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小鼠海马神经元培养及形态学观察的优化方法

常翔;方淑环;张玉;闫蓉;屈赵;侯雪芹;苏如玉;张磊;杨从;王奇

关键词:海马神经元, 磷酸钙共沉淀法, GFP转染, 树突棘
摘要:目的:探讨一种更加优化的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元及进行形态学观察的方法,为阿尔茨海默病(A D )神经突触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选择新出生后0~1 d的C57BL/6J小鼠,断头取双侧海马,采用低浓度胰酶消化加机械分离的方法,使用无血清培养基进行神经元原代培养,培养17 d后利用磷酸钙共沉淀法进行绿色荧光蛋白(GFP )的转染,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海马神经元和树突棘形态特征。结果采用此方法进行的海马神经元原代细胞培养,神经元生长良好,转染GFP后可以看到清晰的轴突/树突和树突棘突等典型的神经细胞结构特征。结论此技术方法所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生长良好,磷酸钙共沉淀法转染GFP后能够更加清晰地观察到神经元及树突棘的形态特征。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肝癌组织和细胞系 PML 蛋白表达及 As2O3对其表达的调节作用

    目的:观察肝癌(HCC)组织及细胞系PML蛋白表达和三氧化二砷(As2 O3)对HCC PML蛋白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不同分化程度HCC组织PML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分析12例 HCC患者的癌组织,和 HuH7、HepG2、Hep3B、SMMC-7721、MHC97H等5种 HCC细胞系PML蛋白表达情况。观察低浓度As2O3处理72~96 h后,HuH7, HepG2,Hep3B、SMMC-7721、MHC97H细胞PML蛋白表达变化。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HCC组织中细胞核、细胞质均有不同程度PM L蛋白表达,细胞内分布不均匀。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 HCC组织 PM L 蛋白表达差异不明显。Western blot分析发现12例HCC组织均有不同程度PML蛋白表达,而且各例 HCC的PML蛋白表达量不同。 HuH7、HepG2、Hep3B、SMMC-7721和MHC97H等5种细胞系均表达PML蛋白,而且PML蛋白灰度相差很小。 HuH7、HepG2、Hep3B、SMMC-7721、MHC97H经过0.25μg/mL的As2O3培养72~96 h后PML蛋白表达明显减少,As2O3可以下调肝癌细胞PML蛋白表达。结论 HCC组织和细胞系存在PML蛋白表达,而且As2O3可以调控肝癌细胞PML蛋白表达,PML蛋白可能是As2O3治疗肝癌的靶分子。

    作者:金世龙;谭智明;张鹏;匡远黎;杜波;唐华明;王郑;杜之明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腹腔镜胆道镜联合保胆取石术91例治疗体会

    随着重视对胆囊功能的再认识,人们对保胆的意愿不断增强,保胆手术正逐渐被接受。本院自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开展腹腔镜胆道镜联合保胆取石术91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艾其海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首次大剂量131 I治疗后不同时间开始酸刺激对减少急性唾液腺损伤的研究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首次大剂量131 I治疗后不同时间开始进行酸刺激对减少急性唾液腺损伤发生的差异,以期筛选出佳开始酸刺激的时间。方法309例D T C患者术后进行首次大剂量131 I治疗,口服131 I的剂量为3.7~4.81 GBq ,平均口服131 I的剂量为(4.28±0.43)GBq ,服用131 I后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组分别于131 I治疗后2、12、24 h开始给予酸刺激,酸刺激方法为:含服维生素C片(10 mg/次,3次/日),并在非睡眠状态下每2小时口服柠檬水50 mL ,观察各组急性唾液腺损伤的发生率、发生时间等情况;并对发生急性唾液腺损伤的患者进行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间比较,分析其发生与性别、年龄的关系。结果2、12、24 h开始酸刺激的患者急性唾液腺损伤发生率分别为13.21%(14/106)、24.51%(25/102)、26.73%(27/101),2 h开始酸刺激的患者急性唾液腺损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12、24 h开始酸刺激的患者( P<0.05),12 h与24 h开始酸刺激的患者急性唾液腺损伤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84.85%的患者发生急性唾液腺损伤的时间为服用131 I后10~24 h。对发生急性唾液腺损伤的患者进行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段间的比较,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段间急性唾液腺损伤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时间开始酸刺激对减少DTC患者大剂量131 I治疗后急性唾液腺损伤的发生率有差异,本研究显示以2h开始酸刺激为佳,年龄、性别等因素对急性唾液腺损伤的发生无明显影响。

