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可祥;李风
目的 探讨多重治疗方法对原发性胆汁反流胃炎(BRG)的临床疗效,并对胆汁反流性胃炎进行病理分析.方法 120例随机分为两组,铝碳酸镁、胃复春组(治疗组)和莫沙必利组(对照组).结果 从临床症状和胃镜检查来看,铝碳酸镁组的疗效高于莫沙必利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铝碳酸镁、胃复春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具有较高的疗效,可作为治疗和维持疗效的首选药,临床病理分析研究表明,BRG与胃黏膜肠化生、萎缩、异型增生有关.
作者:王志宁;袁晓英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异丙酚麻醉诱导睡眠治疗药物依赖性慢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本科收治的30例药物依赖性慢性失眠症患者,在患者自愿并征得其书面同意后给予麻醉诱导睡眠治疗.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多导睡眠监测系统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睡眠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患者经异丙酚麻醉诱导睡眠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提示: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及日间功能等睡眠指标上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多导睡眠图(PSG)结果表明:治疗后患者睡眠进程中的睡眠潜伏期缩短(P<0.05),总睡眠时间有所延长(P<0.05),而觉醒次数明显减少(P<0.01),相应的觉醒时间也明显减少(P<0.01);睡眠结构中的S1期睡眠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S3期、S4期及REM期睡眠则明显增加(P<0.05),而S2期睡眠却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异丙酚麻醉诱导睡眠是短期内纠正慢性失眠患者睡眠债务行之有效的方法,为药物依赖性慢性失眠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选择.
作者:李训军;蒋晓江;严家川;姚国恩;张远凤;陶媛 刊期: 2009年第10期
1 临床问题失眠指尽管有充分的睡眠条件和环境,但患者仍难以做到以下几点:入睡、保持连续睡眠、维持足够的睡眠时间或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从而导致白天身体机能下降(难以保持睡眠是指在入睡后于应该醒来之前清醒).大多数研究采用入睡时间超过30min或睡眠效率(睡眠时间与躺在床上时间的比值)低于85%这一失眠的人为定义.然而在临床实践中,患者对睡眠时间长短及睡眠质量好坏的主观判断是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一过性失眠不超过1周,而短期失眠则持续1~4周.
作者:蒋晓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睡眠剥夺是指机体因环境需要而部分或全部丧失正常睡眠量的状态,在工业化国家中有10%以上的患者反复受到这种疾病的折磨,在老年人和患有慢性躯体疾病的患者中常见,对人体免疫力、内分泌等均有严重影响[1].本文回顾了近年来睡眠与炎症的研究现状,阐述炎症与睡眠之间的关系,分析炎性细胞因子在睡眠剥夺中的作用.
作者:张涛;蒋晓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筋膜内子宫切除术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符合条件的64例患者,随机分成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组和传统子宫切除术组,观察两组手术各项指标及手术对卵巢功能、性生活及大小便等情况的影响.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腰腹痛、泌尿系症状体征少,术后病率低,并发症少.术后性生活不受影响,手术前后性激素含量无明显变化,更年期综合征发生率低,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 (P<0.05).结论 保留子宫动脉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对卵巢功能影响小,有利于提高妇女生活质量.#
作者:周光远;郭孝琴;牟华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中医药是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以来我国坚持发展中医药,制定出台了多项重要政策,尤其是近年来更加重视和扶持中医药的发展.本文对建国以来我国中医药政策进行分析总结,旨在探讨中医药总政策是否存在及其内涵,为中医药工作提供政策依据.
作者:唐丽灵;朱锡光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CT angiography,CTA)对De Be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3例疑诊De Be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和8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患者利用智能追踪技术进行快速容积增强扫描,将薄层重建数据输入工作站应用多种后处理技术进行分析.结果 43例主动脉夹层均为De BekeyⅢ型,Ⅲa型12例,Ⅲb型31例,全部显示真腔、假腔、内膜片,69支分支动脉受累,显示破口位置并测量破口大小111处;8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复查均能准确评估手术效果.结论 64层螺旋CTA其高速、安全、无创的容积智能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对De Be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术前评估和术后复查有着独特的优越性和突出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此类疾病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唐艳隆;罗天友;吕发金;李咏梅;彭娟;张志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负性生活事件对慢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定319例慢性失眠患者就诊前1个月的睡眠质量;用杨德森等编制的生活事件量表调查患者病前1年内经历的可察觉的负性生活事件.结果 49.5%患者病前1年有可觉察负性事件;各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成分1、2、3、4和7评分均大于2;女性急性事件组成分4评分明显高于慢性事件组(P<0.05),成分7评分明显低于慢性事件组(P<0.05);女性工作事件组成分4评分明显低于其他事件和无事件组(P<0.05),男性则明显高于无事件组(P<0.05).结论 负性生活事件主要影响患者的睡眠行为和白日功能;工作性负性生活事件对男性睡眠影响大;急性负性生活事件对女性睡眠的影响更大.
作者:王琳;向静;付华斌;梅晶;易旭 刊期: 2009年第10期
乙型肝炎患者体内的病毒清除依赖于机体针对病毒的特异性T细胞应答 [1-2].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识别MHC-Ⅰ类分子与细胞内合成的病毒蛋白肽复合物,抗原递呈细胞是HBV感染细胞或被病毒感染后凋亡的细胞.
