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迷走右锁骨下动脉1例报道

郑建;陈林松;陈建;童华喜;吴昊

关键词:
摘要:迷走右锁骨下动脉是主动脉弓的一种罕见先天性血管畸形,一般无临床症状,少部分患者因血管压迫食管可产生受压性吞咽困难,诊断率极低.现将本科1例明确诊断的迷走右锁骨下动脉报道如下.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格林模式在大学生行为和生活方式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格林模式即PRECEDE-PROCEED模式,是由Green LW为首的美国学者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PRECEDE是(教育诊断评价中倾向、强化及促成因素)的缩写;而PROCEED是教育/环境发展中政策、法规及组织因素的缩写[12].格林模式由9个阶段构成(见图1),PRECEDE阶段主要用于需求评估,即1~5阶段属于诊断阶段;PROCEED阶段主要用于执行和评估,即6~9阶段属于干预阶段[3-4].格林模式不是一个独立的理论,而是一个理论框架,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

    作者:刘堃;杜清;何晓敏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体外共培养体系中胆管癌细胞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b-FGF和VEGF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体外共培养体系中胆管癌细胞(QBC939)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胆管癌QBC939细胞与HUVEC体外共培养体系,采用CCK-8法检测共培养不同时相HUVEC的增殖;ELISA检测共培养上清液中b-FGF含量;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共培养不同时相点HUVEC细胞VEGF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结果 共培养后12、24、48 h和72 h,HUVEC增殖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与0h组比较,共培养12、24、48 h上清液中b-FGF含量显著增高(P<0.05).共培养12 h时VEGF mRNA表达显著增加,并持续至72 h(P<0.01),VEGF蛋白表达在共培养12h后显著增高,24、48、72 h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胆管癌QBC939细胞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增加b-FGF分泌和VEGF表达.b-FGF和VEGF表达增加与肿瘤血管新生,以及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可能具有相关性.

    作者:李薇;杨芸;宋富强;冯亚星;李昆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23万重庆市民代谢综合征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研究重庆市民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在该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性别、年龄段分组,对调查者的一般项目(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血压)及实验室检查(三大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重庆市民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检出率分别为18.9%、34.8%和6.5%.其中男性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检出率分别为22.3%、41.6%和8.2%;女性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检出率分别为13.7%、24.7%和4.1%.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检出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男性检出率高于女性.25~34岁组高检出率明显高于18~24岁组;中年男性高血压检出率近30%,老年人一半以上患有高血压;35岁以上的男性及55岁以上的女性每两人中就有一人血脂增高.结论 重庆市民高血脂检出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血压、高血糖检出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呈年轻化趋势,男性尤为突出.中年是代谢综合征的高发年龄段.

    作者:陈卓;顾小红;戴若以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6例药物治疗方案不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便利抽样法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常规给予饮食宣教,干预组采用糖尿病饮食控制软件个体化饮食管理、定期远程随访、糖尿病健康教育俱乐部大课堂等个性化综合护理干预患者的饮食控制,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1、3、6、12个月的饮食控制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干预后12个月,干预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指数(BM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1个月后FBG明显降低(P<0.01),其余各指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3、6、12个月糖尿病患者FBG、2 h PBG、HbA1c、BMI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干预能改变糖尿病患者饮食依从性,干预实施时间越长临床效果越明显.

    作者:徐灵莉;蒋娟;兰花;高丽;刘晓玲;皮远萍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P2X7受体与感染性疾病

    P2X7受体是以三磷酸腺苷(ATP)为配体的离子门控通道,是P2X受体家族中独特的成员,因其具有广泛的病理生理作用而备受关注.近年研究表明P2X7受体是机体对抗病原体入侵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了机体的防御启动,以去除病原体,尤其是可被巨噬细胞吞噬的病原体.此外,P2X7受体基因的多态性与机体对细菌和寄生虫的易感性明确相关,显示了P2X7受体在感染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P2X7受体与感染性疾病的关系做一综述.

