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松;冯雪岩;杨延辉;石雅琪;马天宇;李俊发;罗艳琳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hypereosinophilic syndrome , H ES )是一组病因不明,以血液和(或)骨髓嗜酸性粒细胞持续增多,伴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大量浸润为特征的疾病。1975年Chusid等[1]提出 HES的诊断标准:(1)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大于1.5×109/L ,并持续6个月以上;(2)排除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其他原因,如寄生虫感染、过敏性疾病、血管炎或肿瘤等;(3)出现多系统、多器官损害的表现。近年来随着发病机制的研究,越来越多的H ES亚类被独立出来,各个亚类临床特征有所不同,本文主要就 H ES不同亚类的特点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荣欣(综述);胡水清(审校) 刊期: 2014年第21期
多环芳烃是一类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苯环的碳氢化合物,属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POPs)。工厂废气、汽车尾气、城市供暖、垃圾焚烧等生产生活行为都会产生多环芳烃,它们普遍存在于空气、水体、土壤、沉积物和食物中。国内外已有报道证实多种多环芳烃具有致癌、致突变的作用,还有研究表明多环芳烃具有生殖毒性。所以多环芳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也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为了更好地了解多环芳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本文将对国内外的相关报道作一综述。
作者:戴群莹;彭娟(综述);董旭东(审校)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发现,心率是一个非常重要和独立的影响心血管疾病预后的因素。心动过速往往被认为对心肌有直接的不利影响。随着2012年欧洲心力衰竭指南的颁布,控制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率成为了大家治疗心力衰竭的又一个关注的切入点,而伊伐布雷定作为一种单纯降低心率的 If离子通道抑制剂受到大家的关注;同样,β-受体阻滞剂在治疗心力衰竭的过程中也能够减慢患者的心率。本文仅从伊伐布雷定的作用机制及临床证据与β-受体阻滞剂进行对比,来探讨伊伐布雷定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可能性。
作者:尚亚东(综述);张家美(审校)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观察湿性愈合敷料在皮片移植供区创面愈合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4例皮片移植的患者分为两组,32例(观察组)对供区创面进行藻酸盐和软聚硅酮泡沫覆盖后包扎,32例(对照组)对供区创面进行凡士林油纱覆盖纱布包扎。术后随访换药,观察并记录两组创面愈合时间、伴随疼痛感及创面渗血情况。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患者疼痛感评分及创面渗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湿性敷料(本研究中为藻酸盐、软聚硅酮泡沫)覆盖供区创面,操作简单,创面更容易上皮化,愈合时间明显缩短,同时可减轻换药疼痛感及创面渗血。
作者:黄书鹏;刘林奇;李乐;陈亮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肝脏门脉前间隙和尾右叶比在慢性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中的变化规律。方法慢性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后肝硬化84例行上腹部M RI扫描,18例健康人作为对照。观察门脉前间隙和尾右叶比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结果门脉前间隙随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而增宽(rs=0.546,P<0.01),S3开始增宽明显(P<0.01),中重度肝纤维化(S3,S4)与代偿期肝硬化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8)。>9 mm诊断S3及以上纤维化程度的敏感度为85.37%,特异度为76.79%。尾右叶比与肝纤维化程度无关( rs=-0.155,P=0.119)。结论门脉前间隙随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而增宽,以其宽度判断S3及以上纤维化程度有较高敏感度和特异度。
作者:舒健;赵建农;韩福刚;唐光才;黄新文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研究流式细胞术分析尿脱落细胞DNA参数的改变,探讨其在膀胱肿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9年10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膀胱癌患者68例,取同期该院需尿脱落细胞检查的非膀胱癌患者30例作为对照。流式细胞仪检测尿脱落细胞的DNA分布。结果膀胱癌组的阳性率为7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6.7%(P<0.01);流式细胞仪诊断膀胱癌的敏感性73.5%,特异性86.2%。膀胱癌组异倍体细胞、SPF>15%和G0/G1期CV>9%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异倍体细胞检出率在高、中、低分化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SPF>15%和G0/G1期CV>9%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异倍体组复发率为76.2%显著高于无异倍体组的46.2%( P<0.05)。结论流式细胞术分析尿脱落细胞诊断膀胱恶性肿瘤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作者:胡旭;刘红霞 刊期: 2014年第21期
