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首次大剂量131 I治疗后不同时间开始酸刺激对减少急性唾液腺损伤的研究

朱玉泉;段东;庞华;闫亚云;易于颦;叶祥帅

关键词:分化型甲状腺癌, 唾液腺, 131 I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首次大剂量131 I治疗后不同时间开始进行酸刺激对减少急性唾液腺损伤发生的差异,以期筛选出佳开始酸刺激的时间。方法309例D T C患者术后进行首次大剂量131 I治疗,口服131 I的剂量为3.7~4.81 GBq ,平均口服131 I的剂量为(4.28±0.43)GBq ,服用131 I后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组分别于131 I治疗后2、12、24 h开始给予酸刺激,酸刺激方法为:含服维生素C片(10 mg/次,3次/日),并在非睡眠状态下每2小时口服柠檬水50 mL ,观察各组急性唾液腺损伤的发生率、发生时间等情况;并对发生急性唾液腺损伤的患者进行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间比较,分析其发生与性别、年龄的关系。结果2、12、24 h开始酸刺激的患者急性唾液腺损伤发生率分别为13.21%(14/106)、24.51%(25/102)、26.73%(27/101),2 h开始酸刺激的患者急性唾液腺损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12、24 h开始酸刺激的患者( P<0.05),12 h与24 h开始酸刺激的患者急性唾液腺损伤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84.85%的患者发生急性唾液腺损伤的时间为服用131 I后10~24 h。对发生急性唾液腺损伤的患者进行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段间的比较,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段间急性唾液腺损伤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时间开始酸刺激对减少DTC患者大剂量131 I治疗后急性唾液腺损伤的发生率有差异,本研究显示以2h开始酸刺激为佳,年龄、性别等因素对急性唾液腺损伤的发生无明显影响。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3种无创检查在前列腺癌初筛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研究直肠指检(DRE)、经直肠超声检查(TRUS)及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P-MRI)在前列腺癌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13例临床疑似前列腺癌患者数据。结果所有疑似前列腺癌患者中,DRE的灵敏度为33.3%,特异度为88.7%;TRUS的灵敏度为62.7%,特异度为67.7%;MP-MRI的灵敏度为86.3%,特异度为83.9%。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 PSA 4.0~10.0 ng/mL的 PSA灰区疑似前列腺癌患者中,DRE的灵敏度为27.8%,特异度为86.5%;TRUS的灵敏度为44.4%,特异度为59.5%;MP-MRI的灵敏度为77.8%,特异度为81.1%。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MRI在前列腺癌诊断中表现出了较好的检测效能,并能减少灰区前列腺癌的漏诊,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曹曙;胡卫列;韩立新;曹惠霞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重庆市某银行职工健康状况调查分析与研究

    目的:分析重庆市某银行职工的主要健康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管理。方法对1320名银行职工的血压、血脂、肝功能、血糖、血尿酸、腹部B超、女士乳腺彩超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指标异常检出率前5位依次为高血脂(54.2%)、脂肪肝(18.4%)、高血压(18.3%)、高尿酸(17.7%)、高血糖(11.2%);除了高尿酸( P>0.05),其余各指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P<0.05);高血脂、高血压、高尿酸、脂肪肝的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P<0.05)。结论常规健康体检是发现血脂异常、高血压等代谢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途径,提示要加强健康体检和健康教育。更应该加强对银行职工等白领人群的健康关注,以提高健康水平。

    作者:许国琼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接受PC I治疗后中断他汀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中断他汀治疗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连续选取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且行PCI治疗的患者。随访观察患者用药及临床事件发生的情况。根据随访他汀用药的情况分为持续用药组(n=58)及停药组(n=51)。比较两组患者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他汀持续用药及停药对终点事件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临床特征、治疗情况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持续用药组主要不良事件(MACE)及因心血管事件再入院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停药组(P<0.05)。调整危险因素发现,他汀持续用药是MACE及因心血管事件再入院的保护因素(P<0.05);停药是MACE及因心血管事件再入院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且行PC I治疗的患者,中断他汀用药显著增加了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他汀持续用药是心血管事件的保护因素,中断用药是危险因素。

