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1-8348
  • 国内刊号:50-1097/R
  • 影响因子:1.79
  • 创刊:1972
  • 周期:旬刊
  • 发行:重庆
  • 语言:中文
  • 邮发:78-27
  • 全年订价:79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A 化学文摘(美), 剑桥科学文摘,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哥白尼索引(波兰),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重庆医学杂志   2015年18期文献
  • 门诊高血压患者中睡眠质量和血压控制水平及难治性高血压的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睡眠质量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水平和难治性高血压患病率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在该院心内科门诊就诊的高血压患者共378例,每位患者均接受人体学测量、血液生化检查和问卷调查。睡眠质量通过匹兹堡睡眠质量问卷(PSQI)测评。睡眠质量与血压控制水平的相关性通过Pearson相关进行分析,睡眠质量对难治性高血压患病率的影响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中平均PSQI评分及睡眠质量差的患者比例均显著高于非难治性高血压患者(P<0.05)。睡眠质量与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水平显著相关(r=-0.18,P<0.05),但与舒张压水平无关。另外,睡眠质量差能显著增加高血压患者中难治性高血压的风险(OR=2.54,95% CI:1.43~4.53,P <0.05)。结论睡眠质量差不利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并且使难治性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增大。

    作者:余宏斌;黎军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18F-FDG PET/CT 显像探测卵巢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的临床有效性及可行性评价

    目的:探讨18 F‐FDG PET/CT显像探测卵巢癌(OC)术后复发及转移的临床有效性,并对该影像学诊断进行可行性评价。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3年7月在该院接受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OC患者78例,根据诊断方法分为进行常规影像学检查(CMI)的对照组及进行18 F‐FDG PET/CT影像学的观察组,分别考察其影像学特征和诊断准确率。结果 PET/CT探测OC术后转移灶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4.81%、80.00%、84.04%,均高于 CM I 探测(69.62%、53.33%、67.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T/CT探测OC术后复发灶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6.11%、85.71%、84.88%,均高于CMI:68.06%、50.00%、66.28%,且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18 F‐FDG PET/CT探测OC的分期不明确的占总数的7.14%,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分别占总调查对象的5.71%、21.43%、47.14%和8.58%。结论18 F‐FDG PET/CT显像能较准确地诊断OC术后的复发和转移,并有助于OC术后的临床分期。

    作者:沈小东;潘建虎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不同生存状况的院内心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乳酸清除率比较

    目的:探讨院内心搏骤停后综合征乳酸水平变化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3年4月该院收治的50例心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50例患者分成死亡组(36例)和存活组(14例),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期的乳酸水平变化情况及相关指标;两组患者均给予乳酸清除治疗,根据患者乳酸清除情况分成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死亡组和存活组患者在心搏骤停即刻、12 h及24 h的血乳酸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12、24 h乳酸清除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的存活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内心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血乳酸水平越低、乳酸清除率越高,患者的生存率越高。早期乳酸清除率可以作为院内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预后评估的重要临床参考指标,值得临床加以关注。

    作者:吴燕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单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比较

    目的:研究单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1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102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方式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及住院情况,手术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临床疗效、椎间融合率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费用等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ODI评分及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ODI评分及VAS评分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椎间融合率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能够取得和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相当的满意效果,同时还具有手术创伤小,简单易操作,治疗费用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叶茂;邹毅;王奎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帕金森病合并强迫症的磁共振波谱研究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合并强迫症(OCD)患者纹状体和丘脑区出现的神经生化代谢改变,研究PD与OCD的病理生理基础。方法应用质子磁共振波谱技术(1H‐MRS)对23例PD合并OCD患者和24例PD不伴OCD患者的双侧纹状体和丘脑区进行检测,测定两脑区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NAA/Cr)水平。结果 PD合并OCD双侧纹状体和丘脑区 NAA/Cr比值降低更加明显(P<0.05)。结论纹状体和丘脑区生化代谢改变参与了OCD的病理生理过程,为研究PD患者OCD的发病机制提供一定证据支持。

    作者:李少华;倪秀莹;陈红兵;田宝国;赵磊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认知障碍的发生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认知障碍的发生率,探讨AECOPD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入住该院呼吸科的AECOPD患者,并以体检中心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对AECOPD组、对照组进行 MoCA 量表评估,分析 AECOPD患者认知障碍的发生率;通过肺功能检查将 AECOPD 患者分成FEV1%预计值大于或等于50%及FEV1%预计值小于50%两组,应用BODE指数评估 AE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比较各组间认知障碍的发生率有无明显差异;采用Pearson分析AECOPD患者MoCA量表评分与PaO2值、PaCO2值之间的相关性;采用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对AECOPD患者认知障碍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AECOPD组认知障碍的发生率6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0%(P<0.01)。FEV1%预计值大于或等于50%组与FEV1%预计值小于50%组患者的认知障碍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病情不同分级的患者认知障碍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1),且3级及以上>2级>1级。Pear‐son相关分析示:AECOPD患者MoCA量表的评分与PaO2值呈正相关(r=0.396,P<0.01),与PaCO2值呈负相关(r=-0.572, 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示:受教育程度、病程、BODE指数与AECOPD患者认知障碍的发生相关(P<0.05);性别、年龄、吸烟与认知障碍发生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AECOPD患者易并发认知障碍,病程、BODE指数是 AECOPD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而教育程度是AECOPD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保护因素。

    作者:李文君;万毅新;王晓平;魏海东;王虹;陶红艳;黄晖蓉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2型糖尿病患者24 h尿微量清蛋白和尿肌酐比值与心脏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24h尿微量清蛋白(mAlb)和尿肌酐(Ucr)的比值(A/C)与心脏功能障碍相关性。方法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选择在该院治疗的T2DM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并发心力衰竭(HF)进行分组,其中并发HF者36例,归入观察组,未并发HF62例,归入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糖指标水平,两组24hmAlb及24h尿A/C水平,并分析24h尿A/C与心脏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及其诊断价值。结果两组在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24hmAlb及24h尿A/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照Spearman法进行相关性分析后发现,24h尿A/C与患者心脏功能障碍呈正相关。24h尿A/C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与心脏彩超相比稍低,但高于心功能分级及脑钠肽(BNP)检测,而准确度均高于其他三者。结论T2DM患者24h尿A/C与心脏功能障碍具有紧密联系,临床可将其作为病情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作者:张若兰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联合血液净化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炎症因子和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联合血液净化(CBP)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炎症因子和疗效的影响。方法82例SAP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和CBP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方法,CBP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液滤过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72 h后生命体征、炎症因子、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变化;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如腹胀、腹痛等消失的时间、体温恢复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血液净化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72 h后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T、HR、RR、MAP)、OI、TG及炎症因子水平(TNF‐α、IL‐6、hs‐CRP、PCT)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而CBP组患者MAP、OI、TG及炎症因子水平(TNF‐α、IL‐6、hs‐CRP、PCT)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1);CBP组的症状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CBP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CBP的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CBP治疗能更有效地提高OI和APACHEⅡ评分,加快病情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其机制可能与更有效地清除体内炎症介质和血脂有关。

