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玻璃器皿盛装口腔小器械灭菌开封后有效期的研究

郭世莉;郑立舸;黄小芳;王泽琼;刘奠忠

关键词:玻璃器皿, 牙科器械, 灭菌, 有效期
摘要:目的:探讨玻璃器皿盛装口腔小器械灭菌开封后的有效期。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在正常工作日选取口腔诊室15间,每间诊室选取已灭菌玻璃器皿(内盛灭菌小器械)2个,在玻璃器皿开封后使用过程中的4、8、24、48、72、96、120、144、168h采集样本进行培养,观察细菌生长情况。结果30个玻璃器皿,在开封使用后的4、8、24、48h均无细菌生长;第72h的采样培养中有3个细菌生长,与4、8、24、48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96h时的采样培养中共有10个细菌生长,与4、8、24、48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玻璃器皿盛装口腔小器械灭菌开封后的有效期可为48h。结论玻璃器皿盛装口腔小器械灭菌开封后的有效期可为48h,有效期的延长可减少器械的灭菌次数,降低器械的耗损和延长器械使用寿命。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1例创伤性睾丸脱位合并腹股沟斜疝报道及文献复习

    创伤性睾丸脱位是指外界钝性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阴囊或会阴部导致睾丸移位至周围组织当中,常见于11~30岁男性,这种病例罕见,在临床中容易被忽略,造成漏诊或者误诊。本院于2014年2月收治创伤性右侧睾丸脱位合并腹股沟斜疝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曦;汪小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后路椎间盘镜与显微镜下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期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腰椎间盘切除术(MED)与显微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MS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3月至2010年4月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98例单节段LD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接受MED治疗的患者44例(MED组),接受MSLD治疗的患者54例(MSLD组)。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JOA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两组患者手术疗效。结果MED组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出血量、恢复工作时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ED组和MSLD组患者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49.13个月和47.24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术后腰腿痛VAS评分、JOA评分、ODI指数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D与MSLD均是治疗单节段LDH的有效方法,但MED创伤小、术后患者可早期下地活动,是理想的微创手术。

    作者:杨明轩;王栓科;刘昊楠;陈秀锦;汪静;胡旭昌;丁明聪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重庆市女性不孕患者心理压力的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女性不孕患者的心理压力现状,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疏导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对1760例女性不孕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760例患者中,有心理压力者为84.43%。采用试管婴儿治疗的患者,有心理压力的人数明显多于指导怀孕和人工授精的患者(P<0.01);高学历患者有心理压力的明显多于低学历的患者(P<0.01);科教文干部职员有心理压力的明显多于工农商和其他职业人群(P<0.01);不孕时间为2~5年的患者有心理压力的明显多于其他不孕时间的患者(P<0.01);就诊次数达到和超过2次的患者,有心理压力的明显多于首次就诊的患者(P<0.01)。结论重庆市女性不孕患者的心理压力大,医生应积极与患者沟通,解答疑惑,疏导患者情绪;动员家庭和社会关心、关爱患者。

    作者:屈宗银;董晓静;苗菁;胡丽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胰岛素抵抗与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与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相关性。方法选择96例女性OAB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女性92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对象的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胰岛素(FINS)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稳态模型评估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观察组患者腰围、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以及患高血压人数、绝经者比例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FPG、TG、FINS、CRP水平及HOMA‐IR均高于对照组,而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对象TC及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抵抗与女性OAB有关。

    作者:谢海峰;张宏波;乔庆东;张振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以影像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的核医学教学模式评价研究

    核医学是一门涉及多学科领域的综合性、边缘性的临床医学类学科,核医学功能及分子影像是现代医学影像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子影像诊断为肿瘤靶向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了直观的影像手段。如何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核医学知识,提高学生临床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及创新能力是目前核医学教学所面临的问题,适合的教学模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病例教学法在医学教育中普遍应用,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是目前流行的行之有效的医学教学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核心进行的研究性学习教学方式,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考、创新能力[1‐2]。本研究结合两种方法,联系核医学教学实际,对病例教学法进行相应的调整,形成以“以影像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的新教学模式,应用于核医学影像诊断的理论教学课程中,并对其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探讨其在培养应用创新型核医学人才中的价值。

