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制装置与传统装置行浸浴治疗的护理研讨

胡跃芬;龚启慧;蔡秀乔

关键词:制装置, 浸浴治疗, 治疗烧伤, 早期愈合, 浸浴疗法, 护理体会, 创面, 方法及, 药液, 温水, 水疗, 身体, 清除, 脓液, 浸入, 患者, 措施
摘要:浸浴疗法又称水疗,是将患者身体的全部或者部分浸入温水或药液中一定时间,以利于清除脓液或使创面焦痂分离,促进创面的早期愈合,是治疗烧伤的重要措施之一。现将2种浸浴治疗的方法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原发性肌张力障碍的基因诊断研究进展

    原发性肌张力障碍(primary torsion dystonia ,PTD)是一种主动肌与拮抗肌收缩不协调或过度收缩引起的以异常姿势和动作为特征的锥体外系疾病。多数常散发,少数有家族史,其病因可能与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随着分子遗传学的发展,遗传因素在PT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愈来愈受到重视。已确定的遗传特征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DYT1/TOR1A ;DYT6/THAP1;DYT4/TUBB4a;DYT7;DYT13;DYT21;DYT23/CIZ1;DYT24/ANO3;DYT25/GNAL )和隐性遗传(DYT2;DYT17),其他一些迟发、散发的 PTD基因分型仍未明确。在肌张力障碍患者中,约75%为 PTD[1]。原发性全身性肌张力障碍往往在儿童期起病,通常发生在5~10岁。发作从小腿开始,然后扩散到肢体的其他部位;而原发性局限性肌张力障碍常累及面部,喉部及颈部,往往持续保持局灶性或节段性。以成人起病的原发性局限性肌张力障碍中,有15%~30%可发展至肢体的其他部位[2‐3 ]。有证据表明,不光是家族性肌张力障碍具有一定遗传基础,极可能很多明显散发性的病例也有遗传基础[4],现就PTD的基因诊断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邹健龙(综述);罗曙光(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不同剂量的1,25(OH)2D3对大鼠Thy1肾炎系膜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1,25(OH)2D3对大鼠抗胸腺细胞抗体(Thy1)肾炎系膜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120只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肾炎模型组(B组)、低剂量1,25(OH)2D3组(C组)和高剂量1,25(OH)2D3组(D组),每组30只。C、D两组造模成功后给药干预,4组分别于干预后第1、3、7、14、21天每组随机处死6只大鼠,取肾组织标本经HE及PAS染色后确定肾脏病理损害分级;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中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TUNEL试剂盒检测其肾小球内细胞凋亡。结果与A组比较,B组Caspase‐3表达增强(P<0.05);与B组比较,C、D组Caspase‐3表达增强,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表达高,但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肾小球内凋亡细胞明显增多(P<0.05),且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强;与B组比较,C、D两组凋亡明显增多(P<0.05),并在3d达高峰,7、14d逐渐下降,21d趋于正常(P<0.05);C、D两组比较,D组凋亡细胞增多明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5(OH)2D3具有诱导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凋亡的作用,其参与了对Caspase‐3的调节,诱导系膜细胞凋亡,促进肾炎的修复,可延缓肾脏疾病进展。

    作者:索洁;李建峰;赵瑾;陶林;杨晓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PKP治疗骨质疏松性爆裂骨折疗效及骨水泥渗漏途径的探讨

    目的:通过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爆裂骨折(OVBF),评估临床疗效及探寻骨水泥向椎管内渗漏的途径。方法根据AO分型,将2005年10月至2013年5月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收治的OVBF患者45例(45个椎体),采用PKP治疗,通过术后CT平扫确定骨水泥向椎管内、椎间隙渗漏的途径,测量术前、术后椎体高度、Cobb角、椎管狭窄改善情况。比较术前、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情况。结果骨水泥向椎管内渗漏2例,渗漏途径主要是通过椎基静脉孔,骨水泥向上位椎间隙渗漏高于下位椎间隙。椎体高度恢复、Cobb矫正、VAS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管狭窄率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P治疗OVBF不是禁忌证,OVBF经PKP治疗后骨水泥向椎管内渗漏主要途径是椎基静脉孔,向椎间隙渗漏与终板损伤有关。

