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改变穿刺点后抽吸对治疗CT 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所致气胸的意义

曾利川;廖华强;杜勇;杨汉丰;徐晓雪;谢明国;张玉东;李莉;王渠;胡琳

关键词:活检, 肺, 气胸, 介入放射学
摘要:目的:探讨改变穿刺点抽吸对治疗C T 引导下肺穿刺活检并发气胸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C 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后并发气胸并行抽气治疗患者的相关资料,比较常规抽吸与改变穿刺点抽吸对气胸的疗效差异。结果85例进行常规抽吸治疗气胸患者,有效率68.2%(58/85),其中15例完全缓解,43例部分缓解;常规抽吸无效占31.8%(27/85),之后再改变穿刺点后穿刺抽吸,其中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21例,无效而采用胸腔闭式引流术者3例;增加使用改进方法后气胸治疗总有效率由68.2%(58/85)上升至96.5%(82/85)。结论采用改变穿刺点抽吸气体可使C 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并发气胸治疗成功率明显增加。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脐动脉舒张期血流消失时胎儿生长发育及出生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晚孕期脐动脉舒张期血流信号消失时胎儿生长发育和出生时情况。方法采用彩色超声诊断仪检测脐动脉血流信号,对比分析脐动脉血流正常与脐动脉舒张期血流消失时胎儿的生长发育指标和出生时Apgar评分。结果脐动脉舒张期血流消失的胎儿生长发育小于孕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出生时宫内窘迫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正常组。结论晚孕期脐动脉舒张期血流消失提示胎儿宫内缺氧,胎儿生长发育相对缓慢。

    作者:秦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血清尿酸对便携式血糖仪测定末梢血糖的影响

    目的:了解血清尿酸对便携式血糖仪测定末梢血糖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的伴有高尿酸血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同期住院的不伴有高尿酸血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测定末梢血糖的同时,抽取静脉血测定血糖,并测定血清尿酸水平。分析血清尿酸对末梢血糖测定结果的影响程度。结果(1)末梢血糖与静脉血糖检测结果的差值与血清尿酸有相关性。(2)两组患者血糖的差值有差异。(3)两组血糖误差均在可接受范围内。结论血清尿酸对末梢血糖的测定有一定的影响,但在可接受范围内,可以信任便携式血糖仪测定的血糖值。

    作者:刘影;高鹏霞;吕述军;沈磊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人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及在位内膜间质细胞分离与培养

    目的: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异位、在位内膜间质细胞的体外细胞模型,实时观察间质细胞形态变化。方法胶原酶消化异位、在位内膜组织,二次筛网过滤结合低速离心法分离纯化间质细胞,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进行细胞鉴定,并进行传代培养,观察细胞生长状况及细胞形态差异。结果培养成功率91.3%,间质细胞纯度达95%;异位间质细胞9代内、在位及对照组间质细胞11代内,细胞形态及活性并无明显改变。结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可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研究提供较好的细胞模型。

    作者:黄冬花;张晓玲;陈美红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ADP核糖基化因子与消化道肿瘤

    二磷酸腺苷‐核糖基化作用因子(ADP‐ribosylation factor , ARF)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细胞膜上,属于小G蛋白Ras家族,是大小约20×103的GTP结合蛋白。1982年ARF首次被发现,并根据它能作为霍乱毒素催化Gs蛋白 ADP核糖基化反应的辅助因子而命名[1]。目前研究认为,ARF与高尔基复合体相关,在囊泡运输、磷脂代谢、细胞内吞、肌动蛋白的重排和细胞骨架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细胞内物质运输与信号转导过程中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且近年来研究发现其表达异常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逯艳艳(综述);陈卫昌(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改变穿刺点后抽吸对治疗CT 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所致气胸的意义

    目的:探讨改变穿刺点抽吸对治疗C T 引导下肺穿刺活检并发气胸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C 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后并发气胸并行抽气治疗患者的相关资料,比较常规抽吸与改变穿刺点抽吸对气胸的疗效差异。结果85例进行常规抽吸治疗气胸患者,有效率68.2%(58/85),其中15例完全缓解,43例部分缓解;常规抽吸无效占31.8%(27/85),之后再改变穿刺点后穿刺抽吸,其中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21例,无效而采用胸腔闭式引流术者3例;增加使用改进方法后气胸治疗总有效率由68.2%(58/85)上升至96.5%(82/85)。结论采用改变穿刺点抽吸气体可使C 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并发气胸治疗成功率明显增加。

