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玉;胡波;李忠新
目的:探讨内镜下冰醋酸联合靛胭脂染色对胃黏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常规内镜下发现胃黏膜异常的患者3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冰醋酸联合靛胭脂染色组(染色组),每组198例。对照组普通内镜观察判断病灶并活检,染色组采取染色观察后活检,对比两组一般情况、镜下表现、活检病理等。结果染色组早期胃癌18例(9.1%),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1例(5.6%),低级别上皮内瘤变16例(8.1%),肠上皮化生51例(25.8%);对照组分别为2例(1.0%)、4例(2.0%)、6例(3.0%)、41例(20.7%)。染色组对早期胃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肠上皮化生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 P<0.05);染色组检出早期胃癌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隆起型3例(1.0%),表浅型16例(55.2%),凹陷型10例(34.5%),三者中表浅型病变检出率高于其他两类(P<0.05)。结论冰醋酸联合靛胭脂染色可指导靶向活检,提高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等的检出率,同时有助于判断病变范围和深度。
作者:马颖才;刘芝兰;熊元治;丹珠永吉;马丽莉;王燕;德吉措姆;吉方正;张梦岚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院内心搏骤停后综合征乳酸水平变化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3年4月该院收治的50例心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50例患者分成死亡组(36例)和存活组(14例),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期的乳酸水平变化情况及相关指标;两组患者均给予乳酸清除治疗,根据患者乳酸清除情况分成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死亡组和存活组患者在心搏骤停即刻、12 h及24 h的血乳酸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12、24 h乳酸清除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的存活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内心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血乳酸水平越低、乳酸清除率越高,患者的生存率越高。早期乳酸清除率可以作为院内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预后评估的重要临床参考指标,值得临床加以关注。
作者:吴燕 刊期: 2015年第18期
1临床资料患儿,女,4岁,因“反复腹痛1个月有余”于2013年3月17日入院,腹痛以脐周阵发性绞痛为主,夜间明显,无吐泻、发热、头痛、头晕及抽搐。曾于外院诊断“胃炎、肠系膜淋巴结炎”予抗感染、制酸及驱虫等治疗后无明显好转。患儿发病以来,无潮热盗汗、咳嗽、关节肿痛。体质量下降约2.5 kg。患儿既往健康。外院血 C3、C4正常;血常规WBC 7.3×109/L ,Hb 106 g/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101.33 mg/L。肝胆胰脾超声,双肾输尿管膀胱超声,阑尾区超声及胆囊排泄率均未见异常。血清 HP‐Ab 阴性。于本院门诊血常规 WBC 6.8×109/L ,Hb 110 g/L。hs‐CRP 77.87 mg/L。肝功能、肾功能、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脂肪酶及大便常规均未见异常。低密度脂蛋白(LDH)522 U/L ,羟丁酸脱氢酶(HBDH)457 U/L。查体:精神反应可,全身无出血点及皮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心肺未见异常。腹部平软,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肝脾肋下未扪及包块,脐周轻压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入院后辅查:血常规WBC 4.97×109/L ,Hb 74 g/L (门诊血常规2 d后)。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1.30%。CRP 95.8 mg/L。血沉(ESR)163 mm/L。LDH 525 U/L ,HBDH 481 U/L。ASO及RF均阴性。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筛查阴性。胃镜示:(1)浅表性胃炎;(2)十二指肠球炎。幽门螺杆菌(HP)++。结肠镜显示:乙状结肠炎。病理诊断:(1)胃窦示中度慢性炎,伴轻度化生萎缩,HP(+);(2)十二指肠球部黏膜显示轻中度慢性炎;(3)乙状结肠黏膜呈轻中度慢性炎。血清铁7.8μmol/L (9.0~27.0),总铁结合力31.3μmol/L (54.0~77.0)。血清铁蛋白(SF)543.6 ng/mL(13~150)。双链DNA、抗核抗体(ANA )均正常,ACA‐IgM 阴性。后诊断:(1)浅表性胃炎;(2)十二指肠球炎;(3)HP感染;(4)乙状结肠炎;(5)中度缺铁性贫血。予三联疗法、益生菌调节肠道、补铁治疗1周。患儿无腹痛出院。患儿出院后8d,因腹痛再发伴下肢疼痛及发热2 d外院就诊。外院腹部CT :脊柱右前方见大小为25 mm ×18 mm ×22 mm的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影,其内可见斑点状钙化影。骨扫描示双侧胫骨和右侧股骨多发转移。骨髓活检病理:骨髓腔肿瘤细胞占有核细胞的92%。尿VNA46.5mg/24h,NSE224.2ng/mL。确诊: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 ,NB)。
作者:张勇;马战英;彭倩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低碳生活的认知、态度和行为,为制订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的对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以武汉科技大学382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低碳生活知识、态度及行为的调查和分析。结果大学生对低碳生活知识的认知情况较好,女生知晓率高于男生;大学生对低碳生活的态度较为积极,年级和知识知晓情况是两个影响因素;大学生低碳生活相关行为状况不理想,生源地和态度积极性是影响行为合理性的要素。结论在校大学生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低碳生活的认知,提高态度积极性,养成良好的低碳生活行为习惯。