    作者:杜补林;李雪娜;尹雅芙;李娜;王颖;李亚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医疗纠纷现状及解决途径探索

    医疗纠纷不但能加重患方的负担并影响其身心健康,而且也干扰了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制约了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纠纷的原因复杂,主要有医方因素、患方因素以及社会因素。医方因素对医患关系产生直接影响,患方因素对医患关系的形成起重要作用,社会因素是其医、患之幕后因素,是医患关系的根本归因。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是医方、患方以及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结果。医疗纠纷给医方、患方及社会都造成危害,因此,要做好医疗纠纷的防范措施以及参照国内外经验快速有效地解决已经出现的医疗纠纷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分析国内外医疗纠纷现状,提出在新医改形势下解决医疗纠纷的具体途径。

    作者:邓庆华;姚安贵;杨元娟;杨治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紧急剖胸术在胸部创伤救治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紧急剖胸术(ET)在胸部创伤救治中的应用指征和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3月经ET救治的35例胸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5例,损伤严重度评分(ISS)12~65分,平均31.63分。穿透伤23例,钝性伤12例。入院时休克28例(80.00%)。失血量1000~5000mL,平均2400mL,其中22例失血量大于3000mL。急诊室ET6例,手术室ET29例。入院至手术时间均小于30min。死亡12例(34.29%),死亡组平均ISS评分48.26分,死亡原因主要为心脏压塞及失血性休克。存活23例(65.71%),穿透伤和钝性伤存活率分别为78.26%(18/23)和41.67%(5/12),存活者中并发症发生率为39.13%(9/23)。结论严重胸部创伤所致大出血、通气障碍和心脏压塞是ET的重要指征;胸部高危部位穿透伤应积极行剖胸探查;对于符合ET指征者,迅速剖胸是成功救治的关键。

    作者:艾涛;胡平;高劲谋;赵山红;向江侠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单节段与双节段动态中和固定系统在腰椎退变性疾病中应用的短期疗效对比

    目的:对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治疗术后的单节段与双节段患者的短期疗效进行对比。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2年3月采用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结合后路椎板减压治疗的40例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患者,根据腰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和北美骨科脊柱协会(NASS)指数评估临床疗效,同时行影像学观察手术节段与近侧邻近节段椎间活动度、椎间隙高度的退行性改变。结果40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的VAS、ODI评分与术前相比有明显下降(P<0.05);单节段组与双节段组术后与末次随访时的VAS、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ASS指数显示术后两组患者对疗效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椎间隙高度术前与末次随访改变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侧邻近节段活动度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末次随访与术前相比,仅单节段组的邻近节段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ynesys动态中和固定系统结合椎板减压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单节段较双节段对近侧邻近节段活动度增加的影响更为显著。

    作者:包先国;侯景明;赵建文;郑科;江武;焦皎;钟剑锋;孙天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局部麻醉下Milligan-Morgan和Ligasure混合痔手术的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局部麻醉下外剥内扎术(Milligan‐Morgan)和血管闭合系统(Ligasure)两种不同混合痔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4月至2012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普通外科行混合痔切除手术住院患者68例,分为Ligasure手术治疗34例(观察组)和Milligan‐Morgan治疗34例(对照组),手术均采用局部浸润麻醉,术后随访6~36个月,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总住院费用,术后住院时间、疼痛程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对照组、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32.35±10.24)、(20.29±7.88)min,平均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9.71±14.67)、(4.97±2.89)mL,平均术后疼痛(剧烈)分数分别为(5.88±1.12)、(3.47±0.83)分,平均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7.97±2.55)、(2.29±1.17)d,平均住院费用分别为(1541.32±205.91)、(2872.32±652.30)元,两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院期间及随访中,除对照组肛门渗液率和术后疼痛评分较观察组高外(P<0.01);两组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gasure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短。

    作者:张展志;于军辉;刘刚;廖代祥;罗成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探讨高龄初产妇阴道分娩与语言护理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传统生活观念的改变,平均结婚年龄和生育年龄的推迟,加之辅助生育技术的发展,导致高龄初产妇人数逐年增加。高龄初产妇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生理上易引发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而在在心理因素上,易出现担心新生儿有无畸形、是否能阴道顺利分娩、担心自身健康、是否能安全度过分娩期等情绪[1],这些均会影响到产程的多个环节[2],导致不能顺利分娩,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甚至对胎儿的健康造成影响[3]。本研究探讨语言护理对高龄初产妇正常阴道分娩的影响。

