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幸才
目的 探讨肺癌脑转移瘤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对32例肺癌脑转移瘤患者先行第一计划分别设3~4野非共面三维适形照射,2GY/次,5次/周,常规放疗总剂量30GY~35GY;第二计划针对病灶勾画靶区,晶体、脑干等重要器官剂量严格控制在安全范围内,采用4~6个非共面野三维适形照射,肿瘤分割剂量为2.5GY~3GY/次,5次/周,缩野总剂量15GY~23GY.结果 32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14例占43.8%,部分缓解(PR)12例占37.5%,无效(NC)者6例占18.8%.总缓解率(CR+PR)为81.3%.在随访半年内有8例患者死亡,其中3例死于脑转移瘤的复发,5例死于颅外肿瘤的进展.结论 肺癌脑转移瘤患者给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能明显地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作者:邢爱民;赵静;邢浩;张念波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对4种胶体金免疫层析测定(简称GICA)试条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性能、结果等技术参数进行评价,为临床检验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GICA法和酶免疫(EIA)法对定值的HBsAg样品和2158份全血或血清标本同时测定,并结合有关物理现象作观察,对4种GICA试条的敏感性、特异性、试条渗透性、固相膜均匀性等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4种GICA试条对HBsAg的小检出量为1~5 ng/ml;与EIA法比较,检出率为95.6~98.7%,一般不出现假阳性,未发现前带反应;检测所需时间5~30min,但试剂成本为EIA法的4~5倍.结论 GICA简便快速,便于献血员现场采血前的筛选,但其敏感性低于EIA,有一定的漏检率.
作者:古佳传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胆道手术后胆漏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24 例胆道手术胆漏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24 例病人术后发现胆漏,其中胆总管残端漏4例,T 管及拔除后胆漏18 例,T 管术后引流护理不当2 例.结论 胆漏多发生于胆囊切除和胆总管探查T 管引流术后,其原因主要与胆道变异、炎症粘连松解和操作不当有关,预防应正确处理胆道变异,认真对待术前、术中、术后三个环节,对预防术后胆漏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翁晓晖 刊期: 2011年第07期
2003年SARS(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在中国大范围地爆发,引起全球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深入地思考.在此起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中国各部门也经受了严峻的考验.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保障机制暴露的问题成为值得我们理性反思和系统化研究的课题.因此,本文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保障机制进行探讨.
作者:胥正龙 刊期: 2011年第07期
1 基本情况2010年5月25日~6月24日东丰县仁义村二组和仁义村四组,陆续出现22位村民(其中仁义村二组18名,仁义村四组4名)上村西山上采集山菜或到西山农田劳动后出现全身皮疹症状.该皮疹多数为散在性米粒大小淡红色斑丘疹,高于皮肤,压之退色,村民自诉,除极其搔痒外无其它任何临床症状,皮疹首先出现在颈项部或手臂,随后漫延至全身.2010年6月26日经县疾控中心调查后排除了传染性疾病,6月27日卫生局组成了由卫生局王局长为组长卫生局医政科科长和县医院皮肤科主任、感染科主任、内科主任为成员的专家组,到仁义村对出现皮疹的村民进行诊断,专家组诊断为荨麻疹,并提出抗过敏对症治疗方案.
作者:何国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全面提高病区护理质量.方法 由病区护士中选拔一至二名专业护士,工作重点对病区的护理质量进行了全面、全员、全程的督导监控.结果 专业护士持续质量控制对提高护理质量,起到了保障作用.结论 专业护士参与病区质控,可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形成大家共同参与的管理方式激活护理队伍有利于护理队伍人才培养.
作者:梅益萍;何学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医院手术室的用电是全院的重点位置,关系到全院的手术安全问题,所以一般而言,医院手术室的配电与全院的其他的线路不同,是有应急装备的,而影像设备的用电量较大,而且一旦停电重启就会影响到正常的运作,所以这两处都是医院用电设备线路重要的环节.所以本文针对医院中心手术部和影像科进行了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和运行经验,详细的针对中心手术部和影像科的配电设置、配电选择进行了分析.
作者:戴明浪 刊期: 2011年第07期
1 系统开发的背景目前,学院教学资产自动化管理水平不是很高.资产管理系统对资产信息的动态与管理能力不足,对资产的跟踪信息即使能体现在资产档案上,资上的缺陷以及缺陷处理等功能也没有完全得以实施,对资产动态监控能力即资产及时保养检修等仍需提高,整个学院资产管理信息化仍处于较低水平.
作者:易俊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提升护理质量,保障病人安全.方法通过改变服务理念、规范护士行为、注重细节、优化服务流程等方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结果取得了病人满意、医院满意、社会满意的效果.结论 实施优质护理,病人得到安全、舒适、满意的护理.