    作者:徐彦立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输尿管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206例小儿腹股沟斜疝

    目的:评价输尿管硬镜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3月至2012年12月应用输尿管硬镜经脐单孔完全腹膜外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206例的临床资料,患儿年龄6个月至13岁,平均6岁。结果手术过程均较顺利,手术时间5~20 min ,术中出血2~4 mL切口无需缝合。术中发现对侧鞘状突未闭31例,占(15.0)%。术后1~2 d出院。随访患儿症状消失,术后无明显疤痕,无复发病例。结论输尿管硬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操作简单,安全,创伤很小,对于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治疗有应用价值。

    作者:刘立成;张艳华;董蕤;韩艳波;陈俊慧;高建;张海涛;马文民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全膝关节置换术股骨假体屈曲位放置对术后膝前痛及膝关节功能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股骨假体屈曲位放置对术后膝前痛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10月该院收治的膝关节骨性疾病患者60例,患者知情同意下被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TKA中股骨假体于矢状位上中立位放置,观察组患者TKA中股骨假体于矢状位上屈曲放置。对患者术前及术后12个月进行HSS评分、WOMAC评分和膝关节大屈曲度的测定,统计两组患者出现术后膝前痛的发生率。结果与术前水平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HSS评分明显增大(P<0.05),WOMAC评分明显减小(P<0.05),膝关节大屈曲度明显增大(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HSS评分值较大,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WOMAC评分值较对照组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大屈曲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对术后膝前痛统计发现观察组患者无膝前痛,对照组发生率为10.81%(P=0.045)。结论TKA股骨假体屈曲位放置有利于降低术后膝前痛的发生率和膝关节功能恢复。

    作者:周健强;付昆;孟志斌;李洪潮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实时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对甲状腺弥漫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应用实时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测定弥漫性甲状腺疾病的杨氏模量值,探讨其在甲状腺弥漫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该院临床确诊的甲状腺弥漫性病变患者120例,其中甲状腺功能亢进53例、亚急性甲状腺炎34例、桥本甲状腺炎33例。另选取甲状腺正常的120例体检者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常规超声检查排除甲状腺结节。进行实时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检查,测得甲状腺弥漫性病变组织的定量弹性平均值(Mean)、大值(Max)、小值(Min)和弥散度(SD)。结果对照组杨氏模量值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组杨氏模量值的M ea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除此项外对照组杨氏模量值与各疾病组杨氏模量值的M ax、M ean、S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实时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通过分析弹性图及测量杨氏模量的绝对数值,可以反映甲状腺组织的硬度,为甲状腺弥漫性病变提供了一个新的诊断信息。

    作者:徐飞;陆永萍;刘蕊;张容亮;李云燕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儿童哮喘控制测试与全球哮喘防治创议标准控制分级的比较

    目的:探讨利用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区分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标准中哮喘控制分级的可靠性及准确性。方法采用哮喘专家评估GINA控制分级,患儿及家长进行C‐ACT评分,确定C‐ACT诊断哮喘控制分级的临界值,评估C‐ACT与GINA分级的一致性,以及采用不同评估方法随访的患儿用药的变化。结果 C‐ACT诊断GINA哮喘未控制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2,灵敏度93.2%,特异度71.1%,临界值为19分;诊断GINA哮喘控制的 ROC曲线下面积为0.883,灵敏度77.8%,特异度85.9%,临界值为24分;C‐ACT评分与GINA标准在哮喘控制分级的一致性检验 Kappa值为0.67,在不同性别及年龄亚组中 Kappa值均大于0.53。结论 C‐ACT可准确区别GINA标准哮喘控制程度,有助于儿童哮喘管理,可作为儿科哮喘专科医师的一个有效评估工具。

    作者:袁姝华;王薇;殷勇;张磊;杨珍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163例手足口病重型2期患儿早期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重型2期患儿早期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对2012年在该院住院的手足口病患儿按重型2期163例、普通型777例分为A、B两组,总结两组临床特点,分析危险因素。结果 A组年龄小于3岁、持续发热、呕吐、神萎、惊跳、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增高、高血糖的比例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小于3岁,有精神、神经系统症状的持续发热的手足口病患儿需引起重视。

    作者:张亦维;曾现芬;龙露萍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系统评价艾拉莫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与安全性

    目的:系统评价艾拉莫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 A )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按循证医学的要求,制定相应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及检索策略,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iley Online Library、Google Scholar、Embase、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电子数据库,限制时间为建库至2014年3月,获得艾拉莫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相关文献。由2位研究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选择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RCT )并提取相关数据。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通过检索初步获得358篇相关文献,经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共有7篇文献纳入本次分析。共纳入研究患者1571例,7项试验的Jadad评分超过4分。7篇文献的整体 Meta分析结果显示,艾拉莫德治疗 RA其 ACR20应答率较对照组更高(OR=1.984,95% CI:1.169~3.369,P=0.011)。艾拉莫德治疗 RA其 ACR50应答率较对照组有优势(OR=1.801,95% CI:1.061~3.057,P=0.029)。艾拉莫德治疗RA出现的不良事件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OR=1.012,95% CI:0.697~1.468, P=0.952)。结论艾拉莫德治疗RA患者ACR20及ACR50应答率更高,安全性比较上无明显优势。

    作者:陈艳霞;苏研;房向东;徐承云;徐高四;涂卫平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以腹痛为首发表现的神经母细胞瘤1例报道

