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踝关节镜下关节内骨样骨瘤的诊断和治疗

秦晓平;段小军;杨柳;陈光兴;郭林;王征;程着;陈凯宁;赖超超

关键词:关节镜下, 关节内, 骨样骨瘤, 良性骨肿瘤, 影像学表现, 骨皮质增厚, 特征性表现, 疼痛, 踝关节镜, 骨质硬化, 长管状骨, 易误诊, 消炎药, 类药物, 非甾体, 放射性, 足部, 资料, 中心, 治疗
摘要:骨样骨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良性骨肿瘤,约占良性骨肿瘤的1.66%~10.00%[1-2],好发于7~25岁,男女发病之比为3∶1。临床上常表现为疼痛,以夜间钝痛或刺痛为主,服用非甾体消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类药物疼痛可好转。好发于长管状骨骨干,特别是下肢。其次见于手部的指骨、掌骨、腕骨,足部的距骨、跟骨和脊柱附件。典型影像学表现为骨皮质内有一放射性透明阴影,伴有周围骨质硬化并骨皮质增厚,俗称“牛眼征”。骨骺及关节内骨样骨瘤罕见,且缺乏影像学特征性表现,易误诊、误治。本中心2010年6月至2013年1月共收治3例踝关节内骨样骨瘤患者,利用踝关节镜对病灶进行探查并治疗,取得满意疗效(附图为病史长者资料)。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刃厚皮原位回植在供皮区瘢痕控制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探讨一种减少供皮区瘢痕增生的取皮方法。方法对2011年9月至2012年11月需要行中厚以上游离皮片移植的34例(43处创面)患者采用供皮区错位切取真皮和刃厚皮,并将真皮切取部位刃厚皮原位回植,观察供皮区瘢痕增生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随访28例35处供区(6例8处创面失访)。21例26处创面供区刃厚皮回植边缘较平坦,颜色接近周围正常皮肤;5例6处创面供区边缘稍凸出于周围皮肤,颜色稍红;2例3处创面供区边缘凸出周围皮肤较明显,颜色发红。所有刃厚皮覆盖区域均无明显瘢痕增生;23例29处受区皮片成活良好,质地柔软,功能恢复满意。结论供皮区刃厚皮原位回植技术简单、有效,不但能有效控制供区瘢痕增生,同时也能提供复合皮一期修复功能部位创面,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志勇;李栋梁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首次大剂量131 I治疗后不同时间开始酸刺激对减少急性唾液腺损伤的研究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首次大剂量131 I治疗后不同时间开始进行酸刺激对减少急性唾液腺损伤发生的差异,以期筛选出佳开始酸刺激的时间。方法309例D T C患者术后进行首次大剂量131 I治疗,口服131 I的剂量为3.7~4.81 GBq ,平均口服131 I的剂量为(4.28±0.43)GBq ,服用131 I后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组分别于131 I治疗后2、12、24 h开始给予酸刺激,酸刺激方法为:含服维生素C片(10 mg/次,3次/日),并在非睡眠状态下每2小时口服柠檬水50 mL ,观察各组急性唾液腺损伤的发生率、发生时间等情况;并对发生急性唾液腺损伤的患者进行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间比较,分析其发生与性别、年龄的关系。结果2、12、24 h开始酸刺激的患者急性唾液腺损伤发生率分别为13.21%(14/106)、24.51%(25/102)、26.73%(27/101),2 h开始酸刺激的患者急性唾液腺损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12、24 h开始酸刺激的患者( P<0.05),12 h与24 h开始酸刺激的患者急性唾液腺损伤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84.85%的患者发生急性唾液腺损伤的时间为服用131 I后10~24 h。对发生急性唾液腺损伤的患者进行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段间的比较,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段间急性唾液腺损伤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时间开始酸刺激对减少DTC患者大剂量131 I治疗后急性唾液腺损伤的发生率有差异,本研究显示以2h开始酸刺激为佳,年龄、性别等因素对急性唾液腺损伤的发生无明显影响。

    作者:朱玉泉;段东;庞华;闫亚云;易于颦;叶祥帅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肝癌组织和细胞系 PML 蛋白表达及 As2O3对其表达的调节作用

