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创新实践教学以促进示范中心建设

梁楠;张晓

关键词:创新精神, 实践教学, 实验教学, 示范中心, 理论联系实际, 医学实验, 培养学生, 教学中心, 教学质量, 教学体系, 教学理念, 建设项目, 改革实践, 动手能力, 医学院, 四川省, 组成, 思路, 领导, 基础
摘要:实验教学是高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成都医学院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于2007年被批准为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如何进一步推进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一直是中心领导和老师思考的问题.下面就本中心的教学理念和改革实践思路报道如下.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手术后舒芬太尼单次剂量镇痛效果的比较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单次剂量对腹腔镜手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在手术结束前30 min经静脉滴注舒芬太尼注射液0.5 μg/kg;对照组在相同时间点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患者术毕拔出气管导管时间、拔管1min后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以及拔管后即刻(T1)、30 min(T2)、2h(T3)、4 h(T4)伤口疼痛程度、苏醒期躁动情况.术后24 h随访患者有无恶心、呕吐及再次使用镇痛药物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毕拔出气管导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HR较观察组快、MAP较观察组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拔出气管导管后即刻、30 min、2h、4h伤口疼痛程度较对照组同一时间点明显减轻,而镇静程度较对照组同一时间点明显满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组内各时相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随访,两组患者无恶心、呕吐,观察组诉伤口无疼痛,而对照组有13例使用双氯芬酸钠栓剂镇痛.结论 腹腔镜手术结束前30 min使用舒芬太尼对呼吸、循环无明显抑制作用,且在术后镇痛强度大,作用持续时间长.

    作者:田香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血清可溶性E钙蛋白与58例胃癌临床病理相关性研究

    目的 检测胃癌组织中E钙蛋白(E-cadherin)的表达和血清可溶性E钙蛋白(sE-cadherin)的水平,探讨E-cadherin、sE-cadherin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58例胃癌组织和16例正常胃组织(来源于门诊胃镜检查后,经证实胃组织正常的患者,对照组)中E-cadherin的表达,并于术前采血清样本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法检测sE-cadherin的水平,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8例胃癌组织中25例E-cadherin阳性表达(43.10%),E-cadherin阳性表达率在胃癌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组中分别为60.00%、47.62%、27.27%,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8例胃癌患者血清sE-cadherin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44.89±11.34)μg/L vs.(19.83±9.58)μg/L,P<0.05)],且与肿瘤的病理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及远处脏器转移密切相关.结论 胃癌组织中E-cadherin的表达和血清中sE-cadherin的水平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有显著的相关性.

    作者:马许辉;康玉华;索智敏;余玲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组织中NKD1和E-cadherin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裸角质膜同源蛋白(NKD1)和钙黏着糖蛋白(E-cadherin)的表达特征,探讨二者的关系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89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留取的组织标本作为观察组,选择观察组中距肿物超过5 cm的切缘正常结肠黏膜组织55份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两组中NKD1和E-cadherin的表达,比较NKD1和E-cadherin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表达差别,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中NKD1和E-cadherinn表达的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中NKD1和E-cadherin的表达与肿瘤的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Ki67的表达密切相关;观察组中NKD1和E-cadherin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生存分析显示NKD1和E-cadherin低表达患者的预后差.结论 结直肠癌中NKD1和E-cadherin低表达,二者对病变的进展具有重要作用,术后检测NKD1和E-cadherin的表达可能对判断预后有一定价值.

    作者:乌力吉白乙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母乳性黄疸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1963年Newman等[1]首先报道11例母乳喂养儿发生迁延性黄疸,1964年Arias等[2]又报道2例,以后的报道逐年增多.其发生率20世纪60年代早期文献报道仅为1%~2%.随着对母乳性黄疸(breast milk jaundice,BMJ)认识及警觉性的提高,以及母乳喂养的普及,该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3].刘霞等[1]对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因素、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的研究,发现导致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首要因素为感染,其次是ABO溶血、围产因素等.有学者在对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分析中发现母乳喂养占第2位.BMJ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本文将国内外文献研究报道的BMJ的发病机制综述如下.

    作者:杨英莲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68例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手术治疗体会.方法 选取2008年9月至2011年5月入住该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儿童OSAHS患者68例,根据患儿的扁桃体和鼻咽气道狭窄程度进行分组,分别对术前、术后所有患者的呼吸暂停指数(AI)、伴低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平均值进行记录和分析.结果 伴低SpO2以及AHI随扁桃体程度增加而增加,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伴低SpO2及AHI随着鼻咽气道狭窄程度增加而增加,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OSAHS主要由于鼻咽气道狭窄程度导致发病,且OS-AHS程度主要与鼻咽气道狭窄程度有关.