    1临床资料患儿,女,4岁,因“反复腹痛1个月有余”于2013年3月17日入院,腹痛以脐周阵发性绞痛为主,夜间明显,无吐泻、发热、头痛、头晕及抽搐。曾于外院诊断“胃炎、肠系膜淋巴结炎”予抗感染、制酸及驱虫等治疗后无明显好转。患儿发病以来,无潮热盗汗、咳嗽、关节肿痛。体质量下降约2.5 kg。患儿既往健康。外院血 C3、C4正常;血常规WBC 7.3×109/L ,Hb 106 g/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101.33 mg/L。肝胆胰脾超声,双肾输尿管膀胱超声,阑尾区超声及胆囊排泄率均未见异常。血清 HP‐Ab 阴性。于本院门诊血常规 WBC 6.8×109/L ,Hb 110 g/L。hs‐CRP 77.87 mg/L。肝功能、肾功能、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脂肪酶及大便常规均未见异常。低密度脂蛋白(LDH)522 U/L ,羟丁酸脱氢酶(HBDH)457 U/L。查体:精神反应可,全身无出血点及皮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心肺未见异常。腹部平软,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肝脾肋下未扪及包块,脐周轻压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入院后辅查:血常规WBC 4.97×109/L ,Hb 74 g/L (门诊血常规2 d后)。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1.30%。CRP 95.8 mg/L。血沉(ESR)163 mm/L。LDH 525 U/L ,HBDH 481 U/L。ASO及RF均阴性。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筛查阴性。胃镜示:(1)浅表性胃炎;(2)十二指肠球炎。幽门螺杆菌(HP)++。结肠镜显示:乙状结肠炎。病理诊断:(1)胃窦示中度慢性炎,伴轻度化生萎缩,HP(+);(2)十二指肠球部黏膜显示轻中度慢性炎;(3)乙状结肠黏膜呈轻中度慢性炎。血清铁7.8μmol/L (9.0~27.0),总铁结合力31.3μmol/L (54.0~77.0)。血清铁蛋白(SF)543.6 ng/mL(13~150)。双链DNA、抗核抗体(ANA )均正常,ACA‐IgM 阴性。后诊断:(1)浅表性胃炎;(2)十二指肠球炎;(3)HP感染;(4)乙状结肠炎;(5)中度缺铁性贫血。予三联疗法、益生菌调节肠道、补铁治疗1周。患儿无腹痛出院。患儿出院后8d,因腹痛再发伴下肢疼痛及发热2 d外院就诊。外院腹部CT :脊柱右前方见大小为25 mm ×18 mm ×22 mm的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影,其内可见斑点状钙化影。骨扫描示双侧胫骨和右侧股骨多发转移。骨髓活检病理:骨髓腔肿瘤细胞占有核细胞的92%。尿VNA46.5mg/24h,NSE224.2ng/mL。确诊: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 ,NB)。

    作者:张勇;马战英;彭倩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新生儿巨大血管瘤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临床诊治观察

    血管瘤是先天性皮肤良性肿瘤[1]。治疗的方法很多,有手术和激光等[2],但发生在新生儿的巨大血管瘤伴血小板(PLT )减少及全身紫癜等特征的症候群称为 Kasabach‐Merritt综合征,亦称K‐M综合征[3]。因新生儿体形小,皮肤娇嫩,自身抵抗力弱,加上巨大血管瘤深在,血流丰富,容易引起大出血,治疗起来具有很大的难度,且难以彻底根治。现将本院2012年收治的1例新生儿巨大血管瘤伴PL T减少综合征的临床治疗经验进行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陈萍;王洪远;黄学平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血 NGAL、CysC检测对外科重症急性肾损伤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

    目的:为了评估和比较血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水平在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 )内成年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的早期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00例患者被分入两个组:非AKI组63例和AKI组37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PETIA)分别测定两组患者入SICU 时(T0)、入SICU后24 h(T1)两个时间点血NGAL及CysC水平。结果 AKI组患者在 T0、T1点的血NGAL、CysC水平明显高于非 AKI组(P<0.01)。T0时血NGAL值对于AKI的诊断价值较好,在截断值为65.95 ng/mL时,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AUROC)为0.85,其诊断的敏感性为81.8%,特异性为76.2%;T1时血 NGAL水平对于 AKI的诊断价值较差,在截断值为92 ng/mL 时, AUROC为0.69,其诊断的敏感性为70.3%,特异性为57.1%。而T0、T1时的血CysC水平对于AKI的诊断价值更佳,在截断值分别为1.49 mg/L和1.47 mg/L时,其AUROC相应为0.90和0.88,其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89.2%、82.5%,特异性分别为83.8%、76.2%。结论血NGAL、CysC是SICU内患者预测AKI发生的早期有效新型标记物,入室时血CysC检测对于AKI的早期诊断价值要优于血NGAL。

    作者:刘新龙;岳锦熙;苏美仙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高频超声诊断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应用研究

    目的:分析高频超声诊断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应用价值。方法以该院收治的40例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 )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高频超声和X线对两组对象进行影像学检查。对比分析两组的超声检查结果和高频超声与X线对观察组患者膝关节髌上囊积液、滑膜增生及骨侵蚀的阳性检出率,以及观察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指标与超声检查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膝关节髌上囊积液、滑膜增生、滑膜彩色血流、骨侵蚀高频超声检查的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动脉阻力指数小于对照组,股骨内髁及外髁软骨厚度较对照组薄(P<0.05)。高频超声对观察组患者膝关节髌上囊积液、滑膜增生、骨侵蚀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X线等检查结果(P<0.05)。观察组患者膝关节髌上囊积液厚度、滑膜增生厚度、滑膜彩色血流分级与CRP、ESR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P<0.01)。结论高频超声能较好地反映早期RA患者的病变情况,且对各病变的检出率高于X线片,高频超声检查指标与CRP、ESR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吴亮;马洪;肖丽达;周丽仪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C反应蛋白与血清乳酸判断老年患者危重急腹症感染预后的临床意义

    目的:比较评估C反应蛋白(CRP)与血清乳酸(LAC)判断老年危重急腹症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进行手术的92例危重急腹症感染老年手术患者(试验组),并根据感染严重程度分为4个亚组: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组、脓毒血症组、重度脓毒血症组、脓毒血症性休克组;另选取92名健康老年患者血清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CRP与LAC水平,并对比LAC水平和CRP水平与预后良好及不良患者间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SISR组、脓毒血症组、重度脓毒血症组和脓毒血症性休克组CRP和LAC水平明显升高(均 P<0.05);脓毒血症组、重度脓毒血症组和脓毒血症性休克组组间两两比较,LAC水平随着脓毒血症严重程度增加而升高(均 P<0.05),而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预后不良组血清CRP和LAC浓度明显比预后良好组高(P<0.05)。结论老年危重急腹症感染患者血清CRP与LAC对感染预后的预测均具有重要参考意义,CRP水平对急腹症感染早期(6 h)轻度时有较好的预测性,而LAC对急腹症感染程度较严重时有较好的预测性。