    作者:部绍晋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DNA甲基转移酶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HPV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5种DNA甲基转移酶(DNMTs)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ting、免疫组化检测40例官颈癌组织、对应癌旁组织及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DNMT1、DNMT2、DNMT3a、DNMT3b和DNMT31的表达情况,应用质谱法检测HPV感染情况.结果 宫颈癌组织中DNMT1、DNMT3a、DNMT3b、DNMT3l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0%、85.0%、70.0%、80.0%,在癌旁组织内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5%、85.0%、72.5%、77.5%,均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内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15.0%、20.0%和30.0%),而DNMT2在宫颈癌和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仅为12.5%和17.5%,明显低于正常官颈组织(约85.0%),且DNMT1、DNMT3a、DNMT3b与HPV阳性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709、0.538和0.536,P<0.05).结论 宫颈癌组织中DNMT的表达谱发生明显改变,且HPV高危亚型感染与DNMT1、DNMT3a、DNMT3b的表达升高密切相关.

    作者:黄团明;王婉;闫晓欢;郑英如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重庆市主城区人口的脑卒中患病率及危险因素调查

    目的 调查重庆市主城区居民的脑卒中患病率及其血管危险因素的分布情况,为卒中的二级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对重庆市渝中区大坪和七星岗两个社区年龄大于或等于40岁人群,进行身高、体质量、文化特征等一般情况及脑卒中危险因素的调查.结果 共完成调查4 001例,资料完整且符合纳入标准3 808例.男性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脑卒中家族史、既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房颤、运动缺乏、血脂异常、吸烟等危险因素的暴露率分别为38.28%、11.22%、7.22%、10.27% 、7.67%、8.37%、23.51%、18.38%和35.17%;女性分别为34.48%、10.63%、7.13%、13.86%、9.24%、10.45%、27.26%、21.48%和2.11%.男性高血压、吸烟率较女性高.女性血脂异常、运动缺乏、脑卒中家族史及房颤较男性高.脑卒中标准化患病率为2 402.17/10万,且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结论 重庆市主城区年龄大于或等于40岁人群的脑卒中危险因素以高血压高,肥胖低.

    作者:王鑫;邓波;刘成惠;张沁宏;曾琳莉;吴显木;王娟;张红;周琦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慢性社会应激模型的构建及其对雄鼠生殖健康影响的研究

    目的 构建慢性社会应激模型,探究慢性社会应激对雄性C57BL/6小鼠生殖健康的影响.方法 将C57BL/6小鼠分成应激组和对照组;应激组予以慢性社会应激25 d后,通过社会交互作用的行为学实验和体质量变化评估应激模型的构建状况,并对比两组小鼠生殖腺质量、精子计数等指标评估生殖健康的影响.结果 慢性社会应激结束后,通过社会交互作用的行为学实验,发现应激组小鼠在行为上具有明显社会逃避行为;同对照组相比应激组小鼠生殖腺质量、精子数目均明显降低.结论 慢性社会应激可以损伤雄鼠生殖功能,主要表现在生殖腺萎缩、精子数目减少等.

    作者:姚基伟;张全超;王秀娟;李前伟;付卫华;谌小维;鄢俊安;李为兵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DNA去甲基化酶TET2在胃癌细胞低表达与肿瘤转移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DNA去甲基化酶TET2和E-钙黏蛋白(E-cad)在胃癌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该院行手术切除的胃癌标本100例,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胃癌组织中TET2和E-cad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TET2和E-cad在胃癌组织高表达率分别为24%(24/100),26%(26/100),显著低于癌旁黏膜82.8%(21/29),65.5%(19/29)(P<0.05).TET2和E-cad在TNMⅢ期、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表达率明显降低(P<0.05).TET2或E-cad低表达组患者总生存率和无转移生存率明显低于高表达组(P<0.05).胃癌组织中TET2与E-cad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TET2与E-cad表达呈正相关,胃癌细胞TET2低表达与胃癌转移有密切关系,提示预后不良.

    作者:郭严;雷增杰;王斌;陈东风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急性胃肠功能障碍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

    目的 探讨影响急性胃肠功能障碍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急性胃肠功能障碍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死亡组与存活组患儿的临床特点,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78例患儿死亡36例(46.2%).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伴发心血管、脑、肝脏系统衰竭及循环不良或休克为死亡的危险因素,其相对危险度依次为19.17、10.28、10.09、10.07.结论 影响急性胃肠功能障碍患儿预后的因素有伴发心血管、脑、肝脏系统衰竭及循环不良或休克.

