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小板输注无效及其预防和治疗

周燕

关键词:血小板, 无效, 预防, 治疗
摘要:近年来,随着成分输血在临床上的不断推广和应用,血小板输注治疗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现已成为血液病及肿瘤患者的有效支持疗法.但长期接受血小板支持治疗和多次输血的患者极容易产生同种免疫,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PTR).PTR是输血领域一直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本文结合近几年国内外研究进展,就PTR及其预防、治疗等做一综述.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小板输注无效及其预防和治疗

    近年来,随着成分输血在临床上的不断推广和应用,血小板输注治疗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现已成为血液病及肿瘤患者的有效支持疗法.但长期接受血小板支持治疗和多次输血的患者极容易产生同种免疫,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PTR).PTR是输血领域一直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本文结合近几年国内外研究进展,就PTR及其预防、治疗等做一综述.

    作者:周燕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40例川崎病患儿血脂与冠状动脉损害的关系研究

    目的 研究川崎病患儿血脂代谢变化与冠状动脉(简称冠脉)损害的关系,探讨是否可以将血脂作为川崎病后监测指标,尤其对冠脉病变组通过早期血脂干预达到促进冠脉修复的目的.方法 选择40例符合川崎病诊断标准的患儿,在急性期行心脏彩超检查,分为冠脉病变组和冠脉正常组各20例,同时进行血脂6项检测: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CHOL)、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并于恢复期的1、3、6、12个月进行血脂和心脏彩超检查,两组冠脉和血脂之间进行比较.结果 川崎病患儿无论有无冠脉损害在急性期和恢复期均存在血脂代谢紊乱,但是与冠脉正常比较,冠脉病变组TG在急性期和恢复期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OL的升高水平、HDL-C的下降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oA1、ApoB、LDL-C的异常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趋势比较血脂代谢紊乱恢复正常水平冠脉正常组优于病变组.结论 川崎病患儿有冠脉损害时血脂紊乱更为严重,因此对病变组尤其应注意血脂监测,可以考虑通过指导饮食、改变生活习惯、临床早期干预来达到促进冠脉修复的目的.

    作者:胡华燕;许亚红;王强;凤维萍;梁小峰;万小红;胡翔;胡列普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新医患关系形势下外科临床实习带教思考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1]等医疗法规的陆续颁布实施,以及医疗侵权使用举证责任倒置的提出,我国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纠纷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医患关系已成为现阶段一个全社会广为关注的焦点.

    作者:郭伟;蒋耀光;王如文;赵云平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老年疾病患者负性情绪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文献报道,老年疾病伴有焦虑和抑郁症状的发生率较高,且自杀倾向也较严重[1-3].为此,本文选取60例老年疾病患者及其家庭为研究对象,分析负性情绪及其相关因素对老年患者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作者:谢静;罗捷;邓梅;唐丽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表观遗传治疗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是一组起源于造血髓系定向干细胞或多能干细胞的异质性克隆性疾患,主要特征是无效造血和高危演变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目前WHO将其归类于髓系造血细胞肿瘤.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是指非基因序列改变所致基因表

    作者:张勇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见习护生模拟医院情境教学对交往和沟通能力的影响

    沟通的基本要求是对各种信息及其含义的正确表达和被理解.美国高等护理教育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of Nursing,AACN)在修订护理专业高等教育标准时,将沟通能力定为护理专业教育中的核心能力之一[1].由于护生在校学习时通常都是在实验室学习操作,操作对象是模型,接触的是实验物品,因而缺少与患者和家属的直接沟通机会,导致护生沟通能力差成为护理教育中出现的一个普遍问题[2].美国各医学院的教学实践表明沟通能力的培养具有极强的实践性[3],即沟通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实践平台方可实现.本研究将探讨见习护生根据医院情境撰写情景案例剧本、为低年级护生表演情景剧和指导低年级护生课后操作练习等一系列实践活动对见习护生的交往和沟通能力的影响.

    作者:柳丰萍;王树树;潘红宁;王玮;黄笑燕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茶多酚对ACC-M细胞Fas/FasL、PCNA表达的影响

    目的 体外观察不同浓度茶多酚对腺样囊性癌肺高转移细胞株(ACC-M)生长、Fas/FasL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 (1)不同浓度茶多酚(0.05、0.1、0.15、0.2 g/L)组处理对数期生长ACC-M细胞;(2)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茶多酚对ACC-M细胞生长的影响;(3)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不同浓度茶多酚对ACC-M细胞中Fas/FasL和PCNA表达的影响.结果 (1)茶多酚对ACC-M细胞生长抑制作用明显(P<0.05);(2)细胞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未加茶多酚相比,加入茶多酚后,在ACC-M细胞中Fas蛋白表达增高(P<0.05)、FasL和PCNA蛋白表达降低(P<0.05),且随着浓度的增加更为明显.结论 茶多酚可抑制ACC-M细胞生长,这种抑制作用可能与茶多酚促进ACC-M细胞中Fas表达和抑制FasL、PCNA表达有关.

