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灯盏花素对感染性休克合并肾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侯洪;王地梅;施露;朱利君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 急性肾损伤, 灯盏花素,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灯盏花素对感染性休克合并肾损伤患者尿肾损伤分子‐1(Kim‐1)与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表达的影响,以及其对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感染性休克合并急性肾损伤(AKI)确诊患者6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3例。所有患者均行感染性休克的规范化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灯盏花素静脉滴注,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尿Kim‐1、NAGL水平治疗后1d均上升,从治疗3d开始Kim‐1、NAGL水平逐渐下降,治疗3、5、7、9d后尿Kim‐1、NAGL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中5例患者死亡,对照组中6例死亡;对照组ICU住院时间、需要透析的患者例数、透析治疗次数及透析治疗时间均多于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灯盏花素可以降低感染性休克合并肾损伤患者尿Kim‐1与NGAL的表达,促进肾功能的恢复。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惠州地区5500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基因检测分析

    目的:运用基因诊断技术检测患者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简称地贫)基因,了解主要的基因突变类型及其频率。方法以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就诊于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血液科(门诊和体检)的55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跨越断裂点的PCR(GAP‐PCR)技术及膜反向杂交技术分别对α‐和β‐地贫进行基因分析。结果检出α‐地贫基因改变1604例,占29.16%;检出β‐地贫基因改变1096例,占19.93%,检出αβ‐复合型地贫患者119例。结论α‐和β‐地贫的基因筛查为婚育指导提供了有价值的基础资料。

    作者:刘宇鹏;李雪莲;刘瑞玉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气管镜下冷冻术、氩等离子凝固分别联合球囊扩张治疗结核性支气管狭窄的临床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分析气管镜下实施冷冻联合球囊扩张术与氩等离子凝固(APC)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结核性支气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97例行气管镜介入治疗的结核性支气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气管镜下治疗方法分为冷冻+球囊扩张组(52例)、APC+球囊扩张组(45例),治疗3个月后判定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气道内径、肺功能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个月后两组气道内径、气促评分、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呼气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均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冷冻+球囊扩张组治疗后气道内径、气促评分均优于APC+球囊扩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冷冻+球囊扩张组治疗总有效率(92.3%)高于APC+球囊扩张组(84.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84,P=0.223)。两组术中胸痛、气管壁轻度撕裂、创面出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冷冻+球囊扩张组支气管再狭窄、狭窄段延长及气管软化的发生率均低于APC+球囊扩张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肉芽增殖型或糜烂坏死型支气管结核引发的气道狭窄,冷冻联合球囊扩张与APC联合球囊扩张均是较为有效的支气管镜治疗手段,前者在近期疗效及并发症方面较后者具有优势。

    作者:更藏尖措;汪祖兰;王书鹏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尿路感染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能力及相关基因的分析

    目的:探讨尿路感染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及相关基因分布,为预防和治疗临床感染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标准琼脂平板倍比稀释法检测小抑菌浓度,菌落计数法检测细菌黏附能力,96孔板结晶紫染色法检测细菌生物膜形成能力,生物膜相关基因检测采用PCR扩增法。结果1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株对青霉素和红霉素耐药率较高,而对万古霉素和呋喃妥因全部敏感。所有菌株都有较强的黏附能力,而生物膜形成能力一般。其中10株菌株扩增出icaAD和icaBC基因。结论尿路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黏附能力和生物膜形成能力具有菌株差异性,ica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重要基因。

    作者:孙凤军;洪海;冯伟;孙艺璇;夏培元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两种方法评定D-二聚体实验室内测量复现性

    目的:分析采用室内质量控制数据(IQC )及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 )推荐的精密度评定方案,评定D‐二聚体实验室内测量复现性(SRw )的差异。方法收集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两种水平(低浓度、高浓度)的IQC数据以评定 SRw ;收集患者混合血浆,每日做2批,每批做2份,持续20 d ,评定 SRw 。结果利用IQC数据评定:低值、高值质控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352.1、663.2 ng/mL ,SRw分别为12.0、15.2 ng/mL ;依据NCCLS方案:低浓度、高浓度水平患者标本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328.6、645.7 ng/mL ,SRw分别为7.4、12.0 ng/mL。结论两种方案评定 SRw各有优劣,可依据实验室需要进行选择。