    作者:王永江;王清;姚琦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卫生士官3P培训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卫生士官承担了我军基层部队的主要卫生工作,他们是维护基层部队官兵健康的主要基础力量。自2012年开始,预选卫生士官的培养工作开始转由军医大学承担,这也赋予给军医大学新的任务,怎么提高预选卫生士官的授课效果,更加充分地利用军医大学优势资源来服务于部队,是广大预选卫生士官教学人员需要新思考的问题。预选卫生士官的培养工作开始转由军医大学院校承担,更加有利于培养卫生士官岗位任职需求,进一步保障官兵平战时健康,增强基层部队战斗力[1‐2]。

    作者:罗勇军;周其全;罗荣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SKF96365和氯化镍对环匹阿尼酸诱导的大鼠PASMC[Ca2+]i升高的影响

    目的:研究SKF96365和氯化镍(NiCl2)对环匹阿尼酸(CPA)诱导的大鼠远端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变化的影响。方法培养大鼠PASMC,运用荧光显微镜和InCyte细胞内钙浓度检测系统观测CPA、SKF96365和NiCl2对PASMC[Ca2+]i的影响。结果含5μmol/L硝苯地平的无钙Krebs溶液孵育PASMC,10μmol/LCPA使PASMC[Ca2+]i短暂小幅升高,恢复细胞外Ca2+至2.5mmol/L后,10μmol/LCPA使PASMC[Ca2+]i迅速显著升高;50μmol/LSKF96365和500μmol/LNiCl2均能明显抑制10μmol/LCPA引起的PASMC[Ca2+]i升高,但对高钾(60mmol/LKCl)溶液引起的PASMC[Ca2+]i升高无影响。结论CPA可致大鼠PASMC[Ca2+]i升高,且能被SKF96365和NiCl2阻断,提示CPA可能诱发细胞外Ca2+经钙池操纵性钙通道(SOCC)内流,SKF96365和NiCl2能选择性抑制SOCC活性使经SOCC的Ca2+内流减少。

    作者:彭公永;胡锦兴;邹义敏;彭芳;周玉民;胡国平;赵祝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自制装置与传统装置行浸浴治疗的护理研讨

    浸浴疗法又称水疗,是将患者身体的全部或者部分浸入温水或药液中一定时间,以利于清除脓液或使创面焦痂分离,促进创面的早期愈合,是治疗烧伤的重要措施之一。现将2种浸浴治疗的方法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胡跃芬;龚启慧;蔡秀乔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干扰素释放试验在AIDS合并结核感染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4种诊断方法对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结核病(TB)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将52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合并TB患者作为观察组,100例未感染HIV的TB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结核菌素(PPD)试验、痰结核菌培养、结核抗体和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进行诊断。结果对照组患者PPD试验、痰结核菌培养和结核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IGRA阳性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GRA阳性明显高于PPD试验、痰结核菌培养和结核抗体阳性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观察组患者IGRA阴性发生率明显高于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GRA是诊断HIV感染合并TB的敏感方法,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可能对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赵磊;薛剑;杜君晓;王瑜玲;王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紧急剖胸术在胸部创伤救治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紧急剖胸术(ET)在胸部创伤救治中的应用指征和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3月经ET救治的35例胸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5例,损伤严重度评分(ISS)12~65分,平均31.63分。穿透伤23例,钝性伤12例。入院时休克28例(80.00%)。失血量1000~5000mL,平均2400mL,其中22例失血量大于3000mL。急诊室ET6例,手术室ET29例。入院至手术时间均小于30min。死亡12例(34.29%),死亡组平均ISS评分48.26分,死亡原因主要为心脏压塞及失血性休克。存活23例(65.71%),穿透伤和钝性伤存活率分别为78.26%(18/23)和41.67%(5/12),存活者中并发症发生率为39.13%(9/23)。结论严重胸部创伤所致大出血、通气障碍和心脏压塞是ET的重要指征;胸部高危部位穿透伤应积极行剖胸探查;对于符合ET指征者,迅速剖胸是成功救治的关键。