配制皮试液是一项经常性的临床护理工作。传统观念认为,配制药物成分不同的两种皮试剂,要使其充分混合,就要将其不断颠倒,以达到临床规定的药物浓度。这种方式不仅增加了临床护理工作者的劳动强度,同时也可能增加药物的污染概率。河水不断流动从而形成湍流,本研究从中得到启示,将其引入临床护理工作中,同时对配置出的药物浓度结果液进行实验论证,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应用于临床工作中,以减少污染机会,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朱晓菊;王贤华;蒋红梅;江灿;李莹莹;余淘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观察氟西汀对卒中后抑郁(PSD)大鼠脑组织及血清中IL-2、IL-6及TNF-α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SD大鼠60只,分为假手术组、抑郁组、卒中组、PSD组及PSD氟西汀治疗组(治疗组),每组12只。ELISA法分析脑组织及血清中IL-2、IL-6及TNF-α水平。结果抑郁组、卒中组、PSD组脑组织及血清中IL-2、IL-6及TNF-α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和治疗组(P<0.05);治疗组脑组织及血清中IL-2、IL-6及TNF-α水平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西汀能显著抑制PSD大鼠脑组织及血清中IL-2、IL-6及TNF-α水平,对PSD的治疗可能起一定作用。
作者:赵立波;徐露;车科坷;覃彬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联合轻~中度过度通气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0年8月至2012年9月重症医学科二区sTBI患者(GCS评分3~8分)40例临床资料,患者均于入院后24 h内行经皮气管切开并呼吸机短时间内维持轻~中度过度通气。另选择同期年龄和性别匹配的sTBI 40例作为对照组,患者均于入院后24 h内行经皮气管切开及机械通气(未进行过度通气)。两组患者均予防治感染、脱水降颅压、脑保护、营养支持等对症支持治疗(有手术指征者及时行手术治疗),连续观察患者伤后第1~7天颅内压(ICP)变化、机械通气的时间,所有病例于伤后6个月时根据GOS评估法判断疗效。结果观察组经过轻~中度过度通气后能使sTBI患者的ICP迅速下降(P<0.01),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患者伤后6个月观察组生存质量良好者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气管切开联合轻~中度过度通气在sTBI中有利于降低ICP ,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改善重症患者伤后6个月的生存质量。
作者:黄鹏;黄寨;秦文波;陆政;肖泉;莫祖聪;黎艳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研究胎盘多肽注射液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的疗效及对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血小板生成素(T PO )水平影响。方法2012年2月到2013年2月在该院确诊为IT P患者共66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用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用地塞米松及胎盘多肽治疗。以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T PO水平,以生物学法检测PA F水平,对比两组疗效以及PA F、T PO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完全缓解率51.52%(17/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8.18%(6/33);无效率为9.09%(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9.39%(13/33)。观察组治疗后 PA F、T PO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 P<0.05)。结论胎盘多肽注射液联合地塞米松治疗ITP疗效显著,同时可明显降低PAF、TPO水平,改善患者血小板异常情况,优于地塞米松单药治疗。
作者:王清;丁倩;黄竹芸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 )表面抗原(HBsAg )携带者配偶 HBV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探讨其有效的防控策略,降低HBV性接触传播的风险。方法采用1∶2病例对照研究设计,运用ELISA对2005年全国乙型肝炎血清学调查中重庆市18~59岁人群HBsAg携带者的配偶、健康人群的配偶开展HBV血清学(HBsAg、抗-HBc、抗-HBs)检测。结果病例组(HB-sAg携带者)HBsAg阳性率(14.8%)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人群的配偶,7.5%),P<0.01;女性配偶其HBsAg阳性率随结婚年限增加呈上升趋势;多因素分析发现,配偶为HBsAg携带者、不使用安全套是HBsAg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HBsAg携带者配偶感染HBV风险高;性接触传播中,女性较男性更容易感染乙型肝炎,提倡婚前体检,采取安全性行为或配偶及时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等有效措施以降低 HBV性接触传播。