作者:王沂芹;吴玉章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高频电波刀(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经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155例患者采用LEEP宫颈锥切,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比较术前宫颈活检与术后病理结果,随访疗效和宫颈塑形情况.结果 LEEP术治疗宫颈内瘤变平均时间6.8min,出血量9.6mL,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CINⅠ、 CINⅡ、 CINⅢ与LEEP术后标本的病理诊断CINⅠ、CINⅡ、CINⅢ呈正相关关系,rs=0.785(P<0.01),治愈率为98.6%(149/151),151例中宫颈塑形满意134例(88.7%).结论 LEEP是诊断和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何素芬;金绍辉;唐良萏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南川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良的相关因素,寻找治疗对策.方法 对南川区就诊的790例患者设计专用问卷调查表格,专人当面询问填写.结果 高血压患者中血压控制不良与遵医嘱情况、对服用降压药物的认知程度、对疾病的知晓率、患者知识层次、经济状况、居住地等问题有关.结论 安全合理的用药指导,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本地区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控制.
作者:李强;丁玲新;熊建强;童辉;钟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迄今为止国内外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其肝纤维化尚无理想药物,虽然应用了一些西药如秋水仙碱、马洛替酯、拉米夫定、γ-干扰素等,但疗效仍未完全肯定,并存在一定不良反应,且价格昂贵,不易被患者广泛接受.
作者:万妮娅;苏尊玮;廖宗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腺苷为一内源性神经调质,在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突触传递及神经元兴奋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大量研究证实,腺苷在学习记忆功能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参与了对海马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及长时程抑制(long-term depression,LTD)等关键环节的调控作用.
作者:李玮;索丽丽;蒋晓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秋冬季腹泻的疗效.方法 59例秋冬季腹泻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27例,分别给予喜炎平注射液和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及平均止泻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秋冬季腹泻有效.
作者:吴兆海;王世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认知-行为疗法在原发性失眠症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定单用药物(药物组)与药物结合认知-行为疗法(综合组)治疗原发性失眠症患者80例的疗效.结果 综合组与药物组在治疗第4周时PSQI评定各因子及总分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4周药物组PSQI评定各因子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PSQI评定各因子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失眠症患者多具有一定的认知-行为特征,认知-行为疗法通过治疗影响失眠的心理社会因素,同时结合作用迅速的安眠药物治疗失眠症,疗效稳定持久,利于撤掉安眠药物,是临床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娟;蒋晓江;姚国恩 刊期: 2009年第10期
Ca2+是细胞信号传导过程中常见的第二信使,许多蛋白质直接或间接与之结合后被活化,对机体正常生理功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机体有一套周密的调节机制用于严格控制细胞内、外钙离子浓度的瞬间变化.
作者:郭瑞威;黄岚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应用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经乳晕切口治疗乳腺良性疾病技术.方法 对2007年6月至2009年1月以来收治的180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应用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经乳晕切口治疗切除.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乳房外观形态满意,切口瘢痕微小.结论 所有采用该技术病例达到切除良性病变并将切口局限于乳晕旁的美容目的 ,观察病例切口呈微小线状瘢痕,乳房外观形态满意.应用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经乳晕切口治疗乳腺小的良性疾病技术方法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乳腺美容性手术的常规方法.
作者:陈鑫;吴诚义;王婧;杨光伦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帕金森病(PD)患者睡眠质量,探讨PD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arkinson disease sleep scale,PDSS)、爱泼沃斯思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ale,ESS)分别对30例早中期PD患者(Hoehn-Yahr分期Ⅰ~Ⅱ,PD1组)、19例中晚期PD患者(Hoehn-Yahr分期Ⅲ~Ⅴ,PD2组)和34例年龄、性别相匹配对照者的睡眠状况及临床特点进行评估.结果 PDSS总评分,PD1组(116.00±16.97)和PD2组(96.84±21.08)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131.73±11.0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D1组患者睡眠障碍的主要类型有入睡困难(36.67%)、睡眠维持困难(33.33%)、夜尿症(33.33%)、睡眠中烦躁(16.67%)、肢体痉挛性疼痛(13.33%).PD2组除睡眠维持困难(57.89%)、烦躁(57.89%)、入睡困难(52.63%)、夜尿症(52.63%)、恶梦(42.11%)外,震颤(31.58%)、早醒(31.58%)、幻觉(26.31%)及日间过度思睡(47.37%)等症状均较突出.结论 PD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明显睡眠障碍,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和睡眠维持困难、夜尿症、睡眠行为障碍及白天过度嗜睡,中晚期患者临床症状更为明显.
作者:周红杰;蒋晓江;李玮;郭咏萍;张远凤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盐酸小檗碱(BBR)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并血脂紊乱的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47例非酒精性脂肪肝并血脂紊乱患者服用盐酸小檗碱0.5g/次,3次/天,疗程8周,治疗前后测定肝肾功能、血糖及血脂水平等指标.结果 BBR治疗后,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变化不显著.血清ALT、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治疗后显著下降(P<0.05),而AST、TBiL及肾功Cr、BUN无明显改变.观察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BBR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并血脂紊乱疗效确切安全,且具有降酶、降糖作用.
作者:白梅;任孟军;刘忠和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小脑顶核电刺激在原发性失眠症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使用匹兹堡睡眠量表评定单用药物(药物组)与药物结合小脑顶核电刺激(综合组)治疗原发性失眠症患者(60例)的疗效.结果 药物组与综合组在治疗第4周时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各因子及总分较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4周,药物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及治疗后4周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脑顶核电刺激通过特殊方法刺激小脑顶核,启动内源性神经保护反应,改善了因大脑兴奋性增加而导致的睡眠紊乱.药物结合该物理治疗更能显著地改善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的睡眠治疗,疗效持久稳定,不易反弹,利于撤药,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娟;蒋晓江;姚国恩 刊期: 2009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