    目的:观察肝癌(HCC)组织及细胞系PML蛋白表达和三氧化二砷(As2 O3)对HCC PML蛋白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不同分化程度HCC组织PML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分析12例 HCC患者的癌组织,和 HuH7、HepG2、Hep3B、SMMC-7721、MHC97H等5种 HCC细胞系PML蛋白表达情况。观察低浓度As2O3处理72~96 h后,HuH7, HepG2,Hep3B、SMMC-7721、MHC97H细胞PML蛋白表达变化。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HCC组织中细胞核、细胞质均有不同程度PM L蛋白表达,细胞内分布不均匀。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 HCC组织 PM L 蛋白表达差异不明显。Western blot分析发现12例HCC组织均有不同程度PML蛋白表达,而且各例 HCC的PML蛋白表达量不同。 HuH7、HepG2、Hep3B、SMMC-7721和MHC97H等5种细胞系均表达PML蛋白,而且PML蛋白灰度相差很小。 HuH7、HepG2、Hep3B、SMMC-7721、MHC97H经过0.25μg/mL的As2O3培养72~96 h后PML蛋白表达明显减少,As2O3可以下调肝癌细胞PML蛋白表达。结论 HCC组织和细胞系存在PML蛋白表达,而且As2O3可以调控肝癌细胞PML蛋白表达,PML蛋白可能是As2O3治疗肝癌的靶分子。

    作者:金世龙;谭智明;张鹏;匡远黎;杜波;唐华明;王郑;杜之明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基于CIPP模型的军队医学院校教学评价指标的构建

    美国评价学者斯塔弗尔比姆于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了CIPP评价模式,他认为评价不应局限在评定目标的达到程度,而应该是为课程决策提供有用信息的过程[1]。评价的目的是为管理者提供参考意见和信息服务,以便他们作出科学决策,评价者在这一过程中则通过提供信息实现为教育服务。CIPP 由背景(context )、输入(input evaluation )、过程(process)、结果(product)的首个英文字母构成,通常被称为“以决策为导向”或者“以改良为导向”的评价模式[2]。

    作者:黄继东;赵先柱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重庆市主城区肺结核耐药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评价重庆市主城区肺结核耐药情况,为下一步耐药防治工作提出建议。方法对主城区2009年9月至2010年6月期间新登记的涂阳肺结核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开展患者痰培养、药敏试验等相关实验室检测,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主城区涂阳肺结核患者总耐药率、耐多药率分别为27.62%、10.50%,初治、复治患者耐多药率分别为6.99%、23.68%;181例肺结核患者耐药率顺序为异烟肼(H )为19.34%、链霉素(S )为18.23%、利福平(R )为13.26%、乙胺丁醇(E )为11.05%、氧氟沙星(Ofx)为6.08%、卡那霉素(Km)为2.21%;50例耐药患者中,共计有20种结核病耐药谱型;男性、既往接受过抗结核治疗、咳嗽咳痰大于等于2周在耐药和非耐药肺结核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庆市主城区肺结核耐药疫情形势严峻,应将耐药监测工作日常化,同时关注可能产生耐药的相关因素。

    作者:汪清雅;胡代玉;刘英;沈静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医学人文教育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实习医师的应用及其探索

    20世纪以来,医学科学和技术取得巨大成功,然而也带来了更多质疑,医学进步了,人们的怀疑、失望情绪并未随之减弱,医学发展和医疗实践是否偏离了悬壶济世宗旨,是否缺失了人文关怀,医患之间变成了简单冰冷的仪器加检查、试剂加化验、疾病与治疗的关系。更多的是教师和学生的疑问,医学生培养和教育中,医者仁心的医学人文精神匮乏,也成为医学教育面临的严峻挑战[1]。

    作者:钟诚;张学渊;姜振东;魏运军;袁伟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曲美他嗪治疗尿毒症合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4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治疗尿毒症合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尿毒症合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血液透析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曲美他嗪20 mg每日3次,对照组40例为常规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超声心动图指标和6 min步行距离的变化。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比较,除有效的改善临床症状外,心功能改善情况、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ESV)、舒张早期大血流速度/舒张晚期大血流速度比值(E/A)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治疗尿毒症合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有效。

