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口腔修复学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初期建立及应用评价

吴恙;徐凌;王璐;尹晴

关键词:口腔修复学, 数字化, 教学资源库, 多媒体课件, 形态, 信息, 图像图形, 教学的实效性, 演示性教学, 多媒体教学, 学习效率, 学生, 文字, 视频, 实验教学, 认知模式, 平面图形, 教学内容, 劳动强度, 教学质量
摘要:在口腔修复学以往的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传统的文字和平面图形来表达和传播物体特征形态,这种教学手段的局限性在于信息的获得者无法或者很难获取完整的形态学信息,使得整个过程难以达到所希望的理想结果.在实验中选择性使用多媒体课件对形态及抽象的内容进行演示性教学,相关视频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直观、生动.在实验教学中,学生对口腔牙体、牙列形态不再陌生,提高了学习效率,增加了操作机会,减少了教师劳动强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1-3].因此合理应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从视觉、听觉两方面去调动学生的认知模式,通过表达实体的真实外形和多角度观察的特点,不仅秉承了多媒体的各项优点,而且加强了图形、图像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同时提供了模仿现实情形,从而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了教学质量.因而通过各种信息(文字、图像图形、视频以及动画)整合,建立口腔修复学数字化教学资源库[4],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早期妊娠流产患者应用米非司酮对两种激素受体损害的作用研究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对早期妊娠流产患者宫内膜雌激素受体及孕激素受体损害的影响.方法 门诊服用过米非司酮的早期妊娠流产者共72例.按患者给药剂量不同分为A、B两组.其中A组患者用药剂量为200 mg/d,B组患者用药剂量为150 mg/d.另外选同期收入的早期妊娠且行人工流产的患者27例作为对照组(C组).观察3组治疗方案的完全流产率以及流产时间,观察患者与米非司酮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检查其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早期妊娠子宫蜕膜上的表达及其与妊娠期限的关系.结果 入组人员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A组比B、C组在PR腺体、间质表达较低,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比B、C组在ER腺体、间质表达较高,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剂量米非司酮对早期妊娠流产患者宫内膜雌激素受体及孕激素受体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

    作者:吴伟英;谭广萍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雌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组),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组(P组),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组(S组).P组和S组采用5%牛磺胆酸钠逆行胰胆管注射方法复制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于12、24、48 h时间点对各组大鼠肾脏损伤进行大体形态和光镜下观察,测定大鼠血清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肌酐(crea,Cr)、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1,IL-6)的含量,并检测肾脏组织中的Toll样受体4(TLR4)和核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结果 各时间点大鼠肾脏组织病理学评分、血清中BUN、Cr、TNF-α和IL-6的含量以及肾脏组织中TLR4和NF-κB的表达P组高于N组,S组低于P组.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SAP肾损伤有保护作用,可能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中TLR4和NF-κB的活化,从而抑制下游炎症介质的释放来发挥保护作用.

    作者:何彩;王煊;邓明明;周正端;刘宏;屈小平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77例冠脉造影心肌桥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分析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 对比分析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心肌桥患者77例、冠心病患者107例及阴性患者88例的临床症状、基本特征、生化指标、心电图、心脏彩超情况,随访造影后6~12个月治疗情况.结果 693例行冠脉造影患者共检出心肌桥77例,男49例(64.3%),除1例位于回旋支,其余均位于前降支(98%),孤立性心肌桥65例.肌桥组与冠心病组、对照组相比,空腹血糖(FG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及临床症状与冠心病组相似,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肌桥治疗主要以药物为主,总有效率85%.结论 心肌桥可能导致心肌缺血,引起心绞痛,冠脉造影是心肌桥诊断的金标准,治疗以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为主,必要时可考虑行冠状动脉支架安置术或行外科手术治疗.

