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健龙(综述);罗曙光(审校)
全子宫切除术是妇产科常见的手术,包括经腹全子宫切除术、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及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3种术式。经腹全子宫切除术虽然适用范围广,但创伤大,术后恢复慢;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存在手术适应证范围小,视野小,术野暴露不完全等缺点;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可直接观察盆腔内结构,准确分离子宫韧带,止血效果好,手术侵袭性小,对盆腔组织损伤小,出血量少,不仅同时具有开腹手术和阴式手术的优点,又能克服二者的缺陷[1],在妇科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患者及家属易接受。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择期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181例,分别采用开腹全子宫切除术、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及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作者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疗效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敏香;黄李芸;陈丽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2与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的表达及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腔镜活检正常胃黏膜20份(正常胃组织)作为对照组,手术切除胃癌标本60份(高‐中分化、低分化)作为胃癌组,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GF‐β1、Smad2、CyclinD1正常胃组织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TGF‐β1及CyclinD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对照组,Smad2在胃癌组中的表达低于对照组;TGF‐β1及CyclinD1在低分化胃癌组中的表达高于高‐中分化胃癌组;TGF‐β1及CyclinD1在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中的表达低于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TGF‐β1、CyclinD1在胃癌组中的表达随着TNM分期的提高而升高,高‐中分化胃癌组Smad2较低分化胃癌组表达升高,Smad2的表达在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中的表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Smad2在胃癌中的表达随TNM分期的提高而降低,TGF‐β1、Smad2及Cy‐clinD1的表达与患病年龄、性别无关;TGF‐β1与Smad2呈负相关,TGF‐β1与CyclinD1呈正相关,CyclinD1与Smad2呈负相关。结论TGF‐β1、Smad2与CyclinD1的表达与胃癌的发病有关。
作者:潘理会;李春辉;刘海旺;程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紧急剖胸术(ET)在胸部创伤救治中的应用指征和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3月经ET救治的35例胸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5例,损伤严重度评分(ISS)12~65分,平均31.63分。穿透伤23例,钝性伤12例。入院时休克28例(80.00%)。失血量1000~5000mL,平均2400mL,其中22例失血量大于3000mL。急诊室ET6例,手术室ET29例。入院至手术时间均小于30min。死亡12例(34.29%),死亡组平均ISS评分48.26分,死亡原因主要为心脏压塞及失血性休克。存活23例(65.71%),穿透伤和钝性伤存活率分别为78.26%(18/23)和41.67%(5/12),存活者中并发症发生率为39.13%(9/23)。结论严重胸部创伤所致大出血、通气障碍和心脏压塞是ET的重要指征;胸部高危部位穿透伤应积极行剖胸探查;对于符合ET指征者,迅速剖胸是成功救治的关键。
作者:艾涛;胡平;高劲谋;赵山红;向江侠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卫生士官承担了我军基层部队的主要卫生工作,他们是维护基层部队官兵健康的主要基础力量。自2012年开始,预选卫生士官的培养工作开始转由军医大学承担,这也赋予给军医大学新的任务,怎么提高预选卫生士官的授课效果,更加充分地利用军医大学优势资源来服务于部队,是广大预选卫生士官教学人员需要新思考的问题。预选卫生士官的培养工作开始转由军医大学院校承担,更加有利于培养卫生士官岗位任职需求,进一步保障官兵平战时健康,增强基层部队战斗力[1‐2]。
作者:罗勇军;周其全;罗荣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及丝裂原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ME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在肿瘤血管内皮细胞迁移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LY294002(2.50、7.50、15.00μmol/L);MEK/ERK信号通路抑制剂PD98059(2.50、7.50、15.00μmol/L)分别处理肿瘤血管内皮细胞,以DMEM‐F12培养基,加入0.10%二甲基亚砜(DMSO)的培养基分别作为对照,通过细胞划痕试验,定向迁移试验和Transwell试验来检测不同的信号通路抑制剂对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水平、垂直和定向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0.1%DMSO对内皮细胞的迁移无明显影响,其作用后内皮细胞的迁移能力与DMEM‐F12单独作用无明显区别,说明小剂量DMSO作为LY294002、PD98059的溶剂不影响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功能;应用信号通路抑制剂LY294002、PD98059处理后,内皮细胞迁移能力受抑制,且随着抑制剂浓度增高而增大;LY294002与PD98059组比较,前者迁移距离更小,细胞迁移数较后者少,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制PI3K/AKT和MEK/ERK信号通路均能抑制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水平、垂直和定向迁移,且与抑制剂浓度呈正相关;PI3K/AKT信号通路对内皮细胞迁移的影响比MEK/ERK信号通路明显。