    作者:王金艳;张庆华;亢瑞娜;刘晓坤;于佳新;张琦;刘长青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首次大剂量131 I治疗后不同时间开始酸刺激对减少急性唾液腺损伤的研究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首次大剂量131 I治疗后不同时间开始进行酸刺激对减少急性唾液腺损伤发生的差异,以期筛选出佳开始酸刺激的时间。方法309例D T C患者术后进行首次大剂量131 I治疗,口服131 I的剂量为3.7~4.81 GBq ,平均口服131 I的剂量为(4.28±0.43)GBq ,服用131 I后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组分别于131 I治疗后2、12、24 h开始给予酸刺激,酸刺激方法为:含服维生素C片(10 mg/次,3次/日),并在非睡眠状态下每2小时口服柠檬水50 mL ,观察各组急性唾液腺损伤的发生率、发生时间等情况;并对发生急性唾液腺损伤的患者进行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间比较,分析其发生与性别、年龄的关系。结果2、12、24 h开始酸刺激的患者急性唾液腺损伤发生率分别为13.21%(14/106)、24.51%(25/102)、26.73%(27/101),2 h开始酸刺激的患者急性唾液腺损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12、24 h开始酸刺激的患者( P<0.05),12 h与24 h开始酸刺激的患者急性唾液腺损伤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84.85%的患者发生急性唾液腺损伤的时间为服用131 I后10~24 h。对发生急性唾液腺损伤的患者进行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段间的比较,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段间急性唾液腺损伤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时间开始酸刺激对减少DTC患者大剂量131 I治疗后急性唾液腺损伤的发生率有差异,本研究显示以2h开始酸刺激为佳,年龄、性别等因素对急性唾液腺损伤的发生无明显影响。

    作者:朱玉泉;段东;庞华;闫亚云;易于颦;叶祥帅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醋酸棉酚对地塞米松作用后SD大鼠股骨头组织形态学与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Dex )对SD大鼠股骨头组织成脂与成骨分化相关基因表达及形态学改变的影响,探讨醋酸棉酚(GAA)能否通过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1β-HSD1)调节以上改变及可能机制。方法作成年SD大鼠腹腔内注射Dex 10 mg/kg ,12周及20周后观察股骨头形态学改变,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11β-HSD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CCAAT区/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Run相关转录因子2(Runx2)的表达改变;以及应用GAA后上述指标的表达特点。结果应用Dex股骨头松质骨表现为骨小梁稀疏,骨小梁的面积比值下降,骨髓脂肪组织增多,面积比值增大,改变随Dex应用时间累积加重,GAA组表现为类似改变;成骨细胞的阳性染色比例数下降,脂肪细胞比例上升,并伴随相同趋势面积改变;成脂分化基因表达上调,成骨分化性基因则下降,11β-HSD1表达增加,GAA组11β-HSD1、PPARγ、Runx2、C/EBPα基因表达增强。结论 Dex所导致的骨质改变与股骨头坏死病理特征相符,推测可能与Dex抑制了成骨分化基因表达及成脂分化基因表达上调有关,其变化与11β-HSD1表达关联密切,但GAA不能有效改变这种病理改变与基因表达异常,推测可能存在其他调节途径。

    作者:林颢;刘军;魏波;曾荣;王培永;向昊;郭伟雄;祝兆波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肝细胞生长因子与表皮生长因子联合培养人胆囊上皮细胞的研究

    目的:建立体外联合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表皮生长因子(EGF)培养人胆囊上皮细胞(HGBECs)方法。方法先剥离上皮,采用反复Ⅳ型胶原酶消化配合刮取HGBECs,制备成单细胞悬液进行接种,细胞分别接种于含或不含10ng/mLEGF以及含10ng/mLHGF+10ng/mLEGF的培养基进行原代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的形态变化,细胞计数、噻唑蓝(MTT)法检测HGF+EGF对HGBECs增殖的影响。结果成功培养HGBECs。添加HGF+EGF组较添加EGF组HG-BECs增殖速度快且维持时间长;体外存活时间明显延长(19.3±2.5)dvs.(14.2±2.4)d,P<0.05,细胞活力和细胞形态优于只添加EGF组。结论HGF联合EGF可以明显地促进HGBECs增殖,延长细胞体外存活时间,较长时间稳定细胞形态。

    作者:邓世康;袁珺;王连敏;王滔;邹浩;张小文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肝癌组织和细胞系 PML 蛋白表达及 As2O3对其表达的调节作用