    作者:蒋振兴;黄静;余梦妮;邹富利;文静;王兴勇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急性微波辐射对雄性大鼠睾丸形态和血浆FSH及抑制素B浓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功率密度急性微波辐射对雄性大鼠睾丸组织形态及血浆促卵泡刺激素(FSH)及抑制素B(INHB)浓度的影响.方法 36只成年雄性SD大鼠均分为4组(A、B、C、D),经平均功率密度分别为0、30、60、90 mW/cm2微波辐射5min,辐射完成后24 h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大鼠血浆内FSH及INHB浓度,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大鼠睾曲细精管直径及管壁厚度、管腔内精子数量等.结果 辐射组与对照组相比,睾曲细精管直径及管壁厚度、管腔内精子数量等均未见明显差异;辐射组与对照组、各辐射组间血浆FSH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辐射组血浆内INHB含量均下降,其中90 mW/cm2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微波辐射对雄性大鼠睾丸曲细精管形态、腔内精子数量等无明显损害;对辐射大鼠24 h后血浆FSH浓度无明显影响,高剂量辐射可明显降低大鼠血浆INHB浓度.

    作者:孙礼刚;蔡玉娇;杨桦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阿那曲唑对绝经后乳腺癌患者血清脂联素和瘦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阿那曲唑辅助治疗对绝经后乳腺癌患者血清脂联素、瘦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60例需要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每天给予1 mg阿那曲唑(每天1次)治疗,分别检测其服药前及服药后3、6、12个月的血脂、血清脂联素、瘦素水平.结果 服用阿那曲唑后3个月血脂、血清脂联素、瘦素水平无明显变化,与服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升高,与服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无明显差异;12个月后总胆固醇(TC)、LDL-C、血清瘦素水平明显升高,而血清脂联素则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LDL-C与血清脂联素具有明显负相关性,与血清瘦素水平具有明显正相关性(P<0.05);血清脂联素与瘦素具有明显负相关性(P<0.05).结论 绝经后乳腺癌患者术后接受阿那曲唑辅助治疗,可影响血清脂联素、瘦素的水平,从而导致血脂代谢紊乱.

    作者:张华;俞蕴利;朱亮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孟鲁司特治疗60例稳定期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孟鲁司特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老年COPD稳定期咳嗽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舒利迭,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10 mg/晚,连续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咳嗽症状、肺功能及诱导痰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咳嗽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第1秒末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较治疗前增高,IL-8及TNF-α均下降;观察组治疗后咳嗽缓解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43);观察组肺功能明显改善,FEV1、FEV1%、FEV1/FV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P=0.015,P=0.044),诱导痰IL-8、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孟鲁司特作为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的补充治疗有效.

    作者:陈永;曾颖;秦燕;杨海燕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实践型Seminar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其在儿少卫生学课程中的应用

    Seminar教学起源于19世纪初期的德国柏林大学,是一种研究小组形式的学习和交流方式,是欧美大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通常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某一个学科或科学问题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并在Seminar中相互讨论[1-3].Seminar 教学强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分析、提出问题,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究知识,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常处于一种自觉、能动和创造的状态.因而,Seminar教学是一种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文献阅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非常有效的方法[4-5].本文第一作者将其在美国贝勒医学院做博士后研究期间学习到的Sem-inar教学模式及经验用于本校儿少卫生学课程的教学,尝试将Seminar教学与实践课结合起来,即实践型Seminar教学,该教学模式受到学生的好评,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陈济安;徐辉;Jose M Garcia;张玲;石凯;谢莎丽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生殖因素与老年女性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生殖因素与老年女性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的关系.方法 65岁以上老年女性ISH患者168例,选择年龄与之匹配的血压正常女性作为对照,比较两组的初潮年龄、初次生育及末次妊娠年龄、绝经年龄、是否多胎妊娠、流产史、有无口服避孕药及激素替代治疗史等.ISH与各生育因素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两组年龄、血脂、血糖、体质量指数等基线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女性是否发生ISH为因变量,各生殖因素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初次生育年龄、绝经年龄是ISH的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1.60、1.19.结论 初次生育年龄、绝经年龄与女性ISH的发生有关.