作者:范杉;韩秋霞;李华民;蒋汝刚;阮芳;余志娟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评价辅助生殖技术(ART )对子代儿童恶性肿瘤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EBSCO全文数据库、Pubmed、德国Springer期刊数据库、Cochrane Libarary、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期(CNKI)、万方和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等,并辅助其他检索方式,纳入ART术后妊娠和自然妊娠的儿童健康状况的队列研究,使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符合标准文献16篇,共89894例ART出生子代。Meta分析结果显示,ART与非ART出生子代恶性肿瘤发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85,P>0.05)。结论 ART子代罹患恶性肿瘤的概率与非ART基本一致,但其远期的潜在风险尚未明确。
作者:李陈渝;何华云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利用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区分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标准中哮喘控制分级的可靠性及准确性。方法采用哮喘专家评估GINA控制分级,患儿及家长进行C‐ACT评分,确定C‐ACT诊断哮喘控制分级的临界值,评估C‐ACT与GINA分级的一致性,以及采用不同评估方法随访的患儿用药的变化。结果 C‐ACT诊断GINA哮喘未控制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2,灵敏度93.2%,特异度71.1%,临界值为19分;诊断GINA哮喘控制的 ROC曲线下面积为0.883,灵敏度77.8%,特异度85.9%,临界值为24分;C‐ACT评分与GINA标准在哮喘控制分级的一致性检验 Kappa值为0.67,在不同性别及年龄亚组中 Kappa值均大于0.53。结论 C‐ACT可准确区别GINA标准哮喘控制程度,有助于儿童哮喘管理,可作为儿科哮喘专科医师的一个有效评估工具。
作者:袁姝华;王薇;殷勇;张磊;杨珍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睡眠质量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水平和难治性高血压患病率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在该院心内科门诊就诊的高血压患者共378例,每位患者均接受人体学测量、血液生化检查和问卷调查。睡眠质量通过匹兹堡睡眠质量问卷(PSQI)测评。睡眠质量与血压控制水平的相关性通过Pearson相关进行分析,睡眠质量对难治性高血压患病率的影响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中平均PSQI评分及睡眠质量差的患者比例均显著高于非难治性高血压患者(P<0.05)。睡眠质量与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水平显著相关(r=-0.18,P<0.05),但与舒张压水平无关。另外,睡眠质量差能显著增加高血压患者中难治性高血压的风险(OR=2.54,95% CI:1.43~4.53,P <0.05)。结论睡眠质量差不利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并且使难治性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增大。
作者:余宏斌;黎军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预防侧胸壁、腋窝及上臂后内侧感觉异常提供解剖学基础认识。方法解剖30具成人尸体的60侧腋区,观察肋间臂神经(ICBN )及其毗邻关系,详细测量并记录其起源、走行、分支、分布及交通支。结果本组60侧中侧胸壁以第三肋间神经(50侧)和ICBN(29侧)分布为主,未观察到臂内侧皮神经(MBCN)分布至此;腋窝区第三肋间神经、ICBN和MBCN均有分布,但以ICBN分布为主(42侧);上臂后内侧ICBN(42侧)和MBCN(44侧)的分布基本持平,未观察到第三肋间神经分布至此。81.7%(49侧)的ICBN与臂丛存在交通支。63.3%(38侧)的ICBN穿出胸壁时存在伴行血管。结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除术中找到ICBN及相关神经及其间的交通支,并完整保留,可能更有利于预防患者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感觉异常的发生。
作者:郑桓;唐照鹏;陈源水;张世伟;石畅;周洪霞;张志勇;田增有;张宇新;徐卫国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研究血清和肽素、降钙素原(PC T )与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早期诊断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诊断为脑出血、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共120例及同期体检的健康者60例(对照组),比较3组血清和肽素与PC T水平的差异。结果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组和肽素、PC T水平均高于脑出血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生存组血清和肽素、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均明显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和肽素、PCT 和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关系密切,对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早期诊断及预后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杨永凯;张帆;薛少华;刘盾;周晓辉;何祥中;高伟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唐氏筛查高风险对高龄妊娠染色体异常是否具有预测意义,为高龄孕妇选择唐氏筛查筛选染色体异常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该院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因高龄妊娠唐氏筛查高风险有产前诊断指征前来咨询的病例共2335例,所有孕妇年龄均大于或等于35岁,平均(37.43±2.93)岁。