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脂联素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赵林静;邓保国;杨保胜;张金盈

关键词:脂联素, 再灌注损伤, 心肌, 缺血后处理
摘要:目的:探讨脂联素(ADP)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是否有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1)假手术组(Sham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仅穿线不断流;(2)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组(MIRI组),LAD结扎30 min后再灌注120 min;(3)脂联素后处理组(ADP组),LAD再灌注前20 min注射 ADP ,其余同 MIRI组。检测各组血浆乳酸脱氢酶(LDH)、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丙二醛(MDA)的水平,检测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MDA的水平,各组心肌 HE染色并描记心电图。结果 MIRI组血浆 LDH(735.21±110.92)U/L、cTnI(37.96±5.97)μg/mL 和 MDA(4.55±0.18)nmol/L较Sham组升高(P<0.05),ADP组血浆LDH(579.25±69.01)U/L、cTnI(21.07±5.77)μg/mL和MDA(2.99±0.22)U/L水平较MIRI组降低(P<0.05);与Sham组相比,MIRI组心肌SOD水平(11.47±1.67)U/mg降低而MDA水平(7.99±0.59)nmol/mg升高(P<0.05);与 MIRI组相比,ADP组心肌SOD水平(13.93±0.97)U/mg升高而MDA 水平(5.74±0.64)nmol/mg降低(P<0.05)。结论 ADP后处理可以减轻大鼠MIRI ,可能与减少脂质过氧化和增强自由基清除有关。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家庭功能与社会支持对老年手术患者术前心理状态的影响

    目的:了解老年手术患者家庭功能、社会支持、术前焦虑和抑郁状况,并探讨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APGAR)、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术前老年患者进行调查,进行描述性分析和推断性分析。结果全部295例老年手术患者家庭功能良好208例(70.51%),家庭功能中度障碍67例(22.71%),家庭功能严重障碍20例(6.78%);社会支持总分(40.42±9.03)分,其中主观支持(23.32±5.42)分,客观支持(9.45±3.73)分,支持利用度(7.65±1.86)分;术前焦虑152例(51.53%),抑郁98例(33.22%)。焦虑和抑郁发生率家庭功能良好组低于家庭功能障碍组(P<0.05);抑郁发生率社会支持高分组高于低分组(P<0.05);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得分家庭功能良好组高于家庭功能障碍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心理异常影响因素有文化程度、是否患肿瘤性疾病、社会支持总分和家庭功能状况。结论老年手术患者术前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术前焦虑和抑郁情绪与家庭功能和社会支持存在相关。

    作者:张高华;张展辉;李嘉辉;陈大翠;邓玉萍;王智炜;胡利人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胆囊微创切除术后肩部疼痛的治疗方案比较

    目的:探究胆囊微创切除术后肩部疼痛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5年11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普外一科收治的3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3组。A组100例为对照组,缝合穿刺孔后直接送入苏醒室;B组100例术后经穿刺孔负压吸引3~5 min;C组100例患者术中使用温热生理盐水冲洗右膈下。观察术后72 h内3组患者肩痛发生率,术后1、3、6、12、24、48、72 h 3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 A S评分)和术后4 h血气分析指标。结果术后72 h内A组14例(14.00%)患者发生肩痛,B组6例(6.00%)患者发生肩痛,C组1例(1.00%)患者发生肩痛,A组患者肩痛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B组显著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同时间点A组患者的VAS评分均高于B组, B组患者的VAS评分均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 h A组患者的PaO2和pH高于B组,B组低于C组;术后4 h A组患者的PaCO2低于B组,B组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使用温热生理盐水冲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右膈下能够降低患者术后肩部疼痛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崔磊;瞿建国;党胜春;谢嵘;黄润生;张清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导尿管关联性泌尿道感染的病原体变化及耐药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导尿管关联性泌尿道感染的病原体变化及其耐药特征。方法收集唐山市工人医院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2012年4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500例患者,在留置导尿管后的3、7、14、21 d采取闭合式引流袋采集尿液标本,经培养、分离、纯化、筛选以及鉴定后,采取纸片扩散法进行抗菌试验,分析导尿管关联性感染病原体的分布变化与耐药特征。结果共检出导尿管关联性感染菌株35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75株,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48.57%)和肠球菌(46.86%);革兰阴性菌137株,主要为大肠埃希菌(56.93%);真菌46株,主要为白色念珠菌(47.83%);革兰阳性菌呈逐年减少的趋势,而革兰阴性菌逐年增多;金黄色葡萄球菌与肠球菌对青霉素类、头孢类及喹诺酮类的耐药率均超过50%;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对青霉素类、头孢类及喹诺酮类的耐药性较强;铜绿假单胞杆菌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及头孢唑林的耐药率高达100%。结论大肠埃希菌为重症监护病房导尿管关联性泌尿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病原体的耐药性均较强,应加强临床监测。