作者:张春兰;余桂珍;桂小琪;彭亮;刘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PBL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而成人医学教育中的学生对于医学知识有一定了解,且对知识的实用性要求高.本文介绍在成人教育中PBL教学的实施过程,分析了成人教育实施PBL教学的优点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作者:潘丽;钟翠芬;涂腊根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奥美拉唑钠预防乙醇中毒应激性溃疡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6例乙醇中毒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奥美拉唑.观察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应激性溃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奥美拉唑预防乙醇中毒应激性溃疡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钟银贵;杨旻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胫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延迟愈合的原因、报告治疗的方法与结果.方法 对2005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的37例骨折延迟愈合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原因.其中3例延迟愈合行保守治疗,34例行手术治疗.结果 37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7(6~32)个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平均12.5(6~24)个月,肢体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各种不同因素均可骨折延迟愈合,医源性是主要原因.针对各种不同因素进行合理治疗,可获得满意效果.
作者:刘胜才;方冰;刘建;韩东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异丙酚复合雷米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ASA I-II级全身麻醉患者,随机分成A组(静吸复合组)异氟醚,芬太尼,维库溴铵30例,B组(全凭静脉组) 异丙酚,雷米芬太尼,维库溴铵30例.麻醉诱导均为咪达唑仑,芬太尼,维库溴铵,依托咪酯.分别记入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停药后患者清醒时间,拔管时间.结果 两者术中MAP、HR与术前无明显变化.全凭静脉组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均快于静吸复合组.结论 异丙酚复合雷米芬太尼全凭静脉组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恢复快,苏醒完全,同时可以减少手术室污染,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作者:韩芝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在临床工作中,经常发现许多小男孩,由于注射头皮针,不便小便,未使用或无条件使用尿不湿,从而尿湿床单、衣裤,刺激皮肤,使臂部周围皮肤发红.如果,给孩子端尿,又常常引发头皮针滑出血管外,而需要重新穿刺.不但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及家人的负担,还要给患儿造成不必要的痛苦,更有甚者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银秀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调查骨科闭合性骨折内固定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素的情况,评价其合理性.方法 收集我院2010-1月~7月骨科闭合性骨折内固定手术病例231例,统计抗菌素的使用品种、联合用药、使用时间及使用疗程,并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2009年卫生部38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通知>为评价标准,进行用药合理性分析.结果 我院骨科闭合性骨折手术均于术前30分钟给予一剂抗菌素,术后平均使用3天.抗菌素使用品种为二、三代头孢菌素,部分病例联合克林霉素磷酸酯.结论 我院骨科闭合性骨折内固定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素术前预防用药及抗菌素的选择基本合理,但术后使用时间还需规范.
作者:薛晓燕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旨在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病机理.方法 对80例AMI患者中检出的室性心律失常进行统计分析,观察其与Q-T离散度以及血钾浓度的关系.结果 与结论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Q-T离散度增加、血清钾浓度降低密切相关.
作者:董颖 刊期: 2011年第07期
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它是使人无论在生理、心理方面都达到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经皮肾穿刺活检多用于肾病综合症患者、无症状性蛋白尿和/或血尿、狼疮性肾炎等患者.这类疾病的病程较长,患者对疾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缺乏信心.因此,做好肾穿刺术的护理对于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起着关键的作用.
作者:陈万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本文阐述了临床数据挖掘技术应用方法和工具,用weka工具将心血管疾病住院数据生成一个带有19个节点的决策树,9个条件属性.,1个决策属性.通过机器学习作出正确的推断结论,通过数据挖掘发现关联规则或新的医疗规则,是有别于专家诊断系统的创新模式.
作者:韩幸才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隐形义齿在临床应用上的利与弊.方法 总结273例隐形义齿,其中,男141例,女152例,年龄20~70岁,单个前牙缺失97例,单个后牙缺失69例,连续两个以上前牙缺失45例,连续两个以上后牙缺失27例,牙列间缺失29例,后牙缺失16例,均行隐形义齿修复.结果 成功237例,失败36例,成功率是87%.结论 隐形义齿在美观,耐用,预防食物嵌塞方面明显优于局部可摘义齿,在固位,稳定及咀嚼功能的恢复上与传统可摘局部义齿无明显差异,在修复上,后牙游离缺失,不适合做隐形义齿.
作者:潘丽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心理护理及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符合入组标准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146例,有针对性心理护理并予抗抑郁药物干预,对比治疗前后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神经功能缺陷程度评分(neurological defteiencyscoye,NDS)、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变化.结果 与结论通过针对性抗抑郁药物治疗以及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尤其是加强心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更有利于脑卒中后抑郁的康复.
作者:范兰舸 刊期: 201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