    作者:李萍;杨志刚;魏丹;宋琦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28例创伤性膈肌破裂的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创伤性膈肌破裂(TRD)的诊治经验.方法 收集1996年10月至2007年10月诊治的28例TRD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诊断方法、手术原则、切口选择以及膈疝的诊治原则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伤后24 h 内手术23例,术前确诊16例,误诊1例,术中漏诊1例;全部病例均经手术治疗,治愈25例,死亡3例,其中2例死于创伤失血性休克,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经胸手术7例,经腹手术18例,经其他径路3例;合并膈疝21例.结论 详细查体、及时手术、全面探查是提高诊断治愈率的关键;大多数病例可经腹探查切口完成手术.

    作者:陈瑜;刘晓林;夏先进;刘加胜;周卫东;赵忠文;代江波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颅骨生长性骨折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1 临床资料患儿,男,14个月,因地震致头部外伤13 d入院.入院前连续3次头部CT检查提示:右顶骨骨折,骨折缝逐渐增大.

    作者:张列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25例小儿重症肝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 对小儿重症肝炎进行临床分析,以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25例小儿重症肝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对存活病例与死亡病例进行比较.结果 本组病例急性重症肝炎15例(60%)、亚急性重症肝炎10例(40%);住院期抢救治疗存活7例(28%),死亡18例(72%).病因分析显示:病因不明重症肝炎12例(48%),乙型肝炎6例(24%),巨细胞病毒肝炎3例(12%),EB病毒肝炎3例(12%),甲型肝炎1例(4%).并发症:肝性脑病18例(72%).存活组患者脑水肿的发生率、重症肝炎类型、外周血白细胞、ALT、AST、TB、GLOB、PT、APTT及TT与死亡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重症肝炎以急性重症居多,病情重,病死率高,肝性脑病是主要的并发症.脑水肿、重症肝炎类型等因素对预后也有明显影响.

    作者:易冬玲;陈军华;刘作义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风险管理理论在医院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RM)思想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发展于20世纪的美国,在60年代成为一门新的系统研究科学,7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80年代以后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大量成果,主要都是应用于企业管理.我国在80年代后逐步引入了RM理论,上世纪末开始开展医院RM研究.

    作者:余江;徐剑铖;王振维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皮肤鳞状细胞癌中p16、pRb蛋白表达的临床病理研究

    目的 探讨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p16、pRb蛋白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2例皮肤鳞状细胞癌和1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p16、pRb蛋白的表达,并结合其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p16、pRb蛋白在正常皮肤和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59.5%和0、45.2%,两者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与正常皮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化鳞癌中p16的表达显著高于低分化者(P<0.05),pRb的表达与之相反;皮肤鳞状细胞癌伴淋巴结转移者p16蛋白的阳性表达明显下调(P<0.05),pRb蛋白阳性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 p16、pRb蛋白的异常表达与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相关,两者的检测可作为判断皮肤鳞状细胞癌的恶性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单葵;杨坤;李惠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某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掌握情况和行为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该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掌握情况和行为现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观察的方法,对该院14个病区252名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知识和行为的调查.结果 临床医务工作者对洗手的认识还只停留在认知阶段,并没有把有关对洗手的知识变成自己的信念,更没有贯彻到行动中.结论 要促进医务人员手卫生行为,除了完善相关知识的培训,完善手卫生设施的配备等措施外,重要的是要加强职能部门的监管力度.

    作者:曹启鸾;黄洁清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Jones手术治疗儿童早期高弓仰趾足畸形

    目的 总结Jones手术治疗儿童早期高弓仰趾足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Jones手术治疗儿童早期高弓仰趾足畸形28例(32足)并观察疗效.结果 随访13~38个月,平均25个月,26例(30足),优:17足,良11足,差2足,优良率93%.结论 采用Jones手术方法治疗儿童早期高弓仰趾足畸形是一个疗效可靠的治疗手法,能有效减轻足趾疼痛,矫正畸形,改善足部功能.

