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光动力学疗法辅助治疗黑色素瘤的研究进展

小普布卓玛

关键词:黑色素瘤, 光动力学疗法, 作用机制
摘要: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恶性程度高的皮肤肿瘤,是由位于表皮基底部的黑色素细胞恶变形成的.80%的皮肤癌死亡率直接源于只占皮肤癌5%的黑色素瘤.黑色素瘤在欧美国家是发生率排在第5位的恶性肿瘤.美国每年新诊断病例数近30年来翻了一番,英国近5年来男性发病率增加了28%,女性增加了12%.黑色素瘤在我国也呈快速上升趋势,根据北京市8城区流行病学统计,近5年来发病率提高了5倍.我国每年新发恶性黑色素瘤超10 000例.因此黑色素瘤的控制是世界各国政府的卫生战略重点,黑色素瘤的综合治疗成为世界所关注的研究课题[1].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达标率及影响因素,为社区干预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用自设一般资料、相关病史及生活方式问卷对359例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同时行体格检查,抽血行实验室检查,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HbA1c达标率为48.7%;HbA1c达标组与未达标组的并发症与合并症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除高血压、脑血管意外外,HbA1c未达标组的并发症、合并症比率均高于达标组;单因素分析显示,HbA1c达标组和HbA1c未达标组的服药依从性、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总胆固醇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HbA1c 达标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血脂是影响HbA1c水平的主要因素.

    作者:范玲;钟慧琴;常向云;孙侃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2013年重庆市常住居民全人群死亡原因及期望寿命分析

    目的 了解重庆市常住居民死亡水平、期望寿命和死亡原因(以下简称死因)结构特点,为制订疾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提取《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数据,分析计算死亡率、期望寿命、死因构成比、死因顺位等指标.结果 重庆市常住居民老龄系数达11.78%,人群死亡率671.08/10万,居民人均期望寿命77.61岁;居民死因顺位前5位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中毒和消化系统疾病;居民前10位具体死因均为脑血管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和肺癌等10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结论 人口老龄化是重庆市常住居民死亡率、期望寿命高的主要原因,也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近年来迅速成为威胁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原因.

    作者:毛德强;丁贤彬;焦艳;沈卓之;张春华;漆莉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同步电复律治疗心脏术后房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 探讨同步电复律治疗心脏术后房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心脏术后出现房性心律失常患者60例行电复律治疗.治疗前常规静脉负荷盐酸胺碘酮,静脉泵入维持12~24 h,抽取静脉血监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C反应蛋白(CRP);复律时以PHILIPS双向波除颤仪50J同步复律开始,未成功可依次加至70、100 J.复律后再以盐酸胺碘酮维持泵入12~24 h.复律后6h抽取CRP,12~24 h后再次抽取CK-MB、cTnT.结果 复律即时成功率96.67%(58/60).平均随访3个月,55例(91.67%)保持窦性心律.50 J一次复律成功率85.00%(51/60),总体复律前后心肌损伤标志物CK-MB、cTnT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P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步电复律治疗心脏术后房性心律失常成功率高,复律后维持率高,安全、有效.

    作者:范景秀;石峻;郭应强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新疆地区少数民族留置双J管患者尿路感染的细菌学研究

    目的 了解新疆地区近3年来留置双J管少数民族患者尿路感染的病原学分布特点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980例留置双J管的少数民族住院患者的双J管及中段尿液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分别筛选出生物被膜菌,对各病原菌临床分布及药敏进行分析.结果 从双J管及尿液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434例,其中革兰阴性菌254株(58.5%),革兰阳性菌179株(41.2%),真菌1株(0.2%),筛选出生物被膜菌检出239株(55.1%),其中双J管174株(72.8%),尿液65株(2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J管来源的生物被膜菌株耐药性普遍高于尿液来源菌株,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半合成青霉素类、二代或部分三代头孢菌素类及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平均耐药率达50%以上,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主要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高度敏感,平均耐药率小于2%.结论 在新疆少数民族留置双J管患者中,双J管与尿液细菌总体检出率无明显差异,细菌生物被膜菌株检出率明显高于尿液细菌培养,且耐药情况较重.