    作者:蒋先洪;罗华丽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对公立医院集团化新热潮的几点冷思考

    中国医院集团化的发展出现了2次热潮,第一次是20世纪80年代以哈尔滨医大一院医疗联合体为代表,第二次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开始至今的新一轮集团化热潮。第一次热潮在短短几年间由盛转衰,本文对第一次热潮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进行充分总结,以促进新一轮集团化发展产生质的飞跃,而不是历史的重复。

    作者:陈果越;冯泽永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三级医院临床护士离职意愿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指出,截至“十一五”末,中国注册护士总数达到205万,较2005年增长了52%,每千人口护士数从2005年的1.06人提高到2010年的1.52人,而与发达国家的平均5.7人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十二五”期间仍要不断提高护士队伍总量和增加医院护士配备[1]。同时,随着中国护理服务理念的改变,护士工作内容不断增加,工作场所不断扩大,对护士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因此,护士短缺将随着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而加剧。而在面临护士劳动力市场极度短缺的情况下,护士离职导致护士短缺的问题也日益严重,成为当前医院管理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护士离职意愿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成为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及职责,因为护士的离职意愿对其离职行为有着强烈影响,离职行为的直接结果就是导致护理质量下降和人力成本增加[2]。

    作者:段艮芳;何海艳;何燕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阻断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在细胞空泡形成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通路与细胞空泡形成的关系。方法应用茴香霉素、放线菌酮、p38MAPK抑制剂SB203580、JNK抑制剂SP600125处理HepG2、LM3、QBC939、Hela和A549细胞,光学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空泡化情况;Westernblot法检测p38MAPK等通路相关分子的表达水平;内质网红色荧光探针标记内质网,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内质网结构变化;溶酶体红色荧光探针标记溶酶体,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溶酶体荧光染色情况。结果(1)茴香霉素对HepG2细胞空泡有消除作用。(2)茴香霉素通过活化p38MAPK消除细胞空泡。(3)阻断p38MAPK诱导多种肿瘤细胞空泡形成。(4)阻断p38MAPK介导的空泡形成破坏内质网结构的整体性。(5)阻断p38MAPK介导的空泡形成具有可逆性。结论p38MAPK通路在调节细胞空泡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张春燕;冯春红;敬健雄;段春燕;刘友平;夏先明;李洪;代荣阳;陈绍坤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浅表神经鞘瘤的声像图特点及常见误诊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浅表神经鞘瘤的超声表现及鉴别诊断,提高超声对浅表神经鞘瘤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浅表神经鞘瘤的患者的超声表现,并从大小、形态、包膜、内部回声、血流信号及周围神经关系等方面对误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浅表神经鞘瘤在形态、包膜、内部回声、血流信号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点,但辨别其与周围神经关系是鉴别其他病变的关键。本组病例中,超声对神经鞘瘤的诊断符合率78.4%。结论浅表神经鞘瘤与神经纤维瘤、皮脂腺囊肿等在形态、包膜、内部回声、血流信号等声像图上具有一定相似性,在诊断时需要加以鉴别,尤其重视神经鞘瘤与周围神经关系。

    作者:彭雪敏;何燕妮;刘红梅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小剂量甲状腺素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小剂量甲状腺素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76例老年C H 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口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小剂量左旋甲状腺素片(L-T 4)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24 d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4 d后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T4、左室射血分数(LVEF)、NYHA心功能分级和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患者LVEF升高,研究组患者T3、T4和LVEF水平均升高,两组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患者 T3、T4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研究组患者T3、T4和LVEF水平均升高,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d后,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甲状腺素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重症CHF临床短期疗效显著。

    作者:魏伟;肖学军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超声与CT 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引流治疗肝脓肿的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引导与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引流治疗肝脓肿优劣,为肝脓肿的穿刺引流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经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引流或置管治疗肝脓肿患者68例作为超声组,同期经C 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引流治疗肝脓肿38例作为C T组。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超声组1次穿刺成功率(81.7%)与C T组(82.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62,P=0.8986)。超声组操作完成时间(22.3±5.6)min较CT组(25.6±4.8)min显著缩短(t=3.0574,P<0.05)。超声组治愈率(91.2%)与CT 组(92.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71,P=0.869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5.88%,8.5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01,P=0.9201)。结论无论超声或C T引导下经皮肝脓肿穿刺引流均安全有效,相比而言,超声引导更加便利、经济。

