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口服爱维治治疗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病理研究

高莹;陈河润;朱向高;蒲卫军;郑红芳;陈亚林;朱广迎

关键词:放射损伤, 放射性食管炎, 小牛血清去蛋白提取物
摘要:目的:探讨口服爱维治治疗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可行性,比较口服用药与腹腔用药治疗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将30只13周龄的雄性C57小鼠单次照射上段食管30 Gy后,随机分为1组(对照组)、2组(口服组)和3组(腹腔注射组)。记录每周小鼠体质量变化,于第1周、第2周和第4周分批处死小鼠,取食管组织进行 HE染色及TGF-β免疫组化染色。比较3组体质量变化情况、黏膜损伤分级和TGF-β染色分级。结果食管黏膜损伤2、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8),但是均好于对照组(P<0.05)。腹腔注射小鼠实验期间体质量较对照组有改善(P=0.030)。结论口服爱维治可以减轻食管黏膜组织损伤,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食管炎症状,腹腔应用爱维治可以改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小鼠营养状况。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巨大儿孕母血清microRNA 表达谱的检测和分析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性巨大儿与正常出生体质量儿的孕晚期母体血清中的mircoRNA(miRNA)的差异性表达。方法收集非糖尿病性巨大儿的孕晚期母体血清及对照组的血清标本各30例,分别等量混合后作为巨大儿组和健康对照组。用低密度芯片(TLDA)分析667种已知的人类 miRNA在两组血清中的表达,建立两组标本的miRNA表达谱。结果巨大儿组有142个miRNA表达,健康对照组有215个miRNA表达,两组共同表达的miRNA有132种。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巨大儿组有29个miRNA差异表达(ΔΔCt 2倍以上),其中hsa-miR-122、hsa-miR-923、hsa-miR-25、hsa-miR-132、hsa-miR-192、hsa-miR-20a、hsa-miR-223、hsa-let-7b、hsa-miR-451、hsa-miR-93表达下调和hsa-miR-760表达上调(ΔΔCt 3倍以上)。结论巨大儿组与健康对照组孕妇孕晚期血清之间存在明显的miRNA差异表达谱。

    作者:朱海燕;江华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性青光眼手术方式的临床评价

    目的:分析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性青光眼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根据患者眼压情况及前房角开放程度对该院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性青光眼患者38例(40眼),分别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24个月。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6者20眼,0.3~0.6者17眼,<0.3者3眼。术后随访38眼眼压在正常范围,2眼需要药物控制眼压。结论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性青光眼患者前房角开放范围大于1/2者宜首选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前房角开放范围小于1/2者宜选择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

    作者:陈再洪;涂运输;刘珏;许光军;宗元娟;李灿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垫江县2008~2012年无偿献血血液检测不合格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垫江县近年无偿献血血液检测不合格的原因。方法收集2008~2012年该县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检测结果及献血者个人资料等,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08~2012年无偿献血血液检测不合格率为4.06%;指标不合格率为:ALT 2.37%、抗-TP 0.85%、HBsAg 0.77%、抗-HCV 0.15%、抗-HIV 0.07%。献血者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血液检测不合格率较高。结论加强献血员初筛及高危献血者的筛查和询问,从低危、固定的献血者中采集血液,从而提高献血员的质量,减少血液浪费。

    作者:龚帅;马明炎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神经肽 P物质对高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调控机制研究

    目的:观察JNK2信号途径在高氧肺损伤中的表达,探讨神经肽P物质(SP)在高氧肺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16只早产SD大鼠分配给代母鼠并分为4组(每组n=4):空气加9 g/L盐水组(A组),空气加SP组(B组)、高氧加9 g/L盐水组(C组)、高氧加SP组(D组),B、D组予腹腔注射SP1×10-6 mol·L -1·kg -1·d-1,A、C组腹腔注射同等体积的9g/L盐水。实验14 d后,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并测定肺湿质量/干质量(W/D)值,肺组织中SP的水平;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和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观察肺组织细胞凋亡的情况;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水平;用Western blot检测JNK2蛋白水平。结果与A组相比,高氧各组均有不同程度的肺损伤,但D组肺损伤较C组有所减轻。Western blot显示,C组JNK2水平明显高于A组;干预后,D组JNK2水平低于C组。各组肺W/D值、PCNA和TUNEL组织分布表达以及SOD、MDA和GSH的表达与JNK2蛋白水平变化趋势一致。结论高氧应激可激活损伤肺组织JNK2活性;SP对高氧肺损伤保护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高氧诱导的JNK2的激活以抑制氧化损伤实现的。