    作者:黄俊兰;李九智;文彬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48例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48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均行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肿瘤直径3.0~9.0 cm,分为A组(<6 cm)36例,B组(≥6 cm) 12例,比较两组术中资料.结果 48例手术均成功完成,病理检查均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两组比较手术时间、术中血压波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较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是可行的.

    作者:黄杰;余闫宏;张德清;徐万超;杨敏;邹岷;肖民辉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利用顶层设计原理构建医学类研究生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随着我国医学类研究生招生数量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进一步提高医学类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已经成为极其重要而紧迫的现实问题.医学类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不仅体现在科学研究水平及医疗卫生实践方面,也体现在课程教学质量方面.其中,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构建一套科学完善的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保证和促进医学类研究生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有效方法,更是保障医学类研究生教育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措施.本文利用“顶层设计(top-down design)”的基本原理,对如何构建医学类研究生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探讨.

    作者:洪丽雯;董志;钟朝晖;徐晨;李情;王娅兰;宗晓琴;彭斌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瑞舒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与非诺贝特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混合型高血脂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患者发生心绞痛的概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于该院就诊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混合型高脂血患者70例,按患者就诊时间顺序均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患者单独使用瑞舒伐他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再给予非诺贝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参数(TG、TC、LDL-C)变化率、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随访3个月内冠状动脉心脏病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参数变化率、治疗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在随访3个月之内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使用瑞舒伐他汀以及非诺贝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其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独使用瑞舒伐他汀,心绞痛发生率显著降低.

    作者:李华波;陈世健;胡建华;汪莲开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侵袭性真菌病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术后侵袭性真菌病(IFD)的发病率、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13年11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HSCT中心接受allo-HSCT的患者82例,按照我国IFD诊断标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2例allo-HSCT术后患者,共诊断22例IFD,发生率为26.83%,其中确诊IFD者5例(22.73%),临床诊断者7例(31.82%),拟诊者10例(45.45%).3、6、12个月的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1.10%、15.30%、22.60%.多因素分析中,移植前真菌感染史、HLA配型不合是IFD早期的危险因素;广谱抗菌药物使用、大剂量激素使用为IFD晚期的危险因素.结论 IFD是allo-HSCT术后严重并发症,其发生率和病死率均较高.HLA配型不合、移植前真菌感染史、持续中性粒细胞缺乏、大剂量激素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使用、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IFD的危险因素.

    作者:周游;刘林;廖明燕;唐晓琼;王利;张红宾;肖青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社区居民卫生应急认知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重庆市渝中区为例

    根据中国首届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建设高层论坛公布的数据,中国每年因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逾百万,经济损失高达6 500亿元,占中国GDP的6%[1].可以说,中国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而大量的事实证明,很多居民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由于缺乏正确应对突发事件的知识,而导致受到二次伤害或者不能及时自救.为此,作者通过调查试图分析社区居民卫生应急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期望为相关部门制定健康教育策略提供相关数据.

    作者:王琼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GSK-3β、Snail和E-cadherin在三阴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GSK-3β、Snail和E-cadherin在三阴乳腺癌(TNBC)中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择2006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48例TNBC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即TNBC组,并随机选出60例非TNBC患者作为对照即NTNBC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GSK-3β、Snail和E-cadherin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TNBC组GSK-3β、Snail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NTNBC组(P<0.05),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NTNBC组(P<0.05).GSK-3β与Snail表达呈正相关(P<0.05),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Snail、GSK-3β、E-cadherin可能共同参与乳腺癌上皮间质转化过程,可成为综合评价TNBC的重要标志物.

