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朝敏;甘晓琴;聂智容;谭春艳
ETO基因阳性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预后较好,本中心近收治1例 ETO 基因阳性AML-M2缓解后病情急剧进展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entral nervous system leukemia ,CNSL )的患者,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18岁,因全身乏力1个月余,加重4 d于2012年9月26日入院。入院查体:重度贫血貌,全身皮肤未见淤点、淤斑,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胸骨无压痛,心肺未见明显异常,腹软,肝脾肋下未及。入院后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 )2.80×109/L ,红细胞计数1.74×109/L ,血红蛋白( H b )54 g/L ,血小板(PL T )6×109/L ,中性粒细胞为0,淋巴细胞1.2×109/L。骨髓细胞学提示: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系异常增生,以原始粒细胞(Ⅰ+Ⅱ)为主,占52.5%,可见 A uer小体。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提示:抗体中髓过氧化物酶、CD68、CD34、HLA-DR、CD3、CD5呈阳性表达。荧光原位杂交检查提示ETO阳性,诊断为AML-M2伴ETO阳性。入院后予以米托蒽醌与阿糖胞苷联合化学治疗后获得完全缓解,后又予以同样方案巩固治疗,均处于完全缓解状态。2012年1月18日给予中剂量阿糖胞苷的强化治疗,同时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2.00×108/kg ,CD34+0.5×106/L ,拟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2012年3月24日再次行中剂量阿糖胞苷强化治疗,并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3.37×108/kg ,CD 34+0.74×106/L。但2012年6月7日入院查血常规:WBC 32.8×109/L ,H b 115 g/L ,PL T 12×109/L ,骨髓穿刺提示A M L-M 2复发,又给予米托蒽醌与阿糖胞苷联合化学治疗,未缓解。2012年8月2日患者出现视物模糊、听力下降、头痛等症状,入院后出现胡言乱语,发作性意识丧失,牙关紧闭,双眼向上凝视,双侧瞳孔散大0.5cm,光反射欠佳,颈阻抗阳性,双侧巴宾斯基征阳性,肢体抽搐,脱水处理后于2012年8月8日行腰穿穿刺针获明显落空感见脑脊液向外喷出,考虑AML复发并发CNSL(高颅压型)。于2012年8月10日再次腰穿脑脊液压力为300 m m H2 O ,并给与化学治疗药物推注。虽经积极治疗然患者仍死亡。
作者:钱峰华;范文霞;张佩;陈婷婷;魏霞;符刚;张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无痛消化内镜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该项诊疗技术已得到众多医者及患者的认可,但即便是“无痛”,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内镜本身的局部刺激和机体生理反应等,仍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感或不适感。为减轻患者的痛苦,对该类患者采取一定的护理措施是十分必要的。舒适护理是一种“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该模式正是“生物-心理-社会”现代医学模式的完美体现,以达到大限度降低医源性操作给患者带来的心理、生理痛苦的目的[1-3]。本研究旨在探讨舒适护理在无痛消化内镜检查术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吴小红;王霞;何淑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欧洲临床营养与代谢护理学会将营养不良定义为能量、蛋白质以及其他营养素缺乏或过量的一种营养状态。近10年来,国内外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疾病状态下住院患儿的营养不良问题日趋严重,它不仅影响儿童的体格生长和智力发育,也增加临床不良预后风险,如增加发病率和病死率,延长住院时间,提高医疗费用支出等[1-2],成为威胁儿童生命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2000年Sermet-Gaudelus等[3]对法国某医院内的296例住院患儿营养调查发现,64.5%的儿童住院期间丢失体质量。2005年土耳其某医院对528例住院患儿调查结果显示,急性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达40.9%[4]。2011年Sissaoui等[5]对法国12所大学的附属医院和2所康复中心的1063例患儿进行大样本的营养调查发现,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达10.0%。2002~2003年陶晔璇等[6]对上海3家以儿科为主的三级甲等医院儿科住院患儿2265例进行调查,发现患儿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分别为:生长迟缓7.1%,低体质量5.5%,消瘦5.2%;营养风险的发生率分别为:生长迟缓13.5%,低体质量16.8%,消瘦16.3%。严重创伤和烧伤对儿童的营养状况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更严重,据统计其影响时间可长达2年[1]。因此,迫切需要制定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营养筛查工具,对每一位住院患儿进行入院时营养评估,及时发现存在营养不良或营养不良风险的患儿,以便早期对其进行营养干预,从而改善疾病预后,降低临床不良预后风险。