    作者:李青;徐树红;李文莲;韩允;杨丹;杨胜林;邹莹波;许峰;黄波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1000例妊娠中期妇女贫血状况及原因分析

    目的:了解妊娠中期孕妇贫血的原因,为妊娠中期孕妇的贫血筛查和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在该院产科门诊产检并首次行血常规检查的1000例妊娠中期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00例调查者中,诊断为贫血者132例,患病率13.2%。缺铁性贫血95例,地中海贫血27例,巨幼细胞贫血6例,其他4例。年龄、文化程度、工作长期接触电脑、骨髓增生程度、蔬菜(水果)的摄入频率和家庭人均月收入是影响妊娠中期贫血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妊娠中期孕妇贫血发病率比较高,年龄、文化程度、骨髓增生程度、蔬菜(水果)的摄入频率、工作长期接触电脑和家庭人均月收入是贫血的主要危险因素,应根据病因加强预防。

    作者:兰易;黄健容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健康教育路径对门诊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和效果观察

    糖尿病是一种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其患病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改变而迅速增加,全国大型糖尿病调研显示,1995年25~64岁人群患病率为2.5%,2008年20岁以上成年人患病率为9.7%[1]。目前,有地区报道糖尿病患病率升至4.09%[2],糖尿病已成为继恶性肿瘤和心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对患者生命质量造成很大威胁。目前糖尿病的控制对策主要为医学营养治疗、运动疗法、血糖监测、药物治疗和糖尿病教育。为了提高门诊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本研究对门诊糖尿病患者进行了健康教育路径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韦柳丽;黄金姣;卢雪梅;黄玉珠;莫冬娇;刘红兵;王慧敏;陈青云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手术前、后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SOM )患者在乳突切除手术前、后菌群的动态变化特点。方法收集86例CSOM患者手术前、后的分泌物或组织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对胆脂瘤组和非胆脂瘤组进行分析。结果 CSOM 患者乳突切除术前、术中、术后标本培养阳性率分别为75.6%、41.9%、1.2%;术前细菌阳性、真菌阳性、未检出致病菌在术中培养中分别有49.1%、25.0%、28.6%为细菌阳性;术中胆脂瘤组和非胆脂瘤组的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中取材中,脓液与组织、乳突鼓窦区与鼓窦入口区组织的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敏情况依菌种而异。结论术中培养出的细菌及药敏试验与术前不同,胆脂瘤较非胆脂瘤患者在术中更易培养出细菌,有必要对CSOM 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进行动态监测。

    作者:官文君;李朝军;汪国庆;邝韶景;熊俊伟;廖璞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13例胎儿Dandy-Walker综合征的三维和二维超声分型诊断结果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三维立体超声成像对胎儿Dandy-Walker综合征(DWS)分型诊断的重要性。方法对13例后颅窝池增宽(≥10 mm)的胎儿,分别采用经腹二维超声及经腹三维立体超声检查方法进行DWS分型诊断,根据随访结果分别得出两组诊断符合率并进行对比。结果经腹二维超声检查分型诊断符合率63.64%;三维立体超声检查分型诊断符合率100.00%。结论三维立体超声对DWS综合征分型诊断具有更加重要的影像学价值。

    作者:方茜;邹奕;庞英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紫苏油诱导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凋亡的研究

    目的:探讨紫苏油对人乳腺癌系M C F7细胞的生长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为开发紫苏油进行抗肿瘤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用不同稀释度的紫苏油处理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做肿瘤细胞生长抑制的噻唑蓝(MTT)实验,Hoechst 33258与碘化丙啶(PI)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凋亡细胞的核形态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凋亡峰。结果紫苏油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并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而同类的大豆油没有此作用。用Hoechst 33258和PI染色观察到典型的凋亡细胞的核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到细胞凋亡率随时间和紫苏油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结论紫苏油具有抑制人乳腺癌M C F7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提示其有可能作为一种抗肿瘤药物应用于临床。

    作者:杜雨柔;赵菊梅;张生军;李建;刘敏丽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高血压前期人群微量清蛋白尿和炎症因子的变化

    目的:探讨高血压前期人群尿清蛋白排泄率(UAE)和炎症因子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2012年该院心内科门诊患者中符合JNC-7高血压前期诊断标准的高血压前期267例作为观察组,体检血压小于120/80mmHg的6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测量炎症标志物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尿TNF-α以及微量清蛋白尿(MAB)。结果收缩压、hs-CRP、尿TNF-α与UAE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hs-CRP和尿TNF-α是MAB存在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前期合并MAB人群hs-CRP和尿TNF-α增高。高血压前期人群炎症因子与UAE独立相关,是早期靶器官损害(TOD)的致病因素。