    作者:朱玉泉;段东;庞华;闫亚云;易于颦;叶祥帅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治疗婴幼儿急性喉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普米克令舒治疗婴幼儿急性喉炎的疗效。方法将急性喉炎患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相同方法进行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对两组疗效以及主要症状持续时间进行对照评价。结果治疗组咳嗽、声嘶、喉鸣等主要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米克令舒治疗婴幼儿急性喉炎,可提高治愈率,给药方便,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红梅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刃厚皮原位回植在供皮区瘢痕控制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探讨一种减少供皮区瘢痕增生的取皮方法。方法对2011年9月至2012年11月需要行中厚以上游离皮片移植的34例(43处创面)患者采用供皮区错位切取真皮和刃厚皮,并将真皮切取部位刃厚皮原位回植,观察供皮区瘢痕增生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随访28例35处供区(6例8处创面失访)。21例26处创面供区刃厚皮回植边缘较平坦,颜色接近周围正常皮肤;5例6处创面供区边缘稍凸出于周围皮肤,颜色稍红;2例3处创面供区边缘凸出周围皮肤较明显,颜色发红。所有刃厚皮覆盖区域均无明显瘢痕增生;23例29处受区皮片成活良好,质地柔软,功能恢复满意。结论供皮区刃厚皮原位回植技术简单、有效,不但能有效控制供区瘢痕增生,同时也能提供复合皮一期修复功能部位创面,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志勇;李栋梁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实习护生使用便携式血糖仪的操作行为调查与分析

    便携式血糖仪作为即时检验(point-of-care testing , POC T )设备,因其具有体积小、携带方便、快速准确、操作简单等特点,在临床各科室得到广泛使用[1]。使用便携式血糖仪的人员多样,实习护生亦是重要的操作者之一,然而影响便携式血糖仪测试准确性的因素很多,且大部分的影响因素都与操作者有关[2]。实习护生初涉临床,使用便携式血糖仪的知识、操作技能和评估能力等直接关系到血糖监测的结果和患者的临床治疗。本研究旨在调查实习护生使用便携式血糖仪的操作行为和培训现状,同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指导实习护生的规范化操作培训,达到正确使用便携式血糖仪、确保床边血糖检测准确的目的。

    作者:周滋霞;孙海燕;孙静;武建霞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M eta分析:二甲双胍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

    目的:评估二甲双胍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出13个随机对照临床实验的相关数据,运用Reviewmanager5.0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并对异质性进行评估。结果二甲双胍相对于单纯生活方式干预/安慰剂/保肝药,可以明显改善NAFLD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加权均数(WMD)值分别为为-22.72U/L(95%CI:-31.66~-13.79,P<0.00001),-10.99U/L(95%CI:-16.04~-5.95,P<0.0001)。并能明显改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其WMD值分别为-0.59mmol/L(95%CI:-1.08~-0.10,P=0.02),-0.48mmol/L(95%CI:-0.70~-0.26,P<0.0001)。并能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性,稳态胰岛素评价指数(HOMA-IR)下降,其WMD值为-0.62(95%CI:-0.94~-0.30,P=0.0002)。就所得数据显示,不能明显改善体质量指数(BMI)水平,WMD值为-1.54kg/m2(95%CI:-3.22~0.15,P=0.07)。结论二甲双胍可以促进NAFLD患者的ALT、AST、TC及TG水平恢复,并能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性,对NAFLD患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作者:姚巧玲;刘畅;姜政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3种MR功能成像联合检查对乳腺癌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氢质子波谱、弥散、M R动态增强联合检查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6~2013年本院经临床及病理诊断为乳腺肿瘤患者病历资料160例,其中乳腺癌72例,良性肿瘤88例,且同时行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 H-MRS)、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检查的患者资料,将所得图像信息分析,并与病理检验结果比较,分别得出波普、弥散、动态增强两两结合及三者结合对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所有病例均病理检验证实。DWI、动态增强联合检查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为89.4%、特异性为88.3%、准确性为88.7%;M RS、动态联合检查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为88.4%、特异性为85.7%、准确性为86.8%;DWI、M RS联合检查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为85.1%、特异性为90.3%、准确性为88.1%;动态加强、M RS与DWI有机结合检查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为95.8%、特异性为97.7%、准确性为96.8%;DWI、M RS、动态增强两两联合检查诊断乳腺癌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WI、MRS、动态增强三者联合与DWI、MRS、动态增强两两联合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WI、MRS、动态增强三者有机结合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明显高于单独一种检查或其中两种检查相结合。

    作者:卢环;王俊;刘少强;许红雨;苏子慧;吴婷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比较研究气管导管套囊不同充气方法对导管套囊压与气管黏膜损伤的影响