作者:高中敏(综述);李廷玉(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比研究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肠梗阻的效果。方法选取220例自2009年10月至2012年6月重庆市渝北区人民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n=110)和对照组(n=110),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开腹手术,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和肠梗阻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左半结肠癌根治术后、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以及直肠癌根治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天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肠梗阻的发生率为5.45%(6/11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82%(13/1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对患者的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肠梗阻的发生率较常规开腹手术小。
作者:朱旭;李炯;曾冬竹;石彦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小腿、跟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病因及修复方法。方法对28例小腿、跟踝部软组织缺损伴深部组织外露创面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并给予相应的带蒂皮瓣转移等治疗。结果28例患者手术均顺利,24例患者创面顺利一期愈合,3例部分皮瓣边缘坏死经换药后愈合,1例皮瓣远端1/2坏死,改使用其他皮瓣修复。结论小腿、跟踝部软组织缺损多和医源性因素有关,筋膜蒂皮瓣是修复小腿、跟踝部软组织缺损的可靠方法。
作者:廖冬发;权毅;刘达;屈波;邓冰;龚凯;范凌;潘显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气道炎性疾病,以呼吸道炎性反应、气道高反应性、气道重塑为其主要特征,是当前世界面临的重要健康问题,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在逐年上升。哮喘黏液高分泌与气道重塑有关,是哮喘气道上皮杯状细胞增生和黏膜下腺体肥大等病理生理变化的结果[1]。黏液高分泌导致气道阻塞、肺功能下降和感染增加是严重哮喘发作面临的首要问题。尽管目前药物治疗对稳定性哮喘的临床管理有一定效果,但对于重症哮喘及哮喘气道黏液高分泌并无特异的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因此需要研究发现治疗哮喘气道黏液高分泌新的药物治疗靶点。目前哮喘黏液基础研究主要集中在炎性介质与相关的信号途径如何导致黏液高分泌,并研究是否能通过抑制这些炎性介质及其相关信号通路以减轻黏液高分泌的临床表现,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沄(综述);李国平(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8期
输血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因至今对血液的病原微生物检测和灭活技术尚未完全解决,输血感染还难以完全避免[1]。细菌、病毒、寄生虫、螺旋体均可经输血传播,其中病毒对受血者威胁大,特别是丙型肝炎病毒(HCV )和艾滋病病毒(H IV ),丙型肝炎容易慢性化,对受血者健康危害大;艾滋病病死率极高,无特殊治疗方法[2]。而其他因输血感染的疾病如乙型肝炎、梅毒、疟疾等都会不同程度地对受感染者造成经济、心理和生理上的打击。虽然,我国2010年颁布的《侵权责任法》第59条指出,输血感染赔偿问题采用无过错责任原则,但输血感染者求偿仍然困难,甚至部分感染者得不到赔偿。为改善这一状况,有必要以该法条为基点,对我国输血感染的致损赔偿归责问题进行探究。
作者:张倩;钱矛锐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玉树地震后亲身经历地震的受灾人群,远离震区的受灾人群亲属、救援人员,远离震区的普通人群分别在半年、1年、2年进行心理状况调查,为危机干预提供有力依据。方法使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检查量表平民版(PCL-C)、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等对不同人群的不同阶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人群在不同阶段PTSD、焦虑症、抑郁症检出率不同,并且同一人群PTSD、焦虑症、抑郁症检出率及SCL-90项中各因子得分随着时间推移呈下降趋势。不同人群PTSD、焦虑症、抑郁症检出率及SCL-90项各因子得分也因离地震源距离增加而呈下降趋势。结论震后不同人群在不同阶段均存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应加大心理干预力度,提高对应激事件的应对能力。
作者:董强利;叶兰仙;张玉堂;刘建斌;荔志云;杜欣柏;马显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 T血管成像对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和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黄石中心医院普爱院区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集的9例确诊的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患者的16层螺旋C T血管成像影像表现,运用后处理技术如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组、曲面重建和容积再现等方法进行分析和诊断。结果16层螺旋C T血管成像及后处理技术均能显示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真假腔、内膜片、破裂口位置、夹层累计的范围及是否合并血栓、分支血管受累等病变。结论运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及后处理技术能清楚显示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及邻近血管病变,对筛选和诊断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意义重大。