作者:肖高春;童仕伦;郑勇斌;郝志楠;李盛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行为塑造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参与康复训练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在参与康复训练的同时联合行为塑造疗法。对照组只参与康复训练。在患者入组前、6个月后采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在入组前SANS、IPROS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6个月的行为塑造训练,IPROS量表各因子分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SANS量表注意障碍、意志缺乏、兴趣/社交因子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情感淡漠、思维贫乏因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康复训练中应用行为塑造疗法能明显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帮助患者恢复社会功能,提高康复疗效。
作者:石贵凤 刊期: 2015年第11期
2002年6月中央文明办、国家卫生部联合发出“卫生进社区”的通知,2009年卫生部将老年人健康管理作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内容之一。同年,卫生部制定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提出每年为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提供1次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健康指导。目前中国老年卫生工作面对的主要挑战有:(1)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老龄人口基数大、高龄老年人口多;(2)慢性疾病患病率高,带病生存时间长。实现社区老年人口的护理,对于完善社会健康体系,帮助老年人口提高健康质量、安度幸福晚年具有重要的意义。重庆九龙坡区素有重视社区卫生服务的传统,早在社区卫生医疗普及的同时,就已经开展了社区老年健康服务工作,在社区老人护理服务方面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由于社区老人护理服务在中国处于探索阶段,在实践中缺乏成熟的规范化模式,致使九龙坡区在社区老人护理服务的开展中出现了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
作者:杨红;杨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通过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爆裂骨折(OVBF),评估临床疗效及探寻骨水泥向椎管内渗漏的途径。方法根据AO分型,将2005年10月至2013年5月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收治的OVBF患者45例(45个椎体),采用PKP治疗,通过术后CT平扫确定骨水泥向椎管内、椎间隙渗漏的途径,测量术前、术后椎体高度、Cobb角、椎管狭窄改善情况。比较术前、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情况。结果骨水泥向椎管内渗漏2例,渗漏途径主要是通过椎基静脉孔,骨水泥向上位椎间隙渗漏高于下位椎间隙。椎体高度恢复、Cobb矫正、VAS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管狭窄率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P治疗OVBF不是禁忌证,OVBF经PKP治疗后骨水泥向椎管内渗漏主要途径是椎基静脉孔,向椎间隙渗漏与终板损伤有关。
作者:王永江;王清;姚琦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复发性子宫苗勒源腺纤维瘤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2003年2月至2014年2月该院收治的复发性子宫苗勒源腺纤维瘤患者8例,分析其临床数据,总结子宫苗勒源腺纤维瘤的病理特点。结果8例复发性子宫苗勒源腺纤维瘤患者可在宫颈外或者宫腔内见分叶状赘生物,由良性上皮和间叶组织形成。免疫组化显示,8例患者均表达雌激素受体(ER),部分患者表达孕激素受体(PR)、平滑肌肌动蛋白(SMA)、CD10和p53,而Ki‐67(+)均值平均为8%。结论复发性子宫苗勒源腺纤维瘤临床病理无特异性变化,与腺肉瘤鉴别诊断困难,仅CD10和Ki‐67可能有助于诊断。
作者:潘在轩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早期2型糖尿病(T2DM)合并体位性高血压(OHT)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及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变化及关系。方法选择早期T2DM患者60例,分为T2DM+OHT组(30例)、T2DM组(30例),并设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30例)。应用超声诊断仪检测CIMT及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结果T2DM+OHT组、T2DM组的CIMT高于对照组(P<0.05),而T2DM+OHT组的CIMT明显高于T2DM组;T2DM+OHT组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非内皮依赖性的舒张功能(NEDD)均低于T2DM组及对照组(P<0.05);T2DM组的EDD、NEDD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T2DM合并OHT患者比T2DM患者更易发生内皮功能紊乱及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苟怀宇;陈艳秋 刊期: 2015年第11期