    作者:何文一;张冬颖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CCR7-SLC/ELC生物学轴在乳腺癌亲嗜性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受体7(CCR7)-次级淋巴组织因子(SLC)/EB配体趋化因子(ELC)生物学轴在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 48例乳腺癌组织,23例乳腺癌腋窝转移淋巴结,15例相应癌旁组织及同期15例纤维腺瘤中CCR7、SLC、ELC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1)转移淋巴结、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纤维腺瘤中CCR7的表达率为87.0%(20/23),62.5%(30/48),33.3%(5/15),20.0%(3/15).转移淋巴结中CCR7蛋白表达高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对乳腺癌组织CCR7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比较中发现,有淋巴结转移组CCR7表达率为66.7%(20/30),无淋巴结转移组为33.3%(6/1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肿瘤不同分期及雌孕激素不同表达组间CCR7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转移淋巴结、乳腺癌组织、癌旁及纤维腺瘤中SLC的表达率分别为91.3%(21/23),66.7%(32/48),7.0%(7/15),40.0%(6/15).乳腺癌组织与转移淋巴结中SLC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而与癌旁及纤维腺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病理特征比较中发现Ⅲ期及有淋巴结转移组与Ⅰ、Ⅱ期及无淋巴结转移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转移淋巴结、乳腺癌组织、癌旁及纤维腺瘤中ELC的表达率为95.7%(22/23),70.8%(34/48),66.7%(10/15),53.3%(8/15).不同组间ELC的表达差异结果与SLC一致.结论 CCR7-SLC/ELC轴与乳腺癌癌亲嗜性淋巴结转移中有密切关系,而SLC、ELC的表达和肿瘤的侵袭性及恶性程度有关.

    作者:朱丽华;谢明均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细胞因子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乙型肝炎临床转归的关系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密切相关.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流行区,现有慢性HBV感染者约9 300万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 000万例[1].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机体后,大部分被感染者可自发清除病毒,仅5%~10%的被感染者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不管是病毒因素,还是宿主因素,终都是通过影响患者免疫系统对病毒的免疫应答反应而影响乙肝的临床转归,而免疫应答状态主要由宿主的遗传因素决定.在HBV感染中细胞因子主要通过直接抑制病毒复制和间接调节宿主免疫应答的方式发挥作用.

    作者:潘菁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低场MRI对60例腰椎终板软骨炎的诊断分析

    目的 探讨腰椎终板的生物力学特性与椎间盘退变的关系,低场MRI对腰椎终板软骨炎的临床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腰椎间盘病变并腰椎终板软骨炎患者的MRI资料.结果 本组60例中,MRI表现为ModicI型 I型38例,占63%;Ⅱ型8例,占13%;Ⅲ型4例,占6%;混合型10例,占16%.发生部位以L4/5和(或)L5/S1椎间隙多见,同一病例可以有不同类型.结论 提高临床医师对腰椎终板软骨炎的认识和重视,以期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作者:湛先发;范小涛;许晓华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甲型H1N1流感肺炎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甲型H1N1患者肺部感染的胸片和CT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7例甲型H1N1患者肺部感染的胸片及CT征象及动态观察的影像特点.结果 (1)胸片改变:25例阳性,2例CT证实假阴性.22例为两肺淡片状模糊影,以两下肺为主;2例病变仅限于右肺,3例仅限于左肺.(2)CT表现:27例中肺部实质性渗出影27例(100 %),实质间质混合渗出8例(29.6%),双肺受累22例(81.48%).(3)动态影像学特点:多发、多部位、肺外带受累,以双肺下叶为著.早期以斑片状、磨玻璃影为主,早中期病变的形态、分布变化迅速.若及时治疗,后期病变可明显吸收消散,预后总体较好(24例完全恢复正常,1例见片状肺不张,2例已出现部分纤维化).结论 胸部影像异常是甲型H1N1诊断的必要指标,系列X线平片与CT可以观察甲型H1N1病情的动态变化,以指导治疗并提示预后.

    作者:顾岚;陈务兵;胡晓云;鲍亚星;耿闯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联合顺铂与单用顺铂胸腔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比较

    目的 观察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胸膜腔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经病理证实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共4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胸膜腔注射顺铂,另一组先注射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72 h后注射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两组进行χ2检验.结果 顺铂组患者获得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9例,稳定(SD)8例,进展(PD)2例;总有效率50%.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联合顺铂组患者获得CR 2例,PR 13例,SD 4例,PD 1例;总有效率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联合顺铂胸腔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优于单用顺铂.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田玲;项颖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血清SCC-Ag与宫颈鳞癌生物学行为关系分析

    目的 探讨宫颈鳞癌血清鳞癌相关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related antigen,SCC-Ag)值与宫颈鳞癌分期及病理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 收集已确诊的301例宫颈鳞癌,检测患者的血清SCC-Ag水平,探讨与宫颈鳞癌分期、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肌层侵犯深度的关系.结果 宫颈鳞癌ⅡB 期患者的SCC-Ag高于ⅠB和ⅡA期患者(P<0.05),随着肿瘤体积的增大(P<0.001),血清SCC-Ag值升高;血清SCC-Ag与淋巴结转移(P<0.05)和肌层受侵深度呈正相关,随着淋巴结转移和肌层受侵深度的加深,血清SCC-Ag值升高.结论 SCC-Ag是宫颈鳞癌重要的血清标志物,血清SCC-Ag升高与肿瘤体积较大、淋巴结转移以及深肌层受侵呈正相关.