    作者:杨利;赵小洁;李宝琴;耿玉兰;康琼英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调强放射治疗联合局部热疗治疗中晚期肝细胞肝癌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并探讨调强放射治疗(IM RT )联合局部热疗治疗中晚期肝细胞肝癌(HCC )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8月于该院住院的中晚期HCC患者52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单纯IM RT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局部热疗治疗;评价两组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1、3个月的近期疗效,并随访获取两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1、3个月观察组缓解率分别为69.2%、80.8%、84.6%,对照组分别为53.8%、65.4%、57.7%,观察组3个观察时间点的缓解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消化道反应、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Child‐Pugh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 RT联合局部热疗治疗中晚期HCC可获得更好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且不良反应更少,是中晚期HCC较为可行的新型综合治疗模式。

    作者:吴友义;董晓霞;吴丽丽;王玉斌;王建化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哌唑嗪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MMP-1和 TIMP-1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哌唑嗪对ApoE基因敲除(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表达的影响,探讨哌唑嗪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24只8周龄ApoE-/-小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高脂饮食组、哌唑嗪组,各8只,正常饮食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高脂饮食组与哌唑嗪组均给予高脂饮食;于实验第2周开始,哌唑嗪组在高脂饮食基础上每日灌胃盐酸哌唑嗪(1 mg/kg ),正常饮食组与高脂饮食组每日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12周后,腹主静脉取血检测各组血脂水平,另取主动脉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MMP‐1与 TIMP‐1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高脂饮食组比较,哌唑嗪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脂饮食组小鼠主动脉内膜粥样斑块面积和内膜厚度均较正常饮食组明显增加,而哌拉唑嗪明显抑制斑块形成和内膜增生;与正常饮食组比较,高脂饮食组、哌唑嗪组MMP‐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TIMP‐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且哌唑嗪组MMP‐1蛋白表达水平低于高脂饮食组,TIMP‐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高脂饮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哌唑嗪能够降低TC、LDL‐C水平,升高 HDL‐C水平,具有一定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且其机制可能还与降低斑块内MMP‐1表达水平,增加TIMP‐1表达水平有关。

    作者:陈玲;于杨;陈曼华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合理缩短术前平均住院时间的可控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术前平均住院时间作为平均住院时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医院整体管理水平,尤其是手术科室整体运行水平直接、敏感的指标[1]。术前平均住院时间延长,不仅增加患者的负担,同时还影响医院的收容量和经济效益[2‐4]。如何进一步缩短术前平均住院时间,加快手术周转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对某院术前平均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展开调查,针对可控因素实施干预措施,并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

    作者:武芳;伍祥林;刘海霞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EB病毒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EB病毒(Epstein Barr Virus ,EBV )是1964年首次从Bur‐kitt淋巴瘤细胞中分离得到的具有嗜B淋巴细胞特性的人类疱疹病毒。该病毒在人群中的感染率高达90%,人类通常在婴幼儿时期就感染了EB V ,并终身携带[1]。EB V与多种疾病关系密切,包括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相关性噬红细胞增多症、Burkitt 淋巴瘤、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 N PC )、胃癌、霍奇金淋巴瘤等[2]。其中,N PC是我国华南地区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其发生的解剖位置隐匿,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且在国际上研究相对较少,目前N PC的研究面临诸多难题。因此,构建EBV 相关的动物模型对于研究 EBV与 NPC及其他相关疾病之间的关系,以及EB V在疾病发生、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从发现EB V至今,国内外学者为建立其动物模型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成果并不理想。本文就近年来已报道的EB V动物模型进行综述,探讨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今后研究EB V提供资料。

    作者:王芝;祁承林;李恒;杜龙综述;唐安洲(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对椎管内麻醉患者呼吸循环的影响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辅助椎管内麻醉时静脉泵注速度对患者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下肢手术的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3组(各30例),椎管内麻醉平面固定后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泵速分别为0.2、0.5、0.7μg · kg -1· h-1。在给药前(T0)、给药后10、30、60 min(T1~3)记录患者呼吸频率(RR)、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及Ramsay镇静评分。结果 T2时,A、B两组镇静深度较C组浅,DBP较C组高;B、C组PaCO2较A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3时,C组PaCO2比A组高,DBP低于A、B两组,镇静深度较A、B组深,B组镇静深度较A组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RR、PaO2、SBP及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分别发生心动过缓3、10例。结论以0.5μg · kg -1· h-1速度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辅助椎管内麻醉,可获得满意镇静,维持循环稳定,对呼吸抑制轻,不良反应少。

    作者:张英;綦欣竹;袁雪梅;蒋平;刘庆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利用虚拟仿真实验促进本科教学

    伴随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教育信息化逐渐成为高等教育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砝码。虚拟仿真技术作为信息化时代的产物,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教学。医学实验教学受医学伦理要求、实验条件、实验成本及尸体来源等限制[1],导致很多实验项目无法开展,而虚拟仿真实验技术的运用为医学实验教学开辟了新路径。成都医学院较早认识到虚拟仿真实验在医学实验教学中有着补充、拓展、完善的作用,并积极探索虚拟仿真技术在医学教育中的运用。