PDC A 循环又称质量环,是管理学科中的一个通用模型[1]。由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戴明于1954年根据信息反馈原理提出的广泛应用于质量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的循环体系,它包括4个阶段,即计划(Plan)、实施(Do)、确认(Check)、处理(Action)。输血病历作为临床输血的原始记录,是输血过程的法律依据,保证输血病历的规范完整既是安全输血的需要,更是防范因输血病历记录缺陷而引起医疗纠纷的关键[2]。四川省泸州市人民医院2012年开始在输血病历检查中引入PDCA循环管理模式,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此促进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的持续改进。经过1年多的应用,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刘红;姚健;林新梅;黎金凤;黄学平;张洪为;陈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原发性肌张力障碍(primary torsion dystonia ,PTD)是一种主动肌与拮抗肌收缩不协调或过度收缩引起的以异常姿势和动作为特征的锥体外系疾病。多数常散发,少数有家族史,其病因可能与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随着分子遗传学的发展,遗传因素在PT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愈来愈受到重视。已确定的遗传特征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DYT1/TOR1A ;DYT6/THAP1;DYT4/TUBB4a;DYT7;DYT13;DYT21;DYT23/CIZ1;DYT24/ANO3;DYT25/GNAL )和隐性遗传(DYT2;DYT17),其他一些迟发、散发的 PTD基因分型仍未明确。在肌张力障碍患者中,约75%为 PTD[1]。原发性全身性肌张力障碍往往在儿童期起病,通常发生在5~10岁。发作从小腿开始,然后扩散到肢体的其他部位;而原发性局限性肌张力障碍常累及面部,喉部及颈部,往往持续保持局灶性或节段性。以成人起病的原发性局限性肌张力障碍中,有15%~30%可发展至肢体的其他部位[2‐3 ]。有证据表明,不光是家族性肌张力障碍具有一定遗传基础,极可能很多明显散发性的病例也有遗传基础[4],现就PTD的基因诊断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邹健龙(综述);罗曙光(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周围间质肉瘤(PDSS)的临床特点、钼靶X线及超声检查的影像学特征。方法选择绍兴市人民医院经手术及病检确诊的PDSS患者1例。对该患者的临床、影像表现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左乳可触及不规则包块,钼靶X线显示左乳外上象限一略高密度团状阴影,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伴左侧腋下一肿大淋巴结;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显示为病变形态不规则低回声结节。文献报道PDSS可为原发性或转移性,钼靶X线与超声表现存在共性。结论PDSS可复发、血行转移,影像学上多表现为不规则、非均质软组织肿块,CDFI肿瘤内可出现血流信号。
作者:刘耀文;沈训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核医学是一门涉及多学科领域的综合性、边缘性的临床医学类学科,核医学功能及分子影像是现代医学影像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子影像诊断为肿瘤靶向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了直观的影像手段。如何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核医学知识,提高学生临床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及创新能力是目前核医学教学所面临的问题,适合的教学模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病例教学法在医学教育中普遍应用,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是目前流行的行之有效的医学教学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核心进行的研究性学习教学方式,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考、创新能力[1‐2]。本研究结合两种方法,联系核医学教学实际,对病例教学法进行相应的调整,形成以“以影像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的新教学模式,应用于核医学影像诊断的理论教学课程中,并对其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探讨其在培养应用创新型核医学人才中的价值。
作者:杜补林;李雪娜;尹雅芙;李娜;王颖;李亚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对颅脑损伤(TBI)患者术后24h内持续镇静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在该院重症医学科住院治疗的TBI术后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持续泵入Dex,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12、24h3个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及血氧饱和度(SpO2)、氧分压(PO2)及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HR、R及MAP水平分别为(84.9±15.2)、(20.5±2.0)次/分及(98.0±8.5)mmHg,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9.3±15.0)、(23.1±2.2)次/分及(97.0±1.2)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平均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应用Dex后,R、SpO2、动脉PO2及PCO2随着时间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ex能改善TBI患者术后的应激反应,无呼吸抑制作用,且不影响对意识的评估。