    作者:徐国刚;张青俊;林彦涛;尚小领;武宇宏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高血压并发急性脑卒中患者心电图改变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并发急性脑卒中患者心电图改变的机制和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Ⅱ~Ⅲ级EH并发急性脑卒中160例(观察组),未并发急性脑卒中80例(对照组)患者异常心电图检出率和表现形式,分析异常心电图检出率与脑卒中的类型、部位及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异常心电图130例(81.25%),对照组异常心电图40例(5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异常以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心室肥厚为主,两组的心律失常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组中,脑出血患者与脑梗死患者异常心电图检出率分别为93.75%和75.89%,基底节区、丘脑、脑干卒中和小脑、脑叶卒中异常心电图检出率分别为87.90%和58.33%,病情恶化自动出院及死亡患者和病情稳定好转患者异常心电图检出率分别为96.43%和78.03%.以上3组数据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H并发急性脑卒中对患者心脏损害更加严重.异常心电图检出率与脑卒中类型、发生部位显著相关,且心电图异常可以反映脑卒中的预后.对高血压并发脑卒中患者应加强心脏监护,以便及时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谈家红;吴正福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HGF、c-met蛋白在家兔颊黏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c-met蛋白在家兔口腔颊黏膜鳞状上皮细胞癌变过程中的表达.方法 将含有致癌剂二甲基苯并蒽(DMBA)的溶液及药膜涂抹或贴附于家兔口腔颊黏膜后,应用DMBA 16周后,作病理组织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 口腔颊黏膜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发生率达64.6%,不典型增生程度越重,HGF及c-met蛋白表达率越高,染色越明显.结论 应用致癌剂DMBA可初步构建家兔口腔颊黏膜鳞状上皮癌前病变模型,在癌变过程中间质成纤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可能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作者:徐志彬;赵鹏;高扬;王士杰;吴明利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98例食管癌患者术后复发和放疗靶区设计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局部和区域复发规律,为食管癌放射治疗(简称放疗)的亚临床区域靶区勾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98例食管癌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8例患者共发生162个部位复发,其中淋巴结转移占91.8%(90/98),吻合口复发占6.1%(6/98),瘤床复发占2.0%(2/98).结论 不同部位食管癌术后复发部位分布不同,对不同部位食管癌可设计包括不同淋巴结区域的放疗靶区.上级隔区是各段食管癌术后放疗时靶区勾画的重点.临床分期在Ⅲ期及以上的食管下段癌,锁骨上是重要的预防区域.

    作者:朱琪伟;蔡晶;黄灿红;万志龙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Lp-PLA2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关联研究

    冠心病是一种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的常见心血管疾病,至今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但认为与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内分泌功能低下等因素有关.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结果均证实了遗传因素在心血管疾病中的重要作用,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 rel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基因多态性对冠心病的影响受到了人们的重视.Lp-PLA2基因位于染色体6q12-21.2,与冠心病可能有关的多态性有3种:R92H、V279F、A379V.近年来,基因-环境协同致病也受到了学者重视,国外已发现Lp-PLA2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传统危险因子(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胆固醇血症)协同增加了患冠心病的风险,因此,心血管疾病相关基因的定位和识别成为研究的热点,Lp-PLA2基因已被列入冠心病研究的备选基因,本文就Lp-PLA2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联进行综述.

    作者:马莎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微RNA在肿瘤上皮间质转化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随着肿瘤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在肿瘤侵袭和转移中发挥的作用逐渐被人们认识和关注.近年来微RNA (microRNA,miRNA)的研究取得了极大进展,但其在肿瘤EMT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大量研究显示,miRNAs通过多种信号通路参与肿瘤EMT的各个环节的调控过程[1].本文主要就miRNAs在肿瘤EMT中发挥的作用及目前研究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张珏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喉癌患者术后呼吸道的系统化安全管理

    喉癌是耳鼻喉科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中国对喉癌的治疗,仍以外科手术切除配合放、化疗为主,喉癌术后患者均行气管切开,而气管切开后改变了呼吸道黏膜的完整性,分泌物增加,痰液黏稠易形成干痂而阻塞呼吸道,加上吸痰、胃管的留置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影响预后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因此,预防喉癌术后呼吸道的阻塞及感染等并发症是关键,通过对本科收治的122例喉癌手术治疗患者进行系统化安全管理,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方利;龚敏;赵良淑;陶春花;李艺;刘丽娜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青蒿琥酯对肺泡上皮细胞TGF-β1/MAPK通路的影响

