疗儿童 ARDS ,能有效地减少机械通气时间,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儿听力与聋病易感基因联合筛查及干预管理系统介绍

    新生儿听力和聋病易感基因筛查是一个涉及耳鼻咽喉科、儿科及产科等多学科的工作项目,如何对未能通过听力筛查的新生儿进行随访、复筛是新生儿听力筛查面临的重要问题[1]。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立相应的筛查及干预管理系统用于筛查信息的记录和分析、患者的在线咨询、复筛的自动提醒能够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2-3]。本院于2014年11月成功开发“新生儿听力与聋病易感基因联合筛查及干预管理系统”(软件专利号:201410649599.1),能够克服新生儿听力与聋病易感基因联合筛查及干预管理的缺陷,解决未通过听力筛查的新生儿跟踪、随访难的问题,并可以实现医生与患者的互动式交流;还能与其他相关机构之间保持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

    作者:蓝英;胡敏;唐军;苏艳;冼莉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某院烧伤患者创面病原菌耐药性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该院烧伤患者感染病原菌标本来源、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收集该院2011年7月至2014年6月全军烧伤中心送检的3595份标本的来源、分布和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送检标本中烧伤创面分泌物占69.49%,阳性率达到了81.51%;血液占19.55%,阳性率达到了23.90%;共检出244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G -)占58.2%,革兰阳性菌(G +)占38.69%,真菌9种76株,占3.11%,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为高,占总病原菌的22.66%;药物敏感试验显示,各检出菌有多药耐药性;G +对万古霉素敏感,G -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结论烧伤科细菌感染以 G -为主,对碳青霉烯类敏感率有下降的趋势,在检出率方面 MRSA 有增多的趋势,临床应重视根据药敏试验用药,以延缓细菌耐药率。

    作者:张建伟;张荣厚;宋明辉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HGF 蛋白与 C-M et 蛋白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与其受体(C-Met)蛋白在血清及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42例初治胆管癌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 HGF 及 C-Met 水平;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42例胆管癌组织及正常组织 HGF 及 C-Met 的表达。结果术前1 d 胆管癌患者血清中 HGF 蛋白与 C-Met 蛋白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者(1.53±0.48)ng/mL vs .(0.48±0.55)ng/mL ;(16.28±5.17)ng/mL vs .(4.31±2.84)ng/m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第3天胆管癌患者血清中 HGF 蛋白与 C-Met 蛋白水平较术前变化不明显,而术后第7、10天 HGF 蛋白与 C-Met 蛋白水平较术前则明显降低。另外,HGF 蛋白与 C-Met 蛋白在胆管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2%、81.0%,在正常组织的表达分别为15.0%、20.0%。结论 HGF 蛋白与 C-Met 蛋白在胆管癌患者血清和组织中异常表达,可能与胆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作者:王金;赵一洁;崔广宾;尚培中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病案示踪关键技术整合研究

    在我国,虽然大部分医院对病案的管理均有一套完整的示踪系统,但是众多医院所采用的病案示踪系统均是基于条形码(或二维码)技术的示踪系统,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这种示踪系统无法满足病案室工作中对大量病案数据的业务管理需求。尽管射频识别(RFID)病案示踪技术在迅速发展,且其优势愈来愈明显,但是无法用 RFID 病案示踪技术完全取代条形码(或二维码)技术。通过对新旧技术并存的必要性、病案流程重组的必要性、病案管理系统重组的必要性来研究这3种技术整合的意义。

    作者:陶阳;贾贺飞;周迪;桂晓苗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抑制组蛋白去乙酰酶1后对人胃癌干细胞的影响

    目的:研究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后对人胃癌干细胞(GCSGs)增殖、干性及侵袭作用的影响。方法以 CD44为胃癌干性标志物,流式分选出 GCSCs 。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RT-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 GCSGs 与胃癌非干细胞中 HDAC1的表达量。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处理 GCSCs 后,CCK-8法、克隆形成和 Transwell实验观察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变化;RT-qPCR 和 Western blot 检测其对凋亡、侵袭相关蛋白及干性标志物表达的影响。结果HDAC1在 GCSCs 中的表达比胃癌非干细胞高。实验组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相较于对照组均减弱,且下调干性标志物及介导上皮间质转化。结论抑制 HDAC1的去乙酰化作用后 GCSCs 的增殖、干性及侵袭能力降低。