    目的:观察气管导管套囊不同充气方法对导管套囊压与气管黏膜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身麻醉下行妇科肿瘤切除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指感法、测压法、小封闭压力法给气管导管套囊充气,用专用套囊测压表分别测定3种方法给气管导管套囊充气后的套囊压力。术毕在患者苏醒拔出气管导管过程中,用可视纤维喉镜观察患者气管黏膜的改变,比较不同充气方法的导管套囊压力与气管黏膜损伤的差异。结果指感法组平均套囊压(49±11.8 cm H2 O )明显高于测压法组(27±1.5cm H2O)和小封闭压力法组(25±2.1cm H2O),测压法和小封闭压力法两组间平均套囊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指感法组气管黏膜损伤发生率(87.5%)较测压法组(20.0%)和小封闭压力法组(15.0%)明显升高,测压法和小封闭压力法两组间患者气管黏膜损伤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凭经验用指感法给导管套囊充气,易使套囊内压力远高于正常允许值,发生气管黏膜损伤风险高。采用测压法或小封闭压力法给导管套囊充气,套囊压力基本控制在正常允许值范围内,2种方法均可降低患者气管黏膜损伤风险。

    作者:赵邦术;刘新伟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小剂量甲状腺素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小剂量甲状腺素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76例老年C H 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口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小剂量左旋甲状腺素片(L-T 4)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24 d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4 d后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T4、左室射血分数(LVEF)、NYHA心功能分级和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患者LVEF升高,研究组患者T3、T4和LVEF水平均升高,两组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患者 T3、T4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研究组患者T3、T4和LVEF水平均升高,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d后,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甲状腺素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重症CHF临床短期疗效显著。

    作者:魏伟;肖学军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大型综合医院持续改进门诊管理的措施及效果分析

    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是西南地区的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院。经过近15年的飞速发展,门诊容量由日2000人左右增加到7000人以上。持续增长的门诊量与狭小空间之间的矛盾(表1),使本院门诊“三长一短”现象日益凸显,患者满意度呈下降的趋势。本着“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在确保患者安全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升服务品质,本院自2011年6月起对门诊管理进行了持续改进,并对改进前、后的就诊等候时间和综合满意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邱铭;沈世琴;李霞;向勤;刘朝辉;邹媛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3种无创检查在前列腺癌初筛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研究直肠指检(DRE)、经直肠超声检查(TRUS)及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P-MRI)在前列腺癌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13例临床疑似前列腺癌患者数据。结果所有疑似前列腺癌患者中,DRE的灵敏度为33.3%,特异度为88.7%;TRUS的灵敏度为62.7%,特异度为67.7%;MP-MRI的灵敏度为86.3%,特异度为83.9%。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 PSA 4.0~10.0 ng/mL的 PSA灰区疑似前列腺癌患者中,DRE的灵敏度为27.8%,特异度为86.5%;TRUS的灵敏度为44.4%,特异度为59.5%;MP-MRI的灵敏度为77.8%,特异度为81.1%。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MRI在前列腺癌诊断中表现出了较好的检测效能,并能减少灰区前列腺癌的漏诊,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曹曙;胡卫列;韩立新;曹惠霞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疗效和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疗效和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167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 t检验观察临床疗效,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手术预后的诸因素。结果鼻内镜手术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83.3%,视觉模拟量表(VAS)及Lund-Kennedy评分均显著降低。相关因素分析显示,术前是否保有鼻息肉、是否有前期鼻窦手术史、是否长期应用鼻减充血剂、是否伴变应性鼻炎病史、是否术后坚持综合治疗是影响手术预后的相关因素。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临床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术后给予综合治疗对于预后也有重要意义。

    作者:沈敏;万俐佳;姜义道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320排CT上腹部 CTA 在 TIPSS 术后随访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320排多层螺旋CT上腹部CT血管造影(CTA)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S)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1例TIPSS术后患者行上腹部CTA检查,采用多平面重建、容积再现、大密度投影及曲面重建(CPR)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判断术后支架位置及通畅情况,获得门静脉图像成像佳时像。结果21例患者中,3例(14.29%)支架闭塞,1例(4.76%)支架狭窄,曲面重建图像能清晰显示支架腔内低密度血栓影;17例(80.95%)患者 T IPSS术后未出现支架狭窄或闭塞,CPR图像显示支架内造影剂充盈完全,未见低密度血栓形成。门静脉显示佳时像为45 s。结论320排多层螺旋CT上腹部CTA检查能够清晰显示支架位置及通畅情况,应作为TIPSS术后随访复查的首选手段。