    目的 探讨青蒿琥酯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上皮细胞-间质细胞转分化(EMT)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青蒿琥酯半数抑制浓度(IC50),根据IC50选择药物干预浓度.细胞分为6组,对照组,TGF-β13 ng/mL组(TGF-β1组),TGF-β13 ng/mL+青蒿琥酯1、2、4、8 mg/L组(分别为TGF-β1联合1、2、3、4组).培养24 h后,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收集细胞,提取总蛋白进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Ⅴ-波形蛋白(Vim)的表达情况.结果 青蒿琥酯作用于TGF-β1诱导的肺Ⅱ型上皮细胞24 h的IC50为8.86 mg/L;在TGF-β1作用下,与对照组比较,p38MAPK、α-SMA、Vim蛋白表达增加(P<0.05);在TGF-β1诱导细胞时给予青蒿琥酯作用,p38MAPK、α-SMA、Vim蛋白较TGF-β1组均表达明显减少(P<0.01),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 青蒿琥酯能抑制TGF-β1诱导的EMT过程,且呈浓度依赖性.其机制可能为抑制p38MAPK的表达.

    作者:陈娟;王昌明;周燕;黎红秀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颈交感神经阻滞对烧伤大鼠蓝斑放电的影响

    目的 探讨颈交感神经阻滞(SB)对烧伤大鼠蓝斑神经元电生理变化的影响.方法 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对照SB组、烧伤组和烧伤SB组,每组5只.总体表面积(total body surface area,TBSA) 20%Ⅲ度大鼠烧伤模型,4h后观察蓝斑神经元放电,HE染色组织学定位,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验证.结果 在放电频率、放电脉冲间隔(ISI)、众数和不对称指数(AI),对照组和对照S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烧伤组和烧伤SB组放电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对照SB组(P<0.01),而烧伤组又显著高于烧伤SB组(P<0.01);烧伤组和烧伤SB组ISI和众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对照SB组(P<0.01),而烧伤SB组又显著高于烧伤组(P<0.01);烧伤组和烧伤SB组AI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对照SB组(P<0.01),而烧伤SB组和烧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蓝斑神经元主要为多巴胺β羟化酶(DβH)神经元.结论 SB对烧伤的治疗作用中枢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抑制蓝斑神经元放电活动来实现.

    作者:郭晓姝;巩继平;尚改萍;张翠英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射频消融治疗45例预激综合征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治疗预激综合征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安全性、疗效,以及预激综合征患者发生阵发性房颤的机制.方法 对300例预激综合征患者,根据术前有无房颤发作史分为A组(45例,有房颤发作史),B组(255例,无房颤发作史);A组消融后根据有无再发房颤分为PAF组(有房颤再发)和NPAF组(无房颤再发).常规心内电生理检查(EPS),测定心房有效不应期;旁道的前传和逆传不应期;结合腔内电图寻找房室旁路佳消融靶点,采用温度控制方式射频消融治疗;通过同步12导联心电图测量旁路消融术24 h后,P波时限大、小值及计算P波离散度.结果 本组手术成功率为98.0%,复发率为1.0%,并发症发生率为1.0%.A组的多旁路较B组多(P=0.008 3).消融前,A组的心房有效不应期、旁道前传和逆传有效不应期较B组短(P=0.039 9);消融后,A组的P波大时限、P波离散度较B组长(P<0.01);术后PAF组和NPAF组比较中,PAF组的心房不应期较短,P波大时限、P波离散度较长.结论 射频消融治疗预激综合征伴阵发性房颤安全有效.旁道有效不应期缩短和心房本身各向异性传导增大在预激综合征患者房颤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年龄、冠心痛、左心室射血分数、高血压、糖尿病、左房内径、心悸病史等是预测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

    作者:温旭涛;谭海斌;杨希立;许兆延;黄欢愉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Caveolin-1、P63及CK34βE12在59例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窖蛋白-1 (Caveolin-1)、P63及CK34βE12蛋白在前列腺病变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9例前列腺癌(PCa)、15例高级别前列腺上皮内瘤变(HGPIN)、11例低级别前列腺上皮内瘤变(LGPIN)、7例非典型性腺瘤样增生(AAH)、10例基底细胞增生(BCH)、69例前列腺良性增生(BPH)标本中的Caveolin-1 、P63及CK34βE12的表达情况.结果 Caveolin-1、P63、CK34βE12抗原在PCa和BPH标本中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a、HGPIN、LGPIN、AAH、BCH、BPH中Caveolin-1阳性表达率为69.49%(41/59)、40.00%(6/15)、45.45%(5/11)、28.57%(2/7)、30.00%(3/10)、8.70%(6/69),P63阳性表达率为8.47%(5/59)、86.67%(13/15)、90.91%(10/11)、85.71% (6/7)、90.00% (9/10)、97.10% (67/69),CK34βE12为8.47%(5/59)、93.33%(14/15)、90.91%(10/11)、100.00%(7/7)、90.00% (9/10)、95.65%(66/69).Caveolin-1表达强弱与PCa的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相关(P<0.05).结论 Caveolin-1与PCa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有关,联合检测Caveolin-1、P63及CK34βE12的表达将对PCa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判断病情以及预后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曾永威;卢桂尧;高婉仪;禤丽萍;邓学斌;付汐;范小明;杨永强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护理绩效管理关键行为结构与职业承诺的相关研究

