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萍;罗鑫;郑动;刘利君
目的:分析两种类型胰腺炎组织病理变化特点,进而为深入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发病机制提供新思路。方法3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O)组、轻型急性胰腺炎模型(MAP)组和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SAP)组。3组均于制模后12 h剖杀取材;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胰腺、肝、肺和小肠组织病理改变;透射电镜观察各种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结果SO组大鼠各组织肉眼及镜下观察均无明显变化。与MAP组比较,SAP组大鼠各器官均出现不同程度出血、坏死、炎细胞浸润、血液成分外渗、微循环血栓形成、血管内皮损伤等病理变化,而MAP组仅表现为胰腺局部充血水肿,胰外脏器无明显病理变化。结论 SAP大鼠各器官均以出血、坏死为主要病理特点,与MAP具有本质性区别,这些病理特点为深入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褚薇薇;闫爱丽;聂蕾;何新盈;周伊;李晟;王善伟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研究血清和肽素、降钙素原(PC T )与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早期诊断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诊断为脑出血、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共120例及同期体检的健康者60例(对照组),比较3组血清和肽素与PC T水平的差异。结果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组和肽素、PC T水平均高于脑出血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生存组血清和肽素、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均明显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和肽素、PCT 和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关系密切,对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早期诊断及预后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杨永凯;张帆;薛少华;刘盾;周晓辉;何祥中;高伟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评价辅助生殖技术(ART )对子代儿童恶性肿瘤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EBSCO全文数据库、Pubmed、德国Springer期刊数据库、Cochrane Libarary、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期(CNKI)、万方和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等,并辅助其他检索方式,纳入ART术后妊娠和自然妊娠的儿童健康状况的队列研究,使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符合标准文献16篇,共89894例ART出生子代。Meta分析结果显示,ART与非ART出生子代恶性肿瘤发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85,P>0.05)。结论 ART子代罹患恶性肿瘤的概率与非ART基本一致,但其远期的潜在风险尚未明确。
作者:李陈渝;何华云 刊期: 2015年第18期
国际上医学教学课程学科间的整合已逐渐形成一种趋势,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体现了学科的延续性、综合性,有利于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1‐2]。实验诊断学作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在器官系统化教学模式中的设置安排和实施方法尚存争议,现将本校已开展的实验诊断学器官系统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作者:邓少丽;鲁卫平;王丰;陈伟;陈鸣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合并强迫症(OCD)患者纹状体和丘脑区出现的神经生化代谢改变,研究PD与OCD的病理生理基础。方法应用质子磁共振波谱技术(1H‐MRS)对23例PD合并OCD患者和24例PD不伴OCD患者的双侧纹状体和丘脑区进行检测,测定两脑区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NAA/Cr)水平。结果 PD合并OCD双侧纹状体和丘脑区 NAA/Cr比值降低更加明显(P<0.05)。结论纹状体和丘脑区生化代谢改变参与了OCD的病理生理过程,为研究PD患者OCD的发病机制提供一定证据支持。
作者:李少华;倪秀莹;陈红兵;田宝国;赵磊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睡眠质量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水平和难治性高血压患病率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在该院心内科门诊就诊的高血压患者共378例,每位患者均接受人体学测量、血液生化检查和问卷调查。睡眠质量通过匹兹堡睡眠质量问卷(PSQI)测评。睡眠质量与血压控制水平的相关性通过Pearson相关进行分析,睡眠质量对难治性高血压患病率的影响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中平均PSQI评分及睡眠质量差的患者比例均显著高于非难治性高血压患者(P<0.05)。睡眠质量与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水平显著相关(r=-0.18,P<0.05),但与舒张压水平无关。另外,睡眠质量差能显著增加高血压患者中难治性高血压的风险(OR=2.54,95% CI:1.43~4.53,P <0.05)。结论睡眠质量差不利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并且使难治性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增大。