    作者:黄洋峰;蒋薇;曾杰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的诊疗策略

    目的:分析腔内隔绝术(EVGE)治疗胸主动脉夹层(AD)及其术前诊断的经验,为临床AD诊疗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26例AD的临床资料、治疗及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在介入室行EVGE治疗,术后即刻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复查,并常规行CT血管造影(CTA)随访复查。结果 CTA与MRA对破口位置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6.8%和95.2%;治疗1例失败,其余225例成功置入支架,成功率达99.6%,术后造影93.8%(211/225)的夹层裂口完全封闭或内漏显著减少,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发生。结论 AD的术前影像诊断可首选CTA和MRA ,对手术入路的选择有重要意义,EVGE在治疗AD创伤小,成功率高、恢复时间短、疗效较好。

    作者:龙超;万毅;吴明正;童玉云;张宏江;王家平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高龄妊娠与唐氏筛查高风险的产前诊断染色体异常分析

    目的:探讨唐氏筛查高风险对高龄妊娠染色体异常是否具有预测意义,为高龄孕妇选择唐氏筛查筛选染色体异常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该院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因高龄妊娠唐氏筛查高风险有产前诊断指征前来咨询的病例共2335例,所有孕妇年龄均大于或等于35岁,平均(37.43±2.93)岁。病例均进行了羊水或脐带血细胞绒毛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培养成功率99.5%,然后对染色体核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335例高龄孕妇中产前诊断染色体结果异常的共有177例,异常率为7.58%。在异常的病例中,年龄越大,染色体异常的比率越高,除染色体多态性外,染色体三体及染色体臂间倒位为常见的染色体异常。结论高龄孕妇进行唐氏筛查能提高胎儿染色体异常的筛查率,对于高龄妊娠唐氏筛查高风险的孕妇,需进行产前诊断以排查胎儿染色体异常。

    作者:胡丹;李海军;李志华;陈敏;孙筱放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西酞普兰对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患者 HAMD SDS评分的影响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对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心率变异性(HRV),以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影响的分析。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来该院救治的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患者160例,按照数字列表法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西酞普兰,治疗6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HAMD、SDS评分、hs‐CRP、CRP、HRV、RAS情况。结果(1)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χ2=10.21,P<0.05);(2)观察组HAMD评分、SDS评分、hs‐CRP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98、9.43、11.86,P<0.05);(3)观察组患者的HRV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患者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为(93±26)ng/L,对照组患者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为(37±14)n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酞普兰应用于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疗效显著,较安全,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谢芳;李高飞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及保守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陈旧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实施保守治疗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48例OVCF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2例患者实施保守治疗,观察组26例患者实施PKP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SF‐36)、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影像学结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V A 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84.393,P=0.019;F=61.388, P=0.028);观察组V A S评分治疗后1 d、6个月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8.843,P=0.000;t=-17.174, P=0.000)。观察组S F‐36总分为(85.18±8.0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4.29±6.9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569,P=0.006)。观察组治疗后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17,P=0.010);观察组治疗后1 d、6个月椎体中间高度分别为(19.72±2.44)mm、(19.70±2.17)mm均高于治疗前(F=23.221,P=0.028)。结论 PKP术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钟永伟;陈小伟;季必池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化疗联合恩度治疗ERCC1阳性晚期 NSCLC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化疗联合恩度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该院经组织学确诊的Ⅳ期NSCLC患者301例,根据ERCC1的表达将患者分为单纯化疗组和化疗联合恩度组,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及患者的生存率。结果在301例NSCLC患者中,ERCC1阳性患者166例,阳性率为55.1%。在所有接受治疗的患者中,ERCC1阳性患者治疗的效果低于 ERCC1阴性患者;但与单纯化疗组相比,化疗联合恩度组能够显著提高ERCC1阳性患者的治疗效果,且其中位生存时间和疾病进展时间也显著延长( P<0.05)。结论化疗联合恩度治疗可有效增加NSCLC患者的疗效。

    作者:任柏沉;李燕宏;孙建;曾小飞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126例男性脑卒中患者勃起功能障碍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男性脑卒中患者勃起功能障碍(ED )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26例男性脑卒中患者,采用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IIEF‐5)量表判定入选患者有无ED ,根据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ED组和非ED组。采用NIHSS评分量表及改良Rankin (mRS)评分量表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抑郁自评量表(HAMD)评估患者抑郁状态;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患者认知功能。比较ED组与非ED组临床因素及心理因素组间的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ED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有38例(30.2%)患者患有ED。单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糖尿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药物使用及抑郁与ED显著相关,而多因素分析提示ACEI药物使用及抑郁与ED独立相关。结论男性脑卒中患者的 ED较为常见,患者使用ACEI药物及抑郁是ED主要影响因素。

    作者:辛家厚;俞明明;程晋宝;汪青松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9例卵巢恶性中胚叶混合瘤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及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卵巢恶性中胚叶混合瘤(MMMT)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及临床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市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1985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9例MMMT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行常规石蜡切片H E染色、特殊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B超检查结果显示8例患者为一侧卵巢肿块,1例患者为双侧卵巢肿块。组织学检查,上皮成分为子宫内膜样腺癌5例,透明细胞癌3例,黏液腺癌1例;间叶成分细胞呈梭形或不规则形,编织状或束状排列,或杂乱无章,其中4例可见软骨肉瘤成分,2例可见骨肉瘤成分;9例患者腺上皮细胞角蛋白(CK )检测均为阳性+,间质成分波形蛋白(vimentin)检测均为+;其中有3例雌激素受体(ER)检测为+;2例孕激素受体(PR)检测为+;2例结蛋白(desmin)+;1例高度糖基化的i型跨膜糖蛋白(CD34)检测为+。结论组织学形态是MMMT诊断的主要依据,同时B超和CA125联合检查,能够使其临床诊断的准确率得到有效提高。

