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中耳乳突炎的X线平片与CT诊断

陈春明

关键词:中耳炎, 胆脂瘤, 中耳, 肉芽肿, X线平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中耳乳突炎的X线平片与CT征象及诊断价值.方法 对手术证实30例慢性中耳乳突炎患者术前进行X线平片与CT扫描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胆脂瘤9例,表现为中耳腔、上鼓室以及鼓窦内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鼓室、鼓窦壁骨质硬化和破坏,听小骨破坏、移位、消失.肉芽肿型12例,表现鼓室、鼓窦内片状、条状软组织密度影,听小骨破坏不明显.单纯型9例,表现为乳突气房模糊.结论 传统X线检查次于CT,CT是慢性中耳乳突炎较为可靠的诊断手段.
重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孟鲁司特钠辅助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用药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钠在儿童哮喘辅助治疗中的作用,以及用药疗程的长短.方法 将48例确诊为轻、中度哮喘的患儿按2∶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16例,治疗组在吸入舒利迭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口服,足量用药3个月,再逐渐减量3个月,停药后随诊6个月.观察哮喘临床控制、复发情况及肺功能变化.结果 临床控制率、肺功能改善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孟鲁司特钠辅助治疗儿童哮喘有效,随着疗程的增加,疗效越来越明显,复发率也越来越低.

    作者:余冰;杨义琼;尹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44例食管带膜支架治疗晚期食管癌临床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食管加膜支架对晚期食管癌患者吞咽困难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对44例晚期食管癌吞咽困难患者,在内镜直视下置入食管加膜支架,并观察其对吞咽困难的治疗效果.结果 44例患者均顺利置放 MTN 型形状记忆钛镍合金食管加膜支架,患者吞咽困难迅速得到缓解.主要并发症为胸痛.结论 食管加膜支架能明显改善晚期食管癌患者的吞咽困难,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存时间.

    作者:胡辂;陈东风;史洪涛;阎庆军;李平;刘重阳;严丽丽;何燕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血管平滑肌细胞中钙库操纵性钙通道的作用研究进展

    Ca2+是细胞信号传导过程中常见的第二信使,许多蛋白质直接或间接与之结合后被活化,对机体正常生理功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机体有一套周密的调节机制用于严格控制细胞内、外钙离子浓度的瞬间变化.

    作者:郭瑞威;黄岚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胆囊息肉样病变超声诊断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声像图表现与病理改变的关系,分析超声诊断对手术指征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16例经手术和病理切片证实的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声像图和病理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胆固醇息肉86例(74.1%),73例表现为多发病灶,平均直径6.0mm,蒂窄;乳头状腺瘤11例(9.5%),均表现为单发病灶,平均直径12.3mm;胆囊炎性息肉13例(11.2%);胆囊腺肌瘤4例(3.4%),胆囊腺癌2例(1.7%).结论 根据超声声像图上息肉数目、大小、与胆囊壁的关系等情况可初步判断其性质,指导临床选择治疗方案.

    作者:晏丽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慢性顽固性失眠合并高血压的血压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失眠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化特点.方法 选择慢性失眠合并高血压患者60例,根据使用降压药数量分为3组,无失眠及高血压正常人20例为对照组进行多导睡眠监测、24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各组睡眠及血压变化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慢性失眠合并高血压组患者总睡眠时间缩短(P<0.01),睡眠效率下降(P<0.01),睡眠潜伏期延长(P<0.01),觉醒时间增加(P<0.01),3组患者白昼血压与夜间血压差值变小,血压失去昼夜节律,大部分呈非杓形.结论 慢性失眠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差,血压丧失昼夜节律,大部分呈非杓形.

    作者:严家川;蒋晓江;陶媛;李训军;张圆;刘承春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经乳晕切口应用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治疗乳腺良性疾病的体会

    目的 探讨应用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经乳晕切口治疗乳腺良性疾病技术.方法 对2007年6月至2009年1月以来收治的180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应用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经乳晕切口治疗切除.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乳房外观形态满意,切口瘢痕微小.结论 所有采用该技术病例达到切除良性病变并将切口局限于乳晕旁的美容目的 ,观察病例切口呈微小线状瘢痕,乳房外观形态满意.应用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经乳晕切口治疗乳腺小的良性疾病技术方法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乳腺美容性手术的常规方法.