    作者:李富兰;陈亮;王环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胶质细胞对Aβ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大鼠脑神经损伤的影响

    目的:探讨神经胶质细胞对β‐淀粉样蛋白(Aβ)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脑神经损伤的作用。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20只,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10只;模型组双侧海马注射凝胶态Aβ(10μg),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行水迷宫实验;硫堇染色观察皮层神经元形态变化及数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免疫组化检测胶质细胞及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质(GFAP)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水迷宫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皮层神经元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血清中TNF‐α、IL‐1β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海马GFAP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Aβ可激活胶质细胞及促炎因子释放,引起大鼠脑神经元损伤,导致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降低。

    作者:狄婷婷;王秋杰;张美;王瑞婷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乳腺黏液癌超声及钼靶X线与病理对照分析研究

    目的:探讨乳腺黏液癌(MBC)的超声及数字乳腺钼靶X线表现,以提高MBC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至20013年该院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MBC76例共88个病灶的超声、数字乳腺钼靶X线及病理资料,用统计学方法比较MBC图像特征和诊断敏感性。结果本组超声诊断MBC的敏感性为55.68%,误诊率为44.32%,其中误诊为良性病变乳腺纤维腺瘤的占14.77%,本组钼靶X线诊断MBC的敏感性为52.27%(46/88),误诊率为47.73%,其中误诊为良性病变如乳腺纤维腺瘤及瘤样增生等。结论超声及钼靶X线均较难明确诊断MBC,而超声较钼靶X线对MBC诊断的敏感性高,二者联合检查可使诊断正确率明显提高。

    作者:武秀兰;张曦;张连花;马富成;贾志莺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胃癌组织中TGF-β1、Smad2与CyclinD1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2与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的表达及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腔镜活检正常胃黏膜20份(正常胃组织)作为对照组,手术切除胃癌标本60份(高‐中分化、低分化)作为胃癌组,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GF‐β1、Smad2、CyclinD1正常胃组织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TGF‐β1及CyclinD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对照组,Smad2在胃癌组中的表达低于对照组;TGF‐β1及CyclinD1在低分化胃癌组中的表达高于高‐中分化胃癌组;TGF‐β1及CyclinD1在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中的表达低于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TGF‐β1、CyclinD1在胃癌组中的表达随着TNM分期的提高而升高,高‐中分化胃癌组Smad2较低分化胃癌组表达升高,Smad2的表达在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中的表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Smad2在胃癌中的表达随TNM分期的提高而降低,TGF‐β1、Smad2及Cy‐clinD1的表达与患病年龄、性别无关;TGF‐β1与Smad2呈负相关,TGF‐β1与CyclinD1呈正相关,CyclinD1与Smad2呈负相关。结论TGF‐β1、Smad2与CyclinD1的表达与胃癌的发病有关。

    作者:潘理会;李春辉;刘海旺;程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乳腺脓肿治疗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探讨乳腺脓肿置管负压引流术、传统手术及穿刺抽脓治疗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90例乳腺脓肿,分别行传统切开引流术(传统组,n=27)、脓腔置管负压引流术(小切口组,n=39)及穿刺置管抽脓术(穿刺组,n=24)治疗,比较3组引流效果、炎症消退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传统组引流效果好,但疤痕较大、伤口愈合时间长、换药次数多,术后并发症均明显多于小切口组和穿刺组(P<0.01)。炎症消退时间依次为传统组、小切口组和穿刺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时间依次为小切口组、穿刺组和传统组,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穿刺抽脓及脓腔置管负压引流术治疗乳腺脓肿,能明显缩短伤口的长度及愈合时间,有方便、微创、美容等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叶玉梅;秦士新;周坤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肺腺癌人转录辅助因子4过表达与淋巴转移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肺腺癌组织中人转录辅助因子4(PC4)过表达对淋巴转移的促进作用。方法选取96份肺腺癌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PC4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淋巴转移和肿瘤分期的相关性。结果肺腺癌组织PC4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正相关(r=0.63,P<0.01);PC4蛋白表达与淋巴转移正相关(χ2=8.29,P<0.01),与TNM分期正相关(χ2=4.71,P<0.05);PC4mRNA与淋巴转移正相关(χ2=8.40,P<0.01),与TNM分期正相关(χ2=5.10,P<0.05)。结论PC4过表达与肺腺癌患者的淋巴转移、TNM分期密切相关,PC4可能促进肺腺癌的淋巴转移。