    作者:谭莫伟;张乐星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血清和肽素、降钙素原对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的价值

    目的:研究血清和肽素、降钙素原(PC T )与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早期诊断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诊断为脑出血、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共120例及同期体检的健康者60例(对照组),比较3组血清和肽素与PC T水平的差异。结果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组和肽素、PC T水平均高于脑出血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生存组血清和肽素、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均明显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和肽素、PCT 和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关系密切,对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早期诊断及预后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杨永凯;张帆;薛少华;刘盾;周晓辉;何祥中;高伟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麝香保心丸对超高龄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研究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对超高龄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观察和分析其预后。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该院超高龄心肌梗死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麝香保心丸治疗。3个月为一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治疗前后左室后壁厚度、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6 min步行距离。测定总胆固醇(TC)、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2.00%(72/100),高于对照组65.00%(65/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再住院率为23.00%(23/100),低于对照组34.00%(34/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左室后壁厚度和LVEDD分别为(10.12±0.40)mm和(49.11±1.39)mm ,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11.06±0.52)mm和(51.36±1.46)mm ,观察组治疗后LVEF(%)为(0.51±0.12)%,高于对照组治疗后(0.47±0.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C、LDL‐C和CRP分别为(5.19±0.32)mmol/L、(2.83±0.30)mmol/L 和(54.11±4.83)mg/L ,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5.48±0.37)mmol/L、(3.10±0.33)mmol/L 和(62.38±4.36)mg/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6 min步行距离为(376.38±19.41)m ,高于对照组治疗后(331.04±22.18)m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38.00%(38/100),低于对照组治疗后47.00%(47/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对超高龄心肌梗死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降低再住院率,能改善患者左心室功能及血脂水平,够降低患者并发症。

    作者:杨素洁;潘嘉西;李振武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不横断颈前肌群方法在传统及腔镜甲状腺切除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不横断颈前肌群的方法在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30例采用不横断颈前肌群方法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手术68例(腔镜手术组),传统甲状腺切除手术62例(传统手术组)。结果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127.66±29.56)min较传统手术组(89.06±24.25)min长(P<0.01),术中出血量(19.13±7.37)mL较传统手术组(50.17±29.28)mL少(P<0.01);腔镜手术组术后出现颈部痛性硬结1例较传统手术组7例少(P<0.01);腔镜手术组术后神经功能障碍4例,传统手术组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不横断颈前肌群具有术中出血少、颈部痛性硬结发生率低、切口隐蔽、美容效果好等优点,手术安全可行。

    作者:吴雪松;王华;魏东;孙锋;马俊;段永庆;唐辉蓉;周粼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中药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 P )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IC P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以中药茵陈利胆汤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对照组30例仅口服熊去氧胆酸药物,疗程均为20 d。对比两组血清总胆汁酸(TBA)、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胎盘组织中Caspase‐3表达及围产儿结局。结果观察组胎盘组织中合体滋养细胞、细胞滋养细胞、蜕膜细胞及间质细胞Caspase‐3表达分别为(10.58±2.62)%、(15.8±4.02)%、(10.17±3.58)%、(14.23±4.3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46±8.68)%、(33.89±7.05)%、(20.56±4.23)%、(28.29±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BA及ALT、AST均有所下降,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围产儿窒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治疗可以明显降低ICP患者胎盘中Caspase‐3表达及IC P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改善围产儿结局。

    作者:李金艳;曾敏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硬膜外阻滞对老年全身麻醉下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对老年患者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后认知功能(POCD )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4年3月该院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60例,患者分为常规全身麻醉组(对照组)和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组(观察组),每组30例。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价认知功能,ELISA法检测患者外周血S‐100β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两组麻醉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麻醉中瑞芬太尼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中丙泊酚用量和麻醉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3 d MMSE评分两组均出现显著的减低(P<0.05),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3 d对照组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为36.7%和23.3%,均显著高于观察组的20.0%和13.3%( P<0.05)。术后1、3 d S‐100β蛋白表达水平两组均出现显著的升高( P<0.05),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对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认知功能影响小,可显著降低POCD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云川;陈有英;王军;陈彩虹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内镜下冰醋酸联合靛胭脂染色对胃黏膜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内镜下冰醋酸联合靛胭脂染色对胃黏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常规内镜下发现胃黏膜异常的患者3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冰醋酸联合靛胭脂染色组(染色组),每组198例。对照组普通内镜观察判断病灶并活检,染色组采取染色观察后活检,对比两组一般情况、镜下表现、活检病理等。结果染色组早期胃癌18例(9.1%),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1例(5.6%),低级别上皮内瘤变16例(8.1%),肠上皮化生51例(25.8%);对照组分别为2例(1.0%)、4例(2.0%)、6例(3.0%)、41例(20.7%)。染色组对早期胃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肠上皮化生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 P<0.05);染色组检出早期胃癌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隆起型3例(1.0%),表浅型16例(55.2%),凹陷型10例(34.5%),三者中表浅型病变检出率高于其他两类(P<0.05)。结论冰醋酸联合靛胭脂染色可指导靶向活检,提高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等的检出率,同时有助于判断病变范围和深度。

    作者:马颖才;刘芝兰;熊元治;丹珠永吉;马丽莉;王燕;德吉措姆;吉方正;张梦岚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与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双轨合一”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质量的首要问题[1],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2]。为了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加快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部、卫生部等部门达成共识开展临床医学“5+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医教协同机制,促进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衔接。

    作者:朱小平;尹思源;杜一华;李祥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医学伦理学》课程的教学体会

    医学是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文缺失会导致科学意义的丧失[1]。“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救死扶伤”,医学的崇高使命决定了对医务人员道德品质的特殊要求。它要求医务人员不仅要牢牢掌握现代医学理论和医学技术,能在临床实践中独立分析和解决各种问题,而且要求所有的医务工作者应该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道德素养。为此,本校以示范建设为契机,大力加强对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医学伦理学》作为医学人文教育核心课程[2],其教学实效将影响到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效果,思考并改进医学伦理学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无疑具有现实意义。