病例均进行了羊水或脐带血细胞绒毛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培养成功率99.5%,然后对染色体核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335例高龄孕妇中产前诊断染色体结果异常的共有177例,异常率为7.58%。在异常的病例中,年龄越大,染色体异常的比率越高,除染色体多态性外,染色体三体及染色体臂间倒位为常见的染色体异常。结论高龄孕妇进行唐氏筛查能提高胎儿染色体异常的筛查率,对于高龄妊娠唐氏筛查高风险的孕妇,需进行产前诊断以排查胎儿染色体异常。
作者:胡丹;李海军;李志华;陈敏;孙筱放 刊期: 2015年第18期
国际上医学教学课程学科间的整合已逐渐形成一种趋势,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体现了学科的延续性、综合性,有利于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1‐2]。实验诊断学作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在器官系统化教学模式中的设置安排和实施方法尚存争议,现将本校已开展的实验诊断学器官系统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作者:邓少丽;鲁卫平;王丰;陈伟;陈鸣 刊期: 2015年第18期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和我国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于卫生管理人员公共管理水平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原卫生部和人事部在《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也提出要不断提升卫生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重庆市目前约有卫生管理人员9573人,其中绝大多数卫生管理人员都是临床医学等医学专业出身,具有卫生管理专业学位的人数较少。而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需要专业的卫生管理人才,特别是受过专业公共管理硕士(M PA )教育的人才充实其中。重庆医科大学于2010年取得 M PA授予权,于2011年开始招生全日制 M PA 学生,2014年之前是全国仅有的两所招收M PA学生的医学院校之一。学校的M PA教育定位于培养卫生管理人才,但运行几年以来,招生情况并不理想。本文从重庆市卫生管理人员对M PA的教育需求出发,通过教学实践的改革和摸索希望能为其他地区卫生管理类M PA培养提供一定借鉴。
作者:林幻;高雪;卢燕;邱景富;蒲川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不横断颈前肌群的方法在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30例采用不横断颈前肌群方法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手术68例(腔镜手术组),传统甲状腺切除手术62例(传统手术组)。结果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127.66±29.56)min较传统手术组(89.06±24.25)min长(P<0.01),术中出血量(19.13±7.37)mL较传统手术组(50.17±29.28)mL少(P<0.01);腔镜手术组术后出现颈部痛性硬结1例较传统手术组7例少(P<0.01);腔镜手术组术后神经功能障碍4例,传统手术组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不横断颈前肌群具有术中出血少、颈部痛性硬结发生率低、切口隐蔽、美容效果好等优点,手术安全可行。
作者:吴雪松;王华;魏东;孙锋;马俊;段永庆;唐辉蓉;周粼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股骨假体屈曲位放置对术后膝前痛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10月该院收治的膝关节骨性疾病患者60例,患者知情同意下被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TKA中股骨假体于矢状位上中立位放置,观察组患者TKA中股骨假体于矢状位上屈曲放置。对患者术前及术后12个月进行HSS评分、WOMAC评分和膝关节大屈曲度的测定,统计两组患者出现术后膝前痛的发生率。结果与术前水平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HSS评分明显增大(P<0.05),WOMAC评分明显减小(P<0.05),膝关节大屈曲度明显增大(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HSS评分值较大,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WOMAC评分值较对照组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大屈曲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对术后膝前痛统计发现观察组患者无膝前痛,对照组发生率为10.81%(P=0.045)。结论TKA股骨假体屈曲位放置有利于降低术后膝前痛的发生率和膝关节功能恢复。