    作者:孙天宇;谭群友;史春梦;王如文;邓波;周景海;陶绍霖;康珀铭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丙泊酚对新生小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影响

    目的:观察丙泊酚麻醉对新生小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AST)和小胶质细胞的影响。方法将健康同窝日龄7d(P7)C57小鼠15只,随机分为丙泊酚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10%脂肪乳对照组,每组5只,所有小鼠从P7开始接受药物处理。高、低剂量组分别腹腔注射丙泊酚60、30mg/kg;对照组腹腔注射同等体积的10%脂肪乳。药物处理24h后取材,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AST标记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与小胶质细胞标记物离子钙接头分子(Iba1)在海马内的表达。结果丙泊酚高剂量组小鼠海马齿状回分子层中GFAP标记的AST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低剂量丙泊酚对新生鼠海马中AST数量无显著影响;高剂量和低剂量丙泊酚均显著性降低海马小胶质细胞数量(P<0.01)。结论丙泊酚抑制新生小鼠海马AST和小胶质细胞的发育,且存在剂量依赖关系。

    作者:景胜;黄静;包晓航;周功锐;王颖;杨天德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自制装置与传统装置行浸浴治疗的护理研讨

    浸浴疗法又称水疗,是将患者身体的全部或者部分浸入温水或药液中一定时间,以利于清除脓液或使创面焦痂分离,促进创面的早期愈合,是治疗烧伤的重要措施之一。现将2种浸浴治疗的方法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胡跃芬;龚启慧;蔡秀乔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大肠癌组织中VEGF、MIF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人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F)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80份经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为大肠癌的组织蜡块(观察组)及80份距癌肿边缘5cm以上经病理证实无癌细胞残存的正常大肠组织(对照组),SP法检测VEGF、MIF在大肠癌及正常大肠组织中的表达。结果VEGF,MIF在观察组中阳性率为77.50%、82.50%,在对照组阳性率为22.50%、27.50%,观察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MIF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与性别、年龄、组织学分化无关。结论VEGF、MIF在大肠癌组织中高表达。

    作者:王苗锋;熊茂明;李火友;龙腾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以胸腔积液为首要表现的原发性淀粉样变1例及文献复习

    淀粉样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主要是由于体内异常蛋白(淀粉样蛋白)沉积在细胞外基质,从而导致组织和器官的结构紊乱和功能障碍。淀粉样变可累及多个器官,但呼吸系统受累较少。胸膜受累在原发性淀粉样变中并不少见,但由于其一般以胸腔积液为主要表现,临床上常常会优先考虑炎症、结核或者肿瘤性,因此也常常造成漏诊。本文报道1例以胸腔积液为首要表现的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病变,并结合国内外文献对其进行论述。

    作者:曹晓明;邓朝胜;林其昌;张声;高少勇;康日辉;陈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PKP治疗骨质疏松性爆裂骨折疗效及骨水泥渗漏途径的探讨

    目的:通过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爆裂骨折(OVBF),评估临床疗效及探寻骨水泥向椎管内渗漏的途径。方法根据AO分型,将2005年10月至2013年5月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收治的OVBF患者45例(45个椎体),采用PKP治疗,通过术后CT平扫确定骨水泥向椎管内、椎间隙渗漏的途径,测量术前、术后椎体高度、Cobb角、椎管狭窄改善情况。比较术前、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情况。结果骨水泥向椎管内渗漏2例,渗漏途径主要是通过椎基静脉孔,骨水泥向上位椎间隙渗漏高于下位椎间隙。椎体高度恢复、Cobb矫正、VAS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管狭窄率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P治疗OVBF不是禁忌证,OVBF经PKP治疗后骨水泥向椎管内渗漏主要途径是椎基静脉孔,向椎间隙渗漏与终板损伤有关。

    作者:王永江;王清;姚琦 刊期: 2015年第11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