    作者:侯曦露;唐郡;朱斌;严和中;余森源;贺艳;历海清;王教学;刘卫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改良序贯疗法与不同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含呋喃唑酮的改良序贯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 .pylor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 H .pylori 阳性的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和消化性溃疡患者240例,均分为序贯疗法组(A 组)、伴同疗法组(B 组)、铋剂四联7 d 组(C 组)、铋剂四联10 d 组(D 组)。 A 组:先予雷贝拉唑10 mg +阿莫西林1000 mg ,每天2次,5 d ,再予雷贝拉唑10 mg +克拉霉素500 mg +呋喃唑酮100 mg ,每天2次,5 d ;B 组:雷贝拉唑10 mg +阿莫西林1000 mg +克拉霉素500 mg +呋喃唑酮100 mg ,每天2次,7 d ;C 组:雷贝拉唑10 mg +枸椽酸铋钾220 mg +阿莫西林1000 mg +克拉霉素500mg ,每天2次,7 d ;D 组:方案同 C 组,疗程10 d 。治疗结束停药至少4周后空腹行14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阴性者判为 H .pylori 根除成功。结果224例患者完成治疗,A 、B 、C 、D 组H .pylori 根除率按意向性(ITT )分析分别为88.33%、83.33%、73.33%、81.67%,按方案(PP)分析分别为92.98%、90.90%、78.57%、87.50%。 A 组与 C 组 ITT 和 PP 分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36、4.83,P=0.037、0.028)。结论含呋喃唑酮的改良序贯疗法对 H .pylori 根除率较高,是一种可供选择的一线治疗方案。

    作者:邹夏慧;刘敦菊;万德惠;姜慧英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上皮间质转化与大肠癌奥沙利铂化疗耐药的关系研究

    目的:上皮间质转化(EM T )与大肠癌化疗耐药的关系。方法采用 Transwell 细胞迁移实验及 Transwell 细胞侵袭实验检测大肠癌奥沙利铂耐药细胞株 LOVO /L-OHP 与大肠癌 LOVO 亲本细胞迁移、侵袭能力,Western blot 检测 LOVO 与LOVO/L-OHP 细胞株上皮细胞标志因子 E-cadherin 和间叶细胞标志因子 Vimentin 蛋白水平以评价 EM T 发生。然后用 GSK-3β特异性抑制剂 SB415286处理 LOVO 细胞诱导 EM T ,检测各组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及 E-cadherin 和 Vimentin 蛋白表达评价表型改变,通过 M TT 法检测细胞增殖,Annexin-V /PI 双染检测细胞凋亡以评价 SB415286诱导 EM T 后对大肠癌细胞株奥沙利铂化疗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耐药细胞株 LOVO /L-OHP 形态学特点,Transwell 细胞迁移侵袭实验结果,E-cadherin 和 Vimentin蛋白表达改变证实 LOVO /L-OHP 出现了典型的 EM T 表型改变。增殖与凋亡结果提示 SB415286诱导 EM T 后大肠癌细胞株的化疗敏感性下降,导致大肠癌细胞化疗耐药。结论本研究从耐药细胞株 LOVO /L-OHP 的 EM T 发生与诱导 EM T 对大肠癌细胞表型的改变和化疗敏感性的影响两个角度证实了 EM T 与大肠癌化疗耐药间的直接关系,从而为未来干预大肠癌化疗耐药性的治疗奠定基础并提供新的研究策略。

    作者:贾后军;向林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富氢水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富氢水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以150~180 g SD 大鼠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C 组)、NAFLD 组(M 组)、非酒精性脂肪肝+富氢水组[(M + H2)组]、富氢水组(H2组),每组12只;C 组和 H2组常规饲养,M 组和(M + H2)组以高脂饲料+土霉素(10 mg/100 g 剂量注射20 mg/mL ,每5天1次)暴露建立大鼠NAFLD 模型;连续暴露8周后各组随机选取4只,HE 染色检测肝脏组织病理特征,观察到脂肪空泡为模型建立成功;采用生化方法检测各组大鼠外周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丙二醛(MDA )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第9周起,各组常规饲养,前两组注射生理盐水(每只4 mL /d),后两组注射富氢水(每只4 mL /d),连续腹腔注射24 d 后,观察各组肝脏组织病理特征,并检测大鼠外周血 ALT 、MDA 水平及 SOD 活性。结果各组暴露8周后,HE 染色显示:M 组和(M + H2)组肝脏组织均有大小不等的脂肪空泡,C 组和 H2组肝脏组织细胞形态正常,无脂肪空泡;血液检测显示:与 C 组相比,M 组和(M + H2)组 ALT 、MDA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SOD 活性显著降低(P<0.05)。连续注射生理盐水或富氢水24 d 后,HE 染色显示:(M + H2)组大鼠肝脏组织仅极少部分有脂肪空泡,多数肝细胞形态正常,无明显损伤;M 组大鼠肝脏组织一半以上区域有脂肪浸润现象,并有脂肪滴出现,肝细胞受损明显;血液检测显示:与 M 组比较,(M + H2)组大鼠肝脏中 ALT 、MDA 水平降低(P<0.05),SOD 活性增高(P<0.05);但与 C 组相比,(M + H2)组大鼠肝脏中 ALT 、MDA 水平增高(P<0.05),SOD 活性降低(P<0.05)。结论成功建立大鼠 NAFLD 模型,富氢水处理对大鼠 NAFLD 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富氢水抗氧化作用有关。

