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缺血预适应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小肠损伤的保护效应及NO的作用

刘燕;彭海兵;张博;周洪霞;杨秀红;张连元

关键词:再灌注损伤, 一氧化氮, 细胞凋亡, 缺血预适应, 环磷酸鸟苷
摘要:目的观察缺血预适应(IPC)对肢体缺血再灌注(LIR)后小肠损伤的保护效应,探讨一氧化氮(NO)在该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52只,随机分为4组(n=13):假手术(Sham)组,肢体缺血再灌注(IR)组,缺血预适应(IPC)组,Nω-硝基-L-精氨酸甲酯处理(L-NAME)组,测定各组大鼠血浆和小肠组织二胺氧化酶(DAO)、NO含量,血浆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脂多糖(FITC-LPS)浓度,小肠组织丙二醛(MDA)、环磷酸鸟苷(cGMP)的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蛋白P-选择素(P-selection)和凋亡蛋白酶(Caspase-3)的表达情况,利用原位脱氧核糖核甘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各组小肠组织细胞的凋亡情况,使用自动图像分析系统对其结果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IPC组与IR组比较,血浆DAO和FITC-LPS明显降低,NO升高(P<0.01),小肠组织NO、DAO和cGMP浓度升高,MDA浓度下降(P<0.01),小肠组织黏膜上皮细胞P-selection、Caspase-3的表达明显下降,AI降低(P<0.01);L-NAME组与 IPC组比较,血浆NO浓度明显下降,DAO 和 FITC-LPS明显升高(P<0.01),小肠组织NO、DAO和cGMP浓度明显下降,MDA浓度升高(P<0.01),P-selection、Caspase-3表达均明显上调,AI明显升高(P<0.01)。结论 IPC可明显改善LIR后小肠黏膜肠通透性升高、组织脂质过氧化损伤及肠细胞凋亡, NO参与IPC的保护效应。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脑脊液白细胞显微镜计数法的改良

    目的对现用脑脊液白细胞显微镜计数法进行改良,寻求佳冰醋酸浓度及与脑脊液混合的适比例,提高脑脊液白细胞计数的准确度、精密度。方法将不同浓度冰醋酸与脑脊液标本进行不同比例混合,形成28种组合方法。标本稀释后5 min内对28种组合方法进行显微镜白细胞计数,同时以现用方法进行计数,每种方法均计数2次取均值。计数20例脑脊液标本后比较每种方法所得的白细胞计数均值与变异系数。结果脑脊液与5%冰醋酸的混合比例为60∶40时,脑脊液白细胞计数结果高(189个/μL ),明显高于现用方法(161个/μL );变异系数也小(7%),明显低于现用方法(18%)。结论使用5%的冰醋酸、且脑脊液与其混合比例为60∶40时,白细胞计数结果的准确性、精密度达到佳。

    作者:黄丽春;岑雨贞;郑磊;熊铁;陈雅妮;孙德华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轻度结膜炎症对93例干眼病患者泪膜破裂时间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干眼病患者轻度结膜炎对泪膜破裂时间的影响。方法收集2007年9月至2011年9月来该院眼科就诊,经角膜荧光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小于或等于5 s的93例患者。将患者分为伴有轻度结膜炎(实验组)和不伴有结膜炎组(对照组)两组,比较两组泪膜破裂时间。结果54例合并轻度结膜炎,40例可以观察到结膜乳头,平均泪膜破裂时间为(3.54±1.02)s ;对照组39例,平均泪膜破裂时间为(3.41±1.04)s ,两组间无显著差异性( P=0.56)。结论干眼并发轻度结膜炎不影响泪膜破裂时间。

    作者:陈俊涛;张委;云斌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子宫颈扩张球囊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和引产的临床评价

    目的评价子宫颈扩张球囊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和引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32例妊娠足月、宫颈Bishop评分小于或等于6分的初产妇随机分为球囊组和缩宫素组,比较两组促宫颈成熟和引产的效果。结果球囊组促宫颈成熟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91.04%和100.00%,缩宫素组为30.77%和73.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球囊组引产至临产的时间为(472.52±416.26)min ,临产至阴道分娩的时间为(247.68±156.34)min;缩宫素组分别为(654.24±562.36)min和(476.14±354.73)min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率、产后2 h出血量、胎儿和新生儿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颈扩张球囊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和引产的效果明显优于缩宫素,是一种安全有效、使用便捷的引产方式。