    作者:黄坪;邓峰美;冯军;潘克俭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拓展训练对民航专业大学生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影响的试验研究

    目的:探讨拓展训练对民航专业大学生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效应,为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有理论支撑的应对模式和干预机制。方法选取139名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大学生作为被试对象,其中试验组72人,对照组67人,试验组采用拓展训练进行干预,对照组在相应时间段按照学校的管理进行安排,于拓展训练干预前后运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和幸福感指数量表对两组进行测量,比较干预前后两组心理韧性量表评分和总体幸福感指数。结果拓展训练干预前,两组心理韧性量表各因子评分、心理韧性量表总分及总体幸福感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拓展训练干预后,试验组心理韧性量表中人际协助、积极认知、情绪控制3个因子评分及总体幸福感指数均上升,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目标专注和家庭支持两个因子及心理韧性量表总分在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相应时间,对照组心理韧性量表各因子评分、心理韧性量表总分及总体幸福感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在心理韧性量表中人际协助、积极认知、情绪控制3个因子及总体幸福感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目标专注、家庭支持两个因子及心理韧性量表总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拓展训练能有效促进民航专业大学生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塑造和培养。

    作者:赵昀;姚建明;李杨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基层医院介入室精细化管理探究

    自临床医学和影像学相结合以来,介入手术就以微创、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受到广大患者和医务工作者的喜爱,成为与内科、外科并列的临床三大支柱性学科。随着现阶段介入诊疗技术的广泛应用,各基层医院纷纷购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等大型仪器设备用于介入发展。但由于价格昂贵,各项投入较多,我国基层医院为资源共享,常常采取各临床科室共用的措施[1]。因此,进一步探究对基层医院介入室的有效管理,以期降低手术感染、设备损耗及物资浪费,本文就当前我国基层医院介入室精细化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阐述,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晓瑜;李毅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依泽替米贝对高脂血症致老年血管内皮功能破坏的作用及机制探讨

    目的:观察依泽替米贝对高脂血症(HLP)致老年血管内皮功能破坏的影响,以及对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和脂联素(APN)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原发性HLP患者90例,疗程期间失访2例,共88例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两组均采取常规降血压药治疗,观察组加用依泽替米贝内服治疗,每次10mg,每日1次。疗程期间两组患者均给予健康指导,均连续治疗2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以及肱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非依赖性血管内皮舒张功能(NMD)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变化情况;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ox‐LDL、LOX‐1和APN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C、TG和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3.18%)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MD和NMD均高于对照组,IMT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ox‐LDL和LOX‐1水平低于对照组,而APN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HLP患者在常规降压治疗基础上采取依泽替米贝治疗可明显改善脂质代谢紊乱和血管内皮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其降低血清ox‐LDL、LOX‐1水平和提高APN水平,可能是发挥上述作用的机制之一。

    作者:尹绢;寇光;邱元芝;彭乐;魏群;胡坚;陈发秀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吸烟与骨科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分析骨科手术患者吸烟与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该院骨科手术患者298例,根据吸烟与否分为两组,调查其术后常见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压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统感染及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并分析吸烟与骨科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吸烟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及坠积性肺炎的发生率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有吸烟史的骨科患者,应加强术后切口的管理,采取一定的措施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作者:刘振宇;陈波涛;马秋野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丹参多酚酸盐对ACS患者PCI术后内皮细胞微粒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循环血中内皮细胞微粒(EM Ps)和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该院成功行 PCI术治疗的ACS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丹参多酚酸盐组,各40例。对照组入院后给予常规治疗;丹参多酚酸盐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于PCI术前开始给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疗程2周。两组患者均于PCI术前,PCI术后24 h、2周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浆EM Ps和血清CRP水平。结果 PCI术前两组EMPs及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24 h ,两组EMPs及CRP水平均升高,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2周,两组患者EMPs及CRP水平均较PCI术前明显下降,且丹参多酚酸盐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EM Ps与 CRP呈明显正相关( r=0.654,P<0.01)。结论丹参多酚酸盐可明显减轻ACS患者PCI术后的内皮损伤和炎性反应程度。

    作者:仇昌智;陆永光;黄军章;陈丽媛;何东明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术中桡动脉压力波形消失1例

    近年,随着麻醉技术的不断发展,心脏手术麻醉已经成为很多医院麻醉科的常规麻醉方式。经桡动脉穿刺置管测量动脉血压是心脏麻醉的一个常规监测项目。笔者在从事心脏麻醉工作的过程中,遇见1例小儿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术中出现不明原因桡动脉压力波形消失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艳斌;孙淑红;应秀环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11例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的MRI及MR波谱分析