作者:王勇;孟亚辉;任伯绪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状况及其与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相关性。方法抽取该院健康体检及消化内科门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14C呼吸实验检测 Hp感染,调查GERD 患病情况,分析 Hp感染与GERD的关系。结果220例健康体检者中,Hp阳性108例。所有GERD患者中有238例为阳性,其中,0~≤3个月、3~≤6个月,>6个月GERD发病者Hp阳性率分别为47.8%、44.1%和27.5%。GERD者6个月以上发病者阳性率低于健康者和小于或等于6个月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康体检Hp阳性者给予Hp根除治疗,强调自我管理行为优化,4周后复查,根除率达到100%,服药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GERD Hp阳性者常规抗酸和增加胃动力治疗2周,症状缓解后加入 Hp根除治疗,同样强调自我管理行为优化,期间没有出现症状加重者。结论 GERD不同阶段的患者Hp感染程度不同,症状严重、反复就诊患者 Hp感染率低,健康阳性体检者Hp根除后未出现GERD的相关病例。
作者:陈秀英;沈洲立;鲁厚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了解学龄儿童体质量水平对后期体格生长和血压改变的影响。方法通过个人信息匹配,获得研究对象在2005、2009年的2次学校体检数据,然后按全国儿童年龄别体质量推荐值将2005年的体质量进行分组,比较不同体质量组别和不同年龄段儿童5年后身高、体质量和血压变化。结果共获得10373名6~14岁学龄儿童的2次体检数据。结果表明,2005~2009年体质量和身高增幅在低年龄段的低体质量儿童中较高;血压增幅在低年龄段与早期体质量呈负相关,在高年龄段这种相关性消失或者逆转;血压增幅还与5年间体质量的增幅呈正相关,但与身高的增幅无关。结论低体质量学龄儿童在青春期前出现明显的体质量和身高的赶上生长;学龄早期体质量低下,过多的增质量,学龄晚期体质量过高是血压升高的危险因素。
作者:张勇;雨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多层CT(MSCT)、磁共振成像(MRI)在肝硬化背景下肝脏孤立性结节性病变诊断中的诊断效能差异。方法对有肝硬化背景的64例患者(64个孤立性病灶)分别行M SC T 和 M RI增强检查,并对其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MSCT和MRI的检出率、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56%、65.31%、37.50%、78.79%、72.22%、46.15%和87.50%、85.71%、66.67%、97.14%、82.93%、93.33%,M RI的诊断准确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M SC T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对肝硬化背景下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准确度、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优于MSCT。
作者:丁怀银;朱西琪;许传军;刘杜先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四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致软组织缺损的修复和术后感染治疗多年来一直是骨科医生面临的难题。大面积皮肤撕脱伤常合并肌肉、肌腱、神经血管、骨与关节等深部组织损伤。皮瓣、肌皮瓣、邻位皮瓣转移及游离植皮一直是修复各种创面的主要方法,但随着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自身难以克服的缺点逐渐显露,如治疗周期长、长期换药、相对医疗费用高、手术风险和难度大及皮瓣供血管支配的范围有时难以达到所需的面积、植皮难以存活等[1-6]。本研究病例来自2009年3月至2010年1月作者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骨科学习期间,该科共收治的四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术后感染患者14例,采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 ,VSD )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曾秋铭;陈天健;乔俊;黄小俊;李刚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PHI)相关的高危因素,为临床判断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收治的398例闭合性颅脑损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发生PHI分为进展组和非进展组。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性别比、受伤到首次CT时间、入院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平均动脉压、合并颅骨骨折、合并硬膜外血肿、合并脑挫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双侧伤、意识障碍、瞳孔扩大、首次CT颅内血肿量大于10mL、首次CT血肿量、首次复查CT血肿量、两次CT血肿量差、血小板、血浆纤维蛋白水平、D-二聚体水平、住院总CT数、总住院天数为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受伤到首次CT时间、GCS<12分、意识障碍、瞳孔扩大、首次CT颅内血肿量大于10mL、合并脑挫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血小板、D-二聚体水平为PH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应及时进行头颅CT检查,对GCS<12分、意识障碍、瞳孔扩大、首次CT颅内血肿度大于10mL、合并脑挫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血小板和D-二聚体水平异常的患者,应密切观察病情进展,尽早定时复查头颅CT。