    作者:柳怡;付稼虹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危重创伤休克患者外科手术麻醉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危重创伤休克患者的麻醉处理方法和临床体会。方法将该院收治的48例重度创伤休克手术患者按麻醉处理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延迟复苏组(A组)和常规组(B组),各24例。结果患者均按预计完成手术,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术后3~4 h内完全清醒,恢复自主呼吸。A组有4例(16.6%)患者死亡,B组有12例(50.0%)患者死亡。A组病死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创伤休克患者选择合适的麻醉管理可维护各脏器功能,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条件,提高该类危重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赵卫兵;杨小春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商陆皂苷甲对IL-1β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CDK2、P27的影响

    目的观察商陆皂苷甲(EsA )对白细胞介素(IL )-1β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rGM C )增殖和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CDK2)及其抑制蛋白(P27)表达的影响。方法噻唑蓝(MTT)法检测EsA对 rGMC增殖与毒性的影响;碘化丙啶(PI)染色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 )检测CDK2、P27的表达。结果观察剂量中EsA对rG-MC没有细胞毒作用,EsA(2.5~5.0 mg/L)作用rGMC 48 h后明显抑制其增殖;IL-1β减少了rGMC的G1期细胞数并增加了S期的细胞数,促进了rGMC的CDK2的表达,抑制了P27的表达;EsA增加了IL-1β诱导的rGMC的G1期的细胞数并减少了S期的细胞数,抑制了IL-1β诱导的rGMC的CDK2的表达,并促进了P27的表达。结论 rGMC可能是EsA的作用靶细胞,EsA通过抑制CDK2及激活P27的表达抑制了IL-1β诱导的rGMC的增殖,阻滞了细胞周期的进程。

    作者:张祥贵;汤杰印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入院时静息呼吸频率与GRACE评分在ACS 心血管死亡风险评估的价值研究

    目的评估入院时静息呼吸频率与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评分系统(GRACE)评分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风险分层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前瞻性的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ACS患者,在入院时检测患者呼吸频率并进行GRACE评分,根据呼吸频率分级和GRACE评分分级进行分组,观察近期心血管疾病病死率。随访时间为30 d。结果死亡组呼吸频率明显高于存活组。Kapian-M eier生存曲线分析揭示呼吸频率和GRACE危险积分高者近期预后明显较差;多变量Cox比例风险模型表明GRACE危险积分和呼吸频率是ACS患者近期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入院时静息呼吸频率与GRACE评分联合对ACS患者危险分层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用于近期死亡风险预警。

    作者:敖泽惠;佘强;杜建霖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血管黏附蛋白-1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体内水平变化及意义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 )患者血管黏附蛋白-1(VAP-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探讨其与糖尿病肾病(DN)发病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DN 组患者(40例)、T2DM 组患者(39例)血清 VAP-1、hs-CRP、生化法检测血糖(Glu)、高效液相比色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GHbA-1)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46例)比较。结果 VAP-1、hs-CRP、Glu、GHbA-1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N组VAP-1、hs-CRP水平高于 T2DM 组及健康对照组,且 T2DM 组hs-CRP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T2DM组内VAP-1与hs-CRP、Glu水平呈正相关(r=0.568、0.755;P<0.05、0.01);hs-CRP与Glu、GHbA-1水平呈正相关(r=0.886、0.475;P<0.01、0.05)。Glu与GHbA1呈正相关(r=0.471;P<0.05)。DN组内VAP-1与hs-CRP、GHbA-1、Glu水平呈正相关(r=0.521、0.830、0.454;P<0.05、0.01、0.05),hs-CRP与Glu呈正相关(r=0.690;P<0.01)。结论 T2DM患者Glu及GHbA-1水平变化对VAP-1、hs-CRP升高存在影响,高VAP-1可致微血管病发生并影响患者肾功能,VAP-1拮抗治疗是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方面。

