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蒋晓江;姚国恩
目的 观察不同持续时间快速眼动相(REM)睡眠剥夺对大鼠额叶皮质内5-羟色胺(5-TH)的含量及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 采用改良多平台水环境法建立大鼠REM睡眠剥夺模型,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检测大鼠额叶皮质内5-TH的含量,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睡眠剥夺前后的学习记忆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随着REM睡眠剥夺的延长,大鼠额叶皮质内5-TH的含量增加,同时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较前下降.结论 REM睡眠剥夺导致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可能与额叶皮质内5-TH含量增加有关.
作者:李训军;严家川;潘峰;蒋晓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结肠癌误诊原因及急诊手术的方法.方法 回顾1993年1月至2008年10月本科收治的278例结肠癌中误诊的27例资料.结果 误诊的原因主要包括病史询问不仔细、体格检查不全面,经急诊手术的27例患者术后恢复顺利.结论 对腹部隐痛、阑尾炎体征不典型和结肠梗阻患者,应充分考虑结肠癌的可能性,确定急诊手术方案时应采取探查切口.
作者:方世鸿;曾富明;张斌;陈飞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秋冬季腹泻的疗效.方法 59例秋冬季腹泻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27例,分别给予喜炎平注射液和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及平均止泻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秋冬季腹泻有效.
作者:吴兆海;王世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 对本院50例重度颅脑损伤的患者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实施减压术.结果 根据GCS 评分判定疗效.50 例中良好11例,中残10例,重残12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12例;术后并发对侧硬膜下、硬膜外血肿或同侧脑内血肿行两次手术者6例,脑膨出8例,皮瓣切口脑脊液漏3例.结论 实施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度颅脑损伤,能基本清除幕上颅内血肿和坏死脑组织,充分减压,提高抢救成活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加以推广.
作者:董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巨大淋巴结增生症又称血管滤泡样淋巴组织增生症、Castleman disease 等,为临床罕见的、以全身淋巴结肿大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临床上常诊断困难,易误诊为恶性淋巴瘤、纵隔型肺癌、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等,目前全球仅有极少量报道.本文1例,多次误诊,后经多位病理科医师会诊才确定诊断,现复习文献并报道如下.
作者:李启英;项颖 刊期: 2009年第10期
在现代化生活所带来的社会节奏日益加快和竞争明显加剧的今天,失眠正成为一种十分普遍的社会现象.根据2002年全球失眠调查结果显示,有45.4%的中国人在过去1年内曾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失眠[1].
作者:李雁鹏;赵忠新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食管加膜支架对晚期食管癌患者吞咽困难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对44例晚期食管癌吞咽困难患者,在内镜直视下置入食管加膜支架,并观察其对吞咽困难的治疗效果.结果 44例患者均顺利置放 MTN 型形状记忆钛镍合金食管加膜支架,患者吞咽困难迅速得到缓解.主要并发症为胸痛.结论 食管加膜支架能明显改善晚期食管癌患者的吞咽困难,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存时间.
作者:胡辂;陈东风;史洪涛;阎庆军;李平;刘重阳;严丽丽;何燕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多重治疗方法对原发性胆汁反流胃炎(BRG)的临床疗效,并对胆汁反流性胃炎进行病理分析.方法 120例随机分为两组,铝碳酸镁、胃复春组(治疗组)和莫沙必利组(对照组).结果 从临床症状和胃镜检查来看,铝碳酸镁组的疗效高于莫沙必利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铝碳酸镁、胃复春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具有较高的疗效,可作为治疗和维持疗效的首选药,临床病理分析研究表明,BRG与胃黏膜肠化生、萎缩、异型增生有关.
作者:王志宁;袁晓英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慢性中耳乳突炎的X线平片与CT征象及诊断价值.方法 对手术证实30例慢性中耳乳突炎患者术前进行X线平片与CT扫描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胆脂瘤9例,表现为中耳腔、上鼓室以及鼓窦内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鼓室、鼓窦壁骨质硬化和破坏,听小骨破坏、移位、消失.肉芽肿型12例,表现鼓室、鼓窦内片状、条状软组织密度影,听小骨破坏不明显.单纯型9例,表现为乳突气房模糊.结论 传统X线检查次于CT,CT是慢性中耳乳突炎较为可靠的诊断手段.
作者:陈春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钠在儿童哮喘辅助治疗中的作用,以及用药疗程的长短.方法 将48例确诊为轻、中度哮喘的患儿按2∶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16例,治疗组在吸入舒利迭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口服,足量用药3个月,再逐渐减量3个月,停药后随诊6个月.观察哮喘临床控制、复发情况及肺功能变化.结果 临床控制率、肺功能改善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孟鲁司特钠辅助治疗儿童哮喘有效,随着疗程的增加,疗效越来越明显,复发率也越来越低.
作者:余冰;杨义琼;尹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1 临床问题失眠指尽管有充分的睡眠条件和环境,但患者仍难以做到以下几点:入睡、保持连续睡眠、维持足够的睡眠时间或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从而导致白天身体机能下降(难以保持睡眠是指在入睡后于应该醒来之前清醒).大多数研究采用入睡时间超过30min或睡眠效率(睡眠时间与躺在床上时间的比值)低于85%这一失眠的人为定义.然而在临床实践中,患者对睡眠时间长短及睡眠质量好坏的主观判断是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一过性失眠不超过1周,而短期失眠则持续1~4周.
