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VEGF在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表达及意义

李鑫;刘静;王东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大鼠
摘要: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胰腺中的动态表达情况和组织病理改变的关系,初步探讨VEGF在SAP病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组)和SAP组各18只.5%牛磺胆酸钠逆行胆胰管注射制备SAP模型.每组分别于术后3、6、12 h检测各组腹水量、血清淀粉酶的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蛋白印迹法检测胰腺组织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 SAP组血清淀粉酶较Sham组明显升高(P<0.05); SAP组的水肿、炎症浸润、出血、坏死情况及Schmidt评分较Sham组严重(P<0.01);SAP组大鼠各时间点的胰腺组织VEGF的阳性表达水平较Sham组明显增加(P<0.01).结论 VEGF与SAP的病理改变密切相关,可能是胰腺出血坏死的重要机制之一.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16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诊断卵巢癌的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薄层增强扫描后多平面重组(MPR)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临床怀疑卵巢癌患者的CT资料(薄层增强扫描),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结果 16层螺旋CT薄层增强扫描检查提示卵巢癌65例,经手术病理检查或穿刺活检证实53例,即真阳性53例,假阳性12例,卵巢癌的16层螺旋CT诊断准确性为81.5%.结论 16层螺旋CT薄层增强扫描后MPR对卵巢癌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作者:吴晓莉;先世伟;刘鲁 刊期: 2012年第28期

  • 高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课程教学范式研究与实践

    随着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药品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发生了根本变化,沿袭多年的药品供应体系已被现今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网上电子商务所代替.社会急需大量具有现代药品经营理念的营销人员.目前,既能掌握现代药品经营理念又具有实战能力的专业营销人才十分紧缺[1].作为开设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院校如何紧跟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培养理论够用、实践能力强的高技能专门人才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 .本校自2007年开设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以来,紧密结合国家医疗改革中有关基本用药政策,深入展开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取得比较显著的成效,在教学范式的实践中也获得了一些值得推广的经验.

    作者:任彦荣;陈绍成 刊期: 2012年第28期

  • 茶多酚制剂用于口腔护理的系统评价

    各种原因引起的口腔炎症、溃疡、口臭等常见症状,轻者影响患者的舒适感及进食,重者可因病原微生物增殖,通过误吸,导致吸入性肺炎.有效口腔护理可减少口腔内细菌,预防口腔感染,还可使呼吸系统感染的危险性降低[1].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是一种从绿茶中分离提取的高效低毒自由基清除剂、天然抗氧化剂及抑菌剂.目前,尚无文献明确其佳浓度、用法、适用范围及护理效果,给临床口腔护理决策带来困难.本研究系统评价茶多酚制剂用于口腔相关疾病护理研究文献,明确其适用范围、用法及口腔护理效果,为临床决策提供证据.

    作者:柏晓玲;郭晶;楼婷;江智霞;肖政;权明桃 刊期: 2012年第28期

  • 渴络欣联合坎地沙坦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渴络欣联合坎地沙坦酯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 早期糖尿病肾病(DN Ⅲ期)患者45例和临床糖尿病肾病(DN Ⅳ期)41例分别随机分为坎地沙坦酯对照组和渴络欣联合坎地沙坦酯治疗组,疗程均为2个月.结果 (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三酰甘油(TG)、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下降(P<0.05),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上升(P<0.05),对照组上述指标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早期DN患者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β2微球蛋白(β2-MG)均明显减少(P<0.05),而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更为显著(P<0.05).(3)对临床DN患者的尿蛋白定量、尿α1-MG、尿β2-MG、血清蛋白(ALB),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改善显著(P<0.05),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对临床DN患者的血肌酐(Scr),对照组无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组却改善显著(P<0.05).结论 渴络欣联合坎地沙坦酯治疗DN疗效肯定,在减少尿蛋白、改善肾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单用坎地沙坦酯.