    作者:冯庆国;魏凯;杨万杰;王伟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糖尿病肾病(DN )是糖尿病(DM )主要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欧美国家患者发生终末期肾病(ES RD )的主要原因,其治疗难度较大。目前针对DN发病机制的系列研究,旨在探寻防治DN的更有效方法。本文拟将DN 的发病机制及防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李惠秀(综述);曹文富(审校)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锯叶棕果实提取物联合坦索洛新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锯叶棕果实提取物(SPE)联合坦索洛新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疗效。方法将87例BP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与对照组(42例)。治疗组口服SPE联合坦索洛新,对照组口服坦索洛新,均连续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残余尿量(RU )、大尿流率(Qmax )、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 )以及前列腺体积。结果对照组治疗后 RU、Qmax、IPSS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RU、Qmax、IPSS及前列腺体积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E联合坦索洛新治疗BPH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缩小前列腺体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夏洪强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阿司匹林抵抗在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中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抵抗(AR)在2型糖尿病(T2DM )患者心血管事件中的影响。方法收集该院2006年6月至2010年9月,确诊为T2DM的患者496例,连续4周给予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 ,用光比浊法检测血小板聚集率,将患者分为AR组、阿司匹林半抵抗(ASR)组与阿司匹林敏感(AS)组,分别比较临床生化指标之间的差异,随访1~4年后比较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差异。结果发生AR的占总人数的11.69%;发生ASR的占总人数的37.90%。女性在AR组与ASR组中人数较多(67.48%);AR组与ASR组患者较AS组的餐前空腹血糖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均高于AS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对T2DM患者进行AR相关检测,推荐服用阿司匹林时应注意推荐的服用剂量,并且密切监视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作者:武刚;程璐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柯氏评估模型在提升临床护士岗位胜任能力中的应用探讨

    传统的培训方法由于对培训内容的确定缺乏针对性、培训设计过程中培训成员参与程度不够、对培训效果缺乏科学的评价方法,导致培训效果不理想[1]。采用美国学者唐纳德·柯克帕特里克在1959年提出的“柯氏评估模型”,通过反应、学习、行为和结果4个评估层级对培训的目标、内容和培训后的效果进行评估,发挥其对培训活动的导向、鉴定和改进作用[2]。

    作者:谭昌菊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电针治疗对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细胞周期蛋白P53、P21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电针(EA)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血浆中SOD、MDA 的含量,大脑 P53、P2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正常SD大鼠36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和EA组。EA组针刺“百会”、“太溪”、“足三里”穴治疗,通过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的行为学改变、分光光度法观察大鼠血浆中SOD及MDA的水平;免疫荧光法观察大鼠大脑P53、P21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EA组逃避潜伏期缩短,在第三象限的活动时间延长,跨越原平台位置的次数增多,血浆SOD水平升高、MDA水平降低,大脑P53、P21的表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A能够改善Aβ1-42诱导的AD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可能与提高SOD活性,降低MDA含量,下调P53,P21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苏琦;徐德恩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38例涎腺基底细胞腺瘤临床病理学观察

    目的分析和总结涎腺基底细胞腺瘤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以提高对基底细胞腺瘤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收集该院38例基底细胞腺瘤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对标本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采用Envision法染色。并对治疗和预后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患者发病年龄13~74岁,平均48岁,临床表现为无痛性腮腺区肿块,并且影像学检查发现腮腺区占位;38例基底细胞腺瘤中,12例为实性型,14例为梁状型,7例为管状型,5例为膜性型;随访其中30例患者,均未发现肿瘤复发、恶性变等。结论基底细胞腺瘤罕见,发病年龄较广,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手术切除效果好,预后好,终诊断及分型依靠 HE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的表达。

    作者:唐坚清;张声;陈林莺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综合医院门诊护理管理不良因素分析与对策

    门诊部作为医院履行医疗服务的前沿阵地,是医护人员实践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体现医院良好医德医风的重要窗口[1]。由于综合医院门诊具有各类患者聚集、检诊集中、病种复杂、需求各异、病情变化快、流动性大、服务周期短等特点,给门诊护理管理工作提出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2]。在新医改大好形势的当下,建立科学、完善的门诊护理管理模式,提高门诊护理服务质量,建立良好医疗秩序和医患关系,提供方便、快捷、安全、舒适、经济的医疗服务,是摆在门诊护理管理工作面前的新课题。针对这一课题,本院门诊开展了以“转变门诊护理服务理念、拓宽门诊护理服务内涵、创新门诊护理管理模式、共建门诊和谐医患关系”为主题的探讨,通过分析门诊护理管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良因素,制订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应急预案,在显著提高了门诊护理质量的同时,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和经济效益。下面就本院门诊护理质量管理的经验交流如下。