    作者:刘长涛;张双月;卞秋武;王雪青;邹晓译;赵君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广州市某医院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专项评价工作方案制订与效果分析

    为了改善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广州市某三甲医院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的要求,制订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考评办法(试行)》,并于2011年起展开了定期抗菌药物处方专项评价工作.该工作针对该院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整改建议,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下面就该项工作方案的相关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蔡晶;杨彩华;迟德彪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46例晚期胃癌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治疗组用替吉奥、奥沙利铂联合化疗;对照组用奥沙利铂、氟尿嘧啶、亚叶酸钙联合化疗,所有病例至少化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缓解(CR)1例(4.3%),部分缓解(PR)10例(43.5%),稳定(SD)7例(30.4%),进展(PD)5例(21.7%),有效率(RR)为47.8%,疾病控制率(DCR)为78.2%;对照组CR 2例(8.7%),PR 8例(34.8%),SD 7例(30.4%),PD 6例(26.1%),RR为43.5%,DCR为73.9%.两组RR、D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的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神经系统毒性、肝功能异常、手足综合征、脉管炎,不良反应以Ⅰ~Ⅱ度多见.对照组白细胞下降、恶心呕吐及脉管炎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轻,患者能耐受.

    作者:吴福道;张小静;蔡辉;宋红梅;伍显庭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RF、抗-CCP、AKA及GPI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类风湿因子(RF)、环瓜氨酸多肽抗体(抗-CCP)、角蛋白抗体(AKA)及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156例RA患者及300例对照者分别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RF、ELISA法检测抗-CCP及GPI、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AKA水平.分析各血清标记物单一及不同组合在RA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在单一标志物检测中RF敏感度及阴性预测值高(80.1%,88.0%),抗-CCP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高(80.1%,82.3%).两项联合检测中RF+抗-CCP敏感度及阴性预测值高(68.6%,85.0%),抗-CCP+ AKA特异度高(94.0%),RF+ GPI及抗-CCP+ AKA的阳性预测值高(均为83.2%).多项联合检测中RF+抗-CCP+ GPI敏感度及阴性预测值高(64.1%,83.5%),RF+抗-CCP+ AKA+ GPI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高(96.3%,87.9%).结论 单一标志物检测RF为理想,两项联合检测RF+抗-CCP理想,3项联合检测RF+抗-CCP+ GPI理想.联合检测可提高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率,其中抗-CCP是检测核心.

    作者:张静思;陈鑫苹;陈斌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两种类型喉罩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比较两种类型喉罩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择期胆囊切除术患者120例(ASAⅠ~Ⅱ级)分为LMA组(L组,n=60)和OPLAC组(O组,n=60),麻醉诱导2 min后置入喉罩,持续泵注丙泊酚,间断推注舒芬太尼及罗库溴铵维持麻醉.记录喉罩置入次数、喉罩置入一次性完成时间和一次性置入成功率、漏气程度和纤维支气管镜声门显露情况和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喉罩置入次数、一次性置入成功率、漏气程度、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欧普乐喉罩置入完成时间、纤维支气管镜声门显露情况明显好于传统喉罩(P<0.01).结论 两种喉罩都能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但免充气喉罩置入更快捷,对位更准确.

    作者:郎中兵;李红梅;陈廷福;张红;李晓霞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及复发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MIPHD)、小骨窗血肿清除术(SWC)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H)中的疗效比较以及术后脑出血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于该院进行治疗的HIH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MIPHD组46例行MIPHD术式,SWC组44例行SWC术式.对比两组近期疗效,并分析术后脑出血复发的单因素情况,经Logistic回归法判定术后脑出血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MIPHD组的优良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的术前血肿量、术前收缩压均显著高于未复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Logistic回归性分析,发病至手术的时间、术前收缩压及手术医师非准确操作均为术后脑出血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IPHD和SWC术式在临床均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二者作用互补.临床应关注脑出血复发的危险因素.

    作者:余鹏飞;麦兴进;符树强 刊期: 2015年第13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