    作者:何先红;刘雷;林波;刘春秋 刊期: 2012年第28期

  • 不同学历实习护士糖尿病健康教育效果比较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长.糖尿病患者流动性较大,单纯药物治疗无法达佳治疗效果,究其原因与不能及时追踪随访有直接关系,而糖尿病健康教育作为糖尿病三级预防的重要手段之一[1],则充分地弥补了以上不足.但是一成不变的健康教育不但无法优化治疗,反而致使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严重影响治疗效果,提高健康教育质量对于治疗至关重要.在临床工作中,除了带教老师外大量的实习护士在健康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实习护士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健康教育质量也有差异.如何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全面、专业及人性化的健康教育是目前面临的严峻问题,故本研究对比不同学历层次实习护士健康教育效果,通过试验探求更优质的健康教育.

    作者:徐蔚蔚;赵锡丽;刘小兰;蒋国萍;张丽;戟芳 刊期: 2012年第28期

  • 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肾出血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SRAE)治疗肾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SRAE治疗21例肾出血患者,其中肾脏创伤12例,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出血8例,肾肿瘤切除术后出血1例,术前均行肾动脉造影证实诊断,栓塞材料采用明胶海绵和金属弹簧钢圈.结果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均栓塞成功,21例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均较快改善,术后3~5 d肉眼血尿消失.所有患者随访期间均无复发性血尿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SRAE治疗肾损伤出血疗效确切,能大程度的保护肾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毕光荣;张勇;陈旭昇 刊期: 2012年第28期

  • 不同浓度脂质对PT及APTT凝血结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脂质对血凝仪CA7000测定PT及APTT凝血结果的影响,并获得偏差结果的校正公式.方法 使用高速离心法制备的血脂浓缩液按不同比例干扰凝血(PT、APTT)测定,以结果变化趋势求得直线回归方程并得出校正公式.结果 随着脂质浓度的增加,PT检测结果呈增高趋势,而APTT在TG浓度为0.0~2.5 mmol/L时结果降低,当TG>2.5 mmol/L时结果呈升高趋势,当TG≥8.5 mmol/L时,PT、APTT结果明显升高或无法检出.结论 脂质对PT、APTT的检测结果均存在干扰,并随脂质浓度变化而不同,通过对数据的直线回归分析得出了结果偏差的校正公式,保证了临床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郭斌;龙春燕;谢宁;李君安;唐中 刊期: 2012年第28期

  • 自动心肺复苏仪的研究进展

    心搏骤停是临床常见的危急病症,必须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救治.徒手复苏有其局限性,人工按压时可因医务人员的技术差异而影响复苏效果,并可因耗费体力而频繁换人致按压中断,亦可因为按压力度不当、位置不准而发生肋骨骨折和内脏损伤,在开放静脉通路行药物治疗时常需2人以上才能完成,而且在进行电除颤时需中断复苏.为了提高心搏骤停患者复苏期间的血液灌注和提高存活率,人们研制了替代传统CPR的自动心肺复苏装置.目前,自动心肺复苏仪器已经在临床中广泛使用[1].本文综述常见的自动心肺复苏仪的研究进展和它们在临床应用中的优缺点.

    作者:杨雪玉 刊期: 2012年第28期

  • 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体会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效果.方法 输尿管镜置入输尿管达结石下端,然后置入碎石探针将结石击碎,大的用取石钳夹出,放置双J管,细小碎石自行排出.结果 本组632例患者,手术时间5~85 min,平均35 min.其中5例置镜失败;31例中、上段结石上漂入肾盂;一次成功率94.30%,上段51.28%,中段92.41%,下段98.88%.结论 输尿管镜技术能快速明确诊断,解决梗阻,治疗输尿管结石安全、高效、微创、费用少、省时,成功率高.

