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齐拉西酮与奥氮平治疗早期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分析

杜能强

关键词:精神分裂型人格障碍, 齐拉西酮, 奥氮平
摘要:目的 比较齐拉西酮与奥氮平治疗早期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0年2月至2011年9月该院精神科治疗的58例早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予以齐拉西酮每次40 mg,每天2次口服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奥氮平10 mg/d口服治疗,治疗共持续8周,分别于治疗后第1、2、4、8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2、4、8周后实验组与对照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治疗2、4、8周后临床疗效评定量表(CGI)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8周后实验组PANSS评分与CGI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震颤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但予以对症处理后均能好转.对照组体质量增加发生率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早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使用齐拉西酮疗效优于长期使用奥氮平,且不会增加患者罹患糖尿病的风险,具有很好的安全性.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高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课程教学范式研究与实践

    随着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药品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发生了根本变化,沿袭多年的药品供应体系已被现今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网上电子商务所代替.社会急需大量具有现代药品经营理念的营销人员.目前,既能掌握现代药品经营理念又具有实战能力的专业营销人才十分紧缺[1].作为开设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院校如何紧跟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培养理论够用、实践能力强的高技能专门人才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 .本校自2007年开设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以来,紧密结合国家医疗改革中有关基本用药政策,深入展开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取得比较显著的成效,在教学范式的实践中也获得了一些值得推广的经验.

    作者:任彦荣;陈绍成 刊期: 2012年第28期

  • 双臂巨大寻常疣并乙型肝炎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55岁,双前臂起疹13年.13年前无明显诱因右前臂起疣状新生物,很快左前臂也起类似皮疹,渐扩展至整个双前臂,逐渐躯干和下肢也有类似皮疹散在分布,无痛痒等不适.发病以来一直未诊治,后在家属劝说下来本科诊治.病程中,精神、睡眠、饮食正常,大小便均正常,体质量无变化.平素体健,否认其他系统疾病,否认家族成员有类似病史,无食物、药物过敏史.

    作者:高飞;曹萍 刊期: 2012年第28期

  • 肺栓塞临床特征对比分析研究

    目的 分析比较早期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情况,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临床高度疑诊肺栓塞患者100例,根据CT肺动脉血管造影(CTPA)分为PTE组(60例)与对照组非PTE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点及辅助检查情况.结果 PTE组呼吸困难、P2亢进、双下肢不对称性水肿均高于非PTE组.且PTE组D-二聚体阳性、SⅠQⅢTⅢ、右心室增大、肺动脉高压、下肢深静脉血栓显著高于非PTE组(P<0.05).结论 呼吸困难、双下肢不对称性水肿、D-二聚体阳性、肺动脉高压征、下肢静脉血栓是诊断PTE的重要线索,同时具备这些临床特征,应尽快完成D-二聚体、心电图、心脏彩超及下肢静脉彩超等检查,缩短诊断时间,及时治疗.

    作者:王红阳;刘飒;高爱丽;李琳;戈艳蕾;李球兵;郭霞 刊期: 2012年第28期

  • 新生大鼠持续缺氧条件下水通道蛋白4与脑水肿的关系

    目的 探讨水通道蛋白4(AQP4)在新生大鼠持续缺氧过程中与脑水肿的关系.方法 健康10 d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结扎右侧颈总动脉,然后缺氧不同时间分为缺氧缺血(HI)2 h组、HI 4 h组、HI 8 h组、HI 16 h组4个亚组,对照组行假手术.观察每组动物神经行为学改变,各组实验取脑组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荧光定量PCR,观察新生大鼠海马CA1区形态变化和AQP4表达水平.结果 实验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氧症状;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不同程度的水肿,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水肿加重,神经元呈现不可逆损伤;AQP4蛋白和RNA的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结论 AQP4表达水平下降参与新生大鼠持续缺氧缺血条件下脑水肿的形成.

    作者:贾佳;余加林;孙善全 刊期: 2012年第28期

  • 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体会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效果.方法 输尿管镜置入输尿管达结石下端,然后置入碎石探针将结石击碎,大的用取石钳夹出,放置双J管,细小碎石自行排出.结果 本组632例患者,手术时间5~85 min,平均35 min.其中5例置镜失败;31例中、上段结石上漂入肾盂;一次成功率94.30%,上段51.28%,中段92.41%,下段98.88%.结论 输尿管镜技术能快速明确诊断,解决梗阻,治疗输尿管结石安全、高效、微创、费用少、省时,成功率高.