    目的:观察肝癌(HCC)组织及细胞系PML蛋白表达和三氧化二砷(As2 O3)对HCC PML蛋白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不同分化程度HCC组织PML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分析12例 HCC患者的癌组织,和 HuH7、HepG2、Hep3B、SMMC-7721、MHC97H等5种 HCC细胞系PML蛋白表达情况。观察低浓度As2O3处理72~96 h后,HuH7, HepG2,Hep3B、SMMC-7721、MHC97H细胞PML蛋白表达变化。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HCC组织中细胞核、细胞质均有不同程度PM L蛋白表达,细胞内分布不均匀。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 HCC组织 PM L 蛋白表达差异不明显。Western blot分析发现12例HCC组织均有不同程度PML蛋白表达,而且各例 HCC的PML蛋白表达量不同。 HuH7、HepG2、Hep3B、SMMC-7721和MHC97H等5种细胞系均表达PML蛋白,而且PML蛋白灰度相差很小。 HuH7、HepG2、Hep3B、SMMC-7721、MHC97H经过0.25μg/mL的As2O3培养72~96 h后PML蛋白表达明显减少,As2O3可以下调肝癌细胞PML蛋白表达。结论 HCC组织和细胞系存在PML蛋白表达,而且As2O3可以调控肝癌细胞PML蛋白表达,PML蛋白可能是As2O3治疗肝癌的靶分子。

    作者:金世龙;谭智明;张鹏;匡远黎;杜波;唐华明;王郑;杜之明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实习护生使用便携式血糖仪的操作行为调查与分析

    便携式血糖仪作为即时检验(point-of-care testing , POC T )设备,因其具有体积小、携带方便、快速准确、操作简单等特点,在临床各科室得到广泛使用[1]。使用便携式血糖仪的人员多样,实习护生亦是重要的操作者之一,然而影响便携式血糖仪测试准确性的因素很多,且大部分的影响因素都与操作者有关[2]。实习护生初涉临床,使用便携式血糖仪的知识、操作技能和评估能力等直接关系到血糖监测的结果和患者的临床治疗。本研究旨在调查实习护生使用便携式血糖仪的操作行为和培训现状,同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指导实习护生的规范化操作培训,达到正确使用便携式血糖仪、确保床边血糖检测准确的目的。

    作者:周滋霞;孙海燕;孙静;武建霞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踝关节镜下关节内骨样骨瘤的诊断和治疗

    骨样骨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良性骨肿瘤,约占良性骨肿瘤的1.66%~10.00%[1-2],好发于7~25岁,男女发病之比为3∶1。临床上常表现为疼痛,以夜间钝痛或刺痛为主,服用非甾体消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类药物疼痛可好转。好发于长管状骨骨干,特别是下肢。其次见于手部的指骨、掌骨、腕骨,足部的距骨、跟骨和脊柱附件。典型影像学表现为骨皮质内有一放射性透明阴影,伴有周围骨质硬化并骨皮质增厚,俗称“牛眼征”。骨骺及关节内骨样骨瘤罕见,且缺乏影像学特征性表现,易误诊、误治。本中心2010年6月至2013年1月共收治3例踝关节内骨样骨瘤患者,利用踝关节镜对病灶进行探查并治疗,取得满意疗效(附图为病史长者资料)。

    作者:秦晓平;段小军;杨柳;陈光兴;郭林;王征;程着;陈凯宁;赖超超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尼莫地平在微血管减压术后迟发性面瘫防治作用中的研究

    目的:探讨血管扩张药物尼莫地平在防治面肌痉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MVD)后迟发性面瘫(DFP)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行M VD术的193例面肌痉挛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应用血管扩张药将病例分为两组,实验组72例,术后第1天起服用血管扩张药尼莫地平,持续2周;对照组121例,术后未予以尼莫地平治疗。随访时间为6~12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迟发性面瘫的发生率、发作等级、术后发病时间及持续时间。结果实验组中有6例发生迟发性面瘫,发病率为8.3%(6/72),发病时间为(14.5±5.2)d,发病持续时间为(41.3±14.4)d;对照组有11例发生迟发性面瘫,发病率为9.1%(11/121),发病时间为(12.2±7.4)d ,发病持续时间为(55.7±36.4)d。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迟发性面瘫发作等级按 House-Brackman评级,实验组中4例为Ⅱ级,2例为Ⅲ级;对照组中2例为Ⅱ级,6例为Ⅲ级,3例为Ⅳ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VD术后迟发性面瘫受多种病因影响,血管扩张药物能降低迟发性面瘫的发病程度,在促进面瘫恢复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詹傲;石全红;熊伟茗;谭赢;谢延风;但炜;王佳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民族地区某医院预约诊疗服务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目前,中国各大医院普通面临着“三长一短”的问题,即挂号时间长、交费时间长、候诊时间长、就诊时间短。2009年《卫生部关于在公立医院施行预约诊疗服务工作的意见》(卫医管发〔2009〕95号)中要求“公立医院中的所有三级医院都要开展预约诊疗服务”[1]。新疆由于各民族之间宗教、文化、风俗习惯等不同,在开展预约诊疗服务中存在特殊的障碍和问题,为了进一步改进工作,以新疆某三甲医院为例,进行研究分析。