    作者:戴力;杨兵;刘怀清 刊期: 2012年第28期

  • VEGF在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胰腺中的动态表达情况和组织病理改变的关系,初步探讨VEGF在SAP病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组)和SAP组各18只.5%牛磺胆酸钠逆行胆胰管注射制备SAP模型.每组分别于术后3、6、12 h检测各组腹水量、血清淀粉酶的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蛋白印迹法检测胰腺组织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 SAP组血清淀粉酶较Sham组明显升高(P<0.05); SAP组的水肿、炎症浸润、出血、坏死情况及Schmidt评分较Sham组严重(P<0.01);SAP组大鼠各时间点的胰腺组织VEGF的阳性表达水平较Sham组明显增加(P<0.01).结论 VEGF与SAP的病理改变密切相关,可能是胰腺出血坏死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李鑫;刘静;王东 刊期: 2012年第28期

  • 全麻下腮腺浅叶切除加面神经解剖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5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腮腺浅叶切除加面神经解剖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该院耳鼻喉科收治的50例腮腺浅叶多形性腺瘤(直径大于2.0 cm)患者均采用腮腺腺体浅叶切除加面神经解剖术式治疗,术后疗效分析.结果 对50例患者均采用腮腺浅叶切除加面神经解剖术,术后均无永久性面瘫发生,涎瘘3例,无复发病例.结论 腮腺浅叶切除加面神经解剖术为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标准术式,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曾钟杰;吴波;毕丹 刊期: 2012年第28期

  • 两种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在2型糖尿病合并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期的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G+A)与门冬胰岛素30多次皮下注射(MSII)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及放疗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7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G+A组36例,MSII组35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变化、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及放化疗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G+A 组血糖控制效果优于MSII组(P<0.01),低血糖及放化疗并发症发生率低于MSII组(P<0.01),血糖达标时间较MSII组缩短(P<0.01).结论 G+A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及放疗期的血糖控制平稳,安全,达标迅速.

    作者:南映瑜;陈瑜;黄恬;钟艺华;张宇琳;龙波 刊期: 2012年第28期

  • 家庭支持性心理干预对脑外伤后抑郁的疗效观察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高速交通工具的广泛应用、建筑业的迅速发展、世界范围内灾害的频繁发生以及各种快速、刺激性的娱乐活动的出现,脑外伤(TBI)的发病率居创伤的首位,或仅次于四肢骨折,占全身各部位创伤的9%~21%[1].不仅对躯体造成极大危害,而且还会产生各种情绪障碍,其中常见的情绪障碍为抑郁.据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TBI后抑郁的发病率约占TBI患者总数的30%~50%,对其临床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均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给家庭乃至社会带来负担[2-4].作者于2011年7月对患者采用家庭支持性心理干预的疗法,改善TBI后患者的抑郁状况,以辅助临床治疗,促进脑损伤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吴芷芷;李红玉 刊期: 2012年第28期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心肌损害标志物的变化

    目的 探讨心肌标志物检测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26例COPD老年患者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aO2),依据是否存在呼吸衰竭分为两组(COPD合并呼吸衰竭组79例即A组、COPD无呼吸衰竭组47例即B组),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I(cTnI)水平.结果 A、B组患者血清AST、LDH、CK、CK-MB和cTnI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A组上述指标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老年COPD患者可伴心肌标志物浓度增高,且心肌标志物水平随着PaO2的降低有上升趋势.

    作者:张敏;付凯;林玲;段晓静;熊晓琳 刊期: 2012年第28期

  • 氟伏沙明和氟西汀治疗66例老年期抑郁症的对照分析

    目的 比较氟伏沙明与氟西汀治疗老年期抑郁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法将66例老年期抑郁症患者分为氟伏沙明组和氟西汀组,疗程均为6周.治疗第1、2、4、8周末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两种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8周后,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氟伏沙明组治疗后第1周末HAMD得分、HAMD中焦虑因子得分低于氟西汀组(P<0.05);氟伏沙明组便秘的发生率低于氟西汀组(P<0.05).结论 氟伏沙明治疗老年期抑郁症与氟西汀疗效相似,但前者起效更快,对抑郁、焦虑症状的疗效更好,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万红;罗捷;冉江峰 刊期: 2012年第28期