    作者:高妍芬;陈景开;宗刚军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抑制双腔气管导管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抑制双腔气管导管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双腔气管插管全麻手术40例(ASAⅠ~Ⅱ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组(L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气管插管前L组于气管导管前端及双套囊涂布5%复方利多卡因乳膏5g,C组于相同位置涂布等量凡士林。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芬太尼用量、术中失血量、术中补液量和麻醉前(T1)、拔管前2 min(T2)、拔管即刻(T3)、拔管后2 min(T4)时点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结果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芬太尼用量、术中失血量、术中补液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L组T2、T3、T4时点SBP、DBP、HR低于C组(P<0.05)。结论双腔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插管前于气管导管涂布复方利多卡因乳膏5g可有效抑制拔管期气管导管导致的心血管反应。

    作者:胡伟;安礼俊;李金玉;张志捷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牛蒡子苷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糖尿病是世界上发病率高疾病之一,它所引起的糖代谢紊乱会引发非酶糖基化终末产物的形成、蛋白激酶活化、氧化应激反应、多元醇通路激活等生化异常,后导致一系列的微血管病变,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1-2],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作者:付元元(综述);赵语(审校)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胎盘多肽注射液对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疗效及对 PA F、T PO 水平影响

    目的:研究胎盘多肽注射液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的疗效及对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血小板生成素(T PO )水平影响。方法2012年2月到2013年2月在该院确诊为IT P患者共66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用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用地塞米松及胎盘多肽治疗。以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T PO水平,以生物学法检测PA F水平,对比两组疗效以及PA F、T PO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完全缓解率51.52%(17/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8.18%(6/33);无效率为9.09%(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9.39%(13/33)。观察组治疗后 PA F、T PO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 P<0.05)。结论胎盘多肽注射液联合地塞米松治疗ITP疗效显著,同时可明显降低PAF、TPO水平,改善患者血小板异常情况,优于地塞米松单药治疗。

    作者:王清;丁倩;黄竹芸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重组 RN Ai慢病毒载体的构建

    目的:构建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重组RNA干扰(RNAi)慢病毒表达载体。方法按照RNAi设计规则,针对mTOR基因设计4个干扰靶点和阴性对照序列(FAM ),先用人工合成寡核甘酸片段,通过PCR拼接的方法,即可获得小干扰RNA(siRNA)有效片段,采用Lipofectamine 2000转染试剂,对肺腺癌A549细胞进行转染,1 d后,通过高倍荧光显微镜观察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在肺腺癌A549细胞中的表达情况。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mTOR基因在1 d后mRNA水平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2 d后蛋白表达水平,从而筛选出高效的干扰靶序列,将其合成双链DNA ,通过pGCL-GFP载体,与pHelper 1.0和pHelper 2.0质粒共同组成载体系统,进一步转染293T细胞,终包装后产生慢病毒,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GFP蛋白表达水平来检测293T细胞中的病毒滴度,并进行活性鉴定。结果 mTOR基因的高效siRNA干扰靶点被成功筛选出;mTOR siRNA感染体外培养的人肺腺癌 A549细胞后,不管是从 mRNA 水平,还是蛋白水平,该基因都明显沉默;该基因mTOR siRNA的慢病毒载体被成功构建,同时收获病毒上清,并检测出病毒滴度为1×108 UT/mL。结论 mTOR siRNA感染体外培养的人肺腺癌A549细胞,能够导致mTOR基因明显沉默;该基因mTOR siRNA的慢病毒载体被成功构建。

    作者:郑富霞;苗丽君;朱涵;张善丰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后肝硬化门脉前间隙的变化

    目的:探讨肝脏门脉前间隙和尾右叶比在慢性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中的变化规律。方法慢性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后肝硬化84例行上腹部M RI扫描,18例健康人作为对照。观察门脉前间隙和尾右叶比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结果门脉前间隙随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而增宽(rs=0.546,P<0.01),S3开始增宽明显(P<0.01),中重度肝纤维化(S3,S4)与代偿期肝硬化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8)。>9 mm诊断S3及以上纤维化程度的敏感度为85.37%,特异度为76.79%。尾右叶比与肝纤维化程度无关( rs=-0.155,P=0.119)。结论门脉前间隙随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而增宽,以其宽度判断S3及以上纤维化程度有较高敏感度和特异度。

    作者:舒健;赵建农;韩福刚;唐光才;黄新文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连续血液净化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疗效及预后影响