    作者:高双全;肖高芳;高双荣;王林辉;丁宇;杜日昌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外翻截骨钢板固定术治疗儿童髋内翻的短期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应用儿童髋钢板(PHP)外翻截骨术治疗髋内翻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2月至2012年9月就诊于该院的23例髋内翻畸形患儿,单侧13例,双侧10例,共33髋;均应用外展截骨辅以儿童PHP固定,术前及术后测量头骺角(HE角)和颈干角.结果 HE角由术前的平均75.3矫正到术后平均32.3.30髋中,28髋畸形矫正满意,2髋出现并发症:1髋发生钢板断裂,1髋畸形复发.结论 外展截骨是治疗髋内翻畸形有效的治疗方法.辅助以儿童PHP外翻截骨术,能够得到坚强的固定,并且截骨方法相对简单.手术治疗目的是将HE角纠正到40°以内,以减少畸形复发的概率.

    作者:边臻;徐易京;郭源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对糖尿病患者哮喘发作风险的队列研究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服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与哮喘发作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428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使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分成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组和非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哮喘发作情况及类固醇激素的使用情况,并采用多变量模型分析糖尿病患者哮喘发作风险因素.结果 非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伴有房颤及冠心病比例均明显高于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组;非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组患者哮喘发生率及类固醇激素药物使用率均明显高于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组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和是否使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与糖尿病患者的哮喘发作有密切关联.结论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能够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哮喘发作风险.

    作者:敖文;碌越;朱首领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手术治疗汽油腐蚀伤1例报道

    随着现代烧伤治疗技术发展及救治经验教训的不断积累,对各种类型烧伤救治成功率已不断上升,除传统热力、酸碱物质、电能、放射线烧伤外,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汽油腐蚀伤等严重损伤也在烧伤治疗中出现.本文现将本院通过积极手术协助救治大面积汽油腐蚀伤1例的治疗过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作者:罗飞;辛国华;刘美玲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贮存式自身输血在RH(D)阴性孕妇中的应用与观察

    目的 观察贮存式自身输血(PAT)在RH(D)阴性孕妇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97例RH(D)阴性孕妇将其分为PAT 56例(PAT组)和未自身输血41例(对照组),比较PAT组孕妇采血前后3d、回输前后以及两组分娩前后3d血常规主要指标:RBC、Hb、Hct、PLT的数量,并观察妊娠情况及母婴预后.结果 56例RH(D)阴性孕妇采血前后3d、43名RH(D)阴性孕妇回输前后的RBC、Hb、Hct、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产后母婴情况良好,出生的新生儿Ap-gar评分在8~10分;自身血液回输时无任何输血不良反应.PAT组与对照组分娩前后3 d RBC、Hb、Hct、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平均住院周期延长且输异体血孕妇可能发生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结论 PAT在RH(D)阴性孕妇生产中是安全有效的输血方式,减少了异体血的输注且母婴预后良好.

    作者:陈雪梅;贺小艳;粟兵;邓文斌;赵小燕;唐桦;肖潇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不同管电压和对比剂剂量条件下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质量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管电压和对比剂剂量条件下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质量,选择佳的冠状动脉成像扫描方案.方法 选择南阳市中心医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临床怀疑和诊断冠心病并在1周内行CCTA检查的患者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及患者意愿分为3组(A、B、C组),分别比较三支主冠状动脉的CT值,3组的信噪比(SNR)、对比(CNR)噪声比及图像质量.结果 三支主冠状动脉的CT值比较,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CT值均高于A、B两组的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支主冠状动脉的标准差(SD)值比较,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SD值均高于A、B两组的SD值(P<0.05).3组间的SNR值、CNR值及图像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的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7.5±0.4)mSy、(6.2±0.3)mSv和(4.1±0.2)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组的扫描方案在降低了辐射剂量的同时也减少了对比剂剂量的使用.

    作者:尤国庆;郭广春;刘蕾;刘义;吕培杰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miR-155下调心肌细胞ATR1α表达改善心肌细胞肥大