    作者:黄红梅;熊彬;张玲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颅内多发出血的报道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由多种病因引起,以造血干细胞数量减少和质的缺陷为主所致的造血障碍,临床上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患者常有自发出血倾向,尤以颅内出血者为重,病死率高,预后差。现报道1例再障伴颅内多发出血患者,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作者:王晓东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关于提高《重庆医学》编辑部图书与期刊利用率的若干思考

    《重庆医学》1972年创刊,由重庆市卫生局主管,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和重庆市医学会主办的旬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和医院管理者提供学术交流平台,致力于介绍国内外新医学成果及进展,交流基础理论和临床研究,特别是临床新方法、新技术[1]。

    作者:钱进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现代软件工程方法在医疗软件开发中的合理应用

    近年来医疗机构已广泛部署了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HIS),包括病理信息系统(pathology infor-mation system ,PIS )、检验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 ,LIS)、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 ,PACS)等 HIS ,大大提高临床业务部门工作效率、规范了医疗流程。随着各级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医疗信息系统运行效率高、流程合理等优点开始体现,各级医院都在H IS系统的基础上开发适合自己医院特色的医疗信息子系统,形成了各自的医疗管理软件体系。过去由于 H IS开发普遍采用自发式、作坊式、无序式等较落后的软件开发方式,随着软件规模越来越大、软件复杂度不断增加和软件需求量逐渐增大,H IS开发难度加大、效率低且不易管理等问题十分突出。随着现代软件工程思想在 H IS开发中的推广和应用,其高效率、模块式开发灵活、团队合作分工明确和易于维护等优点已经得到体现,满足现代医院医疗软件开发的要求[1]。

    作者:段然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配戴角膜塑形镜治疗少年儿童近视的疗效及依从性分析

    目的探讨少年儿童配戴角膜塑形(OK )镜治疗近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该院318例配戴OK镜的少年儿童近视患者的疗效、依从性及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8例患者试戴成功率为98.11%(312/318)。裸眼视力在戴镜后7 d (0.96±0.06)较戴镜前(0.15±0.08)显著升高( P<0.01),并且在之后1~12个月裸眼视力稳定。戴镜7 d角膜前表面水平曲率(HK)及垂直曲率(VK)较戴镜前均显著降低(P<0.01)。戴镜后1~12个月 HK及VK仍显著低于戴镜前,并且维持稳定。坚持戴镜1年以上者193例(61.86%)。1年内并发症发生率为55.45%(173/312)。结论配戴O K镜能有效矫正少年儿童的近视,但依从性较差,并发症发生率高。

    作者:周敏;孙建楠;马佳;翟春鸽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利多卡因对支气管灌洗液铜绿假单胞菌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使用利多卡因对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患者经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收集支气管灌洗液(BLF)培养铜绿假单胞菌(PA)的阳性率及其药物敏感的影响。方法收集135例HAP患者BLF ,共270份BLF标本;对HAP患者进行纤支镜检查时,先在右侧分泌物较多的支气管直接收集BL F送细菌培养作为对照组;随后于左侧分泌物较多的支气管注入2%利多卡因3 mL局部麻醉后收集BLF送细菌培养作为利多卡因组,比较两组PA阳性率及药敏情况。结果对照组BLF培养 PA阳性42例,利多卡因组BL F培养PA阳性40例,两组PA培养阳性率分别为31.11%和29.63%,两组样本的PA培养结果一致性很高( P<0.001);利多卡因组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PA敏感菌株少于对照组、耐药菌株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等无影响。结论2%利多卡因不影响肺部感染患者BLF培养 PA的阳性率;会降低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对PA的敏感性。

    作者:张九进;黄翠娟;张勇昌;杨纯爱;梁宇峰;陈显源;陈月新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U8仿生物电刺激治疗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U8仿生物电刺激治疗对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患者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将80例252个自然周期中因不明原因子宫内膜生长不良而受孕失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从月经周期第8天开始隔日1次仿生物电刺激治疗,直至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排卵后给予黄体酮20 mg/d黄体支持;对照组于月经周期第8天开始每日口服戊酸雌二醇2 mg ,直至HCG注射日,排卵后给予黄体酮20 mg/d黄体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一般情况,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及内膜类型、子宫内膜内血流、内膜下血流分布、生化妊娠及临床妊娠率。结果观察组 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及内膜类型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内血流和内膜下血流分布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妊娠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8仿生物电刺激促进子宫内膜生长,能够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有提高临床妊娠率的趋势。

    作者:薛惠英;左阳花;冯播;苏静;葛环 刊期: 2013年第21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