    作者:戴力;杨兵;刘怀清 刊期: 2012年第28期

  • 70岁以上老年人痔的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70岁以上老年人Ⅲ、Ⅳ期内痔、混合痔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手术治疗的70岁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住院时间12~18 d,平均15.4 d.150例中术后18例出血,21例肛缘水肿,47例排尿困难,25例疼痛明显,经处理好转.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有4例少许出血,2例痔体脱出,经保守治疗出血停止、痔体不再脱出,无大便失禁、肛门狭窄等并发症.结论 Ⅲ、Ⅳ期内痔、混合痔应尽早手术治疗,合理的围术期处理和麻醉、手术方式的选择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王猛 刊期: 2012年第28期

  • 分层培训在心肺复苏术培训中的必要性

    现场心肺复苏是提高急救成功率的关键因素.目前,中国现场心肺复苏的普及率明显较发达国家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的原因之一是掌握现场心肺复苏术的公众太少[1-2].基于这种现状,目前各种急救培训正在很多医院、急救机构开展,但是培训的内容、形式大部分是沿用对医务人员的心肺复苏培训课程.因为受训者不同的教育背景,受训者在培训后对心肺复苏术的掌握程度也不尽相同.因此,作者设计了一项前瞻性随机试验,目的是分析没有医学教育背景的受训者和有医学教育背景的受训者接受相同心肺复苏培训的不同特点,从而了解在今后的心肺复苏培训中是否需要对不同教育背景受训者做分层培训.

    作者:孟晓彦;曹钰 刊期: 2012年第28期

  • 自动心肺复苏仪的研究进展

    心搏骤停是临床常见的危急病症,必须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救治.徒手复苏有其局限性,人工按压时可因医务人员的技术差异而影响复苏效果,并可因耗费体力而频繁换人致按压中断,亦可因为按压力度不当、位置不准而发生肋骨骨折和内脏损伤,在开放静脉通路行药物治疗时常需2人以上才能完成,而且在进行电除颤时需中断复苏.为了提高心搏骤停患者复苏期间的血液灌注和提高存活率,人们研制了替代传统CPR的自动心肺复苏装置.目前,自动心肺复苏仪器已经在临床中广泛使用[1].本文综述常见的自动心肺复苏仪的研究进展和它们在临床应用中的优缺点.

    作者:杨雪玉 刊期: 2012年第28期

  • 家庭支持性心理干预对脑外伤后抑郁的疗效观察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高速交通工具的广泛应用、建筑业的迅速发展、世界范围内灾害的频繁发生以及各种快速、刺激性的娱乐活动的出现,脑外伤(TBI)的发病率居创伤的首位,或仅次于四肢骨折,占全身各部位创伤的9%~21%[1].不仅对躯体造成极大危害,而且还会产生各种情绪障碍,其中常见的情绪障碍为抑郁.据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TBI后抑郁的发病率约占TBI患者总数的30%~50%,对其临床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均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给家庭乃至社会带来负担[2-4].作者于2011年7月对患者采用家庭支持性心理干预的疗法,改善TBI后患者的抑郁状况,以辅助临床治疗,促进脑损伤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吴芷芷;李红玉 刊期: 2012年第28期

  • 氟伏沙明和氟西汀治疗66例老年期抑郁症的对照分析

    目的 比较氟伏沙明与氟西汀治疗老年期抑郁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法将66例老年期抑郁症患者分为氟伏沙明组和氟西汀组,疗程均为6周.治疗第1、2、4、8周末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两种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8周后,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氟伏沙明组治疗后第1周末HAMD得分、HAMD中焦虑因子得分低于氟西汀组(P<0.05);氟伏沙明组便秘的发生率低于氟西汀组(P<0.05).结论 氟伏沙明治疗老年期抑郁症与氟西汀疗效相似,但前者起效更快,对抑郁、焦虑症状的疗效更好,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万红;罗捷;冉江峰 刊期: 2012年第28期

  • 人血清蛋白的使用分析与评价

    目的 分析本院使用人血清蛋白的基本情况,评价其合理性.方法 统计该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使用人血清蛋白的数量、科室使用分布、患者基本情况(年龄和性别)、临床诊断、用法、用量等,并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 随机抽取使用了人血清蛋白的500例患者基本情况,临床诊断主要是烧伤、肝硬化、肾功能不全、脑水肿,使用不合理情况主要表现在缺乏用药指征、使用时间过长及禁忌证使用.结论 应严格掌握使用指征、用量、停药指征,杜绝清蛋白作为营养品使用的医疗行为.