    作者:蒋世曦;刘曦;郭大静;彭睿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效果评价

    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CNP)是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护理模式,是针对特定的患者群体,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接诊时诊断、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活动、教育、出院计划等理想护理手段为纵轴,制定的一个日程计划表,对何时该做哪项检查、治疗及护理、病情达到何种程度、何时可出院等目标进行详细的描述说明与记录[1]。护理工作不再是盲目机械地执行医嘱或等医生指示后才为患者实施治疗护理,而是有计划、有预见性地进行护理工作。患者亦了解自己的护理计划目标,主动参与护理过程,增强患者自我护理意识和能力,达到佳护理效果。护患双方相互促进,形成主动护理与主动参与相结合的护理工作模式。本科室从2012年1月开始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腹股沟疝无张力手术患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相关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罗洪梅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对公立医院集团化新热潮的几点冷思考

    中国医院集团化的发展出现了2次热潮,第一次是20世纪80年代以哈尔滨医大一院医疗联合体为代表,第二次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开始至今的新一轮集团化热潮。第一次热潮在短短几年间由盛转衰,本文对第一次热潮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进行充分总结,以促进新一轮集团化发展产生质的飞跃,而不是历史的重复。

    作者:陈果越;冯泽永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标准大骨瓣减压联合颞肌切除术在治疗大面积脑梗死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联合颞肌切除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2006年2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30例,分为单纯药物治疗组(A组)、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联合颞肌切除术治疗组(B组)。跟踪随访两组患者死亡数及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死亡率以及治疗后1个月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治疗后,患者中线回复、病死率、痊愈率3个方面,B组优于A组。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联合颞肌切除术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作者:冯怡墨;石滴坚;程泽沛;孙晓川;张晓冬;夏海坚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肝细胞生长因子与表皮生长因子联合培养人胆囊上皮细胞的研究

    目的:建立体外联合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表皮生长因子(EGF)培养人胆囊上皮细胞(HGBECs)方法。方法先剥离上皮,采用反复Ⅳ型胶原酶消化配合刮取HGBECs,制备成单细胞悬液进行接种,细胞分别接种于含或不含10ng/mLEGF以及含10ng/mLHGF+10ng/mLEGF的培养基进行原代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的形态变化,细胞计数、噻唑蓝(MTT)法检测HGF+EGF对HGBECs增殖的影响。结果成功培养HGBECs。添加HGF+EGF组较添加EGF组HG-BECs增殖速度快且维持时间长;体外存活时间明显延长(19.3±2.5)dvs.(14.2±2.4)d,P<0.05,细胞活力和细胞形态优于只添加EGF组。结论HGF联合EGF可以明显地促进HGBECs增殖,延长细胞体外存活时间,较长时间稳定细胞形态。

    作者:邓世康;袁珺;王连敏;王滔;邹浩;张小文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益艾康胶囊对无症状期HIV感染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目的:探讨益艾康胶囊对无症状期 H IV感染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益艾康胶囊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进行外周静脉血T淋巴细胞计数,并检测各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率。结果益艾康胶囊干预组患者静脉血CD4+、CD4+CD45RA+、CD4+CD45RO+、CD4+CD28+、CD4+CD95+ T细胞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CD8+、CD8+CD38+ T细胞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艾康胶囊能有效减缓无症状期 HIV感染者CD4+ T淋巴细胞亚群的减少。

    作者:刘萍萍;李倩如;轩小燕;董子明;王哲;杜英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阻断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在细胞空泡形成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通路与细胞空泡形成的关系。方法应用茴香霉素、放线菌酮、p38MAPK抑制剂SB203580、JNK抑制剂SP600125处理HepG2、LM3、QBC939、Hela和A549细胞,光学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空泡化情况;Westernblot法检测p38MAPK等通路相关分子的表达水平;内质网红色荧光探针标记内质网,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内质网结构变化;溶酶体红色荧光探针标记溶酶体,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溶酶体荧光染色情况。结果(1)茴香霉素对HepG2细胞空泡有消除作用。(2)茴香霉素通过活化p38MAPK消除细胞空泡。(3)阻断p38MAPK诱导多种肿瘤细胞空泡形成。(4)阻断p38MAPK介导的空泡形成破坏内质网结构的整体性。(5)阻断p38MAPK介导的空泡形成具有可逆性。结论p38MAPK通路在调节细胞空泡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张春燕;冯春红;敬健雄;段春燕;刘友平;夏先明;李洪;代荣阳;陈绍坤 刊期: 2014年第22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