作者:余宏斌;黎军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陈旧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实施保守治疗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48例OVCF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2例患者实施保守治疗,观察组26例患者实施PKP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SF‐36)、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影像学结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V A 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84.393,P=0.019;F=61.388, P=0.028);观察组V A S评分治疗后1 d、6个月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8.843,P=0.000;t=-17.174, P=0.000)。观察组S F‐36总分为(85.18±8.0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4.29±6.9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569,P=0.006)。观察组治疗后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17,P=0.010);观察组治疗后1 d、6个月椎体中间高度分别为(19.72±2.44)mm、(19.70±2.17)mm均高于治疗前(F=23.221,P=0.028)。结论 PKP术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钟永伟;陈小伟;季必池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分析腔内隔绝术(EVGE)治疗胸主动脉夹层(AD)及其术前诊断的经验,为临床AD诊疗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26例AD的临床资料、治疗及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在介入室行EVGE治疗,术后即刻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复查,并常规行CT血管造影(CTA)随访复查。结果 CTA与MRA对破口位置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6.8%和95.2%;治疗1例失败,其余225例成功置入支架,成功率达99.6%,术后造影93.8%(211/225)的夹层裂口完全封闭或内漏显著减少,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发生。结论 AD的术前影像诊断可首选CTA和MRA ,对手术入路的选择有重要意义,EVGE在治疗AD创伤小,成功率高、恢复时间短、疗效较好。
作者:龙超;万毅;吴明正;童玉云;张宏江;王家平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系统评价艾拉莫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 A )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按循证医学的要求,制定相应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及检索策略,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iley Online Library、Google Scholar、Embase、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电子数据库,限制时间为建库至2014年3月,获得艾拉莫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相关文献。由2位研究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选择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RCT )并提取相关数据。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通过检索初步获得358篇相关文献,经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共有7篇文献纳入本次分析。共纳入研究患者1571例,7项试验的Jadad评分超过4分。7篇文献的整体 Meta分析结果显示,艾拉莫德治疗 RA其 ACR20应答率较对照组更高(OR=1.984,95% CI:1.169~3.369,P=0.011)。艾拉莫德治疗 RA其 ACR50应答率较对照组有优势(OR=1.801,95% CI:1.061~3.057,P=0.029)。艾拉莫德治疗RA出现的不良事件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OR=1.012,95% CI:0.697~1.468, P=0.952)。结论艾拉莫德治疗RA患者ACR20及ACR50应答率更高,安全性比较上无明显优势。
作者:陈艳霞;苏研;房向东;徐承云;徐高四;涂卫平 刊期: 2015年第18期
1临床资料患儿,女,4岁,因“反复腹痛1个月有余”于2013年3月17日入院,腹痛以脐周阵发性绞痛为主,夜间明显,无吐泻、发热、头痛、头晕及抽搐。曾于外院诊断“胃炎、肠系膜淋巴结炎”予抗感染、制酸及驱虫等治疗后无明显好转。患儿发病以来,无潮热盗汗、咳嗽、关节肿痛。体质量下降约2.5 kg。患儿既往健康。外院血 C3、C4正常;血常规WBC 7.3×109/L ,Hb 106 g/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101.33 mg/L。肝胆胰脾超声,双肾输尿管膀胱超声,阑尾区超声及胆囊排泄率均未见异常。血清 HP‐Ab 阴性。于本院门诊血常规 WBC 6.8×109/L ,Hb 110 g/L。hs‐CRP 77.87 mg/L。肝功能、肾功能、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脂肪酶及大便常规均未见异常。低密度脂蛋白(LDH)522 U/L ,羟丁酸脱氢酶(HBDH)457 U/L。查体:精神反应可,全身无出血点及皮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心肺未见异常。腹部平软,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肝脾肋下未扪及包块,脐周轻压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入院后辅查:血常规WBC 4.97×109/L ,Hb 74 g/L (门诊血常规2 d后)。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1.30%。CRP 95.8 mg/L。血沉(ESR)163 mm/L。LDH 525 U/L ,HBDH 481 U/L。ASO及RF均阴性。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筛查阴性。胃镜示:(1)浅表性胃炎;(2)十二指肠球炎。