    目的:探讨连续血液净化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 ODS )的疗效及预后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于该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M ODS患者36例,比较治疗前后所有患者血压、血氧饱和度、K+、Na+、Ca2+的变化,针对不同治疗结果患者的年龄、APACHEⅡ评分和功能障碍器官个数等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其预后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PO2/FiO2、K+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存活的患者其平均年龄为(41.3±4.1)岁明显少于死亡患者的(53.3±5.2)岁(P<0.05),存活的患者APACHEⅡ评分为(17.9±4.5)分明显低于死亡患者的(23.8±5.1)分(P<0.05),存活的患者功能障碍器官个数平均为(1.9±0.3)个明显少于死亡患者的(3.4±0.6)个(P<0.05)。患者治疗后血清二胺氧化酶水平(3.48±0.67)U/mL明显低于治疗前的(4.98±0.89)U/mL ,D-乳酸水平(1.58±0.56)μg/mL明显低于治疗前的(2.17±0.76)μg/mL。结论连续血液净化治疗MODS的疗效显著,年龄、APACHEⅡ评分和功能障碍器官个数等因素为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

    作者:黄贤文;王黎;黄英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口服爱维治治疗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病理研究

    目的:探讨口服爱维治治疗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可行性,比较口服用药与腹腔用药治疗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将30只13周龄的雄性C57小鼠单次照射上段食管30 Gy后,随机分为1组(对照组)、2组(口服组)和3组(腹腔注射组)。记录每周小鼠体质量变化,于第1周、第2周和第4周分批处死小鼠,取食管组织进行 HE染色及TGF-β免疫组化染色。比较3组体质量变化情况、黏膜损伤分级和TGF-β染色分级。结果食管黏膜损伤2、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8),但是均好于对照组(P<0.05)。腹腔注射小鼠实验期间体质量较对照组有改善(P=0.030)。结论口服爱维治可以减轻食管黏膜组织损伤,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食管炎症状,腹腔应用爱维治可以改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小鼠营养状况。

    作者:高莹;陈河润;朱向高;蒲卫军;郑红芳;陈亚林;朱广迎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10例意义未明特发性血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特征研究

    目的:探讨意义未明特发性血细胞减少症(ICUS)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并提供诊断依据。方法选择未达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低诊断标准,但存在持久(>6个月)血细胞减少,骨髓三系细胞无明显病态发育和异常核型证据而考虑诊断为ICUS的患者10例,对其临床和病理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0例患者中的2例患者转型至MDS,骨髓复查显示大于或等于二系细胞出现诊断性病态发育,染色体核型分析1例仍正常,另1例显示丢失1个正常20号染色体(20q-)。8例随访6~25个月,至今仍维持ICUS原状。结论未达MDS低诊断标准的ICUS患者,必须进行定期随访;部分患者经一定潜伏期后可转型至公开的MDS;之前实属Pre-MDS(MDS-早期),表明ICUS应该引起临床高度重视,避免漏诊。

    作者:浦杰;石军;陈真;陆道培;浦权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茶黄素在大鼠气道上皮细胞炎症损伤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

    目的:研究茶黄素对原代培养的大鼠气道上皮细胞表达 TLR4及分泌 TNF-α和 IL-6的影响。方法用脂多糖(LPS)建立体外大鼠气道上皮细胞炎症损伤模型,采用ELISA检测气道上皮细胞分泌 TNF-α、IL-6和气道上皮细胞中 TLR4蛋白水平,RT-PCR检测气道上皮细胞TLR4 mRNA的水平。结果 LPS明显诱导大鼠气道上皮细胞分泌 TNF-α、IL-6,同时增强TLR4 mRNA和TLR4蛋白的表达(P<0.01)。茶黄素可抑制LPS诱导TNF-α、IL-6的分泌和TLR4基因的表达(P<0.05),并且与茶黄素药物浓度有关(P<0.05)。结论在大鼠的气道上皮细胞培养中,茶黄素抗炎作用可能通过抑制 TLR4基因的表达、L PS/T L R4信号传导通路,从而减少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

    作者:文秀芳;陈霞;邬海桥;周向东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血管性痴呆与帕金森病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及抑郁状况比较

    目的:比较血管性痴呆与帕金森病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及抑郁状况。方法选取合格病例120例进行观察,包括血管性痴呆患者和帕金森病痴呆患者各60例,评定工具选取蒙特利尔认知评定量表:北京版(MoCA)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测量表(MMSE)检测两组认知功能,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检测抑郁状况。结果在认知功能评定上,定向力积分、空间执行功能方面血管性痴呆组高于帕金森痴呆组;在计算力、命名、注意力、语言方面积分帕金森痴呆组高于血管性痴呆组。抑郁状态评定方面,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积分高于帕金森痴呆患者。结论血管性痴呆与帕金森病痴呆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和抑郁状况,二者有相似性又有明显的区别。

    作者:杨雪霞 刊期: 2014年第21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