    作者:马娜;赵海勇;于晓牧;张冬梅;武海英;刘悦;李莉;柳晓霞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维生素B 12和叶酸水平与妊娠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相关性

    目的: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维生素B12和叶酸水平与妊娠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在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产科诊断为妊娠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孕妇15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妊娠期甲状腺功能正常孕妇1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的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游离甲状腺激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同型半胱氨酸、血清维生素B12、叶酸水平,分析血清促甲状腺激素以及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血清指标。结果观察组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促甲状腺激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维生素B12和叶酸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促甲状腺激素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呈正相关( P<0.05),血清促甲状腺激素与维生素B12和叶酸无明显相关性( P>0.05)。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呈正相关(P<0.05),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叶酸水平呈负相关(P<0.05),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维生素B12无明显相关性( P>0.05)。结论妊娠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和同型半胱氨酸、维生素B12和叶酸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张玲;史梁;张杰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m iR-335通过靶向生存素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调控作用

    目的:探讨miR‐335通过靶向生存素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调控作用。方法(1)选取乳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分别采用RT‐PCR、Western blot检测组织中 miR‐335及生存素蛋白表达。(2)选取乳腺癌细胞系 MCF‐7,分别转染 miR‐335 mimic及mimic对照组,采用RT‐PCR、Western blot检测组织中miR‐335及生存素蛋白表达。(3)选取乳腺癌细胞系MCF‐7,分别将野生型survivin 3′‐UTR质粒(survivin‐wt)和突变型survivin 3′‐UTR质粒(survivin‐Mut)与miR‐335 mimic或模拟物阴性对照(NC)共转染至乳腺癌细胞系MCF‐7,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细胞荧光素酶活性。(4)选取乳腺癌细胞系MCF‐7,分别转染mimic对照组、miR‐335 mimic及miR‐335 mimic+survivin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结果(1)与癌旁组织相比较,乳腺癌组织中miR‐335表达显著降低(P<0.05),同时生存素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0.05)。(2)与转染mimic对照组相比较,转染miR‐335 mimic可使乳腺癌细胞MCF‐7中miR‐335表达上调(P<0.05),同时生存素蛋白表达表达下调(P<0.05)。(3)与转染NC相比较,共转染miR‐335 mimic与survivin‐wt可使MCF‐7荧光素酶活性降低(P<0.05),而共转染miR‐335 mimic与survivin‐Mut则MCF‐7荧光素酶活性无显著性变化(P>0.05)。(4)转染miR‐335mimic后,MCF‐7增殖活性较转染mimic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而转染miR‐335 mimic+survivin后,MCF‐7增殖活性较单纯转染miR‐335 mimic显著提高(P<0.05),但仍显著低于转染mimic对照组(P<0.05)。结论在乳腺癌组织中miR‐335呈现低表达,生存素呈现高表达;而miR‐335可通过靶向生存素抑制乳腺癌细胞系MCF‐7增殖。

    作者:黄雅娟;杜峰;魏玲丽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第二产程时限改变对母儿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时限改变对产妇和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5月在该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单活胎、头位、初产、未使用分娩镇痛、第二产程超过2 h的产妇,共计201例。根据不同的第二产程时限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设定以3 h为第二产程时限的为观察组,共163例;而以2 h为第二产程时限的则为对照组,共38例。结果两组产妇产后出血、产后发热、尿潴留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以及新生儿窒息、需转儿科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软产道裂伤72例,无伤口愈合不良,对照组产妇伤口愈合不良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以3h为第二产程时限可降低剖宫产率,不增加严重不良母儿结局。