    作者:艾涛;胡平;高劲谋;赵山红;向江侠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基因芯片快速鉴定分枝杆菌菌种方法的建立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建立一种能快速、准确鉴定分枝杆菌菌种的方法,并验证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根据23种分枝杆菌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探针并制作基因芯片,通过PCR‐反向点杂交鉴定23种分枝杆菌标准菌株、9种非分枝杆菌和103株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菌种。结果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23种分枝杆菌标准菌株和9种非分枝杆菌菌株,特异性为100%。103株临床分离株经鉴定87株为结核杆菌复合群(MTC);16株为非结核分枝杆菌(NTM),其中脓肿分枝杆菌5株、胞内分枝杆菌3株、鸟分枝杆菌3株、偶发分枝杆菌2株,以及堪萨斯分枝杆菌、海分枝杆菌、戈登分枝杆菌各1株。103株临床分离株鉴定结果与测序法完全一致,该方法低检出限为103copy/mL。结论采用基因芯片技术能快速鉴定分枝杆菌菌种,并区分MTC和NTM,具有简便快速及准确性、特异性、灵敏度高的优点。

    作者:唐曙明;李爱敏;陈海霞;杨自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以影像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的核医学教学模式评价研究

    核医学是一门涉及多学科领域的综合性、边缘性的临床医学类学科,核医学功能及分子影像是现代医学影像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子影像诊断为肿瘤靶向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了直观的影像手段。如何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核医学知识,提高学生临床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及创新能力是目前核医学教学所面临的问题,适合的教学模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病例教学法在医学教育中普遍应用,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是目前流行的行之有效的医学教学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核心进行的研究性学习教学方式,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考、创新能力[1‐2]。本研究结合两种方法,联系核医学教学实际,对病例教学法进行相应的调整,形成以“以影像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的新教学模式,应用于核医学影像诊断的理论教学课程中,并对其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探讨其在培养应用创新型核医学人才中的价值。

    作者:杜补林;李雪娜;尹雅芙;李娜;王颖;李亚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Ⅲ型前列腺炎患者血清和EPS中雌雄激素水平与勃起功能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Ⅲ型前列腺炎(CP/CPPS)患者血清和前列腺按摩液(EPS)中雌二醇(E2)、睾酮(T)水平与勃起功能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64例CP/CPPS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EPS中E2、T的水平,其中ⅢA组35例,ⅢB组29例,所有患者行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CPSI)和勃起功能国际指数(IIEF‐5)评分。并按IIEF‐5分值分组,其中勃起功能障碍(ED)组32例,非ED组32例,比较各组数据。结果ⅢA组和ⅢB组血清、EPS中E2/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A组中ED患者20例(57.14%)多于ⅢB组12例(41.3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P/CPPS组的IIEF‐5评分与血清、EPS中T水平呈正相关(r=0.218、r=0.231,P<0.05),与血清、EPS中E2/T呈负相关(r=-0.189、r=-0.652,P<0.05),与NIH‐CPSI评分无相关(P>0.05)。ED组血清T(6.32±1.86)ng/mL低于非ED组(7.89±2.92)ng/mL和对照组(8.41±2.02)ng/mL;ED组EPS中E2/T(55.02±29.26)明显高于非ED组(14.06±9.36)和对照组(16.45±13.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和EPS中雌雄激素失衡程度与CP/CPPS患者勃起功能相关。

    作者:张小马;方军;陈继中;龚强;周友云;钱俊杰;朱金海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PDCA循环在输血病历检查中的运用

    PDC A 循环又称质量环,是管理学科中的一个通用模型[1]。由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戴明于1954年根据信息反馈原理提出的广泛应用于质量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的循环体系,它包括4个阶段,即计划(Plan)、实施(Do)、确认(Check)、处理(Action)。输血病历作为临床输血的原始记录,是输血过程的法律依据,保证输血病历的规范完整既是安全输血的需要,更是防范因输血病历记录缺陷而引起医疗纠纷的关键[2]。四川省泸州市人民医院2012年开始在输血病历检查中引入PDCA循环管理模式,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此促进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的持续改进。经过1年多的应用,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刘红;姚健;林新梅;黎金凤;黄学平;张洪为;陈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胃癌组织中TGF-β1、Smad2与CyclinD1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2与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的表达及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腔镜活检正常胃黏膜20份(正常胃组织)作为对照组,手术切除胃癌标本60份(高‐中分化、低分化)作为胃癌组,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GF‐β1、Smad2、CyclinD1正常胃组织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TGF‐β1及CyclinD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对照组,Smad2在胃癌组中的表达低于对照组;TGF‐β1及CyclinD1在低分化胃癌组中的表达高于高‐中分化胃癌组;TGF‐β1及CyclinD1在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中的表达低于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TGF‐β1、CyclinD1在胃癌组中的表达随着TNM分期的提高而升高,高‐中分化胃癌组Smad2较低分化胃癌组表达升高,Smad2的表达在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中的表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Smad2在胃癌中的表达随TNM分期的提高而降低,TGF‐β1、Smad2及Cy‐clinD1的表达与患病年龄、性别无关;TGF‐β1与Smad2呈负相关,TGF‐β1与CyclinD1呈正相关,CyclinD1与Smad2呈负相关。结论TGF‐β1、Smad2与CyclinD1的表达与胃癌的发病有关。