    作者:邹冬玲;周琦;王冬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同型半胱氨酸和胱抑素C预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意义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胱抑素C(Cys C)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DMAP)的关系,评价两者在预测DMAP中的意义.方法 将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糖尿病无并发症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组)、糖尿病肾病组(DN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DPN组)各40例,健康对照组40例.分别测定血浆Hcy、Cys C水平.结果 糖尿病患者不论有无并发症,其Hcy、Cys C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而合并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的Hcy、Cys C水平又高于无微血管并发症者.结论 高Hcy、Cys C血症可预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作者:张文礼;马建华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52例分析

    目的 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3月至2010年12月,应用PVP治疗52例67个(胸椎36,腰椎31)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在C臂X线导向下,经椎弓根向椎体内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单个椎体骨水泥注入量为1.6~7.5 mL,平均4.9 mL.结果 术后49例患者疼痛明显缓解,腰背部疼痛在术后4~48 h消失或明显减轻,VAS评分从术前平均(7.93±1.48)分降至术后平均(2.49±1.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期间没有椎体进一步压缩或变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疼痛无反复.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椎压缩性骨折的一种简单、有效、安全的方法.

    作者:彭亦良;杨渝勇;王剑岚;申文瀚;任林海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减少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感染的措施

    病毒性肝炎是血液透析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属肝炎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以往认为乙型肝炎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肝炎类型,但近15年来乙型肝炎的感染率大幅度下降,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日益受到重视,现将其基本特征和防护措施总结如下.

    作者:任姜汶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带桡动脉深支虎口背侧游离皮瓣在复合组织缺损断指再植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带桡动脉深支的虎口背侧游离皮瓣在合并复合组织缺损的断指再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13例断指患者应用带桡动脉深支虎口背侧游离皮瓣,行复合组织的断指再植术.结果 术后皮瓣及断指血运良好,平均随访6个月,拇指活动无异常,虎口无挛缩,再植指体及皮瓣均有感觉恢复.结论 带桡动脉深支游离虎口背侧皮瓣在断指再植中的应用,手术方法可靠,术后效果理想.为合并复合组织缺损的断指再植提供新方法.

    作者:周健辉;王夫平;李世民;李国强;冷树立;金日浩;丘日升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14例多发伤合并创伤性膈疝漏诊分析

    目的 探讨多发伤合并创伤性膈疝患者漏诊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多发伤合并创伤性膈疝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患者中有14例患者漏诊,漏诊患者及时手术治疗,均治愈或好转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 创伤性膈疝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在多发伤患者中误诊、漏诊率高,提高思想警惕,认真仔细的体格检查,及时行辅助检查,可以有效避免漏诊;及时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李向东;周灵飞;马双慰;鲜渝斌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新生儿HIE血清S100B蛋白和NSE浓度变化及临床意义的研究

    目的 了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清S100B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浓度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50例足月HIE患儿生后第1、3、7天时的血清S100B蛋白和NSE浓度;选择同期出生 60例无窒息史、无神经系统疾病史的足月新生儿作为对照组.结果 HIE组血清S100B蛋白和NSE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各个检测时段HIE组血清S100B蛋白和NSE含量呈正相关(P<0.05);如同时检测第3天血清S100B蛋白和NSE值,可显著提高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4%和95.1%,较单独应用两种方法敏感度和特异度均提高.结论 HIE患儿血清S100B蛋白和NSE浓度增高,可作为HIE诊断的补充依据.