    作者:张景云;王跃会;李佳炜;毛捷;秦启忠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托烷司琼预防全身麻醉术后恶心呕吐的 Meta 分析

    目的:评价托烷司琼对预防全身麻醉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 PubMed 、EBSCO 、Cochrane 、CNKI 和维普等数据库,检索托烷司琼预防 PONV 的随机对照试验(RCT ),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提取资料,评价纳入研究的文献方法学质量,并且提取出有效数据进行 Meta 分析,统计学分析采用 Rev Man5.0软件。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章18篇,共包括2901例试验者。 Meta 分析结果显示:(1)托烷司琼能有效降低全身麻醉 PONV 发生率[OR =0.43,95% CI (0.33~0.57)],相对早期[OR =0.66,95% CI(0.44~0.98)]而言,托烷司琼更能有效降低后期[OR =0.41,95% CI(0.25~0.65)]PONV 发生率;(2)托烷司琼联合地塞米松与单用托烷司琼相比较,能更有效降低 PONV 发生率[OR =0.37,95% CI (0.22~0.64)]。(3)托烷司琼与格拉司琼和昂丹司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分别为[OR =1.08,95% CI(0.68~1.73)],[OR =0.77,95% CI(0.27~2.21)]。(4)托烷司琼与地塞米松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 =1.06,95% CI(0.49~2.30)]。结论托烷司琼能明显降低全身麻醉患者 PONV 的发生率,与其他非5-HT3拮抗剂类止吐药如地塞米松联合用药效果更佳。

    作者:庞倩芸;熊章荣;刘红亮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鼻喷激素联合抗生素在鼻内窥镜术围术期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鼻喷激素联合抗生素在鼻内镜围术期的疗效观察。方法将8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A 组)和治疗者(B组)。两组患者均在全身麻醉插管下采用 Messerklinger 术式,依次开放病变鼻窦,完整切除鼻腔鼻窦息肉,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的变化,进一步总结鼻喷激素联合抗生素在鼻内镜围术期对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的影响。结果 B 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明显小于 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围术期采用鼻喷激素联合抗生素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是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围术期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刘铭芳;杨笑染;马涛;刘为民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创伤现场救护教育游戏的需求调查与分析

    教育游戏是指能够培养游戏使用者的知识、技能、智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并具有一定教育意义的计算机游戏类软件。它是由具有专业知识和计算机技术人员共同设计、开发和制作的,有一定教育和娱乐目的,能够为游戏使用者提供包含一定专业知识、技能的游戏学习环境[1]。教育游戏的制作承载着多种媒体,具有声音、图像、文字、互动性相结合的立体式特点,集知识性、合作性、竞争性、趣味性于一体,是吸引和承载教学内容的较好的教学媒体,既能调动游戏使用者的参与兴趣,减轻学习压力,满足好奇心及求知欲,又能让学习者通过游戏过程获取知识技能,潜移默化地进行学习[2]。教育游戏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但教育游戏的设计开发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鉴于目前教育游戏设计与开发还没有很好的实践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3],在设计开发创伤现场救护教育游戏之前,自行设计问卷对教育游戏的目标使用人群进行调查研究,收集相关数据,分析医学生对教育游戏的认知态度和相关需求信息,验证设计与开发的可行性及医学生使用的需求性,以期为创伤现场救护教育游戏设计收集意见。