    作者:潘理会;李春辉;刘海旺;程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医疗纠纷现状及解决途径探索

    医疗纠纷不但能加重患方的负担并影响其身心健康,而且也干扰了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制约了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纠纷的原因复杂,主要有医方因素、患方因素以及社会因素。医方因素对医患关系产生直接影响,患方因素对医患关系的形成起重要作用,社会因素是其医、患之幕后因素,是医患关系的根本归因。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是医方、患方以及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结果。医疗纠纷给医方、患方及社会都造成危害,因此,要做好医疗纠纷的防范措施以及参照国内外经验快速有效地解决已经出现的医疗纠纷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分析国内外医疗纠纷现状,提出在新医改形势下解决医疗纠纷的具体途径。

    作者:邓庆华;姚安贵;杨元娟;杨治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玻璃器皿盛装口腔小器械灭菌开封后有效期的研究

    目的:探讨玻璃器皿盛装口腔小器械灭菌开封后的有效期。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在正常工作日选取口腔诊室15间,每间诊室选取已灭菌玻璃器皿(内盛灭菌小器械)2个,在玻璃器皿开封后使用过程中的4、8、24、48、72、96、120、144、168h采集样本进行培养,观察细菌生长情况。结果30个玻璃器皿,在开封使用后的4、8、24、48h均无细菌生长;第72h的采样培养中有3个细菌生长,与4、8、24、48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96h时的采样培养中共有10个细菌生长,与4、8、24、48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玻璃器皿盛装口腔小器械灭菌开封后的有效期可为48h。结论玻璃器皿盛装口腔小器械灭菌开封后的有效期可为48h,有效期的延长可减少器械的灭菌次数,降低器械的耗损和延长器械使用寿命。

    作者:郭世莉;郑立舸;黄小芳;王泽琼;刘奠忠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乳腺黏液癌超声及钼靶X线与病理对照分析研究

    目的:探讨乳腺黏液癌(MBC)的超声及数字乳腺钼靶X线表现,以提高MBC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至20013年该院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MBC76例共88个病灶的超声、数字乳腺钼靶X线及病理资料,用统计学方法比较MBC图像特征和诊断敏感性。结果本组超声诊断MBC的敏感性为55.68%,误诊率为44.32%,其中误诊为良性病变乳腺纤维腺瘤的占14.77%,本组钼靶X线诊断MBC的敏感性为52.27%(46/88),误诊率为47.73%,其中误诊为良性病变如乳腺纤维腺瘤及瘤样增生等。结论超声及钼靶X线均较难明确诊断MBC,而超声较钼靶X线对MBC诊断的敏感性高,二者联合检查可使诊断正确率明显提高。

    作者:武秀兰;张曦;张连花;马富成;贾志莺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急诊医学专业住院医师应用临床决策方法的探索与研究

    目的:探讨急诊住院医师临床实践中常用的4种临床决策方法(即模式识别法、假设演绎法、事件驱动法、运用规则法)的应用现状,了解其对临床决策方法掌握的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根据住院医师的不同年制把207名住院医师(收集每个住院医师诊疗过的5例患者)收集的1035例患者分3组,比较不同年制医生的临床决策方法及其诊断正确率和影响因素。结果不同年制医生的决策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决策方法的诊断正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防御行为和不同决策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决策方法的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院医师年制、住院医师学历、住院医师接触临床时间、住院患者症状、防御行为、问诊可靠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住院医师常用的临床决策方法为运用规则法;住院医师年制、住院医师学历、住院医师接触临床时间、住院患者症状、防御行为、问诊可靠程度是住院医师在急诊医学专业临床实践中应用临床决策方法的影响因素。