    作者:李明芳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实验诊断学器官系统化教学模式探讨

    国际上医学教学课程学科间的整合已逐渐形成一种趋势,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体现了学科的延续性、综合性,有利于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1‐2]。实验诊断学作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在器官系统化教学模式中的设置安排和实施方法尚存争议,现将本校已开展的实验诊断学器官系统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作者:邓少丽;鲁卫平;王丰;陈伟;陈鸣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195例牙科患者焦虑症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目的:本论文旨在调查牙科患者焦虑症(DA )现状及影响因素,找出减轻牙科焦虑症的方法。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口腔科患者195例,通过基本资料、改良的牙科焦虑量表(MDAS)、状态焦虑量表(S‐AI)和两个自制的量表进行调查。结果牙科焦虑组中女性的比例高于非焦虑组(60% vs .40%,P=0.0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担心医技(OR=2.247),口内喷水(OR=2.151),影响正常功能(OR=2.589),听负面经历(OR=2.825),缺乏口腔知识(OR=2.539),害怕疼痛(OR=2.074)是DA的独立危险因素;掌握口腔知识(OR=0.374),听音乐(OR=0.279),打麻药(OR=0.305),多用鼓励语言(OR=0.460)是缓解DA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担心医技、口内喷水、影响正常功能、听负面经历、缺乏了解口腔知识、害怕疼痛都是引起DA的常见原因,学习口腔知识、听音乐、打麻药、医护人员多用鼓励的语言是有效缓解牙科焦虑症的方法。

    作者:朱丹丹;邵永新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南宁市医院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现状及需求分析

    目的:了解南宁市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的现状、影响因素及需求,为进一步开展继续医学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封闭式调查问卷对南宁市18所医院的936名卫生技术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医院卫生技术人员参与继续教育的现状、影响因素及需求等相关数据。结果14.85%的调查对象没有参加过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继续医学教育在活动内容上仍以基础理论及基本技能为主;在活动形式上仍以面授为主,远程医学教育资源利用率较低;在活动经费上,仍以自费为主。时间安排和费用是影响医院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主要因素,继续医学教育的参与率与医院卫生技术人员的工作单位和学历有关( P<0.05)。35.22%的调查对象选择“面授”作为继续医学教育的形式。36.60%的调查对象选择“新方法与新技术”作为继续医学教育的内容。调查对象认为个人承受的继续医学教育经费比例为不用任何花费(52.78%)或者在20.00%以下(40.06%)比较合适。结论各级政府和继续医学教育管理部门应根据不同特征的医院卫生技术人员,采取多项措施以保证继续医学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柳亮;容敏华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缙云县流动孕产妇保健管理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目的:对缙云县流动孕产妇保健管理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并据此提出合理的干预策略。方法选取缙云县18家乡镇2009年10月至2013年9月单胎妊娠孕产妇保健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包括16430例本县户籍孕产妇和1301例外来孕产妇,对本县户籍孕产妇和外来孕产妇的保健情况进行统计和对比;各抽取200例孕产妇对保健管理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本县户籍孕产妇的建册率、早建率、系统管理率、产后访视率分别为99.2%(16297/16430)、96.7%(15882/16430)、95.8%(15733/16430)和97.7%(16057/16430),外来孕产妇为74.5%(969/1301)、64.0%(832/1301)、59.0%(768/1301)和65.5%(852/13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住院分娩过程中,本县户籍孕产妇不满意3例,不满意率为1.5%,外来孕产妇不满意12例,不满意率为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缙云县流动孕产妇保健管理与本地户籍孕产妇还存在相当差距,应该加强对流动孕产妇的保健管理,使其享有公平的保健管理质量和机会,进而促进本地经济社会发展。

    作者:蒋凤芳;周小英;田小苏;舒龙敏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大学生对低碳生活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低碳生活的认知、态度和行为,为制订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的对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以武汉科技大学382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低碳生活知识、态度及行为的调查和分析。结果大学生对低碳生活知识的认知情况较好,女生知晓率高于男生;大学生对低碳生活的态度较为积极,年级和知识知晓情况是两个影响因素;大学生低碳生活相关行为状况不理想,生源地和态度积极性是影响行为合理性的要素。结论在校大学生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低碳生活的认知,提高态度积极性,养成良好的低碳生活行为习惯。

    作者:范杉;韩秋霞;李华民;蒋汝刚;阮芳;余志娟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重庆市某医院2013年医院感染临床分布特征分析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的基本情况,收集相关问题,为制定感染控制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该医院感染资料,并将信息录入到EpiData3.0建立的数据库;采用描述性方法描述医院感染病例和医院感染病原菌的临床分布,利用SPSS17.0进行χ2检验。结果2013年发生医院感染413例,感染率为1.2%;其中,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医院感染主要部位为呼吸道和泌尿道;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结论继续加强医院感染培训,加强易感部位管理,制定相关操作规程是今后防控工作的重点。

    作者:张卫萍;罗鑫;郑动;刘利君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颅脑疾病气管插管患者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比较

    气管插管对解决呼吸道梗阻,抢救生命有重要的作用,而一旦气管插管后,鼻咽部对气体的温湿化重要作用就消失了[1],未经温湿化的气体吸入后导致下呼吸道失水、黏膜干燥、分泌物干燥及排痰不畅,进而导致肺部感染、肺不张。与气管切开比较,气管插管患者气道阻力高,痰液排除的通道更长,不便咳痰和吸引,如何采用合适的气道湿化方法,使得患者痰液易于排除,减少肺部感染是气道管理的重点工作。目前临床上气道湿化的方法较多,包括间断推注湿化法、输液管持续滴入法、注射泵持续湿化法、人工鼻法、低流量持续雾化法、雾化加湿[2]等,哪种方法更好尚无定论[3]。颅脑疾病患者因意识障碍或神经功能障碍易出现咳嗽反射减弱,排痰能力下降,呼吸抑制[4],在选择湿化方法上应有所不同,本文旨在探讨颅脑疾病气管插管应用不同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及其对呼吸的影响。

    作者:杨雪莲;赵庆华;余华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医学院校以卫生管理为特色的M PA 培养模式的探索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和我国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于卫生管理人员公共管理水平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原卫生部和人事部在《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也提出要不断提升卫生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重庆市目前约有卫生管理人员9573人,其中绝大多数卫生管理人员都是临床医学等医学专业出身,具有卫生管理专业学位的人数较少。而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需要专业的卫生管理人才,特别是受过专业公共管理硕士(M PA )教育的人才充实其中。重庆医科大学于2010年取得 M PA授予权,于2011年开始招生全日制 M PA 学生,2014年之前是全国仅有的两所招收M PA学生的医学院校之一。学校的M PA教育定位于培养卫生管理人才,但运行几年以来,招生情况并不理想。本文从重庆市卫生管理人员对M PA的教育需求出发,通过教学实践的改革和摸索希望能为其他地区卫生管理类M PA培养提供一定借鉴。