    作者:李昌秀;江智霞;楼婷;王万玲;胡汝均;李玉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柳氮磺胺吡啶对神经胶质瘤致癫痫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究柳氮磺胺吡啶(SAS)治疗神经胶质瘤导致的癫痫的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3月至2013年12月就诊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的胶质瘤导致癫痫的患者,予以 SAS 控制癫痫的发作,分别计算50%、75%有效率及发作完全控制率来评估 SAS 治疗的疗效,同时根据癫痫发作结局的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评分,来分析 SAS 对不同类型的癫痫的疗效。结果患者给予 SAS 治疗后1、2、3个月时每个月发作频率平均减少率分别为54.32%、61.71%、75.74%。每个月发作频率平均减少率在治疗后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50%有效率、75%有效率、完全控制率不同时间点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007,P<0.01)。治疗3个月后不同类型癫痫患者中单纯部分性发作(SPS)和复杂部分性发作(CPS)类型癫痫的完全控制和发作改善率均为100.00%,而部分性发作继发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SGTCS)和特发性或隐源性全面性发作(GS)分别为84.62%和75.00%,它们完全控制和发作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S 能够有效控制胶质瘤导致的癫痫发作,且对各种类型的癫痫均有效。

    作者:谢东伟;赵信德;周忠保;黄柒金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声明

    作者:《重庆医学》编辑部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1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下呼吸道病原菌的耐药性及分布情况,为临床药物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160例 AE-COPD 住院患者痰标本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160例患者痰培养阳性者共获得致病细菌株101株,对患者下呼吸道痰标本分离的病原菌用 VITEK-2 Compact 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鉴定。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101株,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真菌分别占57.43%、27.72%、14.85%;革兰阴性菌中以副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多见,分别占14.85%、12.87%、8.91%、6.93%、4.95%;革兰阳性菌以链球菌属为主占11.88%、金黄色葡萄球菌占5.94%、溶血性葡萄球菌占4.95%;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14.85%,革兰阴性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派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和替加环素、利奈唑胺敏感。结论 AE-COPD 患者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耐药率偏高,依据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监测结果指导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是治疗 AE-COPD 的重要手段。

    作者:佟玉峰;刘文曲;周青青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重组 PBP2a 转肽酶区蛋白核酸适配体的筛选及鉴定

    目的:筛选和鉴定重组青霉素结合蛋白2a(PBP2a)转肽酶区蛋白的核酸适配体。方法利用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技术(SELEX),以重组 PBP2a 转肽酶区蛋白为靶标,从单链 DNA 文库中筛选能与之特异性结合的核酸适配体。筛选产物克隆测序后,对其进行结构分析和特性鉴定。结果经过11轮筛选,单链 DNA 文库与靶标蛋白的亲和力趋向稳定,将第8、10轮筛选产物克隆测序,对获得的40个适配体进行分析,一级结构分析显示40个适配体并无共同的保守序列,二级结构预测分析表明,其可分为3个家族。其中13号适配体与重组 PBP2a 蛋白亲和力高,并能与之特异性结合。结论利用 SELEX 技术成功筛选出特异性结合重组 PBP2a 转肽酶区蛋白的核酸适配体,为探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诊疗新途径奠定基础。

    作者:唐晓华;杨卫琴;黄结贞;黄建琼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血管内皮细胞上经典瞬时感受器阳离子通道 C 的成血管机制和作用研究进展

    1 瞬时感受器阳离子通道 C(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TR-PC)通道概述TRPC 通道是一类在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分布很广泛的通道蛋白,首次发现于黑腹果蝇的视觉传导系统。目前,在哺乳动物中有超过30个 TRP 通道家族成员被克隆。根据同源性的不同,TRP 通道可以分为7个亚家族。分别是 TRPC 、TRPV 、TRPM 、TRPML 、TRPP 、TRPA 、TRPN 。这7个亚族又各自包含若干成员。其中 TRPC 分为7个亚族成员(TR-PC1~7),其中 TRPC2在人类被证实是一种伪基因。 TRPC1是先被克隆的哺乳类 TRP ,可与其他 TRPC 亚基形成异聚体。 TRPC4和 TRPC5间约有65%的同源性,TRPC3、6、7之间根据组成比例的不同可以组成许多不同功能的 TRPC3、6、7异聚体。 TRPC3、6、7之间有大约80%的同源性。

    作者:王瑜(综述);周诺(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连续血液滤过抢救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连续血液滤过(CVVH)治疗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方法将84例 ARDS 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病因治疗、机械通气支持、液体管理和炎性反应调控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 CVVH ,将对照组和观察组儿童性别、年龄、入院时危重病评分(PICS)、临床表现和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PaO2、SaO2)、氧合指数(OI = PaO2/FiO2),以及治疗过程中机械通气时间和重症监护室(ICU )住院天数及病死率等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PICS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5天观察组 PaO2、SaO2、OI 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 ICU 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CVVH 用于治疗儿童 ARDS ,能有效地减少机械通气时间,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作者:孙嵩;陈玉雯;吉训琦;廖锋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降钙素原指导重症监护室脓毒症患者抗生素治疗的临床价值