    作者:杨德兴;李瑶;王碧成;李锦春;钱传云;刘荣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不同人体质量指数下肺炎患儿临床特征的对比

    目的:探讨不同人体质量指数(BMI)下肺炎患儿临床特征的差异,为其临床研究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选择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山东省总队医院诊断为肺炎的患儿160例,根据其BMI分为BMI正常组(15.00<BMI<18.00kg/m2)、超重组(18.00≤BMI<20.00kg/m2)和肥胖组(BMI≥20.00kg/m2)。详细记录其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结果,对其临床特征进行比较。结果160例肺炎患儿中正常体质量组33例(20.62%),超重组87例(54.38%),肥胖组40例(25.00%);BMI正常组住院时间明显低于肥胖组与超重组(P<0.05)。肥胖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8(IL‐8)均高于BMI正常组与超重组(P<0.05);超重组hs‐CRP、IL‐8均高于BMI正常组(P<0.05)。肥胖组IgG、IgA均低于BMI正常组与超重组(P<0.05),而CD4、CD4/CD8高于BMI正常组与超重组(P<0.05);超重组IgG、IgA均低于BMI正常组(P<0.05),CD4、CD4/CD8高于BMI正常组(P<0.05)。肥胖组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肺活量(VC)、FEV1/用力肺活量(FVC)均低于BMI正常组与超重组(P<0.05)。结论随着BMI的增加,肺炎患儿的住院时间延长、肺功能更容易受损,炎性反应及免疫异常在肥胖患儿肺炎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祁晓芳;郭鲁闽;姚开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重庆市健康体检人群中乙型肝炎感染的现状及模式分析

    目的:了解重庆市健康体检人群中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的感染现状,并对乙肝结果模式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 年6 ~ 12 月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健康体检的30 170 例血清中HBV 表面抗原(HBsAg) 、HBV 表面抗体(HBsAb) 、HBVe 抗原(HBeAg) 、HBVe 抗体(HBeAb)和HBV 核心抗体(HBcAb)结果。结果 该市0 ~ 96 岁健康体检人群中 HBsAg 的阳性率为8 .02% (2 419/30 170) ,不同年龄组和不同性别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88 .045 、67 .813 ,P<0 .01) ;HBV 感染率为28 .64% (8 641 /30 170) ,不同年龄组和不同性别的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202 .347 、36 .171 ,P< 0 .01) 。30 170例体检者乙肝5 项(HBsAg ① 、HBsAb ② 、HBeAg ③ 、HBeAb ④ 、HBcAb ⑤ )检测结果归纳为14 种模式。全为阴性、单独HBsAb 阳性作为健康人群常见的两种模式,其百分比分别为25 .76% (7 772/30 170)和45 .60% (13 757/30 170) ;作为HBV 感染者的常见模式“ ① ④ ⑤ ”阳性、“ ① ③ ⑤ ”阳性及“ ① ⑤ ”阳性所占百分比分别为6 .18% (1 863/30 170) 、0 .59% (177/30 170)和1 .21% (366/30 170) 。结论 该市健康体检人群中HBsAg 阳性率和HBV 感染率接近或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通过对不同组合模式的分析,可反映HBV 感染的不同情况,对疾病的诊断和预后有指导意义。

    作者:巫志宇;汪家毅;张志成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环介导等温扩增法直接检测阳性血培养瓶中大肠埃希菌

    目的:应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建立一种快速敏感的直接检测阳性血培养瓶中大肠埃希菌的方法。方法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基因序列数据库(GenBank)上大肠埃希菌的lacZ(登录号:M74750)基因序列,设计4条特异引物(2条内引物、2条外引物),对lacZ基因进行扩增,对扩增反应进行优化。分别验证该方法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并与传统培养法进行比较。结果在300份阳性血培养瓶中,采用LAMP法检测到68株大肠埃希菌,所设计引物对大肠埃希菌扩增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均较好,与传统培养法比较,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达100%,但传统培养法的检出时间为3d,而LAMP法的检出时间只需1h。结论LAMP检测大肠埃希菌是快速、低成本、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方法,适合临床开展。

    作者:任春阳;田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