    作者:徐光洪;刘建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超声心动图诊断右心衰竭的判别分析

    目的:分析超声心动图各参数对右心功能评价的效果,寻找佳判别模型并探讨其在诊断右心衰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右心衰竭患者45例为病例组,无右心衰竭者36例为对照组,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并计算各参数:包括右室面积变化率(RVFAC)、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三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Sm)、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m)、Tei指数、三尖瓣环等容收缩期加速度(IVA)及右室游离壁中间段收缩期应变率峰值(SRs)、舒张早期应变率峰值(SRe)。通过逐步判别分析筛选上述参数,建立判别模型,对该模型进行交叉验证,比较判别模型与常用单一参数的诊断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 RVFAC、TAPSE、Sm、IVA、SRs及SRe均较对照组低,E/Em、Tei指数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逐步判别分析将贡献较大的RVFAC、TAPSE及IVA筛选出,建立判别模型:右心衰竭组F=0.246× FAC+1.356× TAPSE+2.746× IVA -15.587,非右心衰竭组F=0.435× FAC+2.093× TAPSE+4.634× IVA -39.706。留一交叉验证:右心衰竭组正确率为95.6%,非右心衰竭组正确率为97.2%,总正确率为96.2%,该结果较单一参数评价右心功能的效果理想。结论通过参数RVFAC、TAPSE及IVA建立的判别模型较单一超声参数的评价效果更理想,该模型在判断右心衰竭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孟亦真;李劼;马琳;刘洋;阚艳敏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脂联素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脂联素(ADP)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是否有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1)假手术组(Sham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仅穿线不断流;(2)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组(MIRI组),LAD结扎30 min后再灌注120 min;(3)脂联素后处理组(ADP组),LAD再灌注前20 min注射 ADP ,其余同 MIRI组。检测各组血浆乳酸脱氢酶(LDH)、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丙二醛(MDA)的水平,检测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MDA的水平,各组心肌 HE染色并描记心电图。结果 MIRI组血浆 LDH(735.21±110.92)U/L、cTnI(37.96±5.97)μg/mL 和 MDA(4.55±0.18)nmol/L较Sham组升高(P<0.05),ADP组血浆LDH(579.25±69.01)U/L、cTnI(21.07±5.77)μg/mL和MDA(2.99±0.22)U/L水平较MIRI组降低(P<0.05);与Sham组相比,MIRI组心肌SOD水平(11.47±1.67)U/mg降低而MDA水平(7.99±0.59)nmol/mg升高(P<0.05);与 MIRI组相比,ADP组心肌SOD水平(13.93±0.97)U/mg升高而MDA 水平(5.74±0.64)nmol/mg降低(P<0.05)。结论 ADP后处理可以减轻大鼠MIRI ,可能与减少脂质过氧化和增强自由基清除有关。

    作者:赵林静;邓保国;杨保胜;张金盈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超声弹性定量技术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定量技术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 T )的临床价值。方法2012年2月到2015年8月选择在唐山市第二医院进行健康体检者140例,根据IM T检测结果分为3组:对照组40例(IM T<0.9 mm );IM T增厚组60例(0.9 mm≤IMT<1.3 mm);斑块组40例(IMT≥1.3mm),3组都进行常规超声与超声弹性定量技术检测,同时进行临床资料的调查与实验室生化分析检查。结果斑块组、IMT增厚组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3组间其他实验室的指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组、IM T增厚组的顺应性(AC)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膨大指数(AI)与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IMT 与 AI、PWVβ呈正相关(r=0.512,P<0.05;r=0.483,P<0.05),与AC呈负相关(r=-0.713,P<0.05);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LDL‐C、AC、PWVβ为影响IMT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超声弹性定量技术检测颈部血管能安全、无创地动态观察动脉硬化进展过程中的血管壁的变化,有利于进行IM T的判断与鉴别。

    作者:郭岩;佟超;赵志华;陈磊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与抗癫痫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与抗癫痫疗效及影响因素的关系,为临床个体化用药指导提供依据。方法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133例服用丙戊酸钠的患者进行血药浓度测定,对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对133例患者抗癫痫疗效进行观察及分析。结果80例患者癫痫得到了控制,占60.15%,有效血药浓度(50~100 m g/L )范围内有51例患者癫痫得到控制,占38.35%。血药浓度小于50 m g/L的44例患者中,26例未得到控制;男性与女性的血药浓度分布相似;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在各年龄组之间存在差异,成年组有52.87%患者血药浓度低于或高于治疗范围,未成年组则有39.13%;随着血药浓度增加,不良反应增加。结论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与患者抗癫痫疗效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临床应用时,应根据患者的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癫痫控制情况及年龄进行合理的个体化给药。