    作者:郑恩海;张建辉;林诗彬;关莹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新生小鼠海马神经元培养及形态学观察的优化方法

    目的:探讨一种更加优化的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元及进行形态学观察的方法,为阿尔茨海默病(A D )神经突触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选择新出生后0~1 d的C57BL/6J小鼠,断头取双侧海马,采用低浓度胰酶消化加机械分离的方法,使用无血清培养基进行神经元原代培养,培养17 d后利用磷酸钙共沉淀法进行绿色荧光蛋白(GFP )的转染,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海马神经元和树突棘形态特征。结果采用此方法进行的海马神经元原代细胞培养,神经元生长良好,转染GFP后可以看到清晰的轴突/树突和树突棘突等典型的神经细胞结构特征。结论此技术方法所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生长良好,磷酸钙共沉淀法转染GFP后能够更加清晰地观察到神经元及树突棘的形态特征。

    作者:常翔;方淑环;张玉;闫蓉;屈赵;侯雪芹;苏如玉;张磊;杨从;王奇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比较研究气管导管套囊不同充气方法对导管套囊压与气管黏膜损伤的影响

    目的:观察气管导管套囊不同充气方法对导管套囊压与气管黏膜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身麻醉下行妇科肿瘤切除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指感法、测压法、小封闭压力法给气管导管套囊充气,用专用套囊测压表分别测定3种方法给气管导管套囊充气后的套囊压力。术毕在患者苏醒拔出气管导管过程中,用可视纤维喉镜观察患者气管黏膜的改变,比较不同充气方法的导管套囊压力与气管黏膜损伤的差异。结果指感法组平均套囊压(49±11.8 cm H2 O )明显高于测压法组(27±1.5cm H2O)和小封闭压力法组(25±2.1cm H2O),测压法和小封闭压力法两组间平均套囊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指感法组气管黏膜损伤发生率(87.5%)较测压法组(20.0%)和小封闭压力法组(15.0%)明显升高,测压法和小封闭压力法两组间患者气管黏膜损伤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凭经验用指感法给导管套囊充气,易使套囊内压力远高于正常允许值,发生气管黏膜损伤风险高。采用测压法或小封闭压力法给导管套囊充气,套囊压力基本控制在正常允许值范围内,2种方法均可降低患者气管黏膜损伤风险。

    作者:赵邦术;刘新伟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功能磁共振在乳腺癌诊断及新辅助化疗中的应用进展

    乳腺疾病是妇女常见病、多发病,其中50%以上为乳腺肿瘤,而乳腺癌近年来也有日益增速之势,其死亡率也相应增加。乳腺磁共振检查在乳腺癌诊断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功能磁共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是在常规成像显示的形态学变化前对疾病病理生理过程进行检测的一种技术,较临床检查、乳腺X线检查及超声对监测非肿块性或多灶性的肿瘤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NAC)效果更好[1]。本文对fMRI如何诊断乳腺癌及其在NAC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鲁文力;欧阳祖彬(综述);吕富荣(审校)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醋酸棉酚对地塞米松作用后SD大鼠股骨头组织形态学与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Dex )对SD大鼠股骨头组织成脂与成骨分化相关基因表达及形态学改变的影响,探讨醋酸棉酚(GAA)能否通过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1β-HSD1)调节以上改变及可能机制。方法作成年SD大鼠腹腔内注射Dex 10 mg/kg ,12周及20周后观察股骨头形态学改变,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11β-HSD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CCAAT区/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Run相关转录因子2(Runx2)的表达改变;以及应用GAA后上述指标的表达特点。结果应用Dex股骨头松质骨表现为骨小梁稀疏,骨小梁的面积比值下降,骨髓脂肪组织增多,面积比值增大,改变随Dex应用时间累积加重,GAA组表现为类似改变;成骨细胞的阳性染色比例数下降,脂肪细胞比例上升,并伴随相同趋势面积改变;成脂分化基因表达上调,成骨分化性基因则下降,11β-HSD1表达增加,GAA组11β-HSD1、PPARγ、Runx2、C/EBPα基因表达增强。结论 Dex所导致的骨质改变与股骨头坏死病理特征相符,推测可能与Dex抑制了成骨分化基因表达及成脂分化基因表达上调有关,其变化与11β-HSD1表达关联密切,但GAA不能有效改变这种病理改变与基因表达异常,推测可能存在其他调节途径。