幽门螺杆菌(HP)++。结肠镜显示:乙状结肠炎。病理诊断:(1)胃窦示中度慢性炎,伴轻度化生萎缩,HP(+);(2)十二指肠球部黏膜显示轻中度慢性炎;(3)乙状结肠黏膜呈轻中度慢性炎。血清铁7.8μmol/L (9.0~27.0),总铁结合力31.3μmol/L (54.0~77.0)。血清铁蛋白(SF)543.6 ng/mL(13~150)。双链DNA、抗核抗体(ANA )均正常,ACA‐IgM 阴性。后诊断:(1)浅表性胃炎;(2)十二指肠球炎;(3)HP感染;(4)乙状结肠炎;(5)中度缺铁性贫血。予三联疗法、益生菌调节肠道、补铁治疗1周。患儿无腹痛出院。患儿出院后8d,因腹痛再发伴下肢疼痛及发热2 d外院就诊。外院腹部CT :脊柱右前方见大小为25 mm ×18 mm ×22 mm的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影,其内可见斑点状钙化影。骨扫描示双侧胫骨和右侧股骨多发转移。骨髓活检病理:骨髓腔肿瘤细胞占有核细胞的92%。尿VNA46.5mg/24h,NSE224.2ng/mL。确诊: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 ,NB)。
作者:张勇;马战英;彭倩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评价输尿管硬镜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3月至2012年12月应用输尿管硬镜经脐单孔完全腹膜外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206例的临床资料,患儿年龄6个月至13岁,平均6岁。结果手术过程均较顺利,手术时间5~20 min ,术中出血2~4 mL切口无需缝合。术中发现对侧鞘状突未闭31例,占(15.0)%。术后1~2 d出院。随访患儿症状消失,术后无明显疤痕,无复发病例。结论输尿管硬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操作简单,安全,创伤很小,对于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治疗有应用价值。
作者:刘立成;张艳华;董蕤;韩艳波;陈俊慧;高建;张海涛;马文民 刊期: 2015年第18期
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质量的首要问题[1],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2]。为了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加快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部、卫生部等部门达成共识开展临床医学“5+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医教协同机制,促进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衔接。
作者:朱小平;尹思源;杜一华;李祥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唐氏筛查高风险对高龄妊娠染色体异常是否具有预测意义,为高龄孕妇选择唐氏筛查筛选染色体异常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该院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因高龄妊娠唐氏筛查高风险有产前诊断指征前来咨询的病例共2335例,所有孕妇年龄均大于或等于35岁,平均(37.43±2.93)岁。病例均进行了羊水或脐带血细胞绒毛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培养成功率99.5%,然后对染色体核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335例高龄孕妇中产前诊断染色体结果异常的共有177例,异常率为7.58%。在异常的病例中,年龄越大,染色体异常的比率越高,除染色体多态性外,染色体三体及染色体臂间倒位为常见的染色体异常。结论高龄孕妇进行唐氏筛查能提高胎儿染色体异常的筛查率,对于高龄妊娠唐氏筛查高风险的孕妇,需进行产前诊断以排查胎儿染色体异常。
作者:胡丹;李海军;李志华;陈敏;孙筱放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预防侧胸壁、腋窝及上臂后内侧感觉异常提供解剖学基础认识。方法解剖30具成人尸体的60侧腋区,观察肋间臂神经(ICBN )及其毗邻关系,详细测量并记录其起源、走行、分支、分布及交通支。结果本组60侧中侧胸壁以第三肋间神经(50侧)和ICBN(29侧)分布为主,未观察到臂内侧皮神经(MBCN)分布至此;腋窝区第三肋间神经、ICBN和MBCN均有分布,但以ICBN分布为主(42侧);上臂后内侧ICBN(42侧)和MBCN(44侧)的分布基本持平,未观察到第三肋间神经分布至此。81.7%(49侧)的ICBN与臂丛存在交通支。63.3%(38侧)的ICBN穿出胸壁时存在伴行血管。结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除术中找到ICBN及相关神经及其间的交通支,并完整保留,可能更有利于预防患者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感觉异常的发生。
作者:郑桓;唐照鹏;陈源水;张世伟;石畅;周洪霞;张志勇;田增有;张宇新;徐卫国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化疗联合恩度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该院经组织学确诊的Ⅳ期NSCLC患者301例,根据ERCC1的表达将患者分为单纯化疗组和化疗联合恩度组,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及患者的生存率。结果在301例NSCLC患者中,ERCC1阳性患者166例,阳性率为55.1%。在所有接受治疗的患者中,ERCC1阳性患者治疗的效果低于 ERCC1阴性患者;但与单纯化疗组相比,化疗联合恩度组能够显著提高ERCC1阳性患者的治疗效果,且其中位生存时间和疾病进展时间也显著延长( P<0.05)。结论化疗联合恩度治疗可有效增加NSCLC患者的疗效。