    目的 研究微小RNA(miR)-155对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以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1α亚型(angiotensinⅡreceptor subtype 1α,ATR1α)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AngⅡ诱导体外培养大鼠心肌细胞H9C2 (2-1)肥大,将miR-155模拟物(mimics)和miR-155抑制物(inhibitors)转染入心肌细胞.测量心肌细胞表面积.实验分为对照组、AngⅡ组、模拟物组、miR-155抑制物组、AngⅡ加模拟物组、AngⅡ加抑制物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心肌细胞miR-155的表达.逆转录PCR法检测心房钠尿肽(ANP)、p肌球蛋白重链(β-MHC)、ATR1α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ATR1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AngⅡ组比较,AngⅡ加模拟物组处理可降低心肌细胞ANP、β-MHC mRNA及ATR1a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0.05),心肌细胞表面积降低(P<0.05);AngⅡ加抑制物组处理ATR1α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5),但ANP、β-MHC mRNA表达水平及心肌细胞表面积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miR-155 mimics或miR-155 inhibitors处理各项指标均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155过表达抑制心肌细胞肥大;ATR1α可能为其负性调控作用靶点.

    作者:杨勇;周勇;曹政;吴瑞霞;佟新竹;谢华强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骨密度对骨质疏松性骨折PVP术后新发脊柱压缩性骨折的风险评估

    目的 探讨骨密度(BMD)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患者术后新发脊柱压缩性骨折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骨质疏松性骨折经PVP手术治疗患者161例,术后随访是否合并新发脊柱压缩性骨折将患者分为新发骨折组和非新发骨折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 新发骨折组BMD QCT值明显低于非新发骨折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椎体高度恢复率、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BMD值患者新发脊柱压缩性骨折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为BMD T值小于-2.5 SD患者新发脊柱压缩性骨折发生率高,其次为T=-1.0~-2.5 SD患者,而T=1~-1 SD患者低;全部患者术后3、7d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明显低于手术前,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D对骨质疏松性骨折PVP术后新发脊柱压缩性骨折的发生风险具有重要的评估作用.

    作者:杨国志;李振武;尹锐峰;李志安;裴飞舟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后路显微椎间盘镜与传统开窗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Meta分析

    目的 利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后路显微椎间盘镜手术与传统开窗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Medline、PubMed、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1997年1月至2014年9月),手工检索相关杂志.搜集后路显微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和传统开窗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成人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随机对照研究.将各研究中的手术后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等提取整理为电子基线表,并将这些研究的数据通过Rev 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与综合.结果 共17篇研究符合标准,共计2 551例患者被纳入分析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后路显微椎间盘镜手术与传统开窗手术相比,术后疗效和手术操作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及恢复日常生活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开窗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相比,后路显微椎间盘镜手术在术后疗效和手术操作时间方面相当;后路显微椎间盘镜手术手术以其微创化优势,使其在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及恢复日常生活时间方面优于传统开窗手术.

    作者:郭二鹏;李宽新;李建柱;孙开军;史东;王维山;史晨辉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结构式团体心理治疗对癌症患者疼痛与抑郁情绪的作用

    目的 探讨结构式团体心理治疗对癌症患者疼痛和抑郁情绪的作用.方法 将60例有疼痛和抑郁情绪的癌症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干预组实施12次结构式团体心理治疗,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进入治疗后第4、8、12周分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和0~10数字疼痛强度量表(NRS)进行抑郁情绪和疼痛程度评定.结果 经过12周治疗后,干预组和对照组的疼痛程度均明显下降,但两组下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79,P>0.05);干预组和对照组的抑郁程度均明显下降,干预组的抑郁程度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051,P<0.05).结论 结构式团体心理治疗有助于缓解癌痛患者的抑郁情绪,改善心理健康状况.

    作者:张天燕;安波;杨娟丽 刊期: 2015年第21期

  • 外科手术与血管内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与血管内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适应证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7月该院神外科收治的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56例,分为介入组和手术组,介入组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手术组采用外科夹闭治疗,比较两组效果、并发症及12个月随访情况.结果 两组均成功处理动脉瘤,术后症状均不同程度恢复或改善,随访12个月,未见再次出血.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GOSE)评分大于或等于4分者47例,其中介入组22例(22/24),手术组25例(25/32),介入组患者GOSE评分大于或等于4分的比例、平均值均明显高于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共15例,介入组和手术组发生率分别为37.5%、16.7%.结论 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且并发症较少.

    作者:蒋世杰;张波;赵磊 刊期: 2015年第21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