作者:蒋晓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CT angiography,CTA)对De Be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3例疑诊De Be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和8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患者利用智能追踪技术进行快速容积增强扫描,将薄层重建数据输入工作站应用多种后处理技术进行分析.结果 43例主动脉夹层均为De BekeyⅢ型,Ⅲa型12例,Ⅲb型31例,全部显示真腔、假腔、内膜片,69支分支动脉受累,显示破口位置并测量破口大小111处;8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复查均能准确评估手术效果.结论 64层螺旋CTA其高速、安全、无创的容积智能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对De Be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术前评估和术后复查有着独特的优越性和突出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此类疾病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唐艳隆;罗天友;吕发金;李咏梅;彭娟;张志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不同的补钾措施对临床纠正低钾血症合并多型性室性心动过速的疗效.方法 总结本院近年诊治的低钾血症伴多型性室性心动过速56例,其中19例患者予以常规补钾为A组(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为稀释液,以3‰浓度常规静脉输注氯化钾);15例予以强化补钾为B组(5%甘露醇溶液稀释钾盐静脉补钾);22例予以深静脉微量泵入补钾为C组.通过临床症状的缓解情况及心电图表现对3组的补钾效果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常规补钾组,8例于2~4h内病情缓解,扭转型室速发作控制,缓解率42.1%;强化补钾组15例全部达到临床缓解,缓解率100%,11例经常规补钾治疗无明显好转的病例经强化补钾后2~4h也达到临床缓解,1例进展为室颤,缓解率90.9%;深静脉微量泵入补钾22例,所有患者经1~2h症状均缓解,缓解率100%.结论 强化补钾及深静脉微量泵入补钾的疗效及患者症状缓解的速度均优于常规补钾,这可能与静脉补钾的速度及钾浓度有关,因此认为通过深静脉或强化补钾以提高静脉补钾的速度及浓度,有利于更快的纠正低钾血症,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疗效.
作者:朱耀辉;邬启琼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异丙酚麻醉诱导睡眠治疗药物依赖性慢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本科收治的30例药物依赖性慢性失眠症患者,在患者自愿并征得其书面同意后给予麻醉诱导睡眠治疗.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多导睡眠监测系统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睡眠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患者经异丙酚麻醉诱导睡眠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提示: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及日间功能等睡眠指标上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多导睡眠图(PSG)结果表明:治疗后患者睡眠进程中的睡眠潜伏期缩短(P<0.05),总睡眠时间有所延长(P<0.05),而觉醒次数明显减少(P<0.01),相应的觉醒时间也明显减少(P<0.01);睡眠结构中的S1期睡眠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S3期、S4期及REM期睡眠则明显增加(P<0.05),而S2期睡眠却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异丙酚麻醉诱导睡眠是短期内纠正慢性失眠患者睡眠债务行之有效的方法,为药物依赖性慢性失眠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选择.
作者:李训军;蒋晓江;严家川;姚国恩;张远凤;陶媛 刊期: 2009年第10期
肝硬化是各种病因导致肝损害晚期的共同病理学特征[1],导致肝脏慢性、进行性、弥漫性不可逆病变,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患者常因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等严重并发症而死亡.患者一旦得知自己病情,往往忧虑、恐惧,产生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的衰弱效应,其生活质量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肝硬化患者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的调查,以明确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为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美华;游明琼;朱洁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脑垂体后叶素注射液用于减少产后出血量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在本院住院分娩的产妇中,选择足月妊娠、阴道分娩的头位初产妇100例,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随机分成A、B两组,A组需无使用垂体后叶素禁忌证,A组50例在分娩第二产程胎肩娩出后即静滴垂体后叶素12u;B组50例胎肩娩出后即静滴催产素20u,用容积法和称重法分别测量两组产妇产后2 h内出血量和产后24h出血总量.结果 (1)A组产后2h和24h总出血量分别为295.4mL和382.7mL;B组产后2h和24h总出血量分别为396.2mL和471.4mL.A组和B组比较,A组产后2h和24h总出血量均显著低于B组(P<0.05).(2)A组发生产后出血3例,产后出血发生率为6.0%,B组发生产后出血11例,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2.0%.A组未发生明显的不良作用.结论 垂体后叶素注射液用于第三产程预防产后出血,能显著减少产后出血量,安全可靠,疗效优于催产素.
作者:阙瑜妮 刊期: 2009年第10期
腺苷为一内源性神经调质,在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突触传递及神经元兴奋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大量研究证实,腺苷在学习记忆功能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参与了对海马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及长时程抑制(long-term depression,LTD)等关键环节的调控作用.
作者:李玮;索丽丽;蒋晓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南川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良的相关因素,寻找治疗对策.方法 对南川区就诊的790例患者设计专用问卷调查表格,专人当面询问填写.结果 高血压患者中血压控制不良与遵医嘱情况、对服用降压药物的认知程度、对疾病的知晓率、患者知识层次、经济状况、居住地等问题有关.结论 安全合理的用药指导,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本地区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控制.
作者:李强;丁玲新;熊建强;童辉;钟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睡眠剥夺是指机体因环境需要而部分或全部丧失正常睡眠量的状态,在工业化国家中有10%以上的患者反复受到这种疾病的折磨,在老年人和患有慢性躯体疾病的患者中常见,对人体免疫力、内分泌等均有严重影响[1].本文回顾了近年来睡眠与炎症的研究现状,阐述炎症与睡眠之间的关系,分析炎性细胞因子在睡眠剥夺中的作用.
作者:张涛;蒋晓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坦索罗辛联合舍尼亭治疗尿频相关性睡眠障碍的疗效.方法 对严重夜尿所致睡眠障碍73例患者在常规导眠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服用坦索罗辛、舍尼亭治疗8周.症状改善评估采用尿频综合征症状评分(US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生活质量评分(QOL)为主要疗效指标,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患者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改善,PSQI、USS、QOL分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坦索罗辛(0.4mg/d)联合舍尼亭可提高夜尿性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
作者:郭咏萍;蒋晓江;周红杰;姚国恩;王景周;李玮;张远凤 刊期: 2009年第10期