    作者:高磊;于春丽;杜云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醋柳黄酮对高血压大鼠主动脉环舒缩反应的影响及机制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缩窄高血压大鼠服用醋柳黄酮(TFH)治疗后胸主动脉环的舒缩反应及机制.方法 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制备高血压大鼠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模型组饮用水10 mL/kg;TFH组TFH 30 mg/kg;卡托普利组(CP组)CP 100 mg/kg;TFH+CP组TFH 20 mg/kg和CP 60 mg/kg,连续灌胃给药,每日1次,10只假手术组作为对照组.用药6周后,进行主动脉环舒缩反应测定,检测血一氧化氮(NO)浓度.结果 TFH、CP能明显升高高血压大鼠的血NO水平(P<0.05),以TFH更明显,且TFH和CP有协同作用.用药组大鼠内皮依赖性舒张敏感性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0.05),用药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O合成酶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预处理后,对乙酰胆碱(Ach)诱发的舒张反应,TFH+CP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对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NE)诱发的收缩反应,TFH+CP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TFH组和CP组在NE浓度较低时收缩反应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TFH长期服用可以改善高血压大鼠内皮舒张功能,降低血管对缩血管物质的敏感性,其机制与保护血管内皮和刺激内皮源性NO增加有关;TFH的舒血管作用与卡托普利等效,两药联用具有协同作用.

    作者:高天林;余琴;刘应才;蒋毅;谢雪梅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口腔修复学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初期建立及应用评价

    在口腔修复学以往的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传统的文字和平面图形来表达和传播物体特征形态,这种教学手段的局限性在于信息的获得者无法或者很难获取完整的形态学信息,使得整个过程难以达到所希望的理想结果.在实验中选择性使用多媒体课件对形态及抽象的内容进行演示性教学,相关视频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直观、生动.在实验教学中,学生对口腔牙体、牙列形态不再陌生,提高了学习效率,增加了操作机会,减少了教师劳动强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1-3].因此合理应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从视觉、听觉两方面去调动学生的认知模式,通过表达实体的真实外形和多角度观察的特点,不仅秉承了多媒体的各项优点,而且加强了图形、图像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同时提供了模仿现实情形,从而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了教学质量.因而通过各种信息(文字、图像图形、视频以及动画)整合,建立口腔修复学数字化教学资源库[4],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吴恙;徐凌;王璐;尹晴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运用循证教学模式对实习生临床理论、技能及行为的影响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教学的目的不仅是提高学生EBM相关知识的水平,转变态度观念,掌握EBM的方法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应用EBM于临床实践中,提高临床决策水平,终使患者受益[1-2].内分泌代谢病学科是专科特色较强的一门学科,是目前EBM研究多的学科之一.以往应用常规教学方法,实习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较低,知识掌握和动手能力差.有研究显示,在临床见习中引入EBM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获取EBM证据的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本研究通过运用循证教学理念指导学生进行临床实习教学,以期探讨其对学生学习行为、临床实践能力的影响.

    作者:闫振成;赵志钢;何洪波;倪银星;陈静;李英莎;胡勤锦;祝之明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非流行地区肝泡状棘球蚴病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提高对非流行地区肝泡状棘球蚴病的认识.方法 对5例来自于非流行地区的贵州某县肝泡状棘球蚴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患者均来自贵州省某县,当地此前未出现过类似病例.所有患者均无食用生肉史,但有犬类接触史.病程20 d至4个月.主要表现为右上腹胀痛5例,乏力4例,发热2例.包虫IgG抗体阳性3例.B超、CT等影像学检查大多有其特征性表现.病灶均位于肝右叶,大小8 cm×4 cm~12 cm×7 cm.5例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切除病灶,术后病理确诊.术后常规服用阿苯达唑半年以上.随访5~20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泡状棘球蚴病较为少见,但非流行地区也要重视该病的散发出现.B超、CT检查及包虫IgG抗体检测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张树荣;范宗江;李晓梅;刘苗;郭军;陈卫华 刊期: 2011年第29期

  • 锁骨钩钢板治疗老年锁骨骨折并肩锁关节脱位58例分析

    目的 总结锁骨钩钢板在老年锁骨骨折并肩锁关节脱位的治疗经验.方法 采用锁骨钩钢板治疗老年锁骨骨折并肩锁关节脱位.结果 除2例因为无法联系外,5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36(20±6.5)个月.56例中疗效优48例,满意8例.骨折全部愈合,无畸形愈合和骨不连情况,肩锁关节无再脱位,无肩关节和上肢的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锁骨钩钢板治疗老年锁骨骨折并肩锁关节脱位固定牢靠、疗效好、恢复快,并发症少.

    作者:罗斌;赵猛;刘家国;张劲松;徐圣康 刊期: 2011年第29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