作者:唐泽;陶武;王念;李丹;蒋世双;苟小红;冉昆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析瑞芬太尼与丙泊酚联用对肩关节脱位复位术老年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4年1月该院行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手术的老年患者100例,将其分成A、B两组,每组50例。A组单纯用丙泊酚进行麻醉,B组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进行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A组麻醉效果评定中的优良率为84.00%,远远低于B组的10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复位、麻醉恢复时间分别为(10.10±3.51)、(3.35±1.44)min,均长于B组的(4.51±2.86)、(1.34±0.76)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平均麻醉起效时间约为(1.60±0.84)min,B组约为(1.53±0.73)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手术中联合使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进行麻醉,具有麻醉起效快、恢复快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孟秀峰;罗艳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1,25(OH)2D3对大鼠抗胸腺细胞抗体(Thy1)肾炎系膜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120只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肾炎模型组(B组)、低剂量1,25(OH)2D3组(C组)和高剂量1,25(OH)2D3组(D组),每组30只。C、D两组造模成功后给药干预,4组分别于干预后第1、3、7、14、21天每组随机处死6只大鼠,取肾组织标本经HE及PAS染色后确定肾脏病理损害分级;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中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TUNEL试剂盒检测其肾小球内细胞凋亡。结果与A组比较,B组Caspase‐3表达增强(P<0.05);与B组比较,C、D组Caspase‐3表达增强,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表达高,但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肾小球内凋亡细胞明显增多(P<0.05),且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强;与B组比较,C、D两组凋亡明显增多(P<0.05),并在3d达高峰,7、14d逐渐下降,21d趋于正常(P<0.05);C、D两组比较,D组凋亡细胞增多明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5(OH)2D3具有诱导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凋亡的作用,其参与了对Caspase‐3的调节,诱导系膜细胞凋亡,促进肾炎的修复,可延缓肾脏疾病进展。
作者:索洁;李建峰;赵瑾;陶林;杨晓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浸浴疗法又称水疗,是将患者身体的全部或者部分浸入温水或药液中一定时间,以利于清除脓液或使创面焦痂分离,促进创面的早期愈合,是治疗烧伤的重要措施之一。现将2种浸浴治疗的方法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胡跃芬;龚启慧;蔡秀乔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神经胶质细胞对β‐淀粉样蛋白(Aβ)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脑神经损伤的作用。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20只,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10只;模型组双侧海马注射凝胶态Aβ(10μg),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行水迷宫实验;硫堇染色观察皮层神经元形态变化及数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免疫组化检测胶质细胞及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质(GFAP)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水迷宫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皮层神经元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血清中TNF‐α、IL‐1β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海马GFAP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Aβ可激活胶质细胞及促炎因子释放,引起大鼠脑神经元损伤,导致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降低。
作者:狄婷婷;王秋杰;张美;王瑞婷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局部麻醉下外剥内扎术(Milligan‐Morgan)和血管闭合系统(Ligasure)两种不同混合痔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4月至2012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普通外科行混合痔切除手术住院患者68例,分为Ligasure手术治疗34例(观察组)和Milligan‐Morgan治疗34例(对照组),手术均采用局部浸润麻醉,术后随访6~36个月,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总住院费用,术后住院时间、疼痛程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对照组、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32.35±10.24)、(20.29±7.88)min,平均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9.71±14.67)、(4.97±2.89)mL,平均术后疼痛(剧烈)分数分别为(5.88±1.12)、(3.47±0.83)分,平均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7.97±2.55)、(2.29±1.17)d,平均住院费用分别为(1541.32±205.91)、(2872.32±652.30)元,两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院期间及随访中,除对照组肛门渗液率和术后疼痛评分较观察组高外(P<0.01);两组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gasure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短。
作者:张展志;于军辉;刘刚;廖代祥;罗成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