    作者:陈鑫;吴诚义;王婧;杨光伦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烧伤患者泌尿系医院感染病原体调查与临床研究

    目的 了解本院目前烧伤患者泌尿系医院感染病原体的构成,以及尿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对本院2005年12月至2007年12月769例烧伤住院患者中发生泌尿系医院感染的67例患者尿标本的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以及临床治疗结果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烧伤患者泌尿系医院感染的病原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65.2%),大肠埃希菌多(44.9%),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7.4%)等.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分别对亚胺培南及万古霉素为敏感,临床治疗效果与培养药敏结果相同.结论 尿培养及药敏结果对临床治疗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价值,对感染的治疗、防止抗生素的滥用、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均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作者:张可祥;李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氟达拉滨联合环磷酰胺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氟达拉滨联合环磷酰胺(FC方案)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对照分析FC方案和环磷酰胺联合长春新碱、阿霉素、强的松(CHOP方案)治疗成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FC方案组与CHOP方案组完全缓解率分别是33.3%和14.3%(P=0.175),总有效率分别为86.7%和52.4%(P=0.031).两组方案对WBC、PLT的抑制程度以及不良反应方面,两组方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FC方案诱导治疗成人CLL的完全缓解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CHOP方案.其中总有效率两组方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方案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C方案可以作为成人CLL患者一线化疗方案.

    作者:王欣;刘林;陈建斌;胡妮妮;王建渝;肖青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坦索罗辛联合舍尼亭治疗严重尿频相关性睡眠障碍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坦索罗辛联合舍尼亭治疗尿频相关性睡眠障碍的疗效.方法 对严重夜尿所致睡眠障碍73例患者在常规导眠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服用坦索罗辛、舍尼亭治疗8周.症状改善评估采用尿频综合征症状评分(US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生活质量评分(QOL)为主要疗效指标,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患者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改善,PSQI、USS、QOL分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坦索罗辛(0.4mg/d)联合舍尼亭可提高夜尿性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

    作者:郭咏萍;蒋晓江;周红杰;姚国恩;王景周;李玮;张远凤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多中心型(浆细胞型)巨大淋巴结增生症1例及文献复习

    巨大淋巴结增生症又称血管滤泡样淋巴组织增生症、Castleman disease 等,为临床罕见的、以全身淋巴结肿大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临床上常诊断困难,易误诊为恶性淋巴瘤、纵隔型肺癌、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等,目前全球仅有极少量报道.本文1例,多次误诊,后经多位病理科医师会诊才确定诊断,现复习文献并报道如下.

    作者:李启英;项颖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小檗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并血脂紊乱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盐酸小檗碱(BBR)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并血脂紊乱的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47例非酒精性脂肪肝并血脂紊乱患者服用盐酸小檗碱0.5g/次,3次/天,疗程8周,治疗前后测定肝肾功能、血糖及血脂水平等指标.结果 BBR治疗后,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变化不显著.血清ALT、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治疗后显著下降(P<0.05),而AST、TBiL及肾功Cr、BUN无明显改变.观察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BBR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并血脂紊乱疗效确切安全,且具有降酶、降糖作用.

    作者:白梅;任孟军;刘忠和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重庆南川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良的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南川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良的相关因素,寻找治疗对策.方法 对南川区就诊的790例患者设计专用问卷调查表格,专人当面询问填写.结果 高血压患者中血压控制不良与遵医嘱情况、对服用降压药物的认知程度、对疾病的知晓率、患者知识层次、经济状况、居住地等问题有关.结论 安全合理的用药指导,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本地区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控制.

    作者:李强;丁玲新;熊建强;童辉;钟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秋冬季腹泻59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秋冬季腹泻的疗效.方法 59例秋冬季腹泻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27例,分别给予喜炎平注射液和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及平均止泻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秋冬季腹泻有效.