    作者:曾利川;廖华强;杜勇;杨汉丰;徐晓雪;谢明国;张玉东;李莉;王渠;胡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正交试验优化酒黄芩炮制工艺研究

    目的:优选酒黄芩炮制的佳工艺。方法以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获得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考察黄酒质量分数、炒制温度、炒制时间对炮制工艺的影响。结果优选黄酒质量分数为10%、炒制温度为140℃、炒制时间为6 min ,该工艺稳定可行。结论正交设计法可用于酒黄芩炮制工艺的优化。

    作者:周霜;朱静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影响的实验室观察

    目的:研究13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服用氯吡格雷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血小板聚集测试仪、流式细胞仪测定服用氯吡格雷前和服用7 d后患者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P选择素、活化GPⅡb/Ⅲa的变化。结果连续服用氯吡格雷7 d后,血小板聚集率明显减少(P<0.01);血小板表面表达的P选择素、活化GPⅡb/Ⅲa明显减少(P<0.0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服用氯吡格雷治疗后能显著降低血小板聚集,起到抵抗血小板聚集的效果。

    作者:但刚;刘媛;江忠勇;胡莉娜;金静;吴丽娟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重庆高校教职工估算肾小球滤过率与10年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关系

    目的:评价重庆高校教职工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与10年心血管疾病风险(10y CVDR)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4月重庆两所大学2630名教职工的体检资料。计算每个教职工的 eGFR和10y CVDR ,分析不同eGFR水平组10y CVDR的差异。结果纳入分析的职工平均年龄为(51.76±14.53)岁,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吸烟者占16.00%,高血压患者占15.20%,糖尿病患者占4.10%,男性吸烟、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明显多于女性( P<0.05)。男性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血清肌酐、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及血糖均明显高于女性( P=0.000),高密度脂蛋白明显低于女性( P=0.000)。10y CVDR的中位数为1.25%,男性明显高于女性(2.85% vs .0.40%,P<0.01)。eGFR≥90 mL · min-1·1.73 m2组、75 mL · min-1·1.73 m2≤eGFR<90 mL · min-1·1.73 m2组、60 mL · min-1·1.73 m2≤eGFR<75 mL · min-1·1.73 m2组及eGFR<60 mL · min-1·1.73 m2组的10y CVDR中位数分别为0.74%、2.25%、5.58%和14.39%。非参数检验结果显示,与eGFR≥90 mL · min-1·1.73 m2组相比,其余各组的10y CVDR均明显增高。结论 eGFR是影响10y CVDR的重要因素,eGFR水平越低心血管疾病风险越高。

    作者:张帆;杨渊;唐晓君;李文明;刘定华;余雪梅;薛建江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痰热清注射液对左氧氟沙星在小鼠肺组织分布的影响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对左氧氟沙星在小鼠肺组织中分布的影响。方法将144只小鼠分为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左氧氟沙星实验组和左氧氟沙星对照组,两组动物分别于0.05、0.083、0.17、0.5、1.0、2.0、4.0、8.0h和12.0h采集肺组织,制为匀浆,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肺组织中左氧氟沙星药物浓度,3 P97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肺组织中药‐时曲线呈二室模型,实验组和对照组肺组织中V/Ft1/2β、CL ,AUCo‐t分别为(1.37±0.30 vs .1.90±0.24)L、(5.21±1.96 vs .4.82±1.55)h、(0.81±0.12 vs .1.13±0.14)L/h和(117.69±22.89 vs .84.91±11.33)mg · h-1· kg -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痰热清注射液能提高左氧氟沙星在小鼠肺组织中的分布量和滞留时间。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左氧氟沙星可提高左氧氟沙星在小鼠肺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并延长滞留时间长。

    作者:张敏;刘晓君;罗成;陈开杰;孔令希;何海霞;周远大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犬重度心肌挫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价值