作者:李雪元;马林;王新军;寿记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富氢生理盐水对大鼠重度颅脑损伤(STBI)引起的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健康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TBI+生理盐水(NS)组和STBI+富氢生理盐水(HS)组。通过皮质直接打击方法建立大鼠STBI模型。模型建立后5 min内分别给予STBI+NS组和STBI+ HS组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富氢生理盐水进行治疗。分别于手术前,手术后12、24、48 h检测3组动物血浆中丙二醛(MDA)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STBI+NS组动物血浆MDA水平在术后24 h和48 h明显升高(P<0.05),富氢生理盐水治疗可以显著降低颅脑损伤后MDA的水平(P<0.05)。STBI手术组动物血中的SOD及GSH-PX的活性在颅脑损伤后12 h有所升高,但在颅脑损伤24 h和48 h后显著降低(P<0.05)。富氢生理盐水治疗可以显著增加颅脑损伤后SOD及GSH-PX的活性(P<0.05)。结论富氢生理盐水治疗在某种程度上可通过降低体内氧化应激水平而对大鼠STBI具有保护作用。富氢生理盐水治疗可能是治疗颅脑损伤的更有效治疗策略。
作者:徐其岭;闫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数字对象惟一标识符(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 ,DOI)是对包括互联网信息在内的数字信息进行标识的一种工具。在传统的出版物中,书刊、磁带、光盘都有国际标准编号(ISBN、ISSN、ISCN)及其条形码,作为出版物的惟一标识。这些标识使出版物得到有效的管理,便于作者查找和利用。而网上的文档一旦变更了网址便无从追索。数字信息标注DOI如同出版物的条形码,是一个永久和惟一的标识号。随着时间推移,数字对象的某些有关信息可能会有变化(包括存储的物理位置),而DOI可让使用者直接由此链接到出版商的数据库、文献、摘要甚至是全文,识别码可以直接指引到出版物的本身,使国内外各种来源、不同物理地址的各种类型的学术信息实现互链互通。DOI是一个可供全球期刊快速链接的管理系统,整个系统由国际DOI基金会(IDF)进行全球分布式管理。随着DOI的普及,可以借助其进行相关的科研评价,分析高被引频次作者、单位和论文的相关信息,了解各个领域学术研究的热点、影响和趋势,以及研究者在本研究领域的影响力及新研究成果。中文和外文资源,一次和二次文献,科技文献和数据通过DOI可实现动态的、开放式的知识链接,整体上提高中国精品期刊在国际上的影响度和显示度,终推动并建立一个与世界接轨的、永久的、开放互动、成员主动参与、覆盖主要学术研究领域的知识链接系统,推动数字期刊的发展和繁荣。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人乳铁蛋白(hLF)对软骨细胞外蛋白激酶(ERK)表达与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为临床治疗骨关节炎提供方向。方法体外培养关节软骨细胞,在试验组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不同剂量hLF,并设置空白对照组(hLF为0),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关节软骨细胞增殖力;用LIVE/DEAD染色检测关节软骨细胞活力;用实时定量PCR检测ERK的表达。结果hLF对关节软骨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且具有浓度依赖性(P<0.05);hLF对关节软骨细胞的活力有促进作用(P<0.05);hLF有上调关节软骨细胞的ERKmRNA表达的作用(P<0.05)。结论hLF增加ERKmRNA的表达,具有促进关节软骨细胞增殖与活力的作用。
作者:王卒平;刘啟蒙;张冬青;况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腹膜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肾脏替代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然而随着腹膜透析时间延长,患者的腹膜因各种原因出现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终导致超滤衰竭(ultrafiltration failure , UFF)[1]。UFF导致腹膜透析患者容量超负荷,而容量超负荷会导致患者严重水肿、顽固性高血压、肺淤血、心血管并发症等,成为了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2],也是大多数患者退出腹膜透析治疗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对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本院收治22例腹膜透析并发 U FF的患者,选用《内外伤辨惑论》中的补中益气汤进行辅助治疗,与60例进行腹膜透析但未发生U FF患者进行比较,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作者:田敏;唐文庄;林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1.统计学符号:按GB 3358-19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统计学符号一律采用斜体。2.研究设计:应告知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方法。如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回顾性还是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告知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告知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等);主要做法应围绕4个基本原则(重复、随机、对照、均衡)概要说明,尤其要告知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索股骨骨折不愈合发生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12年2月共收治的75例股骨骨折不愈合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骨折愈合的影响。结果该组75例患者中股骨骨折不愈合发生的主要原因有高能量损伤(车祸+高处坠落伤72.0%,粉碎性骨折50.7%)、固定方式选择不当(钢板螺钉60.0%,髓内针25.3%,外固定支架6.7%)、感染(骨折不愈合合并骨髓炎17.3%)。结论治疗方法不当、感染和原始损伤是股骨骨折不愈合的主要原因。
作者:蒋亮东;陶澄;何爱咏;王代荣;段润山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