    目的:观察降钙素原(PC T )指导重症监护室(IC U )中脓毒症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符合脓毒症诊断标准的63例,分为PC T组(34例)和对照组(29例),记录患者使用抗生素时间、住IC U时间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PC T组抗生素使用时间较对照组时间明显减少(11.1±2.4)d vs.(14.3±3.1)d;抗生素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PCT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住ICU时间也明显缩短(12.2±2.7)d vs.(15.4±3.6)d。结论 PCT指导脓毒症患者抗感染治疗可以减少抗生素使用疗程、住IC U时间及相关不良反应。

    作者:张德春;黄伟;何剑波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7例体外膜肺氧合救治心脏术后心室电风暴的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体外膜肺氧合(ECMO)救治心脏术后心室电风暴(VES)患者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河南省胸科医院7例心脏术后发生 VES 并采用 ECMO 辅助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调查患者术前基本情况,临床诊断,发生 VES 的原因及 ECMO 的辅助过程,预后等。结果7例患者经治疗后,均顺利脱机,1例患者脱机后严重感染,1周后多脏器功能衰竭,自动出院;1例脱机后2 d 脑出血,自动出院;其余5例治愈出院,无并发症。5例患者经治疗后,均治愈出院,无并发症。结论 ECMO 为心脏术后 VES 患者提供了有效的循环支持,维持有效的冠脉供血,防止心肌进一步受损,维持电解质等内环境稳定,为心律恢复、针对病因及诱因治疗争取了时间。

    作者:巩红岩;刘景景;左志超;张宏伟;王庆志;岳修勤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IRE1-XBP1通路调控肝巨噬细胞极性的机制研究

    目的:分离、培养 LEWIS 大鼠肝脏肝巨噬细胞(KCs),观察肌醇酶1-X 盒连接蛋白1(IRE1-XBP1)通路活性改变对KCs 功能的调控的作用机制。方法(1)采取Ⅳ型胶原酶消化肝脏联合非连续梯度离心法分离 Lewis 大鼠 KCs ;(2)鉴定后的KCs 分为4组:XBP1沉默组(XBP1-shRNA 组)、错义序列沉默对照组(Ctrl-shRNA 组);Adv-XBP1过表达组(AdV-XBP1组)、错义序列过表达对照组(Ctrl-AdV 组);(3)实时荧光定量 PCR(RT-PCR)检测各组 KCs 中 XBP1、IL-6、IFN-γ、TNF-α、IL-17转录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 JAK1、JAK2、STAT1及 STAT3的蛋白表达水平;(4)流式细胞术(FCM )及激光共聚焦检测各组 KCs 表型的变化情况;(5)分离大鼠脾脏淋巴细胞,尼龙毛柱过滤纯化 T 细胞,与上述各组 KCs 共培养,Brdu 渗入法检测T 细胞增殖情况;(6) Annexin V /PI 法 FCM 观察 T 淋巴细胞凋亡情况;(7)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上清液中 IL-6、IFN-γ、TNF-α、IL-17及 IL-10水平。结果(1)RT-PCR 结果显示,XBP1-shRNA 组中 XBP1的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而在 Adv-XBP1组则明显上调(P<0.05);(2)FCM 发现,XBP1-shRNA 组中 M HC-Ⅱ、CD86、CD40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而 CD204和CD206的表达则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在 Adv-XBP1组,则呈相反趋势;(3)Western blot 检测发现 XBP1-shRNA 组中 JAK1、JAK2、STAT1和 STAT3的蛋白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均受到抑制,而在 Adv-XBP1组则上述蛋白的表达及磷酸化水平得到显著增强;(4)Brdu 发现抑制 KCs 中 IRE1-XBP1活性后 T 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凋亡增加,促炎细胞因子分泌减少,抗炎细胞因子分泌增加(P<0.05),而上调 KCs 中 IRE1-XBP1活性后 T 细胞增殖则明显增强,凋亡明显减少,促炎细胞因子分泌增加,抗炎细胞因子分泌减少(P<0.05)。结论 KCs 中 IRE1-XBP1通路活性变化可以转化 KCs 的极性状态,并通过调节 JAK-STAT 家族成员表达,调控 KCs 自分泌细胞因子的组成成分;KCs 中 IRE1-XBP1通路活性变化可以影响共培养初始 T 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分泌。

    作者:胡大仁;程黎;刘燕;刘一鸣;李金政;龚建平;苟剑林 刊期: 2016年第17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