  • 分层培训在心肺复苏术培训中的必要性

    现场心肺复苏是提高急救成功率的关键因素.目前,中国现场心肺复苏的普及率明显较发达国家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的原因之一是掌握现场心肺复苏术的公众太少[1-2].基于这种现状,目前各种急救培训正在很多医院、急救机构开展,但是培训的内容、形式大部分是沿用对医务人员的心肺复苏培训课程.因为受训者不同的教育背景,受训者在培训后对心肺复苏术的掌握程度也不尽相同.因此,作者设计了一项前瞻性随机试验,目的是分析没有医学教育背景的受训者和有医学教育背景的受训者接受相同心肺复苏培训的不同特点,从而了解在今后的心肺复苏培训中是否需要对不同教育背景受训者做分层培训.

    作者:孟晓彦;曹钰 刊期: 2012年第28期

  • 亚低温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保护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亚低温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脑保护作用及对大脑海马CA1区脑红蛋白(NGB)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将1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常温缺血组和亚低温缺血组,缺血组分别于缺血3 h再灌注3、6、12、24、48、72 h和1周处死,假手术组于24 h时间点处死,亚低温缺血组于缺血后10 min实施全身亚低温并持续3 h.处死大鼠前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再灌注6、24、72 h进行脑梗死体积的测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NGB的表达.结果 (1)与常温缺血组比较,亚低温缺血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P<0.05),脑梗死体积小(P<0.05).(2)常温缺血组大脑海马CA1区NGB表达在再灌注3 h开始增加,24 h达高峰,而后逐渐下降,1周时接近假手术组水平;亚低温缺血组NGB表达与之相似.除再灌注1周外,两组大脑海马CA1区NGB表达均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再灌注1周外,亚低温缺血组NGB表达均高于常温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亚低温对局灶性缺血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促进海马CA1区NGB的表达可能是其发挥脑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作者:王伟平;李世英;陶颖媛;余红 刊期: 2012年第28期

  • 齐拉西酮与奥氮平治疗早期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分析

    目的 比较齐拉西酮与奥氮平治疗早期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0年2月至2011年9月该院精神科治疗的58例早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予以齐拉西酮每次40 mg,每天2次口服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奥氮平10 mg/d口服治疗,治疗共持续8周,分别于治疗后第1、2、4、8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2、4、8周后实验组与对照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治疗2、4、8周后临床疗效评定量表(CGI)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8周后实验组PANSS评分与CGI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震颤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但予以对症处理后均能好转.对照组体质量增加发生率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早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使用齐拉西酮疗效优于长期使用奥氮平,且不会增加患者罹患糖尿病的风险,具有很好的安全性.

    作者:杜能强 刊期: 2012年第28期

  • 血清食物特异性抗体IgG和IgE检测对湿疹诊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检测血清中食物特异性抗体IgE(sIgE)和IgG(sIgG)在诊断湿疹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25例湿疹患者(实验组),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酶联免疫法(ELISA)分别检测血清中食物sIgE和sIgG,并与35例健康献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中食物sIgG阳性率(43.2%)明显高于sIgE(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sIgG(5.7%)和sIgE(8.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主要食物过敏原是牛奶和鸡蛋,其次为虾、蟹和鱼.联合检测sIgG和sIgE的阳性率高于单独检测sIgG或sIgE.结论 食物sIgG和sIgE可能参与湿疹的发病,联合检测食物sIgG和sIgE可以提高湿疹血清学诊断的阳性率.

    作者:孙静 刊期: 2012年第28期

  • 硝苯地平治疗缺氧性肺动脉高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硝苯地平治疗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1~12月本院56例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6例),测量治疗前、后患者的肺动脉平均压,体循环平均压,监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行血气分析,评价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平均肺动脉压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肺动脉平均压有更显著的降低(P<0.05);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PaO2、PaCO2有更显著的改善(P<0.05).结论 硝苯地平治疗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有很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郑培榆;陈强 刊期: 2012年第28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