    目的:建立犬重度心肌挫伤(M C )的动物模型。方法选用12只犬,体质量(11.36±1.50)kg ,采用直接撞击犬左胸前裸区,设置驱动压为800 kPa ,撞击面积16.61 cm2,胸壁向内压缩4~6 cm ,建成MC模型。伤后8 h行病理检查,根据简明损伤定级标准(A IS ,2005更新本)中M C的伤情评定方法进行分级。结果受创区心外膜、心内膜出现散在大面积出血斑,未受创区无明显异常。以左心室横向切开冠状面病理检测,切面8 h坏死面积占总面积的(39.78±9.07)%,为重度M C。结论该研究中所建立的犬重度MC模型稳定和可重复性好,能够较准确模拟临时MC模型。

    作者:张为民;赵兴吉;杜文华;熊秀勤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改良三腔胃管在老年患者长期营养支持中的应用研究

    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因病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日益增多,此类患者易发生吞咽障碍,为了保证其营养需求,常经鼻饲给予肠内营养[1]。鼻肠管可有效减少肠内营养反流及误吸等并发症发生,在临床得到普遍应用。但鼻肠管的单管腔使其治疗手段相对单一,难以同时实现胃肠减压功能[2],因此选择更加合适的肠内营养途径尤为重要[3]。三腔胃管具有三腔和三孔的构造,能够同时满足肠内营养和多种治疗手段,但目前基本都是置入胃内。如果对置入位置进行调整,还可能在营养支持及并发症等方面较单腔管体现出更明显的优势。本院对老年患者实施改良三腔胃管置入空肠开展肠内营养,对置入方法及置入效果进行了研究及探索,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顺霞;唐晓铃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Pim-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c-M yc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原癌基因Pim‐1在非小细胞肺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c‐M yc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该院胸外科手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肺癌及癌旁正常肺组织标本各30例,统计临床病例资料及跟踪后期病理结果,利用RT‐PCR、q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肺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 Pim‐1 mRNA、c‐Myc及 Pim‐1蛋白的表达,分析Pim‐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c‐Myc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在非小细胞肺癌中Pim‐1阳性率、mRNA及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组织, mRNA表达量分别为0.798±0.083和0.394±0.107(P<0.01),蛋白阳性例数分别为18例及6例(P=0.002)。Pim‐1蛋白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年龄差距、性别差异、有无吸烟史、肿瘤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但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肿瘤的TNM分期有关(P<0.05),有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升高,其表达量也随之上调。Pim‐1与c‐Myc蛋白表达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为0.433(P=0.017)。结论 Pim‐1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趋势,且随着存在淋巴结的转移及 TNM 分期的升高,其表达也随之增加。

    作者:刘星宏;温桂兰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重庆医学》开通微信公众平台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硬膜外复合皮下多模式镇痛用于开胸食管癌手术患者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硬膜外复合皮下多模式镇痛对开胸食管癌手术切除术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40例择期行开胸食管癌手术切除术的患者分为硬膜外复合皮下镇痛组(A组)和皮下镇痛组(B组)。A组采用术前、术中持续泵注0.15%罗哌卡因、0.00002%舒芬太尼硬膜外持续镇痛,关胸前静脉注射曲马多负荷剂量,术毕采用曲马多、舒芬太尼皮下自控镇痛。B组关胸前静脉注射曲马多负荷剂量,术毕曲马多、舒芬太尼皮下自控镇痛。分别在术后各时段评估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舒适状态、镇静评分,镇痛药的使用剂量,患者自控镇痛(PCA)按压次数,PCA按压次数比及生命体征、不良反应。结果(1) A组较B组安静及活动状态时的VAS评分、PCA按压次数显著降低,舒适状态评分、PCA按压次数比显著上升(P<0.05);(2)两组患者术后基本生命体征,镇静评分,恶心、呕吐、皮肤瘙痒、胸闷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复合皮下多模式镇痛用于开胸食管癌手术是一种较佳的多模式镇痛方案。

    作者:刘梦虓;熊章荣;牟林;魏闯;唐延先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声明

    作者:《重庆医学》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内镜诊断十二指肠溃疡合并食管癌3例报道