作者:周健强;付昆;孟志斌;李洪潮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研究绿原酸(CHA)对高脂诱导的肥胖大鼠胰岛素抵抗(IR)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饲喂高脂饲料的方法建立营养型肥胖大鼠IR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分为4组:模型组、吡格列酮组(4.5 mg/kg)、CHA(大、小剂量组),以未造模的正常大鼠作为空白组,连续给药4周后,测定其糖耐量、血清胰岛素、血脂水平等指标。结果 CHA能显著减缓肥胖大鼠体质量的增速,降低血糖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增加糖耐量,降低血清胰岛素、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水平,增加肝糖原、肌糖原水平,降低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R),升高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SI)。结论 CHA具有调节肥胖大鼠IR的作用,其机制与抑制内脏脂肪聚积,降低体内肝糖原、肌糖原水平,促进外周组织吸收利用葡萄糖,降低血清游离脂肪酸(FFA )水平,防止脂质过氧化有关,其分子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杨辉;周远大;何海霞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大鼠糖尿病模型肾小管间质中清道夫受体A(SR‐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糖尿病组和培哚普利干预组。检测各组大鼠的血糖和尿清蛋白,行M asson染色观察肾脏形态学变化,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SR‐A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大鼠血糖和24 h尿清蛋白均显著上升;肾组织SR‐A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培哚普利干预后,上述指标除血糖外均明显被抑制(P<0.05)。结论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间质SR‐A表达增加,培哚普利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部分与下调肾小管间质SR‐A表达有关。
作者:曾映娟;孙莹;江华;胡芳;罗顺葵;鲁红云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合并强迫症(OCD)患者纹状体和丘脑区出现的神经生化代谢改变,研究PD与OCD的病理生理基础。方法应用质子磁共振波谱技术(1H‐MRS)对23例PD合并OCD患者和24例PD不伴OCD患者的双侧纹状体和丘脑区进行检测,测定两脑区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NAA/Cr)水平。结果 PD合并OCD双侧纹状体和丘脑区 NAA/Cr比值降低更加明显(P<0.05)。结论纹状体和丘脑区生化代谢改变参与了OCD的病理生理过程,为研究PD患者OCD的发病机制提供一定证据支持。
作者:李少华;倪秀莹;陈红兵;田宝国;赵磊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对缙云县流动孕产妇保健管理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并据此提出合理的干预策略。方法选取缙云县18家乡镇2009年10月至2013年9月单胎妊娠孕产妇保健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包括16430例本县户籍孕产妇和1301例外来孕产妇,对本县户籍孕产妇和外来孕产妇的保健情况进行统计和对比;各抽取200例孕产妇对保健管理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本县户籍孕产妇的建册率、早建率、系统管理率、产后访视率分别为99.2%(16297/16430)、96.7%(15882/16430)、95.8%(15733/16430)和97.7%(16057/16430),外来孕产妇为74.5%(969/1301)、64.0%(832/1301)、59.0%(768/1301)和65.5%(852/13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住院分娩过程中,本县户籍孕产妇不满意3例,不满意率为1.5%,外来孕产妇不满意12例,不满意率为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缙云县流动孕产妇保健管理与本地户籍孕产妇还存在相当差距,应该加强对流动孕产妇的保健管理,使其享有公平的保健管理质量和机会,进而促进本地经济社会发展。
作者:蒋凤芳;周小英;田小苏;舒龙敏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24h尿微量清蛋白(mAlb)和尿肌酐(Ucr)的比值(A/C)与心脏功能障碍相关性。方法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选择在该院治疗的T2DM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并发心力衰竭(HF)进行分组,其中并发HF者36例,归入观察组,未并发HF62例,归入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糖指标水平,两组24hmAlb及24h尿A/C水平,并分析24h尿A/C与心脏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及其诊断价值。结果两组在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24hmAlb及24h尿A/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照Spearman法进行相关性分析后发现,24h尿A/C与患者心脏功能障碍呈正相关。24h尿A/C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与心脏彩超相比稍低,但高于心功能分级及脑钠肽(BNP)检测,而准确度均高于其他三者。结论T2DM患者24h尿A/C与心脏功能障碍具有紧密联系,临床可将其作为病情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作者:张若兰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研究宫颈内皮细胞瘤(CIN)皮损处的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s)和 PD‐1+ CD4+ T细胞及其转归之间的关联性。方法用细胞刷从CIN患者收集宫颈淋巴细胞,并用 FACS分析这些细胞中的CD4+ CD25+ FOXP3+T regs和PD‐1+CD4+ T细胞。比较CIN消退者和未消退者之间CD4+ CD25+ FOXP3+ T regs和 PD‐1+ CD4+ T 细胞群的差异。结果宫颈淋巴细胞中CD4+CD25+ FOXP3+ T regs占11.8%,而PD‐1+CD4+ T细胞占30.3%。与未消退者组比较,CIN消退组CD4+CD25+ FOXP3+ Tregs和 PD‐1+ CD4+ T 细胞均明显较低(P<0.05)。结论宫颈 CD4+ CD25+ FOXP3+ Tregs的产生与CIN自发消退成负相关,表明Tregs在人乳头瘤状病毒(HPV)相关的肿瘤免疫逃逸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李秀玉;胡波;李忠新 刊期: 2015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