    作者:蒋均德;黄婷;吴琳琳 刊期: 2012年第28期

  • 齐拉西酮与奥氮平治疗早期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分析

    目的 比较齐拉西酮与奥氮平治疗早期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0年2月至2011年9月该院精神科治疗的58例早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予以齐拉西酮每次40 mg,每天2次口服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奥氮平10 mg/d口服治疗,治疗共持续8周,分别于治疗后第1、2、4、8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2、4、8周后实验组与对照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治疗2、4、8周后临床疗效评定量表(CGI)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8周后实验组PANSS评分与CGI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震颤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但予以对症处理后均能好转.对照组体质量增加发生率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早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使用齐拉西酮疗效优于长期使用奥氮平,且不会增加患者罹患糖尿病的风险,具有很好的安全性.

    作者:杜能强 刊期: 2012年第28期

  • CT三维融合技术在治疗静脉窦骑跨性硬膜外血肿中的应用

    目的 应用CT的GE AW4.4工作站VR融合技术(简称CT三维融合技术)分析静脉窦骑跨性硬膜外血肿的性质及附属情况,优选治疗方案.方法 对19例静脉窦骑跨性硬膜外血肿患者在术前应用CT三维融合技术对病变性质进行分类,就不同病例选择有针对性的保守治疗或手术方案.结果 16例行手术治疗,术中所见与术前评估情况基本相符;3例行保守治疗.19例患者中恢复良好16例,中度残疾1例,重度残疾1例,死亡1例.结论 借助CT三维融合技术可以准确掌握静脉窦骑跨性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指征,降低操作难度,减少意外损伤,对改善预后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黄警锐;肖虹;程凯敏;方波;刘科 刊期: 2012年第28期

  • 不同学历实习护士糖尿病健康教育效果比较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长.糖尿病患者流动性较大,单纯药物治疗无法达佳治疗效果,究其原因与不能及时追踪随访有直接关系,而糖尿病健康教育作为糖尿病三级预防的重要手段之一[1],则充分地弥补了以上不足.但是一成不变的健康教育不但无法优化治疗,反而致使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严重影响治疗效果,提高健康教育质量对于治疗至关重要.在临床工作中,除了带教老师外大量的实习护士在健康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实习护士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健康教育质量也有差异.如何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全面、专业及人性化的健康教育是目前面临的严峻问题,故本研究对比不同学历层次实习护士健康教育效果,通过试验探求更优质的健康教育.

    作者:徐蔚蔚;赵锡丽;刘小兰;蒋国萍;张丽;戟芳 刊期: 2012年第28期

  • 莫西沙星及利福布丁方案对初次复治涂阳肺结核超短程治疗价值

    目的 评价莫西沙星及利福布丁方案对初次复治涂阳肺结核超短程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77例初次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随机分成A、B、C、D 4组,各组治疗方案分别为:2HREZS/6HRE、2DREZO/6DRO、2DREZV/6DRV、5DRbEZM.观察4组患者疗效指数、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安全性等情况.结果 满疗程各组疗效指数及痰菌阴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满疗程时各组病灶吸收好转率分别为81.3%、80.0%、82.4%、82.4%,满疗程时各组病灶吸收好转率及空洞闭合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分别为31.3%、33.3%、35.3%、3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莫西沙星及利福布丁方案对初次复治涂阳肺结核超短程治疗是有效且安全的.

