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俐;刘波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是一种下丘脑分泌的含10个氨基酸的肽类激素,1971年由Schally和Guillemin首先于猪的下丘脑分离并提纯.作为生理系统的一种重要神经调节物质,GnRH在中枢兴奋性或抑制性神经递质的调控下,于下丘脑呈脉冲式分泌,经下丘脑-垂体-门脉循环进入垂体前叶,引起垂体前叶的促性腺激素也呈脉冲式释放,刺激黄体生成素(LH)与卵泡生成素(FSH)的分泌,从而调节体内的内分泌系统和生殖系统.
作者:张中书;商学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护理查房是实习护生在短暂的手术室实习阶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1],其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其培养护生对手术室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将学生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2].传统方法是由老师备课直接传授知识的方式,现改为以护生为主制作幻灯采用多媒体讲课,带教老师作补充讲解或进行点评,教学组成员给予授课质量评分,其评分按手术室实习总成绩的30%计入实习手册.
作者:陈志美;曾俊;程勤;陈小丽;王莉;卓宏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电磁场(electromagnetic field,EMF)已被证明能影响机体骨代谢,并广泛运用于临床上多种骨骼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包括骨折延迟愈合或不连、新鲜骨折、骨质疏松、先天性假关节等[1-2],但电磁场影响骨形成和骨吸收的潜在机制仍不清楚[3-5].为明确细胞和分子水平间的相互作用,人们进行了大量的体外实验.
作者:沈伟伟;赵建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成人恶性肿瘤之一.尽管化疗和放疗的进步,手术治疗仍是目前结直肠癌治疗的首选.虽然在生物学行为上直肠癌被认为与结肠癌相同,但由于盆腔解剖结构的特点,直肠癌的手术切除更加复杂.此外,穿透肠壁的直肠癌的局部复发率要比同等级别的结肠癌复发率高.鉴于这些原因,直肠癌外科治疗方案的制订比较复杂,并且经常要考虑多种因素.
作者:杨桦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自然界中存在着丰富的生物矿物质,这些矿物质通常由有机物和无机物在高度有序的情况下形成具有美丽的外表和特殊的内在结构.生物矿化与普通的地质矿化的大区别就是无机相结晶严格受生物体分泌的有机质控制.生物矿化往往能够形成排列有序、结构优异的天然有机-无机复合材料.
作者:巩沅鑫;赵先英;刘毅敏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在目前还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目前研究表明,细胞转导因子网络在急性肺损伤中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虽然细胞因子和它们的受体包含一个复杂的系统,它有着病原体和其他原因导致的肺损伤在早期即能发现的极其关键的能力,但是对于这些细胞因子及其所处的周围环境如何能明确发现肺对外环境的自然抵御反应还是不清楚的.
作者:钟敦璟;赵晓晏;郭红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是儿童常见的四肢畸形之一.在我国发生率为3.8‰,其中80%~90%为女患儿,其男女发病率为1∶4.75[1].治疗DDH的佳时期是婴儿期,其疗效满意,而大龄的DDH患儿因脱位时间长,位置高,局部病变复杂,在治疗中往往会出现再脱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关节僵硬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儿生活质量.心理上的恐惧和生理创伤严重影响患儿的正常心理活动[2],从而影响疾病的治疗和手术后的康复.
作者:尹兴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双源CT(DSCT)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对16例患者分别行DSCT冠状动脉造影及DSA冠状动脉造影,以后者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DSCT诊断NSTE-ACS冠状动脉狭窄的可靠性.结果 16例患者中,与DSA结果对照,DS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大于或等于50%狭窄的准确性为95%、敏感性为96%、特异性为95%.结论 DSCT能可靠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对胸痛患者中NSTE-ACS的早期诊断具有较大价值.
作者:鲍健;陈宏伟;方向明;邹新农;翟晓冬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总结探讨输尿管支架管用于盆腔复杂手术中输尿管损伤的预防和诊治经验.方法 本组36例均为妇产科、普通外科盆腔复杂手术患者,麻醉后放置输尿管支架管,其中双侧20例,单侧16例.结果 术中直视下辨认输尿管8例,根据输尿管触诊辨认输尿管28例.输尿管部分缝扎及完全结扎各1例,输尿管部分破损伴漏尿1例,分别给予松解缝扎、结扎线和输尿管修补,恢复良好.本组术后未出现血肌酐升高病例.术后发现输尿管下端坏死1例,输尿管下端狭窄伴肾积水1例,此2例均行输尿管膀胱吻合术治疗.其他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 输尿管支架管用于盆腔复杂手术中可明显提高输尿管的辨别率,减少输尿管的误伤,有助于输尿管缝扎、结扎及破损病例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迟发性输尿管损伤病例有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作者:李风;黄赤兵;冯嘉瑜;刘美平;范明齐;王平贤;张艮甫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急性胆囊炎合并胰腺炎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合并胰腺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36例在发病48h内行急诊手术,30例顺利完成LC术,6例中转开腹手术,平均住院天数为7d.全组病例恢复良好,无并发症.结论 急性胆囊炎合并胰腺炎早期选择合适病例及适当手术时机行LC治疗是安全的.