    护理绩效管理的出发点是增加护士专业能力、提升护理服务水平、保证护理工作安全、促进护理质量提升、提高患者满意度,而护理组织管理行为在此基础上贯穿医院护理工作的整个过程[1].职业承诺是指由于个人对职业或专业的认同和情感依赖以及对社会规范的内化而导致的不愿变更职业或专业的程度[2].因此,探讨组织管理行为对护士职业承诺影响的具体作用机制、了解护士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心理承诺,有利于真正从护理管理内部进行合理规划,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3].护理绩效管理的关键行为应是一个多维度的结构[4].课题组以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从专家咨询和问卷调查开始,并在此基础上检测了实施绩效管理关键行为结构与护理职业承诺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莉;代雨欣;雷延兰;沙琳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2000~201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14辖市卫生资源的配置研究

    目的 分析2000~201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区)14辖市卫生资源配置状况及其分布的合理性,为广西区域卫生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洛伦茨曲线(Lorenz curve)和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等方法,对2000~2010年广西区14辖市卫生资源(财政医疗卫生支出、床位、医生、注册护士)的配置状况及其人口与地理分布的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 2000~2010年广西区辖市卫生资源(财政医疗卫生支出、床位、医生、注册护士)按人口分布的平均基尼系数分别为0.373 1、0.376 4、0.370 0、0.353 8,地理分布的基尼系数均大于0.50.广西区辖市卫生资源分布的合理性相对较差,其中人口分布优于地理分布,注册护士配置合理性优于医生和床位,床位配置的合理性差.结论 应进一步加大卫生资源的投入力度,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不断调整卫生资源的结构和提高卫生资源地理及人口分布的合理性.

    作者:郭振友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阿魏酸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无复流的影响

    目的 探讨阿魏酸钠(SF)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无复流现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5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SF组、SF联合N-左旋硝基精氨酸(L-NNA)组(SF-L-NNA组).实验结束后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心肌一氧化氮(NO)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水平,比色法测iNOS及eNOS的活性,心肌染色法区分缺血区、梗死区及无复流区.结果 与I/R组比较,SF组血清CK-MB、IL-6水平显著降低,iNOS的水平及活性显著减少,eNOS的水平及活性显著增加,NO水平明显增加,梗死范围及无复流范围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F-L-NNA组能部分阻断SF这一保护作用.结论 SF通过调控iNOS/eNOS-NO途径,改善内皮功能,抑制炎症反应,防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的无复流现象.

    作者:韩蕾;鲍百丽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1例酒精性肝硬化伴糖尿病患者β受体阻滞剂的用药分析及相关药学监护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切入点及药学监护方法.方法 以1例酒精性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伴糖尿病患者的预防出血药物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为切入点,临床药师协同临床医师对该患者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及进行药学监护.结果 该患者对普萘洛尔反映良好,门脉高压情况有所缓解.经治疗后症状较前明显好转,住院期间未出现呕血,黑便等,未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住院期间患者空腹血糖维持在5.3~6.4 mmol/L,未出现较大血糖波动.结论 临床伴发复杂情况或出现治疗矛盾时是临床药师切入临床的良好时机,临床药师协同临床医师对特殊患者实施药学监护可有效保障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王国俊;雷利群;罗宏丽;陈志宇 刊期: 2013年第14期

  • 桂西地区幽门螺杆菌多重耐药现状和治疗方案分析

    目的 了解桂西地区幽门螺杆菌(Hp)多重耐药现状,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方法 收集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确诊为Hp感染患者的胃黏膜标本进行Hp分离培养和鉴定,经鉴定获得115株Hp菌株,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其对阿莫西林等5种抗生素的多重耐药性.结果 Hp对甲硝唑加克拉霉素耐药的耐药率为21.74%;对阿莫西林加克拉霉素耐药的耐药率为8.70%;对甲硝唑加四环素耐药的耐药率为13.91%;对甲硝唑加左氧氟沙星耐药的耐药率为1.74%;同时对阿莫西林加左氧氟沙星耐药的耐药率为0.87%.结论 桂西地区Hp对甲硝唑和克拉霉素耐药的多重耐药率较高,对阿莫西林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的多重耐药率较低,在治疗方案中应选择阿莫西林和左氧氟沙星组合作为一线治疗方案,以提高Hp的根除率.

    作者:李晓华;黄赞松;黄衍强;周喜汉;吴明慧;刘丽;覃艳春;黄干荣 刊期: 2013年第14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