    作者:巩亚楠;帕提麦马秉成;路阳;陆晨;王发省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比较研究气管导管套囊不同充气方法对导管套囊压与气管黏膜损伤的影响

    目的:观察气管导管套囊不同充气方法对导管套囊压与气管黏膜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身麻醉下行妇科肿瘤切除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指感法、测压法、小封闭压力法给气管导管套囊充气,用专用套囊测压表分别测定3种方法给气管导管套囊充气后的套囊压力。术毕在患者苏醒拔出气管导管过程中,用可视纤维喉镜观察患者气管黏膜的改变,比较不同充气方法的导管套囊压力与气管黏膜损伤的差异。结果指感法组平均套囊压(49±11.8 cm H2 O )明显高于测压法组(27±1.5cm H2O)和小封闭压力法组(25±2.1cm H2O),测压法和小封闭压力法两组间平均套囊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指感法组气管黏膜损伤发生率(87.5%)较测压法组(20.0%)和小封闭压力法组(15.0%)明显升高,测压法和小封闭压力法两组间患者气管黏膜损伤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凭经验用指感法给导管套囊充气,易使套囊内压力远高于正常允许值,发生气管黏膜损伤风险高。采用测压法或小封闭压力法给导管套囊充气,套囊压力基本控制在正常允许值范围内,2种方法均可降低患者气管黏膜损伤风险。

    作者:赵邦术;刘新伟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M eta分析:二甲双胍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