    目的:通过病例报道提醒内镜工作者在检查中高度警惕易漏诊的早期食管癌。方法通过对该院3例十二指肠溃疡合并食管癌病例的报道,分析十二指肠溃疡合并食管癌的病因、病机。结果10254例胃镜检查中发现十二指肠溃疡1127例(10.99%),其中合并食管癌3例,占同期十二指肠溃疡的0.27%。3例食管癌中有2例为食管鳞状细胞癌,1例为食管腺癌。结论通过对胃底、贲门及食管下段进行详细观察,重视对可疑病灶尤其是Barrett食管的活检,发现易漏诊的早期食管癌,早期进行干预治疗。

    作者:赵长城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Klotho 在肾脏损伤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虽然经过长期的发展,目前急慢性肾脏病的肾脏替代治疗有了很大的提高,挽救很多人的生命,但是对疾病进展的研究却收效甚微。在积极对肾脏病进行一级、二级预防的同时,也不断增加对肾脏保护性的研究。肾脏保护性因子Klotho基因初在小鼠模型中被发现。因其表达增高能够延缓衰老,延长生命,所以就用希腊神话中掌管人生命女神Klotho的名字命名。在对Klotho的研究过程中人们逐渐发现,其在调整机体磷代谢中也起到重要作用。特别是近几年的研究发现,血磷和病死率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钙磷失衡导致的血管钙化是心血管疾病独立的强危险因素[1],甚至认为磷在循环过程中可能对机体起到毒性作用。而 Klotho的作用也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发现,Klotho不仅能作为肾损伤的标志物,减缓肾脏损伤促进修复,而且可能在软组织钙化中起到保护性作用。目前的研究更倾向于认为,膜外的磷对细胞有毒性作用,而尿磷的排泄减少可能会导致机体的早熟和衰老[2]。本文将对其在磷代谢、减缓肾损伤和减少软组织钙化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赵洪刚(综述);张遵城(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腓肠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小腿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腓肠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组织缺损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收治的15例小腿前侧存在骨质或肌腱外露组织缺损患者,选择以腓肠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链为供血基础的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通过明道转移修复缺损,顺行皮瓣以腘窝外侧皮动脉为供血源,逆行皮瓣以腓动脉穿支为供血源。结果15例患者15处创面,选用腘窝外侧皮动脉为供血源的皮瓣9块,腓动脉穿支为供血源的皮瓣6块,大切取面积19 cm ×10 cm。术后所有皮瓣均成活,术后随访长1年,皮瓣质地优良,外观功能良好。结论腓肠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可靠,皮瓣不臃肿,手术操作简单易行,是修复小腿组织缺损的良好选择。

    作者:杨力;朱小平;郭贤钊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慢性髓系白血病中let-7a-3甲基化态势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慢性髓系白血病(CM L )患者中let‐7a‐3启动子的甲基化态势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建立实时定量甲基化特异性PCR (RQ‐MSP)分别检测25例对照者及52例C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let‐7a‐3启动子未甲基化水平。结果52例CM L患者未甲基化let‐7a‐3启动子(59.6%)为阳性,而对照组仅1例(4%)阳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ROC曲线分析表明,let‐7a‐3启动子未甲基化作为辅助诊断CM L有较好的特异性。未甲基化let‐7a‐3启动子水平与BCR/ABL融合基因转录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r=0.641,P=0.001),但与患者的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水平无明显相关性( P>0.05)。在慢性期和加速期let‐7a‐3未甲基化水平显著高于急变期。结论 let‐7a‐3基因低甲基化水平随疾病进展而降低。

    作者:吴得红;姚冬明;李云;林江;邓兆群;杨静;陈星星;钱震;马吉春;钱军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微小RNA 在食管鳞癌化疗耐药性中的研究现状

    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化疗及新辅助化疗是ESCC非手术治疗的重要手段,但后期肿瘤耐药性的产生是临床面临的难题。近年来表观遗传学领域研究显示:微小RNA (miRNAs)是非编码单链 RNA ,在肿瘤细胞增殖、转移、凋亡等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筛查肿瘤耐药产生过程中miRNAs的变化,寻找相应的靶蛋白及信号通路,将为逆转耐药性,增加化疗药物敏感性提供帮助。

    作者:胡智;刘单(综述);戴天阳(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5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