    目的: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NT)的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波谱(MRS)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DNT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6例行MRS分析。结果所有病灶均位于幕上皮层,额、颞叶各4例,顶叶3例。病灶呈脑回状、类圆形或类三角形,以T1WI低、T2WI高信号为主,其中4例呈结节状和囊状混杂信号。所有病灶周围未见明显水肿或占位效应。11例中4例(36.4%)有结节状或环形强化。MRS分析显示:病灶区胆碱(Cho)峰和肌酸(Cr)峰改变不明显,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峰较正常对照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NT在常规MRI上具有良性肿瘤的特点,结合MRS分析有助于做出正确的术前诊断。

    作者:张知贵;刘颖;陆明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IL-24联合靶向减毒沙门菌载体SL7207/pBud-V P3对胃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24联合靶向减毒沙门菌载体SL7207/pBud‐VP3对胃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构建 pBud‐VP3‐IL‐24真核双表达质粒,利用高压电穿孔法将pBud‐Vp3‐IL‐24质粒导入减毒沙门菌SL7207株中,构成SL7207/pBud‐VP3‐IL‐24菌株。建立小鼠胃癌移植瘤模型,将模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SL7207/pBud组、SL7207/pBud‐VP3组及SL7207/pBud‐VP3‐IL‐24组,菌株口服饲喂荷瘤小鼠,测量肿瘤体积并计算抑瘤率。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IL‐24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干扰素‐γ(IFN‐γ)、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基于IL‐24的减毒沙门菌载体系统SL7207/pBud‐VP3‐IL‐24;治疗14 d后,胃癌组织可检测到IL‐24蛋白的表达;治疗28 d后,SL7207/pBud‐VP3‐IL‐24组与其他组比较,肿瘤体积缩小并能够明显抑制肿瘤生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显示,IL‐24联合SL7207/pBud‐VP3能够明显增加免疫因子IFN‐γ、IL‐6及TNF‐α的表达水平(P<0.05),上调Caspase‐3及下调VEGF的表达(P<0.05)。结论 IL‐24联合SL7207/pBud‐VP3可以协同发挥对胃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与肿瘤凋亡促进、肿瘤血管抑制、免疫调节等有关。

    作者:曹红丹;张朝鸿;吕琳;蔡佩璇;李燕燕;车小雯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常规尿液分析复检规则再评估、修订及验证

    目的:探讨尿沉渣检测结果与显微镜复检的符合性,对使用的显微镜复检规则进行再评估,以此为依据修订复检规则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4日至9月31日共10528例使用UF流水线检测的住院患者尿标本显微镜复检的符合性,对复检规则进行再评估,并修订复检规则。另采用双盲法,检测2014年11月22日至2015年1月17日451例患者随机尿标本,对修订复检规则进行验证。结果共2337例患者尿标本显微镜复检记录阳性,各项目的复检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白细胞(30.5%)、病理管型(30.0%)、红细胞(25.2%)、结晶(24.1%)、酵母样菌(21.5%)、小圆细胞(0.2%)。采用双盲法验证修改后的复检规则,复检规则修改后对451例患者尿标本的总复检率由31.8%下降为23.1%,小圆细胞假阳性率由28.8%下降为9.5%,病理管型假阳性率由7.8%下降为6.4%。结论对已使用的复检规则进行再评估,对较高假阳性率的检测项目进行符合性修订、验证非常必要,修订后的复检规则在符合假阴性率小于5%的前提下,降低了复检率和假阳性率,可提高检测效率,缩短标本周转时间。

    作者:赖利华;杨春燕;傅双双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基于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的CBL教学法在口腔黏膜病学教学中的实践

    现代医学教育的理念要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学生能力和整体素质的培养,侧重建立学生的临床思维模式,提高学生的实际接诊能力。Blackboard平台是一套专门用于辅助课堂教学,提供互动、交流的网络教学平台[1],以课程为中心集成“教”与“学”的网络教学环境,教师的角色从灌输转变为引导,学生从被动吸收转变为多元化和主动化的学习模式[2]。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 ,CBL )是在案例的基础上进行,授课方式以讨论为主,师生共同分析实际案例,直观形象,既促进知识的掌握又提高实际诊疗能力,该方法应用于许多学科的教学中,现在也逐步应用于医学教学中[3‐7]。本研究主要探讨在Blackboard在线教学管理平台支持下,CBL 教学法在口腔黏膜病学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及体会。

    作者:刘琳;周海静;文静;韩冰 刊期: 2016年第19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