    目的:评估二甲双胍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出13个随机对照临床实验的相关数据,运用Reviewmanager5.0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并对异质性进行评估。结果二甲双胍相对于单纯生活方式干预/安慰剂/保肝药,可以明显改善NAFLD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加权均数(WMD)值分别为为-22.72U/L(95%CI:-31.66~-13.79,P<0.00001),-10.99U/L(95%CI:-16.04~-5.95,P<0.0001)。并能明显改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其WMD值分别为-0.59mmol/L(95%CI:-1.08~-0.10,P=0.02),-0.48mmol/L(95%CI:-0.70~-0.26,P<0.0001)。并能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性,稳态胰岛素评价指数(HOMA-IR)下降,其WMD值为-0.62(95%CI:-0.94~-0.30,P=0.0002)。就所得数据显示,不能明显改善体质量指数(BMI)水平,WMD值为-1.54kg/m2(95%CI:-3.22~0.15,P=0.07)。结论二甲双胍可以促进NAFLD患者的ALT、AST、TC及TG水平恢复,并能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性,对NAFLD患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作者:姚巧玲;刘畅;姜政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刃厚皮原位回植在供皮区瘢痕控制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探讨一种减少供皮区瘢痕增生的取皮方法。方法对2011年9月至2012年11月需要行中厚以上游离皮片移植的34例(43处创面)患者采用供皮区错位切取真皮和刃厚皮,并将真皮切取部位刃厚皮原位回植,观察供皮区瘢痕增生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随访28例35处供区(6例8处创面失访)。21例26处创面供区刃厚皮回植边缘较平坦,颜色接近周围正常皮肤;5例6处创面供区边缘稍凸出于周围皮肤,颜色稍红;2例3处创面供区边缘凸出周围皮肤较明显,颜色发红。所有刃厚皮覆盖区域均无明显瘢痕增生;23例29处受区皮片成活良好,质地柔软,功能恢复满意。结论供皮区刃厚皮原位回植技术简单、有效,不但能有效控制供区瘢痕增生,同时也能提供复合皮一期修复功能部位创面,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志勇;李栋梁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乳腺癌患者配偶认知行为的心理干预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的配偶进行认知、行为和心理干预后,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的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接受标准化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及其配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干预组进行相关的指导和干预,在化疗前、后对患者生命质量进行测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中文版(FACT-B)测定的结果表明,化疗后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在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附加关注和总分分别为(18.77±4.18,16.48±4.60,17.35±4.41,16.04±4.80,20.81±6.02,89.45±6.34;22.46±3.57,19.03±4.83,18.58±3.96,18.59±4.48,24.73±5.63,103.39±8.91),干预组得分有显著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的配偶进行认知、行为和心理的指导、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作者:唐秀英;罗凤;石果;金鹏娟;张玲;厉红元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不同手术时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对比分析研究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手术时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和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2月116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根据开始出血至手术时间分为超早期(出血后≤7 h )手术组52例,早期(出血后8~24 h )手术组35例和延迟(出血后>24 h )手术组29例。根据出血部位、血肿大小、是否破入脑室和患者自身的身体情况,选择开颅血肿清除术(开颅组,35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窗手术组,43例)及微创血肿清除术(微创组,38例)。总结不同手术时间、不同手术方式对患者疗效的影响及其随访1年后预后情况分析。结果超早期手术组临床疗效优良率为73.08%,明显高于早期手术组的48.57%和延迟手术组的3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微创组脑出血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21.05%,明显低于开颅组的48.88%和小骨窗手术组的34.88%(P<0.05)。在ADL评定中,超早期手术组预后Ⅰ级和Ⅱ级患者比率显著高于早期手术组,而Ⅴ级患者比率明显低于早期手术组(P<0.05);超早期手术组的Ⅰ级、Ⅱ级及Ⅲ级患者比率均显著高于延迟手术组,而Ⅳ级、Ⅴ级患者比率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延迟手术组(P<0.05)。早期手术组的Ⅰ级、Ⅱ级及Ⅲ级患者比率均显著高于延迟手术组,而Ⅳ级患者比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延迟组(P<0.05)。结论及早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能有效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但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手术是综合治疗的过程,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佳的手术治疗方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刘宏浩;王少雄;黄程;李毅毅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小剂量甲状腺素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小剂量甲状腺素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76例老年C H 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口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小剂量左旋甲状腺素片(L-T 4)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24 d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4 d后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T4、左室射血分数(LVEF)、NYHA心功能分级和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患者LVEF升高,研究组患者T3、T4和LVEF水平均升高,两组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患者 T3、T4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研究组患者T3、T4和LVEF水平均升高,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d后,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甲状腺素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重症CHF临床短期疗效显著。

    作者:魏伟;肖学军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大型综合医院持续改进门诊管理的措施及效果分析

    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是西南地区的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院。经过近15年的飞速发展,门诊容量由日2000人左右增加到7000人以上。持续增长的门诊量与狭小空间之间的矛盾(表1),使本院门诊“三长一短”现象日益凸显,患者满意度呈下降的趋势。本着“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在确保患者安全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升服务品质,本院自2011年6月起对门诊管理进行了持续改进,并对改进前、后的就诊等候时间和综合满意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邱铭;沈世琴;李霞;向勤;刘朝辉;邹媛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不同胎龄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败血症晚发型临床表现及病原学分析

    目的:总结分析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败血症晚发型的临床表现、主要致病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2例(早产41例,足月81例)临床诊断为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败血症晚发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败血症晚发型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应差(64.7%)、拒乳(57.4%)、体温变化(61.5%)。感染途径以呼吸道、脐部为主。122例共检出病原菌42例,血培养阳性率为34.4%,检出率在早产儿组和足月儿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葡萄球菌29例,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10例,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4例,肠球菌5例;大肠埃希菌10例。检出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均耐药,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敏感。大肠埃希菌中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对头孢唑林、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呋喃妥因也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败血症晚发型血培养阳性率不高,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病原菌主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

    作者:周启立;任磊;毕静;郭健;刘霞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前列腺素 E2在牙周病发病机制和防治中的研究进展

    牙周病是造成人群失牙的主要原因之一,长期牙周病会造成牙龈出血、牙齿松动、口臭等,而且牙周病还与糖尿病、心血管病等多种疾病有联系。目前研究发现,牙周病的发生、发展和细胞因子信号网络相关[1]。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 PGE2)是一种几乎在人体各组织的细胞内均可合成产生的重要的骨代谢调节因子,通过不同受体介导的信号传递途径,在形成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调节其功能及骨重建过程中都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2]。本文就近年 PGE2在牙周病发病机制和防治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刘莉(综述);张纲(审校) 刊期: 2014年第22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