作者:王青;徐佳薇;姚宁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前期人群尿清蛋白排泄率(UAE)和炎症因子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2012年该院心内科门诊患者中符合JNC-7高血压前期诊断标准的高血压前期267例作为观察组,体检血压小于120/80mmHg的6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测量炎症标志物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尿TNF-α以及微量清蛋白尿(MAB)。结果收缩压、hs-CRP、尿TNF-α与UAE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hs-CRP和尿TNF-α是MAB存在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前期合并MAB人群hs-CRP和尿TNF-α增高。高血压前期人群炎症因子与UAE独立相关,是早期靶器官损害(TOD)的致病因素。
作者:高妍芬;陈景开;宗刚军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儿外周血滤泡辅助性T细胞相关细胞因子及受体表达水平。方法用ELISA检测22例SLE患儿和2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儿童(对照组)血清中的滤泡辅助性 T细胞相关细胞因子(CXCL13、IL-21)的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滤泡辅助性 T 细胞相关受体(CXCR5、IL-21R)在两组儿童外周血CD19+ B细胞中的表达。结果SLE患儿血清中CXCL13、IL-21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XCR5在SLE患儿外周血B细胞上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IL-21R在两组对象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E患儿血清中CXCL13、IL-21的水平升高提示滤泡辅助性T细胞在SLE患儿体内活性增高,对自身反应性B细胞可以产生过强的辅助信号,滤泡辅助性T细胞在SLE患儿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赵洁;曾莉;陈元;刘来成;陈大鹏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研究茶黄素对原代培养的大鼠气道上皮细胞表达 TLR4及分泌 TNF-α和 IL-6的影响。方法用脂多糖(LPS)建立体外大鼠气道上皮细胞炎症损伤模型,采用ELISA检测气道上皮细胞分泌 TNF-α、IL-6和气道上皮细胞中 TLR4蛋白水平,RT-PCR检测气道上皮细胞TLR4 mRNA的水平。结果 LPS明显诱导大鼠气道上皮细胞分泌 TNF-α、IL-6,同时增强TLR4 mRNA和TLR4蛋白的表达(P<0.01)。茶黄素可抑制LPS诱导TNF-α、IL-6的分泌和TLR4基因的表达(P<0.05),并且与茶黄素药物浓度有关(P<0.05)。结论在大鼠的气道上皮细胞培养中,茶黄素抗炎作用可能通过抑制 TLR4基因的表达、L PS/T L R4信号传导通路,从而减少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
作者:文秀芳;陈霞;邬海桥;周向东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观察JNK2信号途径在高氧肺损伤中的表达,探讨神经肽P物质(SP)在高氧肺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16只早产SD大鼠分配给代母鼠并分为4组(每组n=4):空气加9 g/L盐水组(A组),空气加SP组(B组)、高氧加9 g/L盐水组(C组)、高氧加SP组(D组),B、D组予腹腔注射SP1×10-6 mol·L -1·kg -1·d-1,A、C组腹腔注射同等体积的9g/L盐水。实验14 d后,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并测定肺湿质量/干质量(W/D)值,肺组织中SP的水平;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和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观察肺组织细胞凋亡的情况;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水平;用Western blot检测JNK2蛋白水平。结果与A组相比,高氧各组均有不同程度的肺损伤,但D组肺损伤较C组有所减轻。Western blot显示,C组JNK2水平明显高于A组;干预后,D组JNK2水平低于C组。各组肺W/D值、PCNA和TUNEL组织分布表达以及SOD、MDA和GSH的表达与JNK2蛋白水平变化趋势一致。结论高氧应激可激活损伤肺组织JNK2活性;SP对高氧肺损伤保护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高氧诱导的JNK2的激活以抑制氧化损伤实现的。