作者:任柏沉;李燕宏;孙建;曾小飞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联合血液净化(CBP)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炎症因子和疗效的影响。方法82例SAP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和CBP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方法,CBP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液滤过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72 h后生命体征、炎症因子、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变化;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如腹胀、腹痛等消失的时间、体温恢复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血液净化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72 h后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T、HR、RR、MAP)、OI、TG及炎症因子水平(TNF‐α、IL‐6、hs‐CRP、PCT)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而CBP组患者MAP、OI、TG及炎症因子水平(TNF‐α、IL‐6、hs‐CRP、PCT)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1);CBP组的症状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CBP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CBP的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CBP治疗能更有效地提高OI和APACHEⅡ评分,加快病情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其机制可能与更有效地清除体内炎症介质和血脂有关。
作者:徐彦立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卵巢恶性中胚叶混合瘤(MMMT)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及临床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市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1985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9例MMMT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行常规石蜡切片H E染色、特殊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B超检查结果显示8例患者为一侧卵巢肿块,1例患者为双侧卵巢肿块。组织学检查,上皮成分为子宫内膜样腺癌5例,透明细胞癌3例,黏液腺癌1例;间叶成分细胞呈梭形或不规则形,编织状或束状排列,或杂乱无章,其中4例可见软骨肉瘤成分,2例可见骨肉瘤成分;9例患者腺上皮细胞角蛋白(CK )检测均为阳性+,间质成分波形蛋白(vimentin)检测均为+;其中有3例雌激素受体(ER)检测为+;2例孕激素受体(PR)检测为+;2例结蛋白(desmin)+;1例高度糖基化的i型跨膜糖蛋白(CD34)检测为+。结论组织学形态是MMMT诊断的主要依据,同时B超和CA125联合检查,能够使其临床诊断的准确率得到有效提高。
作者:谭莫伟;张乐星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比较评估C反应蛋白(CRP)与血清乳酸(LAC)判断老年危重急腹症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进行手术的92例危重急腹症感染老年手术患者(试验组),并根据感染严重程度分为4个亚组: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组、脓毒血症组、重度脓毒血症组、脓毒血症性休克组;另选取92名健康老年患者血清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CRP与LAC水平,并对比LAC水平和CRP水平与预后良好及不良患者间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SISR组、脓毒血症组、重度脓毒血症组和脓毒血症性休克组CRP和LAC水平明显升高(均 P<0.05);脓毒血症组、重度脓毒血症组和脓毒血症性休克组组间两两比较,LAC水平随着脓毒血症严重程度增加而升高(均 P<0.05),而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预后不良组血清CRP和LAC浓度明显比预后良好组高(P<0.05)。结论老年危重急腹症感染患者血清CRP与LAC对感染预后的预测均具有重要参考意义,CRP水平对急腹症感染早期(6 h)轻度时有较好的预测性,而LAC对急腹症感染程度较严重时有较好的预测性。
作者:黄洋峰;蒋薇;曾杰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研究宫颈内皮细胞瘤(CIN)皮损处的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s)和 PD‐1+ CD4+ T细胞及其转归之间的关联性。方法用细胞刷从CIN患者收集宫颈淋巴细胞,并用 FACS分析这些细胞中的CD4+ CD25+ FOXP3+T regs和PD‐1+CD4+ T细胞。比较CIN消退者和未消退者之间CD4+ CD25+ FOXP3+ T regs和 PD‐1+ CD4+ T 细胞群的差异。结果宫颈淋巴细胞中CD4+CD25+ FOXP3+ T regs占11.8%,而PD‐1+CD4+ T细胞占30.3%。与未消退者组比较,CIN消退组CD4+CD25+ FOXP3+ Tregs和 PD‐1+ CD4+ T 细胞均明显较低(P<0.05)。结论宫颈 CD4+ CD25+ FOXP3+ Tregs的产生与CIN自发消退成负相关,表明Tregs在人乳头瘤状病毒(HPV)相关的肿瘤免疫逃逸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李秀玉;胡波;李忠新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股骨假体屈曲位放置对术后膝前痛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10月该院收治的膝关节骨性疾病患者60例,患者知情同意下被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TKA中股骨假体于矢状位上中立位放置,观察组患者TKA中股骨假体于矢状位上屈曲放置。对患者术前及术后12个月进行HSS评分、WOMAC评分和膝关节大屈曲度的测定,统计两组患者出现术后膝前痛的发生率。结果与术前水平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HSS评分明显增大(P<0.05),WOMAC评分明显减小(P<0.05),膝关节大屈曲度明显增大(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HSS评分值较大,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WOMAC评分值较对照组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大屈曲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对术后膝前痛统计发现观察组患者无膝前痛,对照组发生率为10.81%(P=0.045)。结论TKA股骨假体屈曲位放置有利于降低术后膝前痛的发生率和膝关节功能恢复。
作者:周健强;付昆;孟志斌;李洪潮 刊期: 2015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