    作者:林颢;刘军;魏波;曾荣;王培永;向昊;郭伟雄;祝兆波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透析相关性心包炎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甲状旁腺激素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心包炎患者血清中β2-微球蛋白(β2-MG)、甲状旁腺激素(PTH)指标,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0例血液透析中出现心包炎患者的β2-MG、PTH、尿素氮(BUN)、肌酐(Cr)、血红蛋白(Hb)、清蛋白(ALB)等指标进行测定,并以20例维持血液透析而无合并心包炎的慢性肾衰竭患者相应指标作对照组,观察并分析相关指标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结果心包炎组临床合并皮肤瘙痒、骨骼疼痛及发作性低血压症状多于对照组(P<0.01或 P<0.05);心包炎组β2-MG、PTH指标数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BUN、Cr、Hb、ALB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2-MG、PTH指标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合并有心包炎者血液中升高明显,并与皮肤瘙痒、骨骼疼痛及发作性低血压等症状发生率呈一定正相关性,是血液透析患者出现更多并发症及预后不良的标志。

    作者:谢希;李六生;张红胜;钟耀翠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川陈皮素对阿尔茨海默病的神经保护作用

    陈皮是资源丰富的传统中药,性温、辛、苦,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川陈皮素(nobiletin)是陈皮的有效成分之一,相对分子质量为402.39,其分子结构见图1。川陈皮素是一种多甲氧基黄酮类化合物,含有6个甲氧基,极性低,具有平面结构且生物活性强烈等特性。研究发现,川陈皮素具有抑制炎症反应[1]、抗氧化[2]、抗肿瘤[3]、抗心血管疾病[4]、改善代谢紊乱[5]、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6]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对川陈皮素的神经保护作用进行了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川陈皮素不仅具有神经营养活性[7],而且可以抑制β-淀粉样蛋白(Aβ)神经毒性对神经元的损伤[8],可以预防嗅球切除对胆碱能神经元的损伤[9],可以减轻 H2 O2对神经细胞的氧化损伤[10],可以改善脑缺血诱导的学习记忆障碍[11]等。这些研究结果显示川陈皮素可能是一个有效的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化合物。

    作者:王秀琪;丁晓波(综述);曾明(审校) 刊期: 2014年第22期

  • 人类血小板抗原基因在广西地区主要民族中的多态性差异

    目的:研究广西地区壮族、瑶族、苗族、侗族和汉族健康人群中人类血小板抗原 HPA-1~17bw 系统基因多态性的差异。方法选取祖上3代均为同民族的壮族、瑶族、苗族、侗族和同地区汉族的健康个体各100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方法检测上述各民族个体的HPA-1~17bw系统基因,计算HPA各系统的不配合率和基因多态性,并比较5个民族间HPA系统的基因频率。结果基因型a是5个民族HPA-1~17的主要型别,而5个民族的HPA-3和HPA-15的不配合率均大于30%,H PA-2在苗族中的不配合率大于10%。比较5个民族血小板系统的基因频率,发现 H PA-2苗族的杂合程度较其他4个民族高,但只与壮族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80,P=0.009);壮族HPA-3的杂合程度高于瑶族和汉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42,P=0.002;χ2=7.640,P=0.022);各民族间的 H PA-15的杂合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异( P<0.05)。结论广西地区壮族、瑶族、苗族、侗族和汉族HPA基因多态性分布存在明显的种族差异,HPA-3和 HPA-15系统杂合度高,而H PA-2在苗族中可能具有较大意义,在临床血小板输注中应加以重视。

    作者:梁秀云;杨兰;曾江辉 刊期: 2014年第22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