    作者:雷成刚;彭小忠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肝素表面处理人工晶状体在特殊类型白内障手术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肝素表面处理人工晶状体在特殊类型白内障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8年所行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78例(83眼)特殊类型白内障,其中28例(29眼)植入普通PMMA硬性人工晶状体,50例(54眼)植入肝素表面处理人工晶状体,并对比其近远期疗效.结果 术后约79.5%术眼(66眼)发生不同程度葡萄膜炎症,其中植入普通PMMA硬性人工晶状体眼炎症发生率有26眼(占植入此类晶状体术眼比例为89.6%),植入肝素表面处理人工晶状体眼炎症发生率较低,有40眼(占植入此类晶状体术眼比例为74.0%).结论 肝素表面处理人工晶状体运用于特殊类型白内障手术后疗效与普通PMMA硬性人工晶状体比较,具有明显减轻术后眼内炎症反应及减少细胞在人工晶状体表面沉着的优点.

    作者:张委;代红权;甘树发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患者的T淋巴细胞免疫因素的研究

    目的 调查研究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U)发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为口腔溃疡的临床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方法随机抽取到该院牙周黏膜科就诊的RAU患者149例,对其进行RAU与T淋巴细胞免疫因素相关性的调查研究. 结果与正常值比较,所收集的149例患者中CD3、CD4、CD8阳性细胞及CD4/CD8变异率分别为97.99%、95.30%、97.99%、96.64%,RAU患者的CD3、CD4、CD8、CD4/CD8水平与健康人群中正常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可能与RAU的发生有关.

    作者:张华昌;范小平;向学熔;杨明聪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腹腔镜用于102例普外急腹症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普外科急腹症采用腹腔镜技术治疗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选择102例急腹症患者,采用腹腔镜技术探查、诊断和治疗.结果 102例患者全部治愈,术后精神状态恢复快,肠功能恢复平均为2.8 d,大多数患者疼痛轻,无肠瘘、胆瘘、腹腔出血等并发症.出院前腹部B超、X线摄片未见腹腔积脓、肠梗阻等并发症.手术伤口甲级愈合.术后随访8~20个月,无切口疝、肠梗阻等发生.结论 普外科急腹症采用腹腔镜技术探查、诊断及治疗有优势且效果好.

    作者:顾敏;范原铭;王强;张伟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12例睾丸微结石报道及文献复习

    目的 提高睾丸微结石症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睾丸微结石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结果 12例患者均为双侧睾丸同时发病,均因其他疾病而偶然发现,通过阴囊高频彩超都能够准确诊断.12例患者没有进行特异性的治疗,10例患者随访1年,睾丸微结石的临床表现无改变.结论 睾丸微结石患者无特异症状,阴囊高频彩超检查对睾丸微结石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对睾丸微结石患者进行严密随访是必要的.

    作者:蒲军;涂波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5-杂氮-2′-脱氧胞苷降低了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体外迁移能力

    目的 探讨5-杂氮-2′-脱氧胞苷(5-Aza-CdR)对高转移性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体外迁移能力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实验分为对照组与5-Aza-CdR处理组,分别通过Transwell趋化迁移及划痕实验、半定量逆转录PCR(SqRT-PCR)、甲基化特异性PCR(MSP)等方法检测MDA-MB-231细胞的体外迁移能力、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BRMS1)与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基因表达、BRMS1与CXCR4启动子区甲基化状况.结果 对照组与处理组细胞穿过Transwell聚碳酸酯滤膜的数量分别为1 290.00±214.64与673.00±44.00,处理组细胞穿膜数量明显减少(P<0.05);24、36、48 h时间点对照组与处理组细胞划痕愈合率分别为20.34±0.69、59.31±0.38、91.77±0.13 与 20.19±0.67、49.32±0.24、69.47±0.46,其中36 h与48 h时间点处理组愈合率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与处理组BRMS1的相对于内参GAPDH的灰度值(IDV)分别为0与0.39±0.001,处理组BRMS1 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5),5-Aza-CdR使 BRMS1启动子区甲基化的CpG岛B完全去甲基化,对照组与处理组CXCR4的相对于内参GAPDH 的IDV分别为0.58±0.003与0.58±0.0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XCR4启动子区CpG岛1的非甲基化状态亦无明显改变.结论 5-Aza-CdR通过去甲基化机制重新激活肿瘤转移抑制基因BRMS1的表达,从而降低了MDA-MB-231细胞体外迁移能力.

    作者:沈三弟;吴爱国;赵志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术后声带运动障碍6例临床分析

    1994年以来,本院手术总计9 350例(全麻2 772例,硬膜外麻醉5 420例,其他麻醉1 158例),其中6例患者术后出现声带运动障碍,4例为全麻术后,2例为硬膜外麻醉术后(但术前安置胃管),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谢刚;吴英 刊期: 2010年第10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