作者:李青;徐树红;李文莲;韩允;杨丹;杨胜林;邹莹波;许峰;黄波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联合孟鲁司特钠对肺炎支原体肺炎(M PP)儿童疗效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临床诊断为M PP的78例患儿分为两组,单纯治疗组(39例)采用单纯阿奇霉素治疗,联合治疗组(39例)采用阿奇霉素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同时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3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儿童肺功能仪测定儿童肺功能指标。结果单纯治疗组患儿经治疗后,显效21例,有效1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9.7%;联合治疗组患儿经治疗后,显效27例,有效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V-T、t-PT EF/t-E%和 T EF25/PT EF%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尤其以联合治疗组恢复较快,与对照组水平相近(P>0.05)。结论肺功能检测对小儿MPP治疗效果的评价有着重要的作用;阿奇霉素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M PP能缩短病程,改善小呼吸道功能。
作者:吴波;周璐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狼疮肾炎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该院收治的150例SLE患者分为合并狼疮肾炎组(A组)、未合并狼疮肾炎组(B组),并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法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两组经单因素分析后,在抗dsDNA抗体、RNP、Sm、La/SSB 抗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分析后,在抗Sm抗体、抗dsDNA抗体以及皮肤血管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Sm抗体、抗dsDNA抗体以及皮肤血管炎是引起老年SLE患者合并狼疮肾炎疾病的危险因素,临床治疗应予以重视。
作者:何金昌;焦水平 刊期: 2014年第21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老龄化,伴随医疗改革的深入,建立方便、快捷、高效、平价的医疗体系已经成为燃眉之急,各级政府也越来越坚定地提出了关于发展社区卫生事业的思路与要求[1-3]。现阶段我国界定的社区卫生服务是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为一体,为居民提供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卫生服务。这既是培养高素质的社区卫生人员的理论依据,也是为之奋斗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对社区卫生人员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4-7]。本文在调查三峡库区社区卫生人员培训现状的基础上,初次分析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卫生人员培训的策略与建议。
作者:魏继文;谭涛;蒲永莉;熊万军;邹飞;蒋祥林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紫苏油对人乳腺癌系M C F7细胞的生长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为开发紫苏油进行抗肿瘤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用不同稀释度的紫苏油处理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做肿瘤细胞生长抑制的噻唑蓝(MTT)实验,Hoechst 33258与碘化丙啶(PI)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凋亡细胞的核形态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凋亡峰。结果紫苏油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并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而同类的大豆油没有此作用。用Hoechst 33258和PI染色观察到典型的凋亡细胞的核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到细胞凋亡率随时间和紫苏油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结论紫苏油具有抑制人乳腺癌M C F7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提示其有可能作为一种抗肿瘤药物应用于临床。
作者:杜雨柔;赵菊梅;张生军;李建;刘敏丽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口服爱维治治疗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可行性,比较口服用药与腹腔用药治疗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将30只13周龄的雄性C57小鼠单次照射上段食管30 Gy后,随机分为1组(对照组)、2组(口服组)和3组(腹腔注射组)。记录每周小鼠体质量变化,于第1周、第2周和第4周分批处死小鼠,取食管组织进行 HE染色及TGF-β免疫组化染色。比较3组体质量变化情况、黏膜损伤分级和TGF-β染色分级。结果食管黏膜损伤2、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8),但是均好于对照组(P<0.05)。腹腔注射小鼠实验期间体质量较对照组有改善(P=0.030)。结论口服爱维治可以减轻食管黏膜组织损伤,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食管炎症状,腹腔应用爱维治可以改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小鼠营养状况。
作者:高莹;陈河润;朱向高;蒲卫军;郑红芳;陈亚林;朱广迎 刊期: 2014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