    作者:吴兆海;王世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外科治疗198例肝内胆管结石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外科治疗的效果与方法.方法 对近13年来收治的198例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5例(83.3%)随访2~16年.20例(10.0%)发生术后并发症,2例死亡.肝叶切除术优良者57例(89.1%),残石复发者12例(l8.8%),非肝叶切除术优良者68例(67.3%),残石复发者40例(39.6%),两者优良率及复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手术联合术中术后纤维胆道镜应用,残石率由常规手术组的31.5%降至8.8%;复发率由常规手术组的27.3%降至11.8%.结论 术前影像学全面地了解结石的分布和胆管狭窄的部位,恰当的肝部分切除,术中、术后应用胆道镜取石,能有效地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残石率和结石复发率,值得推广.

    作者:冯虎翼;孙科;刘作金;涂兵;李生伟;龚建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肠道菌群在炎症性肠病发病中的作用

    炎症性肠病(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是一类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的肠道炎症性疾病.现在普遍认为IBD发病机制涉及遗传易感性、环境因素、免疫异常、肠道菌群改变等多个方面,其中肠道菌群与IBD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为目前研究热点之一.研究显示,人体肠道内数量巨大的细菌影响肠黏膜免疫系统功能,诱发具有IBD遗传易感性个体的肠道产生异常免疫反应,导致IBD发病.

    作者:刘重阳;陈东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心脏标志物的检验医学与临床应用

    评估心肌缺血始终是临床决策的重要内容,而心脏标记物的检测是对心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关键.心脏标志物的检验医学的发展将直接推动临床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何小蓉;涂干卿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LEEP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高频电波刀(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经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155例患者采用LEEP宫颈锥切,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比较术前宫颈活检与术后病理结果,随访疗效和宫颈塑形情况.结果 LEEP术治疗宫颈内瘤变平均时间6.8min,出血量9.6mL,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CINⅠ、 CINⅡ、 CINⅢ与LEEP术后标本的病理诊断CINⅠ、CINⅡ、CINⅢ呈正相关关系,rs=0.785(P<0.01),治愈率为98.6%(149/151),151例中宫颈塑形满意134例(88.7%).结论 LEEP是诊断和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何素芬;金绍辉;唐良萏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脑垂体后叶素用于预防产后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脑垂体后叶素注射液用于减少产后出血量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在本院住院分娩的产妇中,选择足月妊娠、阴道分娩的头位初产妇100例,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随机分成A、B两组,A组需无使用垂体后叶素禁忌证,A组50例在分娩第二产程胎肩娩出后即静滴垂体后叶素12u;B组50例胎肩娩出后即静滴催产素20u,用容积法和称重法分别测量两组产妇产后2 h内出血量和产后24h出血总量.结果 (1)A组产后2h和24h总出血量分别为295.4mL和382.7mL;B组产后2h和24h总出血量分别为396.2mL和471.4mL.A组和B组比较,A组产后2h和24h总出血量均显著低于B组(P<0.05).(2)A组发生产后出血3例,产后出血发生率为6.0%,B组发生产后出血11例,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2.0%.A组未发生明显的不良作用.结论 垂体后叶素注射液用于第三产程预防产后出血,能显著减少产后出血量,安全可靠,疗效优于催产素.

    作者:阙瑜妮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慢性失眠患者不同负性生活事件后的睡眠质量分析

    目的 探讨负性生活事件对慢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定319例慢性失眠患者就诊前1个月的睡眠质量;用杨德森等编制的生活事件量表调查患者病前1年内经历的可察觉的负性生活事件.结果 49.5%患者病前1年有可觉察负性事件;各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成分1、2、3、4和7评分均大于2;女性急性事件组成分4评分明显高于慢性事件组(P<0.05),成分7评分明显低于慢性事件组(P<0.05);女性工作事件组成分4评分明显低于其他事件和无事件组(P<0.05),男性则明显高于无事件组(P<0.05).结论 负性生活事件主要影响患者的睡眠行为和白日功能;工作性负性生活事件对男性睡眠影响大;急性负性生活事件对女性睡眠的影响更大.

    作者:王琳;向静;付华斌;梅晶;易旭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苦参素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8例疗效观察

    迄今为止国内外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其肝纤维化尚无理想药物,虽然应用了一些西药如秋水仙碱、马洛替酯、拉米夫定、γ-干扰素等,但疗效仍未完全肯定,并存在一定不良反应,且价格昂贵,不易被患者广泛接受.

    作者:万妮娅;苏尊玮;廖宗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