    作者:林幻;高雪;卢燕;邱景富;蒲川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某三甲医院中心手术室开台时间延误原因调查与分析

    精细化内涵式管理和高效率运营是医院发展的两条主线,手术室作为高成本的资本密集型科室,在精细化内涵式管理和高效率运行方面的可挖潜力逐渐成为医院管理者关注的焦点。开台时间作为手术室管理和效率的关键点,近年来迅速进入国内外研究者的视野而倍受重视。美国一流医院准时开始手术率为76%[1]。北大医学院附属三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一院规定第一台手术开始不得晚于8:30,北京朝阳医院、宣武医院、华西医院、湘雅医院等要求晚9:00开台。手术开台时间是手术室时间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指标,是反映医院管理能力和水平高低、整体协作能力和运转效率高低衡量标准之一[2]。手术开台时间的延误,不仅影响手术间的利用率,增加手术室成本,延长工作时间,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本文笔者选取了近年某三甲医院的部分手术开台时间样本进行统计分析,从手术流程优化角度对各种影响手术开台效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介绍了该医院围绕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的综合管理措施和效果,供读者讨论分析。

    作者:何晋;汪鹏;吴昊;王云贵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不同协作模式下高血压患者门诊就医与协作服务评价研究

    21世纪以来,以高血压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危害百姓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它们具有病程长,难治愈等特点,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1]。而融预防、医疗、保健、健康教育等为一体的社区防治被证明是慢性病干预的重要策略[2],引导慢性病患者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慢性患者病情的掌握,是目前慢性病管理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设备条件有限、人员素质不高等因素限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够提供的服务质量并不高。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建立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的合作和协调机制,提高社区机构医疗服务的质量,成为了我国医改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各地政府因地制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大医院与社区之间协作模式的建立。其中,较为突出的模式有大医院直管社区模式、医疗集团模式、松散协作模式等。

    作者:徐静;葛运运;钱东福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绿原酸调节肥胖大鼠胰岛素抵抗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绿原酸(CHA)对高脂诱导的肥胖大鼠胰岛素抵抗(IR)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饲喂高脂饲料的方法建立营养型肥胖大鼠IR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分为4组:模型组、吡格列酮组(4.5 mg/kg)、CHA(大、小剂量组),以未造模的正常大鼠作为空白组,连续给药4周后,测定其糖耐量、血清胰岛素、血脂水平等指标。结果 CHA能显著减缓肥胖大鼠体质量的增速,降低血糖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增加糖耐量,降低血清胰岛素、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水平,增加肝糖原、肌糖原水平,降低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R),升高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SI)。结论 CHA具有调节肥胖大鼠IR的作用,其机制与抑制内脏脂肪聚积,降低体内肝糖原、肌糖原水平,促进外周组织吸收利用葡萄糖,降低血清游离脂肪酸(FFA )水平,防止脂质过氧化有关,其分子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杨辉;周远大;何海霞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实验性大鼠轻型和重型急性胰腺炎的病理形态特点

    目的:分析两种类型胰腺炎组织病理变化特点,进而为深入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发病机制提供新思路。方法3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O)组、轻型急性胰腺炎模型(MAP)组和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SAP)组。3组均于制模后12 h剖杀取材;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胰腺、肝、肺和小肠组织病理改变;透射电镜观察各种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结果SO组大鼠各组织肉眼及镜下观察均无明显变化。与MAP组比较,SAP组大鼠各器官均出现不同程度出血、坏死、炎细胞浸润、血液成分外渗、微循环血栓形成、血管内皮损伤等病理变化,而MAP组仅表现为胰腺局部充血水肿,胰外脏器无明显病理变化。结论 SAP大鼠各器官均以出血、坏死为主要病理特点,与MAP具有本质性区别,这些病理特点为深入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褚薇薇;闫爱丽;聂蕾;何新盈;周伊;李晟;王善伟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培哚普利下调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间质清道夫受体A表达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大鼠糖尿病模型肾小管间质中清道夫受体A(SR‐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糖尿病组和培哚普利干预组。检测各组大鼠的血糖和尿清蛋白,行M asson染色观察肾脏形态学变化,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SR‐A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大鼠血糖和24 h尿清蛋白均显著上升;肾组织SR‐A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培哚普利干预后,上述指标除血糖外均明显被抑制(P<0.05)。结论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间质SR‐A表达增加,培哚普利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部分与下调肾小管间质SR‐A表达有关。

    作者:曾映娟;孙莹;江华;胡芳;罗顺葵;鲁红云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急性脑损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大鼠急性脑损伤后脑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对GLT‐1/GLAST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大鼠分为对照组(n=18)、急性脑损伤组(n=22)和rh‐EPO处理组(n=20),急性脑损伤组用改良Feeney′s自由落体打击器制作急性脑损伤模型,rh‐EPO处理组采用同样的方法制作脑外伤模型15 min后腹腔注射rh‐EPO ,所有动物在实验完成48 h后断头取脑。应用RT‐PCR、Western blot检测GLT‐1、GLAST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急性脑损伤48 h后,大鼠缺血区GLT‐1和GLAST mRNA及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均 P<0.01),而rh‐EPO处理组GLT‐1和GLAST 的mRNA及蛋白表达较急性脑损伤组均显著增加(均 P<0.01)。结论 EPO可显著减轻大鼠急性脑损伤,其机制可能与GLT‐1/GLAST表达上调有关。