    作者:刘沙;金梅;傅川;刘大瑜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不同方法纯化自体脂肪颗粒移植隆乳术疗效对比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方法纯化自体脂肪颗粒移植隆乳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6例需进行自体脂肪移植隆乳术的患者,将其分为离心组(n=43)和静置组(n=43)两组。离心组将抽取的自体脂肪使用离心机离心,获得浓缩的高纯度颗粒脂肪;静置组将抽取的自体脂肪自然静置悬浮后,利用生理盐水冲洗杂质获得纯化颗粒脂肪;分别将两组脂肪采用多隧道、多层次注入乳房,对比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移植脂肪存活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2~3次自体脂肪移植隆乳术。术后6个月,离心组、静置组的脂肪存活率分别为(74.42±6.35)%、(65.12±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满意度分别为88.37%、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感染、脂肪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自体脂肪移植隆乳术,不会产生免疫排斥和手术瘢痕;对移植脂肪进行离心处理,可提高脂肪的存活率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尹康;赵利平;吴国平;夏德林;郭力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基于凝血酶合并缺氧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模型研究

    目的:探索凝血酶合并缺氧对PC12细胞损伤的佳反应时间点,为进一步研究凝血酶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意义提供实验方法。方法建立体外缺氧合并凝血酶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模型。按照常规细胞培养方法,采用三气培养箱(1% O2,5% CO2,94% N2)和无糖DM EM培养液造成细胞缺氧模拟缺血,并同时加入不同浓度的凝血酶(0、50、100、150和200 U/mL ),再将每组都作用于1、6、12、24 h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分析细胞的存活率、TUNEL法检测细胞的凋亡程度。结果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和凝血酶浓度的增加,细胞存活率逐渐下降,TUNEL细胞阳性率和凋亡率逐渐升高。低浓度凝血酶(50 U/mL)在缺氧1 h后,与对照组(0 U/mL)相比细胞存活率有所升高,提示低凝血酶可能有保护作用。尤以缺氧12 h后开始细胞损伤更为明显,150 U/m L凝血酶组作用12 h后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 P<0.01),凋亡率显著增加( P<0.05);且200 U/mL凝血酶作用12 h和150、200 U/mL 凝血酶组作用24 h后细胞存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150 U/mL凝血酶在缺氧作用12 h后为研究凝血酶合并缺氧对PC12细胞损伤的佳模型条件。

    作者:覃弘宇;李银;李定祥;邓奕辉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感染的风险评估及护理管理对策

    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 CRRT )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缓慢、连续进行血液净化的技术,其对肾脏病、胰腺炎、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疾病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CRRT能有效地清除体内的毒性物质,维持机体的稳态,是危重病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法。CRRT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但因其是一种侵袭性治疗手段,存在较大的感染风险,一旦感染发生,对患者的转归和预后会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有效的针对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提出合理的护理管理对策,成为CRRT 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1‐3]。笔者对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在本院住院治疗并进行CRRT患者13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CRRT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根据此提出护理管理的对策,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黎争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术前胆道引流对Ⅲ、Ⅳ型肝门部胆管癌疗效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术前胆道引流对Ⅲ、Ⅳ型肝门部胆管癌行联合肝切除术术后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安徽医科大学306临床学院2005年1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62例联合肝切除术治疗的Ⅲ、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减黄组和非减黄组术前血清胆红素分别为(112.32±12.77)μmol/L和(254.71±62.59)μmol/L ,入院日至手术日的间隔时间分别为(18.93±1.27)d和(4.59±0.56)d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减黄组和非减黄组手术时间分别为(485.71±94.68)min和(472.50±79.83)min ,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26.07±98.63)mL和(465.88±110.98)mL ,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2.11±3.71)d和(14.00±4.26)d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减黄组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25%,非减黄组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29.4%,两组资料的总体并发症及具体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术前减黄并不能降低Ⅲ、Ⅳ型肝门部胆管癌行联合肝切除根治手术的术中风险及术后并发症,相反会明显延长术前准备时间。

    作者:杨阳;李成林;王平;刘志国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三甲医院门诊注射室预防感染的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医院门诊注射室感染的现状,并提出控制感染的相关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门诊注射室进行治疗并发生感染的24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感染类型、治疗时间、年龄等特点,并于冬春和夏秋季节分别对医院物品、空气、医务人员手进行检测以了解医院感染和季节关系,分析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并制订针对性、有效性的干预措施。结果门诊注射室感染主要为呼吸系统感染、消化系统感染,发生率分别为:54.29%(133/245)、25.31%(62/245)。治疗时间>7 d组的感染率(2.74%)明显高于<7 d组(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246,P=0.000)。>40岁组的感染发生率(1.91%)高于<40岁组(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16,P=0.000)。冬春季节空气合格率(68.46%)明显低于夏秋季节(8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物品表面、医务人员手合格率(84.62%、82.31%)显著高于夏秋季(63.08%、6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医院门诊注射室感染发生和多种因素有关,对其进行全面分析并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是降低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