作者:李绍银;康开庆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先天性心脏病的常见类型之一,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5%~21%[1].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中占第2位.该病可发展为肺动脉高压、细菌性心内膜炎、心力衰竭及动脉瘤破裂,甚至导致死亡.本科2005~2008年4月开展经左腋下小切口胸膜外结扎动脉导管治疗PDA,方法简单,切口小而美观,损伤小、出血少、痛苦小、恢复快、并发症少[2].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军校护理本科地方生(后面简称护生)是随着军队改革在军队院校新出现的特殊群体,她们入学不入伍,不包分配,但是接受军队院校管理体制的制约,因此难免有更多的负性情绪.焦虑是大学生常见的负性情绪[1],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2].本文拟在了解军校护理本科地方生的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地制定心理干预措施,缓解焦虑,提高护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
作者:张俐;刘波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总结56例采用管状吻合器的断流术经验,并观察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 对5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采用管状吻合器经腹食管下端吻合的联合断流治疗.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脾静脉血栓4例(7%),无食管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6个月后经胃镜及食管点片显示54例食管静脉曲张消失,消失率达96%,无食管狭窄发生.术后止血率为100%.结论 应用管状吻合器经腹食管下端吻合的联合断流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疗效好,再出血率低,并发症少,手术操作简单,是一种理想的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方法.
作者:胡雪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一层间断缝合法关闭直肠残端加双吻合器吻合在低位、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低位、超低位直肠癌患者采用一层间断缝合法关闭直肠残端加吻合器吻合行保肛手术,对术后吻合口并发症、排便功能、局部复发等进行了随访. 结果术后无吻合口瘘发生,无吻合口狭窄,术后排便功能控制好,无局部复发,术后10个月至2年肝脏转移3例.结论 一层间断缝合法关闭直肠残端加双吻合器吻合行保肛手术具有保肛率高,操作简便,安全性高,费用低廉、术后并发症少、排便功能控制好等优点,在低位、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值得推广.
作者:张朝军;杨桦;谢娜;王立明;程应东;陈祖林;马小干;罗云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常见且难治的恶性肿瘤,据统计全球每年死于肝癌约50万人,其中 42.5%发生在我国.目前肝癌总的5年生存率仍然很低,严重危害着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因此对此类患者的治疗研究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1].近年来,肝癌的治疗方法常见的有手术、TACE、放疗等,本中心常用的有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立体定向放疗、TACE联合立体定向放疗、p53基因治疗等方法.
作者:吴娅利;刘红;邱昊;李雪梅;王东 刊期: 2009年第05期
RNAi(RNA interference,RNAi)是由双链RNA (double stranded RNA,dsRNA)介导的序列特异性转录后基因沉默(post-transcriptional gene silencing,PTGS)的过程,通过反义链与正义链形成双链RNA,特异性地抑制靶基因的表达,即通过人为地引入与内源靶基因具有相同序列的双链RNA(正义RNA和反义RNA),从而诱导内源靶基因的mRNA降解,达到阻止基因表达的目的[1].
作者:李士敏;吴丽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δ氨基酮戊酸(δ-aminolaevulinic acid,ALA)诱导人结肠癌细胞SW480 内产生内源性卟啉IX(protoporphyrin IX,PPIX)规律以及与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杀伤作用的关系.方法 在SW480结肠癌细胞培养的基础上,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ALA诱导SW480结肠癌细胞内产生PPIX的变化规律;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研究杀伤作用规律.结果 加入ALA后SW480细胞产生PPIX的量随时间延长,PPIX量逐渐增加,加药后8h达高峰,24h后恢复到正常细胞水平.PPIX荧光主要产生在细胞浆内,细胞核内较少.PDT 24h后细胞存活率开始明显降低,PDT杀伤作用与癌细胞内PPIX量呈负相关.结论 ALA诱导SW480细胞产生PPIX的量在加药后8h达高峰,24h后恢复到正常细胞水平,PPIX荧光主要分布在细胞浆内.PDT杀伤作用与癌细胞内光敏剂明显相关.
作者:陈祖林;杨桦;廖海洋;潘英俊;肖卫东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经皮动脉穿刺行介入检查和治疗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多种动脉途径可供临床选择.股动脉具有粗大、不易痉挛、体表投影清楚而易于成功穿刺等优点仍被临床常规采用,然而如何有效减低穿刺点出血、血肿、假性动脉瘤等严重并发症一直是介入医师和介入工程人员所关心的问题之一 [1].
作者:石红春;孙小龙;沈均乐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预防和治疗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7年12月所收治的46例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保肛手术后局部复发34例,占73.91%.共40例行再次手术治疗,其中36例行复发肿瘤切除,随访33例,1 年生存率77.78%,3年生存率44.44%,5年生存率13.89%. 结论慎重选择保肛手术,根治术遵循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ME)原则是减少复发的两个主要方面,术后的密切随访可早期发现肿瘤复发.明确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后应争取手术治疗并进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仍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晚期患者放疗可缓解症状.
作者:杨强;王劲松;余正;周四海;陈太忠;李中福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索围手术期的专科护理对于提高腹腔镜下直肠癌行直肠全系膜切除(TME)保肛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术后护理并发症的可行性.方法 对3年住院的68例直肠癌患者实施在腹腔镜下行TME保肛手术,围手术期实施专科护理,术中、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围手术期的专科护理对于提高腹腔镜下行直肠全系膜切除(TME)保肛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术后护理并发症、减轻术后痛苦、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谢娜;向佳梅;张朝军 刊期: 200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