    作者:于代华;孙绪德;柴伟;高昌俊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针刺夹脊穴对切口痛大鼠的镇痛效应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足底切口痛模型,拟从大鼠行为学方面来观察应用针刺夹脊穴和夹脊穴持续输注镇痛药物治疗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模型组、皮下输注组、夹脊穴电针组、夹脊穴输注组,每组12只。按照Brennan法建立大鼠足底切口疼痛模型。对5组大鼠于术前1h、术后6、24、48h,测定机械缩足反射阈(MWT)和热退缩潜伏期(TWL)值。结果MWT值的变化:5组大鼠实验前MWT值的基础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对照组各时间点的MW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皮下输注组、夹脊穴电针组、夹脊穴输注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在术后6、24、48hMWT值明显减少(P<0.05);皮下输注组、夹脊穴电针组、夹脊穴输注组与模型组比较,在术后6、24、48hMWT值明显增加(P<0.05);夹脊穴输注组与皮下输注组、夹脊穴电针组比较,在术后6、24、48hMWT值明显增加(P<0.05);TWL值的变化: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在术后6、24、48h明显缩短(P<0.05);皮下输注组、夹脊穴电针组、夹脊穴输注组与模型组比较,在术后6、24、48hTWL明显延长(P<0.05);夹脊穴注射组与皮下注射组、夹脊穴电针组比较,在术后6、24、48hTWL明显延长(P<0.05)。结论电针夹脊穴和夹脊穴持续输注镇痛药物对切口痛大鼠具有明显镇痛效应;夹脊穴输注的镇痛效果好于皮下镇痛。

    作者:周兴;屈强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和PD-1+CD4+T细胞对宫颈内皮细胞瘤预后的作用

    目的:研究宫颈内皮细胞瘤(CIN)皮损处的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s)和 PD‐1+ CD4+ T细胞及其转归之间的关联性。方法用细胞刷从CIN患者收集宫颈淋巴细胞,并用 FACS分析这些细胞中的CD4+ CD25+ FOXP3+T regs和PD‐1+CD4+ T细胞。比较CIN消退者和未消退者之间CD4+ CD25+ FOXP3+ T regs和 PD‐1+ CD4+ T 细胞群的差异。结果宫颈淋巴细胞中CD4+CD25+ FOXP3+ T regs占11.8%,而PD‐1+CD4+ T细胞占30.3%。与未消退者组比较,CIN消退组CD4+CD25+ FOXP3+ Tregs和 PD‐1+ CD4+ T 细胞均明显较低(P<0.05)。结论宫颈 CD4+ CD25+ FOXP3+ Tregs的产生与CIN自发消退成负相关,表明Tregs在人乳头瘤状病毒(HPV)相关的肿瘤免疫逃逸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李秀玉;胡波;李忠新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吗替麦考酚酯对SD大鼠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模型的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吗替麦考酚酯(MMF)对SD大鼠抗肾小球基底膜(GBM)肾炎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M M F治疗组,利用兔抗SD大鼠GBM抗体血清制备SD大鼠抗GBM 肾炎模型。检测各组动物在给药后第0、1、2、3和4周的24 h尿蛋白、血肌酐和尿素氮等生化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在给药后第0、4周各组动物外周血中IL‐1、TGF‐β1的水平;HE染色和碘酸雪夫氏(PAS)染色分析各组动物肾脏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 MMF治疗1周后,24 h尿蛋白的排泄量开始下降;MMF治疗4周后,相较于同期的模型对照组,MMF治疗组SD大鼠的24 h尿蛋白的排泄量显著性下降,外周血尿素氮、血肌酐以及与免疫相关的细胞因子IL‐1和 TGF‐β1的水平也远远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 HE和PAS染色结果表明,M M F治疗组大鼠的肾小球及其周围间质区炎性细胞浸润较模型对照组减少,新月体数量明显下降。结论 MMF可提高抗GBM肾炎SD大鼠的肾功能,抑制IL‐1和TGF‐β1的产生,阻止模型大鼠的肾脏病变。

    作者:方珣;刘昌璇;陈文莉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布比卡因对高糖培养S H-SY5Y 细胞毒性研究

    目的:布比卡因作用高糖培养的SH‐SY5Y细胞,观测细胞内活性氧(ROS)及凋亡影响。方法1 mmol/L布比卡因作用不同浓度葡萄糖培养基培养的SH‐SY5Y 细胞6 h ,检测细胞内ROS、GRP78水平变化及凋亡情况。结果葡萄糖浓度为7.80、11.10、13.30 mmol/L组ROS产量均高于5.56、6.10、7.00 mmol/L组(P<0.05)。细胞凋亡率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RP78表达结果为5.56 mmol/L组(1.02±0.12)、6.10 mmol/L组(0.97±0.06),7.80 mmol/L组(0.49±0.04),高于7.00 mmol/L组(0.46±0.06);11.10 mmol/L组(0.22±0.03)与13.30 mmol/L组(0.15±0.07)低于其他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胞内ROS增多及凋亡增加与布比卡因增强细胞内质网应激(ERS)有关。GRP78功能减弱进一步增强细胞ERS。

    作者:李亚文;徐世元;张庆国;李乐;赖露颖;郑艇;苏娇玲;杨耐梅;李元涛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感觉异常的解剖学机制

    目的: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预防侧胸壁、腋窝及上臂后内侧感觉异常提供解剖学基础认识。方法解剖30具成人尸体的60侧腋区,观察肋间臂神经(ICBN )及其毗邻关系,详细测量并记录其起源、走行、分支、分布及交通支。结果本组60侧中侧胸壁以第三肋间神经(50侧)和ICBN(29侧)分布为主,未观察到臂内侧皮神经(MBCN)分布至此;腋窝区第三肋间神经、ICBN和MBCN均有分布,但以ICBN分布为主(42侧);上臂后内侧ICBN(42侧)和MBCN(44侧)的分布基本持平,未观察到第三肋间神经分布至此。81.7%(49侧)的ICBN与臂丛存在交通支。63.3%(38侧)的ICBN穿出胸壁时存在伴行血管。结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除术中找到ICBN及相关神经及其间的交通支,并完整保留,可能更有利于预防患者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感觉异常的发生。

    作者:郑桓;唐照鹏;陈源水;张世伟;石畅;周洪霞;张志勇;田增有;张宇新;徐卫国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辅助生殖技术对子代儿童患恶性肿瘤风险的Meta分析

    目的:评价辅助生殖技术(ART )对子代儿童恶性肿瘤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EBSCO全文数据库、Pubmed、德国Springer期刊数据库、Cochrane Libarary、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期(CNKI)、万方和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等,并辅助其他检索方式,纳入ART术后妊娠和自然妊娠的儿童健康状况的队列研究,使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符合标准文献16篇,共89894例ART出生子代。Meta分析结果显示,ART与非ART出生子代恶性肿瘤发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85,P>0.05)。结论 ART子代罹患恶性肿瘤的概率与非ART基本一致,但其远期的潜在风险尚未明确。

    作者:李陈渝;何华云 刊期: 2015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