    作者:陈俊林;施军卫;顾德林;陈晓丽 刊期: 2012年第28期

  • 渴络欣联合坎地沙坦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渴络欣联合坎地沙坦酯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 早期糖尿病肾病(DN Ⅲ期)患者45例和临床糖尿病肾病(DN Ⅳ期)41例分别随机分为坎地沙坦酯对照组和渴络欣联合坎地沙坦酯治疗组,疗程均为2个月.结果 (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三酰甘油(TG)、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下降(P<0.05),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上升(P<0.05),对照组上述指标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早期DN患者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β2微球蛋白(β2-MG)均明显减少(P<0.05),而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更为显著(P<0.05).(3)对临床DN患者的尿蛋白定量、尿α1-MG、尿β2-MG、血清蛋白(ALB),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改善显著(P<0.05),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对临床DN患者的血肌酐(Scr),对照组无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组却改善显著(P<0.05).结论 渴络欣联合坎地沙坦酯治疗DN疗效肯定,在减少尿蛋白、改善肾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单用坎地沙坦酯.

    作者:何先红;刘雷;林波;刘春秋 刊期: 2012年第28期

  • 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肾出血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SRAE)治疗肾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SRAE治疗21例肾出血患者,其中肾脏创伤12例,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出血8例,肾肿瘤切除术后出血1例,术前均行肾动脉造影证实诊断,栓塞材料采用明胶海绵和金属弹簧钢圈.结果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均栓塞成功,21例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均较快改善,术后3~5 d肉眼血尿消失.所有患者随访期间均无复发性血尿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SRAE治疗肾损伤出血疗效确切,能大程度的保护肾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毕光荣;张勇;陈旭昇 刊期: 2012年第28期

  • 3R护理法对脑血管性痴呆患者的康复影响

    目的 探讨3R护理干预法对脑血管性痴呆(VaD)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48例Va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以3R护理法为主要内容和心理护理贯穿始终的专科护理模式;比较护理干预前及干预2个月后,两组采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和韦氏记忆量表(WMS)的评分结果.结果 采用3R护理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MMSE和WMS分数明显增高,而ADL分数明显减少;MMSE、ADL和WMS评分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3R护理干预有利于血管性痴呆患者的康复,可延缓痴呆进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吉利春 刊期: 2012年第28期

  • 高海拔地区官兵血氧饱和度和心率变化研究

    目的 调查研究驻不同海拔地区军官兵血氧饱和度和心率的差别,以及高海拔地区官兵随军龄增长,心率和血氧饱和度(SaO2)的变化规律.方法 使用血氧仪测得驻不同海拔地区1 418名官兵的SaO2和心率资料,按照海拔不同将资料分为3组进行对比.并按照官兵的年龄不同将体检资料分为3组进行对比.结果 海拔越高,SaO2越低,心率越快.随年龄增大,SaO2没有差别,但是心率减慢.结论 高海拔地区驻军缺氧状况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逐渐严重,但是随着入驻时间的延长,机体能够逐渐适应缺氧的环境.

    作者:冯斌;陈健;刘存亮;文朝远;李翔;刘春生 刊期: 2012年第28期

  • 椎间纤维融合治疗脊柱节段不稳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椎间纤维融合后脊柱节段的稳定性,探讨一种治疗脊柱不稳的新方法.方法 手术剥离纤维环并去除髓核后,刮除软骨终板,在椎间植入环状聚乳酸-聚羟基乙酸(PLGA)可吸收支架,以期椎间纤维组织及血管长入,达到椎间微动融合,模拟椎间盘的生物力学功能.将12只6~8月龄的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两组,均摘除L4-5椎间盘髓核,A组在椎间植入PLGA可吸收支架;B组单纯髓核摘除.于术前、术后12周行X线检查,运用Image J软件测量椎间盘高度指数(DHI)计算%DHI,分别于术后8、12周处死动物,行组织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 11只实验动物术后存活至预期时间.12周后,侧位X线片示两组实验动物椎间高度较术前均有下降,两组椎间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实验动物屈伸活动度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力位相显示两组实验动物手术节段椎体无明显移位及反向成角.术后8周组织学观察:B组椎间盘内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瘢痕样组织;A组有大量类软骨细胞增生伴丰富的新生血管长入,未见到支架材料结构.结论 利用椎体骨髓血及其诱导成骨作用可以形成椎间纤维融合;椎间纤维融合能够维持一定的脊柱节段稳定性并保留部分生理活动功能.

    作者:董明岩;牛伟民;于德水;李振;李大力 刊期: 2012年第28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