    作者:陈丽云;杜珊菱;吴红兰;陈娇燕;陈晓玲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基于 QLICP-OV 量表的卵巢癌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为制订提高卵巢癌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应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研制的卵巢癌患者生活质量测定(QLICP‐OV)量表调查73例卵巢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应用统计描述、方差分析、t检验、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分析卵巢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卵巢癌患者整体生活质量总得分为(64.85±9.37)分;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民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治疗方法的患者在生活质量部分领域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卵巢癌患者躯体功能的影响因素为文化程度,回归系数为-9.786;心理功能的影响因素为文化程度,回归系数为6.559;特异模块的影响因素为婚姻状况、治疗方法和年龄,其回归系数分别为-9.174、-7.142和0.245。结论卵巢癌患者的生活质量较低,影响卵巢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较多。

    作者:廖洁容;孟琼;杨铮;罗家洪;卢玉波;杨宏英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104例肝癌破裂出血治疗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肝癌破裂出血的临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104例临床资料。结果小肝癌(<5 cm )11例,大肝癌(>5 cm )93例。手术切除治疗31例,介入方式止血44例,5例因肝衰竭死亡;非手术治疗29例,11例死亡,18例放弃医治出院。随访22例中小肝癌破裂出血手术切除肿瘤者,术后生存1~10年;8例巨大肝癌破裂出血者术后生存5~13个月;局部填压止血+肝动脉结扎1例巨大肝癌破裂,术后34 d死于肿瘤再次破裂。介入治疗16例获得随访,14例生存3~10个月,2例分别生存3、5年。非手术治疗组未获随访。结论肝癌破裂出血局部及全身情况允许,应力争外科切除肿瘤,条件不具备则可介入方法治疗。

    作者:黎靖;雷正明;付文广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部分无管化经皮肾镜治疗上尿路结石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部分无管化经皮肾镜(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该院2011年10月至2015年4月所开展的PCNL 135例,所有患者采用截石仰斜卧位,超声定位引导穿刺,建立20F经皮肾镜通道,经皮肾镜下采用气压弹道及钬激光治疗上尿路结石。结果均成功建立20F PCNL通道,手术时间为15.0~60.0 min ,平均33.5 min ,术中超声观察及镜下未发现结石残留后不留置肾造瘘管,未发生周围器官损伤、严重出血及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术后2~3 d复查KUB平片及彩超,术后住院时间3.0~5.0 d;129例患者结石一次性取净95.56%(129/135),结石残留6例(4.44%,6/135)。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不留置肾造瘘管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曾四平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顽固性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对8例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患者进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评价患者在治疗前(T0)、治疗后3 d(T1)、治疗结束(T2)、治疗后1个月(T3)、治疗后3个月(T4)及治疗后1年(T 5)时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评分。结果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后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评分明显好于治疗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1时,7例患者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改善;在T2时,所有患者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改善,其中1例患者治疗结束后症状消失;在T3和T4时,有3例患者症状消失,4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有1例患者症状恢复到治疗前;在T5时,有2例患者症状消失,5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有1例患者症状恢复到治疗前。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是治疗顽固性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长期改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

    作者:张宏金;徐敏 刊期: 2016年第27期

  • 食管癌变进程中间质成纤维细胞的表型变化

    目的:研究在食管正常上皮历经癌前病变发展到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过程中,食管间质中的成纤维细胞的α‐SM A表型变化。方法免疫组化法分析20例正常食管组织、80例食管癌前病变组织及50例食管癌组织标本中食管间质成纤维细胞α‐SM A的表达,细胞培养3种食管间质成纤维细胞,纯化后行细胞免疫染色,RT‐PCR法检测三种食管间质成纤维细胞α‐SM A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α‐SM A在正常食管、食管癌前病变和食管癌组织间质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具有明显差异;RT‐PCR法显示,3种食管间质成纤维细胞在mRNA α‐SM A的表达量上具有明显差异。结论食管间质成纤维细胞随癌变进展会逐步发生活化,食管癌相关纤维母细胞可能是由正常的食管成纤维细胞发展至不典型增生成纤维细胞,再逐步恶变发展而来。

    作者:徐志彬;袁丽